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在人口转型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时 间上的非同步性,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年龄 结构。布鲁姆和威廉姆森将年龄结构划分为三 个阶段:高少年儿童抚养比时期、高劳动年龄 人口比时期和高老年抚养比时期。在高劳动年 龄人口比时期,社会负担率相对较轻,生产性 较强,社会储蓄率较高,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 。这一阶段具有的人口生产性就如同经济增长 的一个额外源泉,即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在两 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成本低廉;二是消费率低而储蓄率高,为 高投资提供了基础。
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的“老龄化”的浪潮不仅席卷 所有发达国家,也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 其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按照联合国标 准,中国在新千年伊始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 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是6.96%,2001年为7.1%)。如 前所述,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中高收入阶段,但人口 转型已经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 阶段。这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
➢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下降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 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医学的巨大进步和粮食生产技术和分 配系统的改善。这些改善主要是先进医疗医药技术和粮食生产技术从发达国 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的结果,而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的必然联系。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三)中国的人口转型
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历史上,最早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的当属英国 古典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殖力比土地的 生产力要大无数倍。人口在食物供给 充足的条件下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 活资料受土地收益递减律的制约只能 按算术级数增长,因而生活资料的增 长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除非采取 某种强有力的措施抑制人口增长,否 则就难以维持人类和自然界的平衡。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第5章人力资源生产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第5章人力资源生产
人口质量差问题是许多国家影响经济发展 的重要原因,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3.人口城市化问题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过
程,它与城市作为大工业中心的发展相联系,是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城市化形成人口 问题,一般说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 过快,形成城市人口的比重过大、数量过多的局 面,超过城市的合理容量,造成就业、住宅、环 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人口 大量外流,使得农村经济凋敝。
(3)享受资料是生存费料与发展资料之外,为 提高消费水平而使用的生活资料,它的弹性极大。
(二)消费支出的类别 从人的现实消费角度看,消费资料可以分为商品支
出和服务项目支出两类: 1.商品支出 消费者个人的商品支出的类别: (1)食品(其中包含粮食、肉禽蛋、菜、烟酒茶、 瓜果、其他食品和饮食业开支等类别); (2)衣着; (3)家庭设备及用品; (4)医疗保健用品; (5)交通和通讯工具; (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7)居住。
4.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老化即人口老龄化,它是指人口平均
年龄的增长的过程。 人口老化问题,是人口平均年龄增长到达
某种限度,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使得成年人口 的负担较重,人力资源的减少,人口数量锐减 的前景,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老年社会问题。
人口老化问题及其相应的经济、社会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是长期的、难于逆转的,比人口 过剩问题难于应付和解决。
第五章 人力资源生产
第一节 人口――人力资源实体生产
中心内容: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再生产,影响人力资源的人口问 题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
(一)人口基本范畴 所谓人口,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在特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数量
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口是基于人类生命体之上的一种社会存在, 它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细胞,是一切人 类社会活动的出发点。 (二)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总结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总结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口: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标准,也就是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的总体。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经济科学作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阶级性,实践性人口与人力资源的根本任务:提示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

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是指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A 其产生条件是客观的B 其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能否有效地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主要取决于两方面:A 对其规律的认知程度B 利用规律的阶级背景,这是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重要区别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类型:A 一般规律,即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B特殊规律,即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规律两者互为联系,互为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方法A 联系和发展的方法B 科学的抽象方法C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D 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人口具有双重性:自然性,社会性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A 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B 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C 两者生活的环境不同D 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A 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B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C 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与物的关系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 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物质前提B 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与社会制度的变迁和更替也不存在直接的依存关系两种生产理论:生产与再生产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A 其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B 其作用: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C 其特点: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生产力;因此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存在与对立统一;可见,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是生产者、消费者、生育者三者统一。

人口与人力资源

人口与人力资源

取得成功;凡不能够重视人力资源的,虽
强而弱,可能会盛极一时,但终究必败。
周瑜
人力资源
所以我们说,人力资源是一 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一种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是影响全局
的因素,与其他任何资源相比,
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当然,对人才真正的重视
再富有的国 家也浪费不起 人力资源。
—— 富兰克 林·罗斯福
• 戴尔的"特种部队" • 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都聘用当地 的人才做经理,假如需要,同时为他们配备从美国总公司 派去的长期驻外经理主管人员。不过,戴尔还有一支"特 种部队",它由专业人员组成,常常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 市场,帮助那里的经理拓展戴尔在当地的业务。巴迪· 格 里芬就带领着这样一支队伍在世界各地"游荡"。"格里芬小 队"先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掌握设计戴尔生产线的要 点,然后飞往爱尔兰、马来西亚、中国,根据当地的实际 情况,在那里建立戴尔的新生产线。
• 通用电气的不拘一格 • 连续3年名列最受推崇公司榜首的通用电气公司(
GE),向来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而著称。通用 电气也因此获得未来首席执行官的"摇篮"的美名。 每在杰 天通克 都用韦 应电尔 该气奇 感工曾 到作说 骄,: 傲你 。 · " "
• 沃尔· 马特的内部选才 • 认同年轻人所取得的成绩,是绝大多数最受推崇的公司留住人
美国钢铁大王 卡内 基 曾说过:将我所有的 工厂、设备、市场、资 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 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 年以后,我将仍是一个 钢铁大王。
人力资源
汉初,刘邦在刚得天下的时候, 曾经与群臣讨论过他之所以成功而 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所得的结 论就是,刘邦知人善任,诸如张良、 萧何、韩信等人都能充分施展他们 的才华,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也 没有给他发挥的机会。 原话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1)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1)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概论二、人口的基本概述1、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2、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①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②两者个体的关系不同③两者生活的环境不同④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

3、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②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③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

4、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①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②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①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②两个级数的论断③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1)一种是“积极抑制”2)另一种是“预防性抑制”④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三、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1、世界人口的自然构成:①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②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2、世界人口的社会构成:①文化构成②名族构成3、人口结构的含义: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4、人口结构的分类:①自然结构(年龄、性别):人的自然结构是根据人口的自然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属性的质的规定性。

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②地域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是根据人口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来划分的,它既有反映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一面,又有反映其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的一面。

人口的地域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人口的城乡结构。

③社会结构(文化、民族):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根据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口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的人口结构比例关系。

人口的社会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经济结构和非经济结构两大类。

5、人口产业结构:是指在业人口按三次产业划分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态。

6、人口文化结构:是指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形成的比例关系与结合状态。

人口与人力资源

人口与人力资源

名词解释1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或者说,它是人口总体内部依据本身具有的不同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

2由出生与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以及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

3如果将某一年的从15-49岁各年龄组的育龄妇女生育率相加,所得总和就是这年的育龄妇女和生育率。

4假定一个人按某一分年龄死亡率度过其生命的全过程,在活的某一年龄时,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

5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或者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

6并一般用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来形成确定企业与其人力资源之间的劳动关系。

7征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劳动年龄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以外实际常年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和。

8最能体现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胜利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这两者的综合,即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9人力资源的自然构成是根据人力资源的自然特征来划分的,它反应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质的规定性。

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10、应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文化构成,教育程度构成,婚姻家庭状况、阶级构成,民族构成,宗教构成等。

11、既有反应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特征的一面,又有反应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的一面。

12、人力字眼开发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指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13、14、域中,并让他们在其中发挥作用,以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单选: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口现象与人力资源现象的研究,揭示人口现象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2、特殊死亡率包括:性别、年龄、死因、职业、行业、阶级、地域和城乡、民族等特殊死亡率多选一、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方法1、联系和发展的方法、2科学的抽象方法3、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4、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二、人口具有双重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三、世界人口的社会构成1、文化构成2、民族构成四、人口结构的分类1、自然结构2、地域结构3、社会结构五、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1、高出生、高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模型(旧中国)2、高出生、低死亡、高人口自然增长型(新社会初期)3、低出生、低死亡、低人口自然增长类型(发达国家)六、人口质量主要包括:1、身体素质2、科学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二、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1、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条件是客观的2、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三、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1、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2、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3、两者生活的环境不同4、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四、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3、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五、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1、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2、两个级数的论断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六、旧中国的人口问题<重要,简答,论述,多选>1、规模和特点:旧中国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结果是低增长。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整理资料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整理资料

一,单选1,第一章22,第二章5 ,12 ,173,第三章184,第四章4,11, 135,第五章4 ,6 ,7 ,96,第六章1, 77,第七章2 ,5 ,78,第八章39,第九章4. 810,第十章2 ,3 ,8二,多选1,第一章32,第二章2 ,73,第三章64,第四章15,第七章2, 46,第八章47,第十章6, 7三,名词解释1,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是指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人口城镇化: 它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2,广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宏观人口结构素质的总和,包括人口规模、年龄与性别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流动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等主要内容。

3,人力资源的社会构成: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者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的人力资源结构比例关系。

四,简答题1,简述人口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答(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2)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物质前提2,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哪些影响首先,婴儿死亡率较高,净增的新生人口就少,人口的自然增长的速度就缓慢;其次,死亡对出生可以产生“反馈”作用。

在高婴儿死亡率的地区或时期,往往伴随着高婴儿出生率;最后,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长短。

3,简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辩证关系一、经济发展是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前提;二、人是社会化得个体,它只能生活在由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关系中,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与社会经济生活不发生任何关系而独立存在。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自然变动与社会变动的社会因素与生理因素的变化,人口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一切变化均归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的任何变动都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复习重点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2、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二、简答题: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即要联系生产关系,又要联系生产力以及社会其他方面。

但其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各种纷纭复杂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揭示各种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

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述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口的两重属性:①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

因此,人口从自然属性来看,人类增殖和其他动物一样,是一种生物现象。

②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因此人口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

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①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②两个级数的论断。

;认为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生产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

③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④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论述题:1、分析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①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靠自然界提供天然食物,以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自然界支配着动物。

而人类不同,人类是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运用劳动工具积极地、主动改造自然。

②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动物的个体相互关系纯粹是生物性的,动物之间雌雄结合与交配、生殖与养育下一代,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延续后代。

而人类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已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人类增殖过程建立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即家庭,是与家庭这种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第12页,本讲稿共86页
二、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一)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一个是被
动适应自然界,一个是主动改造自然界 (二)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爱情、家庭 (三)两者的生活环境不同 (四)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
动物增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的本能 人类的增殖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13页,本讲稿共86页
(四)现阶段我国人口状况和问题 1、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3、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4、就业人口持续增加 5、人口性别比偏高。117:100
第27页,本讲稿共86页
第二节 人口结构(略)
第28页,本讲稿共86页
第三节 人口的城镇化
第29页,本讲稿共86页
二、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奴隶社会,罗马城最大,公元一世纪人
儿数和育龄妇女(15~49)之比 分年龄生育率:某年龄组妇女(在一年期间)平均
每千人生育的活婴数,通常5岁为一组 将某一年的从15~49岁各年龄组的育龄妇女生育率
相加,即这年的总和生育率
当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TFR<2.1),人口再 生产水平趋于缩减。见P58表
第33页,本讲稿共86页
二、人口出生的强度和惯性 当出生人口规模大,出生率或生育水平
人,用了125年达到20亿人,1957年30亿人,74年40 亿人,87年50亿人,99年60亿人。据联合国报告,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
第23页,本讲稿共86页
(二)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出生和死亡之差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情况,见P18 世界及各地区出生率变化,见P19
世界及各地区死亡率变化,见P19
第19页,本讲稿共86页
二、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两者必须相互适应

第6章 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6章 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六章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发展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自人类出现以来,世界人口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迁移,世界人口的分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当然,人口的发展也对世界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开始转向以知识经济为主,人口不再仅仅作为简单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存在,而是作为知识的载体开始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成为世界各国人口研究的重点。

第一节世界人口增长纵观世界人口发展历程,总的趋势是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在公元前8000年全球只有约0.1亿人口,经过近一万年,到1830年左右世界人口增加到10亿;而后,经过100年,即193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20亿;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呈爆炸式增长,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14年后,即1974年,世界人口达到40亿;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亿大关,联合国也因此把10月12日定位世界人口日。

据《2004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5亿,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1亿。

绝大多数的人口增长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发展中国家人口将由目前的53亿骤增至2050年的78亿;与之相对应,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基本维持在当前水平上——12亿左右不变(图6-1)。

一、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在漫长的人口增长过程中,世界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动中,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增长特征。

总的来说,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的增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缓慢增长阶段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口的增长也非常缓慢。

到公元前8000年时,世界人口仅有大约1000万,人口密度极低,平均每平方米只有4人左右。

随着农业的出现,农牧业逐步取代采集和狩猎,成为人类主要的生产方式,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共 143张PPT)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共 143张PPT)
(二)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1. 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 ⑴.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 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⑵.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2.怎样认识和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 承认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去认识、利用规律。 (1)正确认识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 (2)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 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主要取决于如下方面: 对规律的认知程度;阶级背景
属于人口的社会属性的是(选择): ⑴.社会组织;⑵.社会文化;⑶.与他人建立联系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属性。
二、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简答) (一)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一个是被动适应自 然界,一个是主动改造自然界 (二)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爱情、家庭 (三)两者的生活环境不同 (四)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 动物增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的本能 人类的增殖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注意: 1. 动物的个体互相关系是:纯粹生物性的关系。 2. 古猿人从动物脱离出来产生人类的标志:制造和使 用劳动工具。 3. 人类增殖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人类所生活的社会 生产方式及其影响下的一切社会经济制度。
(二)“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简答) ⑴. “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 (“两种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互相影响的关系。) ⑵. “两种生产”的各自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口的生产和 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者迟缓社会的发展.) ⑶“两种生产”的各自特点。 (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自 身生产特点是:生产者、消费者与生育者的统一。) ⑷.“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两种生产”之间在数量 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复习重点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2、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3、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与死亡是人口自然变动的两个基本因素,两者之差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4、人口结构: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5、人口城镇化:又称人口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6、人口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与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以及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

7、总和生育率:是指育龄妇女如果按计算年度各年龄组妇女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过程,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8、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假定一个人按某一分年龄死亡率度过其生命的全过程,在活到某一年龄时,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

一般的情况是用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来进行比较分析9、狭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微观个体基本素质的总称,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等主要内容。

2、广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宏观人口结构素质的总和,包括人口规模、年龄与性别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流动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等主要内容。

10、人口资源:主要是生产者人口,即适龄劳动人口,更直接的是其中的经济活动人口。

11、人才资源:就是比较高级的人力资源。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质量高低是由人力资本含量的多少决定的。

12、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投资而提高了人的素质和技能。

人力资本是多种形式投资的结果13、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人力资源存量的重要方面,是人力资源量的规定性,表现为某一特征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劳动年龄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外实际常年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

14、人力资源规模:是指人力资源数量所涵盖的范围所体现的分量与格局。

15、生理素质:是指身体素质,它要求有健康强壮的体质,这不仅是体力得以形成和发挥的生理基础,而且是智力得以改善和提高的重量基础。

世界人口和人力资源

世界人口和人力资源

世界人口—人种
优势 黄种人的头颅抛面接近圆型,额头前倾幅度最 大,所以其脑容量最大,平均智商最高。
社会组织性最强,黄种人性格天生容易 服从集体利益,从事社会性分工活动更容 易,比如整个东亚地区历史上统一和稳定 的时期最长,文化最连贯。
世界人口—人种
• 白种人又称欧罗巴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 • 其特征是肤色浅淡;柔软波状的头发,头发颜色分为金发、 红发、天然白发、棕发、黑发;眼窝较深;眼色碧蓝、碧 绿或棕色;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 而高;唇薄或适中。
人力资源—教育
•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例如德国。 • 但在印度很多人在国家学费免费、免费供午餐情况下也不 愿让孩子上学,印度家长根本没有教育意识。2010年印 度人均接受教育年限为4.4年,中国7.5年 • 中国实行的是9年制义务教育,推行高等教育
人力资源—教育
2013年世界大学排名 1.加州理工学院 2.哈佛大学 3.牛津大学 4.斯坦福大学 5.麻省理工学院 6.普林斯顿大学 7.剑桥大学 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9.芝加哥大学 10.帝国理工学院 北京大学位列第45名 清华大学位列第50名 2012年全球教育排名 1.芬兰 2.韩国 3.香港 4.日本 5.新加坡 6.英国 7.荷兰 8.新西兰 9.瑞士 10.加拿大 2010教育经费占GDP 比例排名 1.丹麦 8.2% 2.瑞典 7.6% 3.芬兰 6.9% 4.挪威 6.7% 5.瑞士 6.4% 6.荷兰 6.2% 7.美国 6.1% 8.法国 6% 9.英国 5.6% 10.德国 4.7% 11.日本 4.5 12.韩国 4.4%
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黄琼瑶 陈张莹 金佳倩 梅华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三、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又是社会财富的 消费者
从人与社会财富的关系来看,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 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人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6
第三节 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本前提,是社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
二、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可承载人口 (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 面积(万平方
平方千米)
千米)
A 温带 197800 45480
237
192
B 亚热带 410200 101900
426
239
C 热带 22400
D
干旱半干 旱区
E 青藏区
85600 10000
5600 8500 1000
486
11.5
32
4
39
165.6 250
资源数量
获取和利用资源变化
环境人口 容量
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
43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1.主要制约因素 :
其中资源、科技发 展水平、人口的文化 和生活消费水平影响 最大,而资源是首要 因素。
44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主要制约因素 ——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 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 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 土地、淡水、能源等。
9
互为联系,互相依存 没有普遍的一般规律,也就没有具体的特殊规律; 具体的特殊的规律是以普遍的一般规律存在为条
件,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人口与人力资 源科学的任务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的根本任务 揭示人口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 律 二、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三、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类型 两种类型: --一般规律: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 相适应规律,人口再生产及其类型转变规律,人 口素质与构成趋向进步和优化规律,人口分布与 迁移规律,劳动人口职业构成变动规律 --二是特殊规律,即某个社会形态独有的规律, 资本主义人口相对过剩规律,社会主义人口增长 在计划发展规律
(二)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出生和死亡之差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情况,见P18 世界及各地区出生率变化,见P19 世界及各地区死亡率变化,见P19 相关概念: --出生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育龄妇女 (15~49)生育的婴儿与该时期总人口的比率 --生育率:一年中每千名妇女出生婴儿的比率 --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 数 --死亡率:总人口中平均每一千人死亡人数的比率 1984年世界各地区人口自然变化,见P20
(三)世界人口的构成 1、世界人口的自然构成 (1)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见P21~22 四个表 (2)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 低年龄组通常是男多于女,中年组高年 组女多于男 发达国家女多于男,发展中国家男多于 女。见P24表
第二章 人口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人口的社会性 质
一、人口的真实内涵 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 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人口具有双重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 性 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表 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 和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要服从生物学规律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 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 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 期
二、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一)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一个是被 动适应自然界,一个是主动改造自然界 (二)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爱情、家庭 (三)两者的生活环境不同 (四)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 动物增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的本能 人类的增殖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人口在社会生 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科学导论
第一节 人口与人力资 源科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人口现象和人 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揭示人 口现象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 规律 --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 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 称 --人力资源: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在劳 动年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的总体 研究对象: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 资源现象
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一切生物活动 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 (1)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 迁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2)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 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3)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 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三、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人力资源的内涵、特征、地位 和作用 第七章:人力资源的数量规定性和数量 指标,质量规定性、意义和提高质量的途 径 第八章:世界人力资源的发展,中国人 力资源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结构和人力资 源的评估 第九章: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第十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二、马克思主义Βιβλιοθήκη “两种生产”理论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两者必须相互适应
第三章 人口发展与人口 结构
第一节 人口发展
人口发展不但包括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而且 包括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 几百万年前,一部分古猿进化为人类。 长期以来,人类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缓 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据不完全估计,公元前全球人口不超过2000万, 青铜器时代约2500万,铁器时代可能达700万 公元初年世界人口数,见P17 1000-1750年世界人口数,见P17 1750年以来,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19世纪初 10亿人,用了125年达到20亿人,1957年30亿人, 74年40亿人,87年50亿人,99年60亿人。据联合 国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
第三节 人口与人力资 源科学的主要内容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基本概述 第一章的内容 二、人口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性质、人口在社会中的地 位和作用、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马尔萨 斯的人口理论和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 第三章:介绍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发展概况,说 明人口结构和人口的城镇化 第四章:说明影响人口自然规律的直接因素— 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人口发展的规律性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人口的 数量与质量,加强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一、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 主体 二、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 三、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 富的消费者
第四节 人口对社会发 展的影响
一、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促 进社会的发展,有时延缓
第四节 人口的基本理 论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人口理论》 1、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 需的,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人口增殖是人类的一 种“本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条件下,人口必然会无限 制地增长下去 2、两个级数的论断。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 生产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成为必然 3、减少人口的途径。当人口出现过剩,由于自然规律 的作用,就会出现两种抑制人口的力量 --“积极抑制”,增加人口死亡率,主要手段有战争、瘟 疫、饥荒和各种疾病 --“消极抑制”,限制出生人数,主要手段有晚婚、避孕、 流产、杀婴和节欲 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当人口增长到接近生活资料 供给的极限时,抵制人口的两种力量就会自然发挥作用, 直到人口降到生活资料所能维持的水平以下;然后生活资 料再度丰富起来,又使人口数量增多,一定时期后,过多 的人口又被两种力量所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