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发展史
中国尿素发展史
中国尿素发展史中国尿素发展史是一部漫长而曲折的史诗。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尿素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再到引领世界的重要变革。
以下是关于中国尿素发展史的详细描述。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尿素生产技术尚不成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然而,中国政府坚定地意识到尿素作为重要化肥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引进国外技术。
1958年,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尿素生产装置在南京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尿素行业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尿素行业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产能扩张。
随着国内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尿素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中国尿素产业的蓬勃发展。
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尿素产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进入21世纪,中国尿素行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国内农业持续增长,对尿素的需求稳步攀升;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尿素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新型工艺、高效设备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为中国尿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中国尿素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凭借着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中国尿素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尿素生产国和消费国,还是重要的出口国。
尽管中国尿素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未来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对中国尿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尿素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国际合作,以实现更加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回顾中国尿素发展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产业的重要性。
正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国尿素行业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尿素行业将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化肥地发展史
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批判了腐质营养学说,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
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为化肥工业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1843年,第一种化学肥料——过磷酸钙在英国诞生.1861年,德国首次开采钾盐矿。
1907年,意大利生产了石灰氮。
在近一个半世纪中,全世界已生产和使用了数十种含有单一或两种以上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化肥,为世界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使用化肥的历史始于1901年,台湾省从日本引进了肥田粉(硫酸铵即氮肥)用在甘蔗田里,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
就世界范围讲,德国的“哈伯——博施”开发的合成氨工艺于1913年实现工业化后,氮肥工业进入了新的纪元。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合成氨绝大部分用来生产氮肥。
氮肥在化肥领域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也最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50年-1970年,世界粮食增产近一倍,其中因扩大播种面积面增产的粮食占2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的粮食占78%。
在提高的单产中,施用化肥的作用占40%-60%.(附) 中外施肥量比较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施肥量每千克化肥产谷物量(公顷) (千克/公顷) (千克)英国0.104 275.5 23.4德国0.144 197.2 29.0法国0.316 305.4 91.5中国0.174 154.0 20.2化肥增产效果作物试验数增产率每kg有效元素增产kg数(公顷) (%) 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水稻 829 40.8 9.1—13.4 4.7—9.7 1.6-4.9小麦 1260 56.6 9.1—13.4 4.7—9.7 1.6-4.9玉米 629 46.1 9.1—13.4 4.7—9.7 1.6-4.9皮棉 62 48.6 1.2 0.56 0.9油菜 64 64.4 4.0 6.3 0.63我国化肥生产量与消耗量(万吨)年总量氮肥五氧化二磷氧化钾 N:P2o5:K2o化肥生产量(有效成分)1980 12321 9993 2308 20 1:0.23:0.0021990 18799 14637 4116 46 1:0.28:0.0032000 31857 23981 6630 1246 1:0.28:0.052化肥消耗量(有效成分)1980 12694 9425 2882 387 1:0.31:0.0411990 25903 17480 6452 1971 1:0.37:0.1132000 4140 25145 9729 6590 1:0.39:0.262来源:氮肥工业协会回眸1998年以来中国化肥产业改革十年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化肥工业一路辉煌的背后,飘扬着一面自主创新的大旗。
中国化肥发展史
中国化肥发展史一、引言中国化肥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起步、发展和成熟阶段。
本文将从中国化肥的起源开始,梳理出中国化肥发展的历程,以及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起源与初期发展中国化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有机肥料已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农业需求。
因此,中国开始探索化学肥料的制造和应用。
最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化肥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始了化肥厂的建设。
随着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中国逐渐掌握了化肥生产的核心技术。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化肥,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三、迅速发展与技术进步上世纪70年代,中国化肥产业迅速发展,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
中国化肥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肥料选择。
此时,中国化肥的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
在技术方面,中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化肥生产技术,并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合作,中国化肥产业在生产工艺、设备改进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化肥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四、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化肥产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市场逐渐开放,国外化肥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竞争。
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中国化肥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化肥企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
他们积极引进和研发环保型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中国化肥企业还加大了研发投入,开发了一系列高效、特种化肥产品。
五、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肥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中国化肥产业逐渐向绿色化肥转型。
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进,中国化肥企业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肥料产品。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化肥企业开始推行循环经济,利用废弃物资源生产有机肥料。
中国氮肥工业发展历程回顾
2019年12月化肥工业11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郭俊师蓉张巍颜坤中国氮肥工业发展易程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氮肥工业处于萌芽时期,仅有几家工厂生产少量的氮肥。
1949年我国化肥实际产量仅 6 000 t (折纯),而同期美国、前苏联、日本、印度产量分别 为4 260、1 240、620、20 kt,严重落后于欧美等强国。
1中国氮肥工业的萌芽时期中国氮肥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按时间顺序如下。
(1)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的吴蕴初先生于1934年1月发起成立天利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前身单位之 一),引进美国杜邦公司合成 氨中试装置和法国卡登巴许公司空气法制硝酸设备。
1935年8月至10月,液氨、稀 硝酸和浓硝酸装置先后投产。
抗战爆发后,部分设备内迁,工厂被日本帝国主义抢占,成为东亚电化工业株 式会社第一工场⑴;新中国成立后,经公私合营,到1956年,天利淡气制品厂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 海天原化工厂天利部分,以液氨、氨水、稀硝酸、浓硝酸、氧气为主要产品。
(2) 日本侵占东北时期,满洲化学工业株式 会社于1935年在大连投产,主要生产合成氨、硫 酸、硫酸鞍等化工产品[2]o 1945年,前苏联关东工业管理局接管了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将大 部分机械设备和化工成套装置拆走,工厂几近停产。
1947年,我国政府收回该厂,定名为大连化 学工厂;1957年与大连碱厂合并为大连化工厂,I960年更名为大连化学工业公司。
(3) 1934年春,近代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 在南京卸甲甸开始筹备兴建中国最早的化工基 地、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钮厂,首任厂长为侯德 榜。
1937年1月硫酸厂首先开工出货,接着合成氨厂也开工出货,1937年2月硫酸镀也跟着出货,但运行还不到半年,因日寇大举侵华而不得不 拆迁部分设备西撤。
1952年7月,经过公私合营 更名为永利宁厂。
1959年3月,在永利宁厂的基础上,与南京磷肥厂、建筑公司、华东设计分院合 并组建成立南京化学工业公司。
我国化肥发展历史
我国化肥发展历史哎呀呀,说起我国化肥的发展历史,那可真是一段了不起的历程呢!以前呀,咱们的老祖宗种地可没有化肥这玩意儿。
他们就靠着天然的肥料,像什么农家肥呀,辛苦地种着庄稼。
那时候,粮食产量可不高,大家都盼着能有啥好办法让地里多产点粮食。
后来呢,慢慢地,咱们国家开始引进一些外国的化肥技术啦。
就好比一个饿了很久的孩子,突然发现了新的食物一样,大家都兴奋极啦!化肥一用上,庄稼好像一下子有了力气,长得比以前好多啦!这难道不让人高兴吗?再后来,咱们国家自己也开始研究化肥啦!科学家们可努力啦,没日没夜地做实验、搞研究。
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终于研究出了适合咱们自己土地的化肥。
记得有一次,村里的王大爷用了新的化肥,那庄稼长得绿油油的,麦穗沉甸甸的。
他高兴地逢人就说:“这化肥可真是好东西,让我的地变成了金土地!”周围的人都羡慕得不行,纷纷也去买这种化肥。
还有啊,化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有让庄稼长得壮的,有让果子更甜的,各种各样,就像一个大超市,啥都有!这就好比给庄稼们开了个专属的“营养餐厅”,它们想吃啥就有啥。
不过呢,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有的人用得太多啦,结果土地都被“喂坏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吃太多好吃的,反而把肚子吃坏了一样。
但是,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合理使用化肥啦。
现在呀,化肥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不仅效果好,还更环保呢!咱们的土地因为有了合适的化肥,长出了更多更好的粮食和蔬菜。
这化肥的发展,不就像一辆不断加速的火车,带着咱们的农业一路向前跑吗?我觉得呀,化肥的发展历史就是咱们国家农业不断进步的见证。
它让咱们能吃饱饭,还能吃得更好。
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让农业变得更强大!。
中国有机肥料发展历史
中国有机肥料发展历史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在肥料发展上也有着长期累积下来的经验,其中有机肥料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拟就中国有机肥料发展历程与现状存在问题作一研讨请大家指正。
一、中国古代施用有机肥料简史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古老农业大国的地位,先民用自己的智慧与实践经验获得了用肥养地的知识,逐步形成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种传统,使我国几千年的土壤肥力与粮食生产得到相对的稳定。
早在二三千年以前的奴隶社会中就有了锄草肥田、茂苗的文字记载。
随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编写了不少有关农事的书籍,如战国时期的《礼记》、汉代的《汜胜之书》、晋朝郭义恭的《广志》、唐朝韩鄂拼的《四时纂要》、宋朝陈敷的《农书》、元朝王桢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与清朝杨出的著作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实践的深化,书中越来越详尽地论述了肥料的种类、作用、积造与施用的技术等;战国时期《荀子·富国篇》讲:“地可使肥,多粪肥田”。
后魏时期《齐民要术》更是讲述了“踏粪法”。
明代《宝坻劝农书》更是全面的讲述了“蒸粪法、煨粪法、酿粪法、窖粪法等有机肥料制造方式。
用现代科学观点来认识,可以说,在悠久的中国农业生产历史中孕育着如何充分地利用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促其重新回归大自然,加速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以达到宏观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与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质量的先进思想萌芽。
这种带有盲目性,但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与劳动行为,使我国农业土壤的自然肥力得到了有效的然而是较低水平的调节。
上千年来文明古国得以生存下来,这一点在国际上至今还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中国近代肥料生产的发展20世纪初,在西欧学术思想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传播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化肥的生产、试验与施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化肥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肥料的增产效果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就化肥工业而言,1905年中国开始引进化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只有两个小规模的氮肥厂,两个副产硫铵厂,当时化肥产品仅有硫酸铵一种,1949年年产量约0.6万吨。
我国缓释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国缓释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是缓释肥料探索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是缓释肥料探索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小规模产业化;第三阶段,21世纪以后是缓释肥料快速发展阶段,并实现了产业化。
我国缓释肥起步晚、发展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据统计,2000年国际缓释肥料消费量为100万吨,美国以占比60%而位居榜首,而中国缓释肥料数量还不足5万吨。
2009年我国缓释肥料产能达到250万吨,短短几年间,我国缓释肥料发展成功走出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轨迹,汉枫是国内第一家引进缓释肥料先进技术,结束中国没有工业化生产缓释肥料历史的企业,中国第一条硫包衣生产线,填补中国缓释肥料大规模生产的空白。
汉枫创新理念: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优。
汉枫产品只会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企业宗旨:让天更蓝,水更清,大地更绿,空气更新鲜,让城市披上彩装,让孩子们在清新与美丽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汉枫缓释肥料低碳、环保、无公害。
是第一家荣获国家环保生态肥料认证的缓释肥料企业。
是第一家承担国家面源污染治理重大项目的缓释肥料企业,(参与太湖蓝藻治理)。
江苏省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较长,从播种到成熟一般需要210-230天。
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是不同的。
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在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40%左右;二是在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30-40%,在开花以后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磷、钾的吸收,在分蘖期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30%,拔节以后吸收率急剧增长。
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熟期最多,约占总吸收量的40%。
钾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期为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的吸收已达最大量。
我国化肥流通体制历史沿革与基本现状
我国化肥流通体制历史沿革与基本现状一、我国化肥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化肥管理体制包括化肥的生产管理体制、流通管理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三个有机统一的内容。
我国化肥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的。
从整个发展历史看,国内化肥管理经过三个大的阶段。
(一)严格的计划管理阶段(1952~1982年)。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当长时期里,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内化肥资源长期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国家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对化肥生产、流通采取了严格的计划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供销社农资流通系统专营和 一主两辅即[供销社农资公司为化肥流通的 主渠道,农业 三站(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推广站)和生产企业为辅渠道]等主要阶段。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即统一计划、统一收购(包括进口)、统一销售,具体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所属的各级农资公司负责化肥经营,在供销社系统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县及基层供销社四级批发、一级零售的比较完整的农资分配流通网络。
与此相适应,对化肥价格也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各环节价格均由国家统一制定。
在价格水平上,由于把化肥看作支农 物资而不是 商品,对化肥价格实行 低价薄利政策,只要生产经营企业有点利润国家就降价,有时没有利润也降价,企业因降价而发生的亏损由财政补贴。
由于多次连续降价及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提高,化肥生产经营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二)计划和市场管理相结合的 双轨制阶段(1983~1998年)。
1 化肥价格实行 双轨制(1983~198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化肥不是商品的认识逐步改变,在化肥价格管理方面停止了片面降低价格的做法。
并且随着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按照使化肥生产经营保本微利的原则,逐步理顺化肥价格。
1983~1984年,国家先后三次提高了国产和进口化肥各主要品种的出厂和销售价格。
1985年初,随着能源、原材料计划内、外价格 双轨制的实行,国家对化肥价格也开始实行 双轨制,即计划内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计划外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史
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史
一、起源阶段
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化肥开始被引入中国。
当时,化肥主要用于水稻种植,以增加粮食产量。
由于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化肥行业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化肥使用。
这个时期,国家通过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化肥生产体系。
同时,国家还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使用化肥。
这个阶段,化肥的品种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转型升级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化肥行业也开始转型升级。
这个阶段,国家加大了对化肥产业的环保治理力度,加强了对化肥生产的监管。
同时,国家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以提高化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这个阶段,化肥的品种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绿色肥料、高效肥料等新型肥料逐渐成为主流。
总之,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曲折和奋斗的历史。
从起源阶段到发展阶段,再到转型升级阶段,化肥行业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和发展。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肥料的四个阶段
我国肥料的四个阶段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它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我国的肥料产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阶段:手工制肥时代在我国农业起步阶段,人们使用的是手工制肥的方法。
这个阶段主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经验来进行农作物的施肥,肥料多来自于家庭的农业废弃物,如稻草、畜禽粪便等。
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知识和手段,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第二阶段:化肥代替手工制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肥料逐渐取代了手工制肥的方法,成为主要的施肥手段。
化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且使用方便、效果明显。
这个阶段是我国肥料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得到了广泛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三阶段:绿色肥料的兴起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健康的施肥方式。
于是,绿色肥料应运而生。
绿色肥料主要是指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它们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不含化学合成物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绿色肥料的兴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精准施肥的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科学的发展,精准施肥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精准施肥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特性,精确计算和调整施肥剂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肥效果。
精准施肥可以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我国肥料的发展经历了手工制肥时代、化肥代替手工制肥、绿色肥料的兴起和精准施肥的时代。
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性和意义,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寻找更加环保和高效的肥料施用方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史
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史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在当时,中国在农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同时还受到了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影响。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中国开始尝试引进化肥技术,并逐步建立起了中国化肥工业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化肥技术,首先是从法国引进的硫酸铵生产技术。
随后,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又引进了从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氮肥制造技术。
这些技术的引进为中国的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化肥工业的投资力度。
政府成立了一系列化肥企业,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
中国的化肥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逐渐从国外依赖转为国内自主生产。
同时,中国还开始进行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了化肥工艺的改进和升级。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化肥工业的投资力度。
大规模建设了一批化肥厂和磷肥厂,并引进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化肥产量继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之一、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化肥工业发展迅猛,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化肥工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化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另一方面,全球化肥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化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在21世纪初,中国开始加强对化肥工业的政策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化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政府鼓励化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化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监管,推动了化肥工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总的来说,中国化肥工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最初的技术引进到逐步形成自主生产能力,再到如今的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中国化肥工业一直在不断进步和转型。
我国科学施肥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一、引言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受到土壤质量下降、肥料使用不当等问题的困扰,这也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此,我国科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施肥技术,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发展历程1.传统施肥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早期阶段,农民们使用的施肥技术主要是“肥田法”和“轮作法”。
这些传统的施肥技术虽然能够提高土地的肥力,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往往难以掌握,导致浪费和污染等问题。
2.化肥施用技术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化肥,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进入了化学肥料时代。
化肥施用技术的出现,使得农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长期以来,过量使用化肥也导致了土地的污染和土壤质量的下降。
3.有机肥施用技术为了解决化肥过量使用所带来的问题,我国开始推广有机肥施用技术。
有机肥施用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土地的污染程度。
有机肥施用技术的推广,也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趋势展望1.精准施肥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开始推广精准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精确地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将会是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趋势。
2.循环农业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我国开始推广循环农业技术。
循环农业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和农作物残渣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减少浪费和污染。
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将会是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3.绿色施肥技术为了进一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我国开始推广绿色施肥技术。
绿色施肥技术可以通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手段,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土地的污染程度。
世界及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史
世界及中国化肥⼯业发展史正⽂化肥⼯业已有140多年历史。
17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植物⽣长与⼟壤之间的关系。
19世纪初,德国⼈J.李⽐希研究植物⽣长与某些化学元素间的关系。
他在1840年阐述了农作物⽣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从⼟壤⾥获取的,他确定了氮、钙、镁、磷和钾等元素对农作物⽣长的意义,并预⾔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将会在⼯⼚⾥⽣产出来。
不久,他的预⾔就被证实。
6化肥⼯业的萌芽期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第⼀次世界⼤战是化肥⼯业的萌芽时期。
那时,⼈类企图⽤⼈⼯⽅法⽣产肥料,以补充或代替天然肥料。
磷肥和钾肥的⽣产开始得⽐氮肥早,原因是农业耕作长期施⾏绿肥作物和粮⾷作物轮作制以及⼤量使⽤有机肥料,所以对氮肥要求不很迫切。
1840年,李⽐希⽤稀硫酸处理⾻粉,得到浆状物,其肥效⽐⾻粉好。
不久,英国⼈J.B.劳斯⽤硫酸分解磷矿制得⼀种固体产品,称为过磷酸钙。
1842年他在英国建了⼯⼚,这是第⼀个化肥⼚。
1872年,在德国⾸先⽣产了湿法磷酸,⽤它分解磷矿⽣产重过磷酸钙,⽤于制糖⼯业中的净化剂。
1861年,在德国施塔斯富特地⽅⾸次开采光卤⽯钾矿。
在这之前不久,李⽐希宣布过它可作为钾肥使⽤,两年内有14个地⽅开采钾矿。
19世纪末期,开始从煤⽓中回收氨制成硫酸铵或氨⽔作为氮肥施⽤。
1903年,挪威建⼚⽤电弧法固定空⽓中的氮加⼯成硝酸,再⽤⽯灰中和制成硝酸钙氮肥,两年后进⾏了⼯业⽣产。
1905年,⽤⽯灰和焦炭为原料在电炉内制成碳化钙(电⽯),再与氮⽓反应制成氮肥──氰氨化钙(⽯灰氮)。
发展阶段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化肥⼯业处于发展阶段。
在这段时期⾥,化肥⽣产技术不断进步,品种增多,产量增⼤,并逐步成为⼀个⼯业部门。
但其规模与现代的化肥⼯业相⽐则⼩得多。
①磷肥主要还是⽣产过磷酸钙,此外,在欧洲的酸性⼟壤上⼴泛施⽤钢渣磷肥(见热法磷肥)。
在40~50年代,⾼浓度磷肥的⽣产技术有了突破,主要是湿法磷酸的⽣产⼯艺由原来的间歇操作改为连续操作,设备材料的腐蚀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我国科学施肥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我国科学施肥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肥料是指由自然界植物或动物中营养元素构成的物质,在土壤中提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养分,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施肥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为此,我国就施肥技术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一、肥料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肥料的发展历程可以以次类比:第一阶段是从先秦至北宋,在农业施肥方面仍未出现较为完善的科学理论,而是按照传统的农技,以土调料、粪肥为主;第二阶段是从南宋至明清,此时期的农业施肥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较有名的施肥技术为李时珍提出的“六兽施肥”(野猪、猪、牛、羊、驴、马)、“九种调料”(泥炭、石灰、硝石、硫磺、藤粉、枯树皮、灰、沙子、向日葵);第三阶段是从清朝到今日,这段时期是施肥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化肥、有机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
其中以有机肥、新型氮肥(如双氮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生物肥料等为代表的科技施肥技术,它们的应用已逐步多样化,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农业形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肥料科学施肥技术发展趋势1、氮肥发展趋势:既要提高氮肥的使用效率,又要节约肥料的使用,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提高氮肥的吸收效率及产品质量,开发应用新型氮肥(如双氮肥、复合肥),探索和开发在施肥管理、施肥技术水平上的新技术。
2、磷肥发展趋势:减少磷肥的损失和污染,提高磷肥的使用效率,以及在磷肥使用上考虑经济效益,应加大对水溶磷肥、悬浮型磷酸钙、有机磷酸盐及抗冻物质、抗病毒物质等新磷肥的开发及研究力度,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钾肥发展趋势:要提高钾肥的使用效率,减少损失及污染,应加大对新型水溶钾肥、悬浮型硫酸钾等新钾肥的开发及研究力度,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新型肥料发展趋势:新型肥料的发展和开发需要较大的投入,已成为当今施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新型肥料的开发及研究力度越来越大,有机肥、生物肥、微量元素肥料等已成为施肥技术发展的一个目标。
化肥的发展史
化肥的发展史咱今儿个聊聊化肥的发展史,这事儿啊,就像是咱们村里那棵老槐树,年头一长,故事就多了。
话说早些年,咱们祖祖辈辈种地,全靠一双手,一把锄头,还有老天爷赏饭吃。
那时候,地里的肥力全靠牲畜粪、草木灰这些天然肥料,收成好不好,全看天。
那时候的人们啊,总是念叨着:“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这话听着糙,理儿却不糙,说的就是那时候农业的真实写照。
一、初识化肥,眼前一亮到了后来,科技这东西就像春风一样,悄悄地吹进了咱农村。
有一天,村里来了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专家,手里提着些花花绿绿的袋子,说是能让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
大伙儿一看,嘿,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化肥嘛!刚开始,大伙儿心里还犯嘀咕:“这玩意儿能比得上咱自家的粪肥?”可一试之下,嘿,还真别说,那庄稼长得绿油油的,比往年可强多了。
大伙儿心里那叫一个乐呵,纷纷感慨:“这化肥啊,真是个好东西!”二、化肥进化,花样百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化肥这玩意儿也开始了它的“进化之路”。
从最早的单一氮肥,到后来出现了磷肥、钾肥,再到现在什么复合肥、控释肥、微生物肥……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化肥啊,就像是给庄稼量身定制的营养餐,缺啥补啥,精准施肥。
这样一来,庄稼不仅长得快,还长得壮,产量那是噌噌往上涨。
村里的老人们常常感慨:“现在种地啊,真是越来越省心了。
”2.1 氮肥的崛起说起氮肥,那可是化肥界的“老大哥”。
那时候的庄稼啊,最缺的就是氮元素。
一用上氮肥,嘿,那叶子绿得跟翡翠似的,长得那叫一个快。
不过啊,氮肥用多了也不行,容易让庄稼贪青晚熟,还容易招虫子。
所以啊,用氮肥啊,得悠着点儿。
2.2 磷肥的加入再来说说磷肥。
磷肥就像是庄稼的“大力水手”,能让庄稼的根系更发达,抗倒伏能力更强。
那时候啊,一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大伙儿就担心地里的庄稼被吹倒。
可自从用了磷肥之后啊,这种担心就少了许多。
2.3 钾肥的助力钾肥呢,则是庄稼的“美容师”。
用了钾肥的庄稼啊,果实饱满,色泽诱人。
特别是那些水果啊、蔬菜啊,用了钾肥之后啊,看着就让人眼馋。
中国古代肥料的历史
中国古代肥料的历史
中国古代肥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农耕文明时期。
古代农民认识到对土地施肥有助于改善土壤质地,提高作物产量。
在没有现代化化肥的条件下,他们创造并使用了一些传统的肥料。
最早使用的古代肥料之一是动物粪便。
农民将养殖动物(如牛、马、猪)的排泄物收集起来,堆积在农田上。
动物粪便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增加土壤肥力。
此外,农民还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青草灰"的肥料。
他们将青草收割晒干,燃烧后得到灰烬,再与动物粪便混合。
青草灰中含有大量的钙、镁和钾等元素,可以改善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肥力。
另外,农民还采用了一些有机肥料,如烂熟的秸秆、稻草等。
他们将这些植物残留物埋在农田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释放出对作物生长有益的养分。
在古代,还有一种被称为“黄秧土”的肥料被广泛使用。
农民将家禽、家畜的粪便与泥土混合,经过发酵后,用作肥料。
这种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够增加土壤肥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肥料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代农民通过创造和利用各种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营养补给,为中国的农耕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铵态氮肥 发展史
铵态氮肥发展史铵态氮肥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田间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农民对粮食生产的强烈需求,铵态氮肥在中国的生产和应用量不断增加,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化肥之一。
铵态氮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农业的起源。
最初,农民使用的肥料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中所含的养分成分相对单一,比如只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
到了20世纪初,化学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肥料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中就包括铵态氮肥。
在此基础上,铵态氮肥逐步得到改良和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用品。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的研究人员意识到尿素的重要性,因为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在水解过程中可以形成铵态氮肥。
这启迪了人们针对其他化学化合物开展利用氨基的研究,比如硝酸铵和硝酸铵钙等有机肥。
由于其含铵组分较高,可以作为铵态氮肥使用,成为了铵态氮肥相关技术开发的重要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铵态氮肥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为适应这一需求,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对传统铵态氮肥的生产和应用进行改进和创新。
这期间,始终保持制冷摄氮法和焦化氨法等工艺,可以大量制造铵态氮肥和混肥,生产量显著提高,且质量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农民大量使用铵态氮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增加优质农产品的质量。
为此,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不断开展着与铵态氮肥相关的技术创新。
其中,以尿素为主要成分的铵态氮肥的合成技术里程碑性地发展,已经形成了集成化的生产流程,大幅提高了铵硝混合肥的有效性和数量。
在未来,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工制造肥料的技术不断提高,铵态氮肥的研究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应注意强化铵态氮肥的生产管理和环保措施,以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特点和优势,助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发展简史
化肥发展简史哎,说起化肥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农业界里的一把火,烧得那庄稼绿油油,收成沉甸甸的。
想当年,咱们老祖宗种地,全靠天吃饭,雨水多了怕涝,少了又怕旱,那日子过得,真是提心吊胆。
可自打化肥这家伙一登场,嘿,农业那是一片新天地啊!最早的时候,人们哪知道什么化肥啊,用的都是农家肥,就是那些牲畜的便便,还有杂草秸秆啥的,堆一起沤一沤,就成了宝贝。
但这东西吧,费劲儿不说,效果还慢,遇上个灾年,还是得饿肚子。
后来啊,科学家们就琢磨了,能不能搞点啥东西,直接撒地里,就能让庄稼嗖嗖地长?这一琢磨,化肥就应运而生了。
一开始的化肥,简单粗暴,就是些氮肥、磷肥啥的,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用多了吧,地就开始板结了,跟那硬石头似的,庄稼根儿都扎不进去。
农民兄弟一看,这不行啊,得想办法。
于是,大家伙儿一块儿努力,慢慢研发出了复合肥、缓释肥这些高科技产品,既能保证庄稼长得好,又不伤地,那叫一个两全其美。
说起来,化肥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农业版的“变形记”。
从最初的单一元素,到现在的多元化、精细化,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智慧和汗水。
他们就像那些魔法师一样,把一堆堆的化学物质,变成了庄稼的“营养大餐”,让咱们的饭碗越来越满,日子越过越甜。
记得小时候,家里种地还得靠人力施肥呢,那时候的化肥袋子,得用肩膀扛,一袋袋地往地里运。
现在可好了,机械化、智能化了,撒肥机一开,嗖嗖嗖几下子,整片地就搞定了。
这效率,杠杠的!不过啊,化肥虽好,也不能贪杯哦。
用得多了,污染环境不说,还会让庄稼变得娇气,离了化肥就长不好。
所以啊,咱们得科学用肥,合理施肥,让化肥成为咱们农业的好帮手,而不是破坏环境的“凶手”。
总而言之啊,化肥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
有了它啊,咱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当然啦,咱们也得感谢那些为化肥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和农民兄弟们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咱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4-28
死去的猫狗
砒霜、黑矾和硫磺
2015-4-28
我国解放以后,肥料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不但有含单一营养元素的氮、磷、钾肥, 还有作物吸收量较少的微量元索肥料,含有多 种肥分的复合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农药肥 料等等。农家肥料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多。同时, 随着化肥种类、施用量的增加其负面的影响也 随之而来。
2015-4-28
米泔水
2015-4-28
鸡粪 、驴
粪
2015-4-28
明清两代,肥料种类更多,至少已有上百种。这时已较多地施用 骨粉和骨灰。施用的饼肥也扩大到了菜籽饼、乌桕饼和棉籽饼, 豆渣、糖渣和酒糟之类也用作肥料。绿肥种类更加广泛,有大麦、 蚕豆、绿豆、大豆、胡麻、油菜苗、萝卜苗等10多种。作为无机 肥料利用的有砒霜、黑矾、硫磺、盐卤水等。杂肥种类比宋元时 期增加了三倍多,包括家禽、家畜、草木落叶、动物杂秽及各种 脏水、死猫、死狗等。
新型肥料的开发是保证肥料提高单产的重要手段,新型肥 料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农业高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
一、发展新型肥料的目的
1、化肥不合理使用带来的问题:
土壤板结
肥料利用率下降
农产品品质下降 环境污染严重
2、发展新型肥料的目标
1、提高肥料利用率 2、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农作物健康水平 4、提高农产品品质 5、方便农民使用 6、有利于环境保护 7、减少碳排放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肥料的品种
世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经历了3次变革:
20世纪60年代前 单质低浓度肥料;
20世纪60-80年代
发达国家发展高浓度化 肥和复合肥; 发达国家重点研究缓/控 释肥、生物肥、有机复 合肥、功能性肥料;
最近20年
1、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的最大特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 ,主要有四种类型:
肥料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劳动人良就已经知道落叶腐烂可以肥田,并且开 始利用泥粪。泥粪是一种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包括淤泥、塘泥、河 泥、湖泥,以及其他肥泥。
2015-4-28
战国末期,人们认识到在高温多雨的夏季除草,可以利用象热汤一样的水,把 杂草浸死,沤烂肥田。西汉时的《汜胜之书》已记有:用腐熟的人粪肥田,用蚕 粪拌种,用兽骨汁作肥,以及种植稗和小豆喂猪,以猪粪肥田。
三、新型肥料的研究方向
1、缓/控释肥
A、降低成本:控释材料高价位,工艺高成本, 设备规模小,包膜肥披着“金衣”无法走到 大田,只能用于花卉、草坪等高档消费领域。 占世界化肥总量的0.5%。 B、开发新型高效控释材料:聚合物包膜控释材 料的重点是是可降解,木质素、纤维素、工 农业废弃物、草炭、风化煤进行控释改性, 制作廉价高效的包膜、基质复合、胶结控释 材料。 C、研究控释新工艺,新设备 。
6、矿物资源肥料
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华南农大的活化 磷肥,通过活化剂的离子交换作用, 促进难溶性磷酸盐中磷的释放; 钾长石的利用 枸溶硅钾肥 提取水 溶性钾
新型肥料开发是艰难的,新型肥料的推 广更难,由于这“两难”,新型肥料的 开发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再难也要上。 新型肥料生逢其时,前景光明,是肥料 企业的使命,是九亿农民的希望。
6、中微量元素肥料
品种:钙、镁、硫、铁、铜、锰、锌、硼、钼、
氯
来源:化工产品,工业废渣;
使用方法:叶面肥、多元素复合肥、BB肥、冲
施肥、包裹尿素;
7、水溶性肥料
水肥结合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优点:营养平衡,无污染,离子态,速溶。 前景:随着中国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水资源匮乏 以及大型农场的不断涌现,滴灌喷灌节水农业面积迅速扩大, 高效节水肥料是符合环保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肥 料,是近期实现“两型”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中国肥 料工业的重点发展课题。 用法:滴灌、喷灌、浇灌、喷施、无土栽培。 技术要求:浓度高,全溶水,腐蚀小。
B、合成型微溶态缓释肥
C、化学抑制型缓释肥
D、基质复合与胶粘型缓/控释肥
2、生物肥
生物肥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极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 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
特点:生产成本低,效果好,不污染环境; 效果: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化肥用量,防病。 品种:固氮-根瘤接种剂、溶磷、解钾;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 趋势
背景
肥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资,保持和提高地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停止使用化肥,全球 作物产量将减产50%。 我国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 总产的唯一途径。 发达国家的化肥消费比例下降,占总产量30%,发展中国 家化肥消费比例上升占总产量70%;
A、包膜缓/控释肥
美国研究成功 硫包衣 1967年 美国研究成功 树脂包膜 20世纪80年代 以色列、德国 研究用木质素、草炭、聚合物包裹尿 素 我国开发以肥包肥新技术,包裹剂有:钙镁磷肥、硅钾肥、腐植酸、 硼泥等 尿甲醛 养分释放速度受土壤水分、PH、微生物影响较大,且售价高, 需求量下降。 钙镁磷肥 活化磷肥、硅钾肥 尿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纤维素和木质素、改性草炭和风化煤与化 肥胶结、键合改变养分的释放速率。如腐植酸尿素,腐植酸磷肥;
PGPR促生防病:可抑制多种植物病害,特别是土传
病害。 新型秸杆腐熟剂、土壤环境修复菌剂。
产量:全世界年产量超过计划1000万吨。
3、工厂化商品有机肥
优点:培肥地力,改善作物品质,养分全; 缺点:体积大,养分浓度低,脏臭;
有机肥提供养分的比例
1949年 99。9% 1980年 49。0% 目前 30%
与无机肥相结合,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 与微生物肥料相结合,生产生物有机肥;
4、功能肥料
功能:保水、高效、改土、抗倒、除 草、抗病虫
品种:保水有机无机复合肥、硅肥、 有机复合缓控释肥、冲施肥、植物源 叶面药肥、植物源有机无机复合药肥、 壮秧剂;
5、中微肥
综合利用废弃资源,降低成本;如硼泥、 水淬渣、磷石膏、除尘灰(含锌)。 以氨基酸、腐植酸为螯合剂保持中微量 元素的活性,以大量元素肥料为载体, 方便农民使用; 与农药复配,药肥合一,标本兼治,减 少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健康水平; 为特种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特种肥料, 如富锌农产品,富硒农产品;
有机肥的资源:蓄禽粪便、城市污泥、工业废渣、农 作物秸杆
目前的处理状况:
蓄禽粪便: 沼气,发酵除臭,腐熟灭菌,
干;土壤所的快速发酵连续烘干脱水技术。 城市污泥: 填埋、焚烧发电、有机肥,存在问题: 重金属含量超标,脱水成本高; 工业废渣: 造纸废液废渣、发酵菌渣、淀粉废渣、 废酒糟; 农作物秸杆: 发电,制取生物黑炭,经腐熟作有 机肥,秸杆还田; 草炭、风化煤: 用于生产腐植酸系列肥,有机无 机复混肥;
脱水烘
4、有机无机复合肥
集合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点 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是今后复合肥发展的方向
5、多功能肥料
提高水分利用率:保水复合肥,滴灌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 多元素复合肥、全水溶性肥料; 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生物黑炭,土壤调理剂 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硅肥 、 含硅BB肥,含硅复 合肥、水溶性硅肥; 防治杂草:复合肥﹢除草剂; 抗病虫害:药肥合一,壮秧剂,植物源农药﹢中 微肥
3、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
1. 高效化:不仅有效地满足作物需要,而且还可省
时,省工,提高工作效率。 2. 复合化:无机复合,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有机复 合,农药、激素、除草剂复合; 3. 长效化:一季只用一次肥。
4、多元化:大、中、微量元素; 5、功能化:改土、促根、抗倒、壮秧、返青、缓控、
除草、杀虫、灭菌; 6、低碳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015-4-28
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利用的肥料有畜粪、厩肥、蚕粪、缫蛹汁、骨汁、草 木灰、旧墙土、食盐等许多种。这时土地利用面积大量增加,畜牧业又不发达, 所以人们不但利用野生绿肥,而且有意识地栽培绿肥。这时的绿肥有心子、绿豆、 小豆、胡芝麻等。
2015-4-28
隋唐宋元的700年问,已用麻饼、豆饼作肥料,并开始施用石灰、 石膏、硫磺等无机肥料。这时施用的肥料还有鼠粪、蝙蝠粪、鸡 粪、驴粪、槽水、鸡鹅毛、鱼骨头汁、洗鱼水、米泔水等。据统 计,这时的肥料共有60多种。
2、生物肥
开发PGPR生物肥,具有营养、促生、 防病、降解土壤污染物的多种功能,是 当前微生物肥料研究的热点。 开发CSP-3生物肥,具有很强的解磷解 钾功能,且活性高,耐盐,可与无机盐 复合;
3、有机肥
A、将废弃物工厂化处理与有机肥生产相 结合; B、快速发酵与除臭技术是发展商品肥的 技术关键; C、肥料制作的关键技术在于肥料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