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

合集下载

摩擦学

摩擦学

摩擦学研究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摩擦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说明了发展摩擦学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要论述了我国摩擦学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摩擦学发展历程及趋势发展之路一概述摩擦学是科学和工程学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因为它既具有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及节约材料和能源的意义,又是当今最活跃的交叉科学领域之一。

它涉及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数学和机械工程学等学科,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古典摩擦定律,“凸凹(或机械)说”与“分子(或分子粘附)说”两个学派的争论。

分子一机械说”。

二摩擦学研究的方法2.1 主要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摩擦学设计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所有讨论都集中在摩擦副的设计上,而摩擦学设计所拥有的系统依赖性、时问依赖性和多学科、跨学科特性决定了摩擦学问题的研究难度。

主要采用的摩擦学设计方法有:(1)磨料磨损计算方程、粘着磨损计算方程、胶合计算方程(2)IBM的零磨损、可测磨损的计算方法;(3)组合磨损计算方法;(4)以数值解为基础,考虑热效应的热弹流、考虑动态效应的非稳态流、考虑润滑剂非牛顿性的流变弹流以及分析粗糙表面的微观弹流等润滑理论与方法;(5)将各种实际因素全部纳入分析的普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 6 )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摩擦学设计建立知识资源库提供新的思路,现代制造、敏捷制造、CIMS和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新技术为摩擦学设计的知识资源库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基础。

2.2中国摩擦学数据库主要有摩阻材料、固定磨粒磨料磨损、松散磨粒磨料磨损、静摩擦系数、边界往复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咬死极限、滑动轴承疲劳磨损、国产润滑油高温高压下的粘压一一粘温试验、减摩耐磨表面强化摩擦磨损、润滑脂、流体动力轴承刚度和阻尼系数等。

当前在建设知识资源库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建立原有知识与数据资源的查询利用模块,有效收集、存取、设计有关信息;(2)新知识和新数据的存储与旧知识和旧数据的更新模块。

摩擦学发展前沿ppt课件

摩擦学发展前沿ppt课件

➢ 陈建敏 ➢ 王家序 ➢ 葛世荣
➢ 谢友柏
航空用特种润滑和密封材料与技术 --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2等奖
水润滑动密封复合材料轴承 --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矿井提升机的补偿制动技术及相关 安全装置
--200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2等奖 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摩擦学动力 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破裂 起泡 角质化与起茧 汗毛与汗腺的破坏
28
人工关节实的磨损例后果
寿命短,患者年龄受限
软组织吸收,引发病变
磨损颗粒被巨噬细胞吸收,导致骨溶解
29
针对摩损的研实究之一—例—材料配副
UHMWPE 陶瓷
金属——金属
表面处理
30
实例
陶瓷-陶瓷人工关节
31
人工骨
人工关节
32
指关节假体 肩关节假体
肘关节 假体
✓美国军方专门研究武器发射系统的摩 擦学问题以提高射击精度、降低噪音、 提高寿命。如炮管内壁的固体润滑涂层 。
15
摩擦学的发展前沿
极端速度/载荷条件下的摩擦学: ✓如:高速轴承dm·n值达1.0×106 mm·r/min以上,传统润滑理论已完全不 能指导这些轴承的设计与制造。 ✓如:精密塑性加工过程中,模具/工件之 间的工作压力大幅度提高,工件沿模具 的塑性流动与二者的界面摩擦学状态有 密切关系。
MEMS器件失效分类
Micro-gyro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Nanotractor(2004)
1、无相对运动的微构件
2、有相对运动,无碰撞、 3、有相对运动,相互碰
磨损的微构件
撞的微构件

《润滑与密封》投稿要求

《润滑与密封》投稿要求
初始温度和制动压力对鼓式制动器制动性能影响的试 验分析 … 王仁广 李志远 张 彪等 (79)
用 L IN GO 求解螺旋密封优化问题 ………………… ……………… 祝用华 盛 倩 张 奕 (82)
综述与分析
微小型气体轴承高速透平机械研究进展 …………… …………… 陈汝刚 侯 予 袁秀玲等 (85)
《 润滑与密封 》投稿要求
一 、对来稿的要求 11来稿 : 应具有科学性 、实用性 , 逻辑 性 。文字准确 、
通顺 、精炼 , 重点突出 。稿件应包括篇名 (中英文 ) 、摘要 及关键词 (中英 文 ) 、作 者及 作者单 位 (中英文 ) 、正 文 、 参考文献等 , 并 提供中 图分类 号和作者 简介 。若是 科研基 金项目或国家 、部 、省级 攻关项 目 , 请将项 目名称 和编号 标注在文稿首页的地脚 。
2. 本刊收到电邮投稿后会及时回复 , 若超过三天 未回 复 , 请再投一次 。审稿进展及录用情况可网上查询 (网址 : h ttp : / /www1rh ym f1com1cn ) 。来稿 请自留 底稿 , 切 勿一 稿 两投 , 文责自负 , 本刊 有权对 来稿做 文字修 改 、删节 , 凡 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
水轮机主轴磁流体密封实验研究 …………………… …………… 王其磊 杨逢瑜 关红艳等 (61)
基于 CFD 方法的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动特性研究 …… ………………………… 高庆水 杨建刚 (65)
开发应用
特种润滑材料金刚烷制备技术的改进研(68)
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 林福严 (91)
润滑纳米添加剂表面化学修饰研究进展 …………… ………………………… 王李波 张 明 (95)

摩擦学(01)

摩擦学(01)

摩 擦 学授课教师:邱 明1本课程的安排课程内容:1、摩擦理论 2、磨损机理 3、润滑设计课程安排:1、学习以讲授为主、讨论自学为辅 2、授课时间周一下午5-6节 周三上午3-4节课程考核:1、上课出勤情况 2、实验 3、考试本课程目标:1、掌握摩擦学的基本理论 2、了解摩擦学研究的动态 3、熟悉摩擦磨损研究的基本手段2卫 星3火车制动盘4铁路弓网系统5轮轨系统6动物皮肤7Sandskink 沙鱼表皮8水轮机9荷叶10摩擦学的由来 摩擦学的由来z摩擦学Tribology这个名词的出现,至 今40多年,它的使用要从著名的“Jost 报告”说起。

11摩擦学的由来 摩擦学的由来z所谓“Jost报告”,指的是1966年2月英国教 育科研部所发表的关于摩擦学教育和研究 报告。

1964年12月22日,当时的英国教育 科研国务大臣Bowden勋爵邀请了H.Peter Jost先生和其他著名的润滑工程专家及有关 团体的代表来磋商,一起来查明在英国有 关润滑的教育和研究工作的现状,并且就 工业在这方面的需要提出意见。

12摩擦学的由来 摩擦学的由来z13随即成立了一个润滑工程(教育和研究)工作组。

工作组由15名专家组成,由H.Peter Jost担任主 席。

工作组进行了大量、多方面的调查工作,共 计调查了385所技术学校、40所大学和工学院等 润滑教育单位。

所调查的润滑研究单位有33所大 学的系、10所工学院、10所工专、53个研究协会、 16个政府非军事部门、21个公营企业和112个私 营工业公司,此外,还调查了军事部门的研究工 作,联系了国内外与工业、教育和研究有关的团 体和个人。

摩擦学的由来 摩擦学的由来z工作组举行了多次全会和专家鉴定会,参 加者还有有关活动领域的领导人。

11 个月 后,在 1965 年 11 月 23 日工作组的报告交给 了国务大臣 Bowden。

英国教育科研部考虑 到这个报告有可能引起各界广泛的兴趣, 与1966年2月公开发表了报告全文,这就是 著名的“Jost报告”。

摩擦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摩擦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摩擦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摩擦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了摩擦、磨损以及表面物理化学等基本问题。

目前,摩擦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列车、医疗器械、机械化农业、工厂等领域,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摩擦学的基本概念摩擦学是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等现象的力学学科,在力学、材料学、化学、表面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中深入探讨了摩擦学原理、机理和应用。

摩擦是指两个接触表面相对运动时的阻力,它是产生于两个表面之间的接触力。

磨损是物体表面由于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形态变化和质量损失。

磨损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之间的微观接触,导致这些表面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发生结合和断裂。

润滑是在两个表面相对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在表面之间引入润滑剂,使两个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的现象。

摩擦学的分支学科有干摩擦学、润滑摩擦学以及磨损学等。

二、摩擦学的研究意义摩擦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摩擦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思路和设计指导方案,达到规避机械性能下降、磨损加剧、寿命缩短等弊端的结果。

2. 进行润滑设计。

润滑剂、润滑油脂等润滑剂厂家可以进行润滑设计,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3. 开拓新材料需求领域。

目前,涂层、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已经成为摩擦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这些新型材料可以增加润滑能力、降低磨损程度,从而提高机械设备寿命。

三、摩擦学的应用现状摩擦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1. 汽车工业。

摩擦学理论的应用在汽车行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现代汽车工业是材料和摩擦学领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产物。

摩擦学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发动机、变速器和轮胎到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都需要基于摩擦学原理的设计和研究。

2. 航空制造业。

航空材料的研究和使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摩擦学技术也在航空工业中应用。

涂层材料、传感器、及精密丝锥这些领域都获得了摩擦学的应用,从而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增加了安全和舒适性。

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008年9月第33卷第9期润滑与密封LUBR I C A TI ON EN GI N EER I N GSe p.2008V ol 133No 19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林福严,教授,2fy@111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林福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100083)摘要:回顾了我国摩擦学发展的历程,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分析了摩擦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节能、节资应该是摩擦学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摩擦学;节能;润滑中图分类号:T H1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0150(2008)9-091-4The D evelopm en t of Tr ibology and Its Benef its i n C h i n aL in F uya n(China Univ e rsity of M ining Sc ience and T echnology,B eijing 100083,China )A bstr ac t:The hist o r y of tribo l ogy in china was r eviewed .The main ach ieve ments i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app licationof tribology in China wer e summariz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derived fr o m the devel opment of tribology wer e analyzed.It is emphasized that saving ener gy and res ou r ces will be the mo st i mportant benefits derived fr om the app lication of tribology .Keyword s :tribology;saving energy;lubricati on1 我国摩擦学发展历程按照当今的概念,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实践的科学与技术,以摩擦、磨损和润滑为主要研究内容[1]。

论新时代摩擦学的发展前景

论新时代摩擦学的发展前景

论新时代摩擦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赵彤梁东明侯云霞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09期摘要通过回顾摩擦学发展的历史,分析当前一个时期摩擦学研究跌入低谷的原因,阐述面对当前全球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前提下,摩擦学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应当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充分认识和重视摩擦学,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摩擦学;原因;机遇中图分类号:O3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9-0023-02Development of Tribology in New Era//Zhao Tong, Liang Dongming, Hou Yunxia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review trib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analyzed the current time tribology research to fall into the trough the reason, elaborated facing under the current global resources, the energy, 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stern premise, the tribology i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ge function, warned day by day we had to hol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e welcome challenge, knew and took the tribology fully, made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for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fast development.Key words tribology;reason;opportunityAuth or’s address1 Qingda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612 Dezh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Dezhou, Shandong 253000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

摩擦学与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

摩擦学与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

摩擦学与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摩擦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摩擦、磨损、润滑和表面工程等为核心,涉及工程、材料、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摩擦学与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门前沿性、实用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摩擦学和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摩擦学的发展及应用摩擦学被定义为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等三个方面的科学。

摩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发生的阻力,磨损是指夹在两个物体之间的杂质或异物引起的表面磨损,润滑是指通过介质在两个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润滑膜,降低摩擦和磨损。

现代工业的发展,摩擦学的研究与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定量化和测量摩擦系数,而是涉及各种传动和运动系统的设计、磨损的控制和润滑的改进,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摩擦磨损是机械加工和设备运转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如何减少摩擦、抗磨损和提高润滑是摩擦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些问题也成为了近年来摩擦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在摩擦学方面,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极广,例如汽车行业中的摩擦材料、气体透平的润滑与密封、高速列车的降噪与减振等。

同时,很多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也得益于起源于摩擦学研究的专业技术。

比如飞机工程中的超短起飞和垂直起降技术,机器人设计中的优化系统运动控制和精度改进,以及医疗器械的精细化设计等都需要靠摩擦学。

二、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表面工程技术可以被定义为对于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改变或增强的处理过程。

表面工程技术通过对于材料表面的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分子交互的物理化学性质等,提高其整体性能,实现对于材料结构和性质等的调控。

表面工程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可应用于航空、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

传统的表面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表面喷涂、气相沉积、表面改性、表面镀膜和激光表面处理等。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表面工程技术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摩擦学发展概况综述

摩擦学发展概况综述

摩擦学发展概况综述姓名:XXX学号:XXX日期:2016年5月目录1.引言 (1)2.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1)2.1摩擦学教育 (2)2.2摩擦学研究 (2)3.现代摩擦学的发展 (3)4.70~90年代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4)4.1磨损研究 (4)4.2流体动压轴承 (4)4.3流体静压支承和动静压支承 (4)4.4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5)4.5固体润滑材料 (5)4.6润滑油脂材料 (5)4.7摩擦学测试技术及共况检测 (5)5.90年代后至今摩擦学的发展方向 (5)6.工业界的摩擦学研究 (6)7. 摩擦学工业应用举例 (7)8对摩擦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几点认识 (8)9.摩擦学面临的挑战 (8)10.结束语 (9)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摩擦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其在机械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当今摩擦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回顾了我国摩擦学发展的历程,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分析了摩擦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节能、节资应该是摩擦学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摩擦学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国家安全、公众健康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显然,国内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并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即摩擦学除了继续发挥它对高新技术和许多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技术支撑作用之外,还应成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引言按照当今的概念,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实践的科学与技术,以摩擦、磨损和润滑为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这个概念,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技术应该是比较早的摩擦学技术,在公元前几千年的制陶工具———陶轮中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轴承;战车的使用也可以追溯到夏代。

诗经里的“载脂载辖,还车言迈”是我国早期使用润滑脂的文字记载,说明最晚在2 500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润滑剂了。

我国摩擦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摩擦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第40卷第11期机械工程学报v0140No.112004年11月CHINESEJOURNAL0FMECHANICALENGINEERINGNov20O4我国摩擦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温诗铸(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摘要:总结了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成立25年来我国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论述了在流体润滑理论与设计、微观摩擦学、材料磨损机理与控制、表面工程与耐磨材料、润滑材料以及磨损状态监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如减摩抗磨技术、制造过程摩擦学、生态摩擦学、仿生技术与生物摩擦学等。

关键词:摩擦学研究进展展望中图分类号:THll710前言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教育科学研究部在对工业部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了《关于摩擦学(T曲0109y)教育和研究报告》,首次提出将摩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加强研究和教育工作。

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随即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重视。

此后,摩擦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成为机械、材料等学科中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摩擦学的发展起步较晚。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为数不多的学者进行过磨损和润滑研究,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事摩擦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步开展起来。

197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成立。

经过过去25年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摩擦学学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摩擦学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形成了一支从事摩擦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了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的研究基地;创办了专业学术刊物,出版了10余部学术专著和科技图书;在相关的学会组织推动下,召开了各种全国或地区性学术会议,讨论和交流研究成果;国际学术活动频繁,在我国召开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亚洲摩擦学国际会议。

同时,我国学者也活跃在国际摩擦学学术舞台。

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摩擦学在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中地位与作用的调查_3

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摩擦学在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中地位与作用的调查_3

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摩擦学在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中地位与作用的调查
薛群基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摩擦学既是以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摩擦、磨损和润滑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经成为许多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重要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

凡是有相对运动的地方就存在摩擦与磨损。

国外统计资料表明:摩擦消耗掉全世界1/3的一次性能源,约有80%的机器零部件都是因为磨损而失效。

美、英、德等发达国家每年因摩擦和磨损造成的损失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7%,而在工业中应用摩擦学知识可节约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1.4%。

关键词:摩擦学;应用现状;发展战略
摩擦学科学及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摩擦学在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中地位与作用的调查
作者:薛群基
作者单位: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本文链接:/Conference_7810222.aspx。

摩擦学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与分析

摩擦学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与分析

我国摩擦学教育的现状与分析1 大学的摩擦学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是按学科专业分类招生和培养。

本科按照1998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招生专业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等11大类、71个二级类的249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和培养。

研究生招生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招生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等12大类,再细分为89个一级学科,385个二级学科。

在本科生教育中,和西方国家一样,我国没有设置摩擦学专业。

在上世纪80年代,不少高等院校曾在机械类本科专业开设摩擦学课程(必修或选修),但后来由于各高等院校按照教育部“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的原则安排专业教学计划,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很难安排有关摩擦学方面的课程(甚至章节)。

根据调研,我国本科教学中有理学和工学两个大类、10个二级类、19个专业可以或者应该安排摩擦学知识的学习,但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的学生学习过部分摩擦学知识,仅占具有这类专业的学校总数的12.6%。

其中,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摩擦学入门》、《润滑工程》、《耐磨材料》等选修课程,有些学校只是在《机械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质》或其它相关课程中介绍一些摩擦学知识,或只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由指导教师向学生传授部分摩擦学知识。

在研究生教育中,目前我国还没有摩擦学专业,摩擦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是在一些相关学科专业中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专业涉及理学和工学2个大门类,9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专业)。

这些专业可以粗略地归类为机械类、材料类和化学化工类三个大类。

机械类的研究生主要学习有关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学位课程,以摩擦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生通常把《摩擦学原理》、《润滑工程》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材料类的研究生通常以材料学或材料物理化学方面的课程作为学位课程,以摩擦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生通常把《材料磨损原理》、《耐磨材料学》或《表面工程》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

摩擦学方面的应用

摩擦学方面的应用

互相接触并作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会发生摩擦。

摩擦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摩擦虽然是人们走路、行车等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因为有摩擦,使相当一部分能量,不能转化为有用的功而被消耗。

摩擦引起的磨损,使劳动工具、机器零件受到损伤。

这些都是人们要克服的。

为减少摩擦阻力和降低磨损,人们作了很大的努力。

从埃及搬运巨型石像的浮雕,及我国公元前1000多年史书上记载的车轴润滑措施,到十八世纪,阿芒顿、库伦等人研究了这种客观存在的摩擦现象,十九世纪雷诺发表了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直到现在,对于摩擦磨损和润滑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工业化已向大型、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对机器的精度、寿命、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地加些润滑油就行的,而是需要结合表面化学、表面物理、机械工程学、冶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摩擦磨损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因为摩擦表面的磨损不仅与摩擦副所处的工况条件(载荷、接触形式、相对运动速度、环境条件)有关,还与零件材料、加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以及与润滑材料和润滑剂的相互作用有关。

因此,在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化学、物理、冶金学、材料学等学科互相渗透,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摩擦学(Tribology)。

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指力的传递和材料学与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技术。

也就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两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润滑的一门科学技术。

摩擦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表面几何性质;表面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摩擦的基本理论;减摩材料和摩阻材料的性能;各种磨损类型及有效控制因素;耐磨材料和表面改性;流体膜(动压和静压)和非流体膜(边界膜和固体膜)的润滑原理;润滑剂和添加剂的性能、配方和应用;承载表面的工程设计(如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机床导轨、齿轮、活塞环等);摩擦元件的状态监测和寿命估定;摩擦学系统的环境工程学等。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世纪回顾与展望—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温诗铸院士摘要在回顾摩擦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摩擦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体润滑、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对摩擦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并介绍了摩擦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如摩擦化学、生物摩擦学、生态摩擦学和微机械学等的发展概况和趋势.摩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18世纪的特点是以试验为基础的经验研究模式。

19世纪末,开创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模式。

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涉及力学、热处理、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等的边缘学科,从此开创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模式.1965年首次提出Tribology(摩擦学)一词,简要地定义为“关于摩擦过程的科学"。

此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摩擦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1)在以往分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支掌握机械、材料和化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研究队伍,有利于对摩擦学现象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推动了摩擦学机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2)由于摩擦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知识普及,以及摩擦学本身具有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当今工业界有大量的工程科技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研究,促使摩擦学应用研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随着理论与应用的不断完善,摩擦学研究模式开始从以分析摩擦学现象为主逐步向着分析与控制相结合,甚至以控制性能为目标的研究模式发展。

此外,摩擦学研究工作从以往的主要面向设备维修和改造逐步进入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领域。

20世纪60年代后,相关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对摩擦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1 流体润滑理论以数值解为基础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简称弹流润滑)理论的建立是润滑理论的重大发展。

摩擦学简明教程

摩擦学简明教程

《摩擦学简明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摩擦学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摩擦学基础知识、摩擦、磨损、耐磨减摩材料与表面工程、润滑、润滑剂和微纳米摩擦学等。

以下是部分章节的简介:
* 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摩擦学的概念、发展简史和摩擦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 第2章为摩擦学基础知识,介绍了工程表面、固体表面的接触以及界面物理化学知识。

* 第3章为摩擦,介绍了摩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滚动摩擦、黏滑、温度和摩擦热的影响。

* 第4章为磨损,介绍了材料的磨损、黏着磨损、磨料磨损、冲蚀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

* 第5章为耐磨减摩材料与表面工程,介绍了耐磨减摩材料与表面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 第6章为润滑,介绍了润滑的基本概念、流体动压润滑、弹流计算、流体静压润滑和气体润滑。

* 第7章为润滑剂,介绍了润滑剂基础知识、润滑剂性能、组成以及油类和脂类润滑剂。

* 第8章为微纳米摩擦学,介绍了微纳米摩擦学常用研究方法、微观摩擦磨损、微机电系统摩擦学。

这些章节内容详细且深入,可以作为学习摩擦学的参考教材,也可
作为对摩擦学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读物。

如需了解更多内容,可以购买纸质书进行阅读。

我国摩擦学发展历程

我国摩擦学发展历程

我国摩擦学发展历程我国摩擦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依赖人们的经验总结和直观感受。

然而,正式的摩擦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进入了科学实验与理论探索的阶段。

20世纪初,中国的科学技术尚未发展到较高水平,摩擦学研究也相对落后。

人们对于摩擦的理解还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层面,缺乏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科研究的深入,我国摩擦学开始逐渐取得一些进展。

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摩擦的实验测量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等方面。

人们通过试验确定摩擦系数,并尝试用数学模型描述摩擦行为。

这些研究对我国工业生产和机械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摩擦学研究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

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摩擦材料的研究、摩擦磨损机制的分析和摩擦表面处理等方面。

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科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摩擦学研究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在摩擦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在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润滑与摩擦学、摩擦与产能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21世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摩擦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摩擦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与材料科学、力学、工程等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也为摩擦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总结来看,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起初的经验总结到现代化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我国的摩擦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目前,我国的摩擦学研究已经进入到更加系统化、深化和创新的阶段,为我国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浅谈摩擦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浅谈摩擦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浅谈摩擦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梁小芯
【期刊名称】《机械》
【年(卷),期】2004(031)0z1
【摘要】针对摩擦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认识到摩擦学的研究和应用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是具有巨大的潜力.
【总页数】3页(P40-41,43)
【作者】梁小芯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1
【相关文献】
1.摩擦学与经济效益 [J], 颜志光
2.摩擦学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实例及其经济效益 [J], 石兴生;王铁虹
3.我国摩擦学代表团访问英国——中国摩擦学30年成就引领绿色摩擦学的启动[J],
4.我国摩擦学代表团访问英国——中国摩擦学30年成就引领绿色摩擦学的启动[J],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
5.浅谈银行经济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J], 吕杰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008年第9期胡忆沩:带压密封技术规范讲座——泄漏与密封107
每天流失热水约10t,一个4mm的泄漏孑L,在压力为1.6MPa时,每天损失饱和蒸汽2.5t。

泄漏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装置被迫停车,企业的非计划停产事故增多。

而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危害经济损失会更大。

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中石油JiI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特大天然气泄漏事故,造成243人中毒死亡,59790名群众不同程度中毒和受灾,1000多人住院,9万多人被迫离开家园,并造成大量牲畜、家禽、野生动物、鱼类死亡和严重环境污染。

图5是泄漏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排除毒气现场照片。

本次事故是我国石油行业介质泄漏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万元人民币。

图5重庆市开县天然气泄漏点火燃烧现场(4)噪声及腐蚀:泄漏产生的噪声,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情绪,导致误操作事故增多。

强腐蚀介质的外泄,加快了厂房、设备的腐蚀速度,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3密封分类
隔离高能流体向低能区进行负面传质的有效措施统称为密封。

根据采取措施的差异,密封可分为静密封、动密封和带压密封3大类。

3.1静密封
采用相对静止的密封副来阻止泄漏的密封称为静密封。

目前静密封可分为垫密封、胶密封、填料密封和波纹管密封。

其中垫密封包括:非金属密封垫、金属-非金属组合密封垫和金属密封垫。

3.2动密封
密封副间存在相对运动的密封结构称为动密封。

动密封可分为接触式动密封和非接触式动密封2大类:
(1)接触式密封。

目前接触式密封包括压盖填料、成型填料、机械密封、油封、刮油封、毛毡密封、涨圈密封、滑环密封等。

其中成型填料密封包括V形密封圈、u形密封圈、Y形密封圈、J形密封圈、L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方形密封圈、D形密封圈、T形密封圈、x形密封圈及三角形密封圈等。

(2)非接触式密封。

目前非接触式密封包括浮动环密封、迷宫密封、螺旋密封、叶轮离心密封、甩油环密封、气垫密封、电磁密封和磁流体密封等。

3.3带压密封
在流体介质泄漏状态下,可重新实现密封目的的方法或技术手段的总称。

目前可分为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带压粘接密封技术、带压顶紧式密封技术和带压焊接密封技术4大类。

详见第三讲带压密封技术组成及特点。

参考文献
【1】HG/T20201-2007带压密封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上接第94页)研究》的课题期间完成的,部分观点受益于张嗣伟教授、谢友柏院士等项目组专家,再次对中国工程院及本项目组全体专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张嗣伟.摩擦学科学与上程的进展与展望[M]//谢友柏.工程前沿.第2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0.
【2】汪德涛.摩擦学发展史话[C].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纪念摩擦学40周年论文集,2006:246—250.【3】DepartmentofEducationandScience:Lubrication(Tribolo—gy)[R].AReportthePresentPositionandIndustriesNeeds,HMSO。

1966.
【4】中国机械1: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第一次全国摩擦磨损润滑研究工作报告会议[J].机械学会动态,1962,18:2.【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摩擦磨损润滑学术会议专辑[J].机械学会动态,1979,68:1
—20.
【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学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议[J].机械学会动态,1981,93:41—42.
【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学会.全国摩擦学工业应用调查报告[R].北京,1986.
【8】周仲荣,张嗣伟.摩擦学发展前沿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姚国欣,张德义.国外润滑油生产发展新动向[J].润滑油,1989(4):1—11.
【10】张华.中国润滑油市场展望[J].石油商技,2006(4):26—29.
【11】罗吉甫,王善彰.铁路运输中的摩擦学与节能[J].润
滑与密封,1984(2):ll—16. 万方数据
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作者:林福严, Lin Fuyan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100083
刊名:
润滑与密封
英文刊名:LUBRIC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33(9)
被引用次数:1次
1.张嗣伟摩擦学科学与上程的进展与展望 2005
2.汪德涛摩擦学发展史话[会议论文] 2006
3.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Iubrication (Tribology).A Report on the Present Position and Industries Needs 1966
4.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第一次伞国摩擦磨损润滑研究工作报告会议 1962
5.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摩擦磨损润滑学术会议专辑 1979
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学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议 1981
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学会全国摩擦学工业应用调查报告 1986
8.周仲荣;张嗣伟摩擦学发展前沿研究 2006
9.姚国欣;张德义国外润滑油生产发展新动向 1989(04)
10.张华中国润滑油市场展望[期刊论文]-石油商技 2006(04)
11.罗吉甫;王善彰铁路运输中的摩擦学与节能 1984(02)
1.张嗣伟.Zhang Siwei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摩擦学[期刊论文]-润滑与密封2008,33(10)
2.宋天虎我国摩擦学发展回顾——在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上的致辞[期刊论文]-摩擦学学报2008,28(1)
3.张嗣伟.Zhang Siwei关于我国摩擦学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期刊论文]-润滑与密封2006(9)
4.汪德涛摩擦学发展史话[会议论文]-2006
5.张嗣伟我国摩擦学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期刊论文]-润滑与密封2003(2)
6.潘筱.赵石鑫.张红光摩擦学发展及研究内容综述[会议论文]-2006
7.李茂生.Li Maosheng工业摩擦学与润滑材料的发展[期刊论文]-润滑与密封2010,35(6)
8.赵运才.蔡伟松.李伟.ZHAO Yun-cai.CAI Wei-song.LI Wei摩擦学的研究与发展[期刊论文]-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8(3)
9.张嗣伟关于我国摩擦学发展方向的探讨[期刊论文]-摩擦学学报2001,21(5)
10.谢小鹏.冯伟.黄敦烈.Xie Xiaopeng.Feng Wei.Huang Dunlie基于能量耗损的摩擦学系统状态识别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润滑与密封2010,35(2)
1.蒋爱云.郑民欣.邱慧.刘建秀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润滑油改性[期刊论文]-塑性工程学报 201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rhymf200809028.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