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认识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识记,提高学生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学生对古文明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尊重和欣赏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 课堂讲解:(1)讲解尼罗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讲解两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印度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讲解黄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加深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幼儿园祖国大好河山教育教案——认识黄河

幼儿园祖国大好河山教育教案——认识黄河

幼儿园祖国大好河山教育教案——认识黄河1. 引言在我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有着黄河这条母亲河,它涵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见证着我国的发展和变迁。

而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让孩子们认识黄河、了解黄河,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做好“认识黄河”这一教育教案。

2.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黄河,位于我国大陆的北部,是我国第二长河,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水质浑浊,古称“河之泽”,因此又被誉为“我国母亲河”。

黄河流域也是我国早期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3. 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黄河流域,有着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古迹,如兵马俑、龙门石窟、乾陵等,这些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孩子们了解我国历史的重要窗口。

4. 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作为我国第二长河,黄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对黄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便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理念,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5.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深入了解和认识黄河,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国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惜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幼儿园教育中,让孩子们认识黄河,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教案,让孩子们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大好河山。

6. 总结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认识黄河这一教育教案。

从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黄河的重要性,也深刻认识到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希望幼儿园老师们能够利用这样的教育教案,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祖国的窗口,让他们从小热爱这片美丽的土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4、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1、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

2、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学1、板书:摇篮。

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婴儿卧具,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2、板书:——中华民族。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3、补充板书:黄河。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自学探究历史,追“根”朔“源”:1、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3、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三、展示1、课文第4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齐读第4自然段。

2、课文5至9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

默读5至9自然段。

补充下表:80万 7000 5000 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夏商周春秋战国后来年前年前年前 21世纪 16世纪 11世纪 770年时期时期蓝田人的活动交流华夏文明的起源。

3、交流感受:伟大、了不起、自豪。

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

四、探究(一)认识黄河,了解全貌: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

(体会中心句的作用)2、默读2、3自然段,划一划:按上中下游的顺序划分层次。

思考:从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有关黄河的哪些内容?(相互补充:上游概况,中游:黄河得名、奇异景观、相关传说,下游:悬河、黄河三角洲。

历史地理生物教案: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历史地理生物教案: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历史地理生物教案: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一、黄河流域的地理背景1.地理位置及特点黄河,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并流经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和山东等地。

黄河流域地势高低不平,气候多变。

其饱满的水量和泥沙含量为周边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农业资源。

2. 地形与气候对文明发展的影响黄河流域的地势多为平原和盆地,土壤肥沃并具有较高的农业潜力。

同时,气候变化频繁且多雨,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迫使人们适应,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种文化与文明。

二、新石器时代至夏朝时期1. 新石器时代文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后李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些文化显示出居民开始从以狩猎采集为主转变为农耕生产,并初步形成了定居生活方式。

2.夏朝的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发源地位于黄河流域。

根据传说,夏禹在公元前21世纪中期成功平定洪水灾害,并统一了当时分散的部落。

夏朝社会政治制度规范、农业经济逐渐发展,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商周时期与西周时期1. 商朝的崛起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兴起于公元前16世纪。

由于黄河流域地区气候逐渐干旱,人们为了解决水利问题建设了大量灌溉工程。

商代时期物质生活逐渐富裕,青铜器制作技艺也达到高度发展。

2. 西周王朝的建立商末贵族斗争激烈,在客观条件下导致一场新王朝的崛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并建立了西周。

黄河流域地区成为西周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四、春秋战国时期1. 地理环境对分裂状态的影响在黄河流域的东部,诸侯势力逐渐壮大,形成了多个小国家。

黄河以北地区由于地形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而人口稀少,而南方则面临水患等自然灾害。

2. 战争与思想开放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小国家之间频繁交战,兵器制作技术也得到极大进步。

风景明媚的黄河流域——适合小学的黄河颂教案

风景明媚的黄河流域——适合小学的黄河颂教案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它源自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沿途风景如画,尤其是黄河流域,被誉为“风景明媚”。

一、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黄河流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西起青海省三江源区,东至山东省胶州湾,横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和辽宁等九个省区,总面积约75.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8%。

二、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黄河流域地势高低起伏,山川纵横,地形复杂。

由于地貌的不同,黄河流域形成了许多奇峰异石和壮丽的景观。

1. 黄河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壶口镇,是黄河中游最大的瀑布群。

黄河处宽达30多米,落差一百多米,呈U形弯曲,水流澎湃、汹涌激荡,极具观赏价值。

2. 河南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山中,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寺内有塔林、佛殿等古建筑,建筑群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3. 陕西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境内,是著名的名山之一。

华山峰岩奇险峻、景色秀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是我国革命和文化的摇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1. 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兵马俑博物馆内,是中国汉代时期的重要文物,是一座举世闻名、独一无二的古代帝王墓地。

现在成为游客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 同谷窑址同谷窑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近郊,是中国古代繁荣的陶瓷文化的发源地。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记忆。

3. 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位于河北省山海关市,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现在长城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四、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黄河流域是自然生态环境最为丰富和多样的地区之一,山川、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景观数量多、类型多、结构丰富。

1. 太行大峡谷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北部,是一个融山、水、峡、峰、林、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

黄河文化教学设计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流域孕育了丰富的黄河文化,包括黄河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等。

在中小学教育中,黄河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开展黄河文化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环境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 了解黄河文化的发展历史;3. 了解黄河流域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环境介绍- 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区域及流域面积;- 黄河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黄河的发展历史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黄河文化的发展历史- 黄河流域的先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黄河流域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 黄河流域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黄河流域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黄河流域的舞蹈、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三、教学策略1. 概念讲解与图示分析相结合教师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并结合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黄河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游戏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堂小游戏、问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向学生展示黄河流域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课时:黄河的地理环境介绍-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环境,并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的流经区域;-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水土流失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第二课时:黄河文化的发展历史- 教师通过讲述黄河流域的先民和古代文明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 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报告。

保卫黄河---教案全

保卫黄河---教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如何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按照以往传统教学的传递信息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目前形式的发展的,因此必须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这也正是传统教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运用网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网络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都取决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

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与传统的电教手段交叉使用,取长补短。

传统的电教手段在某种形式上可能落后于网络,但它们可能会更注重某种感官的刺激,突出教学重点。

特别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可使学生通过静止或活动的图像,加上音乐对大脑的刺激,能更快地激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得到审美愉悦,也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教学案例课题:《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使这部巨著的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懂。

这部合唱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现了抗战必胜的前景。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案
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
1、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
齐读第4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5至9自然段】
2、默读5至9自然段。补充下表
l=2&word=黄河的污染现状
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
六、教学反思: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我以“文本为主,资料为辅”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对文本的重构。以“摇篮”为切入口,直接学习文章“养育中华民族,孕育华夏文明”部分,首先解决重难点。然后,学生带着对母亲河的亲切感认识它的全貌,学习“流域广阔”部分。最后,通过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文本重构之后,课堂显得流畅自然。
5000年前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770年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后来
蓝田人活动
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孕育华夏文明
ie=gb=gbie=gbk&fm=hao123
4、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请你读出来。
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
三、认识黄河,了解全貌
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
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教案

《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教案

综合性活动-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1.认识黄河,了解它的历史地位和对于中国的重要性;2.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3.学习黄河的文化传承,特别是河南、陕西等沿黄的省份;4.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1.历史介绍2.地理环境3.文化传承4.活动设计历史介绍黄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它的流域范围广阔,面积达74万平方公里,总长度达5464千米。

据历史记载,黄河上游的川藏地区在公元前5000年就有人类定居,是中国晚期原始文明和早期农业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或中华文明的摇篮。

其文化传承,延续了几千年,并在历史进程中演绎出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地理环境黄河流经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北、山东等省区。

由于地理环境、灌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拥有了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青海地区是由青海湖为中心的牧区,气候干旱,地形高原,民族多样性比较突出;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秦始皇陵和华山等著名景点;河南位于黄河中游,拥有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太行山山脉、中原平原、伏牛山山脉以及黄河的流经,使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文化传承黄河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有许多古代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

如兵马俑、太行山雕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洛阳白马寺、开封伽蓝山大佛寺等著名景点。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现场考察,了解黄河文化的演绎和发展历程。

同时,黄河流域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甘肃省的大拜山祭祀、陕西的秦腔、河南的太极拳等文化表演形式,都是黄河流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黄河流域的文化生态,让学生了解到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文化地理环境的关系。

活动设计活动一:黄河风情小组报告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择一个沿黄河省市为研究对象,主题可以是当地民俗文化、地方特产、景点资源、历史遗迹等,发掘其中的地方特色,编写小组报告。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流域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知道其重要性和影响。

2.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

3.了解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

2.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黄河文明的兴趣。

教师展示图片,上面有黄河的图片,然后问题出现在屏幕上:“你们知道黄河吗?黄河流经哪些省份?黄河有什么特点?”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的答案,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Step 2: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的相关图片,简要介绍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再次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Step 3:了解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并讲解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黄河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再次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Step 4:拓展延伸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其他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激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

教师以项目形式组织学生,对黄河流域的其他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教师评选出优秀的项目,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文明摇篮,也了解了它的特点和影响。

黄河教案_精品文档

黄河教案_精品文档

了灿烂的文化。

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
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 留
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是我们民族的骄
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中华
民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总结学习内容
黄河的基本概况
黄河上、中、下游
的主要特征
……
四、练习
填图: 黄河的基本概况时结合黄河的现状,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 黄河
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二、黄河的忧患
1.黄河上游:河水清, 水流急
2.黄河中游:含沙量大, 水土流失严重
3、黄河下游:泥沙淤积, 形成“地上河”
三、黄河的历史作用。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

地理教案:黄河(5篇)第一篇:地理教案: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

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

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黄河活动课具体教案

黄河活动课具体教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一、活动背景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自人类迈进新石器时期开始,黄河流域就孕育了辉煌的史前文化,黄河两岸留下的历史文物,是民族精神和历代风俗文化的外在表现,黄河文明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文明史上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黄河打交道的历史。

”黄河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黄河文化以她宽厚博大的胸怀著名于世。

所以咱们应该让学生去寻觅母亲河的文化足迹,在母亲河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去感受祖国文化的精神。

熟悉黄河的现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母亲河。

二、活动年级七年级(7)班三、活动目标一、酷爱祖国山河,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如何深切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当中的。

”二、关注母亲河,增强环保意识。

3、培育学生按照主题搜集、整理、挑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大体方式。

4、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五、锻炼同窗们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育同窗们在综合活动中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第一周:活动指导、准备阶段第二周:活动实施、功效展示阶段第三周:写作评讲、总结交流阶段五、课时安排课上60分钟五、活动用具教师下载图片、视频歌曲、制作课件、学生功效展示。

多媒体展示。

一、老师导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当吟诵李白的这首《将进酒》,眼前就浮现黄河那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气势。

千百年来,无论是在文人墨客留下的字句里,仍是在中华民族儿女的心田上,黄河是摇篮,黄河,更是中华民族的根。

黄河以她丰美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民族——华夏民族,用温暖宽广的胸怀孕育了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灿烂的华夏文化,今天让咱们这些炎黄子孙一路来关注咱们的母亲河——黄河,做一次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黄河的现状的巡礼,来捡拾沉淀着黄河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至宝,唤醒咱们心里深处的黄河情。

来追溯过去,正视此刻,展望未来。

小学语文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3

小学语文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3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3、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

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

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

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解题:摇篮的意思——婴儿用具。

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注意读音:汩汩gǔ北麓lù湍急tuā n穿梭suō塑造sù枢纽shū气势磅礴páng bó沟壑hè步履lǚ积淀diàn 清澈chè繁衍yǎn2、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汩汩震耳欲聋鬼斧神工遐想蜿蜒3、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读第1段,思考:(1)作者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源头之高,流程之远。

)(2)在朗读这段的时候,要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激昂,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2—4段,思考:(1)这几段具体介绍了黄河的什么特点?(流域的广阔)(2)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黄河的?(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黄河。

)(3)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黄河的哪些内容?(上游概况;中游:黄河得名、奇异景观、相关传说;下游:悬河、黄河三角洲)(4)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较多了解。

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中华儿女。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誉它,歌颂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黄河的课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课文标题)二学习新课1.交流材料。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流经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其间,有水草丰美的自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壮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望无边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

2.初读课文,交流文中的词句。

(1)词。

曲折曲折震耳欲聋曲折绚丽奔腾不息融汇百川发奋图强(2)句。

①它行程5464公里,流经9个省、自治区,汇集了渭河、泾河等几十条次要主流和上千条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这句话次要运用了列数字的阐明方法,阐明黄河流程长,主流多,流域面积广的特点。

②入海时,黄河已显得步履沉重,只能缓缓向前。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抽象地阐明了含有大量泥沙的河水使黄河流速大减。

3.再读课文,交流探求。

黄河为甚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先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点。

(黄河孕育了我国古代的文明,这里有人类初期活动的脚印。

)三课外活动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先生搜集有关黄河的材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举办一次展览。

每个小组引荐一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有的河段竟然高出地面10米以上,成了举世出名的“地上河”。

针对这类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材料,试着解决这一成绩。

4.让先生查找有关黄河近况的材料,想一想有无解决的办法。

先生分组做一个保护黄河的计划,制定一些措施。

同时,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发本人对黄河的感情,写出对黄河的希望、祝愿。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源远流长美丽壮观热爱赞誉保护管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教案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世界的又一个文明发源地,养育黄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细土,这种泥土被称为黄土,它覆盖了河西走廊东面的广大地区。

一般认为,黄土是在地质年代较近的第四纪的寒冷干燥时期,由强劲的西北风吹送来的。

其源地在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的干旱沙漠地区。

有些地方的黄土堆积得很厚,超过100多米。

其天然的肥力,不逊于当时世界上任何种植农作物的土壤。

因此,黄河流域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样,产生了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的文明由诸多成分组成,如陶器、丝织品、青铜、文字、大麦、小麦、羊、牛、马等。

黄河流域的青铜冶铸技术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当时祭拜祖先时用来存放肉类、谷物和酒等祭品的礼器都是青铜制的。

青铜制品大小各异,表面饰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形花纹和许多真实或想象的动物图案。

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表意文字──甲骨文,对中国和整个东亚的历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些商朝的文字大多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这些龟甲兽骨是当时的人用来占卜吉凶祸福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独特的习俗。

还有,中国古代精美的陶器和丝织品在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

后来形成着名的“丝绸之路”的取名、以及英语中的“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之意,可见一斑。

可以说,人类文明源于大河文明。

这些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加上当时温暖的气候条件,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

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地向外传播。

他们或向当时的野蛮之地播洒文明之光,或在与别的文明的碰撞、融合中继续传播、最终形成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大格局,也为此后世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摘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科教育。

幼儿园大班黄河文明教案的

幼儿园大班黄河文明教案的

幼儿园大班黄河文明教案的探讨与评估评估目的:本文将对幼儿园大班黄河文明教案进行深度评估,并生成一篇有价值且高质量的文章。

我们将以深度和广度为标准,探讨黄河文明教案的多个方面,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究相关主题,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黄河文明。

观点和理解:黄河文明教案为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通过教案中提供的各种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体验和学习黄河流域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案中,首先应该有一个简洁而明确的目标,即让学生了解黄河文明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与黄河文明相关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模型等方式介绍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文明的起源。

教案还可以提供一些与黄河文明有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体验和创造。

在教案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在大班幼儿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教案需要设计简单、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游戏、故事、歌曲等媒介,激发学生学习黄河文明的兴趣和热情。

教案的内容应该具备广度和深度。

从广度上讲,教案可以包括黄河文明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学习黄河的流域、黄河的作用、黄河文明的历史事件等。

从深度上讲,教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文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的活动和资源来加强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理解。

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黄河流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了解黄河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等。

在教案的总结和回顾性内容中,应该帮助学生对黄河文明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可以通过讨论和问答活动,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总结回顾中,可以鼓励学生对黄河文明的发展和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文章格式和字数:本文将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并使用序号标注内容。

文章的字数将达到3000字,以尽可能详尽地探讨与评估幼儿园大班黄河文明教案。

大学黄河流域的文明的教案

大学黄河流域的文明的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成就。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就。

教学难点:1. 黄河流域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2. 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变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黄河流域在我国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2. 提出问题:黄河流域文明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重要成就?二、讲解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 介绍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讲述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如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

3. 分析黄河流域文明的发展阶段,如夏、商、周等。

三、讲解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就1. 介绍黄河流域文明在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

2. 讲述黄河流域文明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3. 分析黄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原因?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回顾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就。

二、讲解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变迁1. 分析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变迁原因。

2. 讲述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变迁过程,如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三、讲解黄河流域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1. 介绍黄河流域文明与周边文明的关系,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2. 分析黄河流域文明对周边文明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文明对世界文明有哪些贡献?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总结1. 总结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成就。

2. 强调黄河流域文明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流域文明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体验黄河文明的瑰宝

小学语文教案:体验黄河文明的瑰宝

小学语文教案:体验黄河文明的瑰宝第一章:黄河文明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引发学生对黄河文明的兴趣。

2. 讲解黄河文明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 介绍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成就,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4. 分析黄河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强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文明的基本情况。

2. 教师讲解黄河文明的特点和历史文化成就。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黄河文明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章:仰韶文化的瑰宝教学目标:1. 了解仰韶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仰韶文化时期的重要文物和遗址。

3. 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仰韶文化的时间背景和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仰韶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仰韶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其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介绍仰韶文化时期的重要文物和遗址,如彩陶、人面鱼纹盆等。

4. 分析仰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仰韶文化的基本情况。

2. 教师讲解仰韶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文物遗址。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仰韶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介绍仰韶文化遗址的参观体验。

第三章:龙山文化的瑰宝教学目标:1. 了解龙山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龙山文化时期的重要文物和遗址。

3. 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龙山文化的时间背景和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龙山文化的兴趣。

2. 讲解龙山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其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介绍龙山文化时期的重要文物和遗址,如黑陶、石刀等。

4. 分析龙山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龙山文化的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教案:体验黄河文明的瑰宝

小学语文教案:体验黄河文明的瑰宝

一、小学语文教案:体验黄河文明的瑰宝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到黄河文明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感受黄河文明的瑰宝,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1. 黄河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相关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分析3. 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背诵4. 学生的创作和表达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文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阅读法:选择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朗读法:组织学生朗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4. 创作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与黄河文明相关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

2.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组织、内容丰富度和创意等方面。

七、教学准备:1. 相关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准备,如《黄河大合唱》、《黄河颂》等。

2. 教学材料和资源的准备,如PPT、图片、视频等。

3. 学生的创作材料,如纸张、画笔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河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讲解:讲解黄河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文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阅读:分发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朗读:组织学生朗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5. 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与黄河文明相关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文明的主题参观活动,加深学生对黄河文明的了解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
域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华夏的文明摇篮──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是世界的又一个文明发源地,养育黄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细土,这种泥土被称为黄土,它覆盖了河西走廊东面的广大地区。

一般认为,黄土是在地质年代较近的第四纪的寒冷干燥时期,由强劲的西北风吹送来的。

其源地在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的干旱沙漠地区。

有些地方的黄土堆积得很厚,超过100多米。

其天然的肥力,不逊于当时世界上任何种植农作物的土壤。

因此,黄河流域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样,产生了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的文明由诸多成分组成,如陶器、丝织品、青铜、文字、大麦、小麦、羊、牛、马等。

黄河流域的青铜冶铸技术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当时祭拜祖先时用来存放肉类、谷物和酒等祭品的礼器都是青铜制的。

青铜制品大小各异,表面饰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形花纹和许多真实或想象的动物图案。

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表意文字──甲骨文,对中国和整个东亚的历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些商朝的文字大多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这些龟甲兽骨是当时的人用来占卜吉凶祸福的──这也是中国人一个独特的习俗。

还有,中国古代精美的陶器和丝织品在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

后来形成着名的“丝绸之路”的取名、以及英语中的“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之意,可见一斑。

可以说,人类文明源于大河文明。

这些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加上当时温暖的气候条件,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

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地向外传播。

他们或向当时的野蛮之地播洒文明之光,或在与别的文明的碰撞、融合中继续传播、最终形成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大格局,也为此后世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摘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科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