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第八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2、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 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代表诗作为 《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 《夏日南亭怀新大》、《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等。诗风为“语淡味不薄”。 王维的山水诗以画家的取景方式,构造 清新明净。又悠淡静谧的水墨山水意境。 代表诗作为《终南山》、《山居即事》、 《山居秋暝》、《山中》、《汉江临眺》 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盛唐时期,涉足山水田园诗创作的重要 诗人还包括储光羲、祖咏、常建等。

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主要文体的成就 1、诗歌:« 全唐诗»,收入作者2200余人。 作品48900首。优秀诗人辈出。 2、散文:« 全唐文»收入作者3000余人, 18000余篇。旧体延续,推陈出新,新型游 记、杂说等创制。 3、词:自中唐兴起,自成一格。 4、传奇:文言小说的形式走向成熟 5、变文:由经讲到俗讲,形成气候。

唐诗各期概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 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 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 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 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 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 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 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四)盛唐边塞诗派及其“壮美”诗作

1、何谓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我们知道,在« 诗经»中已有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采薇》。但一般 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至 唐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 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2、唐以前的边塞诗 汉 魏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边 塞 诗多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 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隋唐五代文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 隋唐五代诗歌 • 隋唐五代散文 • 隋唐五代小说 • 隋唐五代戏曲来自01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01
02
03
04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重要的阶段,政治、经济、 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政治稳定、社 会安定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
隋唐五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隋唐五代文学以其内容广泛、风格多 样、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而著称。
隋唐五代文学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 然景物的描绘,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 展现。
锡等。
晚唐时期
唐诗的衰落与转型,代 表人物如杜牧、李商隐
等。
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01
02
03
04
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写 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边塞诗派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描写边 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浪漫主义诗派
以李白为代表,强调个性和情 感的表达。
现实主义诗派
以杜甫为代表,关注社会现实 和人民疾苦。
唐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语言精练
唐诗注重语言的简练和含蓄, 通过意象和意境来表达情感和
思想。
形式规范
唐诗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和韵律 ,注重节奏和音乐美。
内容广泛
唐诗涵盖了自然、历史、社会 、人生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时 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影响深远
唐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重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07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隋代文学概况(589-618年)1.宫体诗2.边塞诗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二)唐朝文学概况(618-907)唐代文学主要特点:1.作品数量多,文学样式丰富多彩;诗:50000首;诗人:1100多人;文:18000篇;作家:3000多人。

体裁:诗歌、散文、传奇、变文等;(诗歌:古体、近体、五言、七言、杂言、律诗、绝句、乐府各体皆备。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田园山水、边塞风光、都市、农村等。

3.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唐代文学四个时期:初唐文学(618-712年)1. 宫体诗;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2.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 陈子昂5. 张若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滕王阁诗[唐]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唐]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安古意[唐] 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凰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尾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凰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隋唐五代的文化名流与文学成就

隋唐五代的文化名流与文学成就

隋唐五代的文化名流与文学成就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历经三个朝代,从隋朝的文学盛世、唐朝的花开四季、五代的文学变革直至北宋的文化复兴,诞生了大量的文艺著作和文化名人。

一、隋唐文学的盛世隋唐时期,文学成就极为丰富,出现了诸如《庄子》、《南华经》等许多经典性的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的诗歌创作了,广为人知的“唐诗三百首”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文学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隋朝的史书《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这一部书不仅对当时的历史生活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而且深刻揭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状。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诗作为中华文化之花,其精神内涵和艺术水平成为后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

唐代的散文成就也是划时代的,在创作中广泛运用了成语、谚语等,给予作品更多的文化内涵,让后人不断感受到唐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隋唐文化名流隋唐五代的文化名流极为丰富,从广阔的领域中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们为这个时期的文化生活注入了多种元素丰富了文化内涵。

杜甫是唐代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他曾经在安史之乱中的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战争的废墟和烽火连天的景象,使他对这个时代的战争和社会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中竭力寻求文化的真正内涵,为后代留下了崇高的文化遗產。

韩愈是唐代散文名家,他的文学作品风格多样,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典范。

他被誉为“唐代文学章子”,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隋唐五代文学思潮的演变在唐代,文学的思潮是多元化的,虽然以诗歌为主导,但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也得到了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变化,文学思潮也在不断地演变着,在文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思潮。

其中以诗歌思潮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诗歌可以分为“草堂三百家”和“江湖派”。

前者以程朱思想为主,后者注重自由、个性与创新,风格迥异,充分反映了当时诗歌的多元化,并对后人的文学影响极大。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成就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被后人称之为“盛唐文学”、“玄幻小说”等。

一、隋唐文学1.唐诗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文化瑰宝。

唐代的诗歌初步形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唐代诗歌的风格以豪放为主要特点,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浪漫的乐观主义”。

唐代杜甫、李白、白居易、王之涣等人都是唐代的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赞赏。

唐诗为后续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2.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是指唐代的随笔、杂记等文学形式。

唐代散文以文辞精炼、意境深远、风格多样见长。

其中,《梦溪笔谈》、《齐民要术》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

唐代散文描写生活百态、揭示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二、五代文学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文学作品相对于唐代显得冷淡低迷。

五代文学表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冷静客观”的风格,描写了五代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的生存状态。

五代文学主要有小说、散文等形式。

唐传奇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小说形式。

它的形成与唐代的宫廷舞台上的优伶花鼓戏有关,是一种含有韵味、富于文化底蕴的文学形式。

唐传奇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而著称。

《长恨歌》、《玉楼春》等作品,题材广泛、文学价值高,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文运动五代时期,古文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古文运动倡导将文学作品的风格改写成古代经典的风格,精益求精、注重工艺性的特点深受文艺界的欢迎。

《骈文夜话》、《吕氏春秋》等作品,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代的诗歌、散文、唐传奇,五代的古文运动等等都为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 隋唐五代文学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在这一时期,我国文学不仅在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2. 隋唐五代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歌尤为突出,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学的“诗之盛世”。

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 唐诗:唐诗是指唐代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以其雄浑、豪放、清丽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仙:诗仙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价值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奉为经典,影响深远。

代表诗仙的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等。

3. 诗魂:诗魂是指诗人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灵魂和情感,是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魂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创作天赋和情感世界。

4.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散漫、自由的形式表现感情、抒发思想的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隋唐五代时期,散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范畴。

5. 骈文:骈文是一种较为规范的散文体裁,是汉语散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格调优美、语言富丽,常用于叙事、议论等文体。

6. 题咏:题咏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以诗、赋、散文等形式来歌颂、赞美某个主题或对象。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题咏成为了诗歌创作的常见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7. 韵律:韵律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音韵结构的安排和运用,造成诗歌的音韵美感。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韵律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为诗歌的表现和传达增添了魅力。

8. 词牌:词牌是我国古代词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古代词曲创作的重要途径和规范。

在隋唐五代文学中,词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古代词曲创作的基础。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6百字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6百字

一、隋唐五代文学的概述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大量涌现,成就斐然。

在这个时期,文学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成就卓著,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1. 多样的文体在隋唐五代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充分发展。

诗歌方面独树一帜,以唐诗最为代表,散文则以骈文为主要特点,小说则以《洛阳伽蓝记》为代表作。

2. 人才辈出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骆宾王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

3. 文学内容丰富在这个时期,文学内容涉及社会、政治、人文等多个方面,如李白的豪放诗歌、杜甫的咏怀诗歌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情感。

三、代表作品分析1.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情景,以雄浑的诗句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感慨,展现了文学家的豪情和壮志。

2. 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情怀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成为了李白诗集中的代表作之一。

3. 骆宾王的《贾生出塞》这篇骈文以塞北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才子贾生出塞的情景,结构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成为隋唐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隋唐五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范本,更在文学思想和文学风格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隋唐五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成就不仅在当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更在后世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进行分析、总结,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辉煌,更对今后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文学思想的探讨隋唐五代文学盛行的时期,文学思想的多样性和兼容并蓄为时代的文学创作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在这一时期,文学家们对人生、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和学问见识。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历程:1、隋代文学:国祚甚短,成就不高;炀帝尚艺文,推动南北文风合流;2、初唐文学:宫廷文学发达,近体诗趋于成熟;四杰和陈子昂走上诗坛。

3、盛唐文学:诗歌大放异彩;涌现出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以及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大诗人。

4、中唐文学:讽谕精神再次激发;元白诗派的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对诗艺的探求、讽谕精神背景下的中唐古文运动;古代小说走向成熟。

5、晚唐文学:时代的没落导致感伤情调弥漫;爱情诗、讽刺诗、咏史诗、咏物诗、讽刺小品大放异彩;词体走向成熟。

6、五代文学:西蜀与南唐——乱世中的两个享乐集团创作大量精美而富于感伤意味的五代词。

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前代诗歌艺术的积淀;2、盛唐时代精神的激发;3、科举取士制度的涵育;4、诗人自觉的创新意识;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一.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总体风貌及其文学史意义隋朝国祚甚短,总体文学成就不高。

苏绰、李谔等曾上书改革文风,倡导平实质朴的文风,排斥华艳文风,然无实效;炀帝平陈后,南方文士入隋,南北文学渐趋合流。

2、隋诗名家举隅由周入隋的文士多有辞气刚健之作,如卢思道《从军行》(史P19)、杨素《出塞》等;然无法抑制对南方华艳诗风的向慕,如薛道衡《昔昔盐》(史P20)、《人日思归》(选P231),杨广《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二、初唐诗坛:1.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上官体“猗错婉媚”,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仪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

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上官仪贞观初即参与宫廷应制,其诗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著称。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初唐书泋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形成我国书泋史癿又一高峰颜真卿出一变晋人之神韵入亍泋度之中结体端庄用笔厚重而遒丽自在其中终亍拓展了我国书泋发展癿一条新途徂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精选版课件ppt
1
文化与文学的盛世
►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广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 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的历史不到30年。618年李渊 称帝,改国号为唐,并于624年统一了全国。唐代成为我 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把 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列,称为“汉唐盛世”。
▪ 中唐以后,入幕更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杜牧在 幕府十年,这段时间的生活,成了他一生忆念的内容, 深深地渗入到他的诗中。李商隐的仕途,主要就在幕府, 据不完全统计,中唐以后,曾入幕的重要作家,为数当 在70人以上。
▪ 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 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 书法、绘画、雕塑的高度成就,也影响着文学。唐人咏 画、题画诗,《全唐诗》中著录有189首。许多重要 诗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高适、王维都有题 画、咏画诗。
精选版课件ppt
8
音乐与舞蹈
►音乐和舞蹈的繁荣,与文学发展也有着密切 的关系。
▪ 随着燕乐的兴盛,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 ▪ 诗歌里也出现了描绘音乐和舞姿的诗篇。
▪ 科举之外,尚有多种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
▪ 入仕的多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较 接近广阔社会生活的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 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 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选版课件ppt
4
► 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 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另外,唐代的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 础,以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尤其重视进 士科,这对于吸引知识分子研习诗文, 促进诗歌他人创作繁荣,都起了积极的 作用。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曰:“或问: ‘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 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4)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 繁荣作了准备。 在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 风格等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如以大散文眼光来看,两类都可归入散文范畴。 整个唐代,骈散文创作的成就与数量,亦十分 可观。清代嘉庆年间董诰等奉敕所编的《全唐 文》收有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但 这个收录尚未完备,后来陆心源又编有《唐文 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 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3516人(去重复296 人),文22896篇。近代以来,随着地下文物 的不断发现,新出土的唐文数量极大,故《全 唐文》的补遗、补编在不断进行。据西北大学 《新编全唐五代文》编委会统计,其所收集的 全国新出土的墓志、碑刻等可新增清编《全唐 文》未收文1100余篇。由此可见,唐代散文创 作,作家之众多与创作之繁荣。
经济的繁荣也影响了唐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 式。 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的生活,有 人漫游过大半个中国。如李白的“五岳寻仙不 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杜甫的“放荡 齐赵间,求马颇清狂”。孟浩然的“山水寻吴 越,风尘厌两京”等等。这种漫游生活,不仅 开阔了诗人的眼界,而且增强了诗人对社会的 了解与对人生的体验。所以冯至先生在谈到漫 游时说:“他们离开狭窄的家乡,看见异乡的 山水与新奇的事物,遇到些幸福或不幸的遭遇, 自己也会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阔了眼界,增 长了经验,丰富了生活。”(《杜甫传》)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 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 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 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 的气息。

1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11.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1.国际地位的提升与经济的迅速发展。

(1)国际地位的提升。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打败突厥,东突厥各属国归属唐朝,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八年(634)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高宗显庆二年(657)打败西突厥。

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国力达到极盛。

)(2)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贞观政要》卷一:“又频致稔,米斗四五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赉粮,而取给于路。

入山东村落,行旅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

此皆古昔未有也”。

○《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五载)是时,海内富实,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2.中外文化的交融。

(1)唐朝开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政策。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李华:“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

”…李华《寿州刺史厅壁记》‟○唐代建立者为鲜卑化的汉人:高祖之母独孤氏、太宗之母纥陵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族人。

)(2)中唐以后,对外文化的交融并未稍歇。

(受安史之乱及韩愈道统思想的影响,严夷夏之防的思想有所抬头,但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势头并未减弱。

)(3)对外文化交融深刻影响了唐代文化(如,唐人婚俗颇受鲜卑婚俗影响,民间婚礼主要仪式在女家举行。

其中尤可注意者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行为相对不受拘束。

)(二)士人的人生信仰、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1.士人的多种入仕途径。

(科举、入地方节镇幕府,甚至献书。

)2.唐代士人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他们中的不少人,自信与狂傲,往往集于一身。

《旧唐书•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自比王侯”。

陈子昂也有同样的气概:“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音“至”,登上。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要点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要点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要点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隋唐五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个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

2.散文:隋唐五代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小说:隋唐五代也是小说的萌芽时期,出现了《莺莺传》、《霍小玉传》等优秀的小说作品。

这些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点,同时也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4.戏曲:隋唐五代的戏曲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长恨歌》、《牡丹亭》等优秀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5.文化交流: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隋唐五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②音乐舞蹈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最典型的,是促成了“词”的产生。)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 唐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唐代士人漫游成风。 (1)漫游原因(①对自然的向往,如李白:“此行不为鲈鱼 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初下荆门》〕;②道教信仰的影响,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 (2)漫游去向:①山川;②边塞(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 节镇幕府;一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 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③通都大邑。
(2)艺术繁荣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①绘画、书法、雕塑 (一,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 形成我国书法自晋代以来的又一高峰。最能传神 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 草书;他们自由纵恣的气象,与盛唐诗人、特别 是李白歌诗的精神风貌,甚为相似。二,吴道子 人物画的传神写照、李思训等山水画摹山范水、 王维文人画的神韵悠长,都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 刻影响。)
2.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文、小说、词的全面
繁荣;(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二)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诗发展的准备阶段——唐朝开国的前九十年(历高 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叡宗六朝)。(1)表现 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2)作者:从宫廷官 吏扩大到一般寒士。(3)情思格调:北朝文学清刚劲健 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进入既有风骨又开朗明 丽的境界。(4)诗歌形式:①四声二元化,②粘式律, 促成了律诗的产生。
(三)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 荣 1.韩、柳古文运动。 (1)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诗 歌新变,出自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 (2)古文运动的发展及特点: ①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仍以骈体为主。②天宝 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 古文(一,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 教之用的主张;二,重政教之用的主张并未与现实 政治结合起来,带有空言明道的性质。)。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岑参的边塞诗以出乎常情的奇特 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充满奇情壮 采,富有力量感。代表作为《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 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 李白
1)李白的生平
2)李白诗歌的“气”
李白诗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以气夺人。曹丕在 《典论·论文》中首开以气论文的先河。所谓 “气”指的是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 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 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代表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 孟浩然
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其人品和诗风都 深得时人的赞赏和仰慕,李白曾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山水诗的 人,其诗今存200多首,大部分是他在漫 游途中所写的山水行旅诗。
3)从内容上看,南北朝以个人日常生活 的喜怒哀乐为主;而唐诗则有丰富多彩 的面貌。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3 唐代其他文学样式的发展
1)传奇:源于六朝志怪,其中写文人生 活的最集中,其中许多优秀作品都涉及 到士子与妓女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唐代 文人浪漫的生活情调,也透露出市井民 众的生活气息。
刘、张用明快轻捷的七言歌行体 来处理人世沧桑之感,笔调流丽, 遂避免了沉重颓废之感,呈现为 美丽动人的青春惆怅。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 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常叹息。今年 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 柏催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 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 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以明朗活泼如家常生活的语言,传达出 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情思。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浅说一、概述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经历了隋朝、唐朝和五代三个时期,涵盖了诗歌、散文、传奇等文学形式。

这一时期的文学繁荣,一方面得益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另一方面也与文人阶层的崛起、文化交流的扩大等因素有关。

二、主要特点1. 诗歌的繁荣:隋唐五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他们的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 散文的发展:隋唐五代散文在唐朝尤为发达,形成了各种流派,如韩愈、柳宗元等的古文运动就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3. 传奇的出现:传奇是隋唐五代新兴的文学形式,主要描写鬼神世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代表作品1. 诗歌:《春江花月夜》、《兵车行》、《望庐山瀑布》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散文:《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传奇:《枕中记》、《柳毅传》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四、影响及意义隋唐五代文学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确立了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推动了诗歌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次,散文的发展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传奇的出现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隋唐五代文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总结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繁荣的诗歌、发展的散文和新兴的传奇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隋唐五代文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社会的统一。

但短暂的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可分为初唐、盛唐,后期又可分为中唐、晚唐。

前期是走向鼎盛的时期,后期虽有所衰落但还是保持着比较强的国力。

总体上说唐代社会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

唐代针对六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豪门士族的庄园制经济,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商业城市也日益繁华。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

儒、释、道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

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唐代后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渐渐积聚,土地兼并、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等,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而走向了灭亡。

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一些。

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

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

至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 概述
本章文学历史起讫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581
618
907
960
总共379年
隋代文学的基本概貌
1.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2.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3.边塞诗启唐之先鞭。 4.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 阶段。
唐代文学概貌
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 2.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 歌的全盛时代。 3.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 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 4.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中国古代小说 趋于成熟的时期。 5.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2.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唐代以诗赋取士 的科举制度和行卷之风的盛行,也是唐代文 学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 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 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
3.政治开明,思想界宽松活跃,儒、释、 道并存,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 环境。
儒、释、道三家思想虽然在各个时期 互有消长,但基本上都得到了自由发 展,并呈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 在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在人生信仰、 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等方 面,则时时杂入释、道。这极大的影 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
儒释道思想对唐文学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 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 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 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 了唐诗的想象。
4、唐代文化繁荣,史学、书法、绘画、雕 塑、音乐、舞蹈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 唐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学中有颜真卿、柳公权、欧 阳询;草书中有张旭、怀素。李白诗、 张旭字、裴旻舞为“三绝”。
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
边塞诗派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唐五代文学概况(581--960)一、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辉煌耀眼的巅峰。

唐代文学可谓百花齐放,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唐代的诗歌诗歌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形式,唐诗可说达到了中国诗歌繁荣的顶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众多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

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

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

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1)。

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

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

其次,由于唐代距今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

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

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

但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2、艺术精湛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

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艺术的全面繁荣
► 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一。”(《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五月条) 整个唐代,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文学艺 术到生活趣味、风俗习惯,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唐代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男女较为平等。妇 女在行为上也较不受约束。 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 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 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始有意为小说”(鲁迅) 二是它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 三是它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

► 词的产生主要是因于娱乐的需要。词来自民间,俗
曲歌舞、酒令著辞,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 ► 中唐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词也得以迅速兴起,文 人加入词作的行列。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有词 作传世。 ► 到了晚唐五代,词在西蜀和南唐得到高度繁荣。西 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不离男女情爱,目 的无非欢娱消遣。南唐词人拓大了词的境界,转向 内心缠绵情致的抒写。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 之后的词作,把词这一善于表现绵邈情怀的文体, 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词的艺术境界得到了提升。

初唐:
六朝诗风的余绪,以宫廷诗为主,但也出现了王绩、“初唐四杰”、 陈子昂、张若虚、刘希夷等优秀诗人。

盛唐: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王晶龄、李颀、崔颢、王之涣 伟大诗人李白

中唐:
诗圣杜甫 韩愈、孟郊、李贺等 (韩孟诗派) 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元白诗派)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文化与文学的盛世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广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 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的历史不到30年。618年李渊 称帝,改国号为唐,并于624年统一了全国。唐代成为我 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把 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列,称为“汉唐盛世”。 ►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 发展,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提供 了很好的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的漫长岁月里,文学一直在 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发展,带着明显的地域色彩,有待纳入统 一的进程之中。唐人的贡献,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 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读书山林
► 读书山林的风气: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之前,
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
唐代寺庙经济发达,可为贫寒的士人提供免费的膳食与 住宿。且又藏书丰富,为士人读书提供方便。读书山中, 不仅读经史,也作诗赋。 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 向,都会有影响。 读书山林又往往在青年时期,这种影响,常常终其一生, 在他们的诗中反映出来。唐诗中那种清幽明秀格调,与 此有关。
出现了新文体------俗讲与变文。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 内容为佛经,而形式则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 质。
道教的影响
► ►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 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道教对于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 唐代作家如王勃、卢照邻、陈子昂、宋之问、张九龄、李颀、 王昌龄、岑参、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 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李白笔下的泰山、天姥山、 莲花山的神仙幻境,李贺笔下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李商隐 笔下的圣女、嫦娥、龙宫贝阙的形象,都是道教影响的显例。 连以写实著称的白居易,也在《长恨歌》的结尾幻想了一个 神仙世界。 神仙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唐传奇的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于浪 漫色彩。
音乐与舞蹈
► 音乐和舞蹈的繁荣,与文学发展也有着密切
的关系。
随着燕乐的兴盛,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 诗歌里也出现了描绘音乐和舞姿的诗篇。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 贬谪生活与唐代文学
► 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多有漫游的经历。山水游
赏,开阔视野,亲近自然,陶冶了情趣,提高了山 水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 漫游名山大川,除了山水游赏之外,可能还与神仙 道教信仰有关。名山访道,成为一种时尚。这种风 气也在唐诗中留下了印记。 ► 漫游的又一重要去处是边塞。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 重要题材。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节镇幕府;一 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 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边塞漫游为唐诗带 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绘画
► 唐代绘画已分科,进入了一个绘画史新时期。
人物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张萱、周肪、 韩滉等。 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王维、张璪、郑虔等人,都是我国 绘画史上名声喧赫的人物。 花鸟动物画家如曹霸、韩干、韦偃的马,边鸾的花鸟, 也都名盛一时。 唐代壁画最盛,画于宅院、寺庙、道观、殿宇、公庭、 驿廨。吴道子一生,对壁画贡献至巨。 书法、绘画、雕塑的高度成就,也影响着文学。唐人咏 画、题画诗,《全唐诗》中著录有189首。许多重要 诗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高适、王维都有题 画、咏画诗。
► 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
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旧唐书· 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 自比王侯”。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李白自比管、葛、吕望、谢安,要立盖世之功,然后像 范蠡那样,功成身退;高适、岑参、王昌龄、祖咏等, 无不如此。 唐代士人功名心特重,安史乱后,虽有所变化,渐至晚 唐而渐见纤弱,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这种积 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 中的昂扬情调,即通常所说的“盛唐气象”。
佛教的影响



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 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 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是佛教对于唐文学的积极的影响。 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收僧人诗作者 113人,诗2783首。 除僧诗外,士人与佛教的广泛联系, 与僧人的广泛交往,也大量地反映到诗中。《全唐诗》中有 此类诗2273首,二者相加,占《全唐诗》总数的10.3%。 佛教在唐代的广泛影响:直接拓展了文学的体裁。
四、全面繁荣的唐文学
► 唐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
全面发展上。 ► 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 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诗》 收作者2200馀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 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220多种。唐代出现的 杰出诗人数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
唐诗——唐代文学成就的代表
► 唐人入仕,较之前代有更多途径。
开科取士,唐沿隋制而更加成熟。唐代开科,分常选与 制举。常选有秀才、明经等12科;制举的确切数目已 难了解,但据唐宋人的记载,当有八九十种之多。 科举之外,尚有多种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 入仕的多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较 接近广阔社会生活的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 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 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贬谪
►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
富了唐文学,使唐文学从生活面到情调意境, 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 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 丰富多样的内涵。这样丰富多样的内涵,特别明 显地反映在元和诗人的贬谪作品。韩愈、柳宗元、 刘禹锡、元稹、白居易诸人在这方面都有非常优 秀的作品。

晚唐
杜牧、李商隐
散文
唐初,骈文流行 ► 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出来提倡古 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 ► 到了韩愈、柳宗元出,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 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 部分,形成巨大的声势,散体才取代骈体,占据文坛。这就 是后人所称道的“古文运动”。它不仅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 之所长,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骈文的成就,极大地丰富了散文 的艺术表现技巧,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 韩、柳之后,散体文的写作走向低潮。晚唐虽仍有皮日休、 陆龟蒙、罗隐等人的犀利的杂文,但骈体又重新得到发展。
► 唐人恢宏的胸怀ຫໍສະໝຸດ 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八史的修撰:唐初修《梁书》、《陈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 《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 史家求实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初唐的文 学潮流,逐步的向着反伪饰、求真情的方向发展,并从 此一步步地摆脱南朝文风的影响。 史家对于文学问题的论述,更直接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与初唐诗风朝着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辞巧, 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不无关系。
书法
► 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也影响到文
学。
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形成 我国书法史的又一高峰 颜真卿出,一变晋人之神韵入于法度之中,结体 端庄,用笔厚重,而遒丽自在其中,终于拓展了 我国书法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最能传神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 旭和怀素草书,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 ►

唐代近三百年间,思想取兼容的态度。以儒为主,兼取百家。 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唐王朝在政权运作(如法律依据、社会结构与社会伦理等) 方面,在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士人 入仕,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儒家入世的进取的精神。而 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则就时 时杂入释、道。这些方面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唐文学的发 展。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 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对于唐文学的发展来说,它们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