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思考
摘要:根据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12338”的战略部署,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广州市两个战略重点之一。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市如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城市规划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的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为例,通过分析黄埔古港古村近期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工作,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名城保护黄埔古港古村
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羊城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在广州靓起来的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城市规划的引领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是每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规划部门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的作用,通过对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规划和控制,运用渐进式的规划引导,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逐渐实施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整治和保护利用,利用瑞典哥德堡iii号回访广州和2010亚运会等重大事件,初步完成了古港古村修复和整治工作,使黄埔古港古村初步恢复岭南古村落的风貌,促进了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抹上浓重的一笔。

一、黄埔古港古村的历史与现状
黄埔古港古村位于海珠区琶洲东南部黄埔涌边,建村于宋代年间。

黄埔村的发展史是一部对外贸易史,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
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南宋方倍孺《南海百泳》中说,此地早在南宋时期已是“海舶所集之地”。

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

特别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

1757年清政府撤销江、浙和闽海关,仅保留粤海关,所有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通商”,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黄埔古港作为当时中国对外的唯一通商口岸长达八十多年,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黄埔古村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孕育了很多广州乃至中国近代史上均有一定影响的名人名商。

黄埔古村出了“一村三领事”至今仍被村民所津津乐道,特别是胡璇泽曾身兼清政府、日本、俄国三国驻新加坡领事。

还有创立十三行天宝号而一鸣惊人的梁经国,为中国铁路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胡栋朝,出色完成保卫孙中山先生任务的永丰舰长冯肇宪等等。

至今,黄埔古港古村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包括胡璇泽故居、冯肇宪故居、云隐祖冯家祠、胡氏宗祠、化隆冯公祠、左垣家塾、晃亭梁公祠、华佗庙遗址、玉虚宫、黄埔税馆遗址、永靖营遗址、大南门门楼遗址、海傍街遗址等等。

虽然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悠久,但一直不被重视,静静地屹立在珠江南岸。

黄埔古港古村因位于相对边远的城乡结合部而长期游离于城市规划管理之外,导致出现部分古民居被拆除、新建建筑与古村落形象格格不入等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古村的整体风貌。

整治改造前的黄埔古村具有广州市一般“城中村”的特征:握手楼较多,村
落环境脏乱差。

规划部门根据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深厚、古建筑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跳出“大拆大建”、“经济平衡”的惯性思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探索出一条以古村风貌保护为目的、抽疏建绿为手段、综合环境整治为依托的“城中村”改造新路子。

二、规划对策
在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区东部,在现代、繁华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东南,这里筒瓦青砖、锅耳山墙、绿树成荫、荷香四溢、游人如织,这里耸立着一座座古祠堂、古民居,一条长达2公里的古村旅游路线焕然一新……
这就是位于海珠区的黄埔古港古村。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落,黄埔涌边、古码头旁仍然只是一个大鱼塘。

直至2006年瑞典哥德堡iii号的回访,通过黄埔古港地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黄埔古港才得以恢复,“古港遗风”、粤海第一关的风貌才得以重新显现。

但古村内仍建设混乱、握手楼较多、绿地稀少、污水横流、祠堂古街破旧,游人甚少从进村……通过近两年的规划整治和改造,拆除大量的不协调建筑,疏通环村护城河,通过连接大量的古祠堂、古民居形成主要旅游线路,使黄埔古港、古村成为有机的整体,初显岭南古村落风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依旧是那个古港,依旧是这个古村,依旧是这些古祠堂和古民居,但今天它们对广州却有了新的意义,因为这里成为广州向世界展示岭南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

这变化源于黄埔村纳入规划管理后,规划部门对该地区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和引导,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建设的作用。

规划部门没有困于“城中村”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而是因地制宜,通过对黄埔古港古村的深入现状调研,经充分征求文化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提出对黄埔古港古村地区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划定保护范围,通过整治改造,重新恢复黄埔古港古村的岭南古村落风貌。

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作为指引,包括《黄埔村整治和保护规划》(2000-2002年),《古黄埔港景观区整治与建设详细规划》(2004年),《黄埔村主要旅游路线两侧景观整治规划》(2006年),《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景区近期建设方案》(2009年)(该规划获得广东省首届岭南特色建筑与规划设计评选岭南特色街区奖)等等。

这些规划对黄埔古港古村地区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初步成效
1、古建筑得到保护
目前,黄埔古港古村地区的古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十多年的规划控制,不允许破坏古建筑、严格控制新建建筑,规划划定的古建筑保护范围起到十分有效保护作用。

通过近两年的整治和修缮,大部分的古祠堂、古民居都得到修缮和保护,并经过规划引导而逐步转变功能,成为绘画创作室、咖啡厅、小商店等,使这些古建筑重新焕发活力。

2、古村落面貌得到恢复
黄埔古港古村主要旅游路线的两侧曾存在很多与古村风貌不协
调的建筑,严重影响了古建筑、古村群落空间。

这两年,通过规划引领,拆除了100多幢与古村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使村落的整体环境得以改善,使黄埔古港古村重新显现岭南古村落的雏形。

3、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
经整治后的黄埔古港古村向人们展示其崭新的面目,多年研究和呼吁保护古港古村的专家们欣喜若狂,大量游客慕名而至。

村民改变思维,经营迎合游客需要的相关服务业。

黄埔古港古村的旅游业得到初步的发展。

今后,将由村委主导,成立相关旅游服务管理公司,申请建立景区,对该地区的旅游发展构思和相关项目进行统一管理。

四、对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启示及建议
1、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契合形势转变发展方式
黄埔古港古村经长期的规划控制和引导,逐步转变发展方式,契合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形势,为其以后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特别是结合了广州市“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中调”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闲暇化”成为城市市民的基本特征之一旅游业快速发展既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又契合政策支持。

广州市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必须统筹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要保护好旧城区,避免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载体,打造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在“城中村”和旧厂房改造中,应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改变原地“经济平衡”的思维,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

2、注重实践,大力发展地方文化,提高市民幸福感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关键是“以人为本”,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从规划到实施,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规划既要有理想蓝图,又要切合实际,不顾形势而盲目追求理想往往只能成为空想。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市民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需求,合理配套相关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文化认同是幸福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方特点,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保护和利用岭南特色文化建筑是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

3、科学地编制规划,推动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在黄埔古港古村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部门采用渐进式规划和连续规划的模式,针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编制相应的规划予以指导,既保证了“理想”,又兼顾了“现实”。

而在建设实施过程中,注重近期建设不能偏离地区整体功能定位,不能破坏地区发展的基本资源条件,不能影响远期规划的实施。

“科学规划、阳光规划”是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保证。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广州,如何保护和利用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尤显重要。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纲要》、《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初步成果已完成,如何利用这些规划成果进行规划管理,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是广州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

4、利用重大事件、循序渐进开展保护和建设
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1685年黄埔古港成为中国四个对外贸易窗口之一,1757年至1840年长达83年的时间里黄埔古港是中国唯一一个对外贸易港口。

一百多年后的2000年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在琶洲岛选址建设,使得新旧两个“对外贸易窗口”近在咫尺,进一步促进琶洲地区(包括黄埔村地区)的发展。

2006年7月,瑞典哥德堡号仿古木船回访广州,直接带动了黄埔古港的建设,形成了粤海第一关历史陈列馆、古港码头等景区。

2010年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促进政府下大决心对黄埔古港古村地区进行整治和改造。

通过灵活利用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经整治和改造后,黄埔古港古村的主要旅游线路已形成,初步恢复了岭南古村落雏形,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观光的热点。

从黄埔古港古村的例子可以看到,重大事件具有推动项目进程的普遍效力。

利用重大事件推动广州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一个重要的导向。

如:可利用一年两度的春交会和秋交会,进一步推动和宣传广州市的历史文化建设,把广州市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朝晖,李亮,罗海龙.浅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08,(27)
[2]黄卓.挖掘城市历史文脉,重塑名城特色[j].城市观察,2010,(03)
[3]赵中枢.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j].城市规划,2001,(10)
[4]廖卫华,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d].暨南大学,2010
[5]王景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及方法[j].城市规划,1996,(01)
[6]张松.留下时代的印记守护城市的灵魂——论城市遗产保护再生的前沿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5,(03)
[7]张衔春,王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分析[j].华中建
筑.2010.(08)
陈达良,男,广东顺德人,生于1975年10月,硕士,现任广州市海珠区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注册城市规划师,一级建造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