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1.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蚀柱 、风蚀蘑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菇、雅丹
大的区域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有固定沙丘和流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动沙丘之分)
小的区域
4 |海岸地貌
类型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1)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溶洞发育。 (2)气候: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3)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4)土壤: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 |各种常见地貌有什么分布规律?
在广袤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有一片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的 沙漠之地。这是一片浩瀚的戈壁,终年寂静无人,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个个形态诡 异的土山在漫天的黄沙之下时隐时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在大戈壁上的 沙漠城堡。
1 |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 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① 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 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② 云南 等地最为典型。
3.分类
地貌 分类
具体地 貌类型
成因
备注
地表 喀斯
溶沟、洼地、峰林等 流水③ 侵蚀 作用 特地 貌
提示:可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回答。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石。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就是石灰岩(碳酸钙岩)。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会有 更多的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发生溶蚀作用。 (3)高温多雨的气候。降水越多,温度越高,流水溶蚀作用就越强烈,喀斯特地貌就越 容易发育。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
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
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二) 重力地貌gravitational landform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
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②滑坡。
③蠕动土屑。
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形,是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地理学中,地貌被分为许多种类,下面介绍高中地理中常见的16种地貌。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缺乏高低起伏的地形。
平原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区域。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海拔高于200米的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山峰、山脉和山谷等构成。
山地地貌通常由岩石、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地势较为平坦,但比平原地貌高,而比山地地貌低的地形。
高原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许多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本身、河岸、河床和河谷。
河谷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区域。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地质构造、冰川活动、水流侵蚀和沉积等因素形成的湖泊和周边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
6.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由沙丘、沙漠盆地、石漠和荒漠等构成的地形。
沙漠地貌通常由风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7.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冰川本身、冰川谷、冰原、冰斗和冰露等构成。
冰川地貌通常由冰川沉积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是地球气候演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8. 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指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侵蚀形成的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构成。
火山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地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9.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石灰岩、石膏和盐岩等溶解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喀斯特洞穴、地下河、石柱和地下湖等构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总和。
地貌对于地理学研究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和阐述。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可以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地表的起伏程度,地貌主要分为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主要由河流冲积和海洋沉积形成;高原是相对较高的地区,通常由地壳抬升或侵蚀剥蚀作用形成;山地则是由地壳抬升、地壳运动和侵蚀剥蚀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盆地则是由地壳下沉而形成的,通常地势较低且被周围的山地或高原所包围。
二、地貌形成原因地貌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形成原因包括构造力、风化侵蚀和河流冲刷等。
构造力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高山和深谷等地貌;风化侵蚀则是指空气、水和气候等因素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地表形成不同的风化地貌;河流冲刷是指河流的侵蚀和冲刷作用,造成河流沟谷等地貌。
此外,气候和地壳运动也在地貌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地貌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貌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类型通常拥有较为肥沃的土地,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而高原和山地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其次,地貌也对交通和交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平原和盆地便于交通线路的布设和交通运输的开展,而山地和高原则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和运输产生一定的限制。
此外,地貌还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分布。
地勢高低的差異和地貌破碎的山地容易导致房屋的建设变得困难,而平原和盆地则较为适宜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集聚。
综上所述,地貌作为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分,对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势变化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索地球的奥秘,并且认识到地貌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地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在高中地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地貌!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一)冰川地貌(glaciallandform)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二)河流地貌fluviallandforms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球表面经过长时间作用和剥蚀形成的各种地形类型。
地貌是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我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和地球表面变化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球的隆升和沉降,板块的运动和碰撞,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导致地球表面振动,造成地壳破裂和地表地貌改变。
二、风蚀地貌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包括沙丘、风蚀盆地、风成砾石、风成地脊等。
沙丘是由于风吹动和搬运沙粒形成的土堆,常见的有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和穗状沙丘等。
三、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于水流的侵蚀、运送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包括河谷、河流三角洲、河流峡谷等。
河谷是河流侵蚀形成的U型或V型的地表凹陷,常见的有峡谷河谷和冲积河谷等。
四、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谷地、冰川湖、冰川侵蚀遗迹等。
冰川谷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具有U型横断面的河谷地形。
五、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由海水的侵蚀、波浪的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海洋地貌包括海岸地貌、海底地貌和海底地形等。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
六、地貌演化地貌演化是地貌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是地球表面长期作用和改变的结果。
地貌演化包括地表风化、水蚀和侵蚀、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表风化是由大气、水和植物等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导致岩石的破碎、溶解和改变。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庄严雕刻,反映了地球的千变万化和演化历程。
通过对地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也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地貌知识点总结,可以增加对地貌的了解和认识。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表的各种地形。
它由地形、地势和地表覆盖物等组成,反映了地球内部构造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中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地貌基本概念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和,由地形和地表覆盖物构成。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等特征,地表覆盖物则包括土壤、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地内作用和地外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地貌类型1. 山地:山地是由地壳的抬升形成的,山地通常呈现出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呈现出的形态特征与构造和侵蚀作用有关。
2. 高原:高原是由抬升起来的地壳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多为相对平坦、高海拔的地形。
高原通常具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3. 平原:平原是地壳的下陷或沉积物的堆积造成的相对平坦的地表。
平原地区通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是人口密集地区。
4. 台地:台地是由地壳抬升后,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平坦的高地。
台地地貌常常呈现出层状的岩层和宽广的地势。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流经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根据河流的特征和形态,可以分为冲沟、河段、峡谷、河口等类型。
6. 湖泊:湖泊是由地壳抬升或河流沉积形成的,是相对静态的水体。
湖泊的形成和消失与地壳抬升、侵蚀和水系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7. 冰川:冰川是由大量积雪堆积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冰川的形态可以是冰川舌、冰碛、冰湖等。
8.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水域,由大洋和海湾组成。
海洋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海洋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三、地貌的形成原因1. 构造作用: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陷形成了山峰、高原和盆地等地貌。
2. 侵蚀作用:地表的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等。
它们通过磨蚀、剥蚀和交通作用改变地表的形态。
3. 沉积作用: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运动和堆积,是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中地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地貌不仅与地理学有关,同时也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等相关科学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高中地理地貌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组成的球体,其核心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和地壳构成表层。
地壳是人类生活的土地,它经常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表塌陷等自然灾害。
尽管地球的表面看起来非常平滑,但这个“外壳”在东西、南北和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都在不断地变形。
从根本上来说,地球的构造和地貌的形成具有密切关联。
二、地貌的类型1. 塔式地貌塔式地貌指由玄武岩、玄英岩等质地更加坚硬的岩石所堆积而成的山峰地貌。
塔式地貌地域常见于中国的贵州、四川等地区。
在塔式地貌中可以看到古老的山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 阶地地貌阶地地貌是由河流、岸线或者古洞穴等等作用于土壤所形成的平坦而又缓坡的沟谷地貌。
阶地地貌分布广泛,包括长江、黄河及其支流。
3. 傠洼地貌傠洼地貌是由岩石受到风化、侵蚀,溶解的地表方位被慢慢侵蚀、冲刷所形成的深度较大的凹地地貌。
这种地貌通常出现在固体岩石地区,如喀斯特或花岗岩地区。
4. 码头地貌码头地貌是由海水浸蚀陆地所形成的山丘、崖、半岛等陆地地貌。
这种地貌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是最集中的地区是中国的华南地区以及日本的海上。
三、地貌演变地貌演变是指地表地形的变化。
地球上的地貌变化是一种持续性过程,既包括缓慢传统的地质作用,也包括地震、火山活动等快速的地貌变化。
地貌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地貌与环境地貌是现代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的形成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人类活动、人口膨胀、城市化等因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速公路、铁路、河流治理等工程设施的建设也会改变地貌和水文地理。
总之,地貌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形成机制,以及环境对地貌的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中常见地貌类型汇总
高中地理中常见地貌类型汇总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地貌类型进行汇总和简要介绍。
平原
平原是地球表面较为平坦的地区,地势相对较低。
常见的平原类型包括:
1.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2.冰碛平原:由冰川运动形成的平原,冰碛物覆盖着地表,呈现出冰碛地貌的特点。
3.湖泊沉积平原:由湖泊的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平原,湖泊周围的泥沙和矿物质沉积形成了平坦的地形。
山地
山地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势起伏较大。
常见的山地类型包括:
1.折叠山地:由地壳的抬升和挤压形成的山地,山脉呈弯曲或褶皱状。
2.错断山地:由断层活动引起的山地,地壳断裂形成不同高度的山脉。
3.火山山地: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山地,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堆积形成山体。
高原
高原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平坦的地区,地势相对平缓。
常见的高原类型包括:
1.古老高原:由长期风化和侵蚀形成的高原,地势相对平坦,多为沉积岩层。
2.破碎高原:由冰川和河流的剧烈侵蚀形成的高原,地势较为崎岖,多为花岗岩等硬质岩石。
沙漠
沙漠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地貌类型,通常缺水且植被稀少。
常见的沙漠类型包括:
1.沙质沙漠:由沙子主要构成的沙漠,沙丘起伏,沙粒较细。
2.岩石沙漠:由石头、岩石等构成的沙漠,地表光秃无植被,常见于地质老化较严重的地区。
以上仅为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地貌类型汇总,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地貌值得进一步探究和了解。
高中地理地貌类型整理
高中地理地貌类型整理一、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
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有沉积、侵蚀和抬升三种方式。
沉积平原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侵蚀平原则是由于水流、冰川和风力等侵蚀作用所形成,如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和中国的贵州喀斯特地貌;抬升平原则是由于地壳运动抬升而形成的,如西藏高原和巴西的马托格罗索高原。
二、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山地地貌海拔较高,地势陡峭,有着壮丽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地貌的形成有构造隆升、侵蚀剥蚀和火山喷发等多种方式。
构造隆升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山地地貌,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侵蚀剥蚀则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中国的华山和美国的大峡谷;火山喷发则是由于地壳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山地地貌,如日本的富士山和冰岛的火山地貌。
三、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相对于平原和山地地貌而言,高原地貌地势较平缓,但仍有一定的起伏和高度差。
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有构造隆升、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三种方式。
构造隆升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高原地貌,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巴西的巴拉那高原;侵蚀剥蚀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中国的四川盆地和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沉积作用则是由于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如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和中国的内蒙古高原。
四、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介于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的地貌类型,地势较平缓,呈现起伏的丘陵形态。
丘陵地貌的形成主要有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两种方式。
侵蚀剥蚀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英国的丘陵地带和中国的鲁西丘陵;沉积作用则是由于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如日本的东京湾丘陵和美国的密苏里州丘陵。
五、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干旱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由于缺水和风力侵蚀而形成。
沙漠地貌主要有流沙地貌、砾石地貌和岩石地貌三种类型。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地势和地表特征,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将地貌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学习地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就高一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地壳形成与地貌类型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岩石和土壤。
地壳形成主要有构造地貌和风化侵蚀地貌两种类型。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貌。
例如,山脉、高原、盆地等都属于构造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地球板块的运动与碰撞。
2. 风化侵蚀地貌风化侵蚀地貌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例如,河流、海滩、溪谷等都属于风化侵蚀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因素造成的。
第二部分:主要地貌类型简介地球表面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貌类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地貌类型。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脉地区。
高山地貌包括山峰、山谷、冰川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有关。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较低,具有广阔而平坦的地貌。
平原地貌包括河流平原、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在500-2000米之间的地区。
高原地貌包括河谷、盆地和山地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隆起和侵蚀作用有关。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貌。
河谷地貌包括V型河谷、峡谷、峡湾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河流的冲刷和侵蚀有关。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不同水文条件形成的地貌。
湖泊地貌包括火山湖、冰碛湖和断层湖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地形隆起、断层和水文环境有关。
第三部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不仅仅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经济利用:地貌的不同类型为农业、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冲积平原适宜发展农业,而山地地貌则可以用于旅游和观光。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其形成演化的规律。
研究地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球表面的构成和演变过程,揭示地球地质发展的规律。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对于我们认识地球、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貌类型地球上的地貌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突出的相对较高的地形单元。
它们通常由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而形成,山地在地球的表面分布较为广泛,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的相对平坦的地形单元。
它们通常由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造成,平原的面积较大,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密集地区的主要构成部分。
3. 高原:高原地区是位于海拔较高的广大地域,地形相对平坦而呈台地状。
高原地区通常是由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和自然资源。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面形态,呈波状起伏。
丘陵地区通常由流水侵蚀而形成,其地势相对低矮,但较山地而言仍然起伏较大。
二、地貌的形成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地震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例如,地震引起的地壳抬升和下降会使地形发生巨大变化。
2. 气候地貌: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地表水文循环、风蚀等自然作用的差异。
例如,风力作用会形成沙丘和沙漠等地貌。
3. 水系地貌:水是地表最重要的侵蚀和运移因素之一,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各种水系地貌,如河谷、涧谷、峡谷等。
4. 冰川地貌:冰川是通过积雪和冰川运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塑造出湖泊、冰川谷和冰碛风化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三、地貌的演化地球的地貌是在长期的岩石风化、沉积作用、地震和构造运动等自然过程中形成的。
地貌的演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地形形成阶段:在地质演化初期,地壳的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现象将地表形成各种不规则的地形,如火山口、断裂带等。
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
三一文库()/高二〔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第1页共4页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24。
高中地理常见地形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形地貌1、海岸地貌coastal landform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
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1 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传递在绵延1千米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
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
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地段堆积,塑造出多种堆积地貌。
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
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
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
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
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
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壳构造、岩石性质、气候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貌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地理高一的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地貌的分类1. 依地貌形成因素可分为结构地貌、风化地貌、溶蚀地貌、沉积地貌等。
(1)结构地貌:由地壳构造活动造成,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2)风化地貌:由风化作用造成,如丘陵、林地、土丘等。
(3)溶蚀地貌:由溶蚀作用造成,如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等。
(4)沉积地貌:由沉积作用造成,如平原、河流三角洲、沙丘等。
2. 依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地貌、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沉积岩地貌、火山地貌等。
(1)高山地貌:地势高峻,山峰陡峭,常见于地壳运动活跃区域。
(2)山地地貌:地势较高,山峰起伏,山谷纵横。
(3)丘陵地貌:地势较低,呈丘陵状,起伏不大。
(4)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常见于河流冲积平原、湖沼平原等地区。
(5)沉积岩地貌:地表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如砂岩地貌、泥岩地貌等。
(6)火山地貌:地表由火山活动造成,如火山口、火山熔岩台地等。
第二部分:地貌的形成过程1. 地壳构造活动:包括地震、地壳运动等。
地震会导致地壳破裂、隆起、下沉等地貌变化,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
2.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主要是由温度变化、风蚀、冰蚀等因素导致的,如岩块剥离、崩塌等。
化学风化主要是由水、氧化、酸性物质等导致的,如岩石溶解、石灰华沉积等。
3. 溶蚀作用:主要是由水溶解岩石形成的,如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峡谷等。
4. 沉积作用:水流、风等带来的沉积物质在遇到适宜条件时会沉积下来,形成河流三角洲、滨海平原等。
5. 冰川作用:冰川是巨大的冰块,能够移动并对地表造成作用。
冰川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冰碛作用等,形成冰川地貌,如冰碛平原、冰川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一)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一) 冰川地貌(glaciallandform) 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二) 河流地貌fluviallandforms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
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 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三) 风蚀地貌 wind-erosion landform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
①风蚀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②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③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
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
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④风蚀城堡。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
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⑤风蚀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
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
⑥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
谷无一定的形状。
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
⑦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
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
构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
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
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
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
岩石构造地貌。
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
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层线崖等。
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称为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升的阶地等。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