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心因性反应.ppt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2019/11/26
.
1
培训内容大纲
• 一、卫生应急相关基本概念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职责 • 三、信息报告 •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范围
2019/11/26
.
2
1.1突发事件分类
• (1)自然灾害(自然力造成):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 生物和森林火灾。
• 组织医疗、疾控、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卫生救援
• 组织专家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应急级别
• 应急控制措施: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 督导检查
• 信息发布与通报
• 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
• 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
• 进行事件评估:事件概况、调查处理、病人救治、措施效果等评估 过程
2019/11/26
.
23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 责任报告单位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 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其他有关单位
•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个体 开业医生。
2019/11/26
.
24
• 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
2019/11/26
.
18
卫生应急机构与职责(4)
• 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分析与报告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原因、波及范围、分布特点、控制措施 • 现场与实验室检息网建设与维护:监测、预警 • 科研与国际交流:诊断试剂、疫苗、消毒方法、防护手段 • 技术标准与规范制订:尤其不明原因疾病 • 参与制订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技术与业务培训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
实用预防医学 2008 年 2 月 第 15 卷 第 1 期 Pract ical Prevent ive M edicine, Feb. 2008, Vol 15, N o. 1 文章编号: 1006- 3110( 2008) 01- 0265- 02
2 65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
解伟
性心因性反应在不同阶段, 存在着 不同的 多个暗示 源而非 相同 的单一暗示源。在诱发阶段暗示主要 来自同 伴, 在 进展阶 段主 要来自教师、医生, 在反 应迅 速扩 大及控 制消 除 阶段 主要 来自 家长、医生。 1. 2 除了集中接种、就诊等聚集场合, 多 数时候影 响因素 并不 直接作用于 儿童, 而是经 过家 长等成 人的 过滤、整合 后传 递给 儿童成为暗示信号, 家长的态度 对于儿童 症 状 转 归具有 不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心理干预 的重点 并不是作 为信号 受体 的儿童, 而是作为 直接信 号源 的家长, 阻 断的 重 点不 仅仅 是家 长向儿童传 播的不良 信息, 还 必须包 括医 生、媒 体等 成人 群体 向家长传递的不良信号。
2. 7. 2 对其他专业及法律法规、政策不了解或知之不多, 仅凭 专科印象发 表片面 言论。比 较多 见的是 对预 防 接种 异常 反应 的诊断程序、标准、依据均不清楚, 却轻易 作出 接种反 应 的结 论。
2. 7. 3 标榜炫耀学术 地位, 明知观 点有待 商榷仍 故意语 出惊 人博取关注。有的 权威专家 以势压 人, 将个人观 点强加 给其 他专家。
关键词: 心因性反应; 心理动机; 分析;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B
心因性 反应是指 在预防接种 过程中或 接种后因受 种者心
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 应。由于少 年儿童 心理、人格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及预防处理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及预防处理

数 发病者 持 续时 间较 短 ,数 小 时或 2—3天 消失 ,症状 来 去匆 匆 。 多 观察 少询 问是 很好 的方法 。消 除 恐慌 及 顾虑 心 理 ,稳 定 情 绪 ,
1.3 发作 的暗示性 :在群体 预防接种中 ,个 别孩 子 因特 异体质 辅 以药 物治 疗 ,可使 用小 剂量 镇 静剂 ,采 用 暗示 疗 法往 往 会 收到
作者 单位 :215000 江苏 苏州 苏 州 国际旅 行 卫生保 健 中心
参 考文 献
[1] 刘 大卫 .如何 开展 预 防接种 异 常反应 监测 工作 .中 国计划
免疫
[2] 谢 广 中,刁连 东 ,王树 巧 ,等 .预 防接种 的反 应和 处 理.第
2版 .上海 :上 海科 技 出版 社
果关 系 ,而 与受种 者 的精 神或 心理 因素 有关 。【报 :接 种 工 作 只 能 在 卫生 行 政 部 门
群体 性 心 因性反 应 也 称 群 体 性 癔症 ,是 指 某 种 精 神 紧 张相 认 可 的接种 点进 行 ,必 须 备 有 对 异 常反 应 有 效 救 治 的 药 品 和设
或心理原 因 ,会发 生接 种反应 。由 于未 能及 时 妥 当处 理 ,使 其 同伴 意料 之外 的 效果 。
产生恐惧心理 ,在 同伴 、家属 等人 的语言 、动 作或 表情 的启发 下 ,诱
2.7 仔 细观 察 ,及 时上报 :群体 反 应 人员 因素不 同 ,个 体 差
发症状 ,继而发生相似症状并相 互影 响。可 因精 神或心理 作用 而发 异较 大 ,应 注 意 接 种反 应 之 外 的 合并 症 ,并 及 时 报告 ,要 求 积 极

[3] 李建 成 ,预 防接 种群 体 性 心 因反 应 的诱 发原 因及 预 防.公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程序及技巧ppt课件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程序及技巧ppt课件

2019
-
2
一、群体性事件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指10人以上(含10人)聚 众共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 乱社会秩序,危害公众安全,侵犯公民人身 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件。
2019
-
3
二、工作目标及把握的原则
(一)工作目标
可概括为:“三个避免一个严防和一个 始终”。即:避免现场失控无序和发生连锁 反应;避免矛盾升级和事态扩大;避免警民 冲突和出现人员伤亡。严防敌对势力和别有 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使事件更加复杂化。以 始终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的主动权,控制权为 最高目标。
2019 28
(二)维护秩序技巧 1、以党政出面解答、接待为主,民警配合, 借助宣传、适时劝离。 2、以耐心倾听为主,尽量不做过多解释,特 别是涉及政策方面的问题。 3、以预防为主,避免因言语、行为和处置方 法欠妥激化矛盾。 4、因势利导,特别是现场群众因身体方面原 因,出现不适应生病等,主动关心,借机劝离。 5、加强现场摄像,突出威慑效果。
2019
-
31

5、对需要集体带离接返的群体:一要准 备充分,接返车辆、接返人员先期准备就绪; 二要现场民警实施对特定群体的包围控制; 三要组织好带人力量,四要有负责任人宣布 带离报告;五要落实带离目的地和接待工作 人员;六要安排力量护送、保护驾驶员、工 作人员的安全和行进途中秩序维护。 6、在带离过程中,如对方能配合,应让 其自动离开(特定人员例外)。
2019
-
26
6、休整队形 休整队形是在现场暂时驱散或平息闹事 人群的情况下,对有可能再次发生闹事人群 对抗行动时而采取的一种休整待勤队形。
2019
-
27
七、现场处置的简易技巧

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及其处理幻灯片

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及其处理幻灯片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 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且疑心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响。
〔05年预防接种工作标准第五章第一节〕
AEFI聚集性: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 种地点、接种同品种和/或同批号疫苗 发生2例及以上一样或类似的反响
预防接种是全世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 流行的最经济、最成功和有效的公共卫 生措施之一。
我国实施方案免疫后,所针对传染病 下降了99%。全国减少麻疹、百日咳、 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6种疾 病发病人数3亿人次, 减少相关死亡400 万人。
但无一种疫苗是绝对平安、绝对有效的。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苗可预防传 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同时疫苗品种 和接种人数的增多,预防接种异常反响 的发生明显上升,随着发病率的下降, 预防接种异常反响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一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响事件和一种暴露〔接种疫苗〕 的评价需要答复3个问题:①它是否能够产生?②是否 由它产生?③将来的情况?
通常依靠流行病学群体研究的方法来推断结论,并须 考虑以下6个问题:①联系的强度;②偏倚分析;③生 物学剂量梯度和剂量-反响关系;④有无显著的统计学 意义;⑤不同和屡次研究结果的一致性;⑥生物学的 合理性与一致性。除上述6个问题外,还应考虑预防接 种异常反响发生的时间性、普遍性、特异性和分布的 一致性等。
疫苗质量问题包括疫苗毒株、纯度、 生产工艺、附加物、外源性因子、出厂 前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标 准或标准.
3. 接种事故:
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 接种工作标准、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 导原那么、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 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 接种对象或禁忌证错误 接种部位或途径错误 接种剂量过多或重复接种 使用过期疫苗或注射器 错误使用疫苗或稀释液 接种前疫苗未检查或摇匀 不平安注射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处置预案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特定群体中,由于心理、生理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个体出现心理、生理异常反应的现象。

这类事件往往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紧密相关,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群体焦虑、恐慌性逃散等不良后果。

为有效应对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识别群体性心因性反应,降低事件危害程度。

2. 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群众心理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3. 做好心理干预和医疗救治工作,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4.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引发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2. 社会事件、经济事件等引发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事故等引发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处置工作。

2. 成立心理干预组,负责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和医疗救治。

3. 成立信息宣传组,负责信息收集、发布和舆论引导。

4. 成立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交通保障和人员调配。

五、处置流程1. 发现报告:发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迅速组织心理干预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开展处置工作。

3.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对受影响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干预。

4. 医疗救治:对出现身体不适的群众,及时进行医疗救治。

5. 信息发布: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

6. 后续跟进:对已处理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心理干预措施1. 心理疏导:对受影响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应对能力。

2. 心理干预: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如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

3. 专业培训:对心理干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干预水平。

《群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群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3)组织内的个体如被迫的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 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还可能 导致组织风气变坏等。
(六)管理从众行为
1.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
(1)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 舆论气氛,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
精选课件
12
(2)需要群体对某个问题认同,形成合力,同心
协力为目标奋斗时,可以让权威人物先发言表 态,这样个体可能产生从众行为。
(3)有意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后加以肯 定。
(4)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
2.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的技巧
(1)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2)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3)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群体集会。
如图所示精选课件21任务角色人际关系型群体管理者需要扮演任务角色团队型群体群体的领导可以放心大胆地充分授权给下无序群体管理者需要既扮演任务角色又扮演维护角色任务型群体管理者应该多扮演维护角色以帮助群体发展为团队类型精选课件22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主要内容: 1.群体概述 ;了解群体的概念、作用及形成
29
(四)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不 应当使其居支配地位。
(五)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
(六)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 用。
精选课件
30
第六节 团队管理
【自学181页】
一、团队的含义与类型 (一)含义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
技能点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 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二)团队的类型 1.按照团队存在的的目的和形态分类分为: 问题解决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跨职能团队

关于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注意事项

关于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注意事项

关于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注意事项
一、什么叫心因性反应
急性心因性反应是反应性精神病的一个类型,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幻觉、妄想少见。

心因性反应症是一组由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理疾病。

一般地说,决定本组疾病的发生、病程和临床表现的因素有:(1)生活事件和处境;(2)社会文化背景;(3)个性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信念等。

这里所说的心理社会因素并称为心理刺激即一般简称心因,它是指这类刺激来源于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生活中的劣性刺激。

一般来说,事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流逝,心因性反应都能得到缓解。

只有少数病人会残留失眠、头痛、情绪易激动、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其预后好坏,与精神因素能否去除以及病人的性格有关。

当然,病人的性格与心因性反应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该注意什么
心因性反应主要发生在处在生理发育期的儿童中,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其防范对策及措施如下:
(一)除干扰,疏散病人。

一旦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应及时疏散病人,隔离治疗,避免相互影响或暗示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

(二)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三)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正面疏导,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稳定情绪可辅以药物治疗,应用小剂量镇静剂,也可采用暗示疗法,暗示受种者不过度关注预防接种及机体反应。

(四)仔细观察,处理适度。

群体反应人员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合并症,并及时报告家长及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

组织行为学教学课件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教学课件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二节 群体行为
五、 感染
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 屈服。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与交流,相似性是其 基本条件。
第二节 群体行为
五、 感染
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作用
感染
第二节 群体行为
1.感染的类型
(1) 个体间的感染。 (2) 间接感染。 (3) 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
第三节 权力与组织政治行为
(一) 马克思·韦伯的分类
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的马克思·韦伯根据 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将权力分为传统型权力、魅力型 权力、法理型权力。
第三节 权力与组织政治行为
(一) 马克思·韦伯的分类
1
传统型权力
2
魅力型权力
3
法理型权力
第三节 权力与组织政治行为
1.传统型权力
传统型权力是由习俗和已接受的行为授予的, 即所谓“君权神授”。
2.小群体
第一节 群体概述
小群体的成员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小群体 成员之间能频繁地直接相互交往和活动,每个人都可 以与其他成员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和沟通。组织行为学 中群体行为研究的重点是存在直接互 按照个体的实际归属情况划分
1
实属群体
2
参照群体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行为
2.感染的作用
(1) 感染可以改变人的情绪。例如,面对危险, 一个人如果与勇敢者为伍,会凭空生出许多的勇气和 力量;如果身边是个胆小的人,则自己可能会跟着感 到害怕。
第二节 群体行为
2.感染的作用
(2) 感染可以使人自然地生发出与环境一致的情 绪,采取与环境一致的反应。例如,受喜庆气氛的感 染,一个人会暂时忘掉心中的烦恼;而如果处于一个 悲伤的环境,则难免让人心生伤悲。

疫苗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卫生部疾控局现场流行...

疫苗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卫生部疾控局现场流行...

图3 大庄镇接种甲肝疫苗事件的住院者年级分布
60
住院数
40 20 0
散 居
学 前 班
一 年 级
二 年 级
三 年 级
四 年 级
五 年 级
初 一
初 二
其 它
不同学校的学生住院率
70.0 60.0
50.0 住 院 率 %
40.0
30.0
20.0
10.0
0.0
水 刘 小 学
大 孟 小 学
塘 张 小 学
张 昌 小 学
安 朋 小 学
佃 庄 小 学
万 安 小 学
许 超 小 学
关 庄 小 学
王 印 小 学
东 彭 小 学
程 行 小 学
田 庄 小 学
大 庄 中 学
小 张 小 学
三 杨 小 学
西 彭 小 学
刘 集 小 学
万 安 中 学
儿童心肌酶调查结果
在D镇甲肝疫苗群体性事件中,患者多数临床表现为头痛、 头晕、胸闷、四肢麻木、乏力,少数出现呼吸困难、间歇性四 肢痉挛等症状,个别病例心电图异常,部分心肌酶指标有不同 程度升高。经对220名4~15岁接种甲肝疫苗的住院儿童心肌酶 检测结果,CKMB超过参考值160例,占72.7%,LDH超过参考值 49例,占22.4%,CK超过参考值61例,占27.9%,HBDH超过参考 值49例,占22.6%,AST超过参考值31例,占14.2%。
6.27
6.22
6.28
6.29
7.9
7.4
7.5
7.6
日期
7.10
多方努力,病人逐步出院




6月27日,卫生部首批专家抵达S县。6月28日,卫 生部部长高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劭明立 一行到达S县检查救治工作,下午卫生部部长高强 主持召开专家讨论会,讨论结论此次事件为一起 “接种甲肝疫苗后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 件。 6月27日~7月2日,卫生部先后派3批专家对事件 进行调查,协助当地进行处理。 随着卫生部、省、市、县专家组和地方政府不断 采取有力的诊治措施和疏导工作,自7月1日开始 无新增入院病例,住院人数逐渐减少。 至7月10日,病例全部出院。

2名学生服毒自杀引发群体性急性心因性反应事件调查分析

2名学生服毒自杀引发群体性急性心因性反应事件调查分析

案例报道及流行 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本病素属 由 2名学生服毒 自杀引发 的学生群体性急性心因性反应事件。反应发生的复杂性 , 并从 2 名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学生抢救 案例 中汲取教训。 关键词 : 群体性急性心因性反应; 酸盐 中毒 ; 亚硝 流行病学调查
死亡原因 : 急性呼吸、 循环衰竭。死亡诊断 : 急性亚硝酸盐 中毒?
20 0 8年 1 1月 3日 1 : 90 ,我市某县人 民医院急诊 科接 0时 诊 2名初 三女生 , 护送教师和同学叙述 : 2名学生 当天 1 : 这 83 0
时在学校 2号学生食堂进食盒饭 ,85 1: 0时左 右均 出现上腹疼 痛、 恶心 、 呕吐等症状 , 随即出现面 色青紫 、 呼吸困难等症状 , 被 急送 医院。医院以急性呼吸衰竭、 休克急诊 收住 内科抢救 。查 体 : 例 1 心率 6 病 : 0次份 , 吸 1 呼 7次份 , 血压 6 /0 mHg 呈 02 m , 昏迷状 态 , 面、 颜 口唇 及四肢末端青紫 , 呼吸 困难 , 口鼻未 闻及 异 常气 味 , 双侧 瞳孔 对等、 直径约 4 m, m 对光反射消失 , 颈软无
中图分类号 :4 8 G 7. 4
1 临 床 资 料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00)7 0 2— 2 17 ~ 2 62 1 0 - 14 0 给予 2病例静注呼吸兴奋剂及强心剂等 , 并配合胸外按压 、 气管 插管 、 呼吸机辅助呼吸及 电除颤等措施 , 但抢救无效 , 临床死亡 。
议 中药代茶饮 , 选金银花 、 花 、 方 菊 胖大海 、 知母 , 疼痛者 加 白 芍, 咽痒者加蝉衣。A
4 . 2教师应养成良好的工作、 生活习 惯
调查显示 , 良的工作 、 活习惯导致慢性 咽炎 的高发病 不 生 率。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 可直接刺激咽喉导致咽炎发 生; 嗜辛辣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及调查处理(课件)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及调查处理(课件)

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情况、发生反
应的时间和人数等。确定是否为应报告和调
查的疑似异常反应,如果是,则应完善相关
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现场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
核实以后,即开展现场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

临床检查资料(主要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 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或过敏史 调查初次发时间与预防接种时间的关系


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结论

《条例》规定,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 级或以上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 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异常反应的 诊断。
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根据详细的调查资料,对 疑似异常反应进行诊断和分类,确定疑似异 常反应与可疑疫苗的因果关联程度。


(五)异常反应诊断存在争议时

处理异常反应诊断存在争议时,接种单位或者受 种方可以请求接种单位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

接种操作等各方面均无过错。

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绝大多 数的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留永久性损害。 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对异常反应的补偿采取的是一 种无过错补偿机制
(三)、事 故

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
种实施过程中违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
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

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相关资料
如病例已死亡,应当建议进行尸体解剖


收集预防接种相关信息
疫苗调查 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疫苗购 销记录;疫苗运输条件及温度记录、冰箱是否存放其他物 品、疫苗送达基层接种单位前的贮存情况;接种疫苗的种 类、生产单位、批号、效期、来源、领取日期同批号疫苗

最新疫苗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卫生部疾控局现场流行25-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疫苗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卫生部疾控局现场流行25-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处理时,可遵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疫苗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接种管理办法》等有 关规定和要求进行。
问题2:何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 第四十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
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四十一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 (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水刘小学接种当日发病情况
首例病例发生后,接种人员向学生、老师及在场部分家长解 释,这只是一般反应,不必恐慌,并继续接种。之后陆续出 现了5例类似症状的学生(其中女生4名、男生1名),引起了老 师的警觉。学校通知家长,接种疫苗的学生如有反应要到医 院看病。截止6月17日晚12:00,D镇卫生院共收治相似症 状的病例23例,发病年龄为7-12岁,男12例、女11例,其 中2例症状重,转县医院治疗(表1)。
甲肝疫苗禁忌症包括 ➢ 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 发热、体温超过37.5℃ ➢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 过敏性体质 ➢ 孕妇
第二部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教学建议:阅读和讨论,时间30~80分钟,介 绍事件发生经过,引发学员思考,回答学员的相 关问题,让学员总体了解事件过程。
➢ (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问题3 甲肝疫苗有哪些接种反应?
接种甲肝疫苗后出现 ➢ 过敏性紫癜; ➢ 注射部位表面出现糜烂、并有少量黄色渗出液 ; ➢ 注射后出现全身荨麻疹;注射后 5分钟出现过敏性休克; ➢ 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 胃肠道反应; ➢ 偶合其他疾病死亡等都有报道。 ➢ 群体性癔病反应

一起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调查分析

一起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调查分析

一起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3-05-17T11:08:11.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卢建初蓝志鹏黄建德韦新宇[导读] 就诊“患者”中,多以主诉为主,以主观症状为主,无客观体征,实验室检测临床各指标均正常。

卢建初蓝志鹏黄建德韦新宇(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忻城 546200)【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362-02【摘要】目的报告忻城县遂意乡中心小学和安东乡中心小学149例儿童集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增强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从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临床调查资料等3个方面进行了病因调查鉴别诊断。

结果经防治措施处理,给予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类药物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即消失痊愈,随访无复发病例。

结论学生中基础性疾病或症状,对事件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学校对患病学生的应急反应措施处理不当以及当地卫生部门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引起儿童集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小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调查分析Mass psychogenic reaction incident investigation analysisLu Jianchu,Lan Zhipeng,Huang Jiande,Wei Xinyu(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Xincheng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angxi Xincheng 546200) 【Abstract】 Objective Report of the Xincheng County Township Central Primary School freely and Anton Township Central Primary School in 149 cases of children's mass psychogenic reaction incidence、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Methods From epidemiology, food hygiene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in 3 aspects such as etiolog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Results The preventing measures, give chlorpheniramine, calcium gluconate drug allergy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symptoms disappear healed, follow-up without recurrence. Conclusion The students basic diseases or symptoms, the occurrence of events to rise to promote action to the sick student; school emergency response measures to deal with undeserved and local health departments to lack recognition of the disease, is the cause of children collective psychogenic reaction events are the main reason.【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roup psychogenic reaction even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前言2012年11月1日, 广西忻城县遂意乡和安东乡2所中心小学发生住宿学生吃营养餐后发生口周皮肤痒感不适情况。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ppt课件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ppt课件


新闻媒体导向
ppt课件
8

1、学校中
在学校,当发生疑似食物中毒、预防接种或传染病疫情后,由于 学生对疾病不理解,目睹病人发病情况,出现严重的恐慌紧张心 理,认为自己也吃了有毒食品,自己也“中毒”了或传染了,急 于想去看病,想让自己尽快确诊,整天紧张不安,无法休息,而 是到处打听,给自己不良的暗示 在这种自我暗示作用下,一些人相继出现心因性反应,表现出与 病人相类似的症状,但这些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甚至无体 征表现。 这类人自觉地或经其周围人劝说要求治疗。
4、新闻媒体
如果仅从侧面或非正式途径了解情况并加以报道,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增加了群体心 理不安因素。
ppt课件
11

5、领导
当事件发生,政府领导现场指挥可能促使更多部门和各种人员加入现场处理,往往引起 相关人员更大的心理压力。

6、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救治不当 ,当疑似中毒病人或接触者涌入医院,某些医院医生的观点可能有从 经济利益考虑,来者不拒或唯恐治疗病人有失误,责任重大 所以,不管病情轻重,一律先用药(预防性),吊瓶(补液),消炎抗菌、利尿、护肝、 能量合剂等等全套用上。 如此种种,增加了心因性反应者以及单位领导的心理压力。
ppt课件 16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发病特点

主要发生在生理发育期的儿童少年中,以10~16岁学生多见, 且女生多于男生

临床症状多样性,可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临床同样症状反复发作,前后类似
患者临床表现互相影响,互相模彷


临床症状和客观体征相矛盾
ppt课件
17
四、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的流行特征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及预防处理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及预防处理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及预防处理
陈佩琴;程靖;朱玲玲;辛晓兰;金桢;肖润珠
【期刊名称】《健康天地》
【年(卷),期】2010(004)010
【摘要】近年来,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常有"群体性心因反应"发生,越来越引起了受种者及家属、防疫工作人员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常因宣传解释不力,不恰当的暗示,求同心理等而发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接种规范,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预防,能有效地避免群体性心因反应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总页数】1页(P117)
【作者】陈佩琴;程靖;朱玲玲;辛晓兰;金桢;肖润珠
【作者单位】苏州,苏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江苏,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一起进食夹生饭诱发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调查
2.2名学生服毒自杀引发群体性急性心因性反应事件调查分析
3.一起校园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调查
4.集体接种甲肝疫苗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护理
5.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防治对策及措施
? (7)对学生多关心爱护:有些学生由于个性、性 格的原因,不善于跟别人沟通。教师应该主动接近 他们,让学生了解癔病的性质,掌握发病的因素, 认识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和弱点,针对性地改造锻炼, 正确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防止疾病发生。 生活上,对学生多关心爱护,私下跟周围的同学陈 明利害,借助集体的力量,共同帮助易发病学生战 胜自己。多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尽 量找出学生发病的根源,这样在学生发病时才能有 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心理暗示。
六、防治对策及措施
? (3)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如脑电图,头 颅CT或磁共振等检查,无需补液者避免输 液。
六、防治对策及措施
? (4)疏导为主,暗示治疗:正面疏导,消 除恐惧心理和顾虑心理,稳定情绪。辅以药 物治疗,不可用兴奋剂,可应用小剂量镇静 剂,采用暗示疗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防治对策及措施
五、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
? (4)反复发作: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表 现可以完全一样,发作次数2~10次不等, 少数发作次数更多。
五、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
? (5)无阳性体征: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 符,无阳性体征。
? (6)女性、年长儿童居多,发病者均属同 一区域,处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在同一时 间发作,并受同一种精神刺激引起。
? (5)仔细观察,处理适度:群体反应人员 复杂,个体差异也较大,应注意接种反应之 外的偶合症,并及时报告家长及学校,要求 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特别要防止少数人 利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聚众闹事。
六、防治对策及措施
? (6)加强心理辅导: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 心理活动规律,对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素 质做到心中有数。平时通过主题班会、班级 张贴栏等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对特定学生 (但不可指名道姓)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过 硬的心理素质。
二、发病原因
? 4、新闻媒体如果仅从侧面或非正式途径了 解情况并加以报道,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 增加了群体心理不安因素。
二、发病原因
? 5、当事件发生,政府领导现场指挥可能促 使更多部门和各种人员加入现场处理,往往 引起相关人员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发病原因
? 6、医疗机构救治不当 ,当疑似中毒病人或 接触者涌入医院,某些医院医生的观点可能 有从经济利益考虑,来者不拒或唯恐治疗病 人有失误,责任重大,所以,不管病情轻重, 一律先用药(预防性),吊瓶(补液),消 炎抗菌、利尿、护肝、能量合剂等等全套用 上。如此种种,增加了心因性反应者以及单 位领导的心理压力。
? (7)预后良好:一般无后遗症。
六、防治对策及措施
? (1)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平时要做好预 防接种、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相关知识的宣 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食物中毒或传染病 疫情时思想紧张和恐惧。
六、防治对策及措施
? (2)排除干扰,疏散病人:一旦发生群发 性癔症,应及时疏散病人,不宜集中处理, 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 应,尽量缩小反应面。
三、发病特点
? 主要发生在生理发育期的儿童少年中,以 10~16岁学生多见,且女生多于男生
? 临床症状多样性,可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 临床同样症状反复发作,前后雷同 ? 患者临床表现互相影响,互相模彷 ? 临床症状和客观体征相矛盾
四、临床表现
反应类型 主要临床表现
自主神经系 统紊乱
运动障碍
头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 冷汗、肢冷、阵发性腹痛等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蕊蕊 2010年11月
一、何谓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又称群发性癔症,是一 种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的一种在临床上只 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没有任何可 以检出的器质性病变。意识不丧失,易受心 理暗示影响,使病情加重或减轻。
二、发病原因
? 剌激因子的作用 ? 中心人物的板机作用 ? 渲染的作用:医疗措施不当,包括输液、
二、发病原因
? 2、单位领导或老师,由于对疾病不理解, 害怕事态扩大和承担责任,凡有诉不适者即 全部送到医疗机构求治,或者为了预防中毒 症状的出现,甚至将所有共同进餐者或接触 者都送到医院给予服药,一时造成就诊人数 聚增,造成严重的假象。
二、发病原因
? 3 、某些中毒病人或接触者,即使自己的不 适表现非常轻微,但因为医疗费由他人负责, 并不是由其本人承担,可能会夸大病情严重 程度或借机会让医生给自己作详细检查。
各种检查、医生语言暗示等 ? 新闻媒体导向
二、发病原因
? 1、在学校,当发生疑似食物中毒、预防接种或传 染病疫情后,由于学生对疾病不理解,目睹病人发 病情况,出现严重的恐慌紧张心理,认为自己也吃 了有毒食品,自己也“中毒”了或传染了,急于想 去看病,想让自己尽快确诊,整天紧张不安,无法 休息,而是到处打听,给自己不良的暗示,在这种 自我暗示作用下,一些人相继出现心因性反应,表 现出与病人相类似的症状,但这些症状无器质性损 害的基础,甚至无体征表现。这类人自觉地或经其 周围人劝说要求治疗。
五、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
? (1)急性群体发病:有明显的精神诱发, 多数起病急骤,可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临 床经过。
五、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
? (2)暗示性强:在他人的语言
五、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
? (3)发作短暂: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 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5~20分钟,精神、 感觉障碍10~30分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可达1小时或更长,并间歇发作。
阵发性抽搐、下肢活动不便,四肢强直等
感觉障碍 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
精神障碍 视觉障碍
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 翻滚、嚎叫、哭闹
其它
嗜睡 (阵发性)
四、临床表现
? 临床类型呈多样化,发病者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 主,可以同时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如精神障碍 (如神游症、木僵、遗忘症等)、运动障碍(如缄 默症、失音症等)、感觉障碍(如心因性疼痛、视 觉、听觉障碍等)、躯体化障碍(如腹痛、恶心、 呕吐、胀气等胃肠症状,痒、烧灼感、麻木感、蚁 走感等皮肤症状等),但体检无阳性体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