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
试论刘勰和钟嵘的楚辞观
【论文关键词】刘勰钟嵘楚辞观审美超越【论文摘要】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获得重大发展,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这样“体大而虑周”和《诗品》这样“思深而意远”的不朽巨著,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独特的传统。
而这两部巨著都涉及到对楚辞的评论,他们是如何评论的?本文试从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和钟嵘《诗品》中涉及楚辞作品及作家之处入手,再结合审美活动中审美体验艺术,分析刘勰的楚辞观和钟嵘的楚辞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审美取向。
屈原及其开创的楚辞,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而楚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想象的丰富、语言的华美及表现形式的自然等。
钟嵘和刘勰都重视《楚辞》,并形成各自的楚辞观,表现在他们都强调诗歌抒发真情、怨情,都重视诗歌语言的华美和诗歌表现的“自然美”。
此外,还表现在推论诗歌取法对象时《诗》《骚》并提,强调诗人创作时应兼取《诗》《骚》两者之长等。
他们重视《楚辞》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诗歌本质观相同,又都受儒、道两家影响,另外是受时代因素的影响,在继承传统之同时又有所突破。
一、刘勰的楚辞观。
通过刘勰生平身世的了解和对《文心雕龙·辨骚》文本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刘勰的楚辞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肯定屈原的思想人格,认同屈原作品的艺术方式。
1、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无不崇拜地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欲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他以这样诗意的笔调赞美了屈原,赞美了楚辞。
在刘勰看来,屈原是完美的,他不但“固已轩翥诗人前后,纷飞辞家之前”,而且“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2、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进行具体分析,不同于汉代班固、王逸等人的评价,他指出楚辞“同于《风》、《雅》”之处:“典诰之体”、“归讽之旨”、“比兴之义”及“忠怨之辞”四个方面。
论刘勰对《楚辞》之探析
论刘勰对《楚辞》之探析乔晓慧【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论及《楚辞》,不仅列《辨骚》于总论,而且对其"取熔经意"的传承、"自铸伟词"的创新特点加以分析,呈现出主客观相统一的文学批评意识.刘勰认为,《楚辞》的创作固然与经典有异,但在朗丽耀艳的辞力之下,不掩其哀志伤情的雅正之理.刘勰在充分肯定《楚辞》文学源头地位的同时,针对齐梁时期讹滥的文风,提出要顺美匡恶、拯救流弊的创作本意.%For many times,LIU Xie referred Chu Ci in his works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Not only did he list Bian Sao in the pandects, but also he analyzed its heritage of "absorbing the molten classic significance" and the 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ng the most beautiful language" to show the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literary criticism.LIU Xie believed that the creation of Chu Ci was admittedly different with the classic.However, his elegant doctrine under the sad ambition and sorrowful sentiment can not be covered by gorgeous and brilliant language.With regard to the abusive style of writings in the Qi and Liang period and, while fully conforming the literature source status of Chu Ci, LIU Xie proposed the creative intention of advocating the beauty, eradicating the evils and critically saving the faults.【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刘勰;楚辞观;取熔经意;卓烁异采;博徒英杰【作者】乔晓慧【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穷源溯流的方法考镜历代文学的发展,在表述其文学思想的同时,对齐梁文风有所批评,以期达到顺美匡恶、拯救流弊的创作目的。
论萧统的别“骚”于“赋”
论萧统的别“骚”于“赋”摘要: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骚体”(《楚辞》)一直被认为是“赋类”,而人们也多以辞赋并称。
萧统编著的《文选》将《楚辞》作品单独归为“骚类”列于“赋”和“诗”之下,是第一个明确将“骚”和“赋”分开的人。
其别“骚”于“赋”是在前人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且对于后世文体分类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萧统;《文选》;“骚类”;“赋类”一、萧统之前的“骚体”观(一)、两汉魏晋时的以“骚”为“赋”《楚辞》产生于先秦的楚国,是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诗歌体裁。
在先秦时期,《楚辞》一直被看作为诗歌,其是继承了《诗经》的特色而发展起来的。
游国恩先生曾说:“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 而到了汉代楚辞一般被称作是“赋”,因此汉人在研究楚辞作品是都将楚辞归为“赋类”。
汉人如此划分是有原因可循的,按照游国恩的观点就认为汉赋是借鉴楚辞特色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裁,在心目中汉人多将辞和赋一起等同,混淆了两者的区别而将屈原的作品视为“赋类”。
汉代诸多的学者比如司马迁、刘向、班固、杨雄、王逸等人都将楚辞归为了“赋类”。
司马迁有“乃作《怀沙》之赋”(《屈原列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等语,这足以说明屈原是将屈原的作品看做是“赋类”的;班固《汉书·艺文志》将辞赋分为屈原赋、陆贾赋、荀卿赋和杂赋四类,这也足以说明其把屈原的作品看为“赋类”了。
同时杨雄对于“赋”有“诗人之赋”和“辞人之赋”的两种不同说法;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也称:“小山之徒,闵伤屈原……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魏晋时期也还延袭汉人说法称“骚”为“赋”,比如挚虞就有“《楚辞》之赋,赋之善者也。
”(《文章流别论》)其实汉人将楚辞归为“赋类”是不恰当的,游国恩先生曾说道:“楚辞和汉赋,体裁截然不同,前者是诗歌,后者是押韵散文,它们句法形式,结构组织,押韵规律都是两种不同的范畴。
楚辞文学常识总结
楚辞文学常识总结楚辞文学常识总结「篇一」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
《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
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
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楚辞文学常识总结「篇二」新课标与教材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了解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了解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教材中涉及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名著范围是每册书课后的名著导读内容。
该题型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
但是,当权者靳尚 和怀王的宠姬郑袖 受了秦国使者张仪 的贿赂,阻止怀王 接受屈原的正确意 见,和齐国绝交了。 怀王甚至被秦国诱 去做了三年的俘虏, 囚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 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 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 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 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 途已经无望,毅然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 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 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理想虽然 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的爱国主 义者和伟大的诗人却赢得了人 民的普遍同情和尊敬。每年的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 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 用来纪念屈原的。
《国魂-屈原》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 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 思想家、政治家。他出身贵 族,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 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 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 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 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 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 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 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 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行吟(于)泽畔 ②不复与(之)言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宾语)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 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 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 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 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 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 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 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 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试析刘勰对_楚辞_的矛盾评价
试析刘勰对《楚辞》的矛盾评价李定广赵厚均(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摘要:本文认为刘勰对《楚辞》的评价确实存在深刻的矛盾,并从他对《楚辞》的总体定位和具体评价两个方面分析了矛盾所在,进而解剖了矛盾的实质是“经典性与文学性的矛盾”、“复古性与新变性的矛盾”,这些矛盾关涉到刘勰理论体系的全局,使他的理论体系表现为精华和糟粕相互缠结的形态。
关键词:刘勰;楚辞;矛盾评价;经典性与文学性;复古性与新变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刘勰对《楚辞》的评价到底存不存在矛盾?矛盾具体在哪里?矛盾的实质是什么?不少研究者只看到刘勰的热烈赞词、回避贬抑否定之语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作者的局限,不影响大局;也有一些研究者看到刘勰抑骚的一面,干脆把刘勰当成和班固一样同属贬抑屈原的一类。
笔者认为,否定矛盾和夸大矛盾都是对刘勰的曲解和不公正。
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点探讨。
在刘勰心目中,凡用文字写下来的东西都是“文”,都是“文章”。
!但经典例外,经典(即儒家的《五经》)是“自然之道”的体现,是圣人“明道”的产物,“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序志》)。
这样经典自然凌驾于一切文章之上,成为文章写作的最高典范,《宗经》篇称之为“文章奥府”。
《正纬》篇评纬书“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也是把经典与文章对立。
我们不妨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将其所论的文字作品视为两大层次:经典和文章。
我们知道,《文心》全书都是讨论文章写作的",刘勰认为,一切文章的写作都必须宗经,“宗经”是贯串《文心》全书的总原则。
对于《楚辞》(按刘勰主要指屈原作品),刘勰是将其看作“文章”而非“经典”的。
在《辨骚》一文中,他不同意淮南王刘安把《楚辞》说成兼《风》《雅》(属经典)之长,可与日月争光的意见,也不同意王逸、汉宣帝、扬雄等人将《楚辞》等同于经典的观点。
但他又认为,《楚辞》确不同于一般的“文章”,不仅因为《楚辞》的产生时代早于一般文章,即所谓“奋飞辞家之前”,更因为它是历代文章学习的榜样,“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骚》 瑰奇浪漫 的风格消解殆尽 , 但是与班 固认为《 离骚》 不合经义的态度不 同, 王ຫໍສະໝຸດ 试 图将《 离骚》 纳入儒家经典
体系, 为《 离骚》 的经学化作 了努力 。 其《 楚辞章句》 第一 次将《 离骚 》 称之为《 离 骚经》 , 并且对 屈原作 品作 出 了
“ 金相玉质 , 百世无 匹” 的评价 ; 同时 , 王逸对于屈原 的人
别 重视 和 充分揭 示楚辞 卓绝 的文 学成 就 、 价值 和奇特 魅 力, 这在 楚辞 学 史上 具有极其 重要 的意义 。
关键 词 : 刘勰 ; 《 辨骚》 ; 楚辞观 ; 宗经与新 变
中图分 类号 : I 2 2 2 .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一l 4 4 0 ( 2 0 1 5 ) 0 5 —0 0 4 5 —0 6
4 9
刘勰对此作 了这样 的概述 : “ 及 汉宣嗟叹 , 以为 皆合
为《 离骚》 是“ 依托 五经以立 意” 。 这种解释差不多将《 离
经术 ; 扬雄讽味 , 亦 言体 同《 诗・ 雅》 。 ” 扬 氏原文 已佚 ,
无从 考证 , 不过从刘勰的评论来看 , 他们仍然是 以儒 家的标准来评判楚辞的。 据《 汉书 ・ 扬雄传》 看来 , 扬雄
对屈原其人表示敬仰 , 但他又从君子 明哲保身和宿命
论的角度 出发 , 对屈原 自沉汨罗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
所谓“ 君子得 时则大行 , 不得时则龙蛇 , 遇不遇命也 , 何必湛身哉 ! ” 回 这与后来班 固的立场 、 态度不尽一致 。
但对班 固的观点可能有所启发 。 班 固对于屈原其文其人作 出了矛盾的评价. 一方 面认为其文 与经传不合 , 然其 “ 文 辞丽雅 , 为词 赋之 宗, 虽非明哲 , 可谓妙才” 1 3 1 , 对其文学成就作 了蜻蜓点 水式 的肯定 ; 另一方面谓屈原其人“ 露才扬 己……忿 怼不容 , 沉江而死 , 亦贬絮狂狷景行之士” , 对屈 原露 才扬 已 、 怨怼沉江的行为给予严 厉批评 和否定 。 这就 和之前刘安完全赞美式的评价形成 了鲜明的对 比。 东
国开作业古典诗词鉴赏-形考任务三03参考(含答案)
题目: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篇中把楚辞的主要艺术特点精当地概括为“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离骚》、《招魂》所运用的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我国浪漫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刘勰非常推崇楚辞,认为它“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诗经》最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题目:《楚辞》中的许多句子至今还常被人挂在口边,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九歌司命》)等。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题目: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题目:杜甫一方面为盛唐诗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同时又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可能的途径。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题目: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题目:《兵车行》在杜甫一生的创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开端。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题目:唐末的温庭筠第一个专力作词。
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学观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学观作者:杨玮来源:《人间》2016年第28期摘要:《文选序》是萧统编选《文选》所作的序文。
《文选序》集中了萧统的主要文学观点,在文论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萧统的文学观集中体现在文质并重的文学思想,尊《诗》的正统文学观以及鲜明的文体辨析意识上。
本文通过还原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尝试对萧统的文学观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文选序》;萧统;文质并重;文体流变;尊雅黜靡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7-01梁代萧统所编选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而《文选序》则集中体现了萧统的文学观。
要了解萧统的文学观,以及这种文学观产生的原因,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这篇序文。
本文将通过《文选序》分析萧统文学观的特点,并初步探析其文学观产生的原因。
一、《文选序》所体现的萧统的文学观(一)以文为本,兼收辞采——文质并重的文学思想。
首先,萧统的文学观体现为文质并重的文学思想。
南朝文学创作普遍呈现由质趋文的状态,萧统顺应文学发展的趋势,在理论上为南朝文风的这种转变作出了相关阐述。
萧统在论述“文”的起源时,将“人文”与“天文”相联系,以此来强调对“人文”的重视。
文章伊始,萧统在《文选序》中引用《易传》天文、人文之说来说明文学的发展:“《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人文”附会“天文”,以“天文”之崇高证明“人文”之重要,以提高抒情文学作品的地位。
萧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的“随时改变”,并提出“踵其事而增其华,变其本而加其厉”,即文学由质朴发展到华丽的递进文学观,也就是说“文”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即“入耳之娱”和“悦目之玩”。
在某种程度上,萧统在强调文质并重的同时更加强调了“文”的一面。
(二)尊古出新,重申教化——尊《诗》的正统文学观。
我们可以对《文选序》中如何体现萧统的正统思想作出分析。
回归文章伊始,萧统认为文学可以“化成天下”,这与中国秦汉以來的“风教”、“诗教”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屈原《离骚》鉴赏
屈原《离骚》鉴赏一、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
《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
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
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二、关于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刘勰、萧统的赋学观(一)
刘勰、萧统的赋学观(一)摘要:刘勰的文学思想是否对萧统有很大影响,现在学界存有一些争议。
就赋而言,二人对已有定评的赋作看法相近,而对其余作品态度有很大不同,从中能看出二人在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确实存在差异。
关键词:萧统;刘勰;大赋;小赋;讽喻;风力《文选》和《文心雕龙》二书对后世影响极大,以前骆鸿凯等学者均认为刘勰的文学思想对萧统有很大影响,而现在清水凯夫先生认为《文心雕龙》对《文选》没有任何影响,傅刚先生认为二者间存在不小的差异,《文选》更接近任昉的《文章缘起》而不是《文心雕龙》。
要全面分析刘勰和萧统的文学思想及关系,那将是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本文只从二人对赋的看法着手,分析其异同。
《文心雕龙》论赋主要集中在《诠赋》篇,其他各篇也有涉及。
总体上看,刘勰把赋分为大赋与小赋两类,大赋在题材上以“京殿苑猎,述行序志”为主,体制风格是“体国经野,义尚光大”;小赋题材则以“草区禽族,庶品杂类”为主,体制风格是“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
两种体制的赋作不仅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结构也不一样。
《文选》选赋十五种十九卷,前十卷基本上是骋辞大赋,后九卷主要是体物抒情小赋(卷十一“游览”类中王粲《登楼赋》、孙绰《游天台山赋》为小赋,鲍照《芜城赋》应属大赋。
另“宫殿”和“志”两类也属大赋)。
从题材上看,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等四类赋,他多选汉大赋名篇,这与刘勰相同。
而“游览、鸟兽、物色、哀伤、情”等几类赋,《文选》所选的多以魏晋小赋名篇为主。
这显示出二人在赋体分类上的近似。
但细察之,两人又有所不同。
刘勰在《诠赋》篇中提到“辞赋之英杰”十家,其中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王延寿等八家与《文选》相同,所列赋作也相同。
后人多据此认为二人文学观念相同,但这些多是公认的、已有定评的赋家赋作,这在前四史的列传部分,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等评论中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这一点上的相同难以说明两人辞赋观的相同。
《离骚》精彩解读
诗句分析(四)
• 不抚壮而弃秽兮
– 不:何不。 抚:持有,把握 壮:壮年 – 弃:抛弃。 秽:污秽之行。 –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乘骐骥以驰骋兮
– 乘:乘坐。 骐骥:良马。 驰骋:(马)快跑 – 以:连词,表承接关系,“来”
• 来吾道夫先路!
– 来:召唤词。 道:通“导”,引导 先路:动词: 做先驱带路。
译文: 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
这美好的才能。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 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光阴像流水 一样迅疾,我好像赶不上啊,惟恐年岁不等待我。 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攀折坡上的木兰,傍晚,我 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
提问: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 样形象的描绘出来的?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 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 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诗中描写屈原对 香草的癖爱,既表明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博采众善, 又象征他的品德高尚,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背诵诗歌中的香草美人的诗句,并说出比喻 意。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喻修身养性。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喻楚怀王。
4、乘骐骥以驰骋:
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5、来吾道夫先路:
喻革新强 国的先驱者, 为楚王和国家 献身,一往无 前。
• 恐美人之迟暮
– 恐:担心,恐怕。 – 美人:比喻君主。 – 迟暮:年岁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
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On Liu Xie's view of Chuci
作者: 季桂增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119
出版物刊名: 职大学报
页码: 49-5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刘勰;《辨骚》;楚辞观;宗经与新变
摘要:刘勰在《辨骚》篇以宗经与新变的文学观为指导,集中而全面阐述了他的楚辞观.他首先批评汉人单纯"依经立义"的观点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继而指出楚辞与儒家经典的"四同""四异",认为楚辞乃"《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更着重从新变即创新的角度充分肯定楚辞巨大的文学成就,对屈原"自铸伟词"之创造性极尽推崇和赞赏,指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的一代奇文,把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史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顺便论及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强调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虽然没有摆脱宗经观念的束缚,但他能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眼光,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从文学发展创新的角度特别重视和充分揭示楚辞卓绝的文学成就、价值和奇特魅力,这在楚辞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再论刘勰《楚辞》观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7──────────收稿日期:2007-05-30作者简介:王承斌(1972-),男,安徽郎溪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 6 -再论刘勰《楚辞》观王承斌(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93)摘 要:“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
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诗经》;《楚辞》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7)06-0006-04刘勰的《文心雕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界一般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宗经”,对其中《辨骚》一篇有种种不同看法。
张少康先生等人认为刘勰对《楚辞》是完全肯定的[1],王运熙先生等认为是否定多于肯定[2],王元化先生认为在这一点上刘勰存在矛盾之处[3]。
不管怎么说,《文心雕龙》对《楚辞》作出了高度评价,说它是“奇文郁起”①,是“辞赋之英杰”,此乃不争之事实。
(一)刘勰重视“经”,重视“风力”与“雅正”是事实,此不赘言,但“风力”与“雅正”不是他评诗的唯一标准,他同时也很重视《楚辞》表现出的特点:抒发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语言华美等。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言志抒情”,而且多是抒悲怨之情。
刘勰看到了这一点,《辨骚》篇中说“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
后来朱熹也说屈辞“尤愤懑而极悲哀,读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已”[4],吴讷《文章辨体》引祝氏语说“二十五篇之骚,无非发于情者”[5],王世贞曰“骚览之,须令人裴回循咀,且感且疑;再反之,沉吟歔欷;又再三复之,涕泪俱下,情事欲绝”[6]。
刘勰论楚辞二题
楚 辞体 ,或称 骚 体 , 者 一 般 称 之 为一 种 新 诗 论
体 。 但 实际 上 , 既 不 同 于 诗 , 不 同 于文 , 汉 … 它 也 与 代 的辞 赋又 有 区别 。《 四库全 书 总 目》 : 说
礼部 ,乐 部 ,春 秋 部 ,论 语 部 ,孝 经 部 ,小 学 部 。
( ) 记 传 录 内篇 二 :国史 部 , 注历 部 , 旧事 部 , 二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9—2 5
基金 项 目:教育部全 国高等 院校古籍 整理 委员会资助项 目
作者 简介 :米 晓燕 ( 95 ) 17 一 ,女 ,黑龙江东宁人 ,博士研究生 ,讲师 ,研究方 向:魏晋南北朝文学与 文化。
的文学观 显然受到刘勰的影响 。《 昭明文选》 按文体 编排 ,将 “ ” 单列 ,在 “ 、 “ ” 之后 ,位居 第三 。《 骚 赋” 诗 辨骚》 篇
中由于 刘勰 的宗经思想带来 了理论上 的矛盾 ,并对楚 文化 及战国文化对楚辞的作用论述不足。 关键 词 :刘勰 ;《 文心雕龙》;楚辞 ;《 选》;宗经思想 ;楚文化 文
《 志》 集 部 以 “ 辞 ” 别 为一 门 ,历 隋 楚 代 因之 。盖 汉、魏 以下 ,赋 体 既变 ,无全 集 皆
内篇 四 :楚 辞 部 ,别 集 部 ,杂 文部 。 ( )术 技 录 五
内篇 五 :天 文部 ,纬 谶部 ,历 算部 ,五 行部 , b 筮
部 ,杂 占部 ,刑 法 部 ,医经 部 ,经 方 部 ,杂艺 部 。
体 的特 殊性 。
论《文心雕龙》及《诗品》之楚辞观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文心雕龙》及《诗品》之楚辞观刘章贞 郑州四中高三(十)班摘 要:楚辞作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独特且意义重大的文学样式,为历来的文论家所看重。
《文心雕龙》与《诗品》两部不朽文论巨著便从各自不同的方面表达了对楚辞的认识。
《文心雕龙》之精深,《诗品》之偏重,既相异又相成,共同构成了对楚辞网罗宏密的论述。
关键词:《文心雕龙》;《诗品》;楚辞观;同异作者简介:刘章贞,女,郑州四中高三(十)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8-094-02《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独一无二的一部旷世文论宝典,鲁迅先生曾对其文论史地位有过这样的评价:“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1]当地肯定了《文心雕龙》的发源之功及其所包之广,所论之细。
而对《诗品》这部“千古论诗之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每品之首,各冠以序,皆妙达文理,可与《文心雕龙》并称。
”[1]两者也被并称为中国文论史上的“双星”。
楚辞则是战国时期由屈原所创的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以其诡谲的想象,饱满的情感倾注为历来的文论家所看重。
对于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以及思深意远的《诗品》来说,楚辞是其无法绕过的评论对象。
《文心雕龙》尤以《辨骚》篇集中对楚辞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而《诗品》则在对五言诗的源流进行论述时涉及相当多的对楚辞的认识。
总体而言,两者对楚辞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均作了肯定的判断。
一、《文心雕龙》之楚辞观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序志》篇中明确说明了《辨骚》篇的归属问题:“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
”[1]将《文心》的前五篇作为统冠全书的枢纽不言自明。
纵观《文心》,刘勰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浸之以佛道思想,对于体现儒家正统思想的经典,其地位必然无可取代,而在枢纽论中,刘勰将楚辞与儒家经典并提,足以证明其对楚辞地位的态度,而对楚辞详尽的论述集中体现在《辨骚》篇中。
萧统与刘勰关系刍议
[ 基金项 目] 2 0 1 5年度黑龙 江省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规 划扶持 共建 项 目“ 《 昭明 文选》 训释研 究” ( 1 5 Z WE 0 4 ) ; 佳 木斯 大学人 文社
会科 学重点项 目“ 《 昭明文选》 训释研究” ( 2 0 1 4 WZ D 0 6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7年 3 月
Ma r - 2 01 7
萧 统 与 刘勰 关 系 刍议
马 朝 阳
( 东北 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 吉林 长 春 1 3 0 0 0 0 )
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602201703001005萧统之文选与刘勰之文心雕龙以下简称雕龙是南朝文学史并立的双峰两书成书年代接近所体现的文学观文体观多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南朝的文学风貌与文学发展
第 3 6卷 第 3期
V0 l 36 No . 3
长 春师 范大 学 学报
之。 ” 《 梁书 ・ 昭明 太子传 》 : “ ( 萧统 ) 引纳 才学 之士 , 赏 爱 无倦 。恒 自讨 论 篇籍 , 或 与 学 士商 榷 古今 ; 闲则 继 以
文章 著述 , 率 以为 常 。于时东 宫 有 书几 i万 卷 , 名才并集 , 文学之盛, 晋、 宋 以来 未之 有 也 。 ” … 萧 统 热 爱 文
始用蔬果。 ” …卯 根据《 梁书 ・ 刘勰传》 记载 , 刘勰任东宫通事舍人 , “ 时七庙乡 已用蔬果 ” , 可证刘勰是在天监
卜 六年 出任 东宫 通事 舍人 。《 梁书 ・ 昭 明太 子传 》: “ 太子 以齐 中兴 元 年 九月 生 于襄 阳 ……天 监 元 年 十一 月 ,
刘勰与萧统关系原论
刘勰与萧统关系原论
刘勰和萧统之间的关系是古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经过
历史学家的研究和考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据记载,刘勰是南朝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史学家,同
时也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官员。
而萧统是南朝齐时期的皇帝,是南朝
时期著名的一位君主。
因此,两人之间的交往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首先,在刘勰担任南朝宋时期官员的时期,萧统还没有即位成为
南朝齐的皇帝。
因为南朝宋和南朝齐之间存在不少的政治纷争和冲突,所以刘勰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出发,批判南朝齐的政
治制度和文化风气,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革方案,希望能够为南朝
宋带来更加良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
其次,在萧统即位成为南朝齐的皇帝之后,刘勰和萧统之间的关
系变得更加微妙。
萧统当时在南朝齐的政治上比较强势,也比较重视
文化和知识分子的作用,所以他曾经多次邀请刘勰到齐国担任官员,
并参与到齐国的文化建设中。
但同时,萧统也对刘勰的批评和建议有
不同的看法,曾经多次对他进行打压和困扰。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
们无法得知两人之间的实际交往和真实想法,只能根据历史文献和史
料进行推测和研究。
刘勰的楚辞观
刘勰的楚辞观
李晓娟;冷卫国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在所有文学作品的评论中,对楚辞着墨最多.刘勰在其中充分阐释了他的观点和看法,但除了<辨骚>篇,零散的分布在全书中.
【总页数】3页(P89-91)
【作者】李晓娟;冷卫国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刘勰楚辞观简论——以《文心雕龙*辨骚》篇为中心
2.再论刘勰《楚辞》观
3.试论刘勰的楚辞观
4.论刘勰对《楚辞》之探析
5.刘勰和萧统的楚辞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被后世文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加以接受,齐梁时期是《楚辞》研究史上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心雕龙》、《文选》这两部重要著作评价、选录《楚辞》情况的比较,总结出刘勰、萧统共同的楚辞观:突出其文体、重视其文采、推崇其神话象征表现方式和哀怨情致,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齐梁人文学意识的觉醒刘勰,萧统,楚辞观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楚辞》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继两汉模拟、研习《楚辞》的热潮之后,南朝的齐梁时代,又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尽管这两部著作一为理论专著,一为作品选集,但二书在时间上较接近,《文心》成书于公元502年,《文选》编成于公元530年,对《楚辞》的认识有不少共同之处,今择加比较,以明刘勰、萧统文学思想之一端。
一、文体归属在《楚辞》的文体归属这一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专立“骚”体代指《楚辞》。
《文心》共50篇,20篇为文体专论,将文体分为骚、诗、乐府等21大类,第5五篇为《辨骚》。
其《序志》又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说明此篇在其文论体系中属枢纽之文,处于关键、中心环节。
同时它又是一篇《楚辞》专论,通过分析《楚辞》来阐明文学观念,文中论及屈原、宋玉等作家作品,以“骚”代指独具艺术特色的《楚辞》。
刘勰在其他篇章中还谈及《楚辞》,其数不下40处,举凡涉及构思、文体、技巧等诸多方面,用了“骚体”、“骚文”、“诗骚”、“纬骚”、“风骚”等概念,偏重于突出《楚辞》的文体特征和情感色彩。
与刘勰论文叙笔不同,萧统则别裁众著,集古今之英华,编成《文选》。
萧统编集的原意在免却“览者之劳倦”,让“属辞之士”取以为则(《隋书·经籍志四》),而在其选文次篇、轻重去取中,自然要反映出自己的文学趣味和理论主张。
《文选》收秦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666篇,分为赋、诗、骚等37体,“一体之中,选文定篇,皆自昔佳制”①。
其“骚”目之下选屈原《离骚》、《九歌》6篇,《九章》1篇,《卜居》、《渔父》等共计10篇;宋玉《九辩》(后略32句)、《招魂》计2篇;刘安《招隐士》1篇。
较之王逸《楚辞章句》所收作品,共录屈宋28篇之12(其中两篇有节略),两汉20篇(《九思》实乃后人羼入)之一,可以看出,《文选》是顾及《楚辞》整体,而侧重屈宋作品的萧统选文,以赋、诗为主,但他能明确地将骚从赋体中划出,并能选出《离骚》、《湘君》、《湘夫人》、《九辩》、《招魂》、《招隐士》等有代表性的作品,说明他对《楚辞》的特点及众多作品在艺术上的高低都有明确的认识。
文体的分类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
创作不断丰富,新的文体纷呈迭出,自然要求在理论上给予总结,人们在分辨新文体的类属、探讨其源流及风格特点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文学观念更加丰富完善。
文体的分类是一个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笼统到明晰的过程,秦以前文、史、哲等统而不分,汉以后个人著述除诗赋以外新文体逐渐增多,所以《汉书》在人物传后录其作品往往杂列奏、议、书论等,合言成卷,魏晋以后才开始区分文体,齐梁大盛,这是与当时文学观念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刘勰、萧统对骚体的区分是他们进步文学观的体现,后世有些批评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八“楚辞类”序云: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
后人或谓之《骚》,故刘勰品论《楚辞》,以《辨骚》标目。
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
《九歌》以下,均袭骚名,则非事实矣。
《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
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
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
体例既异,理不得分著也。
纪氏探讨骚体何以确立,是有意义的,但他这一段话说得似是而非,细究起来是有些问题的。
其一,对《楚辞》作整体观照应始于司马迁,“楚辞”一词最早即见于《史记·张汤列传》,《屈原列传》又全面勾勒出屈原的生平行迹,综论其创作以及后来《楚辞》创作的流变。
刘向整理《楚辞》自然会受司马迁的影响和启发。
纪氏云“后人或谓之《骚》”,故刘勰才“以《辨骚》标目”,所谓“后人”可能指郑玄、郭璞。
《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二妃之未从也。
”又郭璞注《楚辞》他篇物事亦皆称《离骚》②。
他们也只是视《离骚》为经,他篇为传,并无文体上的新认识,刘勰、萧统别立骚体,才在文体观念上有所突破。
其二,纪氏又云《九歌》以下不宜“均袭《骚》名”,此又非知论。
《楚辞》为一代文学之胜,以“骚”指称,是涵盖了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特质的,新的概念和新的文学观是相联系的。
其三,纪氏既称汉魏以下赋体有变,但汉魏以下之赋与《楚辞》究竟有何不同,却未加说明,而刘勰、萧统对骚、赋二体则作了明确区分,并理清了它们的流变关系。
还有清人姚乃鼎、章学诚对《文选》体例颇致讥诮,或以为辞赋不宜再分,或以为不应立匕、难等体。
总的看来,《文心》《文选》分类立体代表着当时的文学观念,在后世看来也许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刘勰、萧统分立骚体是正确的,这一认识也被后世所肯定和接受。
二、惜采重文“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楚辞》研究不能回避屈原。
屈原以强烈的宗子之情和忧患意识关注着楚国的兴衰存亡,其作品中的现实感和人格精神最易打动后人。
汉代士人对《楚辞》的探讨集中在对屈原的评价上,针对屈原的遭遇、立身行事、人格和沉江殉志等问题发议论。
他们对屈原的遭遇都极为同情,即如扬雄作《反离骚》也是为悲悼屈原,胡应麟称其文“盖深悼三闾之沦没,非爱屈极切,不至有斯文”③。
但对屈原行止去就、人格的评价就不尽一致了。
纵观两汉,从贾谊到王逸的屈评,经过怀疑、否定到全面肯定,是从以黄老思想到正统儒家思想接受和重塑屈原人格精神的过程,儒家思想通过自身的斗争、整合,而寻求到了对屈原及其作品完善、系统的阐释。
两汉屈原问题的讨论契合着儒家思想正统化、经学化的轨迹,使《楚辞》学一开始就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像王逸《楚辞章句》这样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思考的问题:依经按骚的思维方式使《楚辞》的研究还游离在真正的艺术探讨之外。
300多年后,到了刘勰的时代,《楚辞》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面对前人评骘纷繁的局面,刘勰在《辨骚》中列举了刘安、扬雄、班固、王逸等家的观点加以对照,认为他们“褒贬任声,抑扬过实”,“鉴而弗精,玩而未核”,都有失偏颇。
刘勰没有偏向哪一家,他论文“臂肌分理,唯务折衷”,善于在总结前人观点基础上提出己见,他提出“将核其论,必征言焉”,将《楚辞》和经典比较得出“典诰之体”、“规讽之旨”、“比兴之义”、“忠怨之辞”等所谓“同于风雅”的“四事”和“诡异之辞”、“谲怪之谈”、“狷狭之志”、“荒淫之意”等“异乎经典”的“四事”。
接下又说:“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
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
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钅容经意,亦自铸伟辞。
”从求同一面说,《楚辞》是典诰的,它体法三代,是雅颂的博徒(虽逊于《诗经》,但应作同类观),故能在内容上熔炼儒家经典的思想;从求异一方论,它是夸诞的,染杂了其所处战国时代的风气,它是词赋中的英杰,形式上则自创奇伟的文辞,这是对“四同四异”的具体分述。
仅满足于这一般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刘勰对《楚辞》评价的主要方面还在以下两点:他先概括《楚辞》的艺术风貌是情志哀伤,格调明朗,表现奇巧,文采华丽,言词旷放,才情高尚,“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认为《楚辞》在“气”、“辞”两方面都是空前绝后的。
然后又提出学习《楚辞》的原则是“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即将《诗经》与《楚辞》结合起来,追求不脱离现实基础的奇幻和有真实内涵的华美文采。
无疑,刘勰对《楚辞》的评价是以极力推崇屈原的高尚人格为前提的,只是他并没有像汉人那样把满腔热情投注到辩论屈原的立身行事方面,而是重在研究《楚辞》的艺术价值。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辨析:刘勰评价屈原和《楚辞》是否摆脱了依经按骚的方式?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刘勰仍以一种经学思维方式论文,《文心》开头即是《原道》、《宗经》、《征圣》,又自称论文是“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其道中有不少儒家之道,师圣即以周孔为师,经之所指也不外儒家的五经,至于道、圣、经三者的关系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明道》),而圣人之道与文都体现在经里面,所以,他探讨文之起源与发展,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逻辑出发点。
但刘勰论文时,其儒家思想只保持在相对抽象的层面,如文的产生、文与经典的关系等,而在阐述具体的文学风格特征时,则极重文学自身的规律;对《楚辞》艺术的分析也是如此,突破了经学思维的束缚,正如明人许学夷《诗源辨体》所说:“刘勰始折衷,为千古定论,盖屈子本辞赋之宗,不必以圣经列之也。
”这种由重经到重文的转变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几乎是《文心》写成之时萧统才出生,萧统一方面受着严格的儒家正统教育,另一方面东宫聚集着众多的文学名士,成了文学的摇篮。
这种特殊的人生格局和成长环境很容易使萧统将儒家正统思想融进艺术观,他重风教但不排斥斯文,重自然之情而不放纵欲念,重翰藻又求沉思,体现出一种雅正的文学趣味。
他的《文选序》论述了文的产生与进化、各类文体的区分、芟截选文的标准、选作的编次等,虽只有900多字,而论述精当。
其“踵事增华”的进化观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都表明其进步的文学思想。
他还专门谈到了对屈原的认识: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
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朔心。
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
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这里的“骚人之文”主要指屈原的作品,他将屈原的人格与作品个性结合起来,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屈原作品的实质。
刘勰、萧统都十分强调“文”的重要性,他们由自然万物的“天地之文”推到“人文”,再到作品之“文”,把“文”提高到了本体的地位。
惜采重文,对文学创作来说就是重文学自身的规律,刘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序志》),萧统穷类尽体,去芜求精,都是为了昭示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以审美的态度来审视文学就更能揭示文学的本质,刘勰、萧统对《楚辞》艺术的评价便证明了这一点。
三、表现与情感立体、重文是刘勰、萧统的卓识和贡献,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深入触及到了《楚辞》的情感和形式问题首先是神话象征的表现方式。
《楚辞》作为浪漫型的艺术,以神话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方式。
神话是指原始先民通过原始思维探索自然和社会环境所讲述的故事,它是文学的重要母题。
象征“指用来表示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词或短语,这一事物或事件本身又代表某一事物,或者超越其自身的参照范围”④。
象征重在暗示的关系和意义,而神话意象或画面具有直觉具象性,因而都是象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