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楚辞研究》选修课

合集下载

北大16网络课程题诗经楚辞研究

北大16网络课程题诗经楚辞研究

1.【教材绪论】“风”“骚”传统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2.【教材上编第二章】“六诗”说六诗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关系?皆未言明,引发后世学者种种推断,先后出现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教诗方法说、六种作用说、用诗方法说等推断.风、雅、颂是由于用于宗庙、祭祀、朝会燕飨、日常生活之礼而形成的三种音乐风格,再由三种音乐形成三种诗体,赋、比、兴是赋诗言志的方法。

3【教材上编第五章】燕飨诗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

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小雅·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

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4.【教材下编第一章】“楚辞”文体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第一讲 楚辞研究概述

第一讲 楚辞研究概述

24
北宋李公麟《九歌图》(传)
25
国画 《少女与虎》 刘旦宅
26
27
28
四、屈原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 按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采用浦江清先生的 推算:屈原生于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卒于前 285年五月端午,活了54岁(2010年是逝世 2295 年) 原来一直采用郭沫若的推算结果,认为屈原 生于前340年正月初七。另外胡念贻认为屈原生 于前353年正月二十四(比前说早生十四年,大 约活了60多岁)。楚辞研究专家赵逵夫先生认可 后一种推算,此说比较符合屈原创作《离骚》时 的年龄。
柳宗元《汨罗遇风》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风浪枉明时。
陆龟蒙《离骚》 《天问》复《招魂》,无由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抵一谗言。
14
宋· 陆游《屈平庙》 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
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元· 耶律楚材《夜坐弹〈离骚〉》
一曲《离骚》一碗茶,个中真味更何加! 香消烛尽穹庐冷,星斗栏杆山月斜。
7
从时间上来讲,屈原比孔子稍晚,与孟子、 庄子几乎同时。屈原与孔子、庄子分别代表了先秦 时期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三个方面。 从美学追求上来说,屈原主要追求感性美,追 求繁复华丽的形式美,与传统文化形成互补。 从人格上说,屈原代表了中国人血性的一面。
8
(三)屈原崇高的人格魅力 荣格“文化的最后沉淀是人格。” 【朗加纳斯】(Longinus,约213—273)。 古罗马时期希腊学者、修辞学家、批评家。著有 《论崇高》,现存残本。 崇高的来源: 第一、庄严伟大的思想; 第二、强烈激动的感情; 第三、藻饰的技术; 第四、高雅的措辞; 第五、结构的堂皇卓越。
9
我一直认为诗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对 诗人怀有最大的敬意。屈原是我心目中最伟大 的诗人。 —张炜《小说家谈诗》 我总觉得《楚辞》的传统是最伟大的,中 国当代诗的希望在于回到《楚辞》而不是唐诗。 —同上

屈原楚辞课题研究报告

屈原楚辞课题研究报告

屈原楚辞课题研究报告
屈原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诗人,他的诗作《楚辞》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次课题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屈原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以及影响。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他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年少聪颖,才华出众,被誉为“楚国之宝”,曾在楚国君主的座下担任重要职位。

然而,由于君主与屈原的政治观念不合,屈原最终被迫离开宫廷,成为一名流亡者。

流亡时期,屈原目睹了楚国的内外纷争和社会腐败,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

屈原的主要艺术成就体现在他的代表作《楚辞》中。

《楚辞》是一部由屈原创作的汇集了他的各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的诗集。

整部《楚辞》共分九章,包括了七十一篇诗歌。

这些诗歌富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表现了屈原对家园楚国的深情、对流亡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离骚》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受欢迎的一篇诗歌,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屈原在流亡期间的心情和对政治的反思。

屈原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哲理,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他对诗歌形式的创新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诗人,他的诗作《楚辞》代表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的人生经历、艺术成
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研究屈原和《楚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价值。

楚辞教案设计初中

楚辞教案设计初中

楚辞教案设计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楚辞《离骚》的基本内容,把握屈原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离骚》。

(3)学会分析楚辞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

(2)学会比较阅读,将《离骚》与其他楚辞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独特之处。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离骚》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会欣赏楚辞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楚辞《离骚》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2. 教学难点:(1)楚辞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典故的理解。

(2)楚辞艺术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屈原及楚辞的背景知识。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楚辞吗?楚辞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楚辞的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比兴、象征等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离骚》中的生僻词语、典故。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5.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离骚》。

(2)鼓励学生背诵《离骚》,感受楚辞之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楚辞《离骚》的艺术特色及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7. 作业布置:(1)熟读、背诵《离骚》。

(2)撰写《离骚》学习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离骚》。

对于楚辞中的生僻词语、典故,要适当讲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欣赏楚辞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楚辞研究》课件

《楚辞研究》课件
神话传说
楚辞中大量引用了古代神话和传说, 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这些故事 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反映了当 时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
历史故事
楚辞中也有许多历史故事,如伍子胥 、孙叔敖等人的事迹,这些故事通过 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表达了作者对 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楚地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观
风土人情
楚辞中的诗歌描绘了楚地的风土人情,如端午赛龙舟、春节贴春联等民俗活动,展现了楚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楚辞的影响与传承
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楚辞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修辞手法和思想 内涵,为后世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提供了丰 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楚辞中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元素,被后世文学广 泛借鉴和运用,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同时 ,楚辞中的情感表达、意象塑造和意境创造等方面,也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楚辞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诗歌形式与结构
总结词
楚辞独特的诗歌形式与结构是其艺术特 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独特的诗 歌形式和结构,楚辞展现了独特的韵律 和节奏感。
VS
详细描述
楚辞的诗歌形式通常采用六言句式,每句 六个字,这种句式结构简洁明了,易于记 忆。同时,楚辞在结构上注重篇章布局, 通过分段、分章等方式,将诗歌内容进行 有机的组织,使得整篇诗歌结构严谨、层 次分明。
பைடு நூலகம்
楚辞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
楚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依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学术研究 、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等多种形式,楚辞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

楚辞研究

楚辞研究

一、楚辞的文体、传播与结集
2)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的“南音”“南风” 楚汉之际的“ ”“南风 春秋战国时的“南音”“南风”,楚汉之际的“楚 ”“楚声 楚声” 歌”“楚声”。 楚辞作品中不少篇有“ 这一“乐节之名” 楚辞作品中不少篇有“乱”这一“乐节之名”,正显示着 其与乐曲体制之关系。 其与乐曲体制之关系。 楚辞用语灵活,语句长,且大量使用“ 楚辞用语灵活,语句长,且大量使用“兮”字,这一特征 与古籍所载楚地民歌《越人歌》、《渔父歌》、《沧浪歌》相 与古籍所载楚地民歌《越人歌》 渔父歌》 沧浪歌》 近。 楚辞的诞生与战国时代纵横游说之风及散文高潮亦相关涉。 3)楚辞的诞生与战国时代纵横游说之风及散文高潮亦相关涉。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楚辞 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 楚辞)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楚辞)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 二因缘,曰时与地。 而游说之风濅盛, 二因缘,曰时与地。……而游说之风濅盛,纵横之士,欲以唇 而游说之风濅盛 纵横之士, 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 余波流行, 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行,渐及文苑, 余波流行 渐及文苑, 繁辞华句固已非《 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二、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3)晚期:放逐沉江。怀王30年,秦大败楚军后,昭王要求怀王 晚期:放逐沉江。怀王30年 秦大败楚军后, 30 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 怀王犹豫不决, “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怀王犹豫不决,屈原认识到 这又是一个骗局,劝阻怀王, 这又是一个骗局,劝阻怀王,而以子兰为首的投降派以不能 绝秦欢心”为由劝怀王往秦赴约。 “绝秦欢心”为由劝怀王往秦赴约。怀王最终还是听信子兰之 结果被囚于秦,客死他国。顷襄王即位, 言,结果被囚于秦,客死他国。顷襄王即位,屈原更遭忌恨和 迫害,被流放于江南。顷襄王21 21年 278), ),秦将白起率大军 迫害,被流放于江南。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率大军 攻陷楚郢都,烧楚先王陵墓。屈原顿感希望破灭, 攻陷楚郢都,烧楚先王陵墓。屈原顿感希望破灭,约于次年含 悲自沉汨罗。 悲自沉汨罗。 坎坷的人生,不幸的遭遇,对屈原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坎坷的人生,不幸的遭遇,对屈原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史记·屈原列传 曾谓《离骚》 盖自 生也” 并言屈原“ 屈原列传》 盖自怨 《史记 屈原列传》曾谓《离骚》“盖自怨生也”,并言屈原“信 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据王逸《楚辞章句》 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据王逸《楚辞章句》,屈原 留下的作品共25 25篇 留下的作品共25篇。

第二讲 楚辞研究史(上)

第二讲  楚辞研究史(上)

16
2、王逸注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首先,它在资料训诂方面,保存了不少汉代 以来的旧说。 《离骚》《天问》的序文中提到班固、贾逵 的《章句》和刘向、扬雄的解说,可见王注中杂 有刘、扬、班、贾的旧注无疑。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书是汉人解说《楚辞》 的总结,它反映了汉代关于《楚辞》研究所取得 的成就。
晋徐邈楚辞音一卷见晋书卷九十一儒林传南北朝宋何偃楚辞删王逸注见隋书经籍志南朝宋处士诸葛民楚辞音一卷见梁书卷五十隋孟奥楚辞音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隋皇甫遵参解楚辞七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楚辞三卷?后注一处士传?及隋唐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
第二讲 楚辞研究史(上) 古代楚辞研究
1
从屈原去世(按袁本所说卒于前285年) 到2010年端午,共2295年。两千多年以来, 历代学者对楚辞作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 我国研究屈原的著作,截止到1985年, 共二百三十多种。据周建忠统计,从1985年 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到1989年,四年之间,出 版楚辞研究专著七十多部,以平均每年十八部 的速度递增。九十年代以来,速度放慢(未作 具体统计)。
20
4、尤为可贵的是,王逸在高度评价屈原创作 成就的同时,充分肯定屈原高尚的品格。 虽非明哲,可谓妙才。 —班固《离骚序》 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 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挈狂狷景行之士; 多称昆仑,冥昏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 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 过矣。 —班固《离骚序》
27
唐人的注本和评论: 及隋唐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 —宋朱熹《楚辞集注· 序》 唐人的楚辞注本,不见于其它记载,唯朱熹 在《楚辞集注》序中如是说。虽不知为哪五、 六家,但唐人注本,朱熹自然是见过的。 明代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一书,辑有 唐人评论楚辞者九人:李白、韩愈、李贺、柳宗元、 杜牧、刘知几、贾岛、皮日休等。并自述曾得有唐 李贺手批《楚辞》本。唐代对楚辞作出评论者,数 量超过以往诸朝。 唐人也多有写诗赞屈原者。

楚辞PPT课件作品

楚辞PPT课件作品
——秦灭楚后,楚地迅速爆发大规模起义。汉— —楚人的胜利。秦汉一统,最终完成南北文化 的融合,形成伟大“汉族”。
楚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原进行文化交流,但始终 保持自身强烈的文化特征:
A、巫教盛行。
B、经济条件较北方优越。
C、未形成北方严密的宗 法政治制度,个人受集 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 识较强。
——一直到汉代,楚人多 有桀骜不驯的性格。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 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
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 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湖北秭归平里屈原出生地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楚辞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它是独具特 色的楚文化的结晶,与楚国的历史有密切的关 系。楚文化即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发展,在长 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楚国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也从未中断,楚国 一直在接受和吸收中原文化。春秋时期, 楚国贵族就熟习《诗经》等华夏文化经典,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纵横游说之风更是 在文化上把楚地和中原连在了一起。楚辞 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2、屈原的作品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有作品二十五 篇;王逸《楚辞章句》,标明“屈原之所作” 者为《离骚》等共二十五篇。目前学术界比较 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九 章》、《九歌》和《招魂》二十三篇,是屈原 所作,《远游》、《卜居》、《渔父》等,是 后人之作。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后来汉代人竞相仿作这类作品,也都称为楚辞, 于是楚辞便成为特定诗体的名称。西汉成帝时, 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宋诸作及 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名为《楚辞》,东汉王 逸以此为基础编写《楚辞章句》,于是《楚辞》 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研究

楚辞研究

资料一·《楚辞》序跋凡例[汉]班固〈离骚序〉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

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斯论似过其真。

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

及至羿、浇、少康、二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

故博采经书、传记、本文,以为之解。

且君子道穷,命矣。

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蘧瑗持可怀之智,宁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

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斯为贵矣。

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

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

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

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

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

[汉]班固〈离骚赞序〉(离骚)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

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

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犹遭也。

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是时周室已灭,七国并争。

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将危亡,忠诚之情,怀不能已,故作(离骚)。

上陈尧、舜、禹、汤、文王之法,下言羿、浇、桀、纣之失,以风。

怀王终不觉寤,信反问之说,西朝於秦。

秦人拘之,客死不还。

至于襄王,复用谗言,逐屈原。

在野又作(九章)赋以风谏,卒不见纳。

不忍浊世,自投汨罗。

原死之后,秦果灭楚。

其辞为众贤所悼悲,故传於后。

[汉]王逸《楚辞章句·序》叙曰:昔者孔子睿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门人三千,罔不昭达。

临终之日,则大义乖而微言绝。

《楚辞》研究:功夫在书外——以《楚辞》文献研究为例

《楚辞》研究:功夫在书外——以《楚辞》文献研究为例

赵 逵 夫先 生在 《 辞 研究 前 景 的展 望 》 一 文 楚 中 曾明确 提 出 《 辞 》 研 究 要 想 有 所 新 的 突 破 , 楚 其 中一 点 当是 “ 夫 在 书外 ” 1 功 J 。笔 者 于 此深 表 4 赞 同。“ 山 之石 ,可 以攻 玉 。 具 体 而 言 , 《 它 ” 楚 辞 》 以外历代 重 要 典籍 及 其 旧注 以及 清 代 以来 之 精 校精 注本 ;《 楚辞》 以外 历代 重 要 学 术笔 记 及其 论 著对 于 《 辞 》 研究 都 是 很 有 帮 助 和启 发 的。 楚 而事 实上 ,我们 的一 些研究 材料 和结 论在上 述两类 文献 中 也 有 所 体 现 。下 面 ,我 们 主 要 就 《 辞 》 楚
文献研 究来 举些实 例 ,以窥 一斑 。

如 《 墨子 ・ 号令》 “ : 若代之服罪 。 ”孙诒让 《 间 诂 》 谓 : “ , 旧本 误 伐 。 _5 《 国策 ・秦 策 代 ”4凹 战 J
五 》 秦 、燕 不相欺 ,则伐 赵危 矣 。 金正 纬 《 :“ ” 战 国策补 释 ・ 五》 谓 : “ ‘ ’字 疑 ‘ ’字 之 秦 伐 代 讹 。《 非 ・ 邪 篇》:‘ 韩 饰 赵代 先得 意于 燕 ,后得 意 于齐。 ’皆 由一 本作 ‘ ’ 赵 ,一本作 ‘ ’ 伐 ,传写 并 误 入文 耳 。 [1 说 苑 ・ 理 》 “ 贤 伐 不 肖, ”57 ]2《 政 : 以 是谓 伐 也 。 向 宗 鲁 谓 : “ 日 : ‘ ’ ” 卢 伐 ,依 《 家 语 》 当是 ‘ ’ ” 1 此看 来 , “ 、伐 ” 混 用 代 。 J 据 代 习见于 先秦两 汉典 籍 。《 辞》 中所 出 现 的异文 现 楚
《 楚辞》 研究以外的文献及 其研究成果 ;同时必须注意非专业的 《 楚辞》 研究者在 他们的研究领域所作 出的研 究成果 。只

《楚辞》研究(汤炳正)

《楚辞》研究(汤炳正)
对《楚辞》进行全面探讨的是东汉末王逸,他着有《楚辞章句》17卷,内容包括训诂、校勘、释义、考史、评文等各个方面,是今存最早一部完整的《楚辞》研究专着。
这一时期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问题,刘安、贾谊、司马迁、扬雄、班固等,意见有分歧,而其中针锋相对的是刘安与班固。刘安《离骚传》认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评论屈原则谓“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推此志也,虽也日月争光可也”,而班固则以儒家明哲保身的观点衡量屈原,认为“屈原露才扬己”, “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离骚序》)。
评论方面,向无专着,汉魏以来多以单编散简出现,所以这一时期的辑录之书渐多。首先是宋黄伯思的《翼骚》,上自《史记·屈原列传》,下至宋代陈说之《序》,录为1卷,其书已佚。明代归有光的《玉虚子》、《鹿溪子》各一卷,也以辑录诸家评语为特色。蒋之翘的《七十二家评楚辞》,搜罗更广。但其中明人多以评点时文的手法来评说,可取的较少。清刘熙载《艺概》卷三《赋概》述及楚辞,虽篇幅不多,而语能扼要,意多中肯,不失为文论方面的佳作。
西汉前期,屈原作品已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目前所知最早的研究者,是刘安和司马迁。刘安撰有《离骚传》,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研究屈原作品并写下专着的第一人。《离骚传》已失传,据《史记·屈原列传》里残存的片断来看,其中有评文论史的总叙;据班固《离骚序》所援引的部分来看,其中又有释义考典的注解,这些都为后世的屈原研究开辟了道路。至司马迁撰《史记》,不仅亲临屈原自沉的汨罗江,凭吊遗迹,访察行事,更研读了《怀沙》、《渔父》、《离骚》、《天问》、《招魂》、《哀郢》等诗篇,写出了第一篇记述屈原生平事迹和描写屈原人格精神的《屈原列传》。

循诗探美 走进楚辞——“楚辞专题研读”学习项目教学设计

循诗探美 走进楚辞——“楚辞专题研读”学习项目教学设计

备课参考循诗探美走进楚辞——“楚辞专题研读”学习项目教学设计徐婷(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浙江衢州32400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设置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在选修课程中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这两个任务群在学习要求及达成目标上形成了递进关系。

为了使这两个任务群在课堂落地,笔者设计了“楚辞专题研读”这一学习项目。

一、“楚辞专题研读”学习项目的设计依据(一)基于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则要求在前一任务群的基础上,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楚辞作为中国文学的“双源”之一,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作品。

楚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诸多方面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二)基于教材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收录了郭沫若的《屈原》(节选);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收录了《史记》中的《屈原列传》,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收录了《离骚》(节选);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生存选择”板块收录了《渔父》。

设置“楚辞专题研读”可以有效整合课内外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三)基于学情相对于《诗经》,楚辞的阅读难度较大,文化、思想、时代、年龄的差异使学生很难走近这部“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的皇皇巨著。

即使是课文节选的部分,学生也往往敬而远之,无法亲近。

如何在课堂上快速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与排斥感,让这部具有缤纷“内美”的作品为学生所感知接受?如何让屈原这个人物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有血有肉起来,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感受到屈原鲜活的生命个体,走进屈原的内心,真正感受到屈原作品的伟大、生命的伟大呢?设置“楚辞专题研读”是笔者寻求的解决之道。

《诗经》《楚辞》导读 教学大纲

《诗经》《楚辞》导读  教学大纲

《诗经》《楚辞》导读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诗经》《楚辞》导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选修课之一,是集学术前沿性、实践性和拓展性课程。

(二)教学目的“《诗经》《楚辞》导读”课的教学目的是:在文学史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力争让学生阅读和熟悉更多的《诗经》《楚辞》作品,进•步了解在上古诗代诗歌发展的总体状况,认识《诗经》《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原典性质。

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学术前沿,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源头, 对其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诗经和楚辞的思想成就合艺术水平、诗经和楚辞的代表作品赏析,诗经和楚辞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和楚辞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等。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练习相结合,讲解、训练并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由任课教师安排设置,每学期不得少于4次;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精讲精读篇章。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1.查学生对《诗经》《楚辞》作品的阅读及掌握情况;2.测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经》《楚辞》的能力。

考试要求:1.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2.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自编教材二、本文绪论教学要点:主要介绍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课程性质,学习目的。

研究内容:《诗经》《楚辞》经典文本的解读、评价。

考核要求:本门课程性质、学习目的了解情况,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

第一单元教学要点:精读《诗经》婚恋诗、农事诗:讲解分析《渎消》、《汉广》等8首婚恋诗作,《丰年》《噫嘻》《楚茨》《信南山》等8首农事诗作。

结合诗篇探讨婚恋诗、农事诗产生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全册教案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全册教案最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全册教案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全册教案最新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

通过研究《诗经》,学生将能够了解到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以及古代文化价值观。

2.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骚体文集,被誉为“浪漫主义的源头”。

通过研究《楚辞》,学生将能够领略到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3.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通过研究《红楼梦》,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清代社会的种种现象以及宫廷文化的流变。

4.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寓言式的长篇小说。

通过研究《西游记》,学生将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奇妙魅力,以及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5.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英雄文学的瑰宝。

通过研究《水浒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民反抗奴役的精神。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阅读原著,重点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辅助教学材料的运用,如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组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4.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研究性文章,拓宽知识面。

教学评价1. 每单元末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

3. 教师定期进行学生的听课考察,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

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讲楚辞 2 优质课件

第二讲楚辞 2 优质课件
《楚辞》比兴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 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 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 意象。
《楚辞》比兴具有系统性。
课堂讨论
从《离骚》前三段可以看出其抒情有什么 特点?
《哀郢》有什么样的抒情风格?
宋玉《九辩》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心 境?
历史上人们对屈原的褒贬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 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 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亦贬挈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 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
王逸《楚辞章句序》:“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 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 仁。.……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 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 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
7.《九歌》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8.宋玉的《九辩》有什么意义?
9.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课堂讲解
《楚辞》与楚地巫风有什么关系? 如何看待屈原的悲剧人生? 《楚辞》与《诗经》比兴有什么不同?
《楚辞》与楚地巫风
楚地如何推崇巫风?
巫风对《楚辞》有什么影响?
现代人对屈原的误解
屈原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屈原是逆历史潮流的 屈原有自恋倾向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爱国首先是以血缘为基础 屈原人生悲剧是选择的悲剧 文学作品与人生相即相离
《楚辞》与《诗经》比兴的不同
《楚辞》与《诗经》的不同 《楚辞》与《诗经》比兴的不同
《楚辞》与《诗经》的不同
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 一个是集体创作,一个是个体创作 一个产于北方,一个产于南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研究》选修课
目录
第二部分 楚辞概论 第一章 楚辞的产生与特点
第二章 屈原的生平与思想 第三章 屈原的作品与艺术特色 第四章 《离骚》
五、东汉后期(100-150年左右),增辑作品一篇:
九思
第十七
王逸
增辑者为王逸。王逸撰《楚辞章句》,并附 入自己的作品《九思》,成十七卷,为十七卷本 《楚辞》[1]。
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屈原 屈原 屈原 屈原 屈原 屈原 屈原
这就是宋代以后通行的《楚辞》版本。而《楚辞》一书的 纂辑过程与篇目内容,也透露了“楚辞”二字的意义:即屈原 辞赋以及宋玉以下汉人的伤悼屈原、以事名篇的拟骚辞赋(或 骚体赋)[1](P.163)。
[1] 赵逵夫.囊括杂体 功在诠别──屈赋形式上的继承问题新 探[J].贵州社会科学,1986(10).
[2]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2.
这一看法,长期以来,颇有代表性。但现在看来,
并不全面。《楚辞》中的“楚语”、“楚声”、“楚
地”、“楚物”,所占比例较小,就“楚语”言,王逸
显然,地域因素首先影响到生活、气质、性格 方面,其次影响到哲学方面,北方的哲学显示出理 性的慎密,如《孟子》的面对现实,循循善诱,以 理辩驳,议论风发;《荀子》的远虑深谋,慎密推 理,深厚渊博,平心而论;《韩非子》的知微察变, 条分缕析,高屋建瓴,峻峭刚强。而南方哲学则显 得浩大渺远,如《老子》、《庄子》,杳冥深远, 旨远义隐,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 词,茫乎其不可测。它们往往摆脱对事物的一项项 理性分析与对个别事物的辩驳,力求从视、听、味、 嗅、触诸方面对客观事物得出浑通而完整的体悟。
[1] 李大明.汉楚辞学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10.
[2]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Z].卷之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3.
北人性刚,南人性柔;北人的意域偏于现实,南人的 思想近于浪漫。北方山川雄浑,南方山水清幽;北人生活 较难而朴质,南人生活较易而奢靡[1](P.29-30)。
刘师培分析得更具体,他说: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 水势浩洋,民生其地,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作之文, 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多为言志抒 情之作[2]。
[1] 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34. [2]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J].刘申叔遗书[M].第十五册, 宁武南氏校印本.
[1] 陈引驰.梁启超国学讲录二种[Z].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7.6.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的上源是复杂、多元的。 传统的看法以为,包括保留下来的神话传说、《诗经》中 的“陈风”、“二南”及楚地民歌、《老子》等,同时亦 包括中原历史散文、哲理散文。但根据近百年的考古学、 文献学、简帛学研究,范围大大扩展,认为与《楚辞》属 于同一系统的文献有:《老子》、《庄子》、《山海经》、 《列子》、《鶡冠子》、长沙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 古本《易经》、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四时》、《天象》、 《月忌》、长沙子弹库帛画、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 书》、山东临沂银雀山所出《尉缭子》、西晋汲郡所出古 本《竹书纪年》、古本《穆天子传》[1](P.314-315)。 [1] 江林昌.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M].齐鲁书社,1998.5.
由于生活的、哲学的地理因素而形成的两种 迥然不同的特点,逐渐衍化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风 格、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不同的审美特征。 梁启超梳理为:《诗经》乃中原遗声,大端皆主 于温柔敦厚,属极质正的现实文学;而《楚辞》 为南方新兴民族所创之新体,大端将情感尽情发 泄,属富于想象力之纯文学[1](P.80)。故刘勰亦 云,“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 抑亦江山之助乎!”(《文心雕龙·物色》)
《楚辞章句》确定21个词汇,李翘《屈宋方言考》确定
68个,郭沫若《屈原研究》列举24个词汇[1](P.48-51),游国
恩在郭沫若的基础上增加7个,共31个;杨白桦《楚辞选
析》认为《方言》、《说文》、《楚辞章句》中有楚方
言词汇30个左右[2](P.8);姜书阁《屈赋楚语义疏》则列出
楚方言词汇64个[3](P.59-108);王延海《楚辞释论》定为66

[4](P.9-12)

[1] 郭沫若.屈原研究[M].重庆群益出版社,1947.7.
[2] 杨白桦.楚辞选析[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983.9.
[4] 王延海.楚辞释论[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7.4.
风骚并称,由来已久,为诗歌创作之典范。如宋代朱熹 云,“三百篇,性情之本。《离骚》,词赋之宗。学诗不本于 此,是亦浅矣[2](P.267)。”所以,一般言及《楚辞》之特点, 则必举及与之并称的《诗经》,探讨二者时代、地域、文化传 统、性格、体制、句式、技巧、风格诸方面的差别,但最重要 的还是地域因素。丘琼荪云:
逮及宋代,因其篇第混併,乃考其人之先后, 重定其篇第,即:
[1] 汤炳正.楚辞编纂者及其成书年代的探索[J].江汉 学报,1963(10).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哀时命 九怀 九叹 九思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七
宋玉 宋玉 屈原或景差 贾谊 淮南小山 东方朔 严忌 王褒 刘向 王逸
《楚辞》与《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不在表层的“四 言”与“骚体”,更多地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 比兴象征上[1]。谈及《楚辞》的特点,人们往往引用宋代 黄伯思《校定楚辞十卷·自序》的论述: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谇、蹇、纷、侘傺者, 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湘、沅、江、 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 蘋、蘅者,楚物也。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2](P.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