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楚辞研究史(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2、长篇论文《南北文学不同论》: 从南北风俗习惯对文学的不同影响上,论述中 国南北文学的特点与差异。他指出形成南北文学不 同特点的原因有多种。 语言:夏声与楚声。 风俗习惯:尚实际与谈鬼神。 地理条件的不同:山国与泽国。 学者的风格:坚韧不拔与遗世独立。
34
刘师培能从地理环境、社会风习等多种因素出 发,考证屈原作品属于南方文学,有别于北方,同 时又肯定它吸收了北方文化,倒符合客观实际。但 他好以六经的思想或句式比附,显得穿凿。 认为屈原作品在文学风格上主要继承了南方文 学传统,与庄子、列子有关,这一点与王国维同。 而说‚宋玉、屈原之厌世,溯其起源,悉为老 聃之支派‛与梁启超颇合。
6
2、基本沿袭历代注骚旧传统,体现清代朴学 风格。综合前人,博观约取,发抒己见,该书所录 著家四十余家(以清代为多),不盲从任何名家。 另外,他赞同《汉书、艺文志》所录‚屈原赋 二十五篇‛之说,认为《九歌》共十篇,《礼魂》 是前十篇的通用送神曲。《招魂》为屈原所作。在 篇名、词语等注释诠解上,也精审谨慎。
11
1、充分肯定屈原其人及其爱国思想。认为其 作品能‚唤起同胞的爱国心‛。
“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 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2、突破前人研究,用比较的方法客观评价 屈原及其作品的地位与价值。 作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启蒙者,较之汉代王逸 以来的传统研究角度与方法,有不少新意与突破。
12
① 从对比和文学发展史角度认识屈原的意义 与价值。 认为: 他是中国第一个文学家,他的作品第一次表现 了个性,后世任何一个文学家无法与他相比。 他开启了文人诗歌创作的先河,创造了诗歌 史上的新诗体,新流派——骚体诗。
18
② 对楚辞的具体作品,梁氏《屈原研究》与 《要籍解题与读法》中提出一些卓然新见: 《离骚》‚好象一篇自传‛,‚是全部作品的缩 影‛ 《天问》是‚对于万有的现象和理法怀疑烦闷, 是屈原文学思想出发点‛。 《九歌》是‚楚辞中最‘浪漫式’的作品‛。 《九章》在思想内容上是‚《离骚》的放大‛。 《远游》是‚屈原宇宙观人生观的全部表现,是 当时南方哲学思想之现于文学者‛。
29
五、刘师培 刘师培(18841919) ,字申叔, 号左盦,江苏仪征 人。近代著名文史 学家、学者。
30
1904年在上海与章炳麟交游,倾向革命,抵 制专制。后由革命派走向反动派,参加筹安会,为 袁世凯阴谋称帝效力。 洪宪帝制失败后,流落天津。1917年被蔡元 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职北大附设国史编纂处。 1919年1月,与黄侃、马叙伦、梁漱溟等成 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 1919年11月20日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 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 称《刘申叔先生遗书》。
28
2、《屈子文学之精神》中阐发了他对屈原 文学思想、成就形成原因的看法: 他肯定了屈原文学的南方基质。 他从《庄子》、《列子》等古文中总结出 ‚南方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 甚,……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 之。‛屈原作品亦如此。他对想象力的这一鲜明 揭示,抓住了屈原创作的艺术真谛。神奇壮丽、 想象奇特的神话赋予屈作以鲜活的生命力。 另外,他也不否认屈原学习了北方文化(儒、 齐文化)与《诗》。也是较早提出南北文化融合 促成屈子文学这一现象的学者。
24
1927年6月2日上午,在北京颐和园(昆 明湖)投水自杀。
王国维自尽于颐和园鱼藻轩前的昆明湖中
25
中国20世纪杰出的学术大师王国维,正值其学 术生涯巅峰之际,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弃世。 消息甫传,顿使海内外学界同深哀悼。人们在痛惜 他‚中道而废‛之时,更竞相揣度其不明不白自沉 的原因。70余年来,猜测、推论,诸见纷陈而时有 新见,又因各执一隅而难以定论,遂成20世纪中国 文化界一大‚公案‛。
19
《招魂》‚写怀疑的思想历程最恼闷最苦痛处‛。 《卜居》、《渔父》说‚两种矛盾的人生观‛。 另外,他认为《大招》摹仿《招魂》,其辞靡 弱不足观,而《招魂》对于‚厌世主义与现世快乐 主义两方面皆极力描写‛,实全部楚辞中最酣畅, 深刻之作。属屈氏。 以上这些评价都可谓一语中的。
20
4、不足之处: 他认为《九辩》可能是屈原作品。《惜往日》 为后人伪作。这未必可取。 他还认为汉以后历代注骚家著作中名物训诂有 可取之处,阐发大义多陈词滥调而不足取,这有失 偏颇。前人的阐述亦不乏今人可资参考之处。 他认为屈原的学术思想渊源流派应属道家,是 道家出世思想,继承南方老子一派思想的产物,属 自成体系的道家一个支派。他是一个受诸子思想影 响,兼有儒法等多家思想而又自成体系的文学家。
21
四、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 字伯隅,号观堂,浙 江海宁人。清秀才。 近代学者,文艺理论家。 生平著述62种, 收入《海宁王静安先 生遗书》中的达42种, 以《观堂集林》最为 有名。
22
23
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资产阶级唯心 主义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 1907年起,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 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等。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 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 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 提出‚双重证据法‛。 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除研究古史外, 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16
3、运用文学发展观揭示楚辞产生的原因和 进行作品分析。 ① 找出楚辞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认为文学的兴衰与学术思想的强弱成正比, 战国学术的繁荣,引发文学勃兴: 战国时代,学术繁荣,哲学勃兴,为文学的 产生与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以庄子、孟子等 书本身所蕴含的文学旨趣,引发了文学的勃兴。
17
认为楚文化逐步吸收了中原文化,促使楚辞的产 生: 春秋中叶以后,楚文化逐步吸收了中原文化, 这种吸收融化本身,触发生长了新东西,这是具有 神秘意识,虚无理想、浓厚巫风影响的南方文化, 同‚中原旧民族之现实的伦理的文化‛相接触而发 生的新生之物—文学。这个文学由生活于南方特别 环境中并有特殊遭遇的屈原创制,从而铸就了流传 至今的楚辞。
第三讲 楚辞研究史(中) 近、现代楚辞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1
近代的楚辞研究(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 运动) 提纲 一、廖平 二、马其昶 三、梁启超 四、王国维 五、刘师培
2
第一节 近代的楚辞研究 (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
近代是由明清高峰期向现当代新时期的过渡。 时间短(只有80年左右),著作及学者均不 如明清多;研究既有承袭明清传统朴学风格处, 亦有引进西方观点和方法,以新观念与方法看待 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 这一时期的研究开了现当代楚辞研究的先声,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一些创见卓识,为 楚辞研究的深入开拓,起了促进作用。
10
梁启超的楚辞研究: 近代最早全面评价屈原其人及其作品,突破前 人传统格局,并提出一系列新见卓识的,当推杰出 的近代启蒙主义者,著名文学批评家梁启超。他高 度评价屈原及其作品,采用新角度、视野、方法, 开了楚辞史新风气。 他研究楚辞从纯文学与文学发展史角度切入, 以宏观视野俯瞰世界文学大背景,从比较中把握楚 辞的特点,认识屈原的地位与楚辞艺术的价值,一 扫过往学究式的考证旧习,为楚学注入了活力。 其 观点集中在论文《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专著《屈原研究》、《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
7
三、梁启超 梁启超(1873- 1929), 字卓如,号 任公,别署饮冰子、 饮冰室主人等。广东 新会人。我国著名政 治家、学者和报刊活 动家。其著作以《饮 冰室文集》收录较为 完备。
8
‚饮冰室‛及《饮冰室文集》: ‚饮冰‛一词出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 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寓意对国家社稷忧 虑焦灼之情。 南朝宋人鲍照《谢永安令解禁止启》说: ‚饮冰肃事,怀火毕命‛,表现受命从政、为国忧 心的惶恐情态。 梁启超以‚饮冰室‛ 为书斋名,是借此表达他 内心忧愁焦灼,对祖国前途的担忧。
不幸而季平享高寿,说乃屡变无已。……使读 其书者,回皇炫惑,迂转流变,渺不得真是之所在。 盖学人之以戏论自衔为实现,未有如季平之尤也。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5
二、马其昶 马其昶(1855-1930), 字通伯,号抱润翁,安徽桐城 人,桐城派殿军,清末民初著 名古文家,参予撰修 《清史稿》。 其楚辞研究见解主要见于《屈赋微》 。 1、受时代影响,《屈赋微》一改清及以前学 者的彰扬屈原忠君,专显其爱国思想。
15
横的方面: 将屈原臵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中,认为楚辞中的 神话传说堪与古希腊神话相媲美;《离骚》、《九 歌》中所展示的丰富想象力与惊人描写,世界文学 史上除了但丁《神曲》以外罕有其匹,而在时间上, 屈原比但丁足足早了近十个世纪,这就足以见出屈 原在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运用比较方法从纵横两方面对楚辞进行研究的, 梁启超是第一人。不仅限于楚辞,即使在中国近代 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梁启超也是作跨国度比较文学 研究的第一人。
9
梁氏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 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 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有多种作品集行 世,《饮冰室文集》较完备。 这套书是梁启超离世后,上海中华书局1936 年出版的。分为文集、专集两大部分:文集45卷, 专集104卷,收入长篇论著104种,如《戊戌政变 记》、《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 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总计800余万字, 堪称‚煌煌巨著‛ 。
13
② 用比较的方法衡量屈原作品的地位(纵、横 比较)。 纵的方面: 从作者、地域、思想、诗体、创作方法等方面 对比《诗经》与楚辞,认为楚辞比其前的《诗经》 更进步: 《三百篇》为集体创作,反映了时代共性;而 《楚辞》则为个人独创,饱含个人情感,是文学向 更高阶段发展的标志。
14
《三百篇》为‚中原(地域)遗产‛,‚大端皆 主于温柔敦厚(儒家)‛;《楚辞》则为‚南方 (地域)新兴民族所创之新体‛,‚大端在将感情 尽情发泄‛。 屈原创始了不歌之诗,且诗体空前未有。 三百篇》是极‚质正‛的现实文学;《楚辞》 是富于想象力之文学,‚从想象中活跳出实感来, 才算极文学之能事‛,以此点论,屈原在中国文学 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
一、廖平
时间上最早的是廖平。
廖平(1852年-1932年), 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绪五年 (1879年)中举后改名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县 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
他的《六绎馆丛书》中收录有关楚辞研究著述 共三种:
《楚辞新解》、《楚辞讲义》、《离骚释例》
4
廖平好发怪论,治学态度不严谨,这几部著述, 观点混乱,内容庞杂,同异不一。或用天人之学, 否定屈原及其作品,或以为楚辞系秦博士作。他是 楚学史上少有的一位不严肃的学者。
35
现代的楚辞研究 ( 1919五四运动- 1949建国 前) 提纲 一、闻一多 二、游国恩 三、郭沫若 四、姜亮夫 五、胡适
31
刘师培是《左传》研究大师刘文淇的曾孙,他 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 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所著《中国中文学史》 影响较大。
32
刘师培研究《楚辞》的成果: 1、校雠《楚辞》的专著《楚辞考异》(十七 卷): 胪列异文,订正误字(章句是非弗议)。 刘氏汉学根底深厚,本书考订异文颇见功力, 案语中广引《文选》、《史记》、《汉书》、《尔 雅》等古籍。但因草创,时有错讹。
26
《人间词话》(1908年发表,共64则),提出 ‚境界说‛。论词以境界说为主,提倡‚不隔‛, 最欣赏李煜的词,真感情、赤子之心,真所谓以血 书者。 《宋元戏曲考》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27
王国维的楚辞研究: 对楚辞用力不多,但亦不容忽视。 1、十分推崇屈原的伟大人格: 他认为屈原正是由于有了‚高尚伟大之人 格‛,才会写出‚真正之大文学‛(《文学小 言》), ‚三代之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 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 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 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