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三章西晋和东晋
中国古代史(远古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远古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总体结构综述】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在距今170万年前,元谋人就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掀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篇章。
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基础知识识记】中华文明的起源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懂得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过着氏族集体的生活。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后历经尧、舜、禹,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到启时,“禅让制”被“世袭制”替代,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在盘庚迁都殷以后,国力最强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朝暴君商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统治者通过分封制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国力不断强盛。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并起,纷争不断。
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秦朝,统一了中国。
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实行“焚书坑儒”,北筑万里长城,南修筑灵渠,开发边疆,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西。
中国古代史大纲
中国古代史大纲《中国古代史(先秦至清)》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先秦、秦汉部分)第一章原始社会(4学时)第一节原始社会研究的范围及其分期●考古学分期●社会发展史分期●体质人类学分期●民族学分期●地质学分期第二节从原始群到氏族制一、旧石器时代早期●元谋人、蓝田人及其它发现●北京人及其文化●金牛山人二、旧石器时代中期●大荔人、许家窑人、马坝人、长阳人及其它发现●丁村人及其文化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河套人、柳江人、资阳人及其它发现●山顶洞人及其文化四、“夏娃”理论及其学术争论第三节氏族公社的繁荣、解体与早期文明的起源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与农业的起源●南庄头、仙人洞、吊桶环诸遗址二、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研究●黄河流域:磁山—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宝墩文化●其它地区:红山文化昙石山文化石峡文化三、我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及其多元性第四节有关历史起源的传说和神话●女娲●盘古●太古无君●知母不知父●有巢●燧人●伏羲●神农●黄帝●炎帝与蚩尤●少昊与太昊●尧、舜、禹禅让●大同小康第二章奴隶社会(6学时)第一节夏(约2070—1600 B.C.)一、大禹治水●河流与文明、洪水、尽力乎沟洫二、国家的发生●传子制与甘之战●九州与贡法●禹刑●九鼎●铜兵●夏时三、夷夏之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四、夏文化问题●历史上的夏代●夏族活动的区域●二里头文化第二节商(约1600—1046 B.C.)一、商族的兴起与灭夏建国●玄鸟生商●相土与王亥●汤放桀●殷人屡迁●盘庚迁殷二、商代的考古发现●郑州等地的早商文化●殷墟发掘●甲骨文与甲骨学●三星堆遗址与长江流域古文化三、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与商业●百姓●大家●小人●众人和仆妾四、政治制度●内服和外服●刑名从商●王作三师●诸方国五、武丁与纣王●高宗复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六、文化艺术●文献典册●天文历法●科学技术●雕塑乐舞●鬼神崇拜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开端(14学时)第一节西周(1046—771 B.C.)一、周王朝的建立●周族的兴起●周原●牧野之战●周公东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政治制度●封建采邑●宗法制●等级制●官制●兵制●刑罚●制礼作乐●敬天保民三、社会经济状况●爰田制●井田制●贡助彻●工商食官四、周王朝的兴衰●成康之治●昭王南征●厉王专利与共和行政●宣王中兴●幽王失国第二节春秋(770—477 B.C.)一、大国争霸●平王东迁与周室衰微●郑庄小霸●尊王攘夷●齐桓公与管仲●宋襄公图霸●晋文公与城濮之战●秦霸西戎●晋楚之争●楚庄王问鼎●弭兵之会●吴越代兴二、社会变革●农业的进步●土地制度的变化●赋税改革●公室与私家之争●礼崩乐坏●礼、刑、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第三节战国(476—221B C.)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器与牛耕●水利灌溉工程●工商业与都市●个体农民二、七雄并立到天下归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并立●变法图强●李悝●吴起●商鞅●其他各国的变法运动●魏国霸业●桂陵之战●徐州相王●合纵连横●齐秦称帝●楚齐衰落●远交近攻●长平之战●吕不韦与秦王政●秦并六国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官僚制●编户齐民与布衣卿相●军队与将相分职四、周代文化●对天命鬼神的怀疑●民本思想●孔子与私学●六经●诸子百家●史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第四章秦汉(16学时)第一节秦(221—207 B.C.)一、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活动●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分封制的废除和郡县制的普遍施行●《秦律》●“使黔首自实田”和户籍制度●兵制●专制主义的思想基础●销兵器●迁富豪●坏城郭●决通川防●修驰道●直道●五尺道●巡行郡县●整齐制度●文字●货币●度量衡●北伐匈奴●长城●开发岭南●灵渠●南海三郡●戍边●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二、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秦代的暴政●租赋力役的征发●严酷的刑罚●大兴土木和战争的消耗●焚书坑儒●秦二世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项羽与刘邦●巨鹿之战●秦亡●“约法三章”●楚汉战争●汉胜楚败的原因●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第二节西汉(206 B.C.—A.D.24)一、西汉初年的制度与政策●黄老思想与无为而治●重农抑商●赋税制度●《九章律》●贵粟政策与“马复令”●文景之治二、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异姓王与同姓王●郡国并行制●《治安策》和《削藩策》●七国之乱●《推恩令》与《附益法》三、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铁器与牛耕●代田法●水利的兴修●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换●商人与经商哲学●城市●对外贸易●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奴婢●“编户齐民”四、汉武帝加强专制统治●中朝●刺史●严刑峻法●加强中央军力●任子与赀选制●太学与博士弟子●郡学●察举●独尊儒术●总一盐铁●统一货币●均输与平准●算缗和告缗五、民族关系●匈奴●白登之围●汉匈战争●昭君出塞●西域●张骞出使●丝绸之路●解忧和冯寮●使者校尉与西域都护府●越族●东瓯●闽越和南越●羌族●西南夷●护乌桓校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六、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铁官徒与流民起义●“沉命法”与“轮台罪己诏”●昭宣中兴●盐铁会议●限田限奴婢之议●再受命●王莽篡位与改制七、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吕母起义●绿林起义●舂陵军●昆阳之战●更始政权●新莽覆灭●赤眉起义●铜马起义●刘秀北上●东汉建立●统一全国第三节东汉(A.D.25—189)一、加强封建专制政体●谶纬●“退功臣进文吏”●尚书台●刺史权力的加强●兵制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具的改进●水利兴修●南方的发展●《汜胜之书》●《四民月令》●解放奴婢●精兵简政●赐民公用●“光武中兴”●度田事件●门阀与地主庄园●土地兼并●水排●火井煮盐●纺织●造纸术●瓷器●商业与都市●国际贸易三、民族关系●匈奴●南匈奴●北匈奴及其西迁●西域诸国●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羌族●汉羌战争●乌桓●鲜卑●扶余●挹娄●高句丽●西南夷●《白狼歌》四、东汉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及腐朽统治●窦宪专权●邓太后执政●梁翼跋扈●宦官专权●官僚士大夫集团●清议与党锢●窦氏灭族●桓、灵的腐朽统治●西邸卖官●导引钱五、黄巾大起义●东汉中后期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张角与太平道●《太平清领书》●三大主力战场●豪强势力的扩张●黑山黄巾●青徐黄巾●五斗米道●张鲁政权●黄巾起义的特点与意义第四节秦汉文化一、哲学、经学、宗教●陆贾和《新语》●董仲舒及其思想●今文经与古文经●刘歆与古文经博士●许慎与《说文解字》●郑学●王充与《论衡》●佛教的传入●白马寺译经二、史学、文学和艺术●司马迁与《史记》●班固与《汉书》●《汉纪》●《吴越春秋》●《越绝书》●散文●汉赋●乐府●《古诗十九首》●绘画和雕塑●乐舞和角抵三、科学技术●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张衡●《太初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神农本草经》●造纸术与蔡伦教学大纲(魏晋—清代部分)第五章魏晋南北朝(1—5周)第一节三国(190--280年)一、三国鼎立的形成董卓之乱和封建割据势力的混战,曹操统一中原,赤壁之战和魏、蜀、吴三国鼎立。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征,学历史必备)先秦时期(王制时代/青铜时代)★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商(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济:刀耕火种,青铜器(作为权力、礼制的象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出现牛耕、铁器, 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
春秋后期:孔子仁,老子道。
封建社会(战国至1840年/铁器时代)★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经济: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秦)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垄作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土地私有制确立;出现土地兼并。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诗经》楚辞《风骚》;出现火药、“司南”。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修驰道;民间手工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政治: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西汉时井渠法传入西域;牛耕普及全国,铁农具数量增加;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加重工商税收、抑制富商大贾。
文化:太学;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汉赋;秦汉绘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典雅(类似印象画派)。
对外关系: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东汉(25年—220年)经济:出现一人一牛耕作方法;冶铁技术提高:煤为原料、水力鼓风;实行盐铁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盐铁,笼络豪强地主;“市”有固定区域(时间、空间限制)。
文化科技: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楷书始于东汉;河南洛阳《夫妇宴饮图》充满生活气息。
国学之国家历史西东晋
国学之国家历史西东晋【国学之国家历史】西东晋-南北朝西晋和东晋二者合称晋朝。
晋原本是周朝时的诸侯国,在今山西的西南部。
曹魏政权末期,司马昭掌控实权,因司马氏原籍坐在古晋国地面,故被封为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立晋,定都洛阳,因洛阳位于后来的东晋都城建康的西边,史称西晋。
西晋立国后,鉴于东汉末期军阀割据的教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同姓宗室到各地为王。
可是宗室势力又成了新的麻烦,发生了宗室反叛的“八王之乱”,使得西晋元气大伤,军事势力一蹶不振。
北方和西南的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趁机发兵,在中原建立政权,并于公元316年灭西晋。
之后的中国北方由汉族和少数民族陆续建立起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政权,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
西晋亡后,晋室南渡长江,,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因其在洛阳东面,史称东晋。
公元420年,权臣刘裕杀帝篡位,建国宋,史称南朝宋。
东晋灭亡。
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始于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代东晋立南朝宋,结束于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
在南北朝之际,中国基本上分为南北两个政权,虽经常在军事上互有征讨,但谁也灭不了谁,各自更迭,好像是两个国家一样。
在疆域上,南朝在前三朝时较大,能够占有长江以北的一些地区,南朝陈最小,只依长江守住东南一隅。
其中,南朝共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均以建康为都城,存世时间也都较短,其中最长的为刘裕所建立的宋,共59年。
北朝严格的开始时间晚于南朝,以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结束“五胡十六国”乱聚,统一北方为开端。
北魏乃是鲜卑族南下中原所建立政权,统治中原近百年后,丞相高欢和关西大都督宇文泰各立一皇族子弟为帝,以洛阳为界,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国家。
后东魏为北齐所代,取代者分别是高欢的儿子高洋和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
公元577年,外戚杨坚篡夺北周江山,建隋,并在8年后渡江灭陈,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结束,复归统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
前秦的统 治
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
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
感谢您的聆听
八王之乱
背景 大封同姓诸王,陆续派 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八王之乱
背景 出镇的诸王既手握重兵, 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八王之乱
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 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后果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 幸存者纷纷逃离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人口迁徙
公元 266 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 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公元 2 8 0 年
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的统 治
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保
护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政策
西晋的统 治
大地主、大贵族缺乏治国方略
和才能,生活豪华奢侈,追求
享乐
八王之乱
背景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 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 亡
东汉魏晋时期, 北方的游牧民族 不断内迁
羌氐
匈羯 奴
鲜鲜 卑卑
内迁人口
本地人口
公元 316 年
公元 316 年,西晋灭亡
公元 317 年
公元 317年,东晋建立
公元 4世纪初
公元 5世纪前期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 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为 战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 颠沛流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建立
背景 三国末期,魏国实力增 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公元263年,魏 灭蜀
西晋建立
背景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 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
《中国古代史》第三章
14 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
西晋的短期统一
➢ 公元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司马衷 继位。司马衷智力低下,无力治国,初始 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杀害杨骏,统 治集团内部矛盾愈发激烈。随后,手握重 兵的八位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相互攻伐, 史称“八王之乱”。
北魏兴起
• 公元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与南朝的刘宋政权形成南北对峙。中国北方先 后存在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遂称“北朝”。由于北朝长期 与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魏由鲜卑拓跋氏首领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建立。 孝文帝5岁即位,由冯太后执政。即位之初,经过前期统治者的一系列改革,
16 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
东晋的偏安
• “八王之乱”后,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接受王导的建议,前往建康(为避讳愍帝, 由“建邺”改名),并极力结交江东大族,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南北士族为核心的 江东政权。至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北士族的支持下,在相对安宁的江南建立晋 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司马睿称帝,王氏家族居功至 伟,王导因而被拜为宰相,甚至司马睿在登基时,还邀王导与他共升御座。时人 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阀袁术(袁绍之弟)。
7 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并顺利 占领了荆州一些地方。在此局势下, 孙、刘决定联盟。不久,孙刘联军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与曹军相遇,并大败曹军,史称 “赤壁之战”。这次于长江流域进 行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决定性 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8 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
东晋和西晋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东晋和西晋分别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589年,长达160年之久。
南北朝时期实际上是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其中南朝是以东晋为代表,而北朝则是以北朝为代表。
东晋的出现是由原西晋政权西迁南京后形成的政权,与北方的南朝政权不同。
东晋的国土主要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这也成为了以后南朝时期政权的主要基地。
而西晋则是在洛阳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总的来说,东晋和西晋的出现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国家分立、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是东晋和西晋时期的主要特点。
二、政治制度1. 东晋的政治制度东晋政治制度基本延续了东汉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两个层面。
中央机构主要有三公九卿等相活动,地方行政则以州县为主要单位。
东晋政治制度在地方行政方面比较注重地方官的任免和监督,可以说是对中央官员的一种限制。
2. 西晋的政治制度西晋政治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设立了各种官职和部门,构建了较为复杂的政治体系。
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治改革。
在行政管理方面,西晋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官员进行了编制,加强了地方行政的控制。
总的来说,东晋和西晋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但是也受到战乱、腐败等问题的困扰。
三、社会经济1. 东晋的社会经济东晋时期的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粮食、棉花、茶叶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在手工业方面,织布、造纸、铁器等行业也比较发达。
2. 西晋的社会经济西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西晋时期已经出现了水利灌溉的一些成果,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西晋时期也有了不小的发展。
四、文化艺术1. 东晋的文化艺术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文学、绘画、雕塑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发展。
尤其是在文学方面,有王导和刘义庆等人的出现,他们为东晋文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西晋和东晋2
第23课西晋和东晋(一)教学目的1.知识传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对司马炎、苻坚的简要评论;西晋的起止年代、西晋短命的原因;内迁的五种少数民族名称;十六国时期的起止年代;东晋建立的年代;淝水之战的简况及胜负原因的评议。
2.思想教育:①由西晋的兴亡、疆土的分合、淝水之战的胜负,以期获得历史发展中治乱、成败之因的思考。
②了解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与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在历史上交缠错综的表现,了解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由此希图建立正确的民族观,特别是民族平等的观念和情感。
3.能力培养: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具体的历史分析,尤其是透过纷繁交错的历史现象观察历史的本质,学习评议重要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
教学重要、难点:西晋的短命原因和淝水之战的胜负原因是本课重点。
对头绪繁多的课,要把握整体,把握主线,权衡主次轻重,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西晋和东晋,同学们打开课本139页,(板书)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先请你们回忆一下上一课——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哪一国发展得最强?(学生议论)历史的事实是曹魏的发展超过吴和蜀,因为它的地域最宽广,尽管东汉末年遭到严重的破坏,但经过大兴屯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经过中原人民几十年艰苦努力,黄河流域原来有着悠远深厚的文明,超过了吴、蜀。
魏蜀吴三国都曾追求以自己的国家统一中国,但三国的角逐竞争,结果是——不仅吴、蜀,就连曹魏也未能如愿,反而是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
要了解这个变化,还得从139页上画的这个老头说起,你看他,由两个丫鬟搀着——不——是架着,病势沉重,眼瞧着就要一命呜呼,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司马甏。
其实,他的病是装的,骗得同他一起辅佐曹魏朝政的曹爽对他不加提防,被他夺了兵权。
从司马甏到他的儿子司马昭,逐步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曹魏皇帝在一个漆黑的雨夜里,密召一些大臣,他说——请你看140页第1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迁都洛阳
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和效果。(10分)
政权更迭
政权更迭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南方的开发
1、原因: (1)中国北方战乱,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
西晋
政权更迭
东汉
280
南朝 420-589
西晋末年內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少数民族內迁
政权更迭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
意义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北周
隋
北朝 439-581
长期分裂
人口迁徙
民族融合
江南开发
胡人内迁
民族交融
北人南迁
气候动荡战乱观念……
时间 背景 途径 结果
迁徒(五胡内迁、北民南迁)战争共同生产生活改革……
魏晋东晋以来
“民族交融”
“胡”汉互化——文化认同 胡人政权——“中国”扩大 江南开发——重心南移 其他……
2、影响: (1)魏晋南北朝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差异明显缩小,趋于平衡,为以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创造条件。 (2)南方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融合。
政权更迭
东汉
魏220
蜀221
吴222
三国220-280
西晋266-316
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317-420
北魏
宋
齐
梁
陈
南朝 420-589
东魏
西魏
北齐
高中历史: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再加上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地方豪强势力的的兴起,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
因此,本课内容对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贯彻“讲练结合、知情统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一些内容、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历史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说明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⑵江南农业的开发及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难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影响;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地位及启示。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三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各个朝代情况。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掌握这一时期。
下面谁来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教师:回答得不错,你能否进一步具体说明一下?学生:政治上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出现了特权阶层——士族;民族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
教师:很好。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时代特征。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中考广东深圳专用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课件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4.(2022·海南)《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 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
,这部书D( )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③___2_2_0___ ⑥__八__王__之__乱___ ⑨_孝___文__帝__ ⑫__齐__民__要__术___ ⑮顾__恺___之___
史料研析
史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 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沈约《宋书》 1.史料翻译: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以稻米为饭,以鱼类为菜,刀耕火种,水耨(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除草……没有积蓄,多为贫穷人家。所以,江淮以南 既无挨饿受冻之人,也无千金富户。
5.(2018·广东)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2022·浙江湖州)(跨学科)《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15.(2022·云南昆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 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
东晋西晋历史简介
东晋西晋历史简介
东晋时期的历史简介:
东晋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317年到420年的一个朝代,以章武帝
刘秀统治,史称东晋。
东晋是在诸葛亮死后三国时期最后一个王朝,是以
秦晋两朝为基础形成新朝代,古称“晋”。
东晋朝代的建立使新朝代政治
和文化获得了重大突破,文学、哲学、医学、数学等科学文化的发展也显
著提高。
其中,王羲之和《楚辞》的创作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新的高潮。
东晋的历史也创造了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及东亚几千年来的思
想文化发展。
西晋时期的历史简介:
西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265年到317年的一个朝代,以高帝刘
恒统治,史称西晋。
它是以前董西晋王朝为后盾,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形式。
西晋凝聚了三国后期的社会精英,以佛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对文学、哲学、音乐等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西晋在历史上,文学有《史记》《楚辞》等;哲学有法家、儒家、道家、兵家等学派;科学有年史,算术、天文、药理等。
西晋时期的历史文化影响了中国及东亚几千年来的思想文化
发展。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10、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C、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政策 D、南方优越的自然 条件
11、从六朝经济开放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 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的改革开放, 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 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 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
最重要条件是 A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统治者的政策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1
【名题热身】: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⑴江南迅速开发 ⑵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⑶士族庄园经济和 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⑷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⑸各民族 经济交流加强 A 、⑴⑵⑷⑸ B、⑴⑶⑸ C、⑵⑶⑷⑸ D、⑴⑵⑸
1
想一想 請問同學你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誰? 說說你們喜歡的原因。
1
一、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時代特色 1. 政治分裂與民族融合的時代 2.在分裂與融合的過程中,孕育著無限生機 3.中國文化在吸收 外族文化 的長處後,展現了
新風貌 發展結果 北方胡漢民族的融合和南方經濟的開發,為隋唐 盛世奠下基礎,開創新局面。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 ⑴土地大量开垦 ⑵耕作技术进步 ⑶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⑷ 农作物品种增多⑸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A、⑴⑵⑶⑷ B、⑵⑶⑸ C、⑴⑵⑷⑸ D、⑴⑵⑶⑷⑸
1
3、当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公开课课件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而贾南风推行的女性专制主义统治政策则成为八王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八王之乱”是西晋王朝的皇室兄弟间为了争权夺力而进行的相斗相杀,最终导致国家力量消耗殆尽,给外人有机可趁,最终是使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晋单武一帝 生时产,方外式戚和贾生氏活和方杨式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如而何贾看 南待风北推方行民的族女内性迁专?制主义统治政策则成为八王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今西天晋中 灭华亡民,族东的晋各建民立族,迁,已都经建是康你(中今有南我京,我)中有你 ,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而—贾詹南子风庆推《行中的国女古性代专史制》主义统治政策则成为八王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3.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败的历史事件是( 标②志西着 晋西统晋治走集向团衰内败部的发历生史争事夺件皇是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所三谓、十 北六方国游,牧可民以族从的政内权迁名称上概括为:一成(汉)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
主如要何有 看三待个北方面民的族原内因迁:?
B )。
如何看待北方民族内迁?
如何看待北方民族内迁?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迁都建康(今南京)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简要概括西晋速亡的原因。 重要原因: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 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第17课
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东晋和西晋
“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 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取资于道路,故于是有 天下无穷人之谚。”
——干宝《晋纪·总论》
3、门阀政治初步形成
高门巨族
累世公卿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八 王 之 乱 形 势 图 图
三、八王对峙局面的形成
桓温
桓温北伐示意图
2、淝水之战
苻坚
淝水之战示意图
2、淝水之战
三、十六国政权的兴衰
四、东晋的衰亡
• 1、孙恩、卢循起义 • 2、刘裕的专权
1、孙恩、卢循起义
2、刘裕的专权
左右 :: 刘晋 裕恭 像帝
司 马 德 文 墓 志 铭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文化发展
•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 二、数学、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东晋和西晋
第一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 二、晋武帝与“太康之治” •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 1、司马氏在魏国专权 • 2、灭蜀和西晋建国 • 3、灭吴和统一全国
“高平陵事变”发生地
1、司马氏在魏国专权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2、灭蜀和西晋建国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竹林七贤图
陶渊明
《饮酒诗》
王羲之
《兰亭序》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陈寿像
《三国志》
二、数学、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刘徽像 “圆割术”示意图 《九章算术注》
二、数学、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虞喜测天楼
岁差的成因
谢谢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晋时期的文化发展
•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 二、数学、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竹林七贤图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陶渊明
《饮酒诗》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王羲之
《兰亭序》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一、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的发展
• 1、东晋的北伐
• 2、淝水之战
1、东晋的北伐
桓温
桓温北伐示意图
2、淝水之战
苻坚
淝水之战示意图
2、淝水之战
三、十六国政权的兴衰
四、东晋的衰亡
• 1、孙恩、卢循起义
• 2、刘裕的专权
1、孙恩、卢循起义
2、刘裕的专权
左 : 刘 裕 像 右 : 晋 恭 帝 司 马 德 文 墓 志 铭
第三节
2、社会经济的恢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 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如亲,其匮乏取资于道路,
故于是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干宝《晋纪· 总论》
3、门阀政治初步形成
高门巨族
累世公卿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八 王 之 乱 形 势 图 图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刘 渊
刘 聪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一、东晋建国和门阀制度的发展
二、东晋的北伐和淝水之战
三、十六国政权的兴衰
四、东晋的衰亡
一、东晋建国和门阀制度的发展
• 1、东晋的建立
• 2、门阀制度的发展
1、东晋的建立
司马睿
东晋地图
2、门阀制度的发展
王导
谢安
朱雀桥和乌衣巷
二、东晋的北伐和淝水之战
2、社会经济的恢复
3、门阀政治初步形成
1、占田制的颁行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 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男女年十六以
上至六十为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
为次丁)。官吏以官品高卑贵贱占田,从第一品占五十 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每品之间递减五顷。依官品高低 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荫衣食客,第六品以上 三人,第七、八品各二人,第九品一人,荫佃客,第一、 二品不得超过十五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 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九品各一户。
第三章
西晋和东晋
• 第一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 第三节 两晋时期的文化发展
第一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 二、晋武帝与“太康之治”
•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 1、司马氏在魏国专权
• 2、灭蜀和西晋建国
陈寿像
《三国志》
二、数学、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刘徽像
“圆割术”示意图
《九章算术注》
二、数学、天文历法上的成就
虞喜测天楼
岁差的成因
• 3、灭吴和统一全国 “高平陵事变”发生地
1、司马氏在魏国专权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2、灭蜀和西晋建国
邓 艾
钟 会
2、灭蜀和西晋建国
颇思蜀 否? 此间乐, 不思蜀。
司马昭
刘禅
2、灭蜀和西晋建国
也只能 如此了。
“禅位” 吧?
司马炎
曹奂
3、灭吴和统一全国
二、晋武帝与“太康之治”
1、占田制的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