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对教育发展进程中的评价及其分类进行阐述,然后针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与其他教育评价的区别进行分析说明,最后重点围绕对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使学校、教师及读者等对形成性评价有更明确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上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改善教学质量,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视角。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英语教学应用
一、引言
形成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理论中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自196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克里文(scrive)在其《评价方法论》一文中首次使用这一概念迄令,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已有40
余年的历史,然而它被介绍和引入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中时间并不长,仅是在1980年以后,人们从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著作中才正式接触到这一术语。
由于时间和认识上的局限,目前,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并不很熟悉形成性评价,甚至在理解和使用上还存在着某种误解和误用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试图从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各种评价体系出发,对教育中的评价体系进行简要的阐述,进而对形成性评价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各种评价体系的区别和地位做着重概述,然后对其特征进行分析,重点针对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
实际应用方面做较为详细的探讨。
二、关于“评价”
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
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类活动日趋完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
实际上,评价广泛渗透于人类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构成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课程与教学评价同样如此,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正规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发端于20世纪初的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兴盛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提到“评价”,人们大多把它与“判断”、“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
从字面意义看,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对于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评价演变历史,有几种划分值得了解一下。
以色列著名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利维(a.lewy)对教育评价的历史进行了大跨度的审视,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
(1)古典的考试型时期:教师主要以口头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所学知识,并记住一些重要部分。
(2)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这是科学管理效率测量工具在学校成绩测验中的应用,形式大多是多项选择的纸笔测验,知道80年代末仍在学业成就评价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3)后现代时期。
其最大特征有二:一是增加了教师在
评价领域中的权威;二是对某些心理测量原则的适切性提出质疑,并以开放性的结论,以及“评定”这一概念来代替以前多用的“评价”。
另一种是以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e.g.cuba&y.s.lincoln)对评价的划分和批判为线索,探究评价理念的发展和变化。
(一)测验和测量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这一时期被称作第一代评价,其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测验”和“测量”的时期。
(二)描述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这是第二代评价,其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
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与第一代评价相比,第二代评价使评价不如科学化的历程。
(三)判断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第三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这样看来,第三代评价是对第二代评价的重要超越,它走出了第二代评价“价值中立性”
的误区,确认了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确认了评价的过程性。
许多新的评价理念,如“形成性评价”、“目标游离评价”、内在评价”等在这一阶段产生。
(四)建构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其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
三、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及其特征
通过以上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评价演变分析来看,形成性评价产生于第三代评价时期,即判断时期。
关于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或者其特征有哪些需要我们有较为明确的了解,然后才能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在英语或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
行灵活的应用,促进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课程与教学评价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评价的作用和性质,可以把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
这是美国课程评论专家斯克瑞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提出的两种评价类型。
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
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阶段时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总结性评价则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布卢姆曾经指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作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上。
”
根据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般认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不存在基本逻辑和方法
论上的区别,二者都是为了检验某个对象的价值,都可使用同样的评价方法。
只有根据评价的时机以及评价结果的用途,才能辨别一项评价究竟是形成性的还是总结性的。
事实上,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作出区分,是突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之前,评价往往仅局限于总结,即对特定课程计划的整体成效作出判断,为计划的选择或实施提供建议,但评价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当课程计划尚处于变化状态时就用评价去改善它,比只评价计划实施后的结果更有意义,更能促进有效的教育和学习。
因此,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
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是过程性、探索性和灵活性;它注重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强调重复的过程;它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寻求如何识别有意义的变量;它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
四、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英语教学评价机制是制约英语教学改革的颈瓶,评价什么及怎么评价直接影响到教什么及怎么教的问题。
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更多地停留在终结性评价的层面上,即对学生已有的成绩做出判断—通常是以期中、期末考试来代替,而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关注不够。
这种只进行“点”上的而非“线”上的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不能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感悟、困惑、体验等。
加上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一旦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这种评价导致的直接结果使学生缺乏个性的发展,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过度的焦虑和抵触情绪及消极的态度情感。
不仅学生学得累,教师也教得累。
诚然,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有着扎实的语法和语言知识。
但由于它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忽视人的发展的终结性评价,过于强调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文化策略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自信,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从根本上不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有必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语法知识
的讲解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在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讨论、表演、参与英语课外活动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形成性评价保护学生自主性,创造自我指导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这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理由决定自己学习的权力,并使学生放开了对结果过分担忧的包袱,重视过程,享受过程,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2.激励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达到的程度如何做出判断,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确认学生的潜力。
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认可所有学生所有方面的能力,这非常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我。
3.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形成性评价的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评价
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
评价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而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观察,对学生作出及时评价,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即时反馈,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对问题和困难的分析,寻找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措施,从而不断修正教学过程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5.增强合作和参与意识
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三)如何开展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
1.明确评价主体——谁来评价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是通过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者。
而在形成性评价中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
教师在评价中主要起到指导
者、帮助者的角色。
当然,教师也要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演、练等方面做出评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和提高,使他们树立自信。
同时,同学之间也可以参与学生学习的评价中,目的是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
教师通过记录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如课堂讨论、课堂问答、值日生报告、对话表演、短剧表演、课堂检查及课外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
学生相互评价(peer assessment)。
互评的范围可以很广,如课堂内外;互评的内容可以很多,如听说读写的能力或是学习态度、策略、行为等;互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点评、全评等。
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法”中的互评。
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
自我评价指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理,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自我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系统地评价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它将内部测评与外部测评相结合,注重对学习策略、文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情感态度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自我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及不断自我完善的机会,以便最终得到全面、正确的评价。
2.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评价什么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形式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检测等。
就其内容而言,它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课堂参与度、团队精神、表演能力、作品展示、学习策略等,方法上可以采取日常观察、评价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档案袋评价、表演等,还可以采取等级评定法,例如对学生的表现可分为excellent,very good,good,adequate,need improvement五个等级进行评价。
3.评价实施——怎样评价
在实施评价前,教学应该首先把评价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评价与被评价的对象中,从而注意到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做好课堂教学记录
在形成性评价中,要求教学认真记录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表现。
例如,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回答课堂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参与表演的能力以及示范的能力,都是需要记录的内容。
当然教师的记录也不能太烦琐,因为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他们不可能把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的表现都记载下来,而是把一些他们认为应该记下来的东西记录下来就行。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为“文件夹评价”或“另类评量”。
它是将学生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类归档,展示自己学习进步的状况,并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
学生的成长档案袋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例如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课堂表演的能力,学生的英语作品、测验试卷等;在课外英语活动中的表现情况主要包括学校的英语节、英语短剧、英语竞赛、圣诞英语晚会、英语角等的表现。
每个学生因其长处不一,档案袋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学生应该把自己的认为最有价值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放进档案袋,以便建立自信,促进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教师只对档案袋里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做出规定。
(3)进行问卷调查
作为一种评价工具,问卷调查通常用来收集学生的非表面信息,比如元认知信息、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
因为这种信息在进入下一单元或下一阶段课程之前对于教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不管是语言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因此调整他们自己的教学以便与这种引导性的目标相一致。
问卷调查有很多优点,当需要时它既可以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实施,又可以仅在一个小组内进行。
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持久、准确的信息。
在设计问卷项目时,每个题目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避免与
其他题目或选项混淆。
同时,通常会用数字来区别标明题目,用字母标明选项。
另外,问卷中的问题和要求应该力求准确、简洁以省去答卷者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题目。
与此同时,要求中的语气要有礼貌,以便避免答卷者做出相反或是不相关的回答。
问卷调查在形式上远高于普通的问题,它可以采取几种形式。
问题清单可能是问卷调查收集事实、信息的最为普通的形式。
其他还包括阐述、多项选择、开放性问题等。
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何时进行调查,都需要仔细的计划。
时间和精力的更多付出也会带来更为综合性、系统性的信息。
(4)写对话日志
对话日志是一种师生定期交流的书面对话,他不同于常规的英语作文,学生以书面形式跟老师随意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任何话题,教师进行书面答复。
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基础上的,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习得语言。
对话日志的设计要不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防后期学生对此种形式产生厌倦心理,最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没有焦虑、安全自然的语境,让学生于老师可以进行真实交际,注重语言的意义而非语言形式。
教师不公开改正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只通过答复委婉的给出正确、准确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模仿改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流
畅性和正确性。
五、结语
如何发挥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最大功效,克服不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研究。
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核心只有一个——学生如何学习。
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但要求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习过程,并意识到学习的方式。
它的终极目的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使他们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对学生学习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现芬.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9,10.
[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阮华婷.关于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1)
[4]朱向辉.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
大学,2008.
[5]徐辉.a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d].浙江大学,2006.
[6]徐孝邦.外语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
[7]王立群.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