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并购蒙牛
![中粮并购蒙牛](https://img.taocdn.com/s3/m/341d110bde80d4d8d15a4f52.png)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集团案例分析一、企业背景与并购背景1.1 企业背景1.1.1 中粮集团企业背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成立于1949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粮油食品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拥有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三家内地上市公司。
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产业链及所占比重1.1.2蒙牛集团的企业背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初,总部设在和林格尔县,拥有总资产超过80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成产能力达500万吨。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据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500强”,蒙牛乳业集团位居第11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2006年首届“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蒙牛乳业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3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
令据最新公布的2007年全国大企业集团500强,蒙牛乳业集团跻身第237位,比上年度提高了50个位次。
1.2并购背景在经历了三聚氰胺行业地震和特仑苏造骨蛋白风波的阵痛之后,中国乳业“大佬”蒙牛乳业近日迎来希望之光——中国最大的粮食集团中粮集团和私募基金厚朴基金联手,注资61亿港元,获得蒙牛乳业20%的股权。
蒙牛集团股权结构
![蒙牛集团股权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88ea22bfc4ffe473268ab1c.png)
蒙牛股权结构据蒙牛乳业《招股说明书》显示,蒙牛乳业在上市前共有六大股东,分别是银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MSDairy(8.7%)、CDH(5.9%)和CIC(3.4%)。
其中,后三者分别是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和英联投资三家外资金融机构为投资蒙牛设立的公司,而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则分别是由蒙牛的高管人员和“与蒙牛业务关联公司的高管人员”于2002年9月23日在BVI注册的境外公司。
金牛公司由蒙牛高管组成,共有15位股东,牛根生持股28%。
2009年7月7日,中国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组建的新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以港币每股17.6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集团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蒙牛乳业集团和君乐宝乳业在北京联合召开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中国乳业第一品牌与酸奶市场第四品牌的合作拉开序幕:蒙牛将投资4.692亿元持有君乐宝乳业51%股权,成为君乐宝的最大股东。
此次合作将成为中国乳业近两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合作,预示着中国乳业联合、重组、兼并收购“浪潮”的来临。
“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不断扩大,并购整合也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也是国外诸多乳业巨头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中国乳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要想更快的发展壮大,打造出世界级的乳业民族品牌,并购整合十分有必要。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蒙牛与君乐宝的合作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既有利于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也为中国乳业进入品牌整合时代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强强联合和谐共赢资料显示,君乐宝成立于1995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酸牛奶生产基地。
蒙牛总裁杨文俊在发布会上透露,君乐宝的营业目标将较至少翻一番,定位于30-40亿元。
杨文俊表示,这次合作可谓“三赢”:一是与行业共赢,有利于通过资本整合加快民族品牌做大做强,和谐竞争;二是与消费者共赢,有利于双方奶源、研发等资源的共享,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产品;三是与产业链共赢,双方的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夯实牧场奶源基础,促进乳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e919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0.png)
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案例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乳业市场呈现出快速进步的趋势,消费需求不息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乳品德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蒙牛乳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乳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亟需进一步优化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进步的需求。
于是,中粮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食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看到了与蒙牛乳业合作的机会,通过融资并购的方式实现了两家企业的强强联合,为乳业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革。
二、中粮集团的背景和动机中粮集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大的粮油企业之一,旗下涵盖了农产品生产、保税贸易、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
该集团一直以来在食品加工业领域处于优势地位,是中国乳品加工业中的领导者。
然而,面对乳业市场的快速进步和激烈竞争,中粮集团意识到自身的规模和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通过外部资源整合来推动企业的进步。
同时,中粮集团也看到了蒙牛乳业在中国乳业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认为与蒙牛乳业合作是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三、蒙牛乳业的背景和优势蒙牛乳业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进入乳业市场的企业之一,其进步迅速,已成为中国乳业市场的领导者。
蒙牛乳业以高品质的产品和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直以来以“科技,质量,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
然而,蒙牛乳业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生产成本的增加、市场份额的争夺等,需要寻求新的进步机会。
四、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的过程中粮集团融资并购蒙牛乳业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谈判和洽谈阶段: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商务洽谈和谈判,包括确定合作意愿、商讨合作条件等。
2. 尽职调查阶段:中粮集团对蒙牛乳业进行了详尽的尽职调查,了解其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管理团队等状况,以评估并购的风险和潜力。
3. 融资和并购阶段:中粮集团通过各种方式,如发行股份、借款等,筹集资金用于并购蒙牛乳业。
同时,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签署合约,完成并购来往。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https://img.taocdn.com/s3/m/cc86024c5acfa1c7aa00ccf9.png)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管理无效率假设 增长一资源不平衡假设 价值低估假设——市盈率和市净率
公司的规模 交易成本 股权结构分散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
• 2005年6月14日,金牛、银牛各自配售3895.48万股 和8264.52万股,配售价4.95港元,涉及资金约6亿 港元。
• 2006年7月,金牛乳业、银牛乳业以每股9.2港元的 价格,配售6600万股股票,约占蒙牛已发行股本的 4.85%,再次套现6.1亿港元。配售完成之后,金牛 乳业所持股份由13.3%下降到11.12%,银牛乳业所 持股份由18.51%下降到15.84%。
• 奶源控制
25
好朋友
宁高宁
对牛根生本人、蒙牛管理 文化、管理团队的认同是 双方谈判如此迅速的原因
据了解,宁高宁不仅曾去 蒙牛参观,还曾在牛根生 家中做客。
结果
近水楼台先得月!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牛根生
同样乐于表达与宁高宁的 良好关系。
“我们都是中国企业家俱 乐部的会员,宁总是荣誉 主席,我是轮值主席。去 年,我们的交流比较频 繁,所以能一拍即合。”
• 蒙牛乳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内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市 场上都有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销售额
12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13
并购 前
并购中
并购后
再思考
• 牛根生,伊利创始团队成员,蒙牛集团创始人,老 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被誉为“全球捐股第 一人”,入选“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
• 我国食品行业与世界食品行业发展差距
管理学案例分析 中粮收购蒙牛
![管理学案例分析 中粮收购蒙牛](https://img.taocdn.com/s3/m/5e1c1ead284ac850ad0242e2.png)
管理学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一.案例背景资料介绍㈠时间:2009年7月㈡主体: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集团厚朴基金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
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
㈢合并方式:收购------中粮联手厚朴基金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03%股权,采取的方式是,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分别向蒙牛认购新股,以及向老股东购买现有股份,新公司在分别完成相关收购后将持有蒙牛扩大后股本的20.03%,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
㈣合并效果:1短期内的效果:蒙牛乳业落实中粮和厚朴基金联手收购后,7月8日,该股以19.06港元跳空低开,之后稳步下行,截至收盘,蒙牛乳业跌7.14%,报收17.94港元,成交4.29亿港元,较前日成交的8.31亿港元萎缩近一半。
周五该股报收于18.18港元,涨0.44%。
分析家认为,目前蒙牛正处于震荡恢复阶段。
收购后,扣除相关开支,蒙牛乳业公司可以收到30.58亿港元资金,公司有意用此款项扩充现有业务,或把握上游行业的整顿和奶制品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合适的投资机会或其他机遇。
2预计的长远效果:◆正面影响:(1)中粮和蒙牛两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食品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也将大大推动中国食品安全的建设进程。
(2)从产业链来看,从原料到市场,能加快衔接到餐桌的一体化。
(3)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是中粮集团丰富现有产品品类,介入更多与中国经济成长和中国人生活消费增长相切合的相关领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中粮现有食品品类与乳业在品牌消费品业务上的协同,将大大提升中国食品在全球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4)有助于蒙牛借助中粮更快的向全球化市场迈进,也能更直接的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获得条件更加宽松的贷款支持。
财务管理案例:蒙牛之强强联合
![财务管理案例:蒙牛之强强联合](https://img.taocdn.com/s3/m/1e49519b6bec0975f465e21f.png)
中粮并购前后蒙牛财务状况分析
中粮集团资金雄厚,其子公司业绩都良好, 现金流充沛,有能力支付大量现金。对于目 标公司蒙牛乳业的股东来说,增发的股份可 以用于蒙牛日后的经营,转让的股份可以实 现个人的变现。通过此次的增发新股可以为 蒙牛带来 30.58 亿港元的现金流入,有利于 蒙牛的业务扩张。
中粮并购前后蒙牛财务状况分析 对于蒙牛的财务状况,主要从三个方 面,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进行分析 。时间跨度是从 2007 年至 2009 年,主要是因为 2008 年发生了 “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被中粮集团 收购,从这三年可以看到企业在危机前 后的状况和变化趋势。通过与另两家乳 业品牌伊利和光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可以对蒙牛的财务状况有一个直接比较 和认识。
蒙牛案例背景 2009 年7 月6日,在蒙牛财务危机 不断加大之时,其引入中粮集团 和厚朴基金的 61亿港币投资,成 功避免被外商恶意收购,在中粮 集团成功投资入股蒙牛且并未改 变蒙牛原有精英团队和战略方向 后,蒙牛的财务状况得到了良好 改善,快速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 路,这为蒙牛在接下来几年对同 行业的积极控股并购,扩张经营 规模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中 粮式”的并购方式也深深地影响 着蒙牛的并购运作。
奇招迭出 血路拼杀的蒙牛
2013年6月13日,雅士利和蒙牛临时停牌,引发蒙牛收购雅 士利的传闻。2013年6月18日下午,此前双双停牌的蒙牛乳 业与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 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接受要约的承诺, 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经过数月的谈判,蒙牛乳业 已在 17 日与雅士利签订收购协议。此次交易的最大现金量 将超过124亿港元(合人民币约98亿元)。
中粮并购前后蒙牛财务状况分析 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公司相比, 无论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 力上,都拥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 在经历了 2008 年的行业“三聚氰胺” 事件和金融危机以后,蒙牛后期的表 现更加让人欣慰,其 2009 年中期报 告显示的销售净利率为 5.97%,是行 业平均水平 3.01%的近两倍,存货周 转天数为 22.26 天,而行业平均水平 为 39.47 天,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 比为 14.45%,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 平的 9.18%,表现出了行业领袖企业 的特质。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80ca8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8.png)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范文企业并购是指两个或更多单位,实施并购重组后形成新的经济实体,或由投资者投资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股份,两者分别继续在市场上发挥自身的作用。
近年来,企业并购的频率在不断增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图从企业并购的角度,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其他企业进行参考与借鉴。
一、企业并购案例分析1、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的并购案例:2016年,中粮集团宣布完成与蒙牛乳业的并购。
仅一年时间,中粮集团及其子公司收购了蒙牛乳业控股的股份,控制了蒙牛乳业的整个控股,宣布成功完成的并购案例。
中粮集团与蒙牛乳业的并购,使中粮集团拥有了强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在这次并购案件中,中粮集团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好处。
2、腾讯与拼多多的并购案例:2019年,腾讯及其附属公司宣布收购拼多多的部分股份。
在该案件中,腾讯收购了拼多多的18.5%的股份,同时,拼多多也成为了腾讯的战略投资者。
在这次并购案件中,腾讯得到的优势是拥有了拼多多的数据,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而拼多多也受益于腾讯的技术、营销和金融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企业并购分析1、互补性:企业并购案件中,同行并购是最常见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被并购方企业和并购发起方企业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源等非常接近,甚至是完全重合的,此时,两个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对方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的互补性,从而形成双赢。
2、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扩大营业面积或产品线,积累大量客户、数据,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通过并购,被并购方能够从并购发起方获得更多的客户,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其规模经济,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企业并购的类型和案件种类繁多,但是重要的是要选择具有互补性或规模经济的被并购企业,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并购的优势,获得潜在的效益。
另外,还需要从法律、协议、数据等多个层面角度综合考虑,确保并购安全可靠、有利可图,以求兼顾实际利益和合法权益,并维护并购过程正常进行。
蒙牛伊利等乳制品公司发展历程及详情资料汇总
![蒙牛伊利等乳制品公司发展历程及详情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a1b359c81c758f5f71f6741.png)
蒙牛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控股公司的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港交所:2319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工业公司。
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
蒙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主席为牛根生。
企业概况生产力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
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
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
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
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
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从民营企业变为合资企业。
2009年7月,中粮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
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民族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
目前它与IT行业的联想、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电器行业的海尔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产品覆盖范围产品范围:【蒙牛酸酸乳】【蒙牛果蔬酸酸乳【蒙牛新养道】【蒙牛早餐奶】【蒙牛冠益乳】【蒙牛随变欧罗旋冰淇淋】【蒙牛阿拉奶粉】【蒙牛真果粒】【蒙牛“新养道”系列高端牛奶】【蒙牛“特仑苏”金牌牛奶】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蒙牛进入中粮时代
![蒙牛进入中粮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9652587fddccda38376baf94.png)
蒙牛进入中粮时代“三年不干涉”承诺到期,创业元老离开一线,中粮将调整蒙牛“盈利至上”作风在蒙牛打拼13年,掌舵6年后,杨文俊离开了蒙牛的一线管理岗位。
至此,“带头大哥”牛根生所率领的蒙牛创业十元老均已离开一线。
从草根到行业龙头,“蒙牛速度”曾是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蒙牛及其领导者们也因此身披光环。
但这些光环随着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发生,慢慢褪色。
2009年7月,中粮成蒙牛最大股东,并承诺“三年不干涉”。
如今承诺即将到期,蒙牛开始正式进入中粮时代。
一则人事变动公告,宣告蒙牛告别了一个“时代”。
4月12日傍晚,蒙牛乳业(2319.HK)发布公告,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不再兼任总裁一职,继续担任副董事长职务,总裁一职由中粮地产原副总经理孙伊萍接任。
此前,蒙牛的元老人物如牛根生、姚同山、孙玉斌、孙先红、邓九强等已相继辞任或退休,随着杨文俊的退位,蒙牛的老将全部离开了管理一线,蒙牛也随之向“牛根生时代”挥手告别,真正进入“中粮时代”。
中粮的三年不干涉在最困难的时刻,中粮入主蒙牛,并作出了三年不干涉的承诺,但其后蒙牛发生了数起安全事故,负面新闻不断。
自2009年卖身中粮,三年来,蒙牛人给中粮交出了这样一份业绩:营收从257.1亿元增至373.87亿元,净利由11.1亿元增至15.89亿元。
对于这样的业绩,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仍不满意。
他不满意的不是数字,而是“质量”。
上月底宁高宁在媒体上表示,企业发展一定要以质量为最首要考虑,其次才是规模、盈利等。
因此他不满意蒙牛过去三年的整体表现,蒙牛正在“反思”,未来中粮会更积极地参与蒙牛的日常管理,并调整蒙牛过去盈利至上的作风,做到凡事“质量优先”,从而消除社会的敏感。
在入主蒙牛三年后,宁高宁作出这样的表态不是“后知后觉”,而是一个在关键时间节点的“定调”。
2009年7月,中粮携手厚朴投资,以61亿港元入股蒙牛,成为蒙牛最大的股东。
此后,中粮又数次增资,目前持有蒙牛28.09%股权。
财务管理论文(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论文(中粮并购蒙牛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a7c517b90d6c85ec3ac6d8.png)
.高级财务管理结课论文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摘要在国资委积极推进国企改革的今天,作为迄今为止食品行业第一大收购案——中粮集团收购蒙牛乳业显然成为国企集团转型的典型代表。
基于这一背景,仅从杠杆收购的角度,分析了其对此次收购可行性和收益性的影响。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国企的整合并购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 中粮蒙牛并购一、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一)、主并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又是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
中粮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和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
中粮集团目前旗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九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六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集团有效地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且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二)、目标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
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一家民营企业,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市场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
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
道德情操论第三卷
![道德情操论第三卷](https://img.taocdn.com/s3/m/79e7562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d.png)
道德情操论第三卷第一篇:道德情操论第三卷《道德情操论》读后感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不想听到别人的直接赞美,但是又很喜欢听别人的赞美,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也是一样,我们据以自然地赞同或不赞同自己的行为原则,似乎同据以判断他人行为的原则完全相同。
当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根据能否充分同情导致他人行为的情感和动机来决定是否赞同这种行为。
无论我们对它们作出什么判断,都必然会,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或者我们设想应该会同他人的判断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我们对自身的美丑的最初想法是由别人的,而不是由自己的身形和外表引起的。
同样,我们最初的一些道德评论是针对别人的品质和行为的;并且,我们极其急切地观察这各种评论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对事和人都有喜欢和怨恨,如同我们对一些品质自然怀有的喜爱和赞美使我们愿把自己变成这种令人愉快的感情的合宜对象一样,我们对另一些品质所自然怀有的憎恨和轻视或许会使我们更加强烈地害怕想到自己在任何方面会具有类似的品质。
西塞罗说:“许多人蔑视荣誉,但是他们又因不公正的非议而感到莫大的屈辱;而这是极为矛盾的。
”全知全能的造物主以这种方式教人尊重其同胞们的情感和判断;如果他们赞同他的行为,他就或多或少感到高兴;如果他们不赞同他的行为,他就或多或少感到不快。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和在社会中的做人,都要考虑到合宜性。
同时在遇到别人批评时可以很好的反省自己。
亚当斯密认为:无疑,人都是利己的。
经济人的利己体现在能够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物的获得上,而社会人利己的体现却是自身需要的感觉的获得,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这种感觉即为“效用”,亦即对人而言,物的获得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却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
把人作为“社会人”,我们就可以理解很多“经济人”无法理解的现象,人为何会自愿进行公益活动,富人为何热衷捐款,尽管这些活动让他们付出机会成本甚至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是因为他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获得了某种他们需要的感觉,相对于赚钱而言,他们更需要这些感觉。
企业分析—蒙牛集团
![企业分析—蒙牛集团](https://img.taocdn.com/s3/m/cb8e4ad826fff705cc170ab0.png)
战略基础
蒙牛的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的用人原则:公开 公平 公正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在招聘新员工时,蒙牛集团特别注重考察两点: ①应聘人员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 观一致; ②应聘人员是否能在企业的文化氛围中生存和成 长。
战略基础
蒙牛的技术发展
战略基础
蒙牛的企业文化
讲诚信 企业对政府讲诚信; 企业对客户和消费者讲诚信; 企业对合作伙伴讲诚信; 上下级之间讲诚信; 人与人之间讲诚信。
与自己较劲,发现问题 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企 业 文 化 的 精 髓
进行自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越。
战略基础
蒙牛的企业文化
“有胸怀,有远见,有思维,有品格”是蒙牛 人的特征。 “整合全球资源,发展民族乳业”是蒙牛人的 资本观。 “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规范人性,用品牌 成就人生”是蒙牛人的管理观。
核心能力
2009年,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收购了蒙牛公司 20%的股权,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
中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 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 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 体,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 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
核心能力
中粮集团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 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 的战略方向。一方面,入股蒙牛是为了高起点进 入乳制品行业,进一步丰富现有产品品类,有助 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实现中粮现有食 品品类与乳业在品牌消费品业务上的协同,将大 大提升中国食品在全球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另 外一方面,也表明投资者对于中国乳品行业高速 发展、尤其是蒙牛这样的龙头企业前景的坚定信 心。
企业并购案例尽职调查及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尽职调查及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087f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0.png)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案例分析引言:中粮集团有限企业(简称“中粮”、“中粮集团”, 英文简称COFCO)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 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旳大型企业集团, 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
1994年以来, 一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
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旳乳制品生产企业, 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旳领头企业之一, 1999年成立, 至2023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旳企业, 其中液态奶和冰激凌旳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
中粮和蒙牛, 一种是中国粮食食品界旳龙头老大, 一种是中国奶制品领域旳头把交椅。
两者之间旳一举一动不仅吸引着无数国人旳注意, 更牵动着中国经济旳神经。
实际上, 作为国内食品行业龙头老大旳当家人, 宁高宁在资本运作和产业链整合方面旳长袖善舞是有口碑旳。
其入住中粮之后, 继续着他旳并购与整合旳风格, 将中粮打导致一种“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帝国, 不过在乳业领域, 中粮一直没有很大旳动作。
而中粮假如当真收购蒙牛, 这将会完毕宁高宁旳食品产业帝国在乳业方面最重要旳一块拼图。
中粮集团并购蒙牛乳业究竟是我旳一厢情愿还是两大巨头旳最终归宿?这种大胆猜测与否具有操作上旳可行性?下面我将对次并购行为进行分析。
一.中粮集团旳乳业发展战略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为数不多旳食品企业, 中粮集团确立了“集团有限有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旳发展战略。
董事长宁高宁对这个战略进行理解释: 所谓“有限”, 就是中粮此后不搞过度多元化, 集团旳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
所谓“有关”, 就是中粮旳业务虽然有分类和多元, 但行业之间要具有有关、协同性, 要有逻辑关系, 能互相支持, 形成合力。
而“专业化”则是每一种业务单元要形成自身发展目旳和行业竞争战略, 寻求符合自身发展旳商业模式, 在所在行业中形成行业领导地位。
中粮旗下食品业务覆盖了包括粮油、面粉、糖、番茄制品、冷鲜肉、罐头酒类和休闲食品在内旳产业链, 但却一直没有染指乳业。
并购重组与整合典型案例分析
![并购重组与整合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a1b6826bec0975f465e2fe.png)
六、尽职调查
目的
评估并购风险
收购方
判断企业价值
出让方
谈判并购价格 拟定整合方案
方法
计划:尽职调查清单 核查:必要的原始文件清单
内容
(一)基本情况
公司的营业执照及专营许可证,包括自成立以 来的所有变更的原因及相关情况; 公司及子公司章程,主要审查公司章程中控制 条款的内容; 公司的规章制度; 公司最近五年(至少三年)的发文,股东会、 董事会、管理层会议记录。
财务投资人
无产业行业限制 策略投资 退出
上市、并购、企业回购或 管理层收购、清算
目标公司战略资源 控制力强
法律、财务、经营
目标公司基本面 控制力弱
法律、财务
资产经营回报
资本运作回报
(二)并购重组对象
股权: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
100%股权 51%股权 相对控股权 实物资产 无形资产 特许经营权 委托管理 商标 核心技术 协议控制(VIE)
二、并购重组目的
投资开发 发展战略 战略联盟 兼并收购 稳定战略 收缩战略 重组 产能、技术 市场、品牌、管理 控制权
风险
总体战略
企 业 战 略
成本领先战略
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 生产经营战略
职能战略
研究开发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财务战略
三、并购重组效应
经验效应
缩短投资时间,提高投资效率。 有效地突破行业壁垒或市场管制进入新的行业、新的市场。 充分利用目标公司的战略性资源。 充分利用目标公司的经验效应。 规模效应 交易费用
案例
2009年7月中粮集团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投资 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股份,成为蒙牛第一大 股东。 2011年6月11日,牛根生辞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 席职务。2012年4月12日杨文俊辞去蒙牛乳业总 裁职务。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精品文档
![纵向并购案例分析--中粮收购蒙牛-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cdf9cea6137ee06eff918f9.png)
•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 乳制品加工企业准入门槛 低
• 原料奶收购秩序混乱,对奶 站的监管缺失
2019年销售额
• 缺乏第三方检测和原料奶价
格形成机制 • 缺乏先进的原料奶收购标准
10
蒙牛的故事
11
蒙牛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蒙牛乳业于 2019 年成立,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和林格尔县 在短短 9 年的发展历程中,蒙牛乳业由中国乳业第 1116 位上升为数一数二的 领头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从无市场、无工厂 、无奶源、无品牌的不知名企业,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 20 多个生产基地,拥 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奶粉、奶酪五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的乳品集团 蒙牛乳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乳品行业内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大型企业集
牛根生在谈话中告诉大家,蒙牛正在遭受 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 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抵押给大摩的股份 大幅缩水,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说到动 情之处,老牛哭了。有媒体报道,现场的 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就表示愿意出手相救, • 因为他们相信老牛的企业,相信老牛的为 人。 10月19日《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 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
团,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市场上都有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2019年销售额
12
多样化产品策略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13
牛根生
并购 前
并 购 中
并 购 后
再思 考
牛根生,伊利创始团队成员,蒙牛集团 创始人,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 ,被誉为“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选“ 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 1958年,出生于呼和浩特。 197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2019年,在伊利集团工作。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粮并购蒙牛的案例分析学院:管理学院学系:会计系专业: MPAcc 课程名称:资本运营学生姓名:冯征宇 1236151002李奕 1236151004牛怡然1236151011张燕玲1236151014张萍 1236151016叶敏仪 1236151017耿彪 1236151041刘铮阳 1236154057杨晨 123615指导教师:宋献中2013年 6月 24日目录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 (3)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 (3)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 (3)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 (4)1.4 并购经过 (4)2.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 (6)2.1中粮的战略规划 (6)2.1.1业务多元化发展 (6)2.1.2乳业上市公司机会多 (6)2.1.3全产业链野心 (7)2.2厚朴的美羮 (7)2.3蒙牛的忧虑 (8)2.3.1股权分散,恶意收购者虎视眈眈 (8)2.3.2选靠山,重理念 (9)2.3.3求发展,缺现金 (10)2.4政府的考虑 (10)3 中粮并购蒙牛交易方式 (11)3.1 杠杆收购 (11)3.2 现金支付 (12)4 中粮并购蒙牛财务分析 (12)4.1 杜邦分析 (12)4.2 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 (14)4.3并购后续情况分析 (15)4.4蒙牛乳业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17)4.5基于财务视角的综合分析 (19)5.并购后的效果 (20)5.1并购对中粮集团的影响 (20)5.1.1并购蒙牛有助于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宏伟计划的实现 (20)5.1.2蒙牛质量问题给中粮带来困境 (20)5.2并购对蒙牛的影响 (21)5.2.1蒙牛已彻底告别“牛根生时代” (21)5.2.2蒙牛的经营状况逐渐走出低谷 (21)5.2.3借助中粮,蒙牛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2)5.3并购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影响 (23)5.3.1 有利于行业恢复及市场环境的改善 (23)5.3.2有利于提高我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 (23)5.3.3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23)5.4“国进民退”的弊端分析 (24)5.4.1国企效率低下的弊端 (24)5.4.2对中国乳业竞争性的阻碍 (25)参考文献: (25)1.中粮并购蒙牛背景介绍1.1主并方一:中粮集团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
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
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
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简介: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东,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
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
1999年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
1.2 主并方二:厚朴基金厚朴基金(HOPUUSD Master Fund I,L.P)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由高盛集团中国合伙人方风雷创立。
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规模为25亿美元,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其投资者全部为世界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淡马锡、高盛等大型机构投资者。
2009年1月,厚朴基金曾以6.5亿美元的总价接手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的中行H股股份。
2009年5月,厚朴基金牵头的财团以每股4.2港元全数接手了美国银行出售的135亿股建行H股。
厚朴基金创办人方风雷简介: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
在过去10年国际投行聘用的中国交易撮合者中,方风雷是唯一不谙英语,且没有西方学位的人。
1.3 目标公司:蒙牛乳业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连续第三年稳坐中国乳业头把交椅。
蒙牛乳业创立于1999年8月,最初为完全由自然人发起的民营企业,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乳制品企业。
公司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了约30个生产基地,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110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
公司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已达32%,全国每3袋牛奶中就有1袋是由蒙牛生产的。
目前蒙牛已包揽了国内液态奶、冰淇淋、酸奶三项冠军。
2009年7月,蒙牛乳业集团名列全球奶业公司第19名,代表中国奶业首次跻身20强。
蒙牛创始人、董事长牛根生简介:1978年参加工作,从养牛工人、洗瓶工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0年间(1987年—1997年)将伊利做成“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
1999年,在“一无市场,二无工厂,三无奶源”的困境下创办蒙牛乳业,7年间创造了年均增长158%的“蒙牛速度”(全球乳业的最高速度)。
1.4 并购经过在本案例中,并购企业为中粮、厚朴基金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SPV),其中,中粮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子公司;厚朴是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之一,专注中国投资发展,其管理的基金价值高达25亿美元;目标企业蒙牛乳业(2319,HK)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生产商之一,主要从事生产及分销优质乳制品,包括液体奶、冰淇淋及其他乳制品。
2009年7月6日,蒙牛乳业发布《蒙牛乳业新股认购、现有股份买卖及复牌》公告,中粮、厚朴分别以70%和30%的出资比例组建的SPV与蒙牛乳业达成新股认购协议,并与金牛、银牛和老牛达成现有股份转让协议,取得蒙牛乳业约20.03%的股权。
具体交易内容为:第一,根据认股协议,蒙牛乳业将发行173 800 000股新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的11.13%和经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的10.01%),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认购该新发行的股份(图1-1)。
图1-1:中粮通过SPV方式入股蒙牛乳业第二,根据《金牛银牛买卖协议》和《老牛买卖协议》,中粮、厚朴将通过SPV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购买金牛和银牛119 516 208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7.65%)、老牛54 293 792股(约占已发行股本的3.48%)的股份。
交易完成以后,中粮、厚朴将支付61.1776亿港元,持有蒙牛乳业347 600 000股股份,约占交易完成后股本总额的20.03%。
交易完成后,中粮、厚朴通过SPV直接或者间接持有蒙牛乳业约20.0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最终实现对蒙牛乳业的并购(图1-2)。
图1-2:蒙牛乳业并购前后股权结构图图1-3:蒙牛乳业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2.中粮并购蒙牛的动因分析2.1中粮的战略规划2.1.1业务多元化发展中粮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通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目前形成了诸多品牌产品与服务组合: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蒙牛乳业、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制品、家佳康肉制品、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大悦城Shopping Mall、亚龙湾度假区、雪莲羊绒、中茶茶叶、金融保险等。
然而在收购蒙牛乳业之前,乳业一直是这个食品龙头企业的空白格,投资蒙牛能进一步丰富中粮集团的产品品类,实行业务多元化发展,壮大中粮集团的整体作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介入更多与中国经济成长和中国人生活消费增长相契合的相关领域。
中粮集团的实力和信誉优势与蒙牛在乳制品行业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经验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为中粮集团的投资创造更大的回报。
可见,中粮集团借收购蒙牛,撬开了其食品帝国的大门。
2.1.2乳业上市公司机会多首先,我国乳业上市公司在08年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和随后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后,股价暴跌,然而乳业龙头多年经营的实力仍在,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未来整装待发的潜力巨大。
其次,国家将采取多种扶持政策来振兴乳业,包括奶粉收储以及对部分增值税的减免等等,目前仍在审议中,后期有望给该行业和公司带来交易性机会,并提升业绩。
最后,根据乳制品的行业市场调研,我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正处于蓬勃上涨的时期,乳业上市公司迎来了翻身机会。
如此看来,中粮在蒙牛“疗伤”的时候收购蒙牛是捡了一个具有未来爆发力的“大便宜”。
2.1.3全产业链野心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全产业链”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贯通,使食品安全可追溯,打造“安全、放心、健康”食品产业链。
国内乳制品企业近几年发展一直受到压抑以及洋乳制品企业的走俏的原因关键在于食品安全难以保证。
中粮收购蒙牛,将蒙牛纳入其全产业链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其全产业链的延伸,为其乳业链条的洗牌做好准备。
2.2厚朴的美羮如果盘点2009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的大事,有三起交易案绝对不容忽视:苏格兰皇家银行(RBS)以6.5亿美元总价转让所持30%左右的中国银行股票、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股份以及备受市场关注的蒙牛中粮的联姻。
在这三起重大资产并购案的背后,却有一个相同的神秘推手,那就是之前并不被国人熟知的厚朴基金。
厚朴基金作为一家私募股权公司,其运作模糊可以定义为:“以战略投资者身份介入公司管理,在创造价值后获利退出。
”在收购蒙牛的案例中,厚朴基金的意图也不外乎如此,那就是看中了中粮集团加盟后整合奶业产业链的优势凸显以及蒙牛重组后高速成长的利润。
在中粮、厚朴入股蒙牛的消息宣布后,第二天,蒙牛股价最高已达21.45港元,相比厚朴入股蒙牛17.6港元/股的价格,收益率达到21.87%。
以其18亿港元的出资额计算,厚朴的最大账面收益已达3.94亿港元。
也许这个收益相较之前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的交易来说并不算高收益,但是,除非和投资者有特殊约定,一般PE投资一类行业的比例不超过基金规模的1/4。
将已收购中国银行股份及建设银行股份总金额相加,厚朴基金不太可能继续大规模投资于银行。
相反,蒙牛作为国内乳制品企业数一数二的巨头,加之其在食品危机中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厚朴投资蒙牛是其分散风险、注重长期投资价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