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文言文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顾 1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动词 2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动词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动词度⑴衡量〈动词〉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⑵估计表推测〈动词〉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⑶过〈动词〉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伐⑴讨伐〈动词〉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⑵砍伐〈动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方⑴面积,方圆〈名词〉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书》)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⑵当…的时候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
(《观潮》)⑶刚刚〈副词〉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⑷正在〈副词〉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⑸指方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发⑴起,指被任用 <动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发出 <动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一时齐发(《口技》)⑶出发 <动词> ①夫鹓发于南海(《惠子相梁》)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⑷拥 <动词> 众军汉一发上(《智取生辰纲》)⑸开花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⑹长寿的特征 <名词> 黄发垂髫(《桃花源记》)⑺头发 <名词> 皆披发文身(《观潮》)复⑴又,再〈副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⑵复兴〈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⑶回复〈动词〉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对⑴回答〈动词〉①对曰:“小惠未遍…”(《曹刿论战》)②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⑵面对,向着〈介词〉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②对镜帖花黄。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词多义(附部分常见多义字)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
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附部分常见一词多义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1、周全、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1、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长:cháng1、长度。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14、辞:1、推辞(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如: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5、次:1、编次。
(如: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初中文言文 一词多义 归纳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一词多义举例文言文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当常见。
每个词汇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1. 道:- 义1:指道路或路径。
- 义2:指道德、原则、哲学等方面的道理。
- 义3:指某种方法或手段。
2. 心:- 义1:指人的生理器官,即心脏。
- 义2:指心理、情感、思维等方面。
- 义3:指意愿、意志、决心等。
3. 明:- 义1:表示明亮、清晰。
- 义2:表示明了、懂得。
- 义3:表示清澈、明净。
4. 言:- 义1:表示言语、说话。
- 义2:表示言论、言辞、言论内容。
- 义3:表示传闻、传说。
5. 世:- 义1:表示世界、世间。
- 义2:表示社会、世俗。
- 义3:表示时代、年代。
6. 立:- 义1:表示站立、立起。
- 义2:表示建立、确立。
- 义3:表示立场、态度。
7. 见:- 义1:表示看见、目睹。
- 义2:表示理解、领会。
- 义3:表示拜见、会晤。
8. 君:- 义1:表示君主、国王。
- 义2:表示对尊敬的称呼。
- 义3:表示主人、领导者。
9. 水:- 义1:表示液体,特指水。
- 义2:表示河流、湖泊等水域。
- 义3:表示流动、变化。
10. 金:- 义1:表示金属元素金。
- 义2:表示财富、贵重的东西。
- 义3:表示金色、黄色。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阅读文言文时,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通常需要考虑上下文以及词汇所在的句子结构。
课内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40例
1、属(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________(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_______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________(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________(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________(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________(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________[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撰写(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连,跟着2、居(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________(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捕蛇者说》)________(3)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________(4)昂其值,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________(5)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梓人传》)________(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________(7)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________(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________(9)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答案](1)动词,居住(2)动词,居住(3)动词,处在,处于(4)动词,积蓄,贮存(5)动词,治理,安置(6)动词,停留(7)名词,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8)动词,担当,担任(9)动词,过了,经过(10)动词,占据,占有3 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滕王阁序》)________(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________(4)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________(5)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________(6)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________(7)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________(8)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________(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答案](1)形容词,旧(2)连词,所以(3)副词,特意,特地(4)名词,原因(5)形容词,衰老(6)副词,故意(7)副词,仍然,还是(8)名词,老交情(9)名词,缘故,原因4 、度(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________(2)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________(3)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________(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________(5)卒其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________(6)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________(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________(8)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________[答案](1)名词,制度(2)名词,年(3)动词,创制(4)动词,衡量(5)名词,常态(6)动词,估计(7)动词,越过(8)动词,考虑5 知(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________(2)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3)其真不知马也(《马说》)________(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________(5)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________(6)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________(7)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________(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辩日》)________[答案](1)动词,知道,懂得(2)动词,了解(3)动词,识别,分辨(4)名词,通“智”,智慧,明智(5)动词,主持,管理(6)名词,知觉,感觉(7)动词,认识,熟识(8)名词,知识6 除(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________(2)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________(3)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________(4)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________(5)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_______[答案](1)动词,授职(2)名词,台阶(3)动词,清除,去掉(4)动词,逝去,过去(5)动词,清理,修治7 多(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2)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________(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________(4)绝山献多生怪柏(《三峡》)________(5)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非子》)________[答案](1)数量大(2)副词,大多,大都(3)副词,常常,往往(4)副词,多多地,大量地(5)动词,称赞,赞美8 、当(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________(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________(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________(5)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________(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________(7)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________(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________(9)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________(10)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________(11)当窗理云鬓(《木兰诗》)________(1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________[答案](1)动词,面对(2)动词,对等,比得上(3)动词,应当(4)动词,担当,担任(5)动词,判处(6)副词,在,正在(7)动词,相抵(8)动词,把守(9)动词,应当(10)动词,主持(11)介词,对着,面对(12)连词,通“倘”,如果9 易(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2)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涉江》)________(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________(4)贼易之,对饮酒,醉(《童区寄传》)________(5)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愬雪夜入蔡州》)________(6)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种树郭橐驼传》)________(7)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________[答案](1)动词,交换(2)动词,改变,变换(3)形容词,容易,与“难”相对(4)动词,轻视(5)形容词,平坦(6)动词,更换(7)形容词,容易10 、事(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________(2)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________(3)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________(4)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孔雀东南飞》)________(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6)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触龙说赵太后》)________(7)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________(8)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一、关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文言文是个体系庞大、分类严谨的文体,因此其词汇多义性极强。
下面我们将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整理。
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1、“然”(1)形容词,意为“这样”、“如此”。
例句:天地虽大,然无不容。
(2)副词,意为“仅仅”、“而已”。
例句:上以德,下以轻,譬之疾风而不厉,酆鹿之畏虎也而不惧,然后可以使前后一致。
(3)连词,意为“但是”、“却”。
例句:子曰:“非吾所及也,而勇也者,于乎!”曾子曰:“文武之道,未如之何?”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君子不器。
”2、“快”(1)形容词,意为“舒适”、“自在”、“愉快”。
例句:心快则神清,神清则情逸,情逸则形柔。
(2)动词,意为“亲近”、“亲近朋友”、“便捷”。
例句:周公旦舒”,大失人心,于是寡人宫中博采众长,择瑞应之。
(3)名词,意为“虎皮裙”。
例句:忽然惊起,开门一看,见青旄手悄然,杀来入门,即袭身而上,振连后目,喇叭口中,及板天甲上。
3、“姑”(1)副词,意为“暂且”、“暂时”。
例句:子谓韶:“尽美矣,又何加焉?”对曰:“虽美,不如乡人之舞袖雪转,人之放鹤云退也。
”曰:“姑为尔容。
|”(2)代词,意为“女儿”、“妻子”。
例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姑以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故君子不谋其不可能,不言其不可,姑若容。
(3)介词,意为“在”、“于”。
例句:加之人之欲则善诋,恶信,然后姑息罪过,将以听信之。
4、“既”(1)连词,意为“已经”、“既然”。
例句:既为蛟龙,便宜不能够经常举重若轻。
(2)副词,意为“还不如”、“尽管”。
例句:人之言然后可以举几,几然后可以知得失,相知得失然后可以为纲常,纲常然后可以为宗庙,宗庙然后可以为天下兴利除害。
既除害而天下平矣。
5、“行”(1)名词,意为“行列”、“队伍”。
文言文多义词解释大全
文言文多义词解释大全一、一词多义的概念一词多义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个词语具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量有限,而表达的事物和概念繁多,因此许多词语都具备了多个义项。
掌握一词多义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词多义的解释方法1. 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确定其具体意义。
2. 词语搭配法:通过观察词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推断其意义。
3. 句式结构法: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结构地位,判断其词性和意义。
4. 文献查阅法:参考古代文献和注释,了解词语的详细含义。
三、一词多义实例解析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 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的普遍性。
掌握了一词多义,就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从而提高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十、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养)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备(1)前人之述备矣。
(周全、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2)上使外将兵(军队)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2)薄暮冥冥(迫近)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3)策勋十二传(记录)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2)帝感其诚(诚心)(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驰(1)愿驰千里足(骑)(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4)计将安出(产生)着)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4)得道者多助(仁政)(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2)一时齐发(发出)(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顾(1)顾野有麦场(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3)故余虽愚(所以)(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3)更上一层楼(再、又)(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顽固)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若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号(1)阴风怒号(呼啸)(2)号为张楚(定国号)(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惠(1)大王加惠(恩惠)(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极(1)南极潇湘(到)(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借(1)每假借于人(借)(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3)以为妙绝(极)(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苦(1)何苦而不平(愁)(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开(1)连月不开(放晴)(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则题名其上(名字)(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离开)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3)若为佣耕(你们)(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稍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J'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不足(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件)(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3)中通外直(贯通)(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5)整个(通计一舟)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6)太守自谓也(命名)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革,治理)(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罪,道歉)(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3)皆次当行(行列)(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3)杂然相许(赞同)(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遗(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的东西)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因(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族)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者)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奋发)(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手指)(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直)(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点)志(1)寻向所志(记号)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1. 望
望见山(远望)
望其旗靡(看到)
每月望日(月圆的时候)
2. 乘
乘犊车(驾车)
因利乘便(趁着)
以乘韦先(四的代称)
3. 负
使负栋之柱(支撑)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秦贪,负其强(倚仗)
4. 行
将欲行(离开)
朝暮见来而而而献行焉(行为)
故为之文以志(记载)
5. 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致之何由(取得)
不致之辞(表达)
6. 或
或曰(有人)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者)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7. 引
手引而行(牵引)
引而不发(拉弓)
引经据典(引用)
8. 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才(喂养)
9. 方
方其壮时,举进士(正在…的时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刚刚)
方成器,而加以才干之训(才能、才干)10. 而
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副词)
而后世乃至始得之也(而后,副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副词)而卒以祸(因而,副词)
11. 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向)
请于相君(给)。
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3、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 课文相应迁移。
• 扬州辟从事吏(94年高考)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2.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阿房宫赋》)
3.城之不拔者二耳
秦伐赵,拔石城(《廉蔺列传》)
4.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
5.齐人追亡逐北 追亡逐北(贾谊《过秦论》)
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 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 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 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 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 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 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 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 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 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 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
如某年高考试题要求选择文末"子访得 之"的"访"字的意思:
○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 访问
○ 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 子,自己生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 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三个义 项均不合文意。
• a、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随着、和着)
朝:①早上 ②上朝、朝见 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本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2、詞義引申的方式-放射式
01
節: 竹節
02
关节
03
礼节
04
节操
06
节气
07
节奏
08
法度
09
一词多义文言文重要10个
一词多义文言文重要10个
一词多义的文言文词汇有很多,以下是10个重要的例子:
1. 食: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吃(食不饱,力不足);吃的东西,粮食(一箪食,一豆羹)。
2. 道:路(会天大雨,道不能);方法,措施(策之不以其道);仁政,王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3. 故: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因,缘故(公问其故);原样(两狼之并驱如故)。
4. 若:你(若为佣耕);用在一段话开关用以引起下文(若夫霪雨霏霏);像,如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及,比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好像,似乎(若听茶声然)。
5. 夫:丈夫(其夫呓语);发语词(夫环而攻之);成年男子的通称(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叹词,啊(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6. 观:看,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 开:打开(开我东阁门);设置(旁开小窗);放晴(连月不开)。
8. 一:都,一概(一碧万顷);全部(长烟一空);数词(孤帆一片日边来)。
9. 芳:花草(野芳发而幽香);发出香味的(芳草鲜美)。
10. 临:面对着(把酒临风);靠近(临溪而渔);登临(东临碣石);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上是一词多义的文言文词汇的例子,对于阅读文言文和理解其含义非常有帮助。
文言文一词多义-精选文档436页
8.独怜幽草涧边.生(旁边)《滁州西涧》 9.忽复乘舟梦日边.(旁边)《行路难》 10.好收吾骨瘴江边.(旁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遍
1.小惠未遍.(遍及)《曹刿论战》 2.壶酒何能遍.给(全部)《劳山道士》 3.为篱下、黄花开遍.(到处)《满江红(小住京华)》 4.余因得遍.观群书(全部)《送东阳马生序》 5.然遍.地腥云(到处)《与妻书》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尔安.敢轻吾射(怎么)《卖油翁》 9.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哪)《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10.衣食所安.(养生的)《曹刿论战》 11.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多歧路,今安.在(哪)《行路难》 14.西北望长安.(长安,地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步 1.盈盈公府步.(脚步)《陌上桑》 2.王果去墙数步.(步距)《劳山道士》 3.相与步.于中庭(走)《记承天寺夜游》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步距)《小石潭记》 5.未百步.辄返(行走时两脚的距离)《满井游记》 6.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行走)《满井游记》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7.夹岸数百步.(行走时两脚的距离)《桃花源记》 8.复行数十步.(行走时两脚的距离)《桃花源记》 9.子孙常蔬食步.行(行走)《四知》 被 1.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2.唯见布被.覆尸(被子)《强项令》 3.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盖,覆盖)《强项令》 4.军士吏被.甲(通“披”,穿)《细柳营》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7.北.风卷地白草折(方位名,与“南”相对)《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方位名,与“南”相对)《邹忌讽 齐王纳谏》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 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人教版文言文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大荟萃 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1.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2.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3.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动词:同情)4.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防备)5.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6.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7.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副词:全部、都b动词:完成、完)8.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⑥田忌欲引兵之赵⑦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9.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10.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动词:生病b名词:疾病c形容词:困苦不堪d名词:耻辱)11.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12.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13.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14.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处所,地方、位置)15.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16.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17.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养)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备(1)前人之述备矣。
(周全、详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2)上使外将兵(军队)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2)薄暮冥冥(迫近)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3)策勋十二传(记录)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2)帝感其诚(诚心)(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驰(1)愿驰千里足(骑)(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4)计将安出(产生)着)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4)得道者多助(仁政)(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会)(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方(1)方七百里(见方)(2)方以长(长方形)(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2)一时齐发(发出)(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4)发闾左谪(征发)(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顾(1)顾野有麦场(看)(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3)故余虽愚(所以)(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3)更上一层楼(再、又)(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固(1)君子固穷(安于)(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顽固)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2)仿佛若有光(光线)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2)及鲁肃过寻阳(到)(3)人恒(过犯过失)(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号(1)阴风怒号(呼啸)(2)号为张楚(定国号)(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2)无冻馁之患(忧患)(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惠(1)大王加惠(恩惠)(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极(1)南极潇湘(到)(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3)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间(1)立有间(一会儿)(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遂与外人间隔从不间断(间隔,隔开,不连接)见(1)乃入见(拜见)扁鹊见蔡桓公(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现")(3)见往事也(知道)借(1)每假借于人(借)(2)愿借子杀之(依靠)(3)借第令毋斩(即使)景(1)春和景明(日光)(2)四时之景不同(景观,景物)将(1)出郭相扶将(扶持)(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具(1)未曾识书具(用品)(2)各具情态(具备)(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居(1)面山而居(居住)(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在……位置)(3)居十日(经过,停留)(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举(1)举大计,亦死(发动)(2)举头望明月(抬头)(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绝(1)群响毕绝(停,没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3)以为妙绝(极)(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5)往来而不绝者(断)尽(1)林尽水源(尽头)(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际(1)横无际涯(边际)(2)外与于际(接,连接)就(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2)颓然就醉(接近)苦(1)何苦而不平(愁)(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开(1)连月不开(放晴)(2)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通,通)临(1)临溪而渔(来到)(2)执策而临之(面对)(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快要)名(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2)名之者谁(命名)(3)则题名其上(名字)(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强(1)赏赐百千强(有余)(2)项为之强(通“僵”,僵硬)且(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3)存者且偷生(暂且)去(1)一狼径去(离开)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2)长约八分有奇(多一点)若(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与夫连用,作发语词)(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3)若为佣耕(你们)(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如果)善(1)岂爱人之善(专长)(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3)罗敷善蚕桑(擅长)少(1)少时(一会儿)(2)意少舒(稍微)(3)饮少辄醉(不多)(4)陈涉少时(年轻)舍(1)屋舍俨然(房屋)(2)便舍船,从口入(舍弃)食(1)设酒杀鸡作食(食物)(2)食不饱,力不足(吃)(3)食之不以其道(通"饲",喂养)虽(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胜(1)予观夫巴陵胜状(美丽,壮观)(2)臣不胜受恩感激(经受得住,忍受得住)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2)使于秦(出使)(3)使子为使(使者)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文件)(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信)属(1)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余作文以记之(嘱托)数(1)又数刀毙之(表多次)(2)珠可历历数也(计算)(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通(1)初极狭,才通人(通过)(2)政通人和,百废俱新(通达,通顺)(3)中通外直(贯通)(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5)整个(通计一舟)亡(1)河曲智叟无以应(通"无")(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死亡)(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亡,逃跑)微(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约)(3)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稍微)谓(1)谓为信然(说)(2)谓先主曰(对)(3)太守谓谁(是)(4)予谓莲(认为)(5)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6)太守自谓也(命名)鲜(1)芳草鲜美(鲜艳)(2)陶后鲜有闻(xiǎn,少)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面向)信(1)谓为信然(确实)(2)必以信(信实,对神说实话)(3)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4)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修(1)外结好孙权,内修好政理(改革,治理)(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谢(1)使君谢罗敷(致辞,说话)(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告罪,道歉)(3)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秀(1)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2)蔚然而深秀者(秀丽)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走)(2)行拂乱其所为(做,执行)(3)皆次当行(行列)(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5)行收兵,比至陈(行军)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许(1)遂许先帝以以驱驰(答应)(2)曳屋许许声(拟声词hǔ)(3)杂然相许(赞同)(4)高可二黍许(左右)效(1)恐托付不效(成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一(1)而或长烟一空(全、都,一概)(2)吏呼一何怒(多么)(3)一时齐发(同一时候)(4)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片)益(1)增益其所不能,(增加)(2)不治将益深,香远益清(更加)(3)不治将益深(渐渐)(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利益)遗(2)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留下)(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给与的东西)与(1)呼尔而与之(给,给与)(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因(2)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夷(1)船背稍夷(平)(2)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3)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少数民族)已(1)骨已尽矣(已经)(2)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3)且壮士不死即已(算了,罢了)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2)寒暑易节(交换)意(1)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2)宾客意少舒(心情)(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打算)(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有(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或者)曾(1)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2)曾益其所不能(增加)(3)曾贻余核舟一(曾经)作(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振作,奋发)(2)作亭者谁?(制造,建筑)(3)其中往来种作(耕作,耕种)(4)一豉作气(振作)(5)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指(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手指)(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笔直)(3)卜者知其指意(用意)(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指点)志(1)寻向所志(记号)诸(1)其西南诸峰(许多)(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