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小结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总结 人民版必修3
本课结束
高分策略指导 ——推理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 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 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 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 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 用。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答案
解题规范 一明考点:近代中国思பைடு நூலகம்解放的潮流 二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 想也” 三析选项: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A项
排除
年杂志》,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 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3)第三阶段: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 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4)第四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到“走自己的路”,即从“城市中心道路”到“农村包围城市”。 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实际相结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要点.doc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要点高二大家要学习很多历史知识点,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点比较琐碎,因此在课下多进行复习巩固,下面为大家带来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学好高二历史知识有帮助。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概念: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3.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解放思想。
【疑点1】为何称林则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点拨】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英雄,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译馆,辑有《四洲志》等。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张: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晚期维新派:(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危机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点整合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器物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①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③先进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人物:林则徐①成就: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与《各国律例》。
②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①成就:编撰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②主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以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4)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②西学的广泛传播。
(2)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清王朝统治(3)代表: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实践:洋务运动(时间、口号、内容、结果、影响)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建立三只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结果:失败。
(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中体西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仿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_早期维新派。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指导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
(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派别的比较派别背景阶级属性主张结果评价抵抗派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船坚炮利,使先进的中国人惊醒由在鸦片战争中主张抵抗的官僚组成,属于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但未实践启迪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面对内忧外“中学为创办近代工刺激民族工业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作用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始终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2)广泛性:近代前期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
(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
(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
(2)代表:李大钊
(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四五
十年代
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封建制度的束缚
(2)代表:林则徐、魏源(3)Fra bibliotek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19世纪60~90年代
中体西用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
(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4)主张:自强、求富
(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维新思潮
(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新人教版一、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和特点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指导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
(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典例1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论的学者,一般认为上述改革的共同点是( )A.未能触及政治制度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C.均主张“中体西用”D.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答案 D解析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戊戌变法也是保留君主的,但都促进了社会进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戊戌变法尽管失败了,但是在思想上起到了启蒙作用,清末新政则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故选D。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三个政治派别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对比2A .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B .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C .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发展历程纵览]
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四五
十年代
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封建制度的束缚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19世纪60~90年代
中体西用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4)主张:自强、求富
(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维新思潮
(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
(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初
民主与科学
(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
(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
(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
(2)代表:李大钊
(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
(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小结新人教版必修31.关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资产阶级康梁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特点①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践。
(2)原因①主观: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
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客观: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若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会很大。
3.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的不同及评价(1)维新变法运动①态度: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根据。
②评价:康有为把孔子当作中国改革的先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也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源。
(2)新文化运动①态度: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推荐】新课标春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 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分)
[解析] 本问主要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持完全肯定 的态度,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对增强中国的文化 自信、扩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主张既需要 继承,也需要发展,继承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剔除其糟粕; 发展则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即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等。注 意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C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材料中强调虽 然中国晚清时期翻泽了大量的西方小说,但在1840~1890年却只翻 译了7部,这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 断加深,原有的“天朝上国”思想受到了冲击,国人更重视学习西 方的军事、技术及制度,而小说所反映的西方人的思想和社会文化 生活与当时中国的社会需要不符,并不是西方文化的传播受到国人
1.鸦片战争以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向西方学习停留 在器物阶段。
2.19世纪末,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代表,主张学习西 方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引发中国近代第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表明资产阶级激进派向西方学 习已深入到“思想”阶段。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前期 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后期主要宣传 马克思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学习小结1.关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资产阶级康梁维新思想有何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特点①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践。
(2)原因①主观: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
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客观: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在这种背景下,若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会很大。
3.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的不同及评价(1)维新变法运动①态度: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根据。
②评价:康有为把孔子当作中国改革的先师,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也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源。
(2)新文化运动①态度: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②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下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必要的、必须的,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又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5.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三大特征和四个阶段(1)三大特征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学习器物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四个阶段①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习“器物”;②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习“制度”;③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化”;④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A.列强瓜分中国B.经学难抵洋枪炮C.八国联军侵华 D.南京大屠杀2.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3.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此处的“他们”是指(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4.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C.兴民权,易旧俗D.实行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5.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
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
”由此推论,康有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 ) A.恢复传统价值观 B.实行专制政体C.引进西方价值观 D.实行民主革命6.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统治B.发起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C.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学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天文、算学如此,其余弈无不如此。
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
”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朝廷采纳弈意见。
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材料三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弈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
(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我国适合共和政体的理由是什么?(4)材料一至材料三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到了哪一层面?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B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发生在19世纪末,C出现于20世纪初,D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均可排除。
]2.A [从材料看,这个派别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但认为我们政教风俗优于他国。
所以是洋务派。
]3.A [材料中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洋务派“守旧”与“创新”并举的特征,所以A 正确。
]4.B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实行民主共和的是革命派,可排除D项。
A、C也是“起民权移旧俗”的表现,但不如B项全面,故选B。
]5.A [根据材料信息“大祸临头”可知康有为反对辛亥革命,排除D。
根据“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可知康有为认为“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是封建道德的败坏,所以他提出的方案应该是“恢复传统价值观”,排除C。
B不是康有为的政治主张。
] 6.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屡次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唤醒民众,所以当时的中国急需改造人们的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B正确。
] 7.(1)“西学中源”。
减小洋务运动的阻力。
(2)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伦理道德;西学重平等和法制。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共和思想,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历史潮流。
(4)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紧紧围绕“西学东渐”设计问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与概括的能力。
第(1)问,弈以“西学中源”为由驳斥顽固派的盲目排外,其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制造舆论。
第(2)问,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即可,注意语言精练;形成认识的原因,就是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得出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即传统文化的延续、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
第(4)问,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回答,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