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复习学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教案:《湖心亭看雪》复习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了解《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内容;2.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意义;3.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学作品;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内容;2.文章中的主旨和意义;3.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2.讲授法:通过讲授、解读和讲解例句等形式进行教学;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归纳法: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近期的天气变冷了,你有没有见过大雪纷飞的景象?2.展示插图:放映一些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a.雪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场景让你印象深刻?b.雪让你有什么感触和想法?3.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听过或读过与雪相关的诗歌或散文?步骤二:讲解背景和内容(10分钟)1.讲解《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作者袁枚的经历;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a.第一段:描绘湖心亭的位置和景色;b.第二段:描写大雪纷飞的景象;步骤三:分析主旨和意义(15分钟)1.阐述文章的主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分析文章的意义:b.雪景的变幻迷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步骤四:运用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1.介绍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2.挑选几个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3.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析文中其他的修辞手法。
步骤五: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学生独立阅读《湖心亭看雪》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2.批改讲评:老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惑。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总结学习要点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导入:近期的天气变冷了,你有没有见过大雪纷飞的景象?主旨和意义分析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七、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赏雪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2.选择一篇你喜欢的诗歌或散文,阅读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3.阅读《湖心亭看雪》并回答相关问题。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 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的分析;2. 古典文学的欣赏和阅读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湖心亭看雪》,理解文意;(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3)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文中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2)感悟作者对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将美好情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湖心亭看雪》;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拓展阅读,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熟练朗读和翻译课文。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湖心亭看雪》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 使用翻译练习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 运用欣赏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翻译参考。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湖心亭看雪》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和词汇。
3.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复习课文中的知识点。
4. 翻译练习: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风格分析:学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复习:教师总结复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翻译作业,巩固复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复习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回顾和学习过的知识点。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进行翻译练习和讲解。
3. 探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欣赏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八、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复习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第3-4课时:进行翻译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其用法;(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3)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朗读与背诵;(2)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欣赏;(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3)将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内化为自己的审美体验。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2)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文学鉴赏练习;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湖心亭看雪》;2. 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并进行运用练习;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赏析短文;4. 结合课文,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1. 学生对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及成果;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湖心亭的图片和相关诗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湖心亭看雪》;(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并讨论文中的意境和情感;(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自己的古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3)学会欣赏和品味古典文学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的背景知识及作者张岱;2. 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3.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与运用;2. 体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湖心亭看雪》的背景知识及作者张岱;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并讨论文中的意境和情感;4. 实践练习:翻译课文,提高自己的古文翻译能力;五、课后作业:1. 背诵《湖心亭看雪》;2. 收集有关张岱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及创作风格;3. 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雪景描绘和作者情感;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湖心亭看雪》的艺术特色;4.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文的美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其注释;2. 收集有关张岱的资料;3. 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如图片、音频等;4. 准备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湖心亭看雪》的情况;2. 学生对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文中雪景描绘和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4. 学生翻译古文的能力;5. 学生写读后感的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复习学案学习目标:、记住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一、基础知识、读准下列加点的字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人。
3、描写西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的怀念。
二、理解探究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三、合作释疑7.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四、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7“痴”与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8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五、拓展迁移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一、明确复习目标:1、背默课文,会解释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二、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课文的背诵、默写和翻译1结合全品,学生自主复习课文的背诵、默写和翻译(二)识记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余拏一小舟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一词多义上下一白是日更定矣余强饮三大白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重点语句翻译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达标检测1.默写用白描的手法营造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运用集合式描写的方法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解释重点字词余拏一小舟()雾凇沆砀()上下一白()焉得更有此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风烟俱净B.惟长堤一痕/惟吾德馨C.及下船/及郡下D.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矣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赏赐百千强C. 有两人铺毡对坐/对答如流D. 余住西湖/邹忌修八尺有余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腰白玉之环C. 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6.解释重点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结合第一自然段,分析描写雪景的方法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痴”的内涵。
3.结合相关试题,灵活运用知识。
(一)梳理文章内容:老师带领学生明确以下问题的答案1.结合第一自然段,分析描写雪景的方法。
(1)多角度写雪景:侧面描写,“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直接写雪,写出了雪后的万籁俱寂,天寒地冻;整体概写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世界;全景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集中写雪覆盖下的景物。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全文。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感受作者的孤独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全文的背诵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 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 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作者背景等。
2. 学生准备《湖心亭看雪》全文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意象和意境,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5. 背诵与欣赏(10分钟)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湖心亭看雪》。
(2)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意象和意境。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其他作家创作的相关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完成读后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理解《湖心亭看雪》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3.分析《湖心亭看雪》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分析《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译文。
2.相关的课件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或者图片,引起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已学过的关于唐宋词的知识。
Step 2: 欣赏原文(10分钟)让学生跟读《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并配合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讲解词句的含义和背后的情感表达。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湖心亭看雪》被誉为唐宋词的巅峰之作?2.你认为《湖心亭看雪》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3.分析《湖心亭看雪》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Step 4: 分组汇报(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Step 5: 诗词鉴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分析其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并与《湖心亭看雪》进行对比。
Step 6: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展示《湖心亭看雪》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湖心亭》。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湖心亭看雪》相关的作文。
教学延伸: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音乐或者影像作品,增加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唐宋词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内容以及其文学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湖心亭看雪》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意境、情感表达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文章;(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热爱与赞美;(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 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4. 文中意境、情感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 作者创作背景对文本的影响;3. 意境、情感表达技巧的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湖心亭看雪》;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4. 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揭示文本内涵。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湖心亭看雪》,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张岱及《湖心亭看雪》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3.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5.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典型实例,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背诵检查:课终检查学生对全文的背诵情况;3. 读后感评价: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对其内容、观点、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4.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其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湖心亭看雪》的文章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文中意境,创作一幅描绘雪景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作者的写作特色;(3)通过绘画实践,提升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湖心亭看雪》的文章内容及其意境;2. 张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3. 创作一幅描绘雪景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作者写作风格的深入剖析;3. 绘画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风格;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意境;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实践操作法:绘画实践,提升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湖心亭看雪》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及作品背景;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分析字词句式,剖析作者写作风格;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4. 绘画实践:根据文中的意境,学生动手创作一幅雪景画作;5.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作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在构图、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运用;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张岱的其他作品,如《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作者的了解;2. 参观欣赏: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览或实地欣赏雪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湖心亭看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3. 翻译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4. 学生翻译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5. 讨论和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 翻译法:学生翻译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湖心亭看雪》的翻译和心得体会。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原文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张岱的生平介绍,湖心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参考译文和解释:用于对照和参考。
4. 多媒体教学材料: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3. 准备翻译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张岱的其他作品,如《陶庵梦忆》等,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阅读。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典园林或景点,体验文中描绘的意境。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
九、教学安全1. 确保教室内的设备安全,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2. 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在课堂上进行剧烈的活动。
3. 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的财物,避免遗失或损坏。
十、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湖心亭看雪复习学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学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湖心亭看雪》复习学案【复习要点】:1、识记文学常识及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2、理解文章的主旨,习白描手法,感悟作者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基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二)、语音更定gēng 拏ná 毳衣cuì 雾凇沆砀hàngdàng 一芥jiè铺毡zhān 更有此人gèng 喃喃nán (三)一词多义一湖心亭一点上下一白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更是日更定矣焉得更有此人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四)、词类活用客此:客,名词作动词,客居(五)、重点词语解释人鸟声俱绝:消失是日:是,这。
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从晚上八点算起。
定,完了,结束。
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余拏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都。
(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
白,酒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判断动词。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莫说相公痴:痴迷。
二、精要笔记: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答案:课文选自《陶庵梦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作者到湖心亭看雪景,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
2、会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体味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复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
2、会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复习难点: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2、体味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复习方法:1、个人识记,过好整理关2、强化背诵,过好名句默写关3、小组合作,过好语句翻译关4、教师点拨,过好赏析评价关5、适当延伸,过好课外拓展关复习过程:一、过背诵及名句默写关。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二、过字词句识记、翻译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一芥()余强()饮余拏()一小舟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3)余拏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5)雾凇沆砀(6)焉得更有此人(7)上下一白(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更有痴似相公者3.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分析内容写法,过赏析评价关1、凌晨时分,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2、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何要写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写此内容有何作用3、作者以舟子的话作结,舟子的话含义是什么?4、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四、过好课外拓展关。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湖心亭看雪》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程序】一、导入1、课前多媒体循环播放西湖雪景。
2、导入语。
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⑴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⑵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⑶“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体把握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崇祯(chóng 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
(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湖心亭看雪》全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背诵并默写《湖心亭看雪》。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 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2. 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湖心亭看雪》,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雪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背诵和默写情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湖心亭看雪》。
2. 默写《湖心亭看雪》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3. 写一篇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背诵与默写评估: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背诵和默写情况,评估其掌握程度。
3. 读后感评估:阅读学生提交的读后感,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3. 反思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湖心亭看雪》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表达对雪景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复习学案【复习要点】:
1、识记文学常识及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2、理解文章的主旨,习白描手法,感悟作者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二)、语音
更定gēng 拏ná 毳衣cuì 雾凇沆砀hàng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更有此人gèng 喃喃nán (三)一词多义
一湖心亭一点上下一白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更是日更定矣焉得更有此人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四)、词类活用
客此:客,名词作动词,客居(五)、重点词语解释
人鸟声俱绝:消失
是日:是,这。
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从晚上八点算起。
定,完了,结束。
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余拏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都。
(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
白,酒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判断动词。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莫说相公痴:痴迷。
二、精要笔记: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案:课文选自《陶庵梦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作者到湖心亭看雪景,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作者的“痴”表现在哪里(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
4、“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5、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
6、“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
7、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
8、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
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9、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
)10、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品味一下,说说你的理解。
(翻译,并介绍白描)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
②“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表现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
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
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为什么不去掉(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④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例:马致远《秋思》
⑤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⑥写景的角度:实写与虚写交融。
(虚写舟、人,作者是站在整个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自身,可见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三、知识检测
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2、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2分)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C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拿一小舟
4、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
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答案: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
5.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
6.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2分)
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⑴是日,更定矣(这)⑵与余舟一芥(小草)
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⑷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8.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B)(3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四、总结与反思
2、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
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3、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C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拿一小舟
4、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答案: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
5.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
6.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2分)
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⑴是日,更定矣()⑵与余舟一芥()
⑶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⑷是金陵人,客此()
8.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3分)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
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四、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