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河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河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河南科技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河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导师姓名:完成时间:摘要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

河南饮食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厚的中原文化底蕴,河南饮食旅游文化资源以豫菜为核心,辅之以各种地方名吃,在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中占重要位臵,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载体。

然而目前河南饮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和经营中不断的去改善。

关键词:河南饮食;豫菜;饮食文化旅游资源Diet tourism culture resour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enanSchool of Food ScienceYang JunweiAbstractHasing a long history, the Chinese food culture presents a full-bodied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ive national appeal. Food culture of Henan in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the distinct features and rich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Diet tourism cultural resources of Henan are based on Yu (Henan Province) cuisine assisted by various local Characteristics snacks. In henan tourism 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tourism provides an important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arrier. However,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ultural resources in Henan die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we need to constantly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o improve!Key words: Henan diet Yu cuisine tourism culture resources目录引言 (1)一、河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1)二、河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2.1以品尝为,主文化韵味不足 (1)2.2对旅游餐饮产品的宣传意识和力度不够 (2)2.3旅游餐饮消费市场定位片面 (2)2.4旅游餐饮名牌有待进一步开发 (3)三、河南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3)3.1文化和品尝并重的开发理念 (3)3.2旅游饮食文化资源要系统宣传做到合理营销 (4)3.3正确定位旅游饮食消费群体 (4)3.4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旅游饮食文化餐饮品牌 (5)3.5保持本色,不失创新 (5)结语 (6)参考文献 (6)致谢 (7)引言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候饮食都是头等大事。

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与对策研究

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与对策研究

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与对策研究海南,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之一。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外,海南还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海南饮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潜力,对于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海南的旅游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发展潜力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1.饮食文化的多样性海南地处热带,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适宜农作物生长,因此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水果、海鲜和热带作物资源。

海南的饮食文化主要包括海南菜和少数民族特色美食两大类。

海南菜以清淡鲜香、色味俱佳、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著称,尤其是海南三大名菜——椰子鸡、清补凉、文昌鸡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海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火锅、烤鱼和腌制食品等传统美食。

2.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海南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目前的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单一,多数集中在餐饮方面,缺乏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无法满足游客对饮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还不够到位,一些传统饮食技艺和美食正在逐渐失传,影响了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丰富的地方特色海南的饮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美食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可以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饮食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品尝和体验。

2.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了烹饪、美食、历史、地域风情等多种元素,可以与景区、民俗、节庆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丰富了旅游产品和服务。

比如在海南的景区开展饮食文化主题的体验活动,组织美食文化节、烹饪比赛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丰富并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

3.品牌化与产业化海南拥有多种知名的美食品牌和特色产品,如儋州椰子鸡、亚龙湾凤梨、三亚猴头菇等,这些美食品牌有望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开发,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提升海南饮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当地餐饮服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论文(3)

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论文(3)

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论文(3)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论文辽宁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在近3000年的发展历程中,辽宁饮食以满汉为龙头、鹿鸣为创新、辽宁地方风味小吃为基础,吸取了全国各大菜系的精华,结合本地区传统口味特点,磨砺研精,推陈出新,突出自己的风格,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辽宁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一)旅游饮食文化开发的基本原则1.充分体现辽宁的地域风味特色,以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奇、求特、求优等心理需要,让每个来到辽宁的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并根据游客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设计配套不同档次的旅游饮食产品。

2.注重辽宁传统旅游饮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辽宁的传统小吃很多,如马家烧卖、老边饺子等已经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在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创新,突出和强调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有一些小吃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如果不注意保护,有一天就会从我们身边丢失。

3.饮食产品的开发要有全局观、整体观、产品应有辽宁地域特色。

饮食产品要成系列,即与整体旅游产品的开发相结合,综合考虑旅游景观的特点、设施、氛围等旅游因素的特点。

如沈阳故宫与满清皇家饮食的结合开发、张氏帅府与四绝菜等。

(二)实施辽宁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措施1.树立饮食文化资源观。

民以食为天,数千年来饮食从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逐渐升华为人类的一项文明享受,甚而散发着艺术的美感。

其内涵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旅游餐饮不要只着眼于为旅游者提供基本的饮食需要,而应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2.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建立资源信息系统,并给予准确的评价,分析其吸引力和开发潜力,包括明确饮食文化吸引物的知名度、历史价值、可接受性、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如某些烹饪原料可能产生环境破坏)、与其他旅游文化资源的关系等。

3.加强旅游餐饮业的管理。

进一步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尽可能杜绝旅游餐饮行业的不正当竞争,维护辽宁旅游业的形象。

海南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

海南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Ⅰ)关键词 (Ⅰ)引言 (1)1 饮食文化旅游的理论基础 (1)1.1 饮食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1)1.2 旅游要素理论 (1)1.3 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理论 (1)2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2.1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特征 (2)2.1.1 文昌饮食资源特征 (2)2.1.2 文昌饮食旅游消费特征 (3)2.1.3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3)2.2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4)2.2.1 饮食文化旅游的资源与产品问题 (4)2.2.2 饮食文化旅游的消费市场问题 (5)2.2.3 饮食文化旅游的产业经营管理问题 (6)3 饮食文化旅游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借鉴 (7)3.1 广州发展模式借鉴 (7)3.1.1 整合并复兴传统美食店铺 (7)3.1.2 借助古建筑营造饮食文化氛围 (7)3.1.3 推广广州早茶文化 (8)3.2 成都发展模式借鉴 (8)3.2.1 坚持对外输出饮食资源及文化 (8)3.2.2 不断创新美食,注重饮食体验 (8)3.2.3 旅游与美食深度结合,相互促进 (9)3.2.4 借助电视和明星效应推广成都美食 (9)4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创新开发途径和策略 (9)4.1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9)4.1.1 依据文昌文脉整合文昌饮食文化资源 (9)4.1.2 根据消费者需求确立重点发展的饮食产品 (9)4.1.3 打造文昌特色美食街区 (10)4.2 饮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10)4.2.1 创新设计饮食体验线路,增强美食文化吸引力 (10)4.2.2 设计即食即带和包装外带的特色美食,便利美食消费 (10)4.3 饮食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1)4.3.1 创新设计,文化营销 (11)4.3.2 依靠景区,捆绑营销 (11)4.3.3 依托电商,拓展渠道 (11)4.3.4 媒体借势,塑造品牌 (12)4.4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保障工作 (12)4.4.1 政策扶持 (12)4.4.2 组织安排 (12)4.4.3 资金投入 (12)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附件1 (14)海南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摘要:中国自古便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短短几个字足以体现美食在中国人民心的重要地位。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最新7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最新7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最新7篇前言篇一对于人们来说,饮食文化是在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也发掘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

这些食物可以对游客起到很好地吸引作用,还可以提升游客的消费水平。

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也能更好地让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得到推广。

由此可见,饮食文化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但是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是受到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接下来就着重看看地理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有何影响。

饮食文化的形成。

篇二(一)地形因素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由于我国面积广阔且地形多样,盆地、高原、平原和丘陵、山地都具备,地形类型齐全。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受季风性气候影响,气候较为湿润且土地肥沃,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蔬菜品种类别齐全、数量繁多。

而且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湖泊面积广阔,因此淡水鱼资源丰富。

由于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东部地区物产丰饶,人们的饮食一般以米饭为主。

在我国东部丘陵地区,由于受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在一些丘陵地区盛产茶叶。

因此就东部地区饮茶之风盛行。

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大约为30度,我国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相当,但是由于向高原海拔高,为高寒地区。

因此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大部分是高寒畜牧业,人们多以养殖绵羊、藏羚羊为主。

由于气候恶劣,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其他农作物生产较少。

因此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多以肉食为主食,且由于海拔高,天气寒冷人们大都将酥油茶作为饮料以御寒。

青藏高原为高寒地区,可种植青稞,当地人都喜欢喝用青棵酿的烈性酒。

不仅如此,由于海拔高当地的水沸点较低,因此青藏地区的居民大多喜欢把青稞磨成粉末,做成糍粑。

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同一纬度,但是由于四川以盆地地形为主。

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与对策研究

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与对策研究

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于2000字。

以下是关于的内容:海南是中国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的海鲜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海南饮食文化作为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海南人民的饮食习惯,更是体现了海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南的饮食文化也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海南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

海南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为海南的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管理,海南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对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与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海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品尝和参与,进而推动海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引言中关于研究目的的内容: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与对策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海南饮食文化的特色和潜力,分析当前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推广策略,促进海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推动海南饮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海南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海南饮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繁荣和发展,推动海南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海南的旅游形象和品牌效应,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目的是为海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之成为海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海南饮食文化概述海南饮食文化是海南岛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饮食传统。

海南饮食文化以海南岛的特产、海南岛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地域文化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海南饮食文化中融合了海南岛的热带气候和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以海南盛产的椰子、海鲜、热带水果等为主要食材,烹饪方法多样,口味清淡鲜美,被誉为“东方美食之乡”。

山西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_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山西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_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山西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专业旅游管理学生姓名路亚婷学号02309129指导教师孔旭红职称教授2013 年 4 月30 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路亚婷学号02309129 专业班级2009级旅游管理1班指导教师孔旭红职称教授单位河北大学毕业论文山西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题目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论文主要内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之所以国家恒久保持统一,民族不断走向团结,繁荣昌盛,这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互为因果关系。

随着我国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饮食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者关注的问题。

而山西的饮食文化是汉族饮食文化的典型,面食、陈醋、汾酒等都是中国一绝。

本文拟从山西饮食文化概述、形成原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以及开发保护对策几个方面对山西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山西饮食文化开发缺少深入挖掘,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把山西饮食走出去,做大,做强,做好。

同时旅游企业要加强对山西饮食文化的开发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绿色消费,加强营销宣传,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把山西浓郁的饮食文化流向全国各地,让人们了解山西,让世界了解山西。

要求:论文撰写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撰写论文前应首先阅读饮食文化及饮食旅游产品方面的相关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相关理论著作要很好的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并深度了解山西饮食文化的内涵和开发状况。

根据开题报告上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确定大纲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

撰写论文结束后要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反复的修改论文。

并按照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

严格按照论文进度安排进行论文的写作。

论文的格式、字数等撰写方面的要求参照《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最新5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最新5篇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最新5篇从古至今文化主宰着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家庭,甚至是每个人的命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不同的文化对于各民族、国家、家庭以及个人的影响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中国饮食文化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论文篇一关键词:潮汕潮汕美食美食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一、潮汕美食在潮汕旅游中的意义第一,潮汕美食文化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旅客出门,总希望能多游览些景观,多领略些风情。

如果在游览中的用餐、歇息,仅仅是填饱肚子,恢复体力,这个过程就是空白。

反之,如果引入饮食文化,就既能饱口福,又能饱眼福:既补充了身体需求,又满足了旅客心理愿望,一举两得,从而使旅客的旅途生活大大丰富。

因此,充分发掘潮汕美食原生地优势,打出美食这张“潮汕文化经济牌”,定能受到旅客欢迎,招徕更多旅客。

第二,潮汕美食文化可以提高旅游活动的品位。

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文化含量不高的旅游项目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将潮汕美食文化充分融合在旅游当中,让旅客在轻松愉快的用餐过程中,领略到潮汕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韵和潮人独特的风俗人情,从而提高旅游欣赏水平,增长见识,升华美感。

第三,潮汕美食文化将在旅游业发展中不断繁荣。

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并日渐成为汕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部门应精心设计旅游线路,让潮汕美食文化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和促销项目,穿插在旅游线路中,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使潮汕美食文化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潮汕美食在潮汕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其一,潮汕饮食文化的研究远远滞后。

与潮汕茶文化研究相比,潮汕饮食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很不足,有关潮汕食文化研究的文章难得一见。

对潮汕美食的发展历史、具体特点、科学价值、文化内涵及对旅游业的作用等问题,我们尚未有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因而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潮汕美食的宣传、开发、提高和发展。

成都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成都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成都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成都作为中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不仅有口味独特的川菜,还有多样化的小吃和特色饮品。

这些独特的饮食文化资源为成都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论述成都饮食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成都饮食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成都的饮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较长的历史积淀。

川菜作为四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独特的口味而著名于世。

其独特的麻辣味道和丰富的调料使得川菜成为国内外美食爱好者追捧的对象。

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如麻婆豆腐、水煮鱼、回锅肉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除了川菜,成都还有丰富多样的小吃和特色饮品。

成都小吃以其精细独特的制作工艺赢得了赞誉,如火锅、串串、龙抄手等都是成都的特色小吃。

特色饮品中最著名的是茶文化,在成都可以品尝到各种独特的茶品,如蓉城茶、四川名茶等。

二、成都饮食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1. 吸引游客成都的饮食文化资源独特而丰富,对游客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美食之都,成都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尤其是美食爱好者。

在成都旅游过程中,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川菜和独特的小吃,体验成都的饮食文化,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2. 丰富旅游产品成都的饮食文化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

除了可以品尝美食外,游客还可以参加各种饮食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习川菜制作、品茶、参观传统食品加工作坊等。

这些活动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与与互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成都的饮食文化。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都的饮食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饮食文化的传承、推广和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餐饮业、食品加工业、茶文化产业等,都可以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成都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1. 加强文化宣传成都需要加强对饮食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都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分析论文一、饮食文化旅游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使得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相关联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当下线上线下热门的旅游话题。

学者赵荣光把“饮食文化定义为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1],即食生活、食生产、食思想、食事象、食风俗的总称。

二、南京饮食文化资源1、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类型南京的饮食文化包括京苏大菜文化、鸭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

京苏大菜历史悠久,受人文荟萃的熏陶,京苏大菜名菜众多,蒸鲥鱼、酥鲫鱼、凤菜心、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

南京人鸭的消耗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且历史悠久,有板鸭、烤鸭(北京烤鸭的前身)等,形成鸭文化。

南京人素有“一口饭一口草”的传统习俗,野菜中的马兰头、芦蒿、菊花脑等十分热销,形成野菜文化。

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著名的夫子庙小吃响彻全国,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特征(1)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

江南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少古诗文中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结,读来令人食指大动。

如苏东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写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东坡居士的江鲜情缘。

辛弃疾的《鹧鸪天》中描写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中描写到“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荠菜、苜蓿头等自古就是南京人爱吃的野菜。

郑板桥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可见鲜笋、鲥鱼也是郑先生的最爱。

而在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随园食单》、《白门食谱》等书中都有关于南京美食的记载。

(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

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接纳了五湖四海的人。

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及旅游开发研究

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及旅游开发研究

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及旅游开发研究【摘要】地方饮食文化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重要文化遗产,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地方饮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入手,探讨了其历史渊源和挖掘方法。

结合地方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了其在旅游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对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方饮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并为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和旅游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方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挖掘、研究、历史、传承、发展、应用、促进作用、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今天,地方饮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挑战,一些传统的饮食习惯和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对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与旅游开发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地方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传承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地方饮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历史渊源、挖掘方法、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通过对地方饮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揭示其对旅游开发的促进作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1.2 研究意义地方饮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传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更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地方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语言,通过食物的味道和风味,可以传递出地方的环境、气候、土地和人文特色。

对地方饮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升地方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个地区,体验当地的美食和文化,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对地方饮食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代能够了解和继承这份传统。

研究地方饮食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更在于推动地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增强地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范文

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范文

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范文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中国的饮食文化成为了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篇1:《天津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特色》摘要:天津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六百多年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民俗民风和多彩的文化艺术。

这为天津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把天津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成功并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全面深入的研究天津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充分融合饮食民俗的“津味儿”地域特征,开发出能够激起旅游者文化共鸣的旅游项目,从而实现天津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天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全球性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

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逐步由观光旅游转向人文旅游转变。

民俗文化旅游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四大直辖市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六百多年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民俗民风和多彩的文化艺术。

这为天津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津独具特色的民俗美食,极大地吸引了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在品尝“天津三绝”――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的同时,也会产生了解天津独特饮食文化的欲望,所以说天津的饮食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民俗文化因素都可以成为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

一、天津饮食民俗的形成与特点在天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饮食民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民俗事象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是揭示和研究一个地区社会生产水平、社会文化水平、物产资源的种类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种最显而易见的佐证。

天津人饮食习俗的形成首先同它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的天津是退海之地,古有九河下梢之说,因为水域宽阔,距海又近,故水产极为丰富,品种也多,鱼、虾、蟹、蚌类,应有尽有。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饮食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饮食的特色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质量.饮食对凸显地方文化、塑造旅游地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但河北省在饮食文化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力度,将饮食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开发特色旅游餐饮,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关键词:饮食文化;旅游体验;旅游开发;河北省地方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人们围绕饮食所产生的系列行为和规范,包括与饮食有关的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饮食来源、饮食加工、饮食结构、饮食器皿、饮食的色香味形,以及居住、保藏所反映的饮食团体、饮食方式等;非物质层面体现在与饮食相关的政策、饮食观念、饮食卫生、饮食保健、饮食理论以及在宗教、祭祀、人生礼俗、人际交往、岁时节庆、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现象.河北省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特殊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孕育出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为河北省旅游开发奠定了重要的资源基础.一、河北省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一)历史悠久,内蕴丰厚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南部是传统的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文化区域,北部为蒙古族和满族所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与汉族的农耕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区域.考古发掘的武安磁山文化遗址证明,早在七千多年前,河北先人已经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烧制陶器;《古考史》中说:“皇帝始造釜甑,火食之道成矣.”这说明在距今四五千年的黄帝时代,河北先民结束了历时几十万年的烘烤、石烹的饮食生活,进入以水做传导热量的蒸煮法和气蒸法饮食生活时代.河北的饮食文化发展经历了史前时代的萌芽期、夏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期、秦至唐代的发展期、北宋至清朝的成熟期和近现代的传承与嬗变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河北大地上孕育出了独特的、内涵丰富的饮食文化.古书中记载的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如《东周列国志》中有荆轲赞美马肝味美的记载,《战国策》中有中山君王以一杯羊羹亡国的故事.在饮食文化发展的中后期,还出现了许多技艺独特、味道绝佳的名菜以及相关典故,如黄瓜的由来、霸王肉、正定隆兴寺的罗汉斋席、承德的满汉全席、麒麟蒸饺、鲜花玫瑰饼、保定的锅包肘子、李鸿章烩菜、总督豆腐、芙蓉鱼头以及唐山的饹馇等.邢窑、定窑、磁州窑是河北历史上的三大名窑,曾生产过形制多样的饮食器皿,与食物配套使用,更是丰富了河北饮食文化的内容.《调鼎集》《热河御膳》《承德名菜》《清宫野味》《中国烹饪大师孙晓春菜品荟萃》等古今书籍是传承河北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种类多样,地域分异明显河北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为河北饮食提供了多样的食材资源.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河北作为燕赵故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以及北方的游牧文化、宫廷文化等的深远影响,在饮食上体现出包罗万象的特点,烹饪方法及口味多种多样,故有“河北菜,不成系”之说.根据居民的饮食特点,有学者将河北省饮食文化分为坝上高原食风区、山地丘陵食风区、燕南赵北食风区、黑龙港流域和滨海平原食风区、少数民族食风区五大区域.各区饮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三)古今名食名饮众多,地位凸显河北菜因其杂,在古代没有自成一系而进入几大名菜系列.但清朝时候,河北地方菜已经形成了冀中南菜、宫廷塞外菜和冀东沿海菜三大菜系.经历了多年的传承和发展,2006年10月在由国家商务部、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新菜系大赛中,冀菜被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包括以保定地区为代表的直隶官府菜、以承德等地为代表的宫廷塞外菜、以唐山等地为代表的冀东沿海菜和以石家庄为代表的冀中南平原菜四大流派,其中的直隶官府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隶官府菜以锅包肘子、炸烹虾段、李鸿章烩菜、鸡里蹦等为代表,宫廷塞外菜以化子山鸡、烤全鹿、龙舟鱼菜等名菜为代表,冀东沿海菜以鸿宴肘子、金刺金鳞、京东板栗鸡等为代表,冀中南平原菜以霸王肉、黄瓜宴、崩肝、热切丸子等为代表.河北的酿酒历史也很悠久,刘伶醉、板城烧锅酒、衡水老白干、山庄老酒等均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藁城宫面、饶阳金丝杂面、保定槐茂酱菜、唐山麻糖、河间驴肉火烧、金凤扒鸡等均为河北传统名吃.二、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食”是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附加值潜力非常大的部分.但是旅游发展中,各地管理者和经营者往往忽视旅游饮食开发与经营的重要性.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如下问题:(一)缺乏地方特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和融合,也导致了各民族不同风格的饮食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交流.在许多城市人们都能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风味的饮食.通过对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承德、秦皇岛、唐山、邯郸等城市的调查发现,除了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店外,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较多,具有河北特色的冀菜馆少之又少.尽管河北古今特色菜品众多,但是游客很难吃到地道的反映河北特色的地方菜.团队游客在省内各地吃的是廉价的千篇一律的团餐,很难真正体验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二)缺少文化意蕴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分.饮食文化的物质部分属于显性文化,而与饮食相关的思想、艺术、哲学等非物质层面属于隐性文化.当前河北省旅游饮食的开发偏重于以品尝为主,对菜品文化意蕴的挖掘和展示不够.旅游者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导致留在游客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很难了解一道菜品所承载的地方文化.(三)参与性不强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差异化的体验.尤其在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喜欢个性化、参与性强的体验式旅游.如《礼记•乐记》所说,“酒食者,所以合欢也”.餐饮可以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使人有身心愉悦之感.这是近年来美食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不仅品尝佳肴美馔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而且参与食物制作能给人留下更难忘的印象,会强化进食时的愉悦感.对河北省内主要的旅游城市以及4A级以上景区周边的餐饮场所的调查发现,旅游者吃的大都是加工制作完成的食物成品,没有参与制作的机会.(四)市场营销宣传不够通过对电视、网络、户外媒体投放的旅游广告的调查发现,河北省旅游营销中更多的是对旅游景点和线路的推介,对“食”的宣传和发掘力度远远不够,致使游客对河北省饮食文化特色、地方特产了解不全、不深.近些年来,省内的主要旅游城市,如保定、承德、秦皇岛等地都举办过美食文化节,但美食节上展示的更多的是外地的名吃,对河北特色美食的挖掘和展示不够.三、河北省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一)注重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创新冀菜四大流派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背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竞争,一些河北历史上的地方名吃逐渐萎缩、失传,甚至消亡,有的在当地已难觅踪迹,还有些已面目全非,丧失了真实的内涵与底蕴.整体形象的模糊破碎致使河北特色饮食文化一直是默默无闻,不仅外地人不了解,就连河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要对河北的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就要对河北特色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业内的专家到烹饪古籍中去搜集,到老字号、老城镇、老食客、老前辈那里去讨教,抢救和采集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传统菜、民间菜、官府菜等,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地方风味精品饮食,要注意对其原有风格的传承和延续.其次,要注重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与申报,对列入非遗名录的饮食传承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传统经典菜品的传承.再次,组织专家和学者以河北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燕赵大地特有的人文地理和物产文化为背景,以挖掘收集到的散落在河北各地的特色饮食文化资源为基础,认真研究、整合河北饮食文化的风格特色,重塑独具特色的河北饮食文化.(二)挖掘传统饮食文化,打造特色餐饮品牌饮食是塑造地方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色餐饮场所应当是国内外宾客了解地方特色的一个文化窗口.河北省应当加大对旅游餐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龙头企业,打造特色餐饮品牌.餐饮企业在进行饮食开发与经营时,要将饮食文化与河北的燕赵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在菜品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都要突出地方特色,将餐饮场所打造成“能吃饭的博物馆,河北人的会客厅”.这样,游客在进餐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燕赵文化和河北的民俗文化.(三)注重饮食文化与旅游体验的结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旅游经验与体验越来越丰富,其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在饮食方面,游客不仅希望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而且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旅游餐饮的开发上,旅游餐饮企业要注重文化和饮食的结合,深入挖掘河北省地方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非官方的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资料,让游客在享受河北地方饮食的同时,能边听(故事)、边看(原料、工序)、边尝(味道)、边思(意蕴),使游客乐在其中.另外,还要注重在美食中融入创意,注重美食特色的挖掘,从主题、装饰、菜品以及服务人员着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情景化打造,将美食变为旅游吸引物.这样不仅可以弘扬地方饮食文化,还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四)搞好饮食类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购物属于非基本旅游需求,是需求弹性较大的一项旅游收入.旅游购物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贡献,而旅游购物则是多年来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饮食类商品作为旅游商品中的一种类型,河北省应当鼓励创新科研技术,大力开发绿色环保的冀味食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另外在商品的包装上,还要注重展现河北的文化元素,提升饮食类商品的的档次,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通过饮食类旅游商品提升河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加大营销力度改变以前旅游营销内容单一的局面,将旅游饮食文化产品与旅游景点、线路产品进行整合,多形式、多领域、多角度地进行宣传.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本地网站专栏,邀请知名专家、记者采写、拍摄专题报道,在重要的交通节点设立比较明显的宣传牌等途径进行宣传;另外也可举办凸显地方特色的美食节庆活动,以此吸引游客,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推出河北美食旅游线路.旅游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一定要认识到饮食在旅游竞争中的重要性.河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强认识,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与河北省旅游目的地文化充分融合,挖掘传统美食,创造新的经典美食,提高美食与旅游的结合度,加强旅游市场的品牌竞争意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蔡晓梅,等.中国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9):83-88.[2]闫利军,等.内蕴丰厚的河北饮食文化[EB/OL].[3]杨丽,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学术探索,2011(6):67-70.[4]吴晓东,等.基于游客需求的我国地方美食旅游发展探讨[J].江苏商论,2010(6):49-51.。

论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

论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

Tourism旅游经济1642012年4月 论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张荣春摘 要:旅游本质上表现为文化的感受过程。

旅游产业从产生自始就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旅游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的活跃。

我国的饮食文化世界文明,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彩。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发展不可或缺,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旅游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

我国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历史久远。

在旅游产业发展饮食文化具有极大地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强对民族饮食文化的扶持、强调地域特色、促进旅游和饮食相得益彰、深入挖掘饮食文化资源等角度出发。

关键词:饮食文化 旅游产业 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4(c)-164-02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的分工日益细化,各国经济的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趋势,在此期间,国内外旅游业的激烈尤为激。

中国加入WTO这一典型事件在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地挑战。

所以说,我国一定要立足本土优势,不断建立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吸引世界各国人们来中国旅游,不断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现代化。

我国的饮食文化世界文明,非但如此,我国的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彩。

因此研究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十分必要。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发展不可或缺,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既是旅游过程中必备的环节,旅游过程不能没有饮食文化。

不仅如此,饮食文化发展水平对于整个旅游产业来说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说,饮食文化发展好了,旅游产业将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反之亦然。

这里,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问题。

1 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文化这个概念的范畴较大,既表现为物质财富,也囊括了精神财富。

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范文

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范文

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论文范文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兴起,将游客与当地饮食文化相融合,为旅游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旅游方式不仅让游客品尝当地美食,还能欣赏到独特的饮食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本文将就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背景、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兴起源自人们对饮食的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不再满足于填饱肚子,更注重用餐环境、菜品品质和营养搭配等方面。

各种美食节、饮食文化展览等活动也层出不穷,引起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其次,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特点在于其独特性和互动性。

与传统旅游相比,饮食文化特色旅游更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当地特色食物,了解食材的采集和加工过程,感受到食物背后的人文关怀。

同时,游客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农田、渔村等,亲自体验并参与当地人的生活,深入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更加注重当地文化的传承。

在饮食文化特色旅游中,餐桌成为一个文化载体,既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又传承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弱化商业化的氛围。

饮食文化特色旅游更强调的是民俗风情和文化交流,而非商业利益。

旅游者可以在放松的环境中享受美食,感受到来自当地的热情和纯真。

最后,注重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饮食文化特色旅游中,要求使用当地的食材,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当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兴起给旅游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开发和推广。

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饮食文化特色旅游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饮食文化特色旅游的兴起让人们对于旅游有了新的期待和追求。

通过品尝当地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游客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感受到当地的人文关怀和独特魅力。

试论无锡市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试论无锡市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试论无锡市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论文摘要:文章从无锡市旅行餐饮文化的特色动身,对无锡市旅行餐饮文化资源开发觉状和问题进行了阐述,为无锡市开发旅行餐饮文化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近而提出计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无锡市,餐饮文化,旅行资源,开发关于旅行者来说,旅行目的地的餐饮文化也是深具吸引力的要素之一,在旅行目的地品尝具有地点民族风味菜肴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旅行者的探新求异的心理需要,因此,进展无锡市旅行业应当将进展餐饮文化旅行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无锡市旅行餐饮文化之特色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

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育,过着定居生活。

商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携弟仲雍,为让王位南奔,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

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亮地域特色的吴文化。

无锡饮食属“四大菜系八大帮”的苏菜系苏锡帮,口味偏甜。

苏锡菜包括苏州、无锡一带,西到常熟,东到上海、昆山都在那个范畴内。

苏锡菜与淮扬菜有同有异,其虾蟹莼鲈,糕团船点味冠全省,茶食小吃,尤优于苏菜系中其他地点风味。

苏锡地区的烹饪早在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专门高的造诣。

据《吴越春秋》记有:吴国公子光想谋杀王僚,便请猛士专诸向太湖烹制鱼菜的高手太和公学作“炙鱼”三个月,然后宴请王僚时将鱼肠剑藏于炙鱼腹中,待上菜时取剑将王僚刺死。

吴玉还筑鱼城以养鱼,置冰室以藏膳馐。

《姑苏志》记有:“吴地产鱼,吴人善治食品,其来久矣。

”苏锡菜擅烹制河鲜、湖蟹、蔬菜,菜点注重造型,菜品清新多姿,讲究火候、美观,善于调味,白汁清炖独具一格,兼有糟鲜红曲之味,食有奇香;口味上偏甜,无锡尤甚。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展,苏锡菜也正如吴文化一样——兼容并蓄、开拓创新。

川菜、粤菜、杭帮菜、日韩办理等在那个地点竞相进展,这些菜系的融入,既丰富了苏锡菜的风味,又促进了苏锡传统菜肴的更新和进展。

近年来,苏锡菜不再太甜,而是多滋多味;烹饪方法不再墨守传统,而是博采众长;菜肴的品种不再单一,创新品种迭出;注重营养、重视卫生差不多成为苏锡饮食消费的时尚;绿色、生态、营养等新理念差不多在许多餐饮、酒店企业生根开花。

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浅析

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浅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乡村体验生活为了能够更好地带动乡村经济,许多地方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规划。

例如:利用乡村自身的特点,一些从业者将一部分田地改造成了采摘园,给从城市到乡村旅游的人们提供体验乡村生活的便利。

我国乡村有着浓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将同一种菜品开发出多个不同的菜品已经屡见不鲜。

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在乡村、小镇火了起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面该文就从乡村旅游饮食文化开发的角度进行简单的探讨[1]。

1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的现状1.1对于传统文化资源方面由于受到大城市现代文化和国外潮流文化的影响,当下很多年轻人推崇和习惯了现代饮食文化,这使得传统的民间饮食文化,如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美食工艺、茶艺、酿酒工艺和民间饮食人文传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民间人文、工艺只能保留在乡村。

1.2对于传统美食资源方面由于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不少大都市的现代化产品以及食品在乡村大行其道,传统的乡村美食文化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另外,随着旅游资源的商品化,使得本土乡村传统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在经过现代市场的融合、包装之后“变了味”,快消文化的现代食品逐步取代了传统美食,让农村本土美食和特产失了“乡土味”。

“传统美食”在市场竞争上一直处于弱势,乃至被埋没,就此消亡。

一些传统美食,今天仅仅在一些有着民族特色的乡村才可以看到。

种种局限,使得其在传播上受到了很大的阻碍[2]。

2乡村饮食旅游文化存在的问题2.1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只具有单纯的品尝特征目前,在乡村饮食旅游文化的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现状是,绝大部分饮食文化资源都以品尝农村所制作的美食佳肴为主。

在形式上缺乏趣味性、参与性、和饮食文化的传播性,传播形式过于单调。

许多人在假期来到农村度过来之不易的周末时光,在乡村体验生活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其品尝当地的美食,是略显单调的,不利于美食文化的传播,也会使游客渐渐失去兴趣。

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

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

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第一篇: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论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朱玉霞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三、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必须重视的问题1.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问题文化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大追求,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灵魂。

目前,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基本上以品尝佳肴为主,开发者往往忽视对中国几千年来深厚的饮食文化传统的发扬。

旅游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因此他们在用完这些菜之后,留在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并没有对—道菜有个根本了解。

很多地方缺少对饮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没有把饮食佳肴与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的精神享受,难以吸引众多的回头客。

事实上,随着文明的进步,文化的积淀,人们越来越注重进餐时的精神享受。

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文化内涵,要特别注意把握饮食产品的文化特色。

2.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问题旅游餐饮市场为迎合旅游者复杂多变的口味需求,各地纷纷引进外地菜肴,仿制其它地区的口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加经济收入。

因此,在一些旅游景点可以说想吃什么口味的菜—般都能吃到。

由于各个地区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反而忽视了本地地方特色美食菜肴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埋没了本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

同时由于外地菜肴口味的大量涌入,逐渐更替了本地区原先人们习惯的口味。

在不知不觉中,生产者本身的产品被外来产品所代替,以至于本地方的特色饮食产品沉睡过去,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宝贵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

3.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是2l世纪旅游产品开发最重要的原则。

对于食品而言,从表面卜看,似乎与生态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太大关联,而实际上,食品原料的采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自然环境的良好与否,保护好环境,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原料提供给食品生产,真正实现旅游业12003【文章摘要】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促进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研究论文: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

研究论文: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

128350 旅游管理论文饮食民俗和旅游开发现代社会逐渐加强了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提高了服务水平,使旅游业能够在各行各业的竞争中快速发展起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饮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因为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必要需求,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饮食文化加强地方文化的传播。

目前,在学术界也展开和加强了对饮食民俗的研究,逐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突出饮食民俗的重要性,学者们纷纷针对该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相关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现代旅游资源开发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论研究,所以,饮食民俗应该逐渐发展成为旅游开发资源中的重要内容。

现代旅游开发项目逐渐增多,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其中添加了大量休闲娱乐的元素,使人们能够共享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分享美食文化,同时人们如果能够品味到绿色和高质量的食物,也能够强身健体,确保人们所食用的产品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也是进行饮食文化开发的重要内容,因此,旅游开发应该逐渐加强饮食民俗方面的开发,加强地方文化的宣传,使各个地方的品牌与文化能够快速得到发展。

一、在旅游开发资源中饮食民俗的特点1.民族性在中国,不仅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民族,他们构成了中国这个大家庭,而且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特色,他们都经过了不断地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族烙印的风俗习惯,其中饮食民俗相对比较突出和明显,汉族是我国的主流民族,在饮食文化中,逐渐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这是比较明显的饮食文化特点。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提倡养生之道,借助食疗来平衡身体的不同要素,同时对于饮食的形、味、香以及色都十分讲究,这样才能够使食物无论从味觉方面,还是从视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美的享受,这也是我国菜品能够走遍全世界的重要原因。

我国民族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也具有一定的独特之处,例如蒙古族喜欢喝马奶酒、吃炒面以及手抓羊肉;壮族偏爱鱼生和糯食;而回族主要以油香和粉汤作为饮食特色等等,这都能够体现出各民族的饮食民俗所具有的民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激发游兴,提高游客参与度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开发一些参与性比较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参与制作美食,体味其中的乐趣。比如在品尝南京小吃蟹黄汤包时,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包汤包的乐趣,品尝汤包时可以告诉游客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让游客回味无穷。南京的盐水鸭非常出名,可以在品尝盐水鸭时,引导游客亲自制作盐水鸭,最后作为地方特产带回家乡等。游客在体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美食制作的方法,而且还体验到制作美食的乐趣,提升游客的游兴。
二、南京饮食文化资源
1、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类型
南京的饮食文化包括京苏大菜文化、鸭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苏大菜历史悠久,受人文荟萃的熏陶,京苏大菜名菜众多,蒸鲥鱼、酥鲫鱼、凤菜心、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鸭的消耗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且历史悠久,有板鸭、烤鸭(北京烤鸭的前身)等,形成鸭文化。南京人素有“一口饭一口草”的传统习俗,野菜中的马兰头、芦蒿、菊花脑等十分热销,形成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国四大小吃之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著名的夫子庙小吃响彻全国,形成小吃文化。
一、饮食文化旅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使得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相关联的旅游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当下线上线下热门的旅游话题。学者赵荣光把“饮食文化定义为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1],即食生活、食生产、食思想、食事象、食风俗的总称。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三、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场上将饮食与文化结合起来的主题餐厅屈指可数,一些因为定位不明确、菜品和服务不佳,曾经“名噪一时”的主题餐厅已经倒闭或者“奄奄一息”。究其原因是在满足旅游者的基本温饱需求的同时,饮食文化的挖掘比较浅薄,仅从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难以深层次的体现文化特色。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旅游者不仅仅只是为了品尝美食而出来旅游,更要满足精神上的文化追求。
(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南京菜讲究刀工,擅长刀技,技艺高超的厨师,用一把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镂或削,可以做出多种花样造型,如月季、菊花、荷花等,在品味这一道道美味佳肴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雕细琢的工艺品,让人不忍心去下口,不得不感叹厨师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艺。(4)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2]。南京为十朝都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当地特有的古朴淳厚的食俗风情。如南京有正月初八上灯,十八落灯,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南京人元宵灯节期间的食俗。三月三这天,南京人用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四月初八在南京郊区有吃“乌饭”(青精饭)的习俗。饭是以南天烛(一名青精树)叶捣烂滤汁泡糯米,晾干蒸煮而成,据说人吃了能强筋骨、益气力,被誉为“仙家服食”等。
3、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经离我们远去,饮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商品,要有自己的运营方式和商业包装机制[3],在旅游市场上需要品牌营销战略,而目前旅游市场上有品牌辨识度的饭店极少,仅有的几个如“南京大排档”、“狮王府”、“绿柳居”,大部分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缺乏深层次的包装和宣传,品牌营销意识薄弱,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接纳了五湖四海的人。“南京菜”就是原汁原味、不咸不淡、小资情调。利用时令原材料,体现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对成菜的要求是,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浓而不腻,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其风味特点主要表现在口味醇和、咸淡适中、适应面广、原汁原味。
四、南京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打好文化牌,提升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南京拥有深厚的民俗饮食文化底蕴,挖掘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对一些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加以开发利用来提升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在文化上做文章[4]。另外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节庆展、美食节等活动,利用微电影微视频展播、讲解员现身说法讲解美食渊源,图文并茂地呈现出南京的饮食文化风情,把文化注入饮食中,增强南京饮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2、南京饮食文化资源特征
(1)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江南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少古诗文中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结,读来令人食指大动。如苏东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写到,“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东坡居士的江鲜情缘。辛弃疾的《鹧鸪天》中描写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中描写到“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荠菜、苜蓿头等自古就是南京人爱吃的野菜。郑板桥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可见鲜笋、鲥鱼也是郑先生的最爱。而在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随园食单》、《白门食谱》等书中都有关于南京美食的记载。
4、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苏菜属于八大菜系,南京菜又属于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被称为“京苏菜”,地方特色明显。近些年来,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纷纷引入外地菜肴如川菜、粤菜等,菜品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口味繁杂,菜肴中混杂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失去了本帮菜原有的味道,游客难以再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京苏大菜,地方特色不再突出。
2、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
近年来,美食节目大行其道,前有《舌尖上的中国》,紧接着香港明星谢霆锋加盟《十二道锋味》携好友跨界做“厨神”挑动国民味蕾,掀起舌尖之旅。美食制作过程所展现的诱惑不亚于品尝美食,而南京旅游市场上目前能让游客直接参与制作的饮食旅游项目少之又少,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单就品尝美食,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