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解析)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发展史上的人物及其思想的对应。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是指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最先是孔子对学生实施的教学方法,是指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尽其才,有所进步。

故A项正确。

B项: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

可见,孟子没有明确提出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荀子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又相对系统的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荀子的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四个阶段),形成了“闻—见—知—行”四个不可分割的、连续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包含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

与题干不符,排除。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观点的识记与辨析。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授给一切人和教育要适应自然,提出了统一的学制系统以及新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是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为基础的。

泛智教育思想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对西方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故C项正确。

A项:柏拉图的《理想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但它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考试时间:2016年11月5日下午13:00-15:00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提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被称为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里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4、教育是新生一代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现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了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生产性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6、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7、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2016年下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2016年下半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2016年下半年(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1,分数:42.00)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______。

(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解析:[解析]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教育的代表人。

其思想主要以“仁”为核心,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等思想。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______。

(分数:2.00)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解析:[解析]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思想,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被称为______。

(分数:2.00)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解析:[解析] 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这表明教育具有______。

(分数:2.00)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生产性解析:[解析]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其中永恒性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教育的永恒性是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016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正式开考,预计在12月13日公布此次考试成绩查询,届时考生们可登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询自己的成绩。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选择题1题B全面发展2题A抑制了学生3题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4题A善于自我反思5题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6题C穿戴不整7题C学校8题D控制与被控制9题A学校提出申请10题C侵犯了学生的个人11题C荣誉权12题机会公平13题B不合理、教师应认真批改14题B反思自我15题C深远性16题D正确、符合廉洁17题A图穷匕见18题A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9题D瑞典20题D铁、洛、镍21题C巨人传22题A王勃23题C汴梁24题A知之者不知25题D拉斐文26题B自动筛选27题B可以选择行28题B宁夏-银川29题C7+6二、材料分析30.教师观该材料中汤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尤其是是值得新时代教师学习的。

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坚持终身学习的渔人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材料中,汤老师通过亲身实践,大胆探索,分层教学的创新方式,发现其中的窍门,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强调,教师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材料中,汤教师把课间做作业的学生“撵”出课堂,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31.教师职业道德:材料中夏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及详细答案(精品)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及详细答案(精品)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目录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 (1)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详细答案 (11)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生产性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6.—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7.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2016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刻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别予评分。

一、单项挑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惟独一具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闻名的”白板讲”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A. 夸美纽斯B. 洛克C. 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A. 知识,技能和技巧B. 知识,明白和应用技能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答案]:C3、马克思以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要紧讲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A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A. 妨碍人的身心进展B. 促进社会进展C. 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A. 六三分段设置B. 五四分段设置C. 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D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舞学生”做中学”,经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截了当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A 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B8、教师举行教学的直截了当依据是()A.课程打算B.课程目标C. 课程标准D.教科书[答案]:D9、罗老师说解”观潮”这篇课文时,经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觉到钞票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答案:A孔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答案:C夸美纽斯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一C.心理D.劳动起源论答案:C 心理起源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答案:A永恒性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答案:B脱离社会生产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A生产力发展水平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B.葵卯C.壬子癸丑D.壬戌学制答案:C壬子癸丑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B经验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文法答案:D演示法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2016年11月教师资格证中学《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11月教师资格证中学《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 下半年教師資格國考筆試真題估分——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代碼:30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 21 小題,每小題2 2 分,共2 42 分)在每小題列出の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の,,請用B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の答案字母按要求塗黑。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效。

1、我國先秦時期,主張“有教無類”,宣導“因材施教”の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莊子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の是教育學發展の人物及思想の對應。

“有教無類”是孔子提出の,是指教育沒有類の差別,所有人不論貧富、貴賤、善惡、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最先是孔子對學生實施の教學方法,先是對學生有充分の瞭解,並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們各盡其才,有所進步。

A 項正確。

2.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の主張,並對班級授課製作出系統闡述の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圖の《理想國》B 昆體良の《論演說家の培養》C 誇美紐斯の《大教學論》D 赫爾巴特の《普通教育學》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の是教育學家及其主要觀點の識記與辨析。

十七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張把一切知識教授給一切人和教育要適應自然,提出了統一の學制系統以及新穎の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誇美紐斯の泛智教育思想是以“泛智論”和“教育適應自然”為基礎の。

泛智教育思想適應了時代和社會の需要,為創立獨立の、系統の教育學奠定了基礎,對西方教育理論體系の形成以及中國近現代教育の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因此,C 項正確。

3、美國學者孟祿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沒有教材の史實,斷言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の無意識の模仿。

這種觀點被稱為()。

A 交往起源論B 生物起源論C 心理起源論D 勞動起源論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起源說。

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の模仿,把全部教育都歸之於無意識狀態下產生の模仿行為。

山东省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考试题

山东省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考试题

山东省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A:德育B:智育C:美育D:技术教育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E:尼德兰的伊拉斯谟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4、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

A:学习材料特性B:认知结构C:媒体D:家长指导5、190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奏定学堂章程》E:“单轨制学制”6、以下说法中,错误的为__。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B.专家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__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智力技能9、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____A:可用因素B:微弱因素C:重要因素D:利弊兼有的因素10、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1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

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3、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__。

2016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2016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2016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2016 下半年教师资格国考笔试真题估分——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挑选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惟独一具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B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效。

1 、我国先秦阶段,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庄子2.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B 昆体良的《论演讲家的培养》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赫尔巴特的《一般教育学》3 、美国学者孟禄依照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

这种观点被称为()。

A 交往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C 心理起源论D 劳动起源论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日子连续和进展别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A 永恒性C 阶级性D 生产性5 、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别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别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别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 具有灵便性B 脱离社会生产C 具有全面性D 结合社会生产6 、(普通来讲,制约教育进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全然性因素是()。

A 生产力进展水平B 政治经济制度C 人口数量和质量D 社会意识形态7 、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8 、环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堂类型属于()。

A 学科课程B 经验课程C 综合课程D 融合课程9 、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

2016年11月教师资格证中学《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11月教师资格证中学《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 下半年教師資格國考筆試真題估分——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代碼:30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 21 小題,每小題2 2 分,共2 42 分)在每小題列出の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の,,請用B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の答案字母按要求塗黑。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效。

1、我國先秦時期,主張“有教無類”,宣導“因材施教”の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莊子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の是教育學發展の人物及思想の對應。

“有教無類”是孔子提出の,是指教育沒有類の差別,所有人不論貧富、貴賤、善惡、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最先是孔子對學生實施の教學方法,先是對學生有充分の瞭解,並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們各盡其才,有所進步。

A 項正確。

2.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の主張,並對班級授課製作出系統闡述の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圖の《理想國》B 昆體良の《論演說家の培養》C 誇美紐斯の《大教學論》D 赫爾巴特の《普通教育學》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の是教育學家及其主要觀點の識記與辨析。

十七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張把一切知識教授給一切人和教育要適應自然,提出了統一の學制系統以及新穎の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誇美紐斯の泛智教育思想是以“泛智論”和“教育適應自然”為基礎の。

泛智教育思想適應了時代和社會の需要,為創立獨立の、系統の教育學奠定了基礎,對西方教育理論體系の形成以及中國近現代教育の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因此,C 項正確。

3、美國學者孟祿根據原始社會沒有學校、沒有教師、沒有教材の史實,斷言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の無意識の模仿。

這種觀點被稱為()。

A 交往起源論B 生物起源論C 心理起源論D 勞動起源論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起源說。

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の模仿,把全部教育都歸之於無意識狀態下產生の模仿行為。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答案】A。

解析: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即所有人都该接受教育,不分阶级、种族、贵贱。

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答案】C。

解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其主要观点:提出“泛智论”教育;班级授课制等。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答案】C。

解析:心理起源论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归因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行为。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4.【答案】A。

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

本题大概意思是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属于教育的永恒性。

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2016年下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 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4. 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生产性5. 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6. 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7. 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 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9. 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理想国》B.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C.夸美纽斯《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生产性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强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7.在我国近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堂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示法10.根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答案:A孔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答案:C夸美纽斯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一C.心理D.劳动起源论答案:C 心理起源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答案:A永恒性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答案:B脱离社会生产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A生产力发展水平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B.葵卯D.壬戌学制答案:C壬子癸丑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B经验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文法答案:D演示法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6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先秦期间,主张“有教无类”,倡议“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答案: A 孔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讲课制做出系统论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课论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答案: C 夸美纽斯3.美国学者孟禄依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判定教育发源于小孩对成人的无心识模拟这类看法被称为()。

A.交往发源论B.生物起一C.心理D.劳动发源论答案: C 心理发源4.教育是重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持续和发展不行缺乏的手段,为全部人和全部社会所一定,并与人类社会一直,它表示教育拥有()。

A.永久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答案: A 永久性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示孔子施教内容()。

A.责率性B.离开社会生产C.拥有全面性D.联合社会生产答案: B 离开社会生产6.一般说来,限制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构造的根天性要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目和质量D.社会心识形态答案: A 生产力发展水平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推行男女同等同意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B.葵卯C.壬子癸丑答案: C 壬子癸丑学制8.环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种类个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交融课程答案: B 经验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构造,张老师采纳的教课方法()。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文法答案: D 演示法10.依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地点来判断其成绩的好坏,而不考虑其能否达到教课目的的要求,这类教课评论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一C.心理D.劳动起源论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B.葵卯C.壬子癸丑D.壬戌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文法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B.绝对性C.总结性D.相对性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B.情感陶冶法C.说服教育法D.个人修养法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A.性格特征B.能力C.气质D.认知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B.功能固着C.功能转换D.功能变面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B.描绘性知识C.情境性D.程序性16 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互动学习17.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监控策略D.组织策略1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B.组块C.字节D.词组19.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20.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A.维持功能B.缓冲功能C.发展功能D.解释功能21.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激烈,提出了以下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B.心理自我阶段C.社会自我阶段D.经验自我阶段二、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2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答案: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2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答案:错误。

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2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答案:错误。

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

25.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答案:错误。

焦虑对学习具有双重作用。

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过度焦虑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起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4个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答案:①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

②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

③经验课程是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

④经验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

27.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答案:①对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②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③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28.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

2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

30、材料: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

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问题: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答案:(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

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

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生能够从教学规律和原则、学习动机、师生关系等角度分析材料,强调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结果的影响等等,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31、材料: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

注意力也难集中。

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

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

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

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

(18分)答案:(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比如“学习有好有坏”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①积极强化。

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

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②系统脱敏法。

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

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⑤人本主义疗法。

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主要表现、原因和方法三者每一点6分,每一问考生能够给出三个以上的要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材料的内容具体解释,即可得满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