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之《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一、教育心理学
1. 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
3. 智力发展与学习能力培养
4. 学习与记忆的规律和策略
5.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辅导
6. 教育中的激励与评价
二、教育学
1. 教育的定义、目标和功能
2.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流派
3.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4. 教育变革与教育政策
5.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6. 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提升
三、教育法律法规
1. 中小学教师资格申请与评审规定
2. 基础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
3. 中小学教育管理规定与政策
4. 教育机构管理规定与政策
5. 学生权益与保障法律法规
6. 员工劳动关系法律法规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 教育科学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4. 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解释与推论
5. 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6. 教育科学研究应用与转化问题
五、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1. 课程开发与设计
2.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 教学评价与评估
5.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
6. 教学创新与教育改革
以上是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仅为参考资料,真实名字和引用已经被修改,如需详细了解,请查阅相关教育学习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1.德育的原则(材料题,熟记各原则与贯彻要求)1.1导向性原则:教育者进行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1.2疏导原则:教育者要淳淳善诱,以理服人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淳淳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严慈相济原则):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贯彻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教育者应该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1.4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1.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德育工作要坚持以正面教育、积极诱导为主;要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1.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贯彻要求(考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1.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者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
202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一、教师职业理念1、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3、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二、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等。
2、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3、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种类和承担方式。
4、教育权利与义务:教育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内容和保障。
5、教师权利与义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内容和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功能和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教师职业行为:教师职业行为的概念、特点、基本范畴和基本规范。
四、文化素养1、历史文化素养:中国历史文化、世界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事件。
2、科学文化素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事件。
3、文学素养: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及其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形象等。
4、艺术鉴赏素养:中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流派和代表作品。
五、基本能力1、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中心思想、重要细节和深层含义。
2、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种文档、数据、图表等信息。
4、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规范的文字表达方式,撰写教案、教学总结、教育论文等文档。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一、文章类型及关键词梳理本文主要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必考科目之一,其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汇总一些必考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目的和功能,以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目的: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不同教育目的论的观点和特点。
4、教育制度:了解教育制度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过程。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课程理论:掌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不同教学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3、教学方法: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4、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和原则,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发展知识1、认知发展:了解认知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认知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2、情感发展:掌握情感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情感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3、品德发展:了解品德发展的概念、阶段和特点,以及品德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4、个性发展:掌握个性发展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个性发展对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四、班级管理知识1、班级管理理论: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班级组织建设: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3、班级日常管理: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4、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掌握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五、教育教学技能知识1、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应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50道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1-50)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历史性:1)教育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的教育又有共同点其特点。
2)教育的阶级性:教育为谁服务。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和桥梁)。
4、教育的基本功能(根据教育作用对象划分):①个体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共享功能。
②社会功能:社会变迁功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社会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平级调动,纵向流动:升职)。
5、教育的基本功能(根据教育功能呈现形式划分):①显性功能(计划性)②隐形功能(非预期)。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代表人物:宗教人士(朱熹),评价:最古老的观点。
②生物起源论(本能生利息),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评价:第一个正式提出,主要观点:生存本能。
③心理起源论(心理仿梦露),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儿童对承认无意识的模仿。
④劳动起源论(米凯爱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评价: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起源于劳动,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7、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①夏,教育机构:序、校。
发展简述: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②商,教育机构:大学、小学、瞽、庠、序。
发展简述:有文字记载、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
③西周,教育机构(官学):国学:大学、小学,乡学:塾、庠、序。
发展简述:政教一体,官师合一(无专职老师),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④春秋,发展简述: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⑤战国,教育机构:稷下学宫(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发展简述:诸子百家争鸣。
⑥西汉,教育机构:太学(西汉)、鸿都门学(东汉)。
发展简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形成人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的活动,它以培养人为直接和最终的目的。
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教育的双重属性:上层建筑属性和生产力属性。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德育: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
智育:知识、智力、技能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身体、心理健康的培养,是教育的基础。
美育: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技术教育:职业知识、技能、劳动习惯、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育的补充。
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之间相互、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德育是核心,居于首要地位;智育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其他各育的发展;体育是基础,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美育是灵魂,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精神支柱;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实践环节。
学科知识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教育研究中,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量化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验法都属于量化研究方法,而案例法则属于质性研究方法。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学生兴趣培养规律等,而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则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而是属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范畴。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倡导全人教育、强化课程整合、实现三级管理。
因此,强调教师主导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是一门涵盖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技巧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社会工作从业者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对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汇总
选择题必考知识点中学生心理发展(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最近发展区。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注意发展特点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注意广度接近成人;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语言发展特点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三)情绪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情绪状态分类: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理论詹姆士—兰格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坎农—巴德学说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1)单项选择题:知识点一:1.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段性、历史性2.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观点: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3.教育家及教育著作(1)孔子教育作用:社会-庶富教;个人-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文行忠信”教育过程:学思习行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第一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材施教(朱熹)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学记》地位: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课内与课外: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寡,易,止)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西方苏格拉底——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培养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年龄分期,遵循自然,促进和谐发展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建立、理论基础-理论学和心理学;“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四阶段教学论口诀:一二三四特普通。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五步教学法口诀:一三五,既民主,又实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2024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概述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分析在2024年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案例分析题则注重考察考生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与难点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评价与测量是难点,要求考生具备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师的职责和权利,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法为了有效地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1.系统学习:考生需要对考试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建立知识框架,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重点突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可以通过做题、听讲座、参加培训等方式加强学习。
3.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模拟测试:进行模拟测试,模拟考试环境和考试形式,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五、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需要系统学习、重点突破、实践应用和模拟测试等方法进行备考。
考生还需要了解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特点和难点,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选择题知识考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有目的地培养人★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的反思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所出现的问题★简述家庭和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1.家访2.班级家长会3.家长沙龙4.家长学校5.家长委员会★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被动:塑造性★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的一些特殊性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如目标明确、时间集中、有专人指导★“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心理起源说:孟禄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 /沛西·能 /桑代克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我国体育的目标是: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2.丰富社会文化生活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提高国民素质★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杜威:实用主义(现代教育代言人)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倡导“从做中学”★聪明早慧,大器晚成----个别差异性关键期或最佳期----不平衡性★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埃及★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义务教育最早产生于德国的资本主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关辉的职业;《大教学论》的发表是教育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几个教学原则(直观、系统、量力、巩固);班级授课制;自然教育;泛智教育;百科全书式课程★赫尔巴特:学新知识想旧观念;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学记》★义务教育法: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壬寅学制:第一次颁布未实施(1902年)癸卯学制:第一次实施并实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资本主义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尊孔(1912-1913年)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六三三学制” 沿用至解放初期(时间最长)★双轨制教育(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具有阶级性贵族阶级:中学---大学普通民众:小学---初级职业学校系统★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最早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美国★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政治制度★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的规律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提升★教育方针: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目的:对人的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原始教育没有阶级性★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课外、校外教育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科学技术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规模、速度、结构变化、内容、手段★1623 培根首次把教育作为独立学科,夸美纽斯来实现★克鲁普斯卡娅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陶行知:毛泽东称为“人民的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核心★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西周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史上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埃拉斯莫斯(我爱上了班级)★社会本位论思想: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造就合格公民)(有位公民拨打恐吓电话,涂害社会)个体本位论思想:孟子、罗杰斯、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啰嗦一路无人陪)★华生:外铄论把一打婴儿培养成各种职业★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当中呈现递减趋势★教育一词最早提出者是孟子★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制度化教育是封闭的,基本特征是:制度化,封闭化,学校化★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外婆荀找洛华生和斯金纳)内铄论: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成熟势力说)★欧洲中世纪的教育内容是七艺和神学七艺包括算法,几何,天文,音乐(四学),文法,修辞,辩证法(三科)★古希腊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家庭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先导性,针对性,权威性,终身性★现代学制根据选拔分层功能可以划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古代教育(奴隶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成果最客观可靠的标准★制度化教育典型标志:学制的建立★我国的课程改革:小学:综合初中:分科和综合高中:分科★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历史法★各类学校总体系叫学校教育制度★互补性: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目的★许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终身教育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65年法国保罗·郎格格提出★马卡连柯:从事流浪汉和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第二章中学课程★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真正全面系统论证活动课程价值的是杜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001年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归为教育学专业术语★课程计划:未经允许不可轻易改动★制约课程发展的三大因素:学生、知识、社会★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课程的现代化问题★学校课程:特色课程,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杜威:活动中心,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具有活动性课堂的特点★分科课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实证主义★泰勒: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隐性课程:杰克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学活动材料---教科书★预期---实际:目的游离评价模式★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基本阶段里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赫尔巴特:教师,教材,课堂中心杜威:儿童,活动,经验★课程内容即教材:夸美纽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综合课程的形式:相关课程,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核心课程(相域融核)★根据学习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内容属性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取得的经验和科学知识★简述国家型课程的特点:强制性;统一性;公共性;基础性;神圣性简述分科课程的主要特点:(1)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强调知识本位(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3)重视学科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简述课程的作用: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应用的根据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第三章中学教学★按评价功能或者作用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安置性测验:分班形成性测验:针对教学单元,调控教学诊断性测验:找到困难的成因总结性测验: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程结束★定性评价:评出等级,评语★“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相对评价--常模参照--成绩排名绝对评价--目标参照--教学目标★欣赏法:体验真善美★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产婆术----苏格拉底问答法----谈话法★直观性原则:通过形象描述,引导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特朗普制: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结合起来★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让学生自由学习★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教育性(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测验(相对性评价)★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相长”“启发诱导”指的是教学原则★信度:一致性、可信度,稳定性,可靠度效度:准确性、能测出想测的东西区分度: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难度:难易★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变式:改变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教师成长三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杜威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难闻的假睫毛)★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和斯宾塞的实质教育论:传授生活知识,忽略智力培养★古代的中国、埃及、希腊的大学大多采用:个别教学★读书指导法是一种以语言传授为主的方法★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1862年清末,癸卯学制,最早开始班级授课制★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最大的缺点是太耗费时间★保加利学者洛扎诺夫---启发式暗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提出教学目的是教案的核心★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首次提出★教学原则是依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巴班斯基:最优理论赫尔巴特:四步教学布鲁纳:学科知识结构凯洛夫: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组织严密6.气氛热烈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教学的基本规律: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巩固性教学原则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合理组织复习,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动机2)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3)课堂练习,巩固知识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5)布置、批改并辅导学生课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温故而知新”是顺向正迁移★偏旁部首识字是组织策略--列提纲,图画,画表,图形,概括总结★思维的品质: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支架式教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和环境★运气好坏: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归因能力高低: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归因身体状况:内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归因外界因素: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同化和顺应★注意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从无到有绝对阈限从有到变差别阈限★感官所能觉察的最小、最弱的刺激量---绝对感受阈限个体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记忆的三个过程是编码、保存和提取★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也是最基础的阶段★注意分配:“一心二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容量大,形象鲜明,易消退★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与生俱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情绪记忆★投射效应是指自己具有某一特性,他人也有这种特性★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努力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努力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可以转化的★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自我提高内驱力★知觉---整体性★“当机立断”:意志特征★解释遗忘原因理论:奥苏泊尔---同化说---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弗洛伊德---动机说(压抑理论)---不想记起★“以退为进”---爬山法★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2-6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守恒概念的出现,才具有可逆性(6、7-11、12岁)形式运算:具有逻辑推理(11、12-14、15岁)青少年的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学生的社会意义,个人前途★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中,对应强,不平衡神经活动类型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种想象★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继时对比★注意的广度---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时间★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不容易收外界环境影响,因此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把隐藏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发散思维---变通,流畅,独特★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头脑风暴”属于发散思维★触景生情属于无意识记★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也是最基础的阶段★“情人眼里出西施”属于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因素★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例★提取失败说:是缺乏线索,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为了更好的提取线索★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小考小玩,大考大玩,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水平★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智力技能★维果斯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文化历史发展观★心智技能形成--安德森:认知,联结,自动化阶段★皮亚杰:图式: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同化: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顺应: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适应新的变化★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的记忆是有关事实的记忆,属于陈述记忆★最近发展区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斯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成就动机①趋于成功选择50%的任务②避免失败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元认知策略:检查与监控★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感知觉★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理解问题的过程★韦纳认为学生的成功动机应当归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对弹琴、骑车等活动进行操作的记忆是程序性记忆★灵感是创造者长期酝酿,属于豁朗期★学习期待是对目标的估计★努力是唯一一个可控的因素★马斯洛的缺失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求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黑色给人以深沉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这种现象是联觉★好奇心---认知内驱力好孩子---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奖赏,报酬作为强化理论★节俭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论☞认知和生理唤醒两因素,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认知★理智感是智力活动第二节★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第三势的理论流派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观察学习★复述策略:画线与批注,分散复习和多种感官参与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理论联系实际,提问,生成精细加工策略:谐音联想法组织策略:写概要,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注意,保持,再现,动机)★总括学习又叫上位学习,指的是后面学习的概念是上位概念★科勒的完形顿说,强调对整理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的贡献是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布鲁纳:获得,转化,评价★在练习期出现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学习迁移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关系转化说★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概括说(经验类化说)---贾德---水下打靶试验关系转化说:苛德--小鸡觅食实验奥苏贝尔的认知观(有意义学习)★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的生长点)(1)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不同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相同的命题进行不同的构建(3)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通过构建来完成★排除厌恶刺激叫负强化,呈现厌恶刺激叫惩罚★准备律可以看作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逃避条件作用是厌恶刺激出现,回避条件作用是厌恶刺激还没有出现★取消惩罚,激励上进,是负强化★班杜卡观察布鲁纳(教育过程)发展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食物引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无条件反射狗是无条件反应,食物是无条件刺激★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巴甫洛夫:分化泛化获得与消退★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尝试错误理论提出者)★下位学习:把后面的归纳到前面★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走进教室的,这一观点源自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顺应性迁移行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操作技能动作不能合并,心智技能动作可以合并★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联结主义学习(没有中介)★评价,反馈自己认知的不足---监控策略预计结果---计划策略★多次练习体现了强化的频繁程度,称之为频因律★学习规律:桑代克(准备、练习、效果)巴甫洛夫(消退、泛化、习得)★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小步骤教学苛勒---完形-顿悟理论(格式塔学派:考夫卡,韦特默)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最高级的学习层次:解决问题学习★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第一信号系统: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只有人类才有)★“杯弓蛇影”---刺激泛化★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接受学习★迁移:内容(一般,具体)性质(正负)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垂直)方向(顺,逆)★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观:智力和能力、认知结构、心理准备状态客观: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替代性强化---榜样,警示教育正强化: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减少作业)★习得性无助---连续失败,无能为力★潜伏学习:不给予强化也会发生(托尔曼)★应答性行为:无条件反射,膝跳反应,打喷嚏★华生---早期行为主义流派代表人物★知识是智力的基础,智力是知识的条件★黑猩猩问题--苛勒--完形顿悟论饿猫迷笼--桑代克--尝试错误论小白鼠走迷津--罗森塔尔--期待效应白鼠迷箱--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过程★阿金特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二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即使不给予强化或者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称为潜伏学习★在吵闹的教室专心读书,是选择性注意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抽象思维通过概括、判断、推理进行高级思考★儿童客体永恒性最早出现于感知运动阶段★基本情绪主要有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伊扎德---确定人类8-11种基本情绪★20世纪60年代。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
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一个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方法
2.教育学的发展史、流派和理论体系
3.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教育学的实践意义和问题
二、教育学专业知识
1.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
2.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特点和规律
3.儿童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4.儿童与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关系
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方法和原则
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育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组织
3.学生评价和激励的方法和原则
4.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与
1.教育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2.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3.寓教于乐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4.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和解决方法
五、课程与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1.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和体系
2.小学各学科课程的要求和特点
3.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4.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育教学的政策与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2.教育教学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
4.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以上归纳的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主要考点,但仅仅知道这些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50道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50道选择题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教育的客观规律B.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C.培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D.探讨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答案:ACD2.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A.教育B.教学C.学生D.教师答案:ABCD3.教育学是一门关于()的学科。
A.教育目标B.教育原则C.教育方法D.教育对象答案:ABCD4.教育学的理论途径包括()。
A.教育学理论B.教育实践理论C.教育心理学理论D.教育社会学理论答案:ABCD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教育目标B.教育途径C.教育内容D.教育效果答案:ABCD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的思维和行为B.人的意识和情感C.人的个性和价值观D.人的心理过程和活动答案:ABD2.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A.感知B.思维C.情感D.意识答案:ABCD3.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学习的基本规律B.学习的心理过程C.学习的心理机制D.学习的影响因素答案:ABCD4.记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和()过程。
A.接收B.加工C.存储D.检索答案:ACD5.动机是指引导个体行为的()和()。
A.动力B.目标C.欲望D.冲突答案:ABCD三、教育法律基础知识1.教育法律的概念包括()。
A.根据教育法律制定的规章制度B.根据教育法律制定的政策措施C.根据教育法律制定的教育制度D.根据教育法律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答案:ABCD2.教育法律的构成要素包括()。
A.立法B.行政法规C.司法解释D.法律案例答案:ABCD3.人民教育权利的基本内容包括()。
A.接受教育的权利B.平等受教育的权利C.不受歧视受教育的权利D.政府保障受教育的权利答案:ABCD4.学校教育依法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
A.制定教育计划B.教学质量评估C.学生管理D.师德建设答案:ABCD5.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基础知识:主要涉及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目的等内容。
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等方面。
3、教育学理论:主要涉及教育学各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等知识点。
二、学生指导1、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涉及学生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等方面。
2、学生指导方法:包括个体差异指导、学习心理辅导、生活适应辅导和生涯规划辅导等。
三、课程与教学1、课程原理:主要涉及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内容。
2、教学原理: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知识点。
3、学科教学: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如语文、数学、英语等。
四、班级管理1、班级管理理论:主要涉及班级管理的定义、班级管理的原则、班级管理的过程和班级管理的方法等内容。
2、班级建设:包括班级组织、班级文化和班级氛围等方面。
3、班主任工作:涉及班主任的职责、工作任务和素质要求等知识点。
五、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教育行政执法和教育仲裁等。
2、教育权利与义务:主要涉及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等。
3、教育法律责任:包括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承担方式和法律救济等知识点。
六、现代教育技术1、教育媒体:涉及教育媒体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等方面。
2、教育信息技术:主要涉及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等。
3、多媒体教学: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方法和优势进行深入探讨,如多媒体教室、电子书包等。
七、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主要涉及教育研究的定义、特点和原则等方面。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笔试之《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常考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基础知识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21.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2.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23.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24.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5.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26.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7.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29.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30.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1.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32. 各类学制主要类型包括:双轨制(以英法为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制(中国、前苏联)。
33. 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年“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34.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35.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6.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7.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8.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对立观点。
39.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0.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二. 课程41. 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性质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42. 根据课程修习分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3. 根据课程管理分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44. 根据课程形态分类,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5. 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46.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7. 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8. 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评价。
三. 教学49.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50.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51.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52.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四.学生认知过程53.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4.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5.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
56.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如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三种特性。
57.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8.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59.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6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61. 思维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
6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思维的敏感性。
63.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64.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65. 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逆向搜索法策略。
66. 加涅把学习结果分成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把学习层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67. 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68.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命题、命题网络、表象系统以及图式、脚本。
69.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70.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71. 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以及动作结构的减缩性。
72. 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练习中出现的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73.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74.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5.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五.学生发展心理7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包括: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
77.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78.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提出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要注意:“最近发展区”、“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
79. 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80. 中学生情绪特点包括情绪的自主性(独立性),情绪活动的丰富性、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波动性、不稳定性、冲动性),情绪的逆反性、情绪的心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