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62cb8ab5acfa1c7ab00cc32.png)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目录模块一教育基础................................... ....... ....... . (2)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2)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6)三、教育研究方法................................................. (8)模块二学生指导.................................................. ....... .. 9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 ..9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13)三、学习 (14)四、品德与德育................................ ....... .. (16)模块三学校与班级管理............................... ....... . (20)一、班级与班级管理 (20)二、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21)模块四教学实施......................................... ....... ....... (22)一、教学原则与方法.......................................... ....... (22)二、教学组织形式...................................... ........... . (24)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 (25)四、学习动机 (25)模块五教学评价............................................. . (27)模块六教学设计 (27)模块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考点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edb8e921647d27284b73513f.png)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e0f0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c.png)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2020教师资格考试中相关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目标、内容、方法和功能;2. 教育学派及其理论:包括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理论;3. 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4. 教育的分类:按对象分类、按目的分类、按内容分类、按方式分类等;5. 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的构成与组织、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 学习与发展:学习的类型、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障碍及其干预、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3. 智力与情商:智力发展理论、智力测量与评价、情商的概念与培养;4. 个体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优秀儿童与困难儿童的教育;5. 教育评价与辅导: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学生辅导的原则与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与作用: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功能;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及其内容:包括教育基本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3. 学校管理法规:学校组织管理条例、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规定等;4. 儿童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5. 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教育督导法等。
四、教育教学方法1. 教学设计与教材开发: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步骤、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2.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3.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学生反馈的重要性与应用;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5. 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教学研究的方法与价值。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pdf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pdf](https://img.taocdn.com/s3/m/cdcaf7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d.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pdf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指教师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时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这些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你参考。
1.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
2.教育评价知识点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教育评价与教学改进的关系
3.教学设计知识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设计
-教学组织和教学活动设计
4.教学方法知识点
-讲授法和讨论法
-实践法和合作学习法
-问题解决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方法
5.教育法律知识点
-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教师法律责任和教师权益
-学生权益和学生安全保护
-教育行政管理和校园管理法律规定6.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发展和学生行为管理
-班级安全和和谐的建立
7.教师职业发展知识点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教师自我评价和职业提升-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团队合作和校本教研。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3185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8.png)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考试。
对于考试的内容,了解和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会对2020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它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等。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要素,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
另外,还需要了解一些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激励教育、合作学习等。
二、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如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成人学习的特点等。
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辅导方法。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它主要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学概念和理论,如学习理论、记忆和遗忘、动机和动机因素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如教育心理咨询、学业压力管理等。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测验、观察、访谈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和教学评价的类型。
四、课堂管理与教育管理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班级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
考生需要了解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教育管理技巧,如奖惩制度、班级活动组织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27aa0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f.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案要点】(1) 动机原则。
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索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 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能够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 程序原则。
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别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讲,有难有易,别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别同的因素。
(4) 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刻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热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日子热情与工作率。
3. 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 情绪消极、可怜、颓废、淡漠,失去满脚感和日子的乐趣。
(2)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XXX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个儿,对将来别抱多大希翼(3) 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 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别振等。
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以为,学习别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个儿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别是被动的信息汲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会由其他人代替。
知识或意义也别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故意义,意义是学习者经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个儿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举行编码,建构自己的明白,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别简单是信息的积存,它并且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资料(必背考点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资料(必背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cc50be852458fb760b560c.png)
【高频考点 3】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素包括: ◇ 教育者 ◇ 受教育者 ◇ 教育影响 考查题型:选择题 、简答题
【高频考点4】教育的起源
1. 神话起源说 2. 生物起源说 3. 心理起源说 4. 劳动起源说
【高频考点5】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原始-古代-近现代)(其中,古 代教育 是重点)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高频考点8】文献资料的类型
(1)以载体的物质形式可分为印刷品、电子版、实物类等;
(2)以资料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章、著作、报告、光盘录像等; (3)以对文献的加工情况可分为一手资料、二手资料、三手资料; (4)以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划分成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事实性文献、经
验性文献。
【高频考点 9】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一)调查研究
考试一定要写) ◇ 材料分析题 2 道*20 分.(考职业理念+实际应用) [重点拿分题] ◇ 教学设计题 1 道*40 分.(熟记下文万能模版,争取拿满分) [重点拿分
题] 一. 选择题
【高频考点 1】教育的概念 概念:
1.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 想和品德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 教育。 2.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 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 狭义教育的特点: ①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③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2. 经验研究的过程 ①积累经验,提炼问题。 ②分析经验。 ③撰写经验研究论文。 (四)个案研究 1. 个案研究的含义
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80f8f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1.png)
2020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基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体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以及教育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因此,教育目的应该是全面的、适应性强的,能够促进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培养具有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三、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其基本特征包括:1.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教育制度应该依据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2.公平性和公正性:教育制度应该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3.多样性和开放性:教育制度应该允许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方式的存在;4.灵活性和适应性:教育制度应该根据社会和个体的需求变化而灵活调整。
四、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包括:1.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教育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2.品德塑造和价值观教育:教育可以塑造个体的品德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社会责任感;3.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场;4.社会调适和文化传承:教育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社会和文化环境,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级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好的表现和认可。
3.关注自我阶段。
该阶段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成长,关注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等。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1.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教学案例、有趣的教学内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来。
2.鼓励学生的自我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3.提供研究资源和支持。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支持,如图书馆、网络资源、辅导课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研究。
2020年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2020年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07ec5fbb68a98270fefa54.png)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带箭头的是必须背的,时间不充裕至少先把带箭头的背完】【时间不充裕一定要先背带箭头的】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近代教育的变化特征: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3.20 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口诀:全民多现身】①教育的全民化②教育的民主化③教育的多元化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⑤教育的终身化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高频】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水平制约学校教育结构。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经济功能)【高】: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高频】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性质;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④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8.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9.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10.遗传的意义。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d8171f561252d380eb6ea3.png)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主观题必背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主观题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76ad67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4.png)
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主观题必背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知识点主观题必背1.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广义定义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们都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则是指学校教育,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其中,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且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同时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6.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研究,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cba6fa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7.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2020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
![2020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00bc7ec376baf1ffd4fad9e.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重点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合计选择题20240简答题31030150材料分析题22040教学设计14040【注意事项】1.如果时间不充裕的话,一定先要把带箭头符号“”的背诵完!!!2.重点中已标明常考题型蓝色字体“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3.因为国家没有统一教材,所以真正的考试答案是不固定的。
如果你有书的话,书和这份资料里面的答案二选一背诵即可,不必较真死扣字眼,伤身费力得不偿失,意思对了就能拿到分数。
如果没书的话希望大家认真识记本篇资料!4.这份资料建议大家黑白打印成正反面的,不仅便宜些,还可以用记号笔勾画线。
如果咱是土豪也不介意打成彩色的,毕竟更方便一些不用勾勾画画!不过还是建议打印成黑白色省钱一点!5.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一直以来为重难点,偷懒不背是过不了的,也有个别靠运气的。
所以还是奉劝大家踏踏实实好好背,别整天整那些没用的,拿到证书再整那些也不晚!6.再唠叨一句,往年同学问的最多的就是,你这个资料和我书上写的不一样,让我怎么学啊,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因为每个机构的教材都不一样,考试的答案每个机构也都不一样,但是都是对的,你再死扣字眼的话,别人都已经背完了。
我也没办法带你上岸了!老师说的都是大实话,避免走弯路。
所以大家在学习科目二的时候一定不要拿超过两个机构以上的资料,因为资料越多你就越容易记混,伤神费力越记越多,反正你看着办吧,哈哈你的脑容量大并且时间又多,你看十个机构的资料老师都不反对【说的是反话,别真去找十份资料背!】7.说多无益聪明的人已经开始背了。
老师在这先预祝大家考试成功顺利通过,都能拿到小证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第3页第二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7页第三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第7页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7页第五节学生与教师----------------------------第9页第六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第11页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12页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第15页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第16页第四节小学生德育与美育----------------------第18页第五节小学生安全教育------------------------第21页第六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1页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22页第二节班主任工作----------------------------第22页第三节班队活动与课外活动--------------------第23页第四章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第一节教案设计------------------------------第24页第五章教学实施第一节教学概述------------------------------第25页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方法------------------------第26页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与策略--------------------第27页第四节课堂教学的实施------------------------第27页第五节学习动机------------------------------第28页第六节学习方式------------------------------第28页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第一节教学评价------------------------------第29页第二节教学反思------------------------------第29页教育的本质属性:【背·简答题、材料题会用到】教育本质属性的所表现在:【背·选/简答题·高频】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2736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0.png)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2940e6eefdc8d376ee32da.png)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篇一】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水平知识点梳理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的发展是不可逆并且不可跨越的。
如,人的肌肉发展先发展大肌肉群再发展小肌肉群。
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应按照学生的发展顺序实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切忌拔苗助长和陵节而施。
相关的古文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强调的是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如,学生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实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强调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速。
不同方面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步的。
如,个体的身体先成熟,心理后成熟。
身体发展在刚出生的一年和青春期发展最快。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适时而教,抓好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期即时的实行教育。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强调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盲人眼睛失明但嗅觉听觉十分灵敏。
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有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所以给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启示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有。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但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精选)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bf931a9941ea76e58fa0454.png)
2020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大全目录模块一教育基础 (2)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2)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6)三、教育研究方法 (8)模块二学生指导 (9)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9)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13)三、学习 (14)四、品德与德育 (16)模块三学校与班级管理 (20)一、班级与班级管理 (20)二、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 (21)模块四教学实施 (22)一、教学原则与方法 (22)二、教学组织形式 (24)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25)四、学习动机 (25)模块五教学评价............................................. . (27)模块六教学设计 (27)模块一教育基础一、教育学基础知识考点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称作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四)教育的功能1.按作用的对象分类:个体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派生功能):2.按作用的方向分类: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作用的呈现形式分类: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五)教育的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由神创造。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 能等,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治教。
◆考点9: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单○简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教育各时期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