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知识点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 素质教育的内涵。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 新课改的教学观。
-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过程,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观。
1.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要求教育要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包括教师道德素养、情感素质、审美素质、学术素质、实践素质等多方面内容。
具体包括:1. 教师道德素养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
围绕教育工作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如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同行关系、如何处理学校与社会关系等。
2. 教师情感素质教师应该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同理心。
情感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3. 教师审美素质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通过践行美育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4. 教师学术素质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5. 教师实践素质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第二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素质,是教师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
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其他专业素质。
1.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
2. 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有效管理教学过程。
3. 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4. 教学评价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够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其他专业素质包括课程开发能力、辅导与指导能力、教师自身素养、教育实践能力等。
第三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道德情操教师教育观念和道德情操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2022年最新版)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教学观(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三、教师观(促建研开)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四、教师行为转变(赞助饭盒)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五、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六、教师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七、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复创,连广,长间,主示,个群)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以下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的一些内容:
1. 教育观: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 教学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个体,需要尊重和关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4.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
5. 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6. 教育管理与组织: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育管理和组织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7. 教育伦理与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公平、教育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践行教育伦理和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责任感。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的一些内容,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一1.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等于平均、平衡发展);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教育内容的基础性;④教育价值多元;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⑥主体性;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⑧开放性: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⑨发展性⑩未来性。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①整合教学(师生共同参与);②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平等、双向、理解);③构建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结论和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④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①内容多样化;②主体多元化;③评价系统化。
7.“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②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④学生是独特的人。
8.学生是完整的人:①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②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
9.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适用于基础教育,而且适用于高等教育,还适用于社会教育和终生教育。
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记忆技巧:1.两个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2.一个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3.三个根本特征: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答题技巧:正面例证:教育中公平公正,兼顾所有学生;不开设重点学校和分重点学校,重点班和分重点班;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等。
反面例证:教师只喜欢部分学生(例如,优等生、尖子生,忽视后进生、中等生),不能一视同仁;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等。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答题技巧:正面例证:五育并举;教师注重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知识传授和品德发展;注重基础教育和特长发展;课程设置注重均衡性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选择题: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2.素质教育在于纠正“应试教育”。
3.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4.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二、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一)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素质教育的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2.促进学生心里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二节学生观一、选择题:1.教育公正是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是所有的学生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民族、个性、性别、文化、地域、家庭。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是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1.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3.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育目标等因素,制定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过程。
教师需要掌握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程和教学设计。
4.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需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收集、记录、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
6.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教育管理是指对学生、学校、教学等进行管理和组织的过程。
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管理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能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
7.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师风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作风。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8.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掌握一些常用的教育信息技术工具和教育资源。
以上是关于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知识点整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从业的必备证书,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了解并掌握教师资格证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提高教师个人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教师资格证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概念和内涵、相关要求以及提升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概念和内涵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顾名思义,是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能力的相关知识点。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国内外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掌握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2.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法、师德规范和教育行政法规等。
3.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评价等。
4.教育经济学知识: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内涵、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财政等。
5.教育管理知识: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
二、教师资格证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相关要求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的考查要求相对较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了解:对于每个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能片面或模糊理解。
2.深入掌握:对于重点知识点,要求考生具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3.灵活运用:考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还要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
4.创新思考: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对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1.深入学习相关知识:通过系统学习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扩大并深入自己的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教育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学习。
2.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综合素质知识点的实际运用。
教资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a.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b.面向全体学生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e.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PS :全面发展≠平均的全面发展a. 人的全面发展的丝线b.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α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β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γ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②学生是发展的人③ 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c.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① 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② 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a.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①角色转换: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学活动的教书匠→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学校的教师→社区的开放的教师② 行为转换:师生:尊重、赞赏学生教学:帮助、引导学生自我:课程的反思与其它教育者:合作b.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 职前培训②入职培训③ 在职培训④ 自我教育c.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① 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d.教室职业的责任与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根本要求:育人为本强大动力:改革创新基本教育政策:促进公平关键:机会公平a. 爱国守法 ---基本要求b.爱岗敬业---本质要求c. 关爱学生 ---师德的灵魂d.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e. 为人师表 --- 内在要求f. 终身学习 ---不竭动力a.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b.教师教学行为规范c. 教师人际行为规范d.教师仪表行为规范e. 教师语言行为规范a. 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习b.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平等沟通、良好的沟通习惯、尊重家长人格、教育学生、尊重学生c. 同事之间的关系:尊重、理解、协作d.教师与管理者的关系:尊重、支持。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国家教师资格证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证书之一,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认可。
国家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察内容丰富,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专业基础知识:1.教育学概念:教育的定义、内容、对象、目的等。
2.课程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以及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3.教学设计:教学的基本概念、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
4.学习理论:学习的定义、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5.评价与考试: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形式以及考试的基本概念。
6.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二、教育学原理:1.人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感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等。
2.教育方法:包括讲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3.教育教学过程:包括预习、讲课、讨论、实验、复习、反思等。
4.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评价等。
三、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情感等。
3.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包括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目标设定、课程设计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层级、效力等。
2.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学生权益保障、学校管理规定等。
3.教育法律法规的应用:包括学校管理、师生关系、教育行政等。
五、教育伦理学:1.教育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伦理学的目的、基本原则等。
2.教育伦理学的内容:包括师德、教育公平、教育公正、教育责任等。
3.教育伦理学的应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行为规范、教育管理等。
综上所述,国家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察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伦理学等。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学科内容。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学说。
3. 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4.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 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
2. 教学模式与方法。
3. 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
4.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5. 教学与学习环境。
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1.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道德伦理要求。
2. 教育管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3. 学生权益保护与法律责任。
四、教育统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管理知识1. 教育统计与教育研究方法。
2. 教育管理与教育决策。
3. 学校管理与领导。
五、教育心理学知识1. 学习理论与学习模式。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4. 个体差异与教育。
六、教育经济与规划知识1. 教育经济与教育财务。
2. 教育投资与教育负担。
3. 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
七、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知识1.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2.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原则。
3. 特殊教育方法与技术。
八、初等教育学科知识1. 语文教育与阅读技巧。
2. 数学教育与计算思维。
3. 英语教育与听说读写能力。
4. 科学教育与科学思维。
九、中等教育学科知识1. 高中语文教育与文学鉴赏。
2. 高中数学教育与数学建模。
3. 高中英语教育与交际能力。
4. 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教育。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考试时需要全面掌握。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
1.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离骚》等。
2.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山海经》、《道德经》等。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曲艺、书法、篆刻等。
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7.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礼仪文化、忍让精神等。
二、世界文化
1.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剧。
2.古罗马文化:罗马艺术、罗马法、古罗马民主制度、罗马建筑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
大师。
4.文化名城:巴黎、罗马、雅典等世界文化名城。
三、现代社会文化
1.科学技术:蒸汽机、电力、汽车、计算机等。
2.文化现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
3.自然生态:生态平衡、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等。
4.社会问题:性别平等、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上述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科目中常考的一些重要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素养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历史部分,文学部分,自然科技常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常识。
根据近三年真题情况分析,不管是考幼教,还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这五个部分内容都会考到。
考试题量在九个,全部是客观题,分数是在十八分.从出题总体趋势来看,这五个部分都是有可能成为出题者所青睐的.因此,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全面复习。
一、历史部分(一)重要战争(1)中国古代重要战争1.牧野之战:商朝和周倒戈相向2。
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城濮之战—退避三舍、吴越之战-卧薪尝胆)3.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4。
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5。
巨鹿之战:项羽(楚军)和秦军;破釜沉舟6。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7.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军(苻坚—氐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8.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9.黄巢起义:首次提出了平均的思想10.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双双被俘虏,北宋灭亡11。
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2)中国近现代重要战争1。
中英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1895 年—1945 年,50 年殖民地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耕种/《资政新篇》5。
武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6。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7.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破裂/国民党发动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8.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殖民地10。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1.更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1一、教师权利的内涵1、含义: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2、教师的权利:(1)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2)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3)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
二、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师的公民权(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以及监督权。
2、教师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三、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
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四、教师义务定义: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表现形式:(1)积极义务;(2)禁止性义务;(3)义务人侵犯他人权利和利益时,接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意义的履行。
五、教师的基本义务:1、拥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纪守法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义务六、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1、遵纪守法;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5、保护学生权益。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2一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观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素质教育观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4.素质教育观产生20C 80-90年代末提出。
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
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
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
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8.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团队(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a.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b.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a.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三)教师观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1.教师职业与专业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
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
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
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
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
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的角色 (5)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3.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3)主动性和示范性(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和间接性(6)个体性和群体性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中学教育的专业发展1.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生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师专业发展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人格的形成(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6)专业自我的形成3.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c.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3.教师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4.教师职业心理素质(1)良好的情感特征(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3)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教师职业的责任(1)根本职责为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和人类都有巨大贡献.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体现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文明传承的重任。
(2)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是指教师职业可以满足教师的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取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劳动。
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主要是通过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相关法规1.教育法的功能规范、预示、标准、强制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2)教育的公共性原则(3)教育的保障性原则(4)教育公平性原则(5)终身教育原则3.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行政渠道:教育行政申诉(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复议(上一级)(2)司法渠道:行政诉讼是民告官,向人民法院提出(3)仲裁渠道:共同选定第三方仲裁机构(非国家机关)(4)调解渠道:民主协商(二)教育权利及义务1.教师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平等权、人身权等)。
在这些基本权利中,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是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人身权利:包括教师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教师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2.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人员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指导评价权(4)报酬待遇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3.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教学人员的义务(1)遵纪守法 (2)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爱护尊重学生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6)提高水平模块三职业道德规范(一)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教师行业的道德要求在教师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以下要素统一体。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核心是职业道德价值观。
(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范畴是“爱”——“教师爱”。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范畴是“责任”。
2.教师职业道德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2)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3)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3.教师职业道德表现(1)敬业爱岗,献身教育工作(2)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3)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音(4)严谨治学,做学生的导师(5)团结合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及解读(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教师职业行为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1)思想行为:教师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2)教学行为(3)人际行为(4)言语行为(5)仪表行为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