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城市中的边缘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评讲资料(一)——城市中的边缘人
一、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城市中人潮汹涌,河流一般行走奔腾于各行各业,旮旯角落……人们随着大潮工作,按照城市的主流节奏生活。
但是在主流之外,有一些人似乎一直处于我们的视野之外,“在此地而不属于此地”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他们可能是树下修鞋的鞋匠,是街上小吃的叫卖人,是工地上满身泥泞的建筑工人……
请根据你对题目的理解,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验与观察,确定写作对象,选取典型事例,以“城市中的边缘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人叙事的文章。
要求能抓住关键细节写出人物的特色,反映其性情和品格。
二、审题立意
1.题目:注意“以……为话题”“以……为题”的区别。
提倡不照搬话题为题目,另取自己独到的能体现中心的题目。
2.文体定位:记叙文。
“写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决定了文章是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
抒情议论不宜过多。
应习惯用记叙、描写取代你的议论。
题目要求“能抓住关键细节写出人物的特色,反映其性情和品格”,而缺失细节描写,是本次作文的一个普遍问题。
细节描写可以细腻地呈现画面感和镜头感,它需要我们调动视听嗅觉,描摹出事物的细致特点;需要我们借助于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细腻描写出人物个性化的特征。
在关键处驻足,用传神的语言写好细节,比概述更容易感染到读者。
3.解题:
(1)对“边缘人”概念的界定。
“城市中的边缘人”不等于“城市边缘的人”,他应该是身处城市中的人。
“在此地而不属于此地”,或是由于他们是外来者,在城市中被忽略、被遗忘、被边缘化、被主流社会排斥,导致了心理疏离于城市之外;或者他们本就是城市人,只是由于某些原因自我边缘化了。
“被边缘化”应该是“边缘人”的特点。
文章可以写个体,也可以写群体形象。
但不建议一篇中写几个互不关联的形象,这样的文章由于笔墨的限制,往往难以细腻深入。
(2)写作重点:写被边缘化状态下的生活和思想、精神。
很多同学选择了钟点工、建筑工人、“棒棒”、外卖小哥、小吃店老板等劳动者或一些异乡人作为写作对象,但并没有把他们“被边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这其实已经偏离了题意。
写边缘人,应该是用其所处环境、旁人对他的动作行为、语言表现出他的被边缘化以及这种边缘状态下的奋斗、挣扎、善良、美好、痛苦、不幸。
作文中缺乏“被边缘化”的特点描写,导致部分同学写的并不算“边缘人”角色,如:退休后开小店享受宁静生活的老人、辛勤工作的出租车司机。
也有不少同学
在写人时,花费过多笔墨描写自身感受,或关注自身情感变化,而对“边缘人”着墨不多。
(3)选材立意:首先明确本次作文是要写人。
写人的目的是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写人既可以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直接描写,也可以有他人的侧面衬托,物象的侧面衬托,以及环境的烘托。
选材往往决定着我们立意的高下,也需要同学们细心观察生活、思考社会,才能写出厚重的内容,引人思考,引人共鸣,给人启迪和回味。
同时,也强调人物与时代、社会的联系,有意识地把时代、社会、阶层作为故事背景,这样人物才会有时代社会的纵深感。
4.手法技巧:高中的记叙文要求是复杂的记叙文,可灵活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在人物形象之间的对比中形成文章的张力,写出文章的层次感。
三、自我问题分析
四、优秀作文赏析
(一)那个他
高2023级16班何東
苦涩的海风,吹过沙滩,吹过城市,落在东莞的一个城乡结合处,久久不去。
月色昏沉,蒙着机尘的平板机房里,注塑机运转的轰鸣声中,穿着清一色泛黄厂服的男工、女工在流水线上劳作,双手如飞,无需多想,不敢多想。
我紧攥双手,穿过厚重刺鼻的机油味,轰鸣的声音消失了。
一群人围在一台出了故障的机器面前,他们齐心协力将几十斤重的油泵抽出机体,在错综复杂的电路面前连接电路,偶尔争执。
我愣在了那里,我听见了那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我看见了那个他:他佝偻着身子挥动着扳手,衣服上沾满了机油;他的脸粗糙黝黑,手上有我不熟悉的疮疤......人群中沉默少言的他格外矮小,普通,温暖,沉默,空虚又寂寥!
他是我的父亲,在东莞打工已经二十八年了。
二十八年前,背着大背包初到东莞,他还是个身形挺拔的乡村小伙,梦想在大城市有房子、车子,停下自己粗陋疲惫的脚;二十八年后,他还在东莞,没有房子、车子,有了儿子,儿子在农村。
夏天放暑假,我偶尔会坐火车来他东莞的小屋,房子很小,海风闷热,我很烦闷,刻意清扫过的桌子上堆叠着花花绿绿的糖果、糕点、玩具。
晚饭后,他会骑着破旧的电单车带我穿过绵连几里的平板机房,穿过似霓虹的天桥,来到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
“大城市就是好哈!”他说,我知道接着他一定会说:“儿子,你要好好读书哈,不要像你爸爸没得啥子文化。
”
海风裹着他的声音,似远似近,仿佛青春散去一场梦魇后的呓语......
小时候的我曾一度自卑,在学校常常抬不起头,自卑于父亲卑微的工作,直到那天他带我去看他的工作。
那天上午我紧攥双手,穿过厚重刺鼻的机油味,我看见了他——我的父亲:他格外矮小,普通,温暖,沉默,空虚又寂寥!
傍晚,他带我来到厂房旁的简易餐馆。
此刻里边坐满了下班的工人,他们开了啤酒,叫上盘猪耳朵、凉拌折耳根,家乡人喜欢吃的几样小菜,小饭店里一下子就有了故乡的味道。
聊起老胡的病又严重了,人群里就有了叹息;说起中秋节可能会多发100块钱,人群里有了“喝!喝!”的碰杯声。
他似乎被感染了,少有的高亢声里有厚厚的喜悦,“来,儿子,我请你吃你很喜欢的猪脚饭!”打菜的老婆婆端来泛着油光的猪脚,“老何,儿子都这么大了,好有福气!”“就是哈!”老何掩不住一脸的福气,连连催促我:“叫婆婆好!”
我们端了饭,在门口的桌子上吃了起来,身旁是油腻腻的木桌、闹哄哄的工人;前方是规整的厂房,里面还有无数的工人在加班加点地干活;再前方,工地上尘土飞扬,许多戴黄帽的建筑工在为地铁10号线做最后的检修;再前面,霓虹灯下有摩天大楼、灯红酒绿以及出人头地的传说;还是有风,这个中国最大的打工城市,一年四季似乎都有苦涩的海风。
低下头,碗里多了一堆红亮的“猪脚”,我的鼻子酸酸的,他看了看我,欲言又止,坐了过来,搂着我的肩膀!
后记:祈求大地\我是一个农民工\所有的苦\我都能够吃掉\我想让我的孩子享点福\大地迟迟不语\我静静地等待\等待大地回声。
《一个农民工父亲的自白》
(二)今天是个好日子
高2023级23班陈莲
他徘徊在大街小巷中,他听着耳边那熟悉又陌生的吆喝声,这不是他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匆匆地向地铁站跑去,他的头发灰白夹杂,在阳光下才看分明,哦——那原来是粉尘。
地铁站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来挤去却不约而同地给他留出一点缝隙。
有人碰到他的衣服,便急忙掸掸,接着把他从头扫到尾,然后瞥过眼去,轻轻发出一声“嘁”——是啊,他太脏了。
衣服裤子是几十块钱在小店里赶上买的打折货,牛仔裤洗得发白,裤子小腿处被建筑工地的某处勾了一个洞,但好在还能穿,这可是新潮的破洞裤,城里人也穿着哩。
他的裤子和衣服上处处是水泥点、水泥浆,像是谁泼上去的画;若捋捋头发那定能飘起一场大雪。
他知道自己脏,他边过路边给行人道歉,赔笑脸。
上了地铁,他靠在座椅边。
旁边的小孩子不动声色地靠里挪了挪,指着他跟母亲小声议论着。
他局促地低下了头,拿出手机滑动着屏幕,他觉得自己似乎早应习惯这目光,但每次他又还是在狼狈地回避。
没办法,人家是城里人,他只是个干活的,这座城里不差他那么一个。
但今天对他而言是美好的一天,今天这份工管饭,给学生修教学楼,那些学生是他小时候梦想的模样,他也想识字上学,但家里穷只得辍学帮家里做活。
他想看看学生,看看他的梦想。
下了地铁,他飞快向学校奔去,今天可不能迟到,毕竟是第一天呢。
他进了学校端起自以为最和善的笑容,笑咧了嘴,碰上一个男同学便向其打听食堂位置。
他端正地、恭敬地站好,等待答复,那学生先是愣了一瞬,便给他指路。
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学生的伙食大抵不会差吧。
他来到食堂学着学生的样子排起了队,那些学生见他便退避三舍,“我衣服才洗,可不能沾上灰。
”他听见了,便赔笑还往一旁挪,他可不能弄脏孩子们的衣服。
待了一会儿,他排到了队前,食堂阿姨斜着眼瞄了他一眼,便挥手“干啥呢,学生娃还没打完饭呢,你待会再过
来吧。
”他尴尬地笑笑,诺诺地答应了。
他看了一眼学生的面,红汤辣底,满满的肉末。
他想好东西总是要等等的。
等学生散去后,他搓搓手上前,阿姨只给他留了个背影:“喏,面前那碗,自己拿去。
”他笑呵呵地走去,一碗清水面,零星飘着几滴油沫,像夜空里的星。
但没关系,有得吃就行了,他不挑。
他选择了角落中的位置,佝偻着身子消失在阴影中,大口地嚼着。
饭毕,他从兜里扯出一张纸巾撕成两半,用其中一片细细擦了凳子便赶着上工去了。
今天有吃有钱,今天是个好日子。
(三)在风大的时候,我能看见他的眼睛
高2023级16班田贻可
在风还小些的时候,在杂乱的长发下是看不到他的眼睛的。
现在风大了起来,我不由得眯起了眼,他却露出了那双有着同头发一样黑的黑色的眼眸。
那时候,第一次撞入大城市的我正缓慢走在大街上,人群密密麻麻,向前涌动,我不自觉地随着人流向前,不知道为了什么,也不知道前面有什么!
他站在那,离我很近,一个留着奇怪长头发的、高大肥胖的老人正摆弄着一把二胡,二胡发出尖利干涩的声音。
一番折腾后,他郑重地整了整干净的蓝色格子衬衫,仿佛即将登上舞台的艺术家,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人成为他的观众!调了几次音,张望了几次,几次想开始,他有些颓然,没有人停下脚步!
他再次郑重地整了衬衣,坐上他的“舞台”——一块花台。
二胡声郑重响起,在喧闹的街市与陌生人的耳朵强行亲密摩擦起来,有人皱了眉,有人忍不住投去嫌恶的眼光“神经病!”,更多的人神情冷漠,轻易从他的身边鱼一样地滑过。
人群密密麻麻,几乎缝住了阳光和空气,音乐艰难地越过阻碍,跌跌撞撞而来,像一个步履蹒跚却渴望奔跑的孩子。
在无奈的尴尬中,他的手随着头有节奏地晃动着,连同那件不合时的格子衬衫,连同那摆动的长发,都让我觉得有些可笑:艺术,落在老龄肥胖男人的潦倒落魄上,生长出滑稽、矫情、迂腐、冷漠!
我不喜欢二胡,更不喜欢二胡演奏者那夸张的动作,然而,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我却因为无聊和对老男人那头长发的好奇长久地看着他,似乎看见了好多人的未来。
人群流动,他在那里摇头晃脑了好久,仿佛登上大舞台陶醉在美妙音乐里的演奏家,长头发遮住了他大部分脸,还是没有一个观众。
三个约莫六七岁、拿着棒棒糖的小孩子走来,他们走近他,站在那里,看着他滑稽地抖动,指指点点,突然爆发出一阵嬉笑声,互相推搡一阵后,终于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孩大胆向前走了几步,将吃过的三根棒棒糖快速扔到他的身旁,随后迅速跑开一些,天真的哄笑声传了开去。
他轻轻放下二胡,挪动肥胖的身子,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他弯腰,深深鞠了一个躬,动作庄严而缓慢。
我吃了一惊,很想看看他的眼睛,想知道他在想什么。
那三个小孩愣了片刻,然后四散逃去,人群熙熙攘攘,二胡声再次随着长头发乏味地摆动起来。
我紧盯着,期待与他的对视。
现在风大了起来,我眯着眼看向那黑色长发,那双眼睛没有看向我,黑色眼眸坚定地盯着一个我看不到的地方。
风好大,第一次撞入大城市的我努力瞪大眼睛,坚定地望着他坚定的眼睛。
教师怎么使用此作文资料
一、教师本人要清楚学生的常见问题。
1、选材老套,无新意。
大量的人写材料中提到的鞋匠、卖小吃的、建筑工人,不知道求异:东莞打工者、留守儿童、失独老人、空巢老人、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自我放逐者等。
更为可笑的是,年级多次出现一棵桂花树,一个会做桂花糕的奶奶,记叙文三宝“桂花糕、艾草、青团”登场,虚假,做作,矫情。
2、框架拙劣,做作。
多为“景惨——见人样子惨——听其经历惨——美好的品德”,虚假做作!
3、主题单薄,刻板。
边缘人要么悲惨,要么高尚。
少有人思考到:爱读书的边缘人,边缘人之间的驱寒故事,边缘人为什么成为边缘人,城市的边缘人家乡的归人,对孩子的爱助力边缘人对抗生活的沉重,两代边缘人的故事,边缘人对边缘人的歧视……
4、大量抒情议论,空洞虚假!缺乏真实简练的叙述。
二、教师本人要明白记叙文的训练方向。
1、真实、真诚是记叙文的灵魂。
仔细观察,把自己看见的,想到的艺术化地写下来。
2、怎么记叙,要落实到用范文来做细节化的指导,只指导基本的记叙方法,注意不要限
制学生思维、思想的灵活性。
三、紧扣出题材料,讲审题。
四、紧扣优秀范文,讲解范文要落实。
五、学生要写反思报告
六、最好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