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把手教你做)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讲解
穿刺技术
1
位置定位
仔细选择穿刺部位,并确保深静脉位
皮肤准备
2
于浅表。
清洁和消毒穿刺部位,以降低感染风
险。
3
穿刺角度
选择适当的穿刺角度,以确保顺利进
进针技巧
4
入深静脉。
使用准确且平稳的进针技巧,避免导 致血管损伤。
导管固定和护理
导管固定
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导管固定 在患者身上,确保其稳定性。
导管护理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畅通,并 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护理和 维护。
围术期发症。
风险评估与防范
感染风险
加强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引起感染。
血栓形成
采用血栓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活动、使用抗凝剂等。
穿刺损伤
遵循正确的穿刺技术和操作规程,避免损伤血管。
术后护理与监测
导管护理
定期检查导管,避免导管脱落 或感染。
总结
标准化操作 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 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团队协作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术中操 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不断学习
保持对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学 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 平。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讲解
本讲解将详细介绍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各个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您全面了 解该过程并提供实用的指导。
术前准备
1 病历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 病史,评估穿刺风险和 适应症。
2 物品准备
3 患者说明
确保所有所需物品齐全、 无菌,并放置在易取用 的位置。
向患者解释术前过程, 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患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 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并发症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并发 症,减少不良影响。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讲解.ppt
相对禁忌
• 有出血倾向者 • 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 有躁动不能配合者 • 重症肺气肿及呼吸急促者(置管风
险大且成功率低)
准备
• 中心静脉穿刺包(穿刺包质量要好) • 利多卡因 • 肝素钠盐水 • 消毒(碘伏、洗必泰、酒精等)
置入导丝 注意导丝方向及长度
退出穿刺针
留导丝于血管内
扩张器阔开皮肤
旋转进入
置入cvp导管
缝扎固定
2)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的解剖
• 起源于颅底,位于颈内A之后,沿颈内A和颈总A后 外侧下行,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
• 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 •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下组成的三角之后 • 下部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后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基本操作同锁骨下 静脉穿刺置管
不同之处:体位、穿刺点、方向等
大致解剖
髂前上棘和 耻骨联合连 线的中点内 侧0.5~1.0cm
• 股静脉穿刺置管基本操作 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不同之处:体位、穿刺点、方向等
比较
置管位置 风险 舒适度 感染风险 难度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大
中
最舒适 小 大
中心静脉穿刺包
常用穿刺置管途径
• 锁骨下静脉 • 颈内静脉 • 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 大致解剖
• 穿刺步骤
•
消毒、铺巾、局麻
•
穿刺、扩张、置管
•
封管、固定
解剖
•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 • 呈轻度向上的弓形,长3~4cm,直径1~2cm • 由第1肋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在此与颈内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一、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路途。
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的前提。
乃是重症病房、大手术和救治危重病员不可缺少的手段.二、适应证1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长期输液治疗;大量、快速扩容通道;胃肠外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2监测: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Swan—Ganz导管监测;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3急救:放置起搏器电极;急救用药三、禁忌证:广泛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穿刺局部有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不合作,燥动不安病人。
四、常用的深静脉穿刺术:1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3股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一、适应症:1.静脉内营养疗法。
2.中心静脉压测定3.需长期输液而周围血管硬化,纤细或萎陷脆弱不易穿刺者。
二、解剖:在颈部,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及迷走神经包含在颈动脉鞘内,位置相对固定,颈内静脉位于颈内动脉前外侧靠前.其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后方;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内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三、穿刺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
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原因:①距上腔静脉较近。
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四、操作步骤:(一)锁骨上入路操作1、病人仰卧、去枕.肩下垫薄枕。
头尽量转向对侧。
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把手教你做)资料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把 手教你做)资料
欢迎参加我们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把手教学。在这个资料中,我们将分享 操作步骤、所需工具和材料、手把手视频教学、常见问题解答、术后护理和 注意事项、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结论和总结。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消毒工具和宽余衣裤手套,选择好置管
局部麻醉
2
点位。
注射局部麻醉药以减轻疼痛。
观察感染迹象
留意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或渗 液。
避免碰撞与拉扯
避免过度活动或使用不合适的 压力。
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正确定位
确保正确选择置管点 位。
细心操作
穿刺和插入导管时要 注意细节。
良好固定
用合适的敷料和固定 胶布稳定导管。
遵循卫生规范
使用消毒工具和穿戴 手套。
结论和总结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患 者的安全和康复至关重要。通过手把手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医护 人员掌握这项技术。
专业讲解
实地演示பைடு நூலகம்
由专业医生提供易于理解的讲解。 医生亲自演示操作技巧。
常见问题解答
1 是否需要局部麻醉? 2 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管? 3 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是的,局部麻醉可以减轻 痛感。
导管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 患者情况选择。
保持穿刺点位干燥,避免 碰撞和感染。
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
保持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注意穿刺点位 的清洁。
3
穿刺置管
用穿刺针穿刺静脉后,将导丝置入静脉。
插入导管
4
通过导丝将导管插入静脉。
5
固定导管
用敷料和胶布固定导管。
所需工具和材料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核对患者姓名,操作前告知目的及风险,并签字操作知情同意书,排除禁忌症。
准备:深静脉穿刺包,皮切包,带针缝线,5ml注射器,利多卡因,碘伏,肝素生理盐水(250+肝素钠1支),肝素帽,纱布,敷料胶布,手术衣,口罩,帽子,手套
1.穿刺点选择:右侧为主,颈内(3点)、锁骨下(2点)、股静脉
2.摆好体位;
3.洗手,带好戴口罩帽子,告知患者放松,接下来需给你进行深静脉穿刺,请您配合
4.常规消毒;
5.穿手术衣、带无菌手套,铺巾;
6.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穿;
7.穿刺针抽取少量肝素盐水,相应部位行穿刺,注意保持负压
8.有脱空感时,可见暗红色静脉血,回抽通畅,固定穿刺针;
9.置入导丝,一般深度为15cm,刻度过三格
10.拔出导丝,沿导丝置入扩张子扩皮;
11.拔出扩张子,置入深静脉导管,置入深度在13-15cm,拔出导丝;
12.注射器接导管回抽确定导管在位;
13.肝素盐水冲管,肝素帽封管
14.缝皮固定,再次消毒后纱布及敷料覆盖
15.询问患者是否不适,观察有无敷料有无渗出,必要时复查X片,明确有无气胸等并发症。
收拾物品,锐器放锐器盒,写操作记录
深静脉穿刺点选择及部位
深静脉穿刺适应症:1.外周静脉穿刺困难;2长期输液治疗;3需大量快速扩容补液;4胃肠外营养治疗;5药物治疗如化疗、高渗、刺激;6血液透析,血浆置换;7测量CVP。
深静脉穿刺禁忌症:1穿刺局部有感染;2凝血功能障碍;3广泛静脉血栓;4不合作,烦躁病人。
并发症:感染、心律失常、出血和血肿、气胸、血胸、乳糜胸、胸腔积液、心脏压塞、神经和淋巴管损伤、气栓、血栓。
最新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含解剖图谱ppt课件
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
拍片确认
拍片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淋浴,以防感染。定期更换敷料和 肝素帽。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注意饮食和休息 ,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改变体位,以防血栓形成或空气栓塞。如出 现发热、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效果
通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医生成功地为患者建 立了血管通路,确保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案例分析二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女性,确诊为胃癌,需接受化疗治疗。
穿刺过程
医生在患者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插入导管并固定。
应用效果
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医生避免了患者因反复穿刺而造成 的痛苦,确保了化疗药物的准确和及时输送。
股静脉起始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汇入髂外静脉。
股静脉的分支
股静脉主要接受下肢的血液, 特别是大腿和小腿的血液。
股静脉的毗邻
股静脉周围有股动脉、淋巴管 等重要结构,在行股静脉穿刺
时需要特别注意。
04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与 案例分析
临床应用
定义和概述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技术,通过在颈内、锁骨下 或股静脉插入导管,以进行输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通路等 操作。
定义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肤穿刺插入导管至心 腔或大血管内,以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技术。
重要性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可用于快速补液、监测中心 静脉压、进行介入治疗等。
深静脉(锁骨下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
点和进针角度不合适可以造成穿刺不成功,而多次多点多 角度穿刺又可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故不主张以增 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为代价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有 时换一个人穿刺时反而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以增加风险的出 现机率。
禁忌证
躁动不安不易配合的患者 呼吸急促而不能取平卧位的患者 胸膜顶上升的肺气肿患者 锁骨或第一肋骨骨折的患者 穿刺部位皮肤细菌、真菌感染者 穿刺静脉血栓形成者 凝血功能障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穿刺物品准备
• 静脉切开包 • 20ml注射器一个 • 2%的利多卡因5ml • 深静脉导管一套 • 皮肤消毒消毒物品 • 三通、肝素帽
穿刺前准备
• 带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 消毒铺洞巾 • 深静脉导管
内注入NS将 空气排空
• 检查导引钢
丝有无弯折
穿刺点的选,呈轻度向上
的弓形,长3~4cm,直径1~2cm,由第1肋 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在此与颈内静 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向外上 方开放的角叫静脉角。近胸骨角约右侧, 两条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应用解剖学基础-3
• 锁骨下静脉的前上方有锁骨与锁骨下肌;后方则
为锁骨下动脉,动、静脉之间由厚约5mm的前斜 角肌隔开;下方为第1肋,内后方为胸膜顶。锁骨 下静脉下后壁与胸膜仅相距5mm,该静脉的管壁 与颈固有筋膜、第1肋骨膜、前斜角肌及锁骨下筋 膜鞘等结构相愈着,因而位置恒定,不易发生移 位,有利于穿刺。在锁骨近心端,锁骨下静脉有 一对静脉瓣,可防止头臂静脉的血液逆流。
• 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
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 坏死。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把手教你做)(培训学习)
学习培训
9
穿刺的器材
学习培训
10
穿刺针和导丝
学习培训
11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学习培训
12
血液透析管道
学习培训
13
学习培训
14
其他多腔中心静脉管道
学习培训
15
(四)置管方法
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 (成人用14~16号、儿童用18~20号)直 接穿刺。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当穿中静 脉后向前推进3~5mm,回抽静脉血时缓慢 地旋转套管向前送入,再撤出针芯.
基本操作: Seldinger技术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 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学习培训
35
学习培训
40
锁骨上路
体位
同锁骨下路。
穿刺点选择:
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 。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 损伤胸导管。
进针方法:
穿刺针与身体正中线呈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
或稍向前呈15°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
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一般进针2~3cm左右即可进
入锁骨下静脉.
学习培训
41
学习培训
42
锁骨上路
基本操作:
Seldinger技术和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利弊:
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 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路安全,且不需经过肋间隙,送 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针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不需 要用钢丝导入,到位率较高。也可以经此路径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放置心内膜起搏器。 很少发生导 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情况。但由于进针点位于锁骨上窝,导管不 易固定。
最新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含解剖图谱 ppt课件
预防
• 手部清洁 • 插管时最严格的隔离措施 • 洗必泰皮肤消毒 •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 • 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手部清洁
• 1977以来, 共有7项前瞻性研究显示, 改进 手部清洁能够显著减少各种感染并发症
Larsen. Clin Infect Dis 1999;29:1287-94 Lancet 2000;356:1307-1312
选择哪个部位进行插管
• ICU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RCT –145名患者股静脉插管/144名患者锁骨下静脉插 管
• 预后 –股静脉插管组感染并发症更高: 19.8% vs 4.5% (p < .001) –股静脉插管组血栓并发症更多: 21.5% vs. 1.9% (p < .001); 完全性血栓栓塞6% vs. 0% –机械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17.3% vs 18.8% (p = NS)
右侧颈内静脉优于左侧
a. RIJV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b.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c. 右侧无胸导管穿刺法 Nhomakorabea定位
胸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端作为穿刺点 约在环状软骨水平,颈动脉外侧 针干与皮肤呈45°角,直指同侧乳头
体位
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 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方式
• 隧道式(tunneled)指导管前端在上腔静脉,后半部分 在胸壁皮下潜行。如带涤纶套的Hickman导管。
• 输液港(port-cath)基本操作同隧道式,不同之处在于 需用手术方法将输液港放在前胸或腹部的皮下,应用 时将针头刺入输液港,建立中心静脉输液通道。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多由上臂头静 脉、贵要静脉等将很细的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很 细,但强度很好,可以在体内保存1~2年,适用于长期 中心静脉输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ldinger技术 经导丝导管的插入,临床上最常 用的穿刺方法
Seldinger技术
置管一般原则: 体位
接5~10毫升空针,针体入皮下组织后,推注针内组织栓 子 负压进针,吸回血顺利且血色暗红; 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导丝留置血管内 沿导丝置入导管 退出导丝 注入稀释肝素盐水并固定导管
其他多腔中心静脉管道
(四)置管方法
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 (成人用14~16号、儿童用18~20号)直 接穿刺。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当穿中静 脉后向前推进3~5mm,回抽静脉血时缓慢 地旋转套管向前送入,再撤出针芯.
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四)置管方法
锁骨下路
穿刺点:锁骨中内1/3交界点下1cm处
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 小于10° ,深度4 -5 cm 基本操作: Seldinger技术 插管深度:左侧不宜超过15cm,右侧不宜超过 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脉为宜。
锁骨上路
体位
同锁骨下路。 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 。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 损伤胸导管。 穿刺针与身体正中线呈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 或稍向前呈15°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 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一般进针2~3cm左右即可进 入锁骨下静脉.
者
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嵌压、 热稀释心输出量测定等)
血液净化
(一)适应症
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大手术。
介入放射、治疗、化疗及栓塞、球囊止血、主动 脉球囊反搏、冠脉成形、紧急心内膜起搏、射频 消融
紧急抢救时
Swan-Ganz导管监测
起源于颅底,位于颈内A之后,沿颈内A和颈总A后 外侧下行,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 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下组成的三角之后 下部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后
选择R穿刺优于L
右颈内静脉 与无名静脉和上腔 静脉几乎成一直线 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 右侧无胸导管
2)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颈内静脉与胸
如果针干与胸壁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膜和 肺组织的可能。
锁骨下路
体位
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约15~25度,以 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这一措施同时保证静脉内 的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 塞的危险,但对重症患者不宜勉强。
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 段抬高,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者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但头部略偏向术者,借 以减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使导管易于 向中心方向送入,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
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放置心内膜起搏器。 很少发生导
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情况。但由于进针点位于锁骨上窝,导管不 易固定。
定位
局部麻醉,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
换用穿刺针穿刺血管
置入导丝
退出穿刺针
留导丝于血管内
扩张器阔开皮肤
旋转进入
置入cvp导管
缝扎固定
2)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的解剖
液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 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
从此路给药均无效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 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拔管,引流
1)插管时并发症
动脉及静脉损伤
在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穿刺时均可能引起动静脉损 伤,可致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应立即拔除导针
有明显肺萎陷或张力性气胸,则必须作胸腔 闭式引流。 气胸经一般处理得到控制,且导管位置正常, 则无须拔除导管。
1)插管时并发症
血胸: 在行锁骨下进路穿刺时,如果进针过深易误
伤锁骨下动脉,这时应立即撤针并从锁骨上 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
少量可予观察,大量须行胸腔闭试引流
1)插管时并发症
或导管,局部加压。如果血肿较大,必要时要行血
肿清除术。
锁骨下静脉撕裂就更为凶险。如延伸到纵隔或颈部,
可出现胸痛、颈静脉扩张等表现。严重的可因血肿
突然侵入纵隔造成心脏骤停。
1)插管时并发症
胸导管损伤 左侧锁骨下静脉插管可损伤胸导管,穿刺点 可有清亮淋巴液渗出。此时应拔除导管,如 出现胸腔内有乳糜则应放置胸腔引流管。
髂前上棘和 耻骨联合连 线的中点内 侧0.5~1.0cm
穿刺点
体位:取平卧位,大腿外展
穿刺点与进针:以左手示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 切位置,在股动脉内侧约0.5-1cm处进针,针尖指 向头侧,针干与皮肤呈30°角。
基本操作:Seldinger技术和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缺点: 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 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 于实际中心静脉压; 由于导管在血管内的行程长,留置时间久时,难免 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处于会阴部,易被污染; 易发生局部水肿; 置管深度: 约40cm,如仅用与输液,置管深度以进入股静脉 为宜。
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戳口要稍大,包括皮肤 全层和皮下组织,使套管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 无明显阻力,否则会引起套管口的裂开而造成穿 刺失败。
(六)置管注意事项
导管质地不可太硬,插入深度以导管顶端插至上 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即可,不宜过深,以免发 生大血管及心脏损伤。 穿刺成功后应立即缓慢推注生理盐水,以免血液 在导管内凝固,阻塞管腔。 导管固定要牢固,以防脱出。
(六)置管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感染。 应掌握多种进针穿刺技术,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以免造成 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对于低血容量的病人,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到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 并边退边回抽,往往在退针过程中抽得回血。 穿刺过程中,若需改变穿刺方向,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以免增加血 管的损伤。 锁骨下静脉穿刺如操作不当,可发生气胸、血胸、气栓、血肿等并发 症,故操作者应熟悉该静脉周围解剖关系。一般来说,右侧穿刺较左 侧易成功。
中路法 穿刺点: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 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锁骨上缘约3cm 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角,紧靠胸锁乳突肌锁骨 头内侧缘进针,直指同侧乳头 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 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 可以避开颈总动脉,误伤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 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1)插管时并发症
气胸
气胸是常见的插管并发症之一,偶可发生张力性气 胸。
无论是锁骨上或锁骨下径路,均有并发气胸的可能。 一般均因穿刺针撕裂了顶部胸膜所致。 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应多次听诊呼吸音或作胸部X片 检查,以排除临床不能发现的小量气胸。
1)插管时并发症
气胸: 治疗:肺复张。小量气胸,可予以观察
后路法
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 作为进 针点(锁骨上缘2~3横指) 进针:针干呈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 指向胸骨柄上窝。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 脉,甚至穿入气管内。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基本操作
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颈内静脉穿刺很少刺破胸膜,但局部易形成血肿, 易看到,适当压迫即可。置管后颈部活动应限制。 置管深度:
右侧10cm,左侧13~15cm。
3)股静脉
股静脉穿刺术
股静脉插管是临床上常用的建立深静脉通道的途径
操作较为简单 并发症相对较少
股静脉的解剖
股静脉在腹股沟下股鞘内,位于股动脉内侧
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内侧0.5~1.0cm 股动脉一般处于腹股沟的中点,股静脉在其内侧 1.0cm左右
穿刺点选择:
进针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锁骨上路
基本操作:
Seldinger技术和外套管针直接穿刺法
利弊:
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 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路安全,且不需经过肋间隙,送 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针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不需 要用钢丝导入,到位率较高。也可以经此路径放置Swan-
1)插管时并发症
空气栓塞
静脉导管有小的破口。 经穿刺针在插入导管的瞬间 在拔出导管后沿插管的窦道
空气栓塞
早期诊断很重要
突然出现明显的右心功能障碍、中心静脉压明显 升高、紫绀、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困难甚 至脑缺血的征象 听诊时肺内有弥漫性哮鸣音,心前区可闻及搅拌液 体的声音
空气栓塞
中心静脉置管术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
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 ICU监测中,并成为急诊科医生的基本技之一。
(一)适应症
给药和输液
严重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需要快速补
充液体
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或强酸强碱类药物
治疗 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使空气停留于右心而逐 渐排出,也可经中心静脉导管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