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礼教授临证应用药引心得
读经典用经方临证经验体会
读经典用经方临证经验体会作者:张景祖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年第12期【摘要】总结《伤寒杂病论》中经方治疗实喘、泄泻、颤证、胃痛、淋证、呃逆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临证经验;小青龙汤;乌梅丸;真武汤;半夏泻心汤;当归芍药散;旋覆代赭汤[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03Experience in Reading Classics and Using PrescriptionsZHANG Jing-zu(Changyua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Changyuan Henan 53400, China)[Abstract]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of excess asthma, diarrhea,tremor, stomachache, gonorrhea and hiccup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Key words] Treatise on Typhoid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Clinical Experience; Xiaoqinglong Decoction; Wumei Pill; Zhenwu Decoction;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Danggui Shaoyao Powder; Xuanfu Daizhe Decoction《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其将古代中医理论与当时临证经验相结合,集理、法、方、药于一身,创立了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体系,为古代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尊为“医门之圭臬,医家之圣书”。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陈宝贵教授临证五十年,在中药的临床应用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应用对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每效如桴鼓。
陈宝贵教授的一些运用对药的经验总结如下。
1.苍术配白术脾主运化水湿而恶湿邪,故湿邪最易困脾,脾虚亦最易生湿。
脾气或脾阳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反而滋生水湿之邪,导致湿邪内困,临床表现为腹胀便溏、纳呆食少、气短懒言、四肢倦怠、畏寒肢冷、身形浮肿等症状。
脾虚不仅生内湿,又易感受外湿,湿邪困脾,又可导致脾虚。
针对脾虚湿困证,陈教授喜用苍术、白术,其中,白术甘缓苦燥,功善补气健脾,扶植脾胃以消食除痞;苍术辛香燥烈,走而不守,健脾胃以燥湿,除秽浊以悦脾。
《玉楸药解》云:“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
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
”所以,白术、苍术二药合用,有补有泻,健脾燥湿之力颇强。
2.半夏配川黄连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本品具有温燥之性,能燥湿化痰,并具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的要药,半夏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辛散消痞。
川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
黄连去中焦湿热,并具有解毒作用,脾胃病患病日久,多见寒热错杂,病机复杂,而半夏、黄连相伍,一寒一温,清热而不患寒,散寒而不忧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使气机调畅。
3.柴胡配白芍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贾所学:“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
”张锡纯:“柴胡,味微苦,性平。
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
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转输以透膈升出之,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寒热者少阳外感之邪也。
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张家礼教授讲座——学用《金匮》方临床治验体会
张家礼教授讲座——学用《金匮》方临床治验体会一、抓主症,审病机(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辨治面瘫案)1.小续命汤案1972年,余在成都中医学院附院(四道街)门诊,一小伙子携一女青年求治。
男曰:“我们刚从西昌乘火车到成都,途中因开窗受风,她病了,我则平安无事。
”视其女口向左边歪斜,自述恶风寒,无汗,头痛,望其舌苔白滑,舌质淡胖,切脉弦而缓。
断为阳气不足,风寒中经之面瘫,用温经复阳,扶正祛风散寒法。
处方:桂枝12g制附片15g(先煎) 川芎12g 麻黄12g 党参15g 白芍12g 防风12g 杏仁12g 黄芩10g 木防己12g 炙甘草3g。
2剂。
此方乃《金匮要略》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之化裁。
三天后复诊谓面瘫痊愈。
2.甘麦大枣汤案1985年9月,余在四川广安县中医院带习,诊治一患儿(4岁)。
其母代诉:半月以来,小儿或哭或笑之际,口与双眼均向右歪斜,平时则面容端正无异样,曾服中药未效。
望患儿面色淡白少华,舌苔薄白尚有津,舌质淡红、舌体胖,诊脉弦而缓。
乃断为面瘫(阵发性),属《金匮》“风中于络”(阳明少阳)并兼心脾两虚,治当祛风活络、补益心脾、条畅枢机。
处方:僵蚕6g 全蝎6g 蜈蚣2条炙甘草3g 浮小麦10g 大枣6g 泡参6g 黄芩6g 法夏6g 2剂。
三天后患儿之母笑逐颜开,谓药后患儿哭笑时口眼再不歪斜,求方巩固,余曰:“效不更方”,嘱原方复进两剂。
二.既识病,又辨证1.泽泻汤加味治眩晕、耳鸣、耳聋案广安县某女教师,年近50。
自述患高血压病已10余年,舒张压13.3kpa(100mmHg),曾服用不少如天麻、龙胆草、夏枯草、菊花之类的清热平肝药,效亦不佳,乃求治于余。
症见头晕闷重且目眩,舌苔水滑,舌体大而胖嫩,切脉弦而缓。
忆及《金匮》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遂重用泽泻60g白术30g以利水健脾,合二陈汤温化痰饮。
药后2剂,复诊时患者欣然谓曰:“服药多年,从未感到如此头目清爽”。
经方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经方临床应用心得体会作为医学生,经方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方是中医奇宝,具有历史悠久、疗效显著、适应范围广、应用方便等优点,是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对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经方的一些体会心得。
一、经方在临床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传统中医药学的定义中,经方是指通过前人对于药物的认识、提炼、总结、归纳、整理和文献记载形成的治疗疾病的方剂。
在临床中,经方应用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高。
经方的组成方剂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副作用。
与单味药相比,经方的治疗效果可能在剂型、剂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
2. 治疗意义明确。
经方中的复合方剂,能够起到相互协同、促进药效和改善患者症状等多种作用。
且有神形俱备、以病论治等特点,能够针对不同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方剂组合进行治疗。
3. 应用方法多样。
经方可以通过口服、饮片、外敷、减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应用,且操作简便、费用较少,适用范围广,容易推广。
二、经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1. 湿热邪毒病。
湿热邪毒病在中医中属于湿邪为主、热邪为次的外感病性质,主要以发热、头痛、咽喉不适、肢体酸疼、口干舌燥、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
在治疗这类疾病中,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和中培肺等方剂,例如葛根清肺汤、大黄甘草汤等。
2. 脾胃虚弱病。
脾胃虚弱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胀腹泻、口干舌燥等症状,这类疾病适合使用调和脾胃、健脾益胃、温中散寒等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3. 肝肾亏损病。
肝肾亏损病主要表现为腰痛、肢体酸软、头晕失眠、性功能下降等症状,这类疾病适合使用滋补肝肾、益精补血、温补腰膝等方剂进行治疗,例如金匮肾气丸、补骨脂饮等。
三、经方在临床中的注意事项1. 剂量酌情变化。
经方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以达到药效最佳。
2. 搭配合理。
在经方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搭配不同的方剂,避免形似而功效不同的副作用。
病理性低血压辨证治疗经验琐谈
2011年第12卷第1期病理性低血压辨证治疗经验琐谈杨传华1,林家茂2,李运伦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关键词病理性低血压;眩晕;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5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58(2011)01-0041-03[基金项目]“高血压病”国家中医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杨传华,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收稿日期]2010-10-15病理性低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常伴有头晕目眩、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肢冷畏寒、懒言纳差、舌淡苔薄、脉沉细弱等症状和体征,属于中医“眩晕”的范畴[1-3]。
笔者近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病理性低血压,渐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抓住本质,治以补气为要病理性低血压(眩晕)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虽有虚实之分,但以气虚为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亦多以虚证为主,本虚标实证亦不少见,单纯实证却寥寥无几。
原因在于:病理性低血压(眩晕)多为劳逸失调、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或禀赋不足,损伤心脾,致中焦亏虚,心脉乏力,气血不充,清阳不升,脑络失养所致。
而气虚日久,必然会波及到阳气、营血、脉络等组织,产生阴血亏虚、阳气不足、气陷不升、血脉瘀滞的症状。
但审症观舌,仔细辨别,病情仍以气虚为根本,其他病理表现为枝末。
所以心脾气虚不仅是病理性低血压的基本病机,而且是决定病理性低血压发展预后的关键枢纽。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若其气虚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
”患者多表现为头晕目眩、疲乏无力、精神倦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慌失眠、畏风自汗、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虚濡。
治疗当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以补益心脾之气为第一要旨,以四君子汤、保元汤为基本方,通过甘温补气的方法,健旺心脾,补益气血,进而升压定眩。
【中医】临证用药心得
【中医】临证用药心得特别提示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一、肝病1 旱莲草早年治疗一慢性肝炎病人,阴虚体质,证见乏力,肢体困重,肝区隐痛,尿黄,舌苔微黄腻,给予补气,解毒,清利湿热药,效果不甚明显,10日后,又出现咽干,腰膝酸软,乏力依旧,此为利湿伤阴之象,因生地,麦冬之类对肝病属湿者实为不利,遂加旱莲草50g一味,想不到用药第2日,症状明显减轻,第3日,症状消失,此药的用与不用差别太大。
中药药理学认为,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
而此药针对阴虚湿热病人,可以有效的解决矛盾问题。
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 白矾通常情况,降酶退黄治疗比较容易,但也有顽固者,对于转氨酶持续不降的,我曾试过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这是我知道的降酶中药里,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 黄芪慢肝病人多数都有乏力等气虚症状,所以黄芪在此处显得很重要,但我要提示的是它的剂量,我一般用100g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g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扶正以祛邪,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 鳖甲众所周知,鳖甲治疗肝硬化,2年前,我曾以此一味药治愈一个肝硬化腹水病人,后来做B超提示,肝回声均匀正常,西医们很是震惊,海藻等也可以软坚,但效果远不及鳖甲,且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 蒲公英对于肝炎病人,有人喜欢用芩连等苦寒之品,有人喜欢用大黄泻下排毒,我个人认为,久服苦寒之品易伤脾,久服大黄泻下易伤正,对急性病暂用可以,但对长期服药不太适宜,久服药需要无毒低毒,寒热偏度不大比较合适,蒲公英为我的首选药,用于临床效果很是满意,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加味止嗽散临证运用心得
诊。患者咳嗽半年余 ,伴气促一月余加重 两天入我 院求治 。
证见咳嗽痰多 色 白而 粘 ,头晕 ,胸 闷气促 ,纳 差 ,二 便 尚 可 ,舌质淡 ,苔 白稍厚 腻 ,脉 细滑 。辨 证 属肺 脾气 虚 ,痰
咳,调和诸药 为佐使 药 。诸 药合 用 ,使 肺气 顺 畅 ,邪散 痰 消 ,诸证 自愈 。正 如 《 医学 心悟 》 谓之 日 : “ 本方 温润 和
皮 、甘草炒 。用法 :共为末 ,每服三钱 ,开水 调下 ,食后 ,
临卧服 。初感 风寒 ,生 姜汤 调下 。功效 止 咳化痰 ,疏风 宣
加味止嗽散方药组 成 :紫菀 1 2 g 、百部 1 0 g 、桔梗 1 2 g 、
荆芥 1 0 g 、白前 l O g 、杏仁 9 g 、川 I 贝9 g 、陈皮 1 0 g 、甘 草 6 g , 每 日一剂 煎两次 分服 。随证加 减 :风寒 加麻 黄 、桂 枝 、苏 叶 、生姜 ;风热加 桑叶、菊花 、连翘 、薄荷 ;风 燥加沙参 、 玉竹 、枇杷 叶 ;风痰 、热 痰加 胆 南 星、天竺 黄 、黄 芩 、瓜 蒌仁 ;湿盛加半夏 、茯苓 、化橘 红 ;久 咳肺 虚 加黄 芪 、太
,、 ● ● , _ ●●- ; - , :,
・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e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E x p e ie r n c e Co mmu n i c a t e
两天后即咳 嗽 ,咳痰 ,鼻 流清涕 ,当即到本 地 乡村 医生处
治 疗 ,经 四天 西 药 治 疗 未 见 明 显 好 转 ,遂 入 我 院 要 求 服 用
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陈家礼老中医祖籍江苏省徐州市,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曾师从朱良春先生,是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山西省名中医。
临床40余年来,致力于教学、临床、科研事业,成果颇丰。
在学术上崇尚经典学派,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又学古不泥,与时俱进,为中医事业默默奋斗。
40年如一日,勤读书,多临床。
侍诊中,感受到陈老不仅具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工作、生活中和蔼可亲,作风严谨,一丝不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年的侍诊和学习,不仅看到了陈老对中医事业的孜孜一求,更是感受到陈老扎实的中医内涵和独特的诊疗技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方面是对陈老学术渊源的概述。
陈老不仅吸纳了《内经》中对脾胃有关生理、病理以及与其他脏腑关系方面的学说,且对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等其他医家关于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归纳,并按照各医家的学说特点,指出要深刻理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饯行脾胃论思想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第二方面是对陈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跟师学习三年,随诊和整理陈老病案,认为陈老学术思想:一是脾统四脏,脾旺不受邪。
二是审病问诊重脾胃。
三是诊法合参重舌诊。
四是治病崇脾治。
五是善用调气,燮理中焦。
临床上从问诊到治疗总不离脾胃。
如“脾统四脏”,治病崇脾。
陈老特别推崇李东垣之说:“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以受气而俱病”。
认为脾胃受损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临证时从机体的整体观出发,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以脾胃为本,脾统四脏,治病当崇脾治,注重脾胃中气,处处以运脾和胃为法度,调补脾胃,顾护脾胃。
诊病辨证重脾胃。
陈老受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学术思想影响,在脏腑辨证中形成了“以调理脾胃为核心”的诊疗体系。
四诊合参重舌诊。
陈老指出舌象是疾病的一种比较敏感体征,“舌为脾胃之外侯,苔受胃气所熏蒸”,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开窍于口,从舌诊即可辨脾胃。
在用药上,陈老认为凡脾胃虚弱,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或起居失宜,令中焦沤渍功能失常,则寒、热、食、湿、痰、瘀等病理产物内蕴,往往形成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气虚气滞、阴虚夹湿等多种复杂临床症候,临床善以对药处理;认为利用药引的功效,即可以引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又可以照顾兼病兼症、固护正气、降低毒性、矫除药物异味等;在制方用药上灵活加减升麻、柴胡、苍术、羌活、人参(或党参),升脾胃之阳,燮理中焦,扭转枢机。
名医谈临证感悟--------方药量效心悟
所以重拳出击,并不主张盲目增加药味,更强调用足剂量,用到起效剂量。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笔者用黄连,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而治疗糖尿病酮症,一日量最多达120克,降糖迅速。我们用药具体经验是:黄芪治萎,4两起步,佐陈皮以防壅滞;黄连消糖,30克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萸肉固脱,3两见功,必与参附搭配;乌头止痛,8两口麻欲吐,效毒两刃;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生地凉营,极量800克;枣仁安眠,最大180克;人参(家种)强心,救急30克;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茯苓渗顽水500克,猪苓消浮肿120克;土茯苓解毒240克,赤芍疗急黄120克起;芦根降温120克无虑,葛根降糖3两无毒;桔梗治咽1两安全。鱼腥草拌凉菜,薤白可当小菜。圆机活法组方,巧在识证准确,用足剂量,何慢之有?(注:本段所提“两”为旧制,折合今为30克)
当然,我们提倡经方大剂量,是针对特定的病情——急危重症,特定的阶段——急性发作,使用大剂量来扼制病势、控制病情、迅速起效,一日可分4~8次服,中病即减,如按原剂量的1/2~1/4递减,中病即止,随后改用丸散调理。
我们反对不顾病情鲁莽用重剂,提倡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剂量该大则大,该小则小。所谓:合理用药在病情,大小剂量两相宜;拿捏七寸撼雄狮,一举攻下急危症。
临床临证心得体会篇!
临床临证心得体会篇!展开全文1 慢性咽炎:记得曾经和同道们交流过这样一句话:“窍道病,先疏通”。
“窍道”是沟通机体内外的窗口,是一气周流最为活跃的地方,其病变绝大多数是因为“壅塞”使其失去空灵之性所引起。
慢性咽炎的主导病机不是“热”、不是“炎症”,而是咽窍局部的一种“郁结”,所谓的“火热”、“津伤”都是衍生出来的问题,我们不要本末倒置。
咽后壁的滤泡增生、病人的异物感都是“郁结”之象。
我还发现,这些病人的胃肠常常有问题,阳明是人体最大的降浊通道,这个通道一旦壅滞,浊气上泛,咽窍之地乌烟瘴气,慢性咽炎何时能了?根据以上思路,我常用:牛子10射干6威灵仙6桔梗10青皮10法半夏10厚朴10茯苓10苏梗10(或苏子10)炒枳壳10。
水煎服。
(泡一小时,煎15分即可)经观察10余例病人,效果不错,大家可以验证。
重在破除郁结,流通气机,少用寒凉凝滞之品是关键!2 神经性耳鸣:这个病很缠手,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困滞;肾精不足是常见证型,无论是哪个证型,我都会针对“主症”加入升清、开窍之品:柴胡10香附10川芎6防风30。
重用防风治疗耳鸣是我学习一位老中医的经验。
上月曾经治疗一位椎动脉缺血的病人,输液几天效果不大,根据主症“眩晕”,用余国俊老师的“柴陈泽泻汤”加减,很快主症平息,但是病人又诉“耳鸣、耳闭塞”严重,舌苔白腻,我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以上几味药,标本同治,吃到第五付时,自觉耳朵一下畅通了,症状随即消失。
3 小儿感冒后遗留咳嗽:这种情况在我这里很多,经过抗生素的治疗,体温正常,血象回落,炎症消退,但是咳嗽缠绵不解,用西药对症治疗效果很差,做雾化也有很多效果不好。
中医认为是外感后,早用、过用寒凉药导致风邪留恋肺系,余邪不尽导致。
治疗要抓三个(1)注意加用祛风利咽之品:这种咳嗽的病位不在下呼吸道,肺部听诊无阳性体征,胸片无异常。
此绝大多数是咽部的一种不适感引起的刺激性咳嗽,或觉咽部瘙痒,或觉有少量痰滞,或者遇风冷、异味刺激就会咳嗽。
【陈家礼】临床经验
【陈家礼】临床经验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传岐黄薪火济天下苍生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本文约 5073 字阅读需要17min陈家礼· 临床经验陈家礼(1940~)男,江苏省徐州人。
主任医师,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多次担任省中医药高评委,现任山西省中医学会理事。
196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分配在山西交城县医院。
1983年任该县人大副主任,后调入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历任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等职。
编写《新编中医临证备要手册》等论著,发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临床应用》、《中药药引的运用》等学术论文30余篇。
擅长治疗心血管、脾胃病等内科疑难杂症。
011、妊娠恶阻主方:紫苏9g,荆芥穗9g,白术12g,陈皮10g,砂仁(后下)3g,姜竹茹6g,川连3g,吴萸1g,炙草6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加减:若纳谷不佳加炒谷麦芽(各)15g;若气虚神疲乏力者加党参12g,山药15g,菟丝子15g;若肾虚有流产史腰痛者加杜仲15g,桑寄生15g,川断15g;若呕吐严重者加伏龙肝100g,煎汤带水以煎上药。
方中以紫苏、荆芥疏表和胃,白术、砂仁健脾醒胃,安胎圣药,川连、竹茹清热和胃止呕,陈皮和胃化痰,甘草、姜枣和胃补脾调和诸药。
此方药味平和无伤胎之虞而有健脾和胃滋肾安胎之效。
[典型病例]文水开栅镇王先生之女,23岁,结婚三月,停经四旬,妊娠试验阳性,呕吐恶心,不能饮食,食之及吐,形瘦神疲。
上药方加党参12g、炒谷麦芽(各)15g。
服之一剂即吐止,能稍食,三剂后即好转,渐能饮食,足月生一健康女婴。
022、小儿马牙交城县郑村,1971年张姓产妇,生一女婴,两天不吸吮,家人着急万分,而逐渐消瘦而面色渐黄,经本村医生诊治无法,邀其治之。
按之腹软,问之便通,视之牙龈肿胀,其症状为初生婴儿牙龈上生白色小泡,状为脆骨,妨碍吮乳。
诊为马牙,其实是胎火热毒所致。
即用三棱针刺牙床放血,外用食盐少许(白矾亦可)外搽之。
《伤寒论》方临证应用体会
《伤寒论》方临证应用体会2017-08-12读《伤寒论》最重要的是用于临床,不仅要明白条文的意义,还需前后文义对照相互贯通,并结合各家的注释和自身的理解,再通过临床实践去掌握。
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教授深研经典,临床使用经方得心应手。
笔者随师临证,体会牟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条文意义,推导病机;以方测证,联系相关理论引伸临床应用;对一些错综复杂的病证,则抓主证与主方,随证配合用药,使用方切中病机;对复杂多变的病症,常与时方交互使用,使经方与时方起着互补作用。
下面试以举案例解析所述观点,以飨读者。
1 抓住病机,推导临床应用掌握《伤寒论》方证,要理解条文意义,抓住病机,推导临床应用。
如大青龙汤治太阳病、溢饮,临证要掌握“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之主症,即表实里热证,立治法为解表清里而使用本方。
例1:王某,男,35岁。
2003年10月7日初诊。
头痛反复发作5年,每受风寒则头部疼痛剧烈,常用各种止痛片得以缓解。
诊见:前额头痛连及后项,恶寒肢冷,无汗,烦热口干,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象浮数小滑。
外表为风寒所束,内有郁热,证属大青龙汤证。
处方:麻黄、桂枝各6 g,苦杏仁10 g,石膏30 g,细辛、甘草各5 g,生姜2片,红枣5枚。
每天1剂,水煎服。
服3剂即头痛消失。
再以上方加减调理10余天,诸症悉除,追访1年未复。
从方证来看,大青龙汤是属于表实里热证,以发表清里治法,主药是麻黄、桂枝配石膏。
大青龙汤是表示一个治法,方从法立,临床治疗表实里热病证不一定用大青龙汤,比如以细辛、防风配合生石膏、炒栀子治疗神经性头痛;白芷、川芎配黄芩、蒲公英等治疗鼻窦炎头痛等表现表实里热者,亦颇有效,此乃师其法,毋泥其方。
当然,被誉为医方之祖的《伤寒论》方无疑是范本,须通透理解方能不囿于教条而运用自如。
抓住大青龙汤证的表实里热表现,并不限于仲景所论之病,可推向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如外感高热、流感咳嗽、支气管肺炎、过敏性鼻炎、急性肾炎、荨麻疹等都是按表实里热病机使用。
陈家礼教授临证应用温胆汤经验心得
[ ] 廖二元 , 朝晖. 3 莫 内分 泌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7 2 : M] 北 人 2 0 ( )
15 ll 3 4一 4 8.
氨基酸等 , 能够帮助 消化 , 降血 糖 , 抗氧化 等作用 ; 甲 龟
和 鳖 甲含 有 动 物 胶 , 蛋 白 , 肪 骨 胶 原 等 , 甲 能 改 角 脂 龟
( 文校 对 : 本 张玉 琴
收 稿 日期 :0 0— 9—1 ) 21 0 4
鳖 甲能增强 免疫功能 , 制结缔组 织增生 , 抑 消散肿块 作
陈家礼 教授 临证 应用 温胆 汤经验 心得
陈筱 云 冯 俊 俐
关键词 : 温胆汤 ; 经验撷拾; 陈家礼
d i 1 . 9 9 jis 。 0 38 1 . 0 1 0 . 2 o:0 3 6 /.sn 1 0 —9 4 2 1 . 3 0 2 文 章编 号 :0 38 1 2 1 )0 —4 80 10 —9 4( 0 1 一30 4 —3
黄 芪 有 明 显 的 利 尿 作 用 , 消 除 实 验 性 肾 炎 蛋 白 , 减 能 能 低 高血糖 , 血脂等 功效 ; 精 化学 成分 含 黄精 多 糖 , 降 黄
低 聚糖 , 液质 , 粉及 多种 氨 基酸 , 够 提高 机体 免 粘 淀 能 疫 功能 , 肾上腺素 引起 的血糖 过高呈 显著抑制作 用 ; 对 山药含薯蓣 皂苷元 , 液质 , 碱 , 粘 胆 淀粉 , 蛋 白 , 离 糖 游
・
4 8・ 4
光 明 中医 2 1 0 1年 3月第 2 6卷 第 3期
C GMC Mac 0 1 V l 6 3 J M rh2 1 . o . 2
临 床 症 状 , 轻 眼底 出血 的 功 效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 参 减 人
中医师承教育项目季度心得临证及主要病种
中医师承教育项目季度心得临证及主要病种【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项目背景3.心得体会4.临证及主要病种5.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作为一名中医师承教育项目的学员,我在这个季度中深入了解了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
项目背景源于对传统中医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医事业的追求,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主要病种,为更多的人提供中医知识和健康指导。
二、项目背景本季度,我们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通过课堂讲解、临床实践和病例讨论,我们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运用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技术进行康复治疗。
三、心得体会学习中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悟性。
通过临床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的精髓。
在与患者的互动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们的病情,用关怀和关爱来帮助他们缓解病痛。
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我意识到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
四、临证及主要病种在本季度,我主要接触到的病种包括感冒、咳嗽、胃炎、失眠、月经不调等。
针对这些疾病,我运用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感冒、咳嗽患者,我采用了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治法;对于胃炎、失眠患者,我运用了调理脾胃、安神助眠的治法。
在临床实践中,我还发现了一些罕见的病例,如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长期失眠导致免疫力低下,最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针对这类患者,我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运用了滋阴降火、益气养血的治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我还观察到一些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五、结论通过这个季度的学习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实用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中医技能和水平。
中医临证思想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中医临证思想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摘要】中医临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药研究的实践,同时中药现代研究也不断丰富现代临证思想。
近年来中医临证思想逐渐从宏观辨证思维向着“病证结合模式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的现代中药研究,也不断尝试使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以及免疫学等技术,从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层面研究中药。
【关键词】中医;临证思想;中药;现代研究;应用分类号】:R256.4?随着我国中药现代研究的持续发展,中药药理的作用机制不断得到揭示,临床上重要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比如清热解毒药物在古代只是用来治疗丹毒、温病以及痄腮等,但是近年来清热解毒中药的适应病谱日益丰富,拓展到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病以及风湿免疫疾病等[1]。
现代重要研究应当在临证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这就意味着临证思想决定现代重要的研究实践,与此同时现代重要研究的实践则反过来丰富中医临证思想。
1 中医临证思想的指导价值中医临证思想最为明显的地方就在于其整体观,整体观可以说是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实践的主要指导。
中医在疾病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坚持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属于一个统一整体[2]。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之所以出现疾病,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就是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协调遭到破坏,使用中药的目的就在于再次恢复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协调,并提出了三因制宜的用药原则,也就是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以及因地制宜[3]。
因此现代重要研究同地点、时间以及人的体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
流行性乙脑的治疗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鲜明的案例。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河北省石家庄一带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
在治疗的最初阶段,使用各种西药治疗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患者是病死率居高不下。
后来有人提出使用白虎汤治疗,结果短时间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10%左右[4]。
但是两年之后北京地区也爆发了乙脑流行,北京的医院就照搬石家庄的治疗经验,使用白虎汤治疗,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读《中药临证备要》有感
读《中药临证备要》有感作者:李明玥北京中医药大学初见这是我第二次读郑虎占教授的《中药临证备要》,第一次是在我刚读大二那会儿。
那时,我因为感到要学的中药学有些艰涩难懂,打算寻找一些关于中药的书辅导自己学习理解这门课,于是便遇上了它——《中药临证备要》。
其实,那会儿我还处于所谓的人生低谷中不可自拔,虽然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绝望,每天也看似很积极地工作,学习,但是,我明白自己内心的迷茫:自从申请转向中医专业失败后,我失去了成为中医这个目标后,整天只是漫无目的地努力,要谈起激情干劲什么的是一点也没有。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迷住了。
这本书,与其他书最大的区别便是,它并非单纯地举例子讲一些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料论证,仿佛考古学家一般将事实证据摆到你面前,最终推理论断出结论。
这种结论是你自己通过思考所得到的,远比简单的听别人的结论来得影响深刻。
另外,中医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它是经过名为时间的筛子筛选过,最终沉淀下来的精华。
而在这过程中留下来的经典,更是经过千锤百炼,每一处都是精华,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
而这本书中,信手拈来的经典摘录,用的恰到好处,让我这个传统中医文化的fans读来十分心喜。
这一点,大概是因为郑教授本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经典诵读倒背如流的原因吧。
郑教授对现在的中医药独有一番见解。
在第一讲中,他看似只是在谈论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但实际上,在谈论的过程中,他已经把现代人们对中药疗效产生的质疑,中医在当代无法快速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等等这些问题一并都解决了。
他并没有直接去回答这些问题,但是在谈论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时,他却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我们心中隐藏的所有疑问。
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他还解决了我心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已知的抓药,中药师还能在临床方面做什么?是的,我一直对本专业——中药学心存疑惑。
我当然知道,学中药以后可以走药剂药理这些方面,但是我心中存着一个梦想——我想上临床,圆自己一个医生梦。
管窥张家礼教授临证体会
管窥张家礼教授临证体会【关键词】经方;,,医案;,,张家礼;,,辨证论治摘要:通过度析张家礼教授采纳桂枝附子汤和乌头汤治痛痹、黄连阿胶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失眠、定喘汤加减治哮喘、犀角地黄汤加味及三花汤治瘙痒等病案,说明了张家礼教授变通运用经方、随证选用经方时方及博采众医家之长的临证体会。
其临证体会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这对中医临床具有必然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经方;医案;张家礼;辨证论治张家礼教授为全国知名的温病学专家,对仲景学说研究亦颇深。
张教授尊崇仲景,喜用经方,师古而不泥古,常“古方今方”联合利用,以针对病机为第一原那么。
我跟从教授1年余,收成颇丰,现将部份体会总结如下。
1运用经方,灵活变通张教授对《金匮要略》研究颇深,喜用经方,以为运用之大法宜:方证相对者用原方没必要加减;主证病机相类,兼证有所不同,那么贵在灵活变通。
现举桂枝附子汤、乌头汤治痛痹案以小窥之。
王某,女,70岁,2002年11月10日初诊。
自述有心肌缺血、风湿病史。
两日前又受风寒,故前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牛王庙门诊部就医。
现症:腰以下恶寒疼痛,头昏耳鸣,喷嚏流涕,汗出,口干喜温饮,项强痛,心悸,胃痛泛酸,腹痛,手指足趾麻木,舌淡苔白,脉细弦结代。
辨为阳虚兼风湿之痛痹,以祛风除湿、温经助阳之桂枝附子汤合良附丸加味。
处方:桂枝10g,白芍15g,生姜10g(另包,先煎),大枣12g,制附片10g(另包,先煎),葛根20g,川续断20g,桑寄生20g,香附15g,高良姜15g,鸡血藤20g,茯苓20g,丹参30g,怀牛膝20g,川芎15g,炙甘草6g。
处方两剂。
附片、生姜以蜂蜜2两先煎1h以上,以不麻口为度。
2002年11月13日二诊:诸症皆有好转,唯脘痞腹胀,纳差,以前方加减。
处方:桂枝12g,白芍12g,生姜10g(另包,先煎),大枣10g,制附片15g(另包,先煎),香附15g,高良姜15g,鸡血藤20g,川牛膝20g,川芎12g,台乌12g,砂仁10g(后下),麦芽20g,炙甘草6g。
辛夷临证应用体会
辛夷临证应用体会
杨喜艳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0(026)009
【摘要】@@ 辛夷为木兰科落叶灌木辛夷或落叶乔木玉兰的花蕾.其味辛温气香,人肺,上通于鼻,散风寒,为治鼻渊要药[1].近年来,笔者用辛夷治疗耳鸣、失音、蜂窝组织炎等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653-653)
【作者】杨喜艳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半夏泻心汤临证应用体会
2.血府逐瘀汤临证应用体会
3.引火归元法临证思路及应用体会
4.郑钦安潜阳丹临证应用体会
5.浅议引火归元法及临证应用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