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直译_意译在比喻翻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关键词:直译;意译;散文一、直译与意译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张培基等1980:13)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范仲英1994:90)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

如果直译也“要求语言流畅易懂”的话,说明译者心目中的直译与意译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二者不再是对立的两种策略。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见Shut-tleworth&Cowie1997;:62-63)。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正如张培基等学者所说“,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一)、直译与意译的历史对直译与意译的讨论中国古代就有。

从老子“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孔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到慧远的“以文应质则疑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以及从以释道安为代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实践。

《英语翻译中的翻译技巧分析案例:直译与意译1800字》

《英语翻译中的翻译技巧分析案例:直译与意译1800字》

英语翻译中的翻译技巧分析案例:直译与意译目录英语翻译中的翻译技巧分析案例:直译与意译 (1)1.简介 (1)2.直译和意译的应用 (1)2.1直译的应用 (1)2.2意译的应用 (2)1.简介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两种语言之间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翻译可以使两种语言沟通,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用一种方法来翻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理论。

直译和意译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1]。

同时,它们又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

翻译部分要直译,这样才能传达出原意和原作风格的表达;相反,如果适合翻译而不采用直译的话,那就是所谓的“直译”或“死译”,译文一定是不合逻辑的,读者会感到别扭,不懂意思[2]。

2.直译和意译的应用2.1直译的应用直译,在很多情况下,被称为逐字翻译。

它意味着译者应根据字面意思来翻译文本,而不提供更多的注释。

就动物习语而言,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模式的相似性,英汉两国人民在认识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3]。

他们在一些成语中采用相同的动物作为隐喻,以表达他们相似的感情或描述相同的社会现象。

下面是一些例子。

(1) 像蝙蝠一样瞎得厉害。

像蝙蝠一样瞎得厉害或对明显的事物不察觉。

(2) You stupid ass! 蠢驴!(3) 以蜗牛的速度前进。

慢得像蜗牛一样爬。

[1]董依. 英语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比较[J]. 2021.[2]王秋媛. 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J]. 2020.[3]张语墨. 从直译与意译比较看意译翻译方法[J]. 品位·经典, 2021(13):3.(4)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马有溜蹄。

(5) 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马善被人骑。

(6) Wolf in sheep's clothing(lamb's skin).披着羊皮的狼或伪装友善的敌人。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资料讲解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资料讲解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 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 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 hot line 热线 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 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举例说明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举例说明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举例说明直译和意译,这俩词听上去就让人觉得有点复杂,实际上它们就像是一对小兄弟,各有各的性格和特点。

想象一下你在点外卖,菜单上写着“鸡肉炒饭”。

你看到这个名字,心里就想,哦,鸡肉加米饭,简单明了,是吧?这就是直译,字面意思直接了当,一点都不含糊。

可是,如果你用意译来表达,可能会说成“满满鸡肉的米饭”,哇,这样一来听起来是不是更美味了?意译就像是给直译加了一点调料,让人食欲大增。

就像一个老朋友给你讲笑话,虽然笑话的原话没那么搞笑,但他给你讲的时候加了表情和动作,瞬间就有了趣味。

再说个例子,假设你在学习英语,看到一句“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直译可就成了“下猫和狗”,这下可把你搞懵了。

你心想,天上怎么可能掉猫狗呢?而意译就会告诉你,哦,其实这意思是“下大雨”。

这种翻译方式更贴近语境,更能让你抓住说话者的意思。

就像是跟朋友聊天,不一定每句话都得逐字逐句地翻译,更多时候是看你的朋友想表达什么,才能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直译和意译还真有点像是生活中的两种选择。

有时候你需要直接了当,像在重要的工作报告中说话,那时候就得用直译,不能含糊。

可是生活中,尤其是跟朋友聚会时,大家聊天就得用意译,毕竟幽默感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试想一下,跟朋友聚餐,大家都在分享自己最近的趣事,你不可能一本正经地说每个细节,那样太无聊了,你得加点故事,加点感情,这样才会引人入胜。

再说说文化的差异,直译往往忽略了文化背景。

有些话在一个地方听起来非常正常,换个地方就像外星语。

例如,中文里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是直接翻成英文,真不知道能否被理解。

可是如果意译成“失去的东西可能带来意外的好运”,哇,那就容易多了,大家能明白这个意思。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意译更能把文化的味道传递出去,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翻译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有时候可能需要灵活运用,根据场合的不同选择直译还是意译。

翻译方法举隅:“直译”和“意译”的运用

翻译方法举隅:“直译”和“意译”的运用

翻译方法举隅:“直译”和“意译”的运用所谓适当的方法,就是指“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 e translation)。

直译可以对号入座,字字翻译,但很多时候必须在句子某些成分上作些词类、词序、句式等方面的调整或变动,才能把译文带入既“忠实”又“流畅”的佳境。

如果直译行不通或是不理想的话,就只好意译了。

例如:(1) x:How much have you suffered, Irene?y:A lot.x:爱玲,你吃了多少苦?y:一言难尽。

(2) x:你这人真是“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x:A filthy mouth cannot utter decent language. You are really su ch a person.如果把第一句里的“a lot”直译为“许多”或“很多很多”,这句话自然吗?如果把第二句译成“A dog's mouth doesn't spit out an ivory”,只懂英语的人听了不会莫名其妙吗?意译技巧最常见于中英惯用语的对译。

除了上述“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之外,再看些其他意译的例子。

(3) Don't put on airs.(别摆架子)(4) What i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5) Kicking a man when he is down.(打落水狗)(6) Pull out the evil by the roots.(斩草除根)意译虽重要,直译也可贵;能字字对译最好,若不能,就稍微整容或变型,以符合译文的外貌,保持原文的精髓。

现在就让我先举些中英直译的好例子:(7) 他是只纸老虎。

(He is a paper tiger)(8) 别流鳄鱼泪。

(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9) 应该弥补代沟。

(We must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10) 这事使他丢脸。

文言文对比喻句的翻译

文言文对比喻句的翻译

古人之文,辞藻华丽,意象生动,其中比喻句尤为突出。

比喻,古称“比兴”,乃修辞之一种,以彼物比此物,使文意更加形象、生动。

然文言文与白话文相隔千年,其表达方式亦大相径庭。

故翻译比喻句,实为一大难点。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言文对比喻句的翻译。

一、直译与意译翻译比喻句,首当其冲的是直译与意译的选择。

直译,即保留原文的比喻关系,力求忠实于原文。

意译,则着重于传达原文所表达的含义,不必拘泥于比喻形式。

以下举例说明: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直译:明亮的月亮何时会有?拿起酒杯向青天询问。

意译:月亮何时再圆?举杯向天,询问时光。

二、明喻与暗喻文言文中的比喻句,既有明喻,又有暗喻。

明喻,即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暗喻,则不直接点明,需读者自行揣摩。

翻译时,应区分明喻与暗喻,采取相应的方法。

明喻翻译:原文: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直译:你应当成为磐石,我应当成为蒲苇。

意译:你应如磐石般坚定,我应如蒲苇般柔韧。

暗喻翻译:原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直译: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心怀忧虑,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在寻求什么。

意译:明白我心思的人知道我内心忧虑,不明白我心思的人猜不透我在追求什么。

三、保留比喻形象与突出主题翻译比喻句时,既要保留比喻形象,又要突出主题。

以下举例说明:原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直译:春风再次吹绿了江南的岸边,明亮的月亮何时照耀我归来?意译:春风吹拂着江南,绿意盎然;月亮何时才能照亮我归乡的路?四、注意文化差异文言文中的比喻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翻译时,应注意文化差异,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

以下举例说明:原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直译:人生得意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意译: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享受,不要让美好的时光虚度。

总之,文言文对比喻句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注重表达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直译与意译、明喻与暗喻等技巧,力求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英汉翻译的实质和概念,并在英汉两种语言相似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直译与意译这两种最常用的翻译方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 ,更多地了解到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理论;直译;意译,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

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

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

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说:“翻译就是译入语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译者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前者注重结构形式,而且往往利用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而后者强调的是观点, 并且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整体地反映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是信息内容(message)在两种不同语言形态间的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同时具备有两种语言, 两种文化的深厚功底, 必须善于把握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 找到两种语言表述风格、语法习惯的最佳结合点。

英汉翻译中直译、意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本文着重择取直译、意译翻译的实例及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两种方法的特性及运用技巧,以求揭示英汉翻译的规律和特点。

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摘要:直译和意译是英汉互译中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直译和意译既相互区分又密不可分。

本文通过比较直译和意译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总结出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具体的应用领域,有利于今后翻译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直译意译联系与区别介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方法来进行翻译实践。

直译是指译文仍采用原文的表现手段,句子结构和语序不做调整或不做大的调整。

意译是指译文中采用新的等效的表现手段,句子结构也有可能做较大的调整。

直译和意译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通过对二者的研究,便于译者认识了解到何时采用直译,何时采用意译,有利于翻译工作的进行和译者翻译水平的提高。

1、直译与意译的关系翻译的第一要务,即通过语言或文字的转换,实现信息传达,使不可知者成为可知,使不知者知之。

在我们翻译的时候需要忠实于原作者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同时也当尊重原文本的理论事实和逻辑关系,不能用个人思想、事实、风格和逻辑代替原作的这些特征。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语要在内容方面一定要和原语一致。

译者不能随意添加删改原文信息或者改变原文的语言风格。

因此,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该遵循上述原则,是他们的共同点。

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

直译就是要准确无误地阐明原作的含义,不丢弃篡改原文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文风格,有时甚至连情感都不应忽略。

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将原文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不用过分注重细节的描述,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

在直译中,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是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再次是译文语言的流畅和通俗性;而在意译中,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是语言的流畅和通俗性,并不必局限于原作的形式。

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都把忠实于原作内容放在首位。

直译意译各有所长,我们在不能直译的情况下就采取意译的方法,甚至双管齐下,两者兼施,才能译出一篇优秀的翻译作品。

翻译概论 翻译 直译和意译

翻译概论 翻译 直译和意译

例证分析(3)
• • • • • • • 胆小如鼠 一箭之遥 落汤鸡 蠢得像猪 犟得像牛 缘木求鱼 守口如瓶 as timid as a hare at a stone‘s throw wet like a drown rat as stupid as a goose as stubborn as a mule seek a hare in a hen‘s nest as dumb as an oyster
(1). I want a man who will throw his hat over the Chindwin and then lead his troops after it. 我要的是这样一个人,他决心在钦敦江破 釜沉舟,然后率领部队前进。
(2)She didn`t like him much, but if she went out with him, it`d be one in the eye for Kath. 她并不怎么喜欢他,可是如果她跟他一起 出去玩,那到可以让凯丝心中感到不是滋 味。
含义广为流传的短语、 含义广为流传的短语、习语
•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 眼泪。 眼泪。 • 2)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 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 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 橄榄枝,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 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hot line 热线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2020考研英语翻译直译和意译在翻译中的结合

2020考研英语翻译直译和意译在翻译中的结合

2020考研英语翻译直译和意译在翻译中的结合直译,在我理解,即直接翻译出来,要求忠实原文,但在其翻译过程中,也不是机械地翻译,同时也要求遵循原语所要表达的色彩,不能随意篡改其表述的内容。

但它绝不是完全的字字对应,那将会造成原语所传递的信息和内容不清晰,所以,直译要求译者,既要清晰明确地诠释原作的含义,又不能随意改造原作的思想。

例: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对于翻译人员来说,“译”也为“易”,旨在使译文简单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而在翻译过程中,直译的方法也更多的符合了这个标准。

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

意译要求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能够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即意译要求传神,不是形似。

例: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例子:Not change for change sake, but change to preserve America’s ideals.译文:改革并非目的,我们为的是保留着美国之理想。

分析:原语中,“not change for change sake”这个短句如果完全按照直译,其含义为“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略冗长,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前后文的理解,及对语境的分析,意译为“改革不是目的”更为精准,简洁且明了。

此外,文中的“life”一词,直意为“生活”,但此处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是美国这个国度及其人民一直以来的几大理想状态,结合其历史及文化内涵,应在“生活”的基础上略引深,所以意译为“生存”更符合要表达的意境。

例子:Enough, indeed, for millions of others who arestill young in spirit, to give of themselves in service, too.译文:这将使得千百万的精神上依然年轻的人们投身其中。

分析:这其中“who are still young in spirit”很容易直译为“有理想的年轻人”,而文中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并未表述理想二字,放在此语境范围过大,所指的人也宽泛,且分析后便发现,与后半句“投身其中”的句意联系到一起,不单单指有理想的人,更多的还是侧重于精神,应意译为“精神上依然年轻的人们”即可。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Discussed shallowly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iteration in English to Chinesetranslates mutually一、引言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直译与意译之争,在我国自有翻译之时起就已存在”i。

次争论至少从公元前就已经开始。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不过,这种争论是纯理论的,争论者并没有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和文体类型等因素”ii。

也没有考虑到翻译都是有一定标准的。

那么首先就来了解一下英语翻译的标准。

二、阐述英语翻译的标准1、翻译标准的含义。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理论和衡量翻译文章的好坏的尺度。

2、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所谓信是翻译的准确性能够忠实于作者的表达内容,达是翻译的通顺性,也就是说能够使用本土语言通顺的表达原文的主旨和思想,这也是翻译的一般要求,而雅是翻译的艺术性,比喻为原作的投胎转世,精神紫致和依然故我。

3、忠实和通顺。

忠实是译者把原作内容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的篡改和歪曲。

通顺是指译文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语言规范。

忠实和通顺是相辅相成的。

他们对于原作内容,风格都有全面的照顾。

例如:I am up to my neck in your bullshit(你让我倒八辈子霉),没有把它译成“你把我害得好苦”,如果这样翻译就达不到前面的效果。

翻译是具备一定标准的,但在翻译中,我们得掌握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来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这就谈到了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表达阶段。

三、直译与意译的含义1、直译的含义。

直译就是在翻译文章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内容,又得保持原文形式。

英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应用研究

英语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应用研究

4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3期总第838期No.3,2021Total of 8380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语言的表达形式也不同。

在翻译英语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因素,让翻译更为准确,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注重译文与目标语言的习俗相结合,熟练地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其中,直译和意译就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

1直译的介绍1.1直译的概念直译指的是在翻译时不仅要保持原文的形式,还要保持原文的内容,能够将原文的意思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1]。

也要保留原文的一些语言形式,如修辞手法、词语、句子结构等,如此译出的文章通俗易懂,也符合语言的规范,这就是直译。

1.2直译的应用直译要将忠实原文放在第一位,将忠实原文的形式放在第二位,最后保证译出的文章具有通俗性和流畅性。

在应用方面,首先,直译在翻译实践中经常被翻译者所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传达原文的精神和内容,还会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如果翻译的内容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则要尽量使用直译的方法。

在英语习语中,许多翻译都是采取直译的方法。

如“armed to the teeth”表达的是“武装到牙齿”。

其次,直译并不是机械地翻译,而是尽量要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由于中文与英语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差异,逐字进行翻译有时会歪曲意思,直译注重的是准确、全面地阐明原文的意思,不会随意删除或增加原著的思想和情感,要使原著的文章保持原有的风格,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情感[2]。

2意译的介绍2.1意译的概念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直译的方法行不通时,就要改变原文的句子结构,对原文的意思使用不同的汉语语言形式表达出来[3]。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译者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内容和情感,为其重新遣词造句,用通顺的汉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这种方法就被称为直译。

2.2意译的应用一般来说,意译比直译更难,它要求译者要深入分析原文,充分理解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图,能够透过表面看到本质,理清原文的深层结构,也要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4]。

浅析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浅析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s n i iha 译成“ t d g nh ed a no s 我们看见一个杂技演员正站在他的头上。” 下面是两个使用直译法的例子 :
( ) u I ae a a t。 n h dafe n a h ’ ue a st o r n: tr 1B t tdS kmo a dI a l gt t e dsrl l du u (s s h o e h i ye o a eo.
c mp ee y d fa e o lt l e e td
“ 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是武装到 牙齿的 , 可是不过几年 , 就被彻底击败 了。” 这里习语 a e et 形象生动, r tt e m oh t h 自从解放初期开始就 泽为“ 武装到牙齿” 已经用 习惯 -。如意译为“ , 『 全副武 装”语气反而较弱。 ,
内容 , 而强调“ 精神 实质” 的一致性 .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 工作 中如何把两 .
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 来。 关键 词 : 译 ; 直 意译 ; 式 ; 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中图分 类 号 : 1 H3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0 4 (06 0 — 02 0 l7 — 12 20 )2 0 6— 3
维普资讯
第0 6年 4月 期 26卷第 2 0
泰州职业技术学 Junl f a huP,t 院学报 stt o ra o i ( cv c nclntu T z ) leh ia I i e
V1 o o. N . 6 2
A r2 0 p 0 6
词, 表达效 果显 然 不佳 。
再如一些英语习语也经常采用直译的方法 。( )ofh t te a a 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h 1T gto h s m n i lt 2T e

如何在英语翻译中运用直译和意译

如何在英语翻译中运用直译和意译

如何在英语翻译中运用直译和意译摘要:本文首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并在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最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

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而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强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忠实地、准确地用译文的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神韵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并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作的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

关键词:翻译理论,直译,意译,形式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说:“翻译就是译入语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换言之,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是信息内容(message)在两种不同语言形态间的转换。

英汉翻译是把英语表述内容转换成汉语或把汉语表述内容转换为英语的过程,是在两种语言使用群体间架起一座思想、文化交流桥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同时具备有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深厚功底,必须善于把握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找到两种语言表述风格、语法习惯的最佳结合点。

英汉翻译中直译、意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本文着重择取直译、意译翻译的实例及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两种方法的特性及运用技巧,以求揭示英汉翻译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运用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语言转化过程。

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必须具有相对的对等(closest)性和语意同一性,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又能为译文使用者理解和接受,如:“Mik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迈克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直译和意译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直译和意译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教学
外语教学
主持人: 刘良初 Email:yyns@163.com
直译和意译 在英语习语 翻译中的应用
祁慰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 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它 包 括 成 语 、谚 语 、歇 后 语 、典 故 等 。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 包含大量 的习语, 它们或含蓄、幽默, 或严 肃 、典 雅 , 不 仅 言 简 意 赅 , 而 且 形 象 生动, 妙趣横生, 给人一种美的享 受 。 由 于 地 理 、历 史 、宗 教 信 仰 、生 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英汉习语承 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 信息, 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收 到相得益彰之效。
例 : 1.True gold fears no fire.真 金 不怕火炼。
2.Barking dogs don't bite. 吠 犬 不 咬人。
3.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分 外甜。
二 、意 译 如果英语谚语和成语在汉语中 找不到对应的译法, 就不要直译, 只 能意译, 以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和 精髓, 保存原文的丰姿, 否则, 只能 是“ 貌 合 神 离 ”。 例 : 1.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不 能 直 译为“两 个 头比 一 个 好 ”, 而 应 意 译 为“ 两 人 的 智 慧 胜 一 人 ”。 2.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不 能 直 译 为 “ 新 扫 帚 打 扫 得 干 净 ”, 而
应 意 译 为“ 新 官 上 任 三 把 火 ”。 3.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不能 直 译 为“生 来 嘴 里就 含 着 一把银勺”, 应意译为“天生有福”。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

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hot line 热线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什么时候需要“意译”?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什么时候需要“意译”?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什么时候需要“意译”?那些需要意译的句子提到文言文翻译,我们都对一句话耳熟能详,那就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逐一译出,尽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这种方法大家比较熟悉。

意译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这种方式向来不被提倡在考试中使用。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意译而不用直译呢?读写菌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情况。

01比喻修辞要意译例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句中的“藩篱”,原意为篱笆墙,但直接翻译过来就成笑话了,这里必须译为“边防”之类,也就是把比喻的本体说清楚。

02借代修辞要意译例2: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缙绅”古代大臣把笏(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来作指画及记事之用。

也叫“手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所以用“缙绅”代指官员。

这里如果直接译作“腰带”,就太有内味了。

03委婉说法可意译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

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谓委婉的说法。

例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一日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王或王后死,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例4:“权起更衣”(《赤壁之战》)“更衣”不能译成“换衣服”,应译成上厕所。

05使用典故要注意古人写文章,常用典故。

翻译的时候既要尽量保留典故本身,还要说出其内涵。

例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元嘉年间,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草率出兵,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封狼居胥”是一个典故,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翻译时要懂得典故,译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8& 54**&+ 1/8&0 /)6 /) &3& 2(8& *%& 1%&++3 () / </)%/**/) 1-18*/(2"
“用不着惊动警察老爷, ” 侍者说, 嗓音油腻得象 奶油蛋糕,眼睛红得象鸡尾酒里浸泡的樱桃。 原文如果直译, 虽然也能让读者明白其意所指, 但却不符合汉语习惯,因此译文中加上“油腻得” 、 “红得” 予以贯通, 显得自然生动得多。
第 !’ 卷
第&期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
’()*+,- (. /012,+3 43*01)-5)*,- 6(--737
-%%$ 年 " 月 879: !""#
试析直译、 意译在比喻翻译中的应用
韩小聪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洛阳
$#!%%& )

要: 英汉翻译中对原作比喻修辞格进行恰当的翻译, 直接关系到原作风格神韵的完美再现。由于汉英两种语言
!"喻体是否为读者熟悉易懂。 #"读者是否认同喻体的感情色彩。
正是以读者对喻体的可接受度为基础, 我们可 以根据原文和译文的具体情况, 来选择采取直译还 是意译。 如果原文中的喻体能够被译文的读者所接受, 那么比喻就可以直译; 例如:
$%(0 ’/0 / +/. *- *%& 5422"
这话简直是朝着公牛摇晃红布, 火上浇油。 原文用暗喻, 但朝公牛摇晃红布以激怒公牛, 在 中国并不是人人熟知, 所以译文加以解释, 使形象更 加完整。
;66 .2&/,0 -9 04)0%()& 01/**&+&6 +45(&0 47-) *%& 5/**2&0%(70 () *%& 5/0()"
夕阳的残照犹如红宝石的点点金光, 洒向停泊 在海湾中的兵舰上。 原文用宝石喻指夕阳残照, 浓墨重彩, 译文加 以直译, 再现了原文的气势和意境。 如果原文中的喻体不能被读者接受或完全接 受, 那就要灵活地采用其他手法进行翻译。一是直 译加意译, 即在直译的基础上加以解释; 二是对喻 体进行恰当而贴切的转换, 既可以直现原文的修辞 形象, 又易于读者接受; 三是完全意译, 即为了准确 表达原文的意旨, 而舍弃原文比喻的形式。让我们 来看下面的几段译文是如何运用这三种方法对比 喻进行翻译的。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韩小聪 (!"#$ —
译, 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 着原作的丰姿, 但这保存, 却又常常和易解相矛盾: 看不惯了。 不过它原是洋鬼子, 当然谁也看不惯。为 比较的顺眼起见, 只能改换他的衣裳, 却不该削低他 的鼻子, 剜掉他的眼睛。”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 求, 既要保证原作艺术意境的再现, 又要易于读者接 受,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因此, 在比喻的翻译 时, 我们必须根据原文的形象和意蕴所指, 来探求译 文的语言形式。 一方面, 我们应当尊重原文的语言形 式, 尽可能保持原文比喻形式的完整再现; 同时, 我 们也要不拘泥于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灵活自如地 采取新的译文语言形式,以便更自然地表达原文的 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原文内 容和形式的实际情况,把直译和意译这两种基本的 翻译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把我们的翻译提高到更高 的水平上来。 在比喻翻译中如何恰当地选择直译还是意译 呢? 这固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可依, 但也绝不是没 有规律可循。 笔者在长期的翻译学习和研究中, 发现 喻体是比喻翻译的关键,喻体的可接受度是选择直 译还是意译的基础。比喻通常都是由 “本体” 、 “喻 体” 、 “喻词” 组成。 本体即要描绘的对象, 喻体即用以 比喻本体的事物, 喻词即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比喻 的翻译, 也就是对本体进行准确而生动的再现。 而本 体的准确再现, 关键在于喻体的翻译, 在于读者对喻 体的可接受度。读者对喻体的可接受程度受到多方 面因素的制约, 总的来说, 读者对喻体的可接受度涉
参考文献: 张今 B文学翻译原理 〔G 〕 河南大学出版社 0LM/ 〔0 〕 B开封: 〔N 〕 金开诚 B文艺心理学论稿 〔G 〕 北京大学出版社 0LMN B北京: 〔2 〕 伍蠡甫 B西方文论选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0L/L B上海: 〔. 〕 蔡新乐, 郁 东 占 B文 学 翻 译 的 释 义 学 原 理 〔G 〕 河南 B开 封 : 大学出版社 0LL/
$%& ’()*&+ ,-+)(). ’/0 12&/+ /0 1+30*/2"
$%&
04)+(0& 54+)&6 +&6 () / 74+& 083, *%& 0%/6-’ -) *%& +(, -9 *%& ’--6:2-* ’&+& 6/+823 524&, /)6 5&3-)6 *%& ’%(*& /)6 01()*(22/*(). 9(&260 7/*1%&0 -9 9/+ -99 9-+&0* %4). 2(8& 0,-8&"
第2期
韩小聪: 试析直译、 意译在比喻翻译中的应用
01/
对喻体进行了转换, 或用成语, 或用习语, 既自然浅 易, 又贴切恰当。
约翰 ・ 安特生, 我的爱人, 记得当年初相遇, 你的头发乌黑, 你的脸儿如玉。 我们来比较两种译文,原诗用乌鸦来比喻爱人 的黑发, 第一篇译文将喻体直译, 很不符合中国人的 习惯,中国人是不会把心目中美好的东西比作乌鸦 的。第二篇译文则舍弃比喻, 直接描写本体, 对原作 的艺术意境给予积极审美评价,提炼出心中情人美 的神韵。 关于翻译的标准, 钱钟书先生提出过 “化境” 说。 他认为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 ‘化’ 。 把作品从一国 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 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 那就算得入于化 ‘境’ 。 ” 比喻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的灵 活运用, 喻体转换的准确自然, 可以说是翻译作品通 向 “化境” 的门坎儿, 只有精敲细琢, 千锤百炼, 才能 达到自然生成, 浑化无迹, 清水出芙蓉的 “化境” 。
) , 女, 河南洛阳人, 硕士,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言文学。
!JF
及两个方面:
西 昌 农 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J 真象藏神 灯的山洞给阿拉丁打开了大门。 原文喻体出自 《一千零一夜》 , 但只说阿拉丁的 山洞, 并不是每个读者都知道。译文既保留了典故, 又适当加以说明, 读者马上就能心领神会, 想到那盏 奇妙的神灯。
比喻, 就是用具体、 形象、 通俗浅显的事物或现 象, 来描绘复杂、 抽象、 深奥难懂的概念或道理。它 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道理和复杂的心理活 动, 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 使所描绘的事物 更具体、 更生动、 更形象。 比喻,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 使用得都极 为广泛。比喻手法精妙而恰当的使用, 往往使笔底 生辉, 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喻往往体现 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艺术造诣, 体现了作者对生活 的观察和领悟。在翻译作品中, 对原作中比喻手法 进行合理而巧妙的翻译, 直接关系到原作风格神韵 的完美再现。因此, 在翻译时, 如何恰当灵活地进行 比喻的翻译,生动形象地体现原文的修辞风格, 是 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作为修辞格, 比喻虽然是一种语言技巧, 但其 运用和翻译绝不单纯是一个语言技巧的问题。因为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任何语言技巧离开它所表 达的思想内容都是毫无意义的。但同时, 思想内容 的表达也离不开语言的形式和技巧。因此, 一个精 妙恰当的比喻的翻译, 必然是本体的形象和意蕴的 完美再现, 必然是建立在真实反映原作艺术意境基 础上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但由于汉英两种语 言在历史背景、 文化观念、 思维意识、 语言习惯等方 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原文 中 的 比 喻 十 分 准 确 、 鲜明、 生动、 自然, 可 是一搬到 译 文 语 言 中 , 就未必准确、 鲜明、 生动、 自 然了, 有时还可能引起误解。鲁迅先生说过 “凡是翻
#
喻体转换
!
直译加意译
E4* -) *%& #F*% 6/3 -9 G423 *%& 9+4(* -9 *%& +&723 /77&/+&6 -) *%& *+&& -9 &=&)*0"
但是,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到了七月二十六日, 这封回信就产生结果了。
<&) 0&)* 92-’&+0, 2-=& )-*&0, -99&+0 -9 9-+*4)&" >)6 0*(22 %&+ 6+&/,0 +/) +(-*" $%& -)& %4)6+&6 /)6 9(9*3! $%& -)& %4)6+&6 /)6 9(9*3! ?%/* / 6--+ *- /) >2/66()@0 1/=& (* 0&&,&6 *5&"
有很大差异,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 要根据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而选择 直译还是意译的基础, 关键在于喻体的翻译, 在于读者对喻体的可接受度。如果原文中的喻体能够被译文的读者所 接受, 那么就可以选择直译; 如果原文中的喻体不能被读者接受或完全接受, 就需要灵活地采用其他手法进行翻译: 或直译加意译, 或对喻体进行适当的转换, 或完全意译而舍弃原文比喻的形式。 关 键 词: 比喻; 形象; 直译; 意译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中图分类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