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专题(学生版)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大纲人教版

一、把握思想情感
把握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
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
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
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
的分析评价。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见的设题模
式有:
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2010年高考湖南卷· 原文见第二节)简析下片 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下片中,作者以酒为伴,随遇而安,不贪 图物质享受,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四海为家,乐 观旷达。 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 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 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
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 想情感。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 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小序对词作表达 的昔盛今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 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作者借这两物
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例1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 原文见第三节)这首
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释①点出此诗作于作者因支持范仲 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之时,可知作者仕途失意, 对前途充满忧虑。尾联“酒阑无奈客思家”写酒 兴已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此句是全诗的关键, 一个“客”字便是梦的缘由,梦的主旨,梦的归 宿。李后主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欧阳修何尝 不是愁肠百结。客愁贯穿于全诗始终,令人抑郁 不展,魇魔难去,“何日是归年”呢?作者仕途 失意,无可奈何之意,急切返乡之情尽在其中。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题答案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 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 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 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 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 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 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 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 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 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 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 现心情的低沉。
赏析: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 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 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 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 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 “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 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 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 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 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 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 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 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 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 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 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 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2012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形象)》(新)ppt课件

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 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 怀古〉。
三、诗歌形象的分类: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 、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 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 ,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 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 ”(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 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 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 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 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
二、形象的特点:
视觉感受有:明暗 阔狭 虚实 动静 强弱 急缓 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 暗相衬,动静结合。
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听觉感受有:闹 静 美妙动听 不堪入耳等。如:“千里 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 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 香。” 味觉感受有:酸 甜 苦 辣 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 雪似盐。” 触觉感受有:寒冷 温暖 凉爽 燥热 疼痛 舒适等。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一览表
卷别 山东 广东 江苏 江西 体裁 诗 词 诗 诗 作者 晋 阮籍 宋 黄庭坚 唐 王昌龄 宋 陈与义 题材 咏物言志 羁旅思乡 赠友送别 赠友送别 有 注释 有 有 考点 形象 情感 手法 语言 手法 形象情感 手法 形象 情感
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一览表
卷别 浙江 湖北 湖南 福建 体裁 诗 词 词 诗 作者 宋 王安石 宋 范成大 宋 陆游 宋 郭祥正 题材 注释 写景抒怀 有 写景抒怀 有 写景抒怀 有 写景抒怀 有 考点 手法 情感 情感 手法 语言 情感 语言 形象
2012高考语文试题_诗歌鉴赏专题(教师版)

22001122高高考考语语文文试试题题 诗诗歌歌鉴鉴赏赏专专题题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 叶修 睦 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
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对比,突出 对落叶的感叹二、全国新课标卷 (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思 远 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首句以“红叶黄花”起兴,蕴含别离之意和别绪之深;“飞云”三句,写云飞雁过,云雁无踪,流露出托云雁传书落空的失望惆怅之感。
(2)“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滴泪”还要临窗,且眼泪和墨而研,作书遥寄千里之外。
2012年高考专题研究——诗歌鉴赏

D 蕊点塞瘦
袭 城手 法 D 摹 物形 象 怎 稼 l感 蕾 ^ 物形 纛
咏 出泉
缘物 诲 2
8
弊 魈 智老 因 四J 淼 雒诲 踩每 义 i i 慷 事诗 2 l : 访乏 瓣 江 渣 调
8
表现事法 ( 情景关系)
要从设 问的考点和角度 , 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供 借鉴 。
一
而王昌龄 、 王安石 、 阳修 、 欧 范成 大 、 陆游等几位名
名 家 不 太 出名 的佳 作 和 一 般 诗 人 的名 篇 比 重 在 加
大。
卷 共 有 1 试题 , 7套 分析 1 7套题 中古 代 诗歌 鉴 赏题 、 作家却没出现 。这再次说明, 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 ,
作者简 介 : 李爱萍(9 3 )女 , 17 一 , 陕西户县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 陕西省户县第一中学高三 语文组教师。研究方 向: 高中语文教学 , 高考语文研究。
2 1 年 的语文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市 自主命题 0 1 的特点和命题角度 ,可 以为 2 1 年的高考复 习提 02
在指导思想上 “ 渐进适度渗透新课 程理念 ”的体
逝守 亲 棒诗 黄瘫鳖
现 ,这也意味着要求考生必须提高人文 内涵和审 美内涵 , 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3要 强化 答题 规范 意识 .
山东 藉 津诗 光 羲 镱
曹◇《 其
题郯菥疆夹美 写景诗 2
表现手法 i l
8
衰璐串法 ( 鐾辞矗 撼 、
眈嘧)
才会在高考诗词鉴赏中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其次 ,
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 , 即 了解诗歌的内容 ,分析诗歌的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
2012高考语文十七套试题分类汇编整理:诗歌鉴赏专题 校对经典版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 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 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 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 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 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 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七、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 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 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 方?请简要分析.(4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 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 分)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 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 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 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 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 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 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二、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 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 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大纲人教版

【解析】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
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 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 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 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 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 间错觉。
技巧点拨 1.解题切入点 (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 语言首先应认真揣摩词语或诗句在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及效果,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 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怎样使表达更 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 语言要着重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古代诗歌 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对偶、借代、双关、 用典等。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 是什么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描写环境,所以应仔细 阅读、筛选并概括诗中关于环境的信息,抓住关 键意象如“雨雪”、“狐迹”、“马蹄”、“天 寒”、“地暗”、“愁云”,可以整合出第一问 的答案要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上述意象一定是 为抒发人物情感服务。由“从军”、“愁”等信 息推知本诗可能抒发戍卒的“思乡”愁绪,进一 步推知“别路”应指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 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 路。
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本句描述的
是船停下之景,小船像一只小鸟落在江面之上,
诗人的船停下来,江水也像住下来一样。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 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一、炼字类的考查
1.炼字
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01122高高考考语语文文试试题题 诗诗歌歌鉴鉴赏赏专专题题 班班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落 叶
修 睦 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全国新课标卷 (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加以简要分析。
(2)“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画图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分)(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3分)
四、辽宁卷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5分)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五、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六、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亭皋:水边的平地。
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2)作者为何说“忘却溪南旧钓矶?(2分)
七、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未展芭蕉
(唐)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八、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
九、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十、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十一、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十二、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十三、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 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十四、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十五、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
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