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听课评课记录
《冬阳 童年 骆驼队》观课报告
《冬阳童年骆驼队》观察报告《冬阳童年骆驼队》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达到了教学目标。
我对这堂课的观察主要从以下角度:1、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本节课,墨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优美、思想深刻、意境美妙、见解独特,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的重要内容。
针对一堂语文课来说,课文朗读效果好了,就如画龙点睛,整堂课都活了。
墨老师在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自然段的不同语气,在读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读后有评价,这里的评价是指即时性的评价,读后教师及时评价,使学生每一次都有所领悟,有所提高,让语文课堂在朗读中“活”起来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并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
2、教学过程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本篇课文本身带有浓浓的文学气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影片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充满文学气息的语文课。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富于启发性,课堂上她的每一句与孩子们亲切交谈,使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而且本节课中融入多种朗读形式,比如“问去处”、“论驼铃”这两件事是一组对话式语言描写,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读的模式引导学生层层感悟,努力做到有层次地读,有目的地读,读后有评价,每读有提高。
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不会再做了”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后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怀念童年的感情。
最关键的是,老师的过渡语言设计充满了文学气息,有着浓浓的语文味。
3、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如果学生答对了,教师就要鼓励和表扬,进而加大问题的难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王**老师讲授的本节课参加了山西省第十二届教学能手临汾市的选拨赛,总体看,本节课比较成功。
具体表现如下:
1、王老师整节课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清晰流畅、简洁明了,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2、导课新颖,采用首尾呼应的导课方式,深华主题。
3、教学设计合理。
王老师的整节课设计理念比较新颖,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目标全面、具体,问题有梯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生活片段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让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发言;读写结合的小练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4、渗透学法。
王老师教学“学咀嚼、谈铃铛、看脱毛、问去处”四个生活小片段时,运用“抓词句、悟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朗读形式多样化。
王老师本节课采用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和配乐读的方式,形式多样,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6、电子白板运用熟练、合理。
骆驼的各种图片和作者学骆驼咀嚼、看铃铛等图片,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进当时的时
代背景,充分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填补了这篇课文年代久远的弊端,让我们北方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给王老师提个建议:朗读指导应该细化。
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明确指出学生的朗读中那个词读得不好,应该怎样去读,必要时一定要范读。
当然,老师在一节课中读好作者、爸爸和妈妈三个角色的不同语气,对教师本身的朗读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也是王老师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年级语文公布课听课资料冬阳童年骆驼队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公布课听课资料《冬阳·童年·骆驼队》听课心得笔记评课稿好课宝贵,难在文、课、人的统一。
即如此课——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平实质朴的言辞下,一种非喜非忧、非伤非怨的情绪萦绕其间,寻之无迹,品之有趣,直令人缠恻;这一课堂的构筑,舒缓平淡,看似信手拈来、波澜不惊,细察之却处处独具匠心,回味深长;而花园小学张安龙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那一份从容淡定、含蓄幽雅,也让我感觉这是一堂好课。
本人三年前也曾教过此文,甚是喜爱。
但回过来讲,林海音的这篇文章虽好,但关于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会得深刻,正如小孩们往往更喜爱碳酸饮料而不是茶一样。
可是从课堂中咱们却能够发觉,这些小孩从课始回忆作者童年的四个场景,到课末以不同的明白得纷纷感怀逝去的童年,其明白得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灵的广度,提升了何止一个档次。
但是你若是要找他们是在什么“点”上发生了这种转变的,却会发觉全然无从找起——一切似乎确实是在不知不觉间、在读读说说间那么自但是然地发生了——没有煽情似的渲染、没有出人意料的环节设计、乃至没有很明显的教师点拨。
以我之陋见,在这堂课上也并非没有可斟酌的地方。
本文的课题是很有点意思的,它以三个不同意象的词语叠加而成,细细体味,“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露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那么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的结合,不仅勾画出了一幅经历深处的童年印象,而且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漠的意象空间和情绪空间。
都说课题是文眼,但像本文如此包容量如此大、又如此具有审美特质的题目,却是不多见的。
教师若是以其特有的文学灵敏性和教学灵敏性抓住这一点,在教学每一个场景时巧妙地与文题勾连起来,会较好地体会课文内容和情感,更能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构思和表达。
若是咱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却也未必没有波澜不惊、缺乏较强的起伏如此的缺点存在。
如此的课固然能滋养人、启发人,却不足以冲击人、震撼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五年级语文教案评王海龙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感怀于作者平实的语言下蕴含的深深的情愫,我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虽然我的童年中未曾有过那系着铃铛的骆驼队,但那份对童年的深深的眷恋的情怀,却是每一个走过童年的成年人所共有的。
总以为这种遥远的回忆、感伤的情绪,必须经历后方能领悟得了的,因此,我因此曾怀疑,这样的文章是否适合小学生学习。
但听了王老师的课,看到他借助媒体的帮助,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昔日的老北京,与作者一起去品味童年的纯真与快乐,这种怀疑消然逝去。
●一、借助音画,进入情境。
新课伊始,王老师让学生欣赏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略带忧伤的乐曲,一遍遍地在教室里回荡,足足有几分钟之久,借助音乐的奇妙作用,把孩子们课间喧闹的情绪一扫而光,他们听得是那样专注,似乎把思绪也一起带进了遥远的时空,使学生慢慢沉浸于课文所渲染的气氛之中。
接着,老师出示了一些老北京的照片,虽然只是一些黑白照片,但正是这些单一的色彩才更刺激了孩子们的感官,想探寻这陌生的地方曾经发生的故事,以至于有同学竟能体会出虽然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从那浓浓的大碗茶中,却也品出了有滋有味的生活。
正是这些音乐与图画的刺激,带孩子们渐入佳境,与林海音一起,缓缓地走进了那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
●二、通过想象,营造氛围。
本文的课题非常特别,它以三个不同意象的词语叠加而成,细细体味,“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的结合,不仅勾画出了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而且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绪空间。
出示课题后,王老师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展开联想,说说自己读题后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还几乎没有接触课文,但是凭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他们或看到了冬日暖阳下缓缓前进着的骆驼队,或听到了那悠悠的驼铃声,或看到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凭借其个性化的理解,把自己融入了课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营造的怀旧气氛中。
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
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观摩研讨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研讨课记录《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张子玉开课时间:2017/2/27上午第二节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复习:如果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组画面,那么,请回忆这幅组图包含了哪几幅小画面。
2、导入:作者是怎样将这几件趣事串联在一起的?从这些有意思的往事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林海音呢?二、品读课文,体会趣事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选择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1、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
2、汇报、交流,说说有意思在哪里。
(1)看骆驼学咀嚼。
欣赏重点句子: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圈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语。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和如何细腻地描述事物的。
②“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思考:是什么让“我”看呆了?再读读这三个“那样”,你能读出些什么来?导学:此时,英子不仅仅是觉得好玩,更是一下子看“呆”了。
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吗?(请学生表演。
)思考:课文中有一个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吗?③“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顺序,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1.巩固生字词的学习,读好相关句段。
毡帽卸煤优质交错傻事驼绒咀嚼寂寞沙漠棉袄袍子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上题目中的3个词语说一句话,描述一幅画面。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完成从一篇文到一本书的阅读。
1.认识作者,学会从资料袋中提取信息。
2.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尽可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了童年的几件事3.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汇报。
反馈汇报。
(1)四件事:学骆驼咀嚼论驼铃的作用想剪驼绒问骆驼的去向。
(2)指导学生读好相关段落。
(3)引导学生体会其自然、质朴的表达手法,引领学生从一篇文到一本书的阅读。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阅读《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的片段,进一步体会这种写法。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联系上文找一找,英子还问过什么?阅读《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第二章《我们看海去》的片段,感受英子的天真、好问,体会童年的趣。
三、整体回归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寻找文中写作顺序的密码,读好相关句子。
2.读好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3.推荐整本书,讨论,这本书为什么收到读者的欢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及点评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及点评板块一:检查预习,读好语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黑板上老师所写的课题和你们书上的课题不太一样?生:黑板上的课题没有小圆点儿。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是的,老师所写的课题,三个词语之间没有这个小圆点。
谁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名字?(生沉默)师:对于你们来说,这可能是个新的知识点,老师来告诉大家,它叫“间隔号”。
顾名思义,间隔号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生:把词语隔开读。
师:既然是起到了隔开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读这个题目的时候,就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隔开的感觉。
请同学们再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有明显变化。
)师:你回想一下,有没有在其他文章的题目里见过间隔号呢?生:《七律·长征》。
师:好极了!我们在诗词的词牌和名字中见过间隔号。
生:有的外国人的名字中也有间隔号。
师:是的,有的外国人的名字是用间隔号隔开的,前面的表示名,后面的表示姓。
还有吗?(生摇头)师:有一些散文或者诗歌的名字中也会用到间隔号。
间隔号表面起到的是间隔作用,但是其实,间隔的词语之间内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读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吗?生:在童年的一个冬天,一群骆驼队在行驶着。
师:(笑了)万事开头难,你是第一个发言的,首先我要为你的勇气点赞。
但是大家认真听,他的这个表达是否合适。
生:不应该用“行驶”,而应该用“行走”。
生:应该是“骆驼队缓缓地走来了”。
师:(竖起大拇指,进一步引导)“行走”比“行驶”用得准确,而“缓缓地走来了”比“行走”用得生动、有画面感。
再想想,“在童年的一个冬天……”我们平时这么讲话吗?应该怎么说?生:童年的一个冬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骆驼队缓缓地走来了。
师:非常好!这样的语言通顺,而且还有画面感。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冬阳下,骆驼队来到“我”家的门口发生的事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
《城南旧事》这部作品是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本文的课题很有意思,它以三个不同意象的词语叠加而成,细细体味,“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
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我"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议驼铃,想为骆驼剪毛,问骆驼去向四件事情。
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充满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感到小英子充满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虽然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
赵老师通过这一节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和素质。
这节课围绕驼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巧妙,以疑为线、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
我将我的听课评课记录如下一、初读感悟《语文标准》特别强调朗读,第二学段学生已经具有“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能力,初读阶段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针对本课情况梁老师设计了:作者写了哪些童年片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通过全班交流学生概括出: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然后老师以简单的语言加以串联,随即解释了本课的题目,这种出示课题的手法可谓巧妙,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二、精读提炼赵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体现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理念,在学习时先自己读,在读中悟,再齐读体会。
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形式上的重复中,感悟却是一次次地加深升华,成为了一种回环旋绕的递进。
第一次是老师自己读的,第二次老师引导着学生读,学生的朗读听起来比较生硬,而后来,当学生一次次地与文本与作者做着心灵上的对话,一次次地感受着童年那份遥远美好的童真童趣,他们的朗读也渐入佳境。
抓住场景,感受童趣,体会情感《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录评
I评课I本版编辑/赵静抓住场景9感受童趣,体会情感——《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录评◎杨富秀7执教喻德琴2/点评(1.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盛小学,重庆400800;2.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校,重庆400800)【课文简析】《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乐声。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看骆驼咀嚼,和爸爸谈驼铃的作用,想剪骆驼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等几个场景。
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就像一个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设计理念】关注文体意识:《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散文,我们就应该教出散文的味道。
散文有“意”,意象、意境;“形散神聚”,这里的“神”指的是作者独特的个性化情思。
抓住散文的“神”就抓住了它的“文眼”,将其转变成课堂的“学眼”,散文那浓浓的味就出来了。
本篇文章的“文眼”就是通过场景描写中的那一幕幕难忘的童真童趣,表达出作者的怀念之情。
因此教学中就要抓住“感受作者童真童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一教学主线,去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而不是用自己的感受去替代作者的感受。
落实阅读策略:本课教学要在三个层面上运用已有的阅读策略,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关注生字读音并梳理场景。
二是通过几处场景描写感受童真童趣,主要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读”的方式,品读场景感受童真童趣。
三是结合课文最后的抒情语段,反复朗读,让“自己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情景再现朗读”等方式贯穿其中,在朗读中拥抱文字,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本课紧扣“感受童趣,体会情感”阅读策略,来努力构建任务群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见“真我”——《冬阳·童年·骆驼队》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简介《城南旧事》1.听故事,了解大概。
师:《城南旧事》大家看过吗?(生:看过)有的同学看过,有的同学没看过。
它的作者是谁?(生:林海音)知道里面的故事吗?(出示《城南旧事》的画面,教师介绍书中的故事)听完了,你觉得这故事怎样?生:她的童年是非常丰富有趣的。
生:林海音的童年是非常朴实、童真的。
【点评:把课文置于《城南旧事》的大背景中,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成果,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还营造出适合阅读此故事的文学氛围。
】2.了解文体,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师:(屏幕出示“资料袋”)《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谁知道什么是“自传”?生:自己小时候的生活。
生:就是自己经历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得大致正确。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
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自传则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
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
这部小说处处都在讲“我”的故事,处处都在展示一个真实的“我”。
(板书:真我)【点评:文体不同,思维各异。
阅读时,读者把握文体“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和要旨”。
高老师开宗明义,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自传”性质。
】二、赏读课题,体会“关键词”之用心师: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这部自传体小说集的“序言”。
什么叫“序言”?生:就是写这部小说之前自己的感受。
师:你很厉害。
你是怎么知道“之前”的?生:从“序”字知道的。
师:“序言”又叫“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冬阳·童年·骆驼队》写在这部小说集的最前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当中林海音介绍了她童年的哪些事。
师:这个课题非常有特色,谁来说说?生:三个词是分开的,不是一次写完的。
生: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词语构成课题,而这里则是用三个词语。
生:这三个词不能直接连成一句话。
师:本文的题目是三个不一样的词并列在一块,中间还有两个小圆点。
这种小圆点叫做间隔号。
五年级语文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教案及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教案及反思五班级语文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导读:走在冬阳下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一般的,却给童年的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下面是我共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关怀!一、教学目标1.熟悉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准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叉、稚嫩、沙漠、孤独、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发散思维想象的力量。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追忆童年的感情。
2.难点:培育同学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品读赏析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同学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文学作品;老师引导:中国现代作家多有恋乡情结的作品。
恋乡源于生命中曾经的苦痛与欢快、苦难与幸福。
尤其是回忆童年家乡题材的创作,更是饱蘸着的情与爱,是唱给童年家乡的生命咏叹曲。
我们今日一起走近林海音看看她眼中的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复习生字词,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
诗人从我怎样信任将来到为什么信任将来,最终呼吁人们信任将来。
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老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资料文件,留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3.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争论笔下一共写了几幅童年的画面。
明确:第一幅画面:“骆驼队停留在我家门口”,当爸爸和拉骆驼的人在讲价钱时,“我”在看骆驼吃东西。
第二幅画面:“我”和爸爸关于骆驼“为什么脖子上带铜铃”的对话。
第三幅画面:“我”在追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里去了”。
第四幅画面:在回忆中重温了童年的生活画面,最终点明创作《城南旧事》的心灵体验。
回顾四个画面,尤其前三个画面,勾画了老城一个一般平民家庭的生活场面:冬天购买烧煤,这在许多北方人家是多么平常一般的场景,然后却抓住了这一生活画面,给我们带来了细腻温馨又带有孤独感伤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3、根据解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从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的怀念之情。
一、【教学过程】(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
(课件播放歌曲:《童年》)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4、简介与背景二、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会写9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内容】(一)、我会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1)毡卸咀嚼漠寞袄袍傻(2)我会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那样(骆驼咀嚼的样子的句子)(二)、我知道《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的《》这是一部()的小说。
本文讲的是主人公在()经历的童年往事。
(三)、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学习目标】根据解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小组合作探究】1、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的童年生活22、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3、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的童年生活。
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深入探究】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积累提高】1、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2、妈妈那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3、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评课稿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
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李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1.开篇创设情境。
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感伤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因此,李老师利用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欣赏,《送别》声轻轻响起,营造了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圈划、想象、体会、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悟无奈和感伤。
3.借鉴作者借一件件小事抒发感情的写法,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抒情自然的写作特色。
课后,安排一个小练笔----记一件童年趣事,推荐孩子们看《城南旧事》,同学之间互评互议,自主交流。
这是一堂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阳童年骆驼队》听课评课记录
陈会双:新课改,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并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并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
张美芹:这一课堂的构筑,舒缓平淡,看似信手拈来、波澜不惊,细察之却处处匠心独运,回味深长;而王泽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那一份从容淡定、含蓄幽雅,也让我觉得这是一堂好课。
司翠香:林海音的这篇文章虽好,但对于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正如孩子们往往更喜欢碳酸饮料而不是茶一般。
但是从课堂中我们却可以发现,这些孩子从课始到课末,以不同的理解纷纷感怀逝去的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灵的广度,提升了何止一个档次。
然而你如果要找他们是在什么“点”上发生了这种变化的,却会发现根本无从找起——一切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在读读说说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没有煽情似的渲染、没有出人意料的环节设计、甚至没有很明显的教师点拨。
李铭: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感伤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因此,教师利用课件努力创设出情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唐颖: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圈划、想象、体会、
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悟无奈和感伤。
张玉:因为教材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好多地方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王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巧妙地用几个问题把两者很好地联系起来,带学生走近文本,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