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种子结构的实验报告

种子结构的实验报告

种子结构的实验报告种子结构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种子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决定了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通过对种子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种子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假设。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豌豆种子、玉米种子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刀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片夹3. 实验步骤:a. 将不同种子的外壳剥离,留下种子内部结构。

b. 将种子内部结构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c. 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d. 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种子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麦种子的内部结构由胚乳、胚芽和种皮组成。

胚乳是种子的主要储存组织,提供营养物质供胚芽发芽和生长。

胚芽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包含了幼苗的根、茎和叶的原始组织。

种皮则起到保护胚乳和胚芽的作用。

豌豆种子的内部结构也由胚乳、胚芽和种皮组成,但与小麦种子相比,胚芽在豌豆种子中更加突出。

这是因为豌豆种子是典型的子叶种子,胚芽中包含了未展开的子叶,这些子叶在豌豆发芽后会变成真叶。

豌豆种子的胚乳较小,主要起到营养储存的作用。

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与小麦和豌豆种子有所不同。

玉米种子的胚乳呈现出多层结构,每一层都包含了不同类型的细胞。

这种多层结构使得玉米种子具有更强的营养储存能力,有助于玉米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种子内部结构的差异与植物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

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结构适应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需求。

2. 胚乳的大小和种子的储存能力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胚乳越丰满,植物在营养方面的需求就越少,能够更好地适应恶劣环境。

3. 胚芽的发育程度与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营养需求有关。

胚芽越发达,植物的生长速度就越快,营养需求也就越高。

4. 种皮的保护作用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大豆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大豆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豆,又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为了了解大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大豆形态观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

2. 观察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分析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蒸馏水、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纸、笔。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种子的形态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

2. 种子的形态观察:a.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b. 记录观察结果。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实验四 种子形态与结构

实验四  种子形态与结构

(3)、取浸泡过的小麦籽粒,观察外形、腹沟 和果毛。其他观察同玉米。
小麦颖果外形
小麦颖果纵切面一部分
无胚乳种子的形态和构造
1、大豆种子的观察(双子叶植物) (1)取已经浸泡过的大豆种子,观察外形(颜 色、种脐、种脊、种孔) (2)剥去种皮,观察并区分胚的各部分结构 2、花生种子的观察(双子叶植物) (1)观察花生种子的外形(颜色、种脊、种脐 和种孔)。 (2)取子叶制作徒手切片并用0.1%的苏丹Ⅲ溶 液染色,以观察细胞中染成橙红色的油滴。
3、蚕豆种子的观察(双子叶植物)
取浸泡过的蚕豆种子,观察外形、颜色、种脊、 种脐和种孔。注意它与大豆种子的区别。
单子叶无胚乳种子 该类种子具有1枚子叶、无胚乳等特点。常见 的单子叶无胚乳种子有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等。
种子的结构及其类型:

物种子的胚根外有胚根鞘
子叶—一片、二片或多片,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
胚根
胚乳
子叶 盾 片 叶称
胚乳—种子贮藏营养的组织。有胚乳种子发达,无胚 乳种子的胚乳养料早期被胚吸收,养料转入子叶 中贮藏。有些种子有外胚乳结构。
三 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有胚乳种子的形态和构造 1、蓖麻种子(双子叶植物) (1)观察蓖麻种子,其外表为坚硬而有花纹的种 皮,在扁平一面的中央有一隆起的种脐,种子在较 窄的一端有似海绵的种阜(并非所有该类种子都具 有此结构),种阜是种皮延伸而成的具有较强的吸 水能力的垫状结构(图1-2A),切开种皮可见一层 肥厚含有丰富脂肪的白色胚乳,紧贴胚乳处有两片 大而薄的子叶,脉纹明显,将两片子叶分开,在子 叶基部有胚根、胚芽、胚轴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实训报告 .doc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实训报告 .doc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实训报告 .doc
实验题目: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为深入研究种子发育和营养提供基础。

实验材料:大豆、玉米等常见种子;显微镜、切片刀、切片钳、载玻片、盖玻片、甘油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取一颗大豆,进行切片制片。

2.将制片好的豆子切片加入载玻片中。

3.滴入一滴甘油,将其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种子结构,包括种皮、种脐、胚乳、幼芽和胚轴等组织结构。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大豆的种子结构。

种子外部是种皮,包裹着种仁和胚乳。

在种仁的顶部是植物胚,包括了胚芽、幼芽和胚轴。

胚芽是未来植物的主体部分,幼芽从胚芽延伸而来,胚轴是胚芽与种脐相连的部分。

种皮是保护种子免受外部环境的伤害,也能防止干旱。

种仁是种子的营养部分,可以提供胚芽和幼芽所需的氮、磷等元素。

对于人类,种子也是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性食品,在人类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组成,认识到了种子的重要性。

种子作为植物的重要繁殖和生存手段,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种子的发育、营养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种子的科学问题。

观察种子的结构生物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的结构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观察种子的结构
日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实验器材】浸软的菜豆(或大豆、花生等)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系、稀释的碘液
【实验步骤】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从种子两侧捏一下泡透的种子,能够从种子内挤出水的小孔就是种脐。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的结构。
一定要用培养皿垫在底下切,不可以直接接在桌面上切,以免损坏桌面。另外,刀片锋利,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
1.种子的最外面是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是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胚乳发达,只有一片子叶,是单子叶植物。
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分开和着的两片子叶。剥去种皮时动作要轻,并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位。两片豆瓣分开后,认识胚的组成。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的结构。(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花生种子)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参照教材第81页图Ⅲ-8)

种子实验报告8篇

种子实验报告8篇

种子实验报告种子实验报告8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种子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

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五、感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

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

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种子实验报告2一、做实验1.材料工具(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植物种子各种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各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了解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阶段的结构变化。

3. 学习植物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二、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50粒2. 玉米种子:50粒3. 菜豆种子:50粒4. 透明塑料杯:3个5. 脱脂棉:适量6. 水:适量7. 碘液:适量8. 放大镜:1个9. 镊子:1把三、实验步骤1. 将绿豆、玉米、菜豆种子分别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12小时。

2. 将浸泡好的种子取出,用镊子将种子分别放入3个透明塑料杯中。

3. 在每个塑料杯中放入适量的脱脂棉,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上。

4. 将3个塑料杯分别放置在光照、黑暗、恒温(25℃)的环境中。

5. 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数据。

6.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结构变化,并用碘液染色观察胚乳。

7. 实验持续7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过程中,光照、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光照条件下,绿豆、玉米、菜豆种子均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绿豆、玉米种子萌发较好,而菜豆种子萌发较差。

这说明光照对植物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温度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不大。

2. 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阶段的结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

在胚芽生长过程中,子叶逐渐展开,形成叶片。

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渐被胚轴、胚芽吸收。

3. 种子结构观察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绿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胚根、胚芽和子叶;玉米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胚根、胚芽和子叶;菜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胚根、胚芽和子叶。

五、实验结论1. 光照对植物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温度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不大。

2. 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

3. 绿豆、玉米、菜豆种子结构相似,均包括种皮、胚乳、胚轴、胚根、胚芽和子叶。

生物实验报告__观察种子的结构(建文)

生物实验报告__观察种子的结构(建文)
一、请填写下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下面是“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二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一所示的[ ]线剖开的。
()在图二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 ],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玉米种子外层是,所以,玉米种子其实是一个。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日期
班级
第组
姓名
实验追求
、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
实验器材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碘液、等。
步骤

方法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观察外形
.浸泡和未浸泡的菜豆种子,你会发现浸泡的种子体积变,用手捏一捏浸泡的和未浸泡的菜豆种子,你会发现浸泡的种子变。
展示交流:
、菜豆种子的结构分为几部分?
、根据种皮的特点,推测种皮的作用。
、整个菜豆种子中哪部分占的体积最大?为什么?
、胚芽、胚轴、胚根哪一部分明显连于豆瓣上?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观察外形
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找到胚的位置。和菜豆种子相比玉米的种皮(和果皮)容易剥离吗?
、观察内部结构
.把玉米粒平放在培养皿里,用解剖刀在正中间纵向切开。
.在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上有个斑痕是,用手挤压浸泡的种子,你会发现水会从冒出来。
、观察内部结构
.用解剖刀在种脐的对侧划开一个小口,小心剥去种皮,会看到肥厚的“豆瓣”,这种肥厚的豆瓣叫子叶,数一数有片,里面储存着。
.小心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观察内部。对照课本页图—辨认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位置及关系,尝试用铅笔画出菜豆种子内部结构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一、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其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植物种子的最初形态。

由外到内分为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是由表皮细胞组成的保护层,种鞘是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的提供营养的层,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白豆、刀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植物解剖刀;仪器:投影仪。

四、实验步骤:1.取一颗白豆,用刀子将种皮剥离,将种子放在盖玻片上。

2.用显微镜放大观察种子的形态。

3.将种子放在投影仪下,通过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同时进行投影。

4.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可以看到白豆种子的外形为椭圆形,种皮呈黄绿色。

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种子的内部构造。

种子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由表皮细胞组成,外层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内层表皮细胞松散排列,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种鞘是提供营养的层,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可以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含有胚乳细胞和存储物质。

六、实验分析: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白豆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了种子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种鞘可以提供营养和能量,种仁可以供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种子生长和发育的机制,为植物育种和生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八、实验思考:1.种子的内部构造和功能在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是否存在差异?2.种子的组织结构和营养物质的分布是否随着种子的发育而变化?3.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与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生长发育有关?4.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植物解剖学实验教程》,张希筠等著。

解剖种子观察实验报告

解剖种子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认识种子及其基本结构。

2. 学习观察和识别种子的内部构造。

3. 了解不同种子结构的异同,加深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 种子:菜豆、玉米、花生、小麦等。

2.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镊子、滴管、碘液、解剖盘、白纸。

三、实验步骤1. 种子的准备:选取新鲜、成熟、饱满的种子,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使种子吸水膨胀,便于解剖。

2. 种子的解剖:- 取一粒浸泡好的种子,放在解剖盘上。

- 用刀片轻轻划开种子的表皮,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

- 用镊子取出种子内部的胚,放在白纸上。

-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胚的结构。

3. 种子的内部结构观察:- 观察胚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 识别胚的各个部分,包括子叶、胚轴、胚根、胚芽等。

- 观察子叶的数量、形状、颜色等特征。

- 观察胚轴的长度、粗细等特征。

- 观察胚根的长度、粗细等特征。

- 观察胚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4. 种子的染色实验:- 取一粒浸泡好的玉米种子,用刀片将其纵切。

- 用滴管滴加碘液于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

- 观察胚乳被染成浅蓝色的现象。

四、实验结果1. 菜豆种子:外形扁平,子叶两片,胚轴较短,胚根较长,胚芽较小。

2. 玉米种子:外形椭圆形,子叶一片,胚轴较长,胚根较短,胚芽较大。

3. 花生种子:外形圆形,子叶两片,胚轴较短,胚根较长,胚芽较小。

4. 小麦种子:外形扁平,子叶两片,胚轴较短,胚根较长,胚芽较小。

在玉米种子的染色实验中,胚乳被染成浅蓝色。

五、实验结论1. 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包含胚、子叶、胚轴、胚根、胚芽等部分。

2. 不同种子的结构存在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

3. 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重要部分,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同时,我也学会了观察和识别种子的内部构造,为今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打下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活页本、铅笔、草图纸、实验种子(如:豆子、南瓜子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种子:选择一颗种子,例如豆子或南瓜子。

2.制作活页本:将活页本的一页用铅笔画上横线,以便在上面做标记和填写观察结果。

3.观察外部特征:将种子放在活页本上,用裁剪刀轻轻剖开种子的外壳,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页本上。

4.制作种子横切片:用剪刀将种子沿着中轴线剪成两半,再用刀片将其中一半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

5.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放大倍数,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页本上。

6.颜色观察:观察种子的颜色,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页本上。

7.完成草图:仔细观察种子的各个部分,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节,绘制草图,并标明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四、实验结果分析:1.外部特征观察结果:种子的外壳是坚硬而光滑的,往往呈现椭圆形或椭球形,外壳颜色也有所差异。

2.内部结构观察结果:种子的内部结构通常包括胚乳和胚。

胚乳是种子中有机物贮存的部分,是给种子提供营养的重要成分。

胚乳通常呈白色或黄色,且呈现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有些种子的胚乳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如豆子;而有些种子的胚乳很小,如南瓜子。

胚是种子的未来植物,通常位于胚乳顶部或底部。

根部是由胚中的根母细胞发育而来,而胚轴是由胚中的另一部分细胞发育而来。

胚轴在显微镜下可见,呈弯曲状,并且有铸孔、胚苞叶和真叶等不同的结构。

五、实验结论:1.种子的结构通常包括外壳、胚乳和胚。

2.外壳是种子的保护层,可以保护胚乳和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4.胚是种子的未来植物,包括根部和胚轴,能够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发育。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使用的种子要干燥,避免受潮和腐烂。

2.在切割种子时,要小心操作,以免划伤手指。

3.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以便观察到细节。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评分标准
实验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解剖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2、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
材料用具:已浸软的玉米种子、碘液、刀片、放大镜、培养皿
方法步骤:1、取已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其外形。

2、将玉米种子平放在实验桌上,用刀片沿种子的中线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其
内部结构(果皮种皮、胚乳、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3、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用另一切面涂匀),观察切面各部分的
颜色变化。

实验报告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纵向切开。

2、画出玉米种子的纵切面图,将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标出,颜色变化的请标明。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目标:1、观察认识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2、学会对种子进行解剖观察。

材料用具:泡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碘液,滴管,解剖针,培养皿。

实验步骤:1、课前准备:课前1~2天,浸泡颗粒较大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取一粒泡涨的菜豆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它的外形。

3、剥去种皮,露出两片并合着的豆瓣,是子叶。

4、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地分开两片子叶,用放大镜观察。

5、取一粒泡涨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它的外形。

6、在培养皿中,用左手按紧玉米种子,右手持刀片,沿着隆起的一侧从中央纵向剖开。

7、用滴管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1、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它的种皮外面生有果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习惯上叫它种子。

2、干种子浸泡时,如果天气较冷,则可用温水;如果天气较热,要经常换水,以防腐烂。

3、解剖玉米种子时,一定要用培养皿垫在下面切,不要直接在桌面上切,以免损坏桌面。

4、使用刀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实验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目标:1、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材料用具:大豆种子40粒,有盖的罐头瓶,小勺,餐巾纸或卫生纸,标签,胶水,清水。

探究过程:1、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呢?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等条件。

3、探究实验的计划取4只洁净的罐头瓶,分别编号。

在4只瓶中各放入两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入10粒种子,按下列处理方式操作:(1)将1号瓶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中。

(2)将2号瓶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温室环境中。

(3)将3号瓶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拧紧瓶盖,置于温室环境中。

(4)将4号瓶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冰箱。

几天后观察各瓶中种子萌发的情况。

分析你的假设是否成立,从而得出结论。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而种子则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之一。

种子的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深入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种子、显微镜、玻璃片、刀片和显微镜载玻片。

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如豆类、玉米、小麦等。

2. 将种子取出并清洗干净,去除外层的果皮或果肉。

3. 将种子放在玻璃片上,用刀片轻轻切开种子,以便观察内部结构。

4. 将切开的种子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上一滴水,用另一片载玻片盖住,制作显微镜标本。

5. 将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使用不同倍数的镜头进行观察和拍摄。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的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的观察结果和讨论。

1. 豆类种子:豆类种子通常具有两片子叶,被称为子叶种子。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片子叶之间的胚轴,胚轴上有胚根和胚芽。

胚根通常较长,胚芽较短。

通过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豆类种子,我们可以看到胚根和胚芽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的发育和萌发机制。

2. 玉米种子:玉米种子是一种单子叶种子,种子外部有一个坚硬的外壳。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看到种子内部有一个胚乳,胚乳是由植物胚胎发育而来的,富含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

胚乳的功能是为胚芽提供养分,在种子萌发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小麦种子:小麦种子是一种典型的禾本科植物种子,外部有一个硬壳。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看到种子内部有一个胚乳和一个胚。

胚乳富含淀粉和蛋白质,为胚提供养分。

胚有胚芽和胚根,胚芽是植物的生长点,胚根则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种子不仅是植物繁殖的手段,还是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适应策略。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机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种子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实验器材:
显微镜、刀片、玻璃片、三角板、甜豆、玉米种子、车前草种子、葫芦种子。

实验步骤:
1. 清洗种子:将各种种子用清水清洗干净。

2. 制取玻璃片载片:在一张干净的玻璃片上放置一滴清水,然后将三角板的尖部放在玻璃片上,使其单侧挂在玻璃片上,便于后续操作。

3. 制作草本横切片:将车前草种子平放在玻璃片上,用刀片切下其一侧,使其形成横切片。

4. 制作甜豆、玉米、葫芦的长切片:将甜豆、玉米、葫芦分别用刀片切成长切片。

5. 将制作好的切片盖上载片,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
观察甜豆、玉米、葫芦三种种子的切片,我们发现它们都具有下列特征:
1. 种子外壳:由外向内分别为子叶、胚乳和胚珠。

子叶为保护种子的盾状物;胚乳为种子贮藏的主要物质,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和营养物质;胚珠为种子发芽的起点。

2. 种子芽:包括下胚芽和上胚芽,下胚芽发育成根,上胚芽发育成真正的种子。

3. 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壁、原生质、细胞核、叶绿体等细胞器官组成了种子的内部结构。

在车前草种子的横切片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大量的细胞间隙,这是由于细胞增生导致的,为种子发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甜豆、玉米、葫芦和车前草等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种子的外壳能够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种子芽是种子的生命力所在,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新的个体。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种子的细胞结构存在差异,这反映了种子适应不同环境和生存需求的进化过程。

玉米解剖观察实验报告(3篇)

玉米解剖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其组成;2. 观察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包括胚、胚乳、种皮等;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玉米种子;2. 培养皿;3. 刀片;4. 碘液;5. 放大镜;6. 解剖针;7. 滴管;8. 解剖盘。

三、实验步骤1. 取一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其外形;2. 在培养皿中用左手按紧玉米种子,右手持刀片,沿着隆起的一侧从中央纵向剖开,切成对称的两半;3. 借助放大镜观察辨认,可识别玉米种子的胚和胚乳的界限;4. 在剖面滴1滴碘液,再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清晰地辨识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5. 用解剖针轻轻的挑起胚的两端,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6. 观察胚轴上的一片薄膜状的大子叶与胚轴相连,紧贴在胚乳;7. 观察胚乳的质地和颜色,记录观察结果;8. 整理实验器材,将玉米种子剖面的结构画出来。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种子剖面的结构如下:- 外面包着的一层未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不易剥落、紧贴在一起的果皮和种皮;- 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 剖面下角呈黄褐色的部分是胚;- 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2. 玉米种子的胚乳富含淀粉,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3.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了解到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其组成,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玉米种子的解剖观察,我们了解了玉米种子的结构及其组成,掌握了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观察、动手和思考能力,为今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观察时要仔细,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认识到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实验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蚕豆解剖实验报告

蚕豆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蚕豆的器官结构及其功能。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1. 蚕豆种子若干2. 解剖刀3. 显微镜4. 生理盐水5. 研钵6. 研杵7. 玻片8. 滴管9. 载玻片10. 细针11. 纸巾实验步骤:一、观察蚕豆种子结构1. 取一粒蚕豆种子,用解剖刀纵向切开,观察其外部形态,记录种子的大小、颜色和形状。

2. 将切开的蚕豆种子浸泡在生理盐水中,等待一段时间,使种子吸水膨胀。

3. 用解剖刀轻轻剥去种皮,观察种皮的颜色、质地和厚度。

4. 将剥去种皮的蚕豆种子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细针挑取子叶,观察子叶的颜色、质地和结构。

二、观察蚕豆子叶结构1. 将子叶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生理盐水轻轻湿润。

2. 用解剖刀将子叶切下一小部分,制成临时切片。

3. 将临时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

4.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三、观察蚕豆胚芽结构1. 将剥去种皮的蚕豆种子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生理盐水轻轻湿润。

2. 用解剖刀将胚芽部分切下,制成临时切片。

3. 将临时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

4. 记录观察到的胚芽鞘、胚芽、胚轴等结构。

四、观察蚕豆根结构1. 将剥去种皮的蚕豆种子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生理盐水轻轻湿润。

2. 用解剖刀将根部分切下,制成临时切片。

3. 将临时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

4. 记录观察到的根冠、根尖、根毛等结构。

实验结果:1. 蚕豆种子呈扁平椭圆形,大小约为5mm×3mm,颜色为绿色。

2. 种皮颜色为棕色,质地较厚。

3. 子叶呈绿色,质地较薄,表面光滑。

4. 子叶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膜较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叶绿体。

5. 胚芽部分呈绿色,质地较薄,表面光滑。

6. 胚芽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膜较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叶绿体。

7. 根部分呈白色,质地较薄,表面光滑。

8. 根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膜较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液泡。

南瓜种子实验报告(3篇)

南瓜种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南瓜种子的结构特点。

2. 探究南瓜种子发芽所需的环境条件。

3. 观察南瓜种子发芽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原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南瓜种子是南瓜的繁殖体,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乳储存营养物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三、实验器材及用品1. 南瓜种子(新鲜、饱满)50粒。

2. 容器(塑料杯、玻璃杯等)5个。

3. 吸水纸或土壤。

4. 温度计。

5. 量筒。

6. 纱布或保鲜膜。

7. 记录纸和笔。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南瓜种子洗净,晾干备用。

2. 设置实验组别:将5个容器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和5号。

3. 实验组别设置:- 1号组:将吸水纸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将南瓜种子均匀摆放在吸水纸上,用保鲜膜封口。

- 2号组:将土壤放入容器中,将南瓜种子均匀摆放在土壤上,用保鲜膜封口。

- 3号组:将南瓜种子均匀摆放在容器中,用保鲜膜封口,不加水,不盖土壤。

- 4号组:将南瓜种子均匀摆放在容器中,用保鲜膜封口,放入冰箱冷藏。

- 5号组:将南瓜种子均匀摆放在容器中,用保鲜膜封口,放在黑暗环境中。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各组南瓜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5. 实验结束:待所有南瓜种子发芽后,记录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1号组:南瓜种子在吸水纸上的发芽时间较快,发芽数量较多,生长状态良好。

2. 2号组:南瓜种子在土壤中的发芽时间较慢,发芽数量较少,生长状态一般。

3. 3号组:南瓜种子在无水和土壤条件下的发芽时间较慢,发芽数量较少,生长状态较差。

4. 4号组:南瓜种子在冷藏条件下的发芽时间较慢,发芽数量较少,生长状态较差。

5. 5号组:南瓜种子在黑暗环境中的发芽时间较慢,发芽数量较少,生长状态较差。

六、实验结论1. 南瓜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蚕豆_科学实验报告

蚕豆_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蚕豆种子的基本结构;2. 通过解剖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其内部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乳储存营养物质,胚是种子的生命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结构,可以了解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干燥蚕豆种子、浸泡一昼夜的蚕豆种子、镊子、放大镜、培养皿;2. 实验仪器:解剖刀、酒精灯、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干燥蚕豆种子和浸泡后蚕豆种子的外部形态,比较两者外观上的区别;2. 使用镊子轻轻撕开浸泡后蚕豆的种皮,观察种皮、胚乳和胚;3. 使用放大镜观察胚乳和胚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4. 使用解剖刀将胚乳和胚分离,进一步观察胚的结构;5. 使用显微镜观察胚乳和胚的细胞结构,记录观察结果;6. 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桌面整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部形态观察:干燥蚕豆种子呈扁平状,颜色较深;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呈膨胀状,颜色较浅。

干燥蚕豆种子表面较硬,浸泡后的蚕豆种子较软。

2. 内部结构观察: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乳储存营养物质,胚是种子的生命体。

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胚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胚芽负责生长成植物体,胚轴连接胚根和胚芽,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3. 细胞结构观察:在显微镜下,胚乳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胚细胞呈长方形,排列整齐。

六、实验结论1. 蚕豆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生命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2.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乳储存营养物质,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共同参与种子的生长发育;3. 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结构,了解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为种子培养和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蚕豆种子的形态和结构,避免操作失误;2.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要调整好焦距,以便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形态;3. 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实验材料,保持实验室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方法
2.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重点)
3.能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识别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

(难点)
一、实验探究
练一练:在下图中标出各部分名称。

二、结果分析
比一比,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有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部位子叶数目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三、实验拓展:
任选一种其它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结构,分析它们的结构与菜豆种子还是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相同。

四、课下探究
请同学们选择桌子上的一种植物的种子,课下把它种在透明的容器的四周(便于观察)继续探究:胚的各部分结构分别能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一部分?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 在种子的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是( )。

A. 子叶
B. 胚乳
C. 胚
D. 种皮
2.花生油是我省居民的常用食物油,它来自花生种子的( )。

A. 胚根
B. 子叶
C. 胚乳
D. 胚芽
3. 下列哪一组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①小麦②花生③西瓜④高粱⑤玉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二、下图为“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1)图二所示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一所示
的[ ]线剖开的。

(填字母)
(2)在图二所示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色的部
位是[ ]______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3)图三所示为菜豆种子的结构,结构[ ]_________为胚的发育
提供营养。

(4)剥离下来的菜豆种子的种皮其功能是____ ____。

(5)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两者相同点是都有__ ___和__ __,不同点是玉米种子中有[ ]_________,而
菜豆种子中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