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组主题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小学英语教研室三、活动主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四、活动主持人:张老师五、活动参与人员:小学英语组全体教师六、活动内容:1. 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和目的2.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3. 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4. 小组讨论,交流教学心得5. 教研组长总结发言七、活动过程:1. 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和目的张老师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李老师分享了一节优秀的教学案例,通过PPT展示,详细介绍了该案例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课堂效果等。
在分享过程中,李老师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3)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3. 分析小学英语课堂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王老师针对小学英语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下是部分问题及策略:(1)问题: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解决策略: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问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弱。
解决策略: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开展英语角、英语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3)问题: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
解决策略: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4. 小组讨论,交流教学心得在主持人带领下,教师们分为四个小组,针对以上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以下是部分讨论内容:(1)教师A:在课堂上,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英语。
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等过程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英语组教研活动记录小学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英语教研室参与人员:小学英语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的互动性。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组决定开展本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活动内容1. 经验分享活动伊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张老师分享她在课堂互动和趣味性方面的成功经验。
张老师强调,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张老师的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创设真实情境: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案例分析接下来,全体教师针对以下几个案例进行讨论:案例一: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英文歌曲,让学生跟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
案例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英语。
案例三:教师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
3. 教学策略探讨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了以下教学策略:(1)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内容,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4)注重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实(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举办了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通过课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3. 通过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共同提高。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各年级英语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对下一周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两位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
第一位教师展示了四年级英语《Unit 4 My home》的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位教师展示了六年级英语《Unit 5 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课堂,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首先,两位展示课的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2)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果;(4)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4. 教研总结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小学英语周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英语教研组于2021年9月20日至9月24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3.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9月20日,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教研组长介绍了本次备课的主题和目标,然后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9月21日至9月23日,英语教研组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观摩活动邀请了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
观摩课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示范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9月21日,我校青年教师小王展示了四年级英语《My Home》一课。
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对小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小王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等。
同时,也指出了小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课堂提问不够深入,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
9月22日,校外优秀教师李老师展示了六年级英语《What’s the weather like?》一课。
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认为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参与度高。
9月23日,我校青年教师小李展示了三年级英语《Colors》一课。
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对小李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认为小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气氛活跃,但同时也指出了小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环节不够紧凑等。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2篇】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2篇】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1主题:帮学生克服英语厌学情绪时间:2023-9-16地点:学校办公室人员:英语组全体成员主讲人:教研组长主要内容:一、理论学习王霞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五位英语老师都碰到了不愿学英语的学生,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厌学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启蒙学习中产生浓厚兴趣,为今后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营造学习氛围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
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结合我校本月举办的英语节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通过小报比赛、书写比赛、默单词比赛、节目表演等多种活动,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近来,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实行情景教学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
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
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
在讲到“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民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nurse,teacher,farmer等单词。
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实(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小学英语教研组于2021年9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2. 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能力;4.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主持。
备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过程设计等。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组组织了教学观摩活动。
观摩内容主要包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等。
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找出了优点和不足,为自身教学提供了借鉴。
3. 教学研讨在教学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2)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反思在活动最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教师们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改进方向。
四、活动成果1.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 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3. 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能力得到了提高;4.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五、活动总结本次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4篇】,欢迎品鉴!【篇一】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一、指导思想:以教研中心和学校总体工作为依据,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教师有效地教,学生自主地学”为工作重心,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主要途径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建设,努力营造英语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每一位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使我镇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我们英语教师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针对小班额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探究出适合本校的特色教学。
抓实教学常规,搞好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做好差生教学辅导工作。
加强业务学习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要继续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正确领会课标精神。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英语渠道。
三﹑具体工作安排:三月份:1、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新学期教研计划2、加强基本功训练之英语国际音标四月份:教师基本功训练之课堂用语五月份;集体备课五年级L5WherstheGiftShop?六月份:1、研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做好各年级英语期末复习检测工作。
(重点毕业班)【篇二】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一、教研活动的目的及意义1、目的:在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探索符合我校学情教情的小学英语学习规律,全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
2、意义:通过教研活动,搭建英语教师展示才华和经验成果的舞台,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英语组教研活动记录
英语组教研活动记录日期:2024年5月10日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与人员:英语组全体教师活动内容:1.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每位教师都分享了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老师们纷纷提及了他们发现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资源,讨论了如何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如何应对一些教学挑战。
同时,还分享了一些应对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经验和策略。
2.交流课程设计经验重点讨论了小学英语课程设计方面的经验。
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方法和技巧。
大家一起讨论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如何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3.分享优质教学资源每位教师都带来了自己精心筛选的一些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答题卡等。
大家互相交流了这些资源的使用方法和心得体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通过共享资源,使大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解决教学难题针对大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了集思广益的讨论。
教师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
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听力理解能力较弱等,大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如开展趣味互动游戏、设置线上学习小组等。
5.探讨英语教学新模式鉴于疫情的影响,教师们讨论了英语教学中使用线上教学平台的经验和效果。
大家纷纷表示,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是不可避免的,在使用线上教学平台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互动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同时,也提到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结合,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
6.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经过讨论和交流,英语组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包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分配和利用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和创新;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经验分享,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总结:本次英语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教学资源和解决教学难题等环节,教师们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帮助,提高了教学水平。
中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英语教研组于2022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提升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中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三、活动地点我校小学部多功能厅四、活动主题提升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
(2)备课流程:①主备人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②其他教师针对教学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③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完善教学设计。
2. 教学观摩(1)观摩教师:我校小学部英语教师张老师(2)观摩内容:三年级英语课《My family》(3)观摩流程:①张老师进行课堂展示。
②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经验交流(1)交流主题: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2)交流流程:①张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②其他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享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
③全体教师共同讨论,总结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共性方法。
六、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环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完善教学设计,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观摩环节,张老师的课堂展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我们学习。
3. 经验交流环节,教师们畅所欲言,分享了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七、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们掌握了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纪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英语教研组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策略探讨”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对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策略的认识。
2. 通过课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互动经验。
3.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齐聚会议室,共同进行集体备课。
本次备课的主题为“Unit 4 My Home”。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教材分析:教师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 说出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 理解并运用表示地点的词汇;- 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庭介绍。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和表示地点的词汇;难点为家庭介绍的口语表达。
(4)教学方法:教师们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共同探讨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课堂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教研组选派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
观摩课的主题为“Unit 4 My Home”。
两位教师分别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课堂互动策略。
(1)教师A的课堂:教师A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多媒体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A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2)教师B的课堂:教师B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设计了“介绍我的家庭”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时间:2024年4月1日地点:XX小学活动一:分享教学资源活动开始前,教研组成员将各自准备的教学资源放在一起,包括教案、教材、试卷等。
在活动中,每位成员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资源,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分享,我们可以相互借鉴,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二:教学案例分析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两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个案例是一位同学在教授单词发音时遇到的困难,第二个案例是一位同学在阅读理解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针对每个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
活动三:教学方法分享在这个环节,我们各自分享了在教学中使用的有效方法。
有些成员谈到了游戏教学的重要性,有些成员介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我们还共同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活动四:评课与总结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对本学期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每位成员选择了一节自己的精彩课堂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教研组成员的评议。
这种互相评课的方式,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通过这次教研组活动,我们深入交流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灵感。
我们在分享教学资源中发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材,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方法分享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评课与总结,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客观的评估,找到了不足之处,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其他教研活动,与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合作,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下午2:00-5:00二、活动地点小学英语教研组活动室三、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四、参与人员教研组长:张老师组员: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陈老师、赵老师五、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介绍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小组决定开展本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2. 教学案例分析李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案例。
她提到,在一次课堂上,她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单词和句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李老师发现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3. 教学策略探讨接下来,组员们围绕核心素养,共同探讨了以下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王老师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分享了几个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等。
(2)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刘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
她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3)注重语言实际运用陈老师强调,英语教学应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赵老师指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她建议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教学反思与总结活动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她希望组员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将所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英语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晓芳老师活动主题: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活动记录:一、活动开场张晓芳老师首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目的,即通过集体讨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流程1. 经验分享活动伊始,李明老师分享了他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他指出,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他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案例分析接着,王丽老师分享了一个课堂案例。
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她强调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她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小组讨论随后,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2)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各组分别提出了以下建议:(1)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开口说英语;-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2)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环节,如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增加互动环节;- 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 总结与反思最后,张晓芳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肯定了老师们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提出的宝贵建议,并强调以下几点:-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研活动英语小学记录(3篇)
第1篇Date: [Date of the Activity]Location: [School Name] Primary Section, [Room Number]Duration: [Start Time] to [End Time]Participants:- [Teacher's Name] (Activity Coordinator)- [Teacher 1's Name]- [Teacher 2's Name]- [Teacher 3's Name]- [Teacher 4's Name]- [Teacher 5's Name]- [Support Staff 1's Name]- [Support Staff 2's Name]Objective: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教研活动 wa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at [School Name] Primary Section by explor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haring best practices, and addressing common challenges faced by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Agenda:1. Opening Remarks and Introduction (9:00 AM - 9:15 AM)- [Teacher's Name] welcomed all participants and introduced the agenda for the day.-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purpose and expected outcomes of the activity was provided.2. Workshop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9:15 AM - 10:30 AM)- The workshop focused on incorporat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into the classroom.-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s, role-playing,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Teacher 1's Name] led the session, sharing examples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s from their own classes.3. Break (10:30 AM - 10:45 AM)- A short break was provided for participants to refresh and network with each other.4. Case Study Analysis (10:45 AM - 12:00 PM)-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to analyze case studies of challenging classroom situations.- Each group discussed potential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 issues presented in the case studies.- The groups then presented their findings to the larger group for feedback and discussion.5. Lunch Break (12:00 PM - 1:00 PM)- Participants enjoyed a lunch break, which also served as an opportunity for informal discussions.6. Workshop on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1:00 PM - 2:15 PM)- The workshop aimed to explore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techniques to cater to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and abilities.-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activities that required them to create differentiated lesson plans for a given topic.- [Teacher 2's Name] facilitated the session, providing insights and examples from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7. Break (2:15 PM - 2:30 PM)- Another short break was provided for participants to rest and prepare for the final session.8. Panel Discussion on Student Engagement (2:30 PM - 3:45 PM)- A panel discussion was held to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engagement.- The panel included [Teacher 3's Name], [Teacher 4's Name], and [Teacher 5's Name], who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and insights.- The discussion was moderated by [Teacher's Name] and included questions from the audience.9. Closing Remarks and Feedback (3:45 PM - 4:00 PM)- [Teacher's Name] provided closing remarks, summarizing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during the activity.- Participants were invited to provide feedback on the day's events, which will be used to improve future教研活动.Reflections:- The workshop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was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as it provided practica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easily implemented in the classroom.- The case study analysis wa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s participants shared their insights and learned from each other's experiences.- The workshop on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pened up new perspectives on how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The panel discussion on student engagement was insightful and provided actionable advice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dynamics.Action Plan:- Imple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techniques in the classroom.- Develop differentiated lesson plans for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Regularly review and update teaching materials 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in and organize教研活动 to foster a culture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Conclusion:The教研活动 at [School Name] Primary Section was a resounding succes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and practical tools for teachers to enhanc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The collaborative spirit and willingnes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were evident throughout the day, and the participants left with a renewed sense of motivation and a clearervision for their classrooms.第2篇Date: [Insert Date]Location: [Insert Location]Participants: [List of Participants]Facilitator: [Name of Facilitator]---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is教研活动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w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activity focused on explor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discussing best practices, and sharing experiences among educators. This record aims to capture the essence of the event, highlighting key discussions, activities, and outcomes.---I. Opening Remarks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opicThe session began with a warm welcome from the facilitator, who introduced the objectives of the教研活动. The focus was o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to make learning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II. Panel Discussio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A panel of experts from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a lively discussion on the topic. The following points were highlighted:1. Enhanced Engagement: Technology can make learning more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for students, fostering a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2. Adaptability: Digital tools can cater to diverse learning styles and needs, provid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3. Global Access: Technology enables students to connect with peers worldwide, broadening their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language skills.4. Teacher Support: Educators can use technology to monitor student progress,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nd develop targeted interventions.---III. Workshops and Interactive Sessions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to engage in workshops and interactive sessions. Here are some of the activities conducted:1.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echniques: Participants learned how to effectively use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to facilitate group discussions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2. Mobile Apps for Language Learning: The session explored various mobile applications that can be used to teach English, such as Duolingo, Rosetta Stone, and HelloTalk.3. 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 Educators discussed the benefit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where students learn new concepts at homethrough videos and readings, and classroom time is dedicated to practice and discussion.---IV. Case Studies and Best PracticesParticipants shared case studies and best practices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s. Some notable examples included:1. Integrating Storytelling: A teacher from a local primary school described how she uses storytelling to teach grammar and vocabulary, mak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enjoyable and memorable.2. Collaborative Projects: Another educator shared her experience of organizing group projects that required students to research and present information in English, enhancing their research and presentation skills.3. Parental Involvement: A teacher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involving par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uggesting regular communication through emails, newsletters, and parent-teacher meetings.---V. Group Reflection and FeedbackEach group reflected on the activities and shared their feedback. The following points were highlighted:1. Improved Student Engagement: Participants observed that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tudent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2.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need for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keep up with the latest teaching trends and technologies was emphasized.3. Collaboration and Sharing: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among educators to share best practices and support each other in their teaching endeavors was underlined.---VI. Closing Remarks and Next StepsThe facilitator summarized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教研活动 and outlined the next steps. These included:1. Follow-up Workshops: Organizing follow-up workshops to delve deeper into specific topics discussed during the event.2. Resource Sharing: Creating a platform for educators to share resources, such as lesson plans, activities, and digital tools.3. Continuous Monitoring: Establishing a system to monit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in classrooms.---ConclusionThe教研活动 in English primary education proved to be a valuable opportunity for educators to explor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share best practices, and collaborat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By embracing technology and fostering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educators can create a mor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第3篇Date: March 15, 2023Location: XYZ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3Participants:1. Teacher: Miss Alice Zhang2. Subject Matter Expert: Mr. John Smith3. Observers: Ms. Lily Wang, Mr. Michael Chen4. Students: Class 3A, 25 students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was to explore and implement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promot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Agenda:I. Introduction1. Miss Alice Zhang welcomed all participants and introduced the purpose of the activity.2. Mr. John Smith, the subject matter expert, shared his insights o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II. Activity Demonstration1. Miss Alice Zhang began the activity by dividing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of five students each.2. Each group was given a set of objects (e.g., blocks, balls, cards) and instructed to create a story using these objects.3. The students were encouraged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communicatetheir ideas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III.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1. Miss Alice Zhang used the "Think-Pair-Share" technique to engage students in active learning.a. She first asked the students to think individually about a question related to the story they had created.b. Then, they were paired with a partner to discuss their thoughts and share them with the class.c. Finally, the whole class discussed the answers and different perspectives.2. The teacher also incorporat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nto the activity.a. Students were given a problem to solve, such as "How can we usethe objects to create a scene from a famous story?"b. They worked collaboratively to find solutions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to the class.IV. Observations and Feedback1. Ms. Lily Wang and Mr. Michael Chen observed the students'participation and progress during the activity.2. They noted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a. Students were highly engaged and showed enthusiasm in the activity.b. The groups worked well together, display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kills.c. The students were able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V.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1. After the activity, the teacher, subject matter expert, and observers gathered to discuss the outcomes and feedback.2. Key points of the discussion included:a.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were well-received by the students, leading to higher engagement and improved learning outcomes.b. The "Think-Pair-Share"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chniques we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teamwork among students.c. The teacher's role as a facilitator was crucial in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VI.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Activities1. Continue to incorporat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nto regular classroom activities.2.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and collaborate on projects.3.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4. Conduct follow-up assessments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ed strategies.Conclusion: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at XYZ Elementary School was a success, as it showcased the potential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long with the valuable insights from the subject matter expert and observers, provide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s. By continuously exploring new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we aim to create a more engaging and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all students.。
英语教研活动记录小学(3篇)
第1篇Date: [Insert Date]Location: [Insert Venue]Participants: [List of Participants]Introduction:The Englis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aime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in our primary school. The session brought together teachers, educationalist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to discuss effective strategies, share experiences, and explor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teaching English. The following is a detailed record ofthe activities and discussions that took place during the session.---I. Opening Remarks and Welcome AddressThe session commenced with a warm welcome address by the school principal, who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in the globalized world. He highlighted the school’s commitment to providing a high-quality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expressed his hope that the session would be fruitful and insightful.II. Keynote Presentation: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The keynote presentation was delivered by Dr. [Name], a renowned educationalist and expert in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 Dr. [Name] spoke about the latest trends and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field,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a child-centered approach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language learning.III. Workshop: “Engaging Primary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The workshop focused on practical strategies to engage primary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various activities,including role-playing,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teractive games. Here are som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workshop:1. Interactive Storytelling: Using interactive storytelling techniques to make lessons mor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2. Music and Movement: Incorporating music and movement into lessons to enhanc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pronunciation.3. Technology Integration: Utilizing educational apps and online resources to provide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4.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or groups to practice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IV. Case Study Presentation: “Success Stories in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Two teachers from our school presented case studies showcasing successful approaches to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grades. Thefirst case study focused on the use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to enhance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while the second highlighted the benefits of flipped classrooms in improving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V. Panel Discussion: “Challenge s and Solutions in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A panel discussion followed, featuring teachers, educationalist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The panelists addressed various challenges faced in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 such as limited resources, lack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diverse student backgrounds. Here are some key points raised during the discussion:1. Teacher Training: The need for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keep teachers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resources.2. Resource Allocation: Ensuring that schools have access to adequate resources, including textbooks,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materials.3. Student Diversity: Tailor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o accommodate diverse student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4. Parental Involvement: Encourag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to support their children’s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t home.VI. Roundtable Discussions: “Brainstorming Innovative Ideas”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small groups to brainstorm innovative ideas for improving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 The groups discussed a variety of topics, including:1. Creating a Language-rich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English into other subjects and daily activitie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2.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Communities: Partnering with local businesses and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real-life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s.3. Developing a School-wide English Policy: Establishing clear goals and expect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cross the school.VII. Closing Remarks and Action PlanThe session concluded with a closing address by the school principal, who thanked all participants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and commitment to improving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 He outlined an action plan to implement the ideas and strategies discussed during the session, including: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s: Organizing regular workshops for teachers to enhance their skill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 Resource Development: Collaborating wit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o develop relevant learning materials.3. Parental Engagement Programs: Implementing initiatives to involve parents in their children’s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Conclusion:The Englis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y was a resounding succes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in our primary school. The session fostered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and a shared commitment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for our students. We look forward to implementing the action plan and continuing our journey towards excellence in primary English education.第2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英语教研活动室参与人员:全体小学英语教师活动主题:提升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5篇)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5篇)第一篇: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主备人:c参加人员:英语组全体成员教研时间:xxxx.6.21教研主题:采用多种形式组织低年级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效率教研内容:当我开始接手低年级时,最令我头疼的就是课堂纪律难以控制,60多个学生中只要有几个同学说话或插嘴就会扰乱整个课堂,有时任凭你喊破喉咙去呵斥他们,还是不管用,真可谓是按下葫芦,瓢起来啊。
后来,我通过和一些老教师交流,再加上不断地查阅相关资料,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可行的方法。
1、表扬引导法当课堂秩序混乱时,教师不必批评那些不好的学生,而是迅速选出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这样便会出现一种“演戏效应”,受表扬的同学由于得到了满足会更好地充当榜样,其他同学也会为争得老师的表扬去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2、竞赛法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向学生宣布在课堂上要开展争夺“小红旗”的竞赛活动,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同学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下课时评出最好的小组,每人授予一枚“小红旗”,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使课堂活动不乱。
3、情趣调节法当老师发现部分学生不再注意听老师讲课,搞小动作、和同桌说话,或者是精神不振,感觉疲劳等现象出现,这时教师应及时采用富有情趣的活动加以调节,避免因过渡疲劳而降低学习效果,如我经常让同学们做一些英语热身操,如“one finger, one finger, turn, turn,turn, turn a worm, climb, climb.two fingers, two fingers, turn, turn, turn, turn a rabbit,jump,jump….”教研要点:a老师: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批评和表扬在教育中同样重要,缺少了其中一面的教育是一种缺失的教育,所以在教育中面对那些屡教不改,表扬奖励对其不生效的顽皮小孩,我们可以适当批评惩罚,给他一些小教训,让他们在小教训中反思和学会约束自身不良的行为。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行事历(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英语教研活动。
以下为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行事历,旨在明确活动时间、主题、参与人员及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1. 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3. 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4. 推动学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本学期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 活动主题及内容:(一)第一周(第1-2周)主题:英语课堂教学常规培训内容:1. 介绍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3. 分享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二)第二周(第3-4周)主题:英语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内容:1. 讲解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原则及技巧。
2. 分析英语课堂提问技巧,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分享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第三周(第5-6周)主题:英语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内容:1. 介绍英语教学资源种类及获取途径。
2. 分析如何有效利用英语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分享优秀英语教师的资源整合与应用经验。
(四)第四周(第7-8周)主题: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内容:1. 介绍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及工具。
2. 分析如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3. 分享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经验。
(五)第五周(第9-10周)主题:英语口语教学探讨内容:1. 介绍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
2. 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分享优秀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经验。
(六)第六周(第11-12周)主题: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内容:1. 介绍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 分享优秀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经验。
(七)第七周(第13-14周)主题: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内容:1. 分享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
教研活动纪要小学英语(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小学英语教研室四、活动参与人员1. 小学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2. 全校小学英语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教研组针对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重难点:词汇的掌握、句型的运用以及学生的口语表达。
(3)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2. 教学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们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练习?(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4)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以下为部分研讨内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口语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4)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经验交流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次教研活动还安排了经验交流环节。
以下为部分教师分享的经验:(1)李老师: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研活动记录小学英语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英语教研组于2023年4月20日开展了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确定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 人员安排: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参加,并邀请校领导担任评委。
3. 资料准备:每位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以便在活动中分享和交流。
4. 场地布置:选择一个宽敞的教室作为活动场地,并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三、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环节- 分组讨论:将全体教师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针对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 讨论重点:各小组围绕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 形成方案: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形成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并确定主备教师。
2. 课堂观摩环节- 观摩展示:主备教师分别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内容涵盖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方面。
- 教学反思:观摩教师对展示课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交流研讨环节- 分享经验:各小组代表分享集体备课的经验和心得,重点介绍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 问题解答:针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进行解答和指导。
- 专家点评: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肯定了教研组的工作成果,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四、活动总结1. 成果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教师们在活动中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2. 存在问题: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等。
3. 改进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校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校多功能厅参与人员: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英语教研组内部交流与合作,我校英语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张老师组织全体英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随后,各位教师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如何将口语表达与听力训练相结合?(3)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如何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有效评价?经过热烈的讨论,各位教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张老师对讨论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为口语表达打下基础。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学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张老师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教师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2)如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张老师对研讨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组主题教研活动记录主题: 如何听课时间: 第一周地点: 英语教研组办公室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主讲人: 李魏芳活动主要议程:一、理论学习学习文章《在“听课”中成长——浅谈小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
文章大致意思如下: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科学、合理、有目的的听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听课前充分准备:听课时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案的记录或者某个新单词的发音,而是该如何上好这堂课。
因此听课前充分准备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1、备教材。
听课者应该了解上课教师所上的是哪一册的哪一单元第几课时,并主动询问上课教师这一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新授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一课时前学生学了什么。
这样听课时目标更加明确,听时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
2、备理论。
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所听的课,更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在平时,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情景设置的原则、游戏设计的原则等等。
无论对于他人或是自己,这些实用的理论都是发展、提高的催化剂。
3、课前预设。
这一环节往往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
通过课前预设,听课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并预设好一些教学环节。
在听课时,把自己预设的环节和上课教师所上的环节作个对比,这种充分准备后的听课充分发挥了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听课时全面关注:教师所听的是否是一堂好课呢?怎样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简单的“标准”是: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
这就告诉听课者听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是分不开的,所以听课时应该全面关注。
1、关注教师的引。
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能被点燃,和教师巧妙自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引导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启发、情境换位、身份换位、故弄玄虚等方法。
不管上课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听课者应该能从课中听出上课教师的主线思维,或者是听明白这堂英语课创设的大环境是什么,上课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关注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获得了什么?能输出多少?…这是每个听课者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要求每个听课者都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记时器,记录他们每个环节机中获得的时间及其有效时间。
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生成,在上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及所提供的时间内,学生最大限度能输出多少。
听课中巧妙记录:1、教学设计式记录。
教学设计式记录并不是教案再现。
听课者首先可以记录上课教师主要的上课环节和活动方法,对一些个别的细节或者操作比较精彩的地方可以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在每一环节的旁边注明其优点以及缺点或者改进的办法,写上简略的文字,以便课后反思及评课。
2、流程问题式记录。
这种记录方式和教学设计式记录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前者是在旁边注上设计的优缺点和改进的办法,而后者更注重听课者给自己和上课教师的提问过程。
在评课的时候让上课教师自己回答,这样的问题式评课更加人性化,更加有利于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另外,不管哪一种记录方式都要记录下上课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
听课后积极反思:上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听课后也应该积极反思。
听课后的反思和自己上课的课后反思不一样,它更应该注重与反思差距。
1、反思差距。
自己的课前预设和上课教师有哪些环节用的是相同方式,哪些环节不同?这堂课教与学的高潮是什么,自己在听课之前想到了吗?你的设计是否能同样获得高潮》从学生的反应听课教师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里还可以更好地突破,从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重新设计出优化后的教学方案。
2、提炼课题。
一堂课所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鲜活的研究材料。
听课后,对一些困惑或者质疑,听课教师可提炼出小课题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研究,从而走出教学中误区。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主题: 如何说课时间: 第三周地点: 英语教研组办公室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主讲人: 李晓霞活动主要议程:说课内容:Unit2 Yes or no教研组探讨郭霄静老师:李老师今天的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工作态度非常端正,准备得非常认真,说课稿项目齐全,比较规范,也比较精彩。
她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合理地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把握得比较好。
存在问题也有,如在“说教材”时不仅要说本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更要说本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在“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可以将重点和难点分开说,要明确重点怎么样呈现,难点怎么样突破。
歌曲可以放在课前,师生日常英语对话后应该直接进入新课,比较自然。
李瑛老师:作为一个工作仅半年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次说课是相当优秀的。
我个人建议李老师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后,再加以整合,可以试着向外投稿。
我特别注意到“说教材”部分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应该不是《教师用书》上公式化的句子,而是充满了李老师自己的智慧与个性,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特色。
教学活动设置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很多适合小朋友的游戏,如用布娃娃来参与对话。
这个设计非常生活化,让孩子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学英语的快乐。
最难得的是,对于课文A部分图片的呈现,有耳目一新之感。
在学习单词和图片之后,教师不是直接呈现图二句型,而是先由教师对背景进行介绍,再请学生据此编对话。
这样从学到编的过程,也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当然,这份说课稿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觉得可以大家一起来进行探讨。
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好。
比如:课前教师安排播放一首与出游有关的、轻松愉快的歌曲。
那么到底是什么歌呢?我想是李老师自己还没有去找,没有去确定,准备不够充分。
李梅艳老师:我去年教过这一单元。
这一单元回答有四种方式,都比较简单。
我觉得把另外两种回答也可以安排在第一课时呈现,这样的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避免过于枯燥乏味。
茆石海霞老师:我觉得李老师的说课蛮好的。
四、说课教师的反思李晓霞老师:今天的教研组活动我觉得受益匪浅,很感谢老师们毫无保留地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我这个“初出茅庐者”将努力吸取养分,以此来使我进步。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我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被局限了。
而且我才工作半年,毫无经验可言,在教学上很多地方都不懂,需要学习,所以我很感谢老师们对我提出的宝贵建议。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主题: 帮学生克服英语厌学情绪时间: 第五周地点: 英语教研组办公室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主讲人: 李魏芳主要内容:一、理论学习石海霞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几位英语老师都碰到了不愿学英语的学生,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厌学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启蒙学习中产生浓厚兴趣,为今后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营造学习氛围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
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结合我校本月举办的英语节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通过小报比赛、书写比赛、默单词比赛、节目表演等多种活动,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近来,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实行情景教学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
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
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
在讲到“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民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 nurse, teacher, farmer 等单词。
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
再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其他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He is a doctor.等。
这样操作后比学生机械操练句型的效果好得多。
三、实施快节奏教学快节奏教学并非语速快、内容进程快,而是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作为技能来学习的特性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师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的优势,以学生能接受的快节奏来组织教学。
如何在课堂做到高密度、快节奏呢?课前可先让学生sing a song,或让学生进行一个chant.坚持在每堂课中这样操作的话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既使歌曲和歌谣的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避免为教而教。
又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英语课堂上来。
全班提问法。
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连珠炮地向学生作一系列的提问,让全班学生迅速回答,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
“开火车”提问法。
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 one by one”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激发主体意识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
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英语教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英语说得语无伦次。
教师们免不了抱怨: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
以后还是别叫他了。
我认为如果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不了了之,教师一定要帮助这位学生直到他能正确响亮地表达为止。
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主题: 如何听课、说课时间: 第九周地点: 英语教研组办公室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主讲人: 李魏芳活动主要议程:教师评课。
李晓霞老师:石海霞老师本周上了一节课:6B Unit3 Asking the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