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整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必背内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必背内容二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整理对于孩子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的必背内容:1. 整数的认识:孩子们需要掌握整数的概念,包括整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小比较。
了解整数的组成,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2. 整数的加减法: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
3. 表内乘法:学习1至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理解乘法的意义,即重复加法。
4. 表内除法:掌握1至9的除法运算,了解除法的意义,即平均分配。
5. 长度单位:认识并区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6. 质量单位:了解并区分质量单位,如千克、克等,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7. 时间单位:认识钟表,能读出时间,并理解小时、分钟、秒之间的关系。
8. 几何图形:识别并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9. 位置与方向:学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方向的相对性。
10. 数据收集与整理: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如调查、统计等,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11. 应用题:学会阅读和理解应用题,能根据题目要求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求解。
这些知识点是二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础,孩子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复习来巩固和提高。
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孩子们将为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1. 认识0-100之间的数:认识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2. 数的加法: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加法口诀,进行有进位的加法计算。
3. 数的减法: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减法口诀,进行有退位的减法计算。
4. 数的比较与排序: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数字的大小比
较和排序。
5. 数的拆分与组合:学会将一个数拆分为几个部分,学会将几个数组合成一个整体。
6. 数的应用:学习使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长度、重量、时间等。
7. 简单的数表:通过观察数表中的规律,填写数表的空缺部分。
8. 数的整理:对给定的一组数进行整理,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
9. 数字的顺序排列:根据题目要求,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组数字。
10. 数0和1的应用:学习将数0和1应用于表示整数,分辨并完成一些与数0和1
有关的应用题目。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部分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4秋必背知识点课课贴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3
13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 关。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 同。
第7单元 认识时间
14
1.钟面 ①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较短的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 ②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 个大格有5个小格 。
②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 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③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16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重复 和遗漏。
2.排数字问题 看清要求写几位数,固定一个,其他的调换。
3.握手、搭配问题
先固定第一个分别与后边搭配;再固定第二个分别与后 边搭配;依次类推。
6.认读长度 左边对着“0”,右边是几就是几厘米; 左边不是“0”,右边减去左边就可以!
第2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2.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3
3.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法则
4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7
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 2+2+2=6,用乘法算就是:2X3=6或3X2=6。
乘号两边的数都叫做“乘数”;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的意义 如4X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数的认识1.数的概念:数是人们通过数来表示和度量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低等性质的概念。
2.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例如:1-10、11-20...100以内的数。
3.数的顺序:掌握数的顺序,例如:简单的数列排序。
4.数的比较:学会使用大、小等词语进行数的比较。
二、数的加减法1.加法的运算规则:学会使用加法符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减法的运算规则:学会使用减法符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4.一步一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会使用加减法运算。
三、数的整理和认识1.十以内数的相加和相减:通过数的相加和相减,认识十以内数的特点。
2.十以内两数的位置关系:通过比较两个十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数的量度。
3.数的整理:通过不同方法整理数的顺序,例如正序排列、倒序排列。
4.十以内数的比较:通过使用正确的符号进行十以内数的比较。
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1.乘法的基本概念: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4.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学会使用乘法和除法运算。
五、数的量度和长度的比较1.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基本概念。
2.长度的比较:学会使用正确的符号进行长度的比较。
3.长短、高低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高低等属性,学会使用正确的描述词语进行比较。
4.分米和厘米的认识与换算:认识分米和厘米的概念,并学会进行换算。
六、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数据的整理:通过整理数据,学会制表和观察数据规律。
2.数据的分析:通过观察数据的规律,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3.图表的认识:认识简单的图表形式,例如:柱形图、线形图等。
综上所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知识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加减法、数的整理和认识、简单的乘法和除法、数的量度和长度的比较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1. 数字的认识与数量关系
1.1 数字1-20的认识
•数字1-20的写法
•数字1-20的大小关系以及位置关系
1.2 数量关系
•数量的比较大小
•数量的组成与分解
•数量的相等与不等
2. 加减法与简单的应用
2.1 加减法的认识
•加减法的定义
•加减法的符号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2 简单应用
•简单的实际问题
•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应用
3. 长度与时间的认识
3.1 长度的认识
•长度的单位(厘米、米)
•长度的测量方法
•长度的比较大小
3.2 时间的认识
•时间的基本概念
•时间的单位(分钟、小时、天)
•时间的读法与计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
4.1 点、线、面的认识
•点的定义与表示
•线的定义与表示
•面的定义与表示
4.2 常见的几何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定义与特点
•边、角的概念
5. 数据统计与图形统计
5.1 数据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表示方法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5.2 图形统计
•图形的种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
•图形的表示方法
•数据与图形的联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加温习,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就是米,用符号m则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缩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位次为基准:基数为10(2十进制的基数就是2,以此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至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入1,沦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1不能乘以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这个公共端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作角的两条边。
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基准:10(因数)(乘号)(因数)=(等于号)(内积)。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 数字的组成:数字由0-9这10个基本数字组成,通过变化顺
序和重复使用这些数字,可以表示任意大小的数。
- 数的读法:使用“零”至“九”读个位数,使用“十”、“百”、“千”、“万”等作为数位单位来读整数和小数。
- 数的比较:通过数的大小关系可以进行比较,如“大于”、“小于”、“等于”等。
-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理解十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 十以内的乘法和除法:通过理解十以内的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 数量的估算:通过对数量的估算,可以快速得到大致的结果。
- 图形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正
方形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 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长度可以进行物体的排序和分类。
- 时间的认识:认识和了解时钟的指针和时间刻度,能够读懂
并计算时间。
- 重量的比较:通过比较重量可以进行物体的排序和分类。
- 容量的比较:通过比较容量可以进行液体的存储和计量。
- 数形结合:通过对形状的认识,可以将数与形状结合起来进
行计算。
- 数据的整理和统计:通过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内容
一、基础概念
1. 数字的认识:了解0-9的数字及其对应的数量。
2. 数字的顺序: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
3. 数字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
字的比较。
4.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能够拆分一个两位数为十位数和个位数,并能够组合十位数和个位数得到一个两位数。
5. 数字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
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的进位与退位计算。
二、数的运算
1. 数的加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掌握使用“-”进行两位数减去个位数的减法运算。
3.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带有加法和减法的综合问题。
三、相等与不等
1. 图形的相等:理解图形的相等概念,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
相等。
2. 数字的相等与不等:学会使用“=”、“≠”符号进行数字的相等
与不等判断。
3. 图形的比较:掌握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图形的比较。
四、图形的认识
1. 图形的分类:学会将图形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如正方形、长
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特征: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边长等。
3. 图形的画法:学会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
五、长度和重量的认识
1. 长度的比较:学会使用“长”、“短”、“等长”等词语进行长度
的比较。
2. 重量的比较:学会使用“重”、“轻”、“等重”等词语进行重量
的比较。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必背内容,帮助学生打下数学基础,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背诵知识汇总(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背诵知识汇总(部编版)
目标
本文档旨在为二年级学生提供数学背诵知识的汇总,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二年级数学课程的内容。
数字与数的概念
- 数字的表示方法:阿拉伯数字0-9;
- 数和数的关系:比较大小、前后顺序;
- 数的读法:1-100的读法,包括十位数和个位数。
加法与减法
- 加减法口诀:加法口诀:加法满10进1,减法口诀:例如5减2得3;
-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和与差的表示和计算。
计量与度量
- 长度:厘米、米的概念及换算;
- 重量:千克、克的概念及换算;
- 容量:升、毫升的概念及换算;
- 时间:小时、分钟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图形与几何
- 线段与直线:线段、直线的定义及特点;
- 点:点的定义及特点;
- 直角、直线、圆的概念;
- 常见的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及特点。
数据处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如何记录和整理一组数据;
- 数据的分析与表示:如何用图表表示数据;
- 棒形图、折线图、表格的绘制方法。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背诵知识的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也可以用字母( cm )表示;3、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4、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间的长度都是(1cm)。
5、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张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
6、测量物体的方法:一放正,二对“0”,三读数①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②不是从0开始量:用大数减小数。
7、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8、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10、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11、画线段时,一般先画两端点再连线,最后标上长度。
二 100以内的加、减法(ニ)1、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②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10)。
2、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是求大数用(加法)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就是求小数,用(减法)4、求“谁比谁多多少?”或者求“谁比谁少多少?”用(减法)5、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时,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三角的初步认识1、一个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越(大);张开得越(小),角越(小)。
3、画角要先画(顶点)再画边;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4)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是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四、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乘数)×(乘号)5(乘数)=10(积);(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一、加减法1.1 加法定义加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合并两个或多个值,得到其总和的过程。
重要概念•加数:加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加数:加法中被加的数。
•和:加法运算的结果。
加法性质•加法满足交换律。
•加法满足结合律。
•加上零数不变。
1.2 减法定义减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减数:减法中被减的数。
•减数:减法中减去的数。
•差:减法运算的结果。
减法性质•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减法不满足结合律。
•减去零数不变。
二、乘除法2.1 乘法定义乘法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运算,指按照指定的次数重复自加。
重要概念•乘数:乘法中参加运算的数。
•被乘数:乘法中被乘的数。
•积:乘法运算的结果。
乘法公式•乘法满足交换律。
•乘法满足结合律。
2.2 除法定义除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的过程。
重要概念•被除数:除法中被除的数。
•除数:除法中除以的数。
•商:除法运算的结果。
除法公式•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除法不满足结合律。
三、整数3.1 整数的概念整数是自然数、零和它们的相反数构成的数系统。
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记为-a,满足a+(-a)=0。
3.2 整数的运算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遵循数学运算的通性。
乘除法整数的乘法同自然数的乘法一样。
但是,在整数的除法中,需要注意上下取整的问题。
四、长度计量4.1 厘米厘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2 毫米毫米是长度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4.3 数量比较通过对长度的比较,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为后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时间计量5.1 秒秒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2 分钟分钟是时间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二校、三校时学习。
5.3 地球自转对于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学生学习地球自转是非常重要的。
六、面积计量6.1 平方厘米平方厘米是面积的计量单位之一,通常在三校、四校时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定义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定义汇总数字- 数字是用来计数和度量的符号。
在数学中常见的数字有0、1、2、3、4、5、6、7、8、9等。
数量- 数量用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多少。
数量可以用数字或词语来表示,例如"三个苹果","两本书"。
数组- 数组是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字。
数组中的每个数字称为元素。
运算符- 运算符是用来进行数学运算的符号。
常见的运算符有加法运算符(+)、减法运算符(-)、乘法运算符(*)、除法运算符(/)等。
加法- 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两个或多个数字之和。
在加法中,被加数、加数和和称为加法的三要素。
减法- 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一个数字与另一个数字之间的差。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称为减法的三要素。
乘法- 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两个或多个数字之积。
在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和积称为乘法的三要素。
除法- 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一个数字被另一个数字除的商。
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如果有的话)称为除法的四要素。
形状-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貌特征。
常见的数学形状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长度- 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
用长度单位来表示,例如厘米、米、千米等。
容积- 容积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用容积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升、升等。
时间-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物发展的长短。
用时间单位来表示,例如秒、分钟、小时、天等。
数据- 数据是指收集到的有关某事物的信息。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表等形式。
图表- 图表是用来展示数据的可视化工具,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方向- 方向是指物体运动或朝向的位置关系。
常见的方向有前、后、左、右等。
坐标- 坐标是用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的数对。
坐标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
比较- 比较是用来判断大小或大小关系的运算。
常见的比较运算符有大于(>)、小于(<)、等于(=)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打印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打印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cm 米m我们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个常用的单位。
2.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200厘米=2米1米30厘米=130厘米320厘米=3米20厘米3.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橡皮的长度)5.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操场的长度)6.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7.线段是直的,可以测量长度。
8.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长方形、正方形由四条线段组成。
9.两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10.线段是直直的,两个端点圆圆的,画它一定用尺子,写上长度别忘记。
1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12.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一般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13.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物体的一端对着3厘米,另一端对着8厘米,则物体长度为5厘米。
(大数减小数)1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89,和是109.15.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1厘米,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物体长了别用我。
要不一定累死你。
第二单元知识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2.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3.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4.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减起。
5.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算,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乘加或乘减混合,先乘后加减,如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的。
6.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7.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运算聊一聊,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乘除法的意义意义:乘法: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熟知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是多少、几的几倍是多少。
除法:理解除法的含义(平均分、包含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能看图意列算式,并描述相应的算式的含义。
(图意不够明确时,应该用单位名称表示)能运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熟知算式中各数名称“因数”和“积”;被除数”、“除数”和“商”等。
乘除法的计算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
了解乘法口诀的推算方法,知道2、4、8,3、6、9之间的乘法关系。
能发现乘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并填写。
能够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同时要知道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的计算方法。
会用计算关于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式题。
(递等式不要求)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计算。
乘除法的应用(对应意义)能够运用一步计算的乘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较为简单的问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求几的几倍是多少?求平均分的结果。
求包含分的结果。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有余数的除法(加减法应用题)角和直角的认识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借助工具判断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以、顶点及其数量和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经历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体验“立体”与“平面”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知识点归纳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记住多少知识呢?如果忘记了的话,赶快点击浏览本文复习一下吧!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米和厘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2.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3.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cm”表示;4.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5.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6.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1)物体左端对准刻度0时,物体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物体两端对着的刻度相减,得到的差也是物体的长度7.线段是直的,两端各有一个点,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8.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9.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正方形是由4条线段组成的10.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当物体比较长或高时,通常用“米”作单位;当物体比较短或矮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1.加法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减法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上退1当10。
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3.连加连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4.加减混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5.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3)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2、求出中间量3、根据中间量求出答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边角有1个顶点,2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顶点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认识直角(1)定义: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角。
(2)判断: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两条直角边。
与角的顶点及两边对应看是否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数的认识1.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多少的符号。
认识1-100之间的整数。
2.用数目读出0-100的数字。
3.认识顺序数:指出给定的数在1-100之间所处的位置。
4.认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二、数的合成与分解1.数的合成:将两个数按顺序放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数。
2.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多个部分,找出所有的组合。
三、算术运算1.加法:认识加号、加法公式,并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2.减法:认识减号、减法公式,并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计算。
3.加减法混合运算: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混合运算。
四、数的整理与比较1.数的整理:将一堆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五、数的运算规律1.数的两种表达形式:用数字和用物体表示数。
2.数的交换律:加法和乘法运算中,交换运算顺序不改变结果。
3.数的结合律:加法和乘法运算中,括号的位置可以改变。
4.数的分配律:乘法和减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六、几何图形1.认识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图形的边与角:认识图形的边和角。
七、长度与重量1.长度的认识:认识厘米、米,比较和测量长度。
2.重量的认识:认识千克、克,比较和测量重量。
八、时间1.小时与分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学习读钟。
2.时间的先后:比较时间的先后顺序。
九、数据收集2.数据的整理与处理: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和处理数据。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共计1200字以上。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数学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汇总,便于学生复习和家长辅导。
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掌握100以内的整数,包括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 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
- 理解整数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
2. 几何图形的认识- 识别和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 掌握图形的拼接和组合,能够用基本图形拼出复杂的图形。
3. 长度单位和测量- 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时间的认识- 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能够读出时间。
- 掌握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学习时间的推算,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或结束的时间。
5. 货币的认识和计算-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
- 学习货币的换算,如元和角、分之间的转换。
- 掌握货币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6.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包括分类和计数。
- 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
- 理解数据的意义,能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7.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结果。
- 培养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汇总,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二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数学二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或者130厘米练习本宽大约15(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大约4(米)一张床大约长2(米)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一栋楼房大约高25(米)跳绳长2(米)一把钥匙大约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大约长24(厘米)讲台大约高90(厘米)教室大约长7(米)筷子大约长20(厘米)一棵树大约高7(米)麻雀脚长大约3厘米课桌大约高70厘米中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课桌长大约100厘米数学书的封皮大约长21厘米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1厘米游泳池的长度大约50米地板砖长度大约是8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进一要写“1”。
3、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复习
(请家长务必监督孩子熟记并能灵活应用,每天读一读,背一背,并妥善保管)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
(米)。
测量橡皮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操场的长度可以用
(米)作单位。
2、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物体一端对着3 厘
米,另一端对着8厘米,则物体长度为(5厘米)【大数减小数】
3、1米=100厘米200厘米=2米1 米30厘米=130厘米
320厘米=3米20厘米
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89),和是(109)。
5、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
数、写数都从(局位)起。
6、10 个一 -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7、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应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在做加法时,个位满(10 )向(十位)进(1),在做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8、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算,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乘加或乘减混合,先乘
后加减,如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9、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10、从一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画成一个角。
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顶点
11、三角尺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1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
13、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长度。
1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如:3+3+3+3+3=1味示(5个3相力口)可以写成3X 5=15或5X
3=15 读作:(3乘5等于15)或(5乘3等于15), 口诀(三五十五)。
15、因数X因数=积。
3X 5=15表示(5个3相加)也可表示(3个5相加),其中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15)。
16、根据口诀“二五一^ ”可以写出两个算式(2X 5=10)或(5X 2=10),表示:(两个5相加)或(五个2相加)和是(十).
17、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2的8倍就是求(8个2)
是多少?列式:8X 2=16,或2X8=16
18、沿(对称轴)折叠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19、三角形内有(3)条线段和(3)个角,只能有一个(直角)。
长方形、正方
形都有(4条线段)和(4个直角)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24)个直角.
20、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