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历史学培养方案硕士(12年印制本)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7授历史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研究生应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培养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科研实践,较全面地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成为基础扎实、知识完备、视野开阔、方法先进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承担历史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南方经济开发研究2、近现代社会文化史三、学制和学分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各学科专业总学分不低于34分。

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学分,否则以结业或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见专门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校后必须补修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4门本科主干课程,参与本科生修课和统一考试,成绩记入档案。

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记学分。

五、实践环节每年完成一周的教学实践,具体内容有:为本科生或大专生讲授一门课程的个别章节;协助主讲老师辅导与答疑;主持课堂讨论与学术讲座;指导论文写作。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本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至少10次,内容包括听学术讲座、参与和组织学术讨论、做小型的学术报告。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署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本科院校学报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才能获得申请学位的资格。

导师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指导、严格把关,通过这一环节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二个月内提出,内容应包括:有关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研究方案,预测达到目标及时间进度计划。

武汉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2011级、2012级用)

武汉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2011级、2012级用)

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文学院中文学科发端于1893年建校之初的自强学堂。

起初开设“华文”课,后改称“汉文”。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于1917年设立国文史地部。

1922年正式成立国文系,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1927年改称中国文学系。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设置文学院,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

1953年,兄弟学校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1997年改建文学院。

1999年与其他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

2003年7月恢复文学院建制至今。

文学院暨中文学科创建以来,名流云集,代有传人。

在1928 年以前的初创时期,著名学者王葆心、黄福、黄侃、廖立勋、郁达夫、杨振声等等,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奠定了文学院的坚实基础。

其中,黄侃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文学院的学风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8年之后的数十年是文学院的发展壮大时期。

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刘异、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沈从文、朱东润、高亨、冯沅君、袁昌英、陈西滢、徐天闵、朱光潜、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等先辈,鞠躬尽瘁,不断开拓,使文学院的中文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尤其是五十年代,以“五老八中”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声名远播。

改革开放以来,是文学院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时期。

这一时期,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王文生、吴志达、何国瑞、蔡守湘、易竹贤、罗立乾、陈美兰、李希贤、夏渌、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龙泉明等学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为文学院再铸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常设机构,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建有海外孔子学院。

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

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6人。

武汉大学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国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复合型素质,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国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乐于奉献,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全面系统地掌握国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文献,以及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精深阅读古代文献的基本功夫,具有中西文化比较的全球视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或党政、企业、新闻出版、文化传播、对外交往等领域胜任教学、研究、宣传、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要求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1.儒家经学研究:儒家经学主要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经典文献字面的意义、阐明其蕴藏的内在义理和深刻思想,研究儒家经学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发掘其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价值。

2.诸子学研究:诸子学主要研究先秦诸子著作,解释其文献字面的意义、阐明其蕴藏的内在义理和思想,并发掘其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价值。

3.史学研究:主要研究史部经典《春秋左传》、《前四史》、《资治通鉴》等,对孔子、司马迁、刘知几、朱熹、王夫之、章学诚等的历史思想及其历史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梁启超、钱穆、陈寅恪等史学家进行深入研究。

4.集部研究:主要研究集部经典《楚辞》、《文选》、《古文观止》等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从学术史角度研究传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社会文化内涵。

5.道教佛教研究:重点研究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演变,道教佛教主要宗派及重要思想;道教佛教与儒学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道教佛教在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国学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年。

0602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0602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中国史(代码: 0602 )二级学科名称:专门史(代码:060201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史(代码:060202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代码:060203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点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经集中了一批有相当研究水准的学术力量,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共计20人,其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

学科带头人冷东教授,香港大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马来西亚黄雅烈博士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担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地方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史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明清史、岭南文化、广州十三行等领域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及多项省厅级课题,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本学科点的其他学术骨干分别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领域各有所长,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十余项、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取得多项省市级科研奖励,特别在岭南文化及十三行研究方面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三、培养目标中国史是以探讨中国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先秦史专题 先秦诸子研究 秦汉史专题
42

发 164002MX702 秦汉典籍与传世文字资料研读 40 2
展 164002MX703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导读
40 2
方 164002MX704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40 2
向 164002MX705 隋唐五代史专题 课 164002MX706 辽宋金元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0 中国近现代城市史
40 2
164002MX721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40 2
164002MX722 中华民国史专题研究
40 2
164002MX723 港澳台史研究
40 2
164002MX724 近现代东北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5 伪满洲国与日本侵华史专题
40 2
40 2
164002MX733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40 2
164002MX734 战后美国与东北亚关系
40 2
164002MX735 中日关系史导论
40 2
Ⅲ Ⅱ 学生须在导 Ⅱ 师指导下选 Ⅲ 修至少 8 学分 Ⅲ 的课程(另 1 Ⅲ学 Ⅲ 分为 Ⅲ 经典文献阅 Ⅲ 读报告)。 Ⅲ 为鼓励学科 Ⅳ 交叉,选修其 Ⅳ 他一级学科 Ⅳ (考古学、世 Ⅲ 界史)各类相 Ⅲ 关课程的,也 Ⅲ 可计入发展 Ⅳ 方向课课程
近代东北移民史专题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专题 历史城市地理 ※旅游与人文遗产保护 ※旅游教育学研究 ※旅游地域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史学思潮 中国史学思想通论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专题 中国古代学术史专题 魏晋南北朝史学史 明清史学史专题 中国古代经学史 当代西方明清史研究
40 2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信息咨询研究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2,授历史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史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较熟练运用文献典籍,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能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的文化事业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宋史2.国学
3.先秦秦汉史4.魏晋南北朝史
5.隋唐五代史6.中国社会文化史
7.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明清史
9.中国近现代史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按学校有个规定执行。

中国史培养方案(一级学科:硕士生)

中国史培养方案(一级学科:硕士生)

中国史培养⽅案(⼀级学科:硕⼠⽣)苏州⼤学学术型研究⽣培养⽅案中国史(硕⼠⽣)(专业代码 0602)(⼀)学科简介(400字以内)本学科办学历史长,学术积淀深。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柴德赓、段本洛、董蔡时、余⾏迈、晁福林等著名学者的引领下,本学科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传统,在学科建设、⼈才培养等⽅⾯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海内外享有⼀定的声誉。

主要研究⽅向有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江南区域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学术梯队合理,⽬前有博⼠⽣导师10位,硕⼠⽣导师21位(含兼职导师)。

在中国社会史、江南区域史(吴⽂化史)、先秦秦汉史、经济史等专业领域颇多建树,涌现出⼀批在学术界享有⼀定知名度的学者。

有科研平台的强⼒⽀撑,其中历史学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吴⽂化研究中⼼为江苏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红⼗字运动研究中⼼为中国红⼗字基⾦会⽂化研究基地以及博⼠后流动站。

在服务地⽅经济社会发展⽅⾯,已⾛出⼀条具有⾃⾝特⾊的路⼦,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

本学科设有重点学科资料室,藏书丰富,科研条件优越。

(⼆)培养⽬标及基本要求(400字以内)根据《⼀级学科博⼠、硕⼠学位基本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能够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法指导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作。

初步掌握并较为熟练运⽤本学科硕⼠要求掌握的通⽤⼯具性知识,融会贯通中国史硕⼠应当掌握的⼈⽂社会科学和⾃然科学知识,初步掌握中国史的学科核⼼知识。

⼀般了解中外中国史学术研究历史和当代中外关于史学理论和⽅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般了解本学科中外⽂的基本⽂献。

初步具备阅读和使⽤中外⽂历史⽂献和档案的能⼒。

及时翻阅中国史研究的中⽂期刊,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

掌握较为宽⼴的基础理论和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作适应能⼒和创新能⼒,初步具备独⽴从事科学研究的能⼒。

要求品⾏端正、⾝⼼健康,遵制守法、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遵守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尊重他⼈科研成果;遵守相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视抄袭为可耻⾏为。

武大党史硕士培养方案

武大党史硕士培养方案

武大党史硕士培养方案武大党史硕士培养方案--有想报这个专业研究生的童鞋可以参考下!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胜任高校、党校、科研机构党史党建及相关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务政务等管理工作,以及新闻出版系统编辑工作的一专多能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致力于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功底比较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相关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地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2.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

3.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实践与经验教训。

4.执政党建设与党务管理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党务管理的基本规律。

5.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与现实,中国共产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武汉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的实施办法_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的实施办法_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的实施办法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适应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单一的学术性人才向培养多样化人才转变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更好地与国际硕士研究生教育接轨,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办学效益,调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有效机制,全面提高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综合实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培养目标第一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坚持以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按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类人才”标准,通过培养,使硕士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达到以下要求:•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应能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应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该门外国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分制第二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并按二年制确定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有效期为5年。

第四条学校按二年制标准确定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及有关待遇,相应的实施办法由研究生院另行修订。

三、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第五条各学位授权点原则上应以二年制为基础修订各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六条各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既要不拘泥于二级学科的界限,也要尊重和把握各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同时,优化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

第七条各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尽量反映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发展走向。

第八条在修订各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过程中应赋予研究生指导教师更充分的自主权和研究生施展个人特长和才能更大的空间,为研究生从事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研究创造条件。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_武汉大学考研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_武汉大学考研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各学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以及《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科合并与调整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对我校各学科、专业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下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一、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一)正确把握各学科、专业的内涵,本着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专门入才的原则,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学校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反映国家、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本单位和本学科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三)遵循研究生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专门入才的需要。

(四)认真总结本单位、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积极吸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研究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

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充分反映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发展走向。

(五)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可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有特色的安排。

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按照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制订。

二、修订培养方案应处理的几个关系(一)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关系培养方案原则上应按照《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制订;已获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可以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结合本单位和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订。

武汉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一大学科门类,有36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50个二级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27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博士生导师1200余人,硕士生导师2400余人。

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2012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00 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00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3600 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400 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

我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生工作。

“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主要面向西部12个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约70 名(专业不限),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

“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名。

考试方式有统考、联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

三、学习年限(一)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年限1、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语专业、国际软件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学术型研究生继续实行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2、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1、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建筑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2、工商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3、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

12、060122区域文化史硕士培养方案

12、060122区域文化史硕士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考古学通论
英文译名: The Popular Theory of Archaeology
开课学期: 1
开课院(系) :历史文化学院 任课教师:杨有礼、黄尚明
学时 / 学分: 34/2
内容简介 : 详见考古考古及博物馆学硕士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 109106012213
课程名称:长江流域考古
英文译名: The Archaeology of Yangtze River
七、科学研究
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
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
2 篇本专业学术论文。
八、学位论文
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逐渐明确研究方向, 位点同意后,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
收集论文资料, 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开题, 经学
指导学生完成论文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作全面培养,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主要教材 :自编自备 参考书目 :晁华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北京大学出版社;吴诗池: 《文物学概论》 ,上
海文艺出版社;刘晓霞等: 《文物保护法通论》 ,中国城市出版社;罗佳明: 《中 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程编号: 109106012211
课程名称:先秦史纲要
英文译名: The Summary of Pre-qin History
34
2
34
2
51
3
1
蔡靖泉
1
杨有礼
2
黄尚明
任意选修课
与导师协商,在其他专业的学位课程或指定选修课中选修,至学分满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4
2
古典目录学研究
Study on Chinese
Classical Bibliography
3
54
1
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专题
Topic on Cultural Market and Cultural Industy
3
54
1
中国古代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3
54
2
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
2
36
3
地理学思想史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
2
36
3
历史城市地理
Historical Urban Geography
2
36
3
先秦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Culture from
3
54
1
中国文化史典籍导读
GuidedReadingto Classic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3
54
1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料导读
GuidedReadingto Historical Data
of Mod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ChinaandJapan
3
54
2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Excavated Documents
and Studying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3
54
2
汉晋南北朝区域社会史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Regional History of
Early MedievalChina
2
36
2
南北朝政治史研究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3
54
2
中国近代史学史
Modern Hist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 ofChina
2
36
1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
研究
Excavated Documents
and Studying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3
54
1
中国地域文化史
History of Chinese Geographic Culture
2
36
1
中国经济史专题
Special Theme on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3
54
1
明清经济与社会
Economy and
Society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tudy of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Oracle, Bronze, Bamboo Slips and Silk
2
36
2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s
3
54
2
中国近代学术文化史
History of Mordern Chinese Academic Thoughts
3
54
2
元代硬译公牍文体解读
The Mongolian-Chinese Literal Translation Document in
Yuan Dynasty
3
54
3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Human Geography
2
36
1
历史地理专题研究
Topic Studies
Pre-Qin to Han
2
36
3
楚文化研究
Study onChuCulture
2
36
3
汉语音韵学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2
36
3
先秦秦汉史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History from Pre-Qin
to Han Dynasties
2
36
3
中国古代基本史籍阅读与指导
Study on Chinese Anci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4
72
1/2
中国社会史专题
Special Theme on
Chinese Social History
2
36
2
区域社会经济史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2
36
2
长江流域开发史
2
36
1
中国史学史
Hist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 ofChina
3
54
1
史学理论
Theories on History
3
54
1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Human Geography
2
36
1
历史地理专题研究
Topic Studies
2
36
1
中国古代基本史籍阅读与指导
Study on Chinese Anci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2
36
1
中国古代史断代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3
54
2
中国近现代史名著导读
ReadingGuide to Masterpiece of Modern History ofChina
2
36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1
18
1
学科通开课
中国史研究方法导论
Introduction to
Methods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y
3
54
1
中国史研究前沿
Research Frontiers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y
3
54
1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与史料学
Study on Chinese Anci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2
36
1
研究方向必修课
研究方向必修课
研究方向必修课
专业英语
Specialized English
2
36
2
中国古代史导论
The Introduction of Ancient History ofChina
2
36
2
甲骨文与金文研读
The Research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Inscriptions on Bronze
2
36
2
中国社会经济史史料与方法
Material and Method
in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along theYangtze Riverduring 10-15 Centuries
3
54
3
古代长江流域开发研究
Study on Development
ofYangtze River
in AncientChina
3
54
3
元史研究概论
Introduction to Yuan Dynasty Research
Historical Geography
2
36
2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y
2
36
2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ese History
2
36
2
简牍文献学
Textual Studyof
Bambooand Wooden-Strip Manuscripts
2
36
1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f RepublicanChina
3
72
3












中国实录体史学专题
Special Subjects about
the History of Memoir Styles ofChina
2
36
2
明清史学史
Hist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 ofChina
Historical Geography
2
36
2
中国近代教育史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f Education
2
36
2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
Economy and Society
of Modern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