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到马歇尔生产要素理论演进的现实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萨伊定律是经济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它揭示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大于求”,即供给总是超过需求。

这意味着在市场上总是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无法被消费者全部购买,因此必须通过调节价格或增加需求来实现市场均衡。

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他认为,生产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劳动、资本和土地。

这三个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出的数量。

劳动是生产的基础。

劳动力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资源,通过劳动可以将原材料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服务。

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资本是生产的重要支撑。

资本包括生产设备、工具、原材料等物质资产,它们可以增加生产的规模和效率。

良好的资本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土地是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土地资源的利用对于生产过程至关重要。

不同的土地资源适宜不同的生产活动,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强调了劳动、资本和土地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指出了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充分利用这三个要素,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实现生产的最大化效益。

萨伊定律揭示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而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则深入探讨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劳动、资本和土地是生产的基础,它们共同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出的数量。

只有合理利用这三个要素,才能实现生产的最大化效益。

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几点认识

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几点认识

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几点认识摘要: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关乎国计民生,关系社会安定。

而现阶段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日显突出,理论界对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一直有很多看法。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有其存在的依据,它是解决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产要素;收入分配;两极分化;Some Understandings 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roductive FactorsWu Xiao Hong Wang Yong Bing(Economic and Management Institut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Sichuan China)Abstract:Distribution of income is an important aspect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It influences the people's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At present, the gap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s becoming outstanding,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roductive factors.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productive factors has basis, which solves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nd polarization.Keywords:production factors, distribution of income,polarization;众所周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客观要求,也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最佳分配方式。

产经思考题--最终版

产经思考题--最终版

第一章导论1.你是否同意“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这一看法?为什么?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渊源: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马歇尔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

马歇尔在《产业经济学》一书中,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

其后他在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并专门设章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产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利益、大规模生产的利益、经营管理专业化的利益、收益递减与收益递增等现代产业组织的主要概念与内容。

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从而造成经济力集中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

这一理论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这样一种极端和互相对立的观点,认为在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交织并存。

上世纪30年代,以Mason、Bain、Scherer为代表的哈佛学派,建立了SCP 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部分组成,产业组织理论真正形成理论体系,但哈佛学派强调经验研究,从经验观察中获取结论和命题,缺乏理论基础和系统分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1)芝加哥学派代表:施蒂格勒(G.J.Stigler)、德姆塞兹(H.Demsetz)、布罗曾(Y.Brozen)、波斯纳(R.Posener)观点: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反对政府干预。

(2)可竞争市场理论代表:鲍威尔(Baumol)、潘扎尔(Panzar)、威利格(Willig)观点: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为中心,推导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形成过程。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一、萨伊定律萨伊定律,又称为“供求定律”,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普蒂斯特·萨伊于19世纪初提出,被视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萨伊定律的核心观点是:供给创造需求。

这一定律意味着,只有当产品或服务被生产出来时,需求才会产生。

换句话说,生产决定消费,供给决定需求。

这与亚当·斯密所提出的“需求创造供给”的理论相对应。

萨伊定律的实质在于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两个主要因素:生产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消费则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萨伊定律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分析。

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劳动、资本和土地。

1.劳动:劳动是生产的基本要素,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生产力的高低,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创造力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

2.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生产要素。

它包括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土地和建筑物等。

资本的积累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3.土地:土地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矿产资源和自然环境等。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强调了劳动、资本和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只有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这三个要素,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萨伊定律和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萨伊定律揭示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而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则深入探讨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基本要素。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1. 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2.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休谟)3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D16世纪下半叶_17世纪中叶)4“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5柯尔培尔属于(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3.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 D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4.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思想家是(D马尔萨斯)7.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A.理想化的资本主义)。

9.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11.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B 相对优势理论)。

12.西尼尔的“纯粹经济学”就是( D 实证经济学)。

13.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当是研究财富的( B.生产、分配和消费)14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西斯蒙第)15.《和谐经济论》是谁的著作?( D巴师夏)16. 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17曾论证奢侈并非坏事,著有《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学者是伯纳德·孟德维尔)18.哪位经济学家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B古诺)。

19.哪位经济学家认为自己的理论发现类似于哥白尼( D 戈森)。

20.下列经济学家中,谁把经济学称作“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D瓦尔拉斯)。

21.马歇尔的代表作是(A.《经济学原理》)。

22.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古典经济学一般指( B.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23.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D.布阿吉尔贝尔)。

生产三要素论

生产三要素论

生产三要素论生产三要素论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提出的,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协同创造”的,是由三要素在创造效用中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决定的。

萨伊以生产三要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他的“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

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和土地所有者对劳动者的剥削,和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马克思曾借用基督教义中同一个上帝区分为“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位一体”的说法,来加以揭露和批评。

并且指出:“这个公式(生产三要素理论)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因为它宣布统治阶级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

生产三要素论的内容作为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宣称,商品的效用,从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要素协同创造的,是由这三个要素在创造效用中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决定的。

在生产三要素论的基础上,萨伊制定他的分配理论。

在他看来,生产三要素既然都创造价值,从而是价值的源泉,则各个要素的所有者就应分别依据这些要素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的收入:劳动的所有者得到工资、资本的所有者得到利息、土地的所有者得到地租。

萨伊认为,工资是劳动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

他把劳动分为三类,即科学家的劳动、企业主的劳动和雇佣工人的劳动。

三种劳动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形成它们各自的工资。

他认为,科学对生产提供巨大利益,“科学家的利润”总是低于他的贡献,因此应给予荣誉奖赏;“企业主的利润”则最高,企业主要靠自己的信誉获得资金,要具有判断力、坚毅和专业知识,他们这种“高级劳动”的供给总是小于需求,其价格也就总是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至于“劳工的利润”,由于社会能保证这种简单劳动的充分供给,因此,他们的收入只能维持自己和子女的生存。

萨伊认为,利息是企业主付给资本家的资本租金,由资本的生产性服务的等价报酬,即资本的利润组成。

此外,还包括资本家承担资本损失风险的保险费,利率取决于借入资本的需求与供给之比。

对萨伊定律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

对萨伊定律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

对萨伊定律的评价及其现实意义一、萨伊定律的基本论点19世纪上半期,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

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在他看来,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出售和消费任何人出售商品都是为了购买对自己现在或未来有用的其他商品,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换结束时,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市场上货物充斥过剩的现象,由于它的供给超过了需求,供给所以超过需求,是因为生产过多或是别的产品生产过少。

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会自行进行调整,最终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

萨伊根据上述观点,演绎出以下四个基本论点:第一,在所有产业中,生产者愈多,产品愈多样化,就会销得愈快、愈多与愈广泛,而生产者所获得的利润也愈大,因为价格总跟着需求增长。

第二,每一企业都与总体产业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

如果一家企业办得成功,就可以帮助其他同类型企业也达到成功。

第三,购买与输入外国货物绝对不会损害本国的产业与生产。

因为,购买国外的东西可以按本国产品付价,这就明显为本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开辟了销路。

第四,单一鼓励消费并不利于商业,因为困难并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只有生产能供给这些手段。

以上就是对萨伊定律的基本阐述。

这些阐述,有些是理论性的结论性的,有些是分析性的应用性的。

应当说,其中一些是深刻的,可以予人以启示,但有一些却未必妥当,需要作些讨论。

二、反对观点萨伊定律自提出以来一直存在很多争议,马尔萨斯、马克思、凯恩斯等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萨伊定律进行了批判。

马尔萨斯发现萨伊定律是把货币排除掉的物物交换,他认为货币不单单是交换媒介,而且还是储蓄手段,如果消费者不把手中的货币全部用来购买货物而是大量用来储蓄,那么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有可能滞销,供给就不一定等于需求。

马克思在研究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强调了供给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供给有事可以创造出自己的需求,但马克思对供给会创造出等量需求是持批判态度。

《劳动就业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劳动就业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劳动就业概论》第四章劳动者收入分配考点20 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三级考点,选择、名词)1.【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的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

它的相对性是指生产要素构成的暂时性,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生产要素的理解是不同的。

2.传统的经济学把人类社会多种多样的生产要素归纳为土地、资本和劳动,把劳动看做劳动要素,把土地和资本看做非劳动要素。

3.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参与收益分配,其分配收益率由市场来决定。

4.这里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让•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法国学者让•萨伊(1766 - 1832年)曾经提出过劳动劳动、资本、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参与价值的创造,因而它们各自获得相应的报酬,即劳动得工资、资本得利润、土地得地租。

马克思对让•萨伊的“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的“三位一体”公式进行了批判,重点是在用劳动价值论批驳让•萨伊的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理论。

考点21 劳动工资的含义及构成比(★★二级考点,选择、名词、填空)1.【劳动工资】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是劳动报酬的货币和实物支付形式。

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一般来说,劳动工资由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

在构成劳动工资的四个成分中,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计算其他工资收入的基础,它较全面地实现了各项工资的职能,对促进职工全面完成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奖金】是一种效率工资,对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有导向作用。

3.津贴是对职工在特殊劳动环境下的工作给予补偿,体现对职工生理和精神损伤的关怀;补贴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等因素变动而下降,如物价补贴、工龄补贴、教龄补贴、护龄补贴等。

4.构成劳动工资的四个成分均有自身的特点、形式和作用。

在确定劳动工资构成比时,总的来说,基本工资应占大头,增长速度也应较快;其次是奖金;再次是津贴和补贴。

112页终结版尔雅国际经济学选修课题库

112页终结版尔雅国际经济学选修课题库

单选: ()出现标志着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开始成熟: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单选: 和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相比,产业内贸易理论更注重()方面需求单选: 在国际贸易理论界,更加弘扬()。

自由贸易单选: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小国”具有的特点是()价格接受者判断: 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货币分析错误判断: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错误单选: 《国际贸易理论》是谁的著作?贝蒂·俄林单选: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政府干预的态度是?是扭曲行为单选: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自由竞争和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判断: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是一种扭曲行为。

正确判断: 私有制的形成是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

错误判断: 经济异化就是自己创造不属于自己物质财富的行为。

废除经济异化的原则归结为三点:废除人身占有、废除人身依附、废除私有制。

正确判断: 私有制是现代社会经济异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废除私有制。

因为这是正义的行为,所以一定没有副作用。

错误判断: 废除了私有制,就实行公有制,就可以消灭剥削。

错误单选: 当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物质资料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的时候,私有制是()。

纯粹恶判断: 私有制国家之为私有制国家,就是因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剥削阶级手里,必定是体现剥削阶级的意志,而对被剥削阶级则是一种独裁专政,剥削阶级处于政治异化状态。

正确判断: 资本主义的经济异化来源于私有制非经济强制。

错误判断: 国家的产生,私有制的出现为法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后盾。

正确判断: 私有制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错误判断: 奴隶社会的私有制与原始社会相比是一种进步。

正确判断: 与西方文化相同,中国的历史记忆也起始于私有制。

错误判断: 私有制必然导致经济不公。

正确判断: 家庭是典型的私有制的产物。

正确单选: 私有制出现之前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单选: 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引入计划成分属于: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判断: 尚重生同意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

以案例说明四种生产要素重要性问题

以案例说明四种生产要素重要性问题

以案例说明四种生产要素重要性问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问题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题。

理论来源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

自从威廉•配第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名言开始,各流派经济学家便把生产要素纳入各自的研究范围。

后在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认为基于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要素所有者获得相应报酬。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有名的“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应得到工资,资本应得到利润,土地应得到地租。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四位一体”公式,他把“企业家才能”追加到了前三种生产要素之中,认为企业家才能应获得企业利润。

经济学家J•A•熊彼特以其创新理论闻名于世。

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从此,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式进入经济学理论研究。

经济学发展至今,关于生产要素的理论更加丰富,也更加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等人提出制度也是一种生产要素,通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即使在其他物质投入都相同的情况下,制度安排不同对经济效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现阶段四大生产要素作用我国关于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已成为共识(虽然参与分配的原则尚有争论)。

生产要素远远不止于上述四种,但我们认为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和管理是新经济条件下四种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上述四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向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中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道格拉斯•C•诺思,1994年)。

制度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略论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略论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略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具有客观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 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 , 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发展市场经济 , 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 对于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高效配置 ,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要素分配不同于萨伊的 " 三位一体 " 要素分配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生产要素价值论 , 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价值论。

这些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

资产阶级生产要素价值论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 , 从萨伊 (1767-1832 年 ) 的 " 三位一体 " 公式 , 到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分配理论 , 其基本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进而否定了剩余价值论 , 这是由其资产阶级属性决定的。

萨伊否认有价值存在 , 只承认社会财富的创造 , 即产品效用或使用价值的创造。

他认为, 价值 = 效用 = 用途 , 价值创造就是效用创造 , 是劳动、资本、土地要素创造效用价值 , 因此在分配中劳动得工资 , 资本得利润 , 土地得地租 , 这就是著名的 " 三位一体 " 要素分配理论。

这套理论 , 把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完全等同 ; 混淆价值和使用价值 , 将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说成是价值的源泉 ; 把劳动力等同于一般生产要素 ; 把生产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的过程等同于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

" 三位一体 " 的要素理论 , 掩盖了劳资之间的被剥削与剥削、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 , 本质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辩护。

论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论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论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论文关健词:贡献;分配;劳动价值;生产要素;所有权论文摘要:文章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得出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

这一理论深度不但能澄清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分配论的理论误区,而且能为市场经济建设的探索提供一种理论路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在十五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按贡献分配是对以往分配方式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我国的分配制度的探索又达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那么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得出“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两种理论误区?因此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的探讨不但能澄清理论上的误区,更能为市场经济建设的探索提供一种理论路标。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不能是生产要素论要素价值论是19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生产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即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劳动创造工资,这就是经济学史上的“三位一体公式”。

这种理论认为资本、土地、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即生产要素价值论。

而英国经济学家又倡导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的“四要素论”。

不论“三位一体公式”还是“四要素论”它们的最基本观点都是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马克思早就对这种要素理论作了深刻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了土地是地租源泉、资本是利润的源泉、劳动是工资的源泉的“三位一体公式”。

指出这种分配理论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收入的真正来源。

“三位一体公式”把各种收入的源泉之间发生联系的社会形式抽掉了。

每一个源泉都把它的产物当作是它生产出来的东西,直接和它发生联系。

这样,工资、地租、利润好像分别由劳动、土地和资本创造出来的。

这就把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收入的真正源泉,即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掩盖起来了。

马克思批判到这种经济学理论错误的根源在于抹煞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历史性质,指出在这“三位一体公式”中,雇佣劳动被当作一切社会劳动的共同形式,生产资料和土地都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物质生产形式,与劳动合而为一了。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

简述萨伊定律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定律,是经济学家让·巴普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提出的一个重要原理。

萨伊定律的核心观点是,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供给的增加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这一定律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机理的基础之一。

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是指劳动、土地和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增长。

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三个要素。

首先,劳动是指人们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和智力劳动。

劳动者的努力、技能和创造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劳动,人们才能创造出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农田、森林、矿山等。

土地是经济的源泉,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原材料和空间。

农业、林业、建筑业等非常依赖土地资源,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最后,资本是指生产资料,包括工厂、机器设备、技术等。

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能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本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投资和创新,可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从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可以看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作用的,而这种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则依赖于劳动、土地和资本的充分利用。

努力提高劳动技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积极投资资本,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萨伊定律和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繁荣。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

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第一篇:西方经济学说史_期末试卷西方经济学说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是(B)A 重农主义、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B 斯密经济学说的兴起,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C 边际革命,马歇尔经济学说形成和凯恩斯革命D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形成,边际革命和凯恩斯革命2、古希腊的三大思想家是(D)A 赫色阿多、色诺芬、亚里士多德 B 荷马、柏拉图、色诺芬 C 瓦罗、亚里士多德、赫色阿多 D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斯密的赋税四原则是(C)A平等、便利、实用和确实B 经济、平等、便利和公平C 公平、确实、便利和经济 D 方便、公平、经济和确实4、最早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的是(B)A 贾图B 色诺芬C 亚里士多德D 西塞罗5、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的古典经济学家是(C)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威廉·配第D 詹姆斯·穆勒6、“纯产品”理论是魁奈理论体系的核心,他的许多经济理论,如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理论、再生产理论都是以“纯产品”理论为基础的。

他所说的“纯产品”是指(A)A 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B 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C 商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D 其他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于哪一年?作者是谁?(B)A 斯密 1886年B 李嘉图 1817年C 配第 1778年D 约翰.穆勒1889年8、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指(A)A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B 生产要素决定商品价值C 购买劳动决定商品价值D 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共同决定商品价值9、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实质是(A)A 经济浪漫主义B 经济自由主义C 经济改良主义D 空想社会主义10、萨伊定律是指,生产本身创造消费,或者说,供给本身创造需求,他的理论前提是(D)A 以资本流通为前提B 以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为前提C 以简单的物物交换为前提D 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为前提11、约翰·穆勒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继承和包容了哪些理论(A)A 继承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姆斯·穆勒、巴师夏等人的辩护经济理论,还吸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

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分配

论马克思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谂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在批判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和“斯密教条”错误时,阐述厂自己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始源泉,也足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

”0]0'47)其中“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被称为“斯密教条。

萨伊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即“三位一体公式”在“斯密教条”的基础一l:指出:“生产物的价值发生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中,只有这三要素才能创造价值和新的财富。

”【 KP7 也就是说,萨伊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足指建立在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一利润。

对此马克思认为:1.斯密的工资、利润、地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和萨伊的这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对的,其原因在于:否定劳动价值论,即否定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土地和资本是创造价值的物质条件。

第一、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足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工人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劳动两次:一次由自己的劳动把价值加到棉花上;另一次保存棉花的旧价值,或者说,把他所加工的棉花和使用纱锭的价值转移到产品棉纱上。

他只是由于加进新价值而保存了旧价值。

但是,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和把旧价值保存在产品中,是工人在同一劳动时间内达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虽然工人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只劳动一次),因此,这样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他的劳动本身的二重性来解释。

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

州】(P2 第二、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以本身原有的价值量为限,不会使原有价值量增殖。

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过程中丧失掉存在于旧的使用价值形态的价值,才把价值转移到新形态的产品上。

它们在劳动过程中所丧失的最大限度的价值量,显然是以它们进入劳动过程时原有的价值量为限,或者说,是以生产它们自身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为限。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萨伊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供参考学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萨伊对经济学的看法(一)萨伊经济学说的性质和特点萨伊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把斯密的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用简单概括的方式介绍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同时,又适应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需要,把斯密经济理论中的非科学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发挥,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

其主要代表作是1803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二)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主张把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分开,变为“实验科学”和纯粹的精确的科学;且主张政治经济学只需研究财富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

3.方法:主张用实证分析方法。

他说:“政治经济学,要成为有实际效用的科学,就不应当教导人们,什么必定发生,尽管这是从适当的推论和无可怀疑的前提演绎出来,而应当说明,实际发生的一个事实,怎样是另一个同样确定的事实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应当确立把事实联结起来的链条,并根据观察,在两个环节的连接点确定这两个环节的存在。

二、萨伊的主要经济理论(一)萨伊的生产理论1.生产的性质:“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生产就是创造效用;二是生产也是创造价值;三是生产性劳动的含义:一切能创造效用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一切创造服务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2.生产的三要素:萨伊认为:资本、土地和劳动是生产中三种必要的要素,它们共同创造了产品,因而也就共同创造了价值。

(二)萨伊的价值理论1.价值的本质:萨伊把生产归结为创造效用,又把效用归结为提供服务,因此把价值归结为效用。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Syaikh Isyraqi triple formula)是一种在伊斯兰教法学(Fiqh)中用于确定法律规定的重要公式。

它由公认的伊斯兰法学家萨伊里(Shah Waliullah ad-Dihlawi)开发,并在伊斯兰法学体系中广泛使用。

这个公式解决了伊斯兰法学中一些复杂的问题,并为法学学者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三个要素一起构成了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根据这个公式,法学学者在制定特定法律规定时应该结合这三个要素,即准确的认知、合理的推导和延续性的能力。

这个公式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法学问题,并确保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在伊斯兰法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方法来解决法学问题,并确保法学学者制定的法律规定符合伊斯兰教法的原则和标准。

通过使用这个公式,法学学者可以确保他们的法律规定准确、可靠、一致,并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要求。

总之,萨伊三位一体公式是一个在伊斯兰法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和原则。

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法学问题,并确保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这个公式的应用为法学学者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用伊斯兰教法。

(完整word版)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完整word版)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对《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十八章“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理解.在了解萨伊“三位一体"公式表达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批判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逻辑和内容,即马克思是如何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哲学基础上,从公式的形式、内容、公式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的假象、产生这些假象的必然性以及公式体现的资本主义拜物教方面,批判“三位一体”公式的不合理性的。

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以萨伊的“三位一体”为代表的要素创造价值学说的理论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关键词:萨伊三位一体批判现象本质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进行科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资本论》第三卷,对庸俗经济学家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进行了批判,批判了公式的荒谬性和辩护性,指出了公式表现出的拜物教假象.通过马克思对“三位一体"的批判,可以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尤其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的科学理解,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的经济现象。

一了解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内容一萨伊及其“三位一体”公式萨伊(1767~1832)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其他西欧各国庸俗经济学的主要奠基者.他的重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概论》萨伊以通俗形式解释斯密的经济学说并扩大了斯密学说中的庸俗成分。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是指:资本一利润(企业主收入+利息),土地一地租,劳动一工资。

马克思称此公式是“把社会生产过程的一切秘密都包括在内的”①公式。

在萨伊看来,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取得工资。

如果利息表现为资本所固有的独特的产物,企业主收入表现为资本家的“工资”,这样,上述谬论又可以确切地归结为:“资本一利息,土地一地租,劳动一工资”。

2 马克思为何将此公式称之为“三位一体”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9页“三位一体”这个用语本身来源于基督教义。

据《新约全书》说,约瑟之妻马利亚在结婚之前就由于被圣灵所感而怀孕,她生的儿子就是耶酥。

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从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理解经济现象

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从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理解经济现象

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从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理解经济现象一、引言马克思是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其学说对今日世界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其中他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也是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其批判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

二、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概述萨伊“三位一体”公式是指“商品—货币—商品”循环流通的基本形式。

也就是说,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先把自己手中的货币变成商品,再把商品在市场上卖出去,获得更多的货币,然后再以货币的形式从市场上买入所需要的商品。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商品—货币—商品”的循环流通过程。

三、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1.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表面性质马克思认为,“商品—货币—商品”循环流通只是表面的现象,表面化的循环流通并不能揭示商品交换的本质。

因为在循环流通中,商品只是为了流通而产生,而货币也只是为了完成流通而存在,并不是商品交换的根本原因。

商品交换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本质性质马克思认为,“商品—货币—商品”循环流通的本质是无穷扩大的资本循环。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循环流通过程,个人可以将自己的货币投入到更多的商品中,从而获得更多的货币。

这样,资本就会不断地扩大,也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马克思对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内在联系的理解马克思认为,萨伊“三位一体”公式中的三个元素都具有内在联系。

例如,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货币则代表着交换价值。

这种内在联系是消费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

四、案例分析1.苹果公司的商品交换苹果公司的商品交换在表面上看似是一个“商品—货币—商品”的循环流通过程。

但实际上,苹果公司通过这种交换方式不断地扩大资本,不断地征服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

2.高端游戏机的销售高端游戏机的销售也是一个“商品—货币—商品”的交换过程。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计算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它由法国物理学家埃米尔·萨伊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以及工程等领域。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可以描述一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方程,它由三个基本
热力学量组成:内能(U)、压力(P)和体积(V)。

该公式如下:U = PV - TS
其中,U是物质的内能,P是物质的压力,V是物质的体积,T是物质的温度,S是物质的熵。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本质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方式,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
统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性质。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热力学关系,例如焓(H)和自由能(G)的计算公式。

焓(H)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H = U + PV
自由能(G)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G = U + PV - TS
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质在不
同热力学条件下的行为,例如相变、化学反应等。

通过计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内能、压力和体积,我们可以预测和优化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

总之,萨伊三位一体公式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描述了物质在一
定条件下的热力学特性。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公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到马歇尔生产要素理论演进的现实分析摘要: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有名的“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应得到工资,资本应得到利润,土地应得到地租。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四位一体”公式,他把“企业家才能”追加到了前三种生产要素之中,认为企业家才应获得企业利润。

本文从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入手,阐述了生产要素理论的发展,分析了现阶段四大生产要素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三位一体”公式时差利息论边际生产分配论作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竭力赞扬萨伊,把萨伊称为亚当·斯密学说在欧洲大陆的继承和普及者。

实际上,萨伊只是庸俗化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他摒弃了亚当·斯密学说体系中的科学成份,扩展了其中的庸俗因素。

经济学发展至今,关于生产要素的理论更加丰富,也更加科学。

因此,为了认清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分配理论的实质,必须分析萨伊分配理论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

一、理论概述生产要素,是指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一切投入品。

自从威廉·配第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名言开始,各流派经济学家便把生产要素纳入各自的研究范围。

后来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认为基于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要素所有者获得相应报酬。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有名的“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应得到工资,资本应得到利润,土地应得到地租。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四位一体”公式,他把“企业家才能”追加到了前三种生产要素之中,认为企业家才应获得企业利润。

“三位一体”公式是萨伊分配理论的精髓,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工资论、利润论、利息论大都与之骨肉相连,都是从那里吸取、发展而来的。

因此要想认识现代资产阶级有关经济理论的实质,必须分析萨伊的“三位一体”分配论及其演变。

(一)萨伊分配理论的形成和实质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思想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提出用新的社会方式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萨伊为替资产阶级剥削辩护,以他的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提出了“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的“三位一体”分配理论。

他说劳动、资本、土地三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共同进行“生产性服务”生产了产品,因此报酬主要相应地分配给三个要素的所有者: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地主得到地租。

“三位一体”公式是萨伊抛弃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分配论中的科学成份,吸取加工其中的庸俗因素而形成的,在理论上,根本没有什么新东西。

在工资问题上,萨伊依照生产三要素论断言:劳动由于和资本、土地一起参加了价值和收入的创造,所以劳动这一要素的相应收入即工资,是工人的全部报酬。

在利润问题上,抓住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这一现象,依照生产三要素论把利润分成两部分:利息是对于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付的租金,利润是企业主高度熟练劳动的报酬。

这样萨伊就用利息偷换了利润,得出了资本—利息的公式。

在地租问题上,他抛弃亚当·斯密关于地租是从工人劳动生产物中的扣除部分这一科学论点,把地租说成是土地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

这样,亚当·斯密分配论中的庸俗因素就被萨伊加工为“三位一体”公式。

萨伊之所以如此,有他的政治目的。

就劳动—工资来看,劳动不仅创造了相当于工资的价值,而且创造了超过工资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作为利润、利息和地租被资本家和地主无偿占有,萨伊把工资说成是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目的是否认资本主义剥削。

就资本—利息来看,利息不是资本的产物。

资本作为一个价值,它本身不可能产生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如果把资本当作一定价值的货币额,它在流通中只能改变自己的价值形态,而不会发生价值增值。

如果把资本当作它的物质形态即生产资料来理解,它的价值只能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而被保存下来,也不会发生价值增值。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萨伊之所以用利息偷换利润,把利润说成是企业主高度熟练劳动的报酬,一是因为资本—利息形式不仅看不到剩余价值的来源,而且还能造成资本能生利的假象;二是资本家就好像和工人一样,也是靠劳动取得收入。

目的是证明资本家的收入与工人的劳动无关,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

再从土地—地租来分析,地租也不是土地带来的,没有工人的劳动,土地不会生长出任何作物和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交给地主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

萨伊之所以把地租说成是土地的产物,其目的还是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总之,“三位一体”分配论的实质是:第一、想从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引出剩余价值,以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否认资本主义剥削;第二、用物与物的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剥削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二)萨伊分配理论的历史演变萨伊的经济理论用事物的现象掩盖本质,对资产阶级的辩护十分有利,所以一直被后来的庸俗经济学家所继承、发展。

“三位一体”公式,在萨伊那里还相当简陋,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就逐步系统化、理论化了。

从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到马歇尔四位一体公式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1.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是19世纪末期边际效用论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疯狂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在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利润被归结为利息,庞巴维克吸取并发展了这一论点,把剩余价值的各种形态都归结为利息,并以他的主观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时差利息论。

他认为,由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总是高于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所以二者之间就出现了一个价值的时差———利息。

利息包括三种形态:借贷利息、企业利润、耐久物品的利息。

萨伊由生产要素本身的效用引出剩余价值,庞巴维克进而由人们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引出剩余价值。

把利润、利息、地租都变为人的主观意识和时间的产物,以抹杀这些范畴的阶级内容和社会性质,可见时差利息比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更庸俗。

2.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分配论。

克拉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公开辩护者。

他把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论和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流行的边际分析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他的边际生产分配论。

克拉克重谈价值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滥调,认为不仅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资本(包括土地)也是价值的源泉,不仅劳动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且资本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

他又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扩用到其他生产要素上来,提出了一般生产递减规律的理论,然后再把他的边际概念应用到生产递减规律,于是构成了他的边际生产分配论。

他认为劳动和资本不仅共同创造价值,而且同受一个自然规律的支配,各自根据自身的边际生产力获得相应的一份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

所不同的是克拉克把地租看成是利息的特殊形态,利润看成是动态的范畴,这样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就被他变成两个要素了。

克拉克的工资、利息论不仅宣扬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而且还企图证明,失业是工人人数太多的必然结果。

如果工人都就业了,工人的工资水平必然降低。

要保持现行的工资水平,一部分工人必然失业。

他还宣扬,要提高工资必须增加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对提高工人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其实随着的诚心。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的需求量会相对甚至绝对减少,而劳动对资本的供给量会不断增加,引起相对人口过剩,造成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所以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分配论比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更有欺骗性。

3.马歇尔的分配论。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马歇尔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有四个特点:第一、利用连续性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第二、运用均衡概念分析经济状态;第三、运用边际增量范畴分析价值理论;第四、运用主观心理动机说明人的经济行为。

马歇尔吸取萨伊把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观点,又综合新旧庸俗经济学说的“均衡价格”论,以此为基础在分配问题上把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发展为“四位一体”公式。

对于工资他认为是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求价格相均衡的价格,劳动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马偕尔认为供给价格由培养、训练和保持有效率的劳动的精力所用的成本决定。

利息是资本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的价格,资本的需求价格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资本的供给价格取决于“等待”即节欲。

地租只受土地需求价格的影响而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因为土地的供给不变,没有供给价格。

利润是资本家管理和组织企业的报偿。

马歇尔不仅用心理因素说明供给和需求,而且还把力学上的均衡理论搬用到政治经济学领域中来说明分配问题,其目的是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都可以获得“最大满足”掩盖阶级矛盾和剥削,其理论也达到了极端庸俗化。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发展中,庞巴维克、克拉克和马歇尔等人都继承和沿袭了萨伊的分配理论,虽然在体系上和内容上有所发展,有所综合,但目的和用意都是相同的。

都是为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剥削辩护,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美好的和永恒的。

二、现阶段四大生产要素作用尽管参与分配的原则尚有争论,但关于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已成为共识。

生产要素远远不止于上述四种,但制度、资本、技术、劳动和管理是新经济条件下四种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上述四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向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中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

制度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从静态的角度看,制度的作用具体包括降低交易成本、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减少外部性等。

从动态的角度看,表现为制度创新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制度安排以均衡一非均衡一均衡的不断循环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制度供给总是不足的,原因在于制度供给是有成本的,其中包括现有利益集团对现有制度的路径依赖、同一利益集团内部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行为矛盾等。

这就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协调保证各方利益;加强统一的意识形态建设,降低制度的执行成本。

(二)充分发挥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资本从来就是一个基本要素。

著名的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和条件,该模型认为只有资本积累才是促进整个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中也将资本投入量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对资本弹性、资本装备率等进行了多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