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的记忆属性
浅议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
浅议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浅议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衡水水文局周振昉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的结晶。
作为产生于不同主体所从事的不同的社会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档案反过来又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发挥着广泛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属性、作用和价值,对于人们理解档案事业的重要性,增强档案意识,利用好档案,管理好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档案的属性档案的属性,是指档案的特征、特点、性质以及档案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原始记录性。
另外,档案还有其它一般属性如知识属性、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等。
(一)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原始的历史记录,具有很强的记录性和原始性的特点。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当今社会上的信息、载体、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相当多,具有原始性的或具有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而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
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遗物,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者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文献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所以档案注重原本、原稿,而且往往又只有一份孤本,这也是档案更为宝贵的原因之一。
社会上的信息资料种类繁多,具有原始性或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
而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二者于一体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
(二)档案的一般属性档案有与其他文献资料不同的本质属性,又有与其他文献共同的一般属性。
档案的知识属性、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就是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
1.知识属性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档案的作用与价值档案之所以需要保存,并且能够世代流传,是因为它具备特有的而又相当广泛的作用与价值。
(一)档案的一般作用一般说来,档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关、单位工作的查考凭据。
试析档案的本质属性
试析档案的本质属性【摘要】:档案的属性有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之分。
而本质属性就是指原始性、历史性和记录性这三个的统一。
本文将从这三点,对档案的本质属性做出分析。
关键词:档案本质属性原始性历时性记录性《档案学概论》里说过:“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同时“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与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它资料”,“原始记录性乃是档案的首要的根本属性,这是现在关于档案本质属性认识的主流,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观点占据档案界达十年之九,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性、历史性和记录性三者的统一。
一、原始记录性档案在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的过程中所显示的独有的特性,就是原始记录性。
可以说,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然而还是有人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第一,如果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那么“原始记录就是原件,具体地说就是原稿。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档案就是原稿,一切非原稿以外的记录,因为不是原始记录,就不能算是档案了。
而事实上在很多的档案中,不一定是原稿,还包括原稿而形成的打印件”。
第二,“原始记录,当包括文物和图书手稿,即文物和图书手稿,它们也具有原始记录性”。
因此“原始记录性是三者的共性,而不是档案所有的本质属性。
”很多人认为,上面的质疑值得探讨,首先,我们不能系统的理解原始记录性。
对于形成文件的机关来说,文件的原稿的确是原始记录,但文件的打印也是原始记录。
原件是印制打印件的依据,打印件是机关事务的依据,两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打印件也属于原始记录。
其次,不可否认,图书手稿是档案,有的文物也是档案,但我们不能因此来否定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当然,有的原始记录既是文物也是档案。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那么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属性就是相同的了,是的,由于“文件与档案记录的内容相同”,因此“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属性相同。
原始性与记录性的有机结合,是文件和档案的共同本质性。
从档案记忆观视角探索档案工作新路径
从档案记忆观视角探索档案工作新路径摘要:档案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档案界永恒的话题。
本文拟从档案记忆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集体记忆所面临的危险、档案记忆观的思想内涵、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档案记忆观为我国档案工作提供的新思路等内容进行探讨,并为当前我国各类记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档案记忆观;档案工作;新路径档案记忆观主要是指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视角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的系统认知,同时还包括从档案学视角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及其建构的独特认知。
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及我国不断推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着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档案工作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的关注与回应,造就了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随着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开阔与多学科化,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化,研究方法的娴熟与多样化,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气氛日益活跃,一代学人正在成长。
如果把档案学比作学术之林中的一棵大树的话,令人欣喜的是,它不仅在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变革和完善之外新花绽放,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等新领域中也是枝繁叶茂,硕果满枝头。
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看,目前档案工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新的路径。
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所面临的危险集体记忆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但是,在当下中国,我们却不得不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正在面临的被淡忘、模糊化,被歪曲、妖魔化,甚至被掠夺、“去中国化”的危险而深感忧虑。
这种反面的事例有以下四种:一是我们即将失去荣誉感、责任感、道德感。
国足队员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竟然嬉笑而过;岳飞、文天祥被某些“雷人”的专家摘掉了民族英雄称号,书店里、电视上充斥着黑白颠倒、是非不辩的“戏说”“演义”历史作品。
浅谈档案的文化属性
浅谈档案的文化属性档案是一种记录、保存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
档案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反映特定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通过对档案的研究和保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文化,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档案具有文化的记忆属性。
档案记录了过去的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档案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
通过研究档案,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中感受到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感受到历史的光荣和辉煌。
档案还可以帮助我们重温过去的文化记忆,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人们继续传承和发展文化。
档案具有文化的价值属性。
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档案中包含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历史文献、文物资料、古籍善本等,这些都是文化的宝贵财富,对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中还蕴含着各种思想观念、艺术表现和传统习俗,这些都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对档案的研究和整理,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展示文化的价值,激发人们对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档案具有文化的表现属性。
档案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是文化的具体表现。
档案中记录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事件,如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这些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文化。
通过研究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规律,从中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档案具有文化的推动属性。
档案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通过对档案的研究和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发掘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丰富内涵,促进文化的再创造和再生产。
档案中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文物保护、文化创意、历史旅游等,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浅谈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
76853 档案管理论文浅谈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档案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的物质性功能已被大众了解接受,但档案的文化功能尤其是社会记忆功能却常常被忽略。
正确认识档案的社会记忆特性,对重新评估档案的文化价值及指导今后档案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档案的社会记忆观档案记忆观兴起于上世纪末,其核心内容是对档案基本属性――社会记忆属性的本质性认识,把档案与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或历史、集体)记忆。
档案的社会记忆观的提出使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透视档案和档案管理现象,激发了我们对档案社会功能、档案保护的一些新认识。
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是档案记忆观研究需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当今学术界对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的主流研究和论述。
1.1 载体论这是档案学界普遍认同的主流观点,其代表性的论述形成于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会上提出:“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建和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记忆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是知识的存储器,是保护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
”11.2 客化论客化论是指档案是社会记忆的客观对象,是社会记忆的物化形态。
客化论的提出,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在原始社会,人类依靠语言和动作表达思想,靠记忆储存信息。
由于受到时空局限,记忆信息无法准确完整地进行贮存,不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
文字的发明,为储存社会记忆创造了稳定的载体,把记忆从大脑中抽取出来,记忆成为客观对象,附着在书籍、文件、报纸等纸质载体,也体现在电影、光盘等电子音响资料上。
1.3 构建观构建观强调了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社会记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解读。
这种解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
档案所储存和保留的信息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人对过去历史的解读。
浅谈档案的文化属性
浅谈档案的文化属性档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具有浓厚的文化属性,体现在四个方面:文物属性、思想文化属性、历史文化属性以及价值传承属性。
档案具有浓厚的文物属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和见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追忆,是一种物质的文化遗产。
档案所采用的纸张、墨水、印章等物质材料以及保存档案的设施、设备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技价值。
古代的手抄本和卷轴档案,不仅保存了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还展示了古代书法和绘画的艺术技法。
而现代的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以其先进的科技手段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成为了当代文物的一部分。
对于保存了多年的档案,其衰退和退化反应了时间对物质的影响,更强调了档案作为文物的独特魅力。
档案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档案记录的是人类历史的脉络和变迁,系统地保存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
档案中的各类史料,可以让人们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结果。
历史档案中的战争记录、外交文件、政治演变等,可以帮助人们重构历史的画卷,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
档案还可以作为历史文物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档案可以了解历史文物的来源、流传和变化,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档案具有价值传承属性。
档案的保存和利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档案中记录了过去的智慧和创造,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创新提供源泉和灵感。
通过对历史档案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
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也为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和传播档案,使档案的价值得以最大化。
档案具有浓厚的文化属性,体现在文物属性、思想文化属性、历史文化属性以及价值传承属性等方面。
档案的文化属性不仅为人们了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传承和发展文化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源。
加强对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对于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记忆”概念辨析
您的好帮手——《档案界》网站 理 论 探 讨档案管理5/2018总第234期众所周知,档案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档案信息和档案知识、档案文化等概念也深入到社会和人民生活中,成为广泛传播的语词。
随着档案记忆理论的成熟,档案记忆概念的运用也愈来愈多,档案在社会记忆研究中的独特作用使得对档案记忆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正如前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馆长弗朗西斯·布劳因曾说,档案正在成为理解、恢复和表达社会记忆这一挑战的中心问题。
[1]而在档案与社会记忆的理论研究中,研究主题集中于档案记忆属性探讨、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研究和档案和社会记忆的构建问题,而几乎没有对档案记忆的含义做出系统性的分析。
[2]而剖析作为档案记忆基础理论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档案记忆概念,一方面能够丰富档案记忆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能为档案记忆研究的未来提供指引。
1 缘起:“档案”与“记忆”的联结“档案”和“记忆”两个名词在一段时间之前被认为几乎是不相干的,或者说很少有人将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显现其影响力,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将“记忆”作为主题则进一步推动档案记忆研究的热门化。
档案与记忆的结合必然意味着两者之间具有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正是档案记忆概念形成的关键。
1.1属性论。
正如档案具有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一样,很多学者认为档案也具有记忆属性,所以也就形成了档案记忆,档案具有记忆属性为学界大多数学者认同,对于档案的记忆属性研究也成为档案社会记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因记事备忘而产生,本身就具有了记忆的质性,但如果深入下去,我们还会发现其更深刻的记忆质性,即构成档案形成条件的文字本身就是为记忆而产生的。
”[3]“无论从社会记忆工程的实践还是从发展档案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记忆属性也应是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
”[4]档案的记忆属性是学界热议的档案记忆观的重要研究内容,其记忆属性也在实践中和理论中得到反复验证。
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
浅议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作者:————————————————————————————————日期:浅议档案的属性、作用与价值衡水水文局周振昉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的结晶。
作为产生于不同主体所从事的不同的社会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档案反过来又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发挥着广泛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认识档案这一事物的属性、作用和价值,对于人们理解档案事业的重要性,增强档案意识,利用好档案,管理好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档案的属性档案的属性,是指档案的特征、特点、性质以及档案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原始记录性。
另外,档案还有其它一般属性如知识属性、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等。
(一)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原始的历史记录,具有很强的记录性和原始性的特点。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当今社会上的信息、载体、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相当多,具有原始性的或具有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而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
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遗物,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者特定活动的历史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文献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所以档案注重原本、原稿,而且往往又只有一份孤本,这也是档案更为宝贵的原因之一。
社会上的信息资料种类繁多,具有原始性或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
而档案则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二者于一体的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
(二)档案的一般属性档案有与其他文献资料不同的本质属性,又有与其他文献共同的一般属性。
档案的知识属性、信息属性和文化属性,就是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
1.知识属性档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
浅谈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
浅谈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摘要]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作为企业管理层中的重要工作岗位,对员工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从档案的本质属性:记忆属性,看待档案管理工作。
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从档案记忆观的角度看待当代企业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档案记忆观;档案管理中图分类号:D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7)11-0353-01前言时间的车轮无情碾压了无数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来不及回味就以匆匆而过。
而我们唯有在残留的档案中来慢慢回想起历史上曾发生的种种事情。
档案具有真实性,原始性,记录性,它是社会记忆的载体,是一种社会形态,又是社会记忆控制的手段。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与它相对应的过去,对于它曾经的辉煌与经历都应记录下来。
企业对应也要有它相关的档案管理,来储存它的历史。
企业历史是企业发展的见证和记录,同样也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而作为企业员工,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们发扬光大,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历史资料的合理的优化和传承,我们今天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和研究。
1 档案记忆观1.1 档案记忆观的基本观点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档案界将“记忆”概念或观念引入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以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将我们所从事的传统的档案工作视为记忆保护性质的工(如,数字记忆工程、城市记忆工程等),随着档案界对“记忆”这一概念的重视和探讨的深入,“档案记忆观”作为档案学新视点被提出来。
“档案记忆观是指人们对于档案作为社会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而具有的构建人类社会记忆的作用和价值的基本认识。
”其核心内涵是:基于对档案社会记忆属性的深刻认识,把档案与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或历史、集体)记忆,档案馆是“记忆的保存场所”,并从个人乃至民族的根源感、认同感、身份感的高度去看待档案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浅谈档案的文化属性
浅谈档案的文化属性首先,档案具有时间属性。
档案记录的是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和文化。
档案所具有的时间性质使得它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在人们追溯历史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档案能够提供真实的历史数据,为人们的认识提供基础和支持。
例如,有一些档案记录了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提供了后人对于历史的了解和反思。
其次,档案具有空间属性。
档案作为记录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不仅包括了国内的历史和文化,也包括了国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传承,人们可以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脉络和历史演变。
例如,有一些档案详细记录了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历程,展示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的历史变迁。
第三,档案具有传承属性。
档案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途径,并且成为了文化传递和保护的重要方式。
档案的传承和保护, 既需要政府和专业机构的重视和投入,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例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同时也需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最后,档案具有群众参与的文化属性。
档案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专业人士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群众应当积极参与,关注本地文化,鼓励创新开发,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例如,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许多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能够通过档案的展示和传播使得文化更具活力和传承更加深入。
综上所述,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时间、空间、传承和群众参与的文化属性。
加强对档案的保护、整理和传承,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持续发展的承诺。
论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
论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引言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同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文将从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的背景、档案在社会记忆控制中的作用、当前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1、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的背景档案是指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环节,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各种载体。
社会记忆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记忆和经验。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记忆控制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主要是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档案对于社会记忆构建和控制的重要性。
2、档案在社会记忆控制中的作用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载体,在社会记忆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档案可以帮助国家和政府掌握历史和现实情况,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档案可以帮助社会各界了解和传承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连续性。
档案可以帮助个人保留自己的历史和经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认同需求。
3、当前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的问题然而,当前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存在困难,导致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源可能流失。
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制度的缺陷,对档案的利用和传播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可能导致档案的隐私和知识产权受到侵犯。
4、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提高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其次,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档案的法治化管理和保护。
例如,制定更完善的档案法律法规,明确档案的权属关系和利用规则,保障档案的安全和公正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公众素养和意识,增强社会对档案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加强档案开放和利用的管理,避免侵犯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行为。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档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合作与共建,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论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功能——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
州契 约文 书 等 )不 仅 年代跨 度最 长 、种类 最 多 ,而
且 数 量最多 。 [据 掌 握的 资料 估算 ,现 存总 数至 少 2 1 达 3 万 卷 、件 以上 。 这 一发 现 震 动 了学 术 界 ,被 0 视 为我 国继 甲骨档 案 、秦 汉简 帛 、敦煌 经卷 文 书 、
挡寡记挂礁 究提怏 _点 经验参
关键
|
1  ̄ ii 1i i 1 i i 3
-
社会记忆 摧凄迁忆 徽 历史栏寨 锵 文书 镯 毽会 l I
Ab ta t T i p p rma ehsoia a c ie f uz o s尊 e嚣 mpe q gs c i e r s r c : hS a e k itr l rhv so i ua n a l’ ¥ b i moy c H h a |m
记忆 的建 构 中起着 怎样 的作 用 ?笔 者从 以下 五个方 面进行 了探 寻。
形塑 的。”对此 ,社 会学家刘 易斯 ・ 塞在评论 时指 科
出 : “ 管现 在的 一代人 可 以重 写历史 ,但 不可 能 尽 是在 一张 白纸 上来 写的 ,尤其 是在 那些 较之 于这 里
1 社会 记 忆 的触 发功 能
俗 话说 : “ 睹物思 人 ” 、 “ 见物 生情 ” ,记 忆 的恢 复需要 借 助外 来原 始资 料 ,特 别 是在 记忆被 激
所提 及 的事件 具有更 齐 备的文 献记 录 的历史 时期 , 则更是如此 ”。【科塞 的思想为我们进行档案学科 对 】
社 会 记忆 的理论 探索 提供 了丰 富的想 象 ,本文 试 图 借助徽 州历 史档 案对 档案 的社会 记忆 建构 功能 作一
K y rs sc l e oy m C r f rh e ̄h t i lrh e f u hu OU e to e wod : oi m r; en yo aci s io c c i so i o iD Cm ns f am o v s r aa r Hz
论档案属性的认识和发现规律
论档案属性的认识和发现规律作者:黄清晨来源:《档案天地》2019年第04期一、档案属性认识和发现的本质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纷繁复杂的事物,不同事物本身就带有不同的属性特征,可为不同的人使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档案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会因为其属性的必然存在而被我们所必然认识,需要认识主体按照自己预定的目的,根据已有的现实本质力量,通过能动的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成为对自己有意义的客体。
故此,档案属性作为对档案的观点性把握,其本质是人类认识提高的结果,是社会变化的结果,是实践发展的结果。
档案属性作为对档案的观点性把握,是人类认识提高的结果。
毋庸置疑,档案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档案属性的认识和发现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能动性。
档案属性不会自动表现出来,需要主体来揭示,从古代的史官到现在的档案学者,他们认识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档案属性的认识与发现。
因此不同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由于生产力的技术水平提升,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悄然变化,对档案属性的认识在不断更新与发现,不同认识主体基于不同的认识角度会形成不同的档案属性观。
档案属性作为对档案的观点性把握,是社会变化的结果。
档案属性是多样的,档案哪一方面的性质、特征为人所重视,取决于认识主体的需求,但人的认识活动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也只有在社会中,才有人的认识活动。
而人的认识活动所做出的结果,也或多或少是为社会做出的。
因而不管主体的认识如何呈现出来,都会夹杂着社会性的因素,反映着社会需求。
档案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到现在的民主社会因社会体制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发展情况自是存在差异,因而在不同的社会分期之下会揭示出新的档案属性特征。
档案属性作为对档案的观点性把握,是实践发展的结果。
毛泽东曾说:“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
恩格斯也说:“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而人的因果观念是由人的活動所得出的”。
实践作为全部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引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包括人类对各种物质属性的认识和发现。
档案记忆_精品文档
档案记忆档案是一种记录人类活动和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文明发展的见证和重要资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逐渐被电子档案所取代,这些档案不仅具有更高的存储和检索效率,还能够更好地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然而,档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存储和检索,更重要的是档案所蕴含的记忆。
档案记忆是指通过档案所保存的信息和文献,唤起人们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记忆。
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通过档案,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历和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
档案记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档案记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档案中保存着大量关于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后代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继承先辈们的智慧和经验。
例如,通过档案中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等。
这些信息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启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档案记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档案中的信息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理论和推测,而这些数据和案例正是通过档案所保存和提供的。
通过分析和研究档案中的信息,社会科学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档案记忆是个体认同和集体记忆的依据。
档案中不仅保存着大量关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信息,还有许多个人的和团体的档案资料。
这些资料帮助个体和团体建构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例如,一个人通过研究家族档案可以了解自己的祖先、家族的历史渊源等,从而加深对自身身份和归属感的认识。
同样,一个团体通过研究自己的档案可以加深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激发团队凝聚力和成就感。
第四,档案记忆对于历史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中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这些资料在科学研究和文化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历史的遗忘与记取——探究档案记忆的主体
真实性深信不疑 。 档 案作 为历史条件下 的产物 , 其形成主体在形成档
案时必 然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 的影 响与制约 ,
因此 ,探究档案记忆 的形成主体 ,我们必须首先考察和
分析档案形成 的历史环境 ,并在此基础上判 断其是否真 实客观 ,以及它 的价值与意义。对 于—份档案能否 以及 在多大程度上触动我们的记忆 ,依赖于我们对特定历史 环境下 的分析和考察 ,查看档案记 忆不只是 了解档案本 身所记载 的人物与事件 ,关键 是探 究这些档案在选择 、 组织与排列 中所 隐藏的社会及个人情境 。在传统的档案 学理论 中,我们把这种考察与探 究称为 “ 考据”或 “ 考 订” ,通过对档案形成的社会结构 和社 会J 隋景 的考据 , 我们可 以分析 档案 的 “ 真伪 ” ,并 能从 “ 虚 假 ”的元
现实需求等方面影响 , 可谓错综复杂 ,然而归纳起来档 案记忆 的主体却可分为四个方面 : 形成主体 ( 档案的形
成者 )、管理主体 ( 档案 的管理者 )、利用主体 ( 档案
素中探寻 隐含 的 “ 真实” 。因此 , 从社会记忆理论角度
探 究档案记忆 的形成主体 因素就是要把档案放到其产生 的历史环境 中,像人类学家的 “ 田野考察”和 “ 现场调
类历史文 明的裂痕与空档 ,离开了记 忆,人类既无法认
清现在 ,更不可能认清 未来 ;正是通过 恢复对过去的记 忆 ,人类才能将狭窄的现在 、广 袤的过去与无 限的未来 有机结合 。正是 因为 “ 记忆”显而易见的极端重要 性 ,
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从社会学 、历史学 、人类学 、民族学
和深化档案记忆观的理论研究 。
— —
探究档案记忆的主体
文 /万启存 牛庆玮 马梦华 W a n Qi — c u n Ni u Qi n g — we i Ma Me n g — h u a
档案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
兰台世界2012·10月中旬才,价值链的形成和完善就是空谈。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制度上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有自身制度的创新。
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更加明确了人才与企业对接的重要作用,当今社会的发展环境下,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完美对接是从根本上对准目标进行培养,不仅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有好处,也对高校高技术人才的就业提供了保证。
与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节省了企业培养人才资源,又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产出能力。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人才的互动交流,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三者资源共享。
4.经费投资。
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价值链良好发展的物质保证。
由于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原始创新缺乏必要的土壤,导致高校的部分科技活动是在模仿和反复摸索中进行。
在高校科技创新价值链中,良好的科研经费是研发活动顺利开展的根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不可小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指明灯。
在面向高校科技创新价值链的协同资源共享研究中,需要政府把握好方向,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与推动。
但是,政府拨给的教育经费是有限的,仅靠国家资源发展教育是不可能的。
目前国际上提出BOT投资经营方式,即通过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于教育事业,改变高校由国家财政单方面投资的局面,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建设开辟新的资金渠道。
同时,产业联盟作为价值链中的经济利益直接获得者,它也是学科集群与智力联盟知识创新研发的经济支持者。
智力联盟作为单独智力中心,经济来源除了政府和产业集群支持外,学科集群也在经济上提供科研经费。
5.成果转化及投产率。
高校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对市场反应迟钝,知识资源不能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率,再由于体制、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及人才的创新能力问题、企业与人才的对接问题、经费的投入问题,当前高校科技创新价值链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科技成果转化不畅。
浅析通过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服务社会
浅析通过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服务社会人类在地球上沿着时间的脚步不停前行,没有终止的边际;人类历史犹如每个人走过的足迹一样,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永不间断。
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断接续,周而复始地推动着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和自我完善。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行为足迹的记录载体就是历史档案,通过这一载体所具有的社会记忆功能,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来观察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沿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台阶向前发展的,从而汲取智慧,把握当下,启迪后人,照亮未来。
一、档案与社会记忆1.档案档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并经集中整理保存以备查考的原始信息,储存着人类科学、文化思想和智慧。
近代档案学者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档案已成为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之一,档案不仅是人类积累知识的存储器、智慧咨询和转换的媒介,而且也是保留过去、记录现在和展望未来的桥梁。
2.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历史中,对发生过的事件或活动的记存,以及对先人曾有过的过去历史的回忆并被社会群体认同且人类所共有的社会资源。
社会学家和文化学者认为,社会记忆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中对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信息加以编码、储存和重新提取的过程。
二、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1.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档案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或工具)之一,档案的基本属性即社会记忆属性。
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载体是档案,精神载体是社会记忆,如同一枚硬币一样,硬币上面显露的内容是档案,下面隐藏着的看不到的便是社会记忆。
只有把上下面有机结合起来看作一枚完整的硬币,才能完整而准确地了解、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
通过档案这条明线指引,沿着社会记忆这条暗线前行,我们才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前后上下穿梭,既看到人类的昨天又看到现在和未来,做到今世可以知古,后世可以知今。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看,档案作为社会记忆工具与人类社会文明紧密相联,不仅促使人类社会能够记载历史和当时社会所传递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和社会进步。
论档案的社会记忆控制机制
您的好帮手——《档案界》网站 理 论 探 讨档案管理3/2017总第226期论档案的社会记忆控制机制罗传祥摘 要:档案作为控制社会记忆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有着重大的利用价值。
本文阐明了档案对社会记忆的具体控制关系,从遗忘、引导、强化三个角度论述了档案对社会记忆的控制机制,并深入探讨了其控制机制各要素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社会记忆;社会控制;控制机制社会记忆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控制社会记忆就是变相对社会进行控制,社会记忆的内涵及作用日益显现,其价值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
档案是人类有意识的、有组织的活动的产物,承载着一定带有主观性、选择性的社会记忆,是遗忘、建构和恢复社会记忆的重要工具,对于国家控制社会记忆具有极大的作用。
因此,探究国家视角下档案对社会记忆的控制关系及其控制机制,对认识档案的社会记忆属性、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有着重大意义。
1 档案对社会记忆的控制关系保罗·康纳顿曾指出:“至于社会记忆本身,我们会注意到,过去的形象一般会使现在的社会秩序合法化。
这是一条暗示的规则:任何社会秩序下的参与者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记忆。
”如若某一统治阶级在其集体记忆上产生分歧,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就会紊乱,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动荡。
因此,古往今来的统治阶层均十分重视控制、整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记忆,以维护政权的合法性与社会的稳定。
档案作为历史记录,是国家控制社会记忆的一种有效工具,影响着社会记忆的具体内容和真实程度,对社会记忆的选择、传承、建构有着特殊的作用。
首先,档案是控制社会记忆真实度的必要手段。
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指出:“档案是寻找遗忘记忆和发现过去记忆事实真相的重要载体,是知识的存储器,是知识咨询和转换的媒介,是保护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
”人脑的记忆能力是有限且不稳定的,所以人类利用仪式、口头传承、文字符号等方式承载、传承记忆。
档案记录作为社会记忆的载体之一,相较于人类各种纪念仪式、神话传说、文献典籍等记忆传承方式,因其自身的原始记录性更具有权威性、准确性。
论档案记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论档案记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龙源期刊网 /doc/3613547360.html,论档案记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者:丁华东来源:《档案管理》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超越传统史料考据学意义上对单份档案真实性、客观性的理解,运用社会记忆理论,站在社会和整体性立场上,剖析档案记录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种种“异象”,深度思考档案记录与历史事实或社会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由此提出运用“文献的田野考察”的方法,在档案记录的生成环境中把握档案记忆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关键词:档案记忆;社会记忆;真实性;客观性Abstract: This paper surpassing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single document in traditional historical textology ,analyses all the anomalies of records?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and thinks about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cords and historical facts or social facts deeply in the position of society and integrity with the social memory theory. And then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hold the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archives memory in the environment where records are generated with t he method of “field research on literature”.Key words:Archives memory;Social memory;Authenticity;Objectivity“要走出一条发现之旅,你并不需要新的风景,你只需要新的眼光。
论档案的记忆属性_基于社会记忆理论的分析研究_潘连根
Academic Research学术探讨论档案的记忆属性——基于社会记忆理论的分析研究◎ 潘连根[摘 要] 随着档案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档案一般属性已从信息属性、知识属性扩展至记忆属性。
档案具有记忆属性,不等于档案就是“记忆”本身。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话语、权力、文化、技术等社会因素对档案记忆属性的影响。
最后,对于档案部门如何参与社会记忆的建构谈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档案记忆 属性一、从个体记忆走向社会记忆记忆,就是人们能记住经验过的事物,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
个体记忆是大脑的产物,对此,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做过许多科学的分析描述。
但人脑的记忆功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存贮在大脑中,于是不得不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从原始的图画记事到现代的电脑“记忆”)来辅助人脑的记忆,这就是所谓的“人脑记忆的延伸”。
个体记忆的功能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那么,社会有无记忆?有学者指出,“大量的经验事实表明,不同层次的群体如家庭、地区、阶级、民族乃至人类整体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着他们关于过去的历史记录,从中汲取力量,树立信心,形成凝聚力。
而且这种记忆的性质和内容也因时因事而异,或者有意识地抑制某种记忆,或者有意识地提倡和张扬某种记忆,更多的则是对过去生活的无意识记忆。
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纯粹个人对某些特定事件的记忆和保存,它们向我们昭示着社会记忆的存在。
” 社会是一代一代变更的,社会记忆不仅能使社会历史代代相传,而且通过社会记忆对人类历史的保存和传递,才有了传统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一个社会,如果丧失了‘社会的记忆’,社会也就无法进步和发展了。
”那么,社会记忆又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呢?有学者根据生产力和物质技术水平、社会交往状况、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文化样态的呈现方式的历史发展,认为社会记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历史转型或具有以下三种历史类型:神话传说、口承记忆、文字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档案的记忆属性——基于社会记忆理论的分析研究潘连根2012-11-13 10:07:25 来源:《浙江档案》(杭州)2011年8期【英文标题】On Memory Attribution of Archiv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cial Memory Theory【作者简介】潘连根,绍兴文理学院(绍兴312099)。
【内容提要】随着档案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档案一般属性已从信息属性、知识属性扩展至记忆属性。
档案具有记忆属性,不等于档案就是“记忆”本身。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话语、权力、文化、技术等社会因素对档案记忆属性的影响。
最后,对于档案部门如何参与社会记忆的建构谈了一些认识。
【关键词】社会记忆/档案记忆/属性一、从个体记忆走向社会记忆记忆,就是人们能记住经验过的事物,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
个体记忆是大脑的产物,对此,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做过许多科学的分析描述。
但人脑的记忆功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存贮在大脑中,于是不得不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从原始的图画记事到现代的电脑“记忆”)来辅助人脑的记忆,这就是所谓的“人脑记忆的延伸”。
个体记忆的功能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必须生活在社会之中,那么,社会有无记忆?有学者指出,“大量的经验事实表明,不同层次的群体如家庭、地区、阶级、民族乃至人类整体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着他们关于过去的历史记录,从中汲取力量,树立信心,形成凝聚力。
而且这种记忆的性质和内容也因时因事而异,或者有意识地抑制某种记忆,或者有意识地提倡和张扬某种记忆,更多的则是对过去生活的无意识记忆。
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纯粹个人对某些特定事件的记忆和保存,它们向我们昭示着社会记忆的存在。
”社会是一代一代变更的,社会记忆不仅能使社会历史代代相传,而且通过社会记忆对人类历史的保存和传递,才有了传统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一个社会,如果丧失了‘社会的记忆’,社会也就无法进步和发展了。
”那么,社会记忆又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呢?有学者根据生产力和物质技术水平、社会交往状况、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文化样态的呈现方式的历史发展,认为社会记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历史转型或具有以下三种历史类型:神话传说、口承记忆、文字符号。
当然,社会记忆的表现形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互渗互融的形式:文本形式(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竹简、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等)、器—物形式(如古建筑遗存、文物等)、仪式等。
由此可见,社会记忆明显不同于个体记忆。
正如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在其著作《社会如何记忆》中指出的,记忆不仅属于人的个体官能,而且还存在着叫做集体记忆或社会记忆的现象。
社会记忆的提出是对传统记忆观的挑战,它认为记忆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和结果,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对所获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它更强调记忆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强调个人记忆的社会制约性。
这就突破了传统上把记忆看做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局限性,是对个体记忆的超越。
二、档案记忆观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并牵头实施“世界记忆工程”项目的展开,社会记忆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
目前,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都在运用社会记忆理论来分析某些现实问题。
档案学界也不甘落后,将“记忆”引入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实践之中,成为继“信息”、“知识”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
档案记忆观已初步形成,影响日渐彰显。
事实上,档案界早已认识到档案和记忆之间的联系。
如1950年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曾任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布莱邦就指出,档案是一个国家的“记忆”,档案馆保存的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即一个国家的历史证据和作为国家灵魂的材料。
然后,直到20世纪末才在社会记忆理论研究和“世界记忆工程”实践的推动下,档案记忆观才成为档案学界的新视点,为档案界所重视。
如我国在2001年1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便是“21世纪的社会记忆”;2004年在奥地利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也是围绕“档案、记忆与知识”这一主题讨论了档案作为人类记忆库的重要社会功能及若干相关核心问题。
那么,档案记忆观的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对于档案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多样的认识和表述。
如档案是记忆的载体,档案是记忆的工具等。
这些都是档案记忆观中的核心观点。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档案记忆观是指人们对于档案作为社会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而具有的构建人类社会记忆的作用和价值的基本认识。
”其核心内涵是:基于对档案基本属性——社会记忆属性的本质性认识,把档案与社会、国家、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强调档案是一种社会(或历史、集体)记忆的载体(或工具),档案馆是社会记忆的保存场所,档案工作者是社会记忆的保管者,并从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高度来看待档案管理活动。
三、档案具有记忆属性从目前有关档案记忆观的认识来分析,档案记忆观最重要的内核就是“档案具有记忆属性”。
一般认为,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尽管学界对此仍有争论),而档案的一般属性则是“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
而无论从社会记忆工程的实践还是从发展档案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记忆属性也应是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档案一般属性的认识,已从信息属性、知识属性扩展到记忆属性。
档案具有记忆属性,不等于档案就是“记忆”本身。
档案是记忆的命题不能成立。
这一点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认同。
国际档案界现在已经认识到,出现在文化和历史研究领域的档案馆,不仅仅是研究的场所,而更是研究的对象,不能认为档案与社会记忆是同一的。
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馆长弗朗西斯布劳因认为,“社会记忆,这种新的看待过去的模式,则超出了档案的范畴,它是从情景的视角来证实过去”,由于认识到档案在历史探究过程中并不是中立的,因此便“发生了一次文化上和学术上的转移——从历史的角度狭义地建构过去转向根据社会记忆广义地建构过去。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认识到“档案”不等于“记忆”。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卫奕博士的观点。
她认为,“社会记忆”的表现形式无非是文本记录、仪式、文物等,但形式毕竟是形式,“社会记忆”是社会情感、心理的重构,并不是记录和史实本身,“社会记忆”不能和传统的文献记录(包括档案)画等号。
但档案确实是重构社会记忆中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之一,因为档案作为历史记录能够影响社会记忆的形成并予以补正和校验,这恰恰是其他事物和行为(如纪念仪式、口述历史以及文学作品、电影、图片、音乐等各种刻写的符号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优势。
有意思的是,即使非档案界的学者也同样认识到,“不能认为历史档案与社会记忆是同一的,历史档案是死的,是不可更改的认识的积累,社会记忆则是活生生的,它从情感的视角体验过去。
”四、影响档案记忆属性的社会因素如果我们认同档案具有记忆的属性,那么这种记忆属性又与哪些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呢?笔者认为,主要社会因素有话语、权力、文化、技术。
基于话语因素的档案记忆属性分析。
所谓“话语”,简单说就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
话语和社会记忆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社会记忆通过话语来保存和延续,另一方面社会记忆的释放和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借助于话语。
如果将话语概念放大的话,就连纪念仪式本身也是一种操演话语(即将文本解码成另一种话语)。
这反映在档案记忆属性中,就是档案(特别是官方文件)话语的讲述内容以及讲述方式明显要受到社会结构或集体的制约,这种制约通常表现为一种社会记忆或集体记忆。
即便是口述记录也并非只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而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社会记忆或集体记忆的制约,正如王明珂研究员指出的,“由社会记忆观点,一个人对于‘过去’的记忆反映他所处的社会认同体系,及相关的权力关系。
‘社会’告诉他哪些是重要的、真实的‘过去’。
”因此,我们认同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档案是社会记忆的储存器,但社会记忆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如果撇开档案这种形式的话。
基于权力因素的档案记忆属性分析。
社会记忆的研究者现在基本上认同社会记忆是一个建构的概念,其建构过程受到观念、组织、文化、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权力因素的影响十分突出。
与话语一样,权力决定和操纵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本身也是一种权力。
表面上看,个体可以随心所欲地思考和生活,但事实上个体并不能自如地记忆或忘却,他是要受到某种社会强制力的控制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在其《记忆的社会框架》著作中将把这种强制力称之为“社会框架”。
正是因为社会框架在不时地要求人们按照它的意愿去记忆,才会有社会记忆或集体记忆。
“任何记忆都有着社会的框架,文化的背景。
社会或者有意识地抑制和禁止某种记忆,或者有意识地提倡和张扬某种记忆,‘记忆’既可以被有意删除,又可故意保留”。
这说明权力在本质上操纵着记忆。
当然,在权力斗争中,强势权力通过控制记忆,即不断强化有利于自己的记忆,删除不利于自己的记忆,来达到控制人们的行为的目的。
权力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记忆反对另一种记忆。
因此,记忆本身也是一种权力。
权力因素反映在档案的记忆属性中,其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对此,张林华、蒙娜在《权力因素在档案建构社会记忆中的消极作用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有较详尽的阐述。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档案这种社会记忆载体在历史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或者说该怎么样去建构档案资源体系以较为全面真实在反映社会历史。
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以文字记录保存的‘史料’,只是这些‘过去事实’中很小的一部分。
它们是一些被选择、组织,甚至被改变与虚构的‘过去’。
因此,一篇文字史料不能简单的被视为‘客观史实’的载体;正确地说,它们是在人们各种主观情感、偏见,以及社会权力关系下的社会记忆产物。
”因此,可以说,档案是有选择、有意识、有目的的记忆。
基于文化因素的档案记忆属性分析。
由于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社会记忆在某种程度上主要也就是文化记忆。
就记忆和文化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皆有论述,如“记忆是一种文化建构。
”同时,记忆“不仅仅显现为文化记忆,而且还构或、成为记忆文化。
”“‘文化记忆’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潜在形式,即以档案资料、图片和行为模式中储存的知识的形式存在;另一种是现实形式,即以这些浩繁知识中——根据当今利益尺度衡量——可用部分的形式存在。
”记忆由潜在形式转化为现实形式,需要通过媒介(文本、图片、话语等)的激活、重温、强化来实现。
档案既是社会历史文化记忆的沉积,同时因其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成为构建“新”的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