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住房与中国住房之比较
住房保障制度的国际间比较
住房保障制度的国际间比较我国当前面临的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体制建设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际住房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为我国住房保障体制的完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住房市场住房保障住房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的国际经验及理论依据房屋政策的先驱当尼逊(Donnison, 1967,引于Doling, 1999)提出三种政府在房屋政策中的角色:雏生(embryonic)型、社会(social)型及全面责任(comprehe nsive)型。
按此理论模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可划分为雏生型的房屋政策,它们对低收入住户的住房问题较为被动,如巴西、墨西哥、泰国、印度等国家。
在采用这个政策的发展中国家中,在未有巨大问题爆发前,大多是项目式的临时措施,容易无疾而终,缺乏系统和有力的政策,与此同时,即使有相关的政策又缺乏执行力度,分析这类型的国家的住房保障问题,对我国而言,不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所处阶段类似,而且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相同的地方。
作为社会型采用房屋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和大多西欧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特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以社会发展及社会公义为政策的出发点。
在现实的住房保障政策选择上属于社会型的房屋政策的国家,如荷兰、德国、瑞典以及新加坡,对住房市场的全方位介入和控制,是全面责任型住房政策的代表。
当尼逊的理论假设这三个模型是受制于经济发展,属于一种阶段论,所以随着经济发展,不论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如何变化,都会逐一经历这三个阶段。
这对属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对我国来说也不例外。
国外住房保障政策与实施措施当氏提出其理论时其焦点集中在欧洲各国,不同国家在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低收入户住房政策在整体房屋政策中的角色、确定资助对象及确保资助效率的方法、房屋建造及提供方式、财政及融资安排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选择。
当时正值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处于急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房屋被视为是一种社会的消费,而不是生产或者投资,被认为会拖慢经济增长。
浅谈中国住房问题
浅谈中国住房问题浅谈中国住房问题摘要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我们不禁感叹,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连一个主的地方都没有?为什么国家的宏观调控没有抑制这种不健康的现象?要怎样才能彻底解决住房问题?关键字积极适用房贫富差距房价引言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拥有世界第三的国土面积和世界第一的人口数,听起来好像很自豪,但是看看全世界国土面积大的几个国家那个不是地广人稀?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很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一、中国居民住房情况1、国有土地上居民住房的实际状况(以南京市为例)全市国有土地上的居民住房建筑面积总量为12089.66万M2,其中:江南八区7717.14万M2;三区二县4372.52万M2。
居民户均拥有住房户均套数为1.16套/户,其户;江南八区符合住房保障双控线的有6.5万户;两县住房情况比较好,需要保障的人群相对较少。
这只是官方的统计数据,而市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贫富差距过大产生的假象,现在的南京还有很多人一家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也有很多富人拥有不止一处的房产。
今年是中国房改的第20年。
20年了都没有解决。
怎样在这个富人更富穷人却更穷的社会里达到一种平衡似乎是一个无法协调的世界性难题。
二、为什么无处安身拥有一个自己的家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最重要的事,但是现在的中国有无数的家庭面临着即将拆迁却又没钱买房的尴尬局面。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从01年到07年一季度,全国平均房价由2000元/平方米快速升至3500元/平方米,增速最高的05年曾达到20%。
房价的上涨有不同因素的影响。
以2007年为例,由于流动性过剩、土地购买价格和开发建设成本上涨较快、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和房地产投资性比例提高及住房有效供应不足等原因,全国商品房价格普遍加速上扬。
1至4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还在5%至6%之间徘徊,进入5月,涨幅升到6%以上,6月涨幅突破7%,8月上涨8.2%,10月上涨9.5%,11和12月连续两个月涨幅高达10.5%。
国内外住房金融体系的比较及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发展建议
迅 猛增 长, 住 房 产 业与 住 房 市 场 也 变 得 越 加 重 要 。 因此 , 建 立 一
个 健 康 的 住 房 金 融 体 系以 支 持 住 房产 业 的 发 展 是非 常 必 要 的 。
强, 资 金存 款 期 限长 , 筹资数额大, 筹 资成 本 低 , 这使 得 房 地 产 业 在资 金 供 给 方面 得 到 强 有力 的 支 撑 。
导 作用 并 提 供 财 政 投 融 资强 有 力支 持 。日本 是这 种 制 度 的 典 型 代
表。 战后初期, 由于 资 金不 足 , 政 府 采 取 了特 殊 措 施 , 设 立 了官 方
二、 国内外 住 房金融体系 的比较
由于 世 界 各 国 经济 制 度 和 经 济 模式 的不 同, 形 成了多种 各 具 特 色 的 住 房 金 融 体 系和 制 度 。 我 国的 住 房 金 融 体 系 发 展 时 间 较
2 . 我 国住 房金融体 系的发展及现 状
住房 金融起源 于欧洲 , 旧 中 国的 住 房 金 融 是 在 第 一 次 鸦 片 战争 以后 , 随 着资 本 主 义萌 芽 在 中国 的产 生 而 缓 慢 发 展 起 来 的 。
当时 , 不仅有政府银 行, 还 有 很 多 地 方 银 行 和 商 业 银 行 都 参 与 到
1 . m ̄ , l - 住 房金融体 系发展 现状
目前 各 国 的 住 房 金 融 体 系 形 态 各 异 , 但 按 照 市 场 运 行 特 点
分类 ,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四种 , 即 资本 市场 融 资 制 度 、 储 蓄 制度 、 合 同
额 后, 由储蓄银行给储户发放贷款用于建房或买房 , 其 融 资 体 系 不 依 赖 于 资本 市 场 的 发 展 。
新加坡买房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以其稳定、成熟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者。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新加坡购房,以期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作为一名在新加坡购房的投资者,我在此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二、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特点1. 政策稳定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如限购、限贷、限售等,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
这使得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
2. 房价相对合理与我国一线城市相比,新加坡的房价相对较低。
尽管近年来房价有所上涨,但整体仍处于合理水平。
此外,新加坡的房产价值稳定,保值性强。
3. 优质教育资源新加坡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众多国际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此设立。
购房者在新加坡购房,不仅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为子女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生活品质高新加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治安良好,生活品质较高。
购房者在此购房,不仅可以享受到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体验到高品质的生活。
三、购房心得体会1. 了解政策法规在新加坡购房,首先要了解当地的购房政策法规。
新加坡政府对购房有一定的限制,如外籍人士购房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此外,购房过程中还需注意税费、贷款等事项。
2. 选择合适的区域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分区明显,不同区域的房价、配套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购房者在选择区域时,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市区区域房价较高,但生活便利;郊区房价相对较低,但生活配套相对较少。
3. 购房预算购房预算是购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购房者在确定购房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还款能力等因素。
避免因购房压力过大而影响生活质量。
4. 房屋质量新加坡政府对房屋质量有严格的要求,购房者在选购房屋时,要关注房屋的建筑材料、施工质量、配套设施等方面。
此外,购房前可请专业人士进行房屋检查,确保房屋安全。
新加坡的住房制度 公积金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多元化投资
我国应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投资的多元化渠道,降低对银行存款的依赖,提 高资金的收益水平。同时,应加强风险控制,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定增值。
3、加强监管力度
我国应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防止违规 操作和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时,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透明 度和效率。
参考内容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即所谓“退休基金社 会主义”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政府通过这一制度有效地调控 消费基金,解决职工购买住房和退休后的养老问题。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建立于1955年,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人民 生活困苦,特别是居住条件很差,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缺乏社会保障,为了逐步改 变这种状况,同时又避免政府承担财政责任,于是立法建立了这种自助性的保障 模式。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继承了这一制度模式,目的是为雇员退休后或 不能继续工作时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经过4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现 已发展为向社会成员提供养老、医疗、储蓄等保障项目的社会保险制度,其覆盖 范围也从公共和私人部门内的雇员扩大到自雇者。
最后,新加坡住房制度和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制度的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政府在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长远效应和全局 利益,避免短视和片面性的决策。
总结
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和公积金制度为其公民提供了稳定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值 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通过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和补贴机制,以及建立综合性 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也应该注意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首先,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强调政府主导以及多元供应的原则。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公共房屋发展局(HDB),在不同地区建设公共住房,向居民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
同时,政府也鼓励私营部门参与住房建设,增加住房供应。
中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建立相应的政府机构负责住房供应、规划和监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住房建设,提高住房供给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其次,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注重住房改善和户外环境建设的结合。
新加坡政府在公共住房项目中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仅为居民提供安全、基本的住房条件,而且还注重户外环境的美化和社区设施的建设,使居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
中国在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时可以注重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关注社区发展和户外环境建设,从而提高住房保障的综合效果。
再次,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鼓励居民通过储蓄购买住房。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特殊的储蓄机制,鼓励居民进行住房储蓄,并提供贷款和购房补贴等措施,帮助居民实现购房梦想。
中国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建立健全的住房储蓄和购房贷款机制,引导居民进行住房储蓄,从而提高居民的购房能力。
此外,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还注重提供各类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比如,新加坡的公共住房项目中既有承租制度,也有购买制度,满足了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的住房需求。
中国可以学习这一做法,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形式的住房供应,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总之,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政府主导和多元供应、注重住房改善和户外环境建设、鼓励住房储蓄和购房贷款以及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是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成功的关键点,对中国在住房保障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可以结合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以满足居民的正当住房需求。
新加坡和中国的城市规划差异如何?
新加坡和中国的城市规划差异如何?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差异。
新加坡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城市规划历史背景的差异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当时有一位英国城市规划家来到新加坡,提供了一些有关城市规划的理念。
他认为,城市规划应该从人文角度出发,将人民需求放在首位。
新加坡政府不断吸取外国城市规划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城市规划模式。
相比之下,中国的城市规划历史要更悠久一些。
在远古时期,中国城市规划遵循着“中轴线对称”的原则,后来也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
而现代城市规划则始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城市规划模式。
二、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差异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管理十分集中,由国家政府掌控。
国家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城市发展局,负责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管理。
这种集中式管理模式保证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效率高、质量好。
中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相对分散,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
地方政府主要参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
而企业则主要承担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等方面。
这种分散式管理模式导致中国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常会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建设,存在着浪费资源和不合理布局等问题。
三、城市规划理念的差异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理念主张“人文主义”,强调城市规划从人民需求出发,建设出适合人们生活的城市。
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非常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
公园、运动场、社区活动中心等都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的城市规划理念则更加强调规模效应。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强调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设施的建设。
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希望通过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总结:新加坡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着很大的差异。
从城市规划历史、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来看,可以发现两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新加坡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何不同?
新加坡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何不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
新加坡和中国虽然都是亚洲国家,却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城市规划理念,下面来分别探讨一下两国城市规划的不同点。
一、新加坡注重绿化和细节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以绿化为重点,以早期开垦低地为主、以及在1970年代修建的大规模公共住房为主,推动居民向集约化居住转型,以缓解人口过密的问题。
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城市花园”理念,强调城市应该充满绿色,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另外,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还注重细节。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以及道路系统上,新加坡都非常讲究细节,尽可能的区分不同的区域功能,并为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和景点设置路标,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方便地探索城市。
二、中国注重城市规划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的城市规划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
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规划问题,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逐渐进行改善,通过城市重建和城市修建来改变城市的面貌和空间结构。
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已经逐渐成熟完善,不再只是建设的数字和规模,更重视城市空间的质量和居民的舒适度。
中国对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的重视也是其不同于新加坡的一点。
例如,中国的古城文化保护工作被列入国家发展进程的重点,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也融入了古城文化成分。
同时,中国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体现国家形象和地方特色,致力于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文化、自然、人文很好地融合的“有机整体”。
三、新加坡的高效和现代化相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新加坡更强调高效和现代化。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是以瑞士的城市规划师为代表的欧美城市规划学派的代表之一,注重整体设计和快速建设。
新加坡的交通、设计、设施和管理模式都非常精细,它的城市规划重点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中国建造大型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注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铁、国际机场和大型地铁系统等。
从新加坡“居者有其屋”制度看中国住房保障问题
身贫 民窟与窝棚 , 只有9 %的居 民能够 住上较像样的公共住 宅, 住 房问题 了廉租住 房的建设 。 但住房 公积 金管 理中也暴露 出或管理体制 自身不足、 或管理 制度 缺 十分严 峻 , 为 此, 新加坡政 府决 定介入住 房 问题 , 尝试住 房 分类供 应制 度。 同时, 新加 坡是人 多地 少 的国家 , 7 0 4 平方公里的总面 积中, 人 口总 乏 统一性 、 或监管体系存在多头性 等普遍 陛问题 , 在很大 程度 上阻碍了 快速 发展 。 数达 到4 4 8 万3 9 0 O 人, 人E l 密度 居世界第四位[ 1 ] 。 因此 , 新加坡在 2 0 世纪 住 房公积金 制度 的健 康、 1 . 2 经济适 用住房 制度 : 出台经济适用住 房政策 并给予各方 面的优 6 O 年代初成立了建 屋发展 局, 职责 是建造公共 组屋 。 这个机构 的目的是 通 过大规 模兴建 低标准和小 户型住房 来解决广 大中低收入 居 民的住 房 惠政 策措施 , 是政府保 障中低收人家 庭的居 住权 的政 策体现 。 国家对 经 问题 , 后来政 府推 出 “ 居者有其屋 ” 计 划, 实行住 房 自 有化政 策 , 鼓励中 济 适用住房项 目规定免 收土地 出让 金 , 减免 多项税费 , 同时地方政府 也 在 政策 措施 制定方 面予 以扶 持。 经济适 用住房 在很大层 面上有 效地 解 低收 入阶层采取分期付款 方式的方 式为自己或者家庭购买组 屋。 组屋 从 新加 坡建 国初 期就开始筹划 。 从1 9 6 0 年至今, 新加坡政策 在 决了中低 收入阶层的住 房问题 , 其贡献也是 巨大的 。 目 前户型面积偏大 和 日 益高档化是 经济 适用房主要的问题 , 这无 形 境 内各地 纷纷实 行, 民众居 住条件 得到不断 改善 , 在当前的在 新加坡 , 中低 收入 阶层 的消费受 到限制 。 权 力寻租 , 钻 月收入 3 0 0 0 美元 ( 一般 大学 毕业生 刚开始 工作 大概 是1 4 0 0 美元一 1 9 0 0 中导致了房屋 总价偏 高 , 美元 ) , 纳7 %的税 , 一 般3 年左 右就可以按揭购买一 套属 于 自 己房 子, 这 销售过 程管理不严 的漏洞
2024最新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对比
2024最新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对比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华人为主的国际性大城市,经济发展上各有千秋。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对比,请看!喜欢可以收藏分享哟!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亚洲金融中心,都以便利的商业环境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吸引全球众多企业的到来。
香港和新加坡在很多方面上有着差异。
本文将香港新加坡优势劣势进行对比。
经济环境对比新加坡和香港在经济环境上都是很开放、自由的,正因为开放自由而拥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新加坡以强大的金融实力和金融科技行业闻名,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先进的基础设施。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大陆与全球市场的桥梁,有很多的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机构落地。
税务制度对比新加坡和香港都以低税率以及税收制度简单闻名。
香港公司所得税率16.5%比新加坡公司所得税率17%低,新加坡和香港对境外所得都没有征收税款,很多企业在这两个地区进行着国际业务。
公司注册和营商环境对比新加坡以高度数字化和简洁的注册过程闻名,适合企业快速注册及运营。
香港在这一点上也不妨多让,同样便利。
审计和财务报告要求对比香港要求的是公司要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完整的财务报告。
新加坡则是规定审计准则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也就是IAS,所有公司都要进行年度审计。
说完双方都有的优势,就要说一说劣势了。
生活成本上,香港住宅购买和租赁价格比新加坡高。
新加坡因为公共住房计划,居住成本比较低。
在税务上,香港也有着低税率和不错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但不动产税和印花税较重。
香港仍然是许多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所在地,而新加坡在这一点上比较逊色。
新加坡住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住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提要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开始着手解决住房问题,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思想,至今已形成了一套以组屋政策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树立了住房政策的典范,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对新加坡住房政策的主要特点——整体思想、住房保障措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和组屋设计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住房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住房政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住房政策研究、住房保障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
一、前言“住”的问题是一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住房问题涉及到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社会稳定等多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李光耀曾经指出:解决住房问题是为了经济、社会、政治和安全的理由。
一个完善的住房政策将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诗人杜甫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城乡居民住房面积人均超过20m2,但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住房分布不均、房价上涨较快等诸多问题。
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对于我国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住房政策经历了大概两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就逐渐建立起了国家住房供应体制;二是七十年代我国住房改革将住房以国家供应为主的模式转变成为以市场供应为主的方式。
目前,我国的住房政策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新加坡树立了住房政策的典范,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很有特色,尤其是它的“组屋”形式,不仅较好地处理了一系列复杂问题,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平衡,而且探索出一套基于宏观调控、操作性很强的保障措施。
在我国当前大力发展住宅建设、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中,新加坡的许多做法对我国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二、新加坡住房政策的主要特点(一)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
新加坡自治前,居民居住条件极差,因此“如何解决房荒问题”是摆在刚刚成立的新加坡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
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房地产投资成为了跨国企业和个人追求财富增长的热门选择。
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房地产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国和新加坡也不例外。
那么,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呢?下面将对中国和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比较分析。
一、房价1. 中国房价高企,新加坡较为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房价呈现高企和波动剧烈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房价往往超过中高收入的普通人群承受范围,导致“买不起房”的现象严重。
相对而言,新加坡的房价相对较为稳定,即便在高档住宅楼盘,买家也不会感到过于心理负担。
2. 中国不同地区房价差异较大,新加坡房价分布相对均匀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城市之间的房价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线城市高楼价格昂贵,而一些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却可以买到更为实惠的房子。
而新加坡的房价分布相对较为均匀,整体水平也比较稳定。
二、政策1. 中国房地产市场受政策较大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较大影响,政策的不断调整也影响到市场的波动。
例如,“房住不炒”政策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调控效果比较显著,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常常采取土地拍卖等手段来推动市场。
新加坡政府也不断出台政策,但政策影响较小,且距离房市最为集中的区域远,所以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2. 新加坡政策对外国人购房限制较为严格新加坡政府对于外国人在当地购房有着一定的限制。
外国人在新加坡购房,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手续,不像中国市场一样宽松,可以看做是保护本国人的一种措施。
三、购房渠道1. 中国购房渠道比较复杂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购房渠道比较复杂,所需要的手续较多。
除了需要持有相应的户口和证件外,还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并且部分房源通过摇号等方式抽取。
相较之下,新加坡购房渠道较为简单,在符合政策和条件的前提下,外国人购房相对容易。
2. 新加坡公寓式住宅常采用预售模式,也就是在施工前预售且销售几乎没有时间限制。
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
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一直以来,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声誉。
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对住宅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的各个方面,并探讨如何提高我国住宅品质。
一、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的内涵1.绿色建筑:新加坡政府鼓励绿色建筑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降低住宅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为居民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质量监管:新加坡实行严格的住宅质量监管制度,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面把控。
通过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确保住宅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3.功能齐全:新加坡住宅注重功能分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同时,住宅设计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等因素,提高居住舒适度。
4.人文关怀:新加坡住宅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如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区等,为不同年龄层和特殊需求群体提供便利。
二、提高我国住宅品质的策略1.完善政策法规: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住宅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住宅品质的提升。
2.强化监管力度:我国应建立健全住宅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把控住宅品质。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住宅质量安全。
3.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提高住宅品质的重要途径。
我国政府应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降低住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注重功能与人文关怀: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注重功能齐全和人文关怀,提高住宅的品质和舒适度。
5.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借鉴新加坡经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住宅品质进行专业评估,从而提高住宅的整体品质。
总之,新加坡住宅品质标准为我国住宅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监管力度、推广绿色建筑、注重功能与人文关怀等措施,有望提高我国住宅品质,为广大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中国与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探析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简介:皇甫云洁(1984-),女,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研究生。
中国与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探析皇甫云洁(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 要:通过对我国与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住房保障;新加坡;公积金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98(2009)01200942011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新加坡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但在住房建设与分配上采取政府分配与市场出售相结合的形式,而不是完全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即政府向中、低收入阶层投资建设住房并实行有偿提供,市场向高收入阶层提供住房的体制。
具体模式如下:1.1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新加坡由专门的机构———建屋发展局进行投资和建设,统一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组屋);高收入者的住房,。
正是由于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建设资金的筹集、住宅建设的统一规划等方面都能很好的协调实施和执行。
1.2 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新加坡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就是其完善的公积金制度,它为新加坡组屋的建设和实现“居者有其屋”计划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新加坡于1955年建立公积金制度,它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以解决雇员退休生活保障问题的一项强制性储蓄制度。
1.3 分级提供保障性住房补贴新加坡严格按家庭收入情况来确定享受的住房保障水平,住房短缺时期只有月收入不超过800新元的家庭才有资格租住保障性住房。
政府对购房补贴也采用分级的办法:对二室一套的,政府补贴三分之一;三室一套的,政府只补贴5%;四室一套的,政府不仅没有补贴,而且按成本价加5%的利润;五室一套的,政府按成本价加15%的利润。
中外房地产业住房保障制度之间的比较
中外房地产业住房保障制度之间的比较摘要:美国、香港和新加坡是当今世界上房地产业发展较为成功的地方。
美国的房地产业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元气大伤,但其之前的发展模式仍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经济和建设问题。
文章对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比反映我国大陆住房保障制度的不合理,从而给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以启示。
关键词:房地产;保障;创新;比较住房保障制度可以定义为:由国家或政府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居民基本居住水平的一种制度,是一种在住房领域内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中,外国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探讨美国和新加坡已形成的较完善的住房保障形式及手段,并且简要介绍了美国、香港、新加坡和我国的房地产保障制度的概况。
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要求得以实现,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需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
1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1.1 美国住房保障制度美国住房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核心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代表性,是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
美国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对于经济的直接干预通常很少,但在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上却是例外。
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美国政府在立法、金融、税收等方面都大力干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计划,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
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一是增加投资,多建廉价房;二是控制房价,制定出低收入居民可以接受的住房价格,继续推行提供直接补贴、税收优惠等计划,促进住房销售;三是联邦住宅管理局( fha) 提倡采用”住房过滤制”来鼓励居民,主要是低收入家庭购房。
1.2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新加坡自治之后很长一段时期里房荒是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新加坡国土面积很小,只有600 ,人口相对较多,住房建设成本高,一般家庭无力自行解决住房问题,因此政府于1960年颁布《建屋与发展法》,并设立建屋发展局,统一负责住屋的建设、分配和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新加坡住房制度对比与思考南洋理工大学MPA班B班王国民摘要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安居乐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住房的需求几乎是没有弹性的。
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市场化不断完善和国际化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住房已经成为“奢侈品”,住房的属性在发生着变化,高房价乃至天价房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形象。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从中对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以求改进。
关键词住房制度对比思考1 引言前不久,“联合国人居荣耀名册奖”这个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颁给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
联合国人居署新闻服务主管赞赏的说:“一个国家不但能够为那么多老百姓提供住所,还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子,确实是一项壮举。
”看到这一信息,结合中国住房现状,我感受良多,思绪万千,试着以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反思、对比、借鉴和学习。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早在2400年前就提出“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
”(《梁惠王章句上》)和“民事不可缓也。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孟子•滕文公上》)。
盛唐大诗人杜甫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可见,住房问题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关注。
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总引领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
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的住房问题。
随着房产新政“国八条”、“国十条”等政策的强势出台,中国政府对住房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调控决心已空前显现。
从理性层面思考,从住房制度着眼,结合在新加坡较长时间的学习、考察、交流,对中国住房问题,我们应客观分析、审慎研究、系统解决、分布实施。
2 中国住房制度的缺陷中国住房制度涉及范围较广,这里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例。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制度中很重要的一项制度。
新加坡政府通过运用中央公积金来解决广大国民的住房问题是新加坡的一大创举,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加坡在中央公积金制度发展过程中,将其保障功能扩展到住房保障,允许会员使用公积金购买住房。
同时,政府还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兴建居民住宅楼(即政府组屋),并以比较低廉的价格销售给公积金人员。
在这种条件下,新加坡90%以上的国民都能居住在政府组屋里。
新加坡将政府组屋建设与使用中央公积金购房相结合,住房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从1994年开始学习借鉴新加坡运用公积金制度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在全国城镇逐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分别按职工本人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4%缴纳住房公积金,由各级政府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
与新加坡相比,中国虽然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了住房公积金,但却没有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与保障性住房制度有机结合模式完整地引进国内,没有相应制定和实施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大规模建设廉价的保障性住房为主的政策,住房公积金制度与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间不协调。
相反,在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方面操之过急,将房地产市场完全放开,从市场购买商品房成为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渠道。
而各类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商品住宅市场,并且房地产市场也成为投资炒作的投机市场,导致房价在较短的时期内成倍爆涨,远远超过普通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
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说,既缺乏机会申购数量极少的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廉租房,又往往买不起或难以承受购买昂贵的商品房。
因此,目前中国城镇广大居民的住房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不仅如此,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服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严重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1)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定位不清、性质不明,尽管住房公积金是为了解决城镇广大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而设立的一种住房保障基金,实质上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但至今对此并没有明确界定。
(2)缴费基数以个人工资收入为准,没有上下限,结果导致个人工资收入越高,单位为其缴纳的公积金越多,个人住房公积金积累越多,不同单位职工之间住房公积金利益差距扩大。
(3)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名义性质与实际属性不符。
(4)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5)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违法违规问题非常严重。
(6)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薄弱。
3 中国与新加坡住房制度比较3.1新加坡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其中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个人储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构成,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也是中低收入者购房款的主要来源。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按规定缴存的专项用于住房消费支出的个人长期住房储金。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半由职工所在单位缴存,另一半由职工个人缴存,总缴费率为16%左右。
国家规定,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经建立,职工在职期间必须不间断地按规定缴存,除职工离退休或发生《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外,不得中止和中断,这体现了住房公积金的稳定性、统一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由于住房公积金单列,养老、医疗和失业则采用保险形式,按基本工资为基数,其中养老保险比率为单位20%,个人8%;医疗保险比率为单位9%,个人2%;失业保险比率为单位1.5%,个人0.5%。
从比例来看,个人缴费比例与新加坡相当,单位则要高一些。
3.2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例如,该制度没有再分配功能;缴费率过高,最高时达到工资的50%,企业负担较重;账户投资收益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等等。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优势为:职工退休时,其账户内住房公积金的本息结余可一次性结算支取,相当于一笔养老金;建立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建住房时,可以享受较普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年利率低1个多百分点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比例内住房公积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和利息所得税,因此可以获得税收优惠。
3.3新加坡的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
组屋的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包括共管公寓等高级公寓和私人住宅在内的商品房则是由私人投资修建,按市场价格发售。
中国的商品房是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并存投资修建的,无可非议是,不管是国有还是私营企业,开发房地产就是为了赚钱。
值得商榷的是,具有国有背景的企业通过房地产牟利,是否也是政府在从中受益?而在利益的驱动下,政府部门又怎能舍得消减商品房对经济适用房的强势排挤?3.4新加坡政府坚持以行政干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牢牢掌握了房地产市场的主动权,供应充足的组屋既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也有效平抑了房价。
与此同时,高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也为私人开发商提供了商机,这种各阶层在住房品种上各取所需的机制,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目前的经济适用房明显不足,一些大城市的比例不到10%,其主要原因是保障性住房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和官员多方面的需求。
在保障性住宅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大部分中低收入者被迫选择日益高涨的商品房。
而一些已经利用政策空隙赚得仓满钵盈的开发商,则把房价上涨完全归咎于保障性住宅的不足,以转移公众视线;更有无良学者推波助澜,或则提出了根本无法实现的改良方案。
3.5新加坡组屋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政府已经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自效的经验。
住房的属性除了政府的就是私有的,大部分居民都可以通过一次性自购、政策性贷款或政府支持等方式最终获得产权,极其困难家庭也能得到基本居住权。
我国国内住房的来源较为复杂,有自建房、合作建房、房改房、军产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商品房等等。
近两年新开工面积的经济适用房是新加坡目前组屋总量的6倍以上,尽管如此,由于人口数量的差异和财力的相对不足,目前能够享受经济适用房待遇的居民还属于居民总数的少数。
3.6新加坡规定只有本国居民才能购买组屋,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对其收入不设限制。
对于骗买骗租者,法律将给以高额罚款或刑事处罚,严惩不贷。
我国各地城市基本也只允许本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房,但一些城市的相关管理部门由于审核不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再加上房地产商急于出售楼盘,外地人购买本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非常普遍。
有些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几乎成了外地移民的领地,个别区域的住户甚至是亲戚套亲戚,连口音都外地某一个地方的。
3.7新加坡政府对申请购买组屋的居民有收入上的严格限定,首先照顾无房户,然后逐步减低门槛,放宽政策,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住房福利。
前些年,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分配极为混乱,因而导致买到经济适用房的甚至一些是开着高档轿车的住户。
3.8新加坡规定居民在获得组屋后5年之内不可以出租,5年之后允许腾出半套出租,但房主必须与房客合住。
2003年开始没有向建屋发展局贷款,也没有领取公积金购屋津贴的屋主,可在住满1年后出售在公开市场上购买的组屋,也可在住满10年后,出租整套组屋,否则只能将其中一间分租,与租客合住;在购买组屋后5年之内,不得将其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
北京市新出台的《关于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1.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未住满5年,不允许按市场价格出售。
确需出售的,可以不高于购买时的单价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或由政府相关部门收购。
出售家庭如符合条件可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2.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住满5年的,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出售人须按成交额的10%补交综合地价款,出售后不得再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
在出租方面,原则上是不允许出租,如出租则需缴纳土地收益,但是目前尚未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不管如何,从这些举措我们看出政府希望通过政策的调整,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房管理、实现公平、有序的市场分配原则的决心。
3.9过去40多年中,新加坡共修建组屋近100万套,目前约84%的人安居在组屋中。
而商品房的购买者主要是收入较高的二次置业者、投资者或者外国公民。
我国在1988年住宅市场化开始时,曾设想按照新加坡的模式,保障性住宅达到80%。
但是因为房地产能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又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可以从土地使用费及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税收增长中获益,所以各地在发展住宅建设时,急功近利,不断扩大商品房的份额,使保障性住宅降到了很低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