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强调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和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趣味为特点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再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整合性和综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整合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最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整合性和综合性,重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的语文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
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
它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
因为如何去教,课标虽有指导性建议,但不是具体方法。
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面对新课标, 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我们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对照与思考。
接下来,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那么课标是怎样出台的?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情况,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2001年起, 语文课标的实验稿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试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亲历了课改推行的10年。
课标的制定,不管如何评价得失,有一点是公认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课标和课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学习、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以往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
不能否认,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
比如说把课标片面理解,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再比如,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
这次课标修订,在修改完善的同时,特别注意把课改实施中得到认可的那些理念和做法,坚持下来,体现出来。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使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认识到了新课标改革的必要性。
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新修订课标全面吸收十年课改基本经验,坚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
主要体现为四个变化:(1)落实德育为先;(2)突出能力为重;(3)反映时代精神;(4)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三个特色:(1)强化了中国特色,如: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由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突出了时代特征;(3)体现了国际视野。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体现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凸显识字与写字教学课标(2011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现在人们对字的书写的确令人担忧。
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孩子们的作业里错字、别字随处可见。
孩子们写字的态度也不够端正。
如:对写错的字,马虎涂改,不喜欢寻找错的根源。
这些种种的现象,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写字这个环节没有严格地抓。
或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抓得紧些,到了中、高年级便放松了,高估了孩子们的自觉写字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微信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考试(标准)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篇一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不难发现,新版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与2011版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版的“课程标准”保留了原实验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义,同时增加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描述,从而使语文的课程性质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进一步阐明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基本特点。
一、解读新课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母语,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关于“工具性”的论述,一以贯之地强调对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视。
在他看来,语文不是静止的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解读新课标的人文性语文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流工具,二是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升华。
前者说的是工具性,后者则是人文性。
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根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生命。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要正确进行思想引导,把人文教育有机渗透其中,而不是硬性贴上“人文”的标签。
三、解读新课标的综合性如果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别构筑了语文教育的根基和生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则指明到达语文教育理想“彼岸”的正确路径。
所谓“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单单追求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其次,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阐释,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必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解读新课标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是学习母语的规律,二是人的认知规律。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正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仅仅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就能获得的,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学生能动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doc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第一学段(1~2年级) (5)第二学段(3~4年级) (6)第三学段(5~6年级) (8)第四学段(7~9年级) (9)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一、教学建议 (12)二、评价建议 (15)(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6)(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6)(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6)(五)具体建议 (17)三、教材编写建议 (19)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0)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0)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3)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4)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4)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6)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每隔10年有一次彻底的改革和重新定位,比较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这十年期间小学语文课程的变化越来越复杂和规范。
首先,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上来看,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包括小学语文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书写教学中强调书写的美观性,文字的规范性,以及文字的正确性。
而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和书写教学中,除了包含上述2011年版本的内容之外,还添加了海量信息阅读能力,电子出版物阅读能力,以及改革传统故事阅读,给学生以真实的信息处理技能与思维模式。
同时也增加了文字意义的解析,语篇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内容。
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上来看,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更偏向传统的“死记”和“死背”的教学方式,重视字词的掌握与熟练度,而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更多地侧重与学生的情感、思维及态度的培养,加强语言能力与意识能力的融合,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最后,从小学语文教学周期上来看,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的周期相对较短,只关注语言技能的训练,而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的周期则更长,更看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采用更多的综合性的训练方式,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总结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演进,2011年与202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表明,小学语文课程正走向更开放,更综合,更灵活的课程定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让学生更有效、深入地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终,以实现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
(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3)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4)第一学段(1~2年级) (4)第二学段(3~4年级) (5)第三学段(5~6年级) (6)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二、解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改动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二)关于阅读教学 (三)关于写作教学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在本次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漏
屋外(尸)下大雨(氵),屋内下小雨(雨)
3、注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武
它的最早形体为上下结构。上面一个“戈”(武器),下面一个“止” (脚印,表示行动的意思)戈止会意,表示征发讨伐之意。从甲骨文,金 文,小篆,到楷体,字形有了极为特殊的变化, “戈”的首笔变成了“武” 的首笔,“戈”的一撇变成了“武”的第二笔。
《世界多美呀》教学片段二: 师:小朋友真会学习,经你们一说,老师也明白了课文里为什么要用这三个美丽 的词语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 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师:此时,小鸡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师让同学拿出准备的“蛋壳”——纸做的头饰,让学生当小鸡,从洞眼看看 这个美丽的世界,说说看到了什么)(屏幕出示蓝天白云图) 生:看到了蓝天……看到了小河…… 师:还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用纸挡住脸,透过较大的洞眼,眼睛转来转去,搜寻着) 生:看到了同学……看到了后面有老师听课…… 师:有什么感受? 生:很有趣……很好玩……
2、“多认少写”与“先认先写”
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 “800-1000”改为“800左右”。 第二学段,识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第一学段(1~2年级) (5)第二学段(3~4年级) (6)第三学段(5~6年级) (8)第四学段(7~9年级) (10)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一、教学建议 (12)二、评价建议 (16)(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五)具体建议 (17)三、教材编写建议 (2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一览表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写话、习作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与旧课标相比,小学新课程标准将学段分为1-2年级、3-
4年级和5-6年级,并提出了“阶段目标”。
这些目标从“识字与
字字”、“阅读”、“写作”(1-2年级称为“写话”,3-6年级称为“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此外,新课程标准
还强调了“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新的要求降低了对认识和会写的字数的数量要求。
1-2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并研
究独立识字。
3年级以后,学生能够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并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阅读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此外,学生需要能够利用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对于5-6年级的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在写作方面,1-2年级称为“写话”,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而3-6年级则称为“作”,学生需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最后,在口语交际方面,新课标要求每学年进行16次左右的作,要有一定的速度。
此外,学生需要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各学段必背古诗词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各学段必背优秀古诗词分 学 期 安 排利川市教学研究室 小学语文学科组【说明和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版)要求教材内精读60首古诗词、三个学段内利用课余时间诵读积累古诗词100首左右;我市所有小学从2013年春季起,由各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诵读积累;要注重研究创新诵读指导方法(只要求读一读、背一背,以增强语感、积累语言;要分散安排,每周1-2首为宜,不能搞集中突击,不拔高要求)和加强过程评价激励,确保落实到位。
一年级上学期(共16首)一、教科书内必背篇目(共4首)1、咏鹅(P57) (唐·骆宾王)2、画鸡(P72) (明·唐 寅)3、静夜思(P74) (唐·李 白)4、悯农(一)(P100)(唐·李绅) 二、学段要求必背篇目(共12首)1、风f ýng(唐·李 峤qi áo)解ji þ落lu î三s ün 秋qi ū叶y â,能n ãng 开k üi 二âr 月yu â花hu ü。
过gu î江ji üng 千qi ün 尺ch ǐ浪l àng, 入r ù竹zh ú万w àn 竿g ün 斜xi ã。
2、登d ýng 鹳gu àn 雀qu â楼l ïu (唐·王之涣hu àn)白b ái 日r ì依y ÿ山sh ün 尽j ìn,黄hu áng 河h ã入r ù海h ǎi 流li ú。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课程性质与地位
(实验稿) (2011年版稿)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 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2.关于阅读教学 3.关于写作教学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写字教学要求的比较
类别 学段 原课程标准 2011年版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一、二年级) 写字的愿望 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三、四年级)用键盘输入汉字 习惯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谢 谢!
•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 和运用语文。 •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 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 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 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调整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第一学段,在旧课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难度,重视了阅读习惯的培养,更符合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一、第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将原第一条和第十条合并)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并不是简单地指导如何阅读。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让书籍赋予学生智慧,陶冶情操。
比如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家里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都带到班级中去,这样,学生和书靠得很近。
另外,可以根据各班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演一演。
通过综合实践课或阅读课,让学生表演课外书中精彩的故事,教师进行正面的评价,积极的引导,激发起广大同学阅读的热情。
画一画。
让学生动手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描画下来再与同学交流,既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
读一读。
让学生诵读优美的故事、韵文,感受语言节奏、韵律的美。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培养,教会他们爱护图书,在阅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注意用眼卫生等。
二、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原第二条、第三条调整)原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条: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新课程标准把其中的第三条放到了第二学段,本学段对默读的要求仅限于“学习”,大大降低了对默读的要求。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默读内容和方法都应考虑循序渐进。
低年级学生的“指读”已经成了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下子让学生抛开这种方法,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无论是默读的方法还是内容都应考虑一个学习和训练的梯度。
默读学习内容可以依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逐步进行训练。
同时,默读方法也要由易到难,不应操之过急,比如可以大声指读——小声指读——不出声指读——不出声、不指读。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简述语文新课标2011版对第一学段拼音学习的教学要求
一、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一)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原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原800—1000个)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第二学段(3~4年级)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原20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的要求。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第5条,现去掉)(三)第三学段(5~6年级)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的要求)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实施建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语文教学风格1996 年7 月,我满怀着青涩的希冀来到龙涤小学时,便踌躇满志接下了班主任的工作,却不知这份工作对于刚刚离开校门,涉世未深又背井离乡的我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那时我才真正明白现实中的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书本和师范学校中都不曾学习更不曾涉猎的,为此我曾经迷茫、彷徨、退缩过,但每一次的迷茫与彷徨都会有同事的劝慰,领导的关切,每一次退缩都有伙伴的激励与关怀,回想一下正因为有你们的帮助和鼓励,才能够使我将班主任这项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绩与奖励,以及学生的信赖、家长的认可。
在这十几年的工作、学习、积累与总结中,也逐渐对教学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真实求知——提出问题、精读课文、解决问题记得在06 年参加教科版教材培训时,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讲《小溪生病了》一课,上课伊始,她就让学生看课题质疑,这种做法使我产生了怀疑:一年级的小学生会质疑吗?他们这么做是不是在表演一种形式呢?在交流研讨阶段我向王主任请教了这个问题,王主任建议大家可以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回到学校以后我和同年组的老师开展了培养学生看课题质疑能力的教学研究。
一年级学生小,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
于是,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
首先,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钓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钓”的音和义,然后在“钓”后板书“鱼”,再在“钓鱼”前板书“小猫”。
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小猫为什么要钓鱼?”“它是怎么钓鱼的?”“小猫钓到鱼了吗?”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快乐读书屋三——小猫钓鱼。
”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其次,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
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
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
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
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
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
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就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
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
到中年级,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找出它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
几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步骤和质疑途径大致如下:记叙文,初读时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细读时理清层次和记叙顺序;精读时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中心。
写景的文章,要明确写的是什么景,此景有什么特点。
说明文,要理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按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样方法进行说明。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确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点,找特点,理清写作的目的,最后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二、扎实有效——循循善诱、追求有效、以读为本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很多老师上课都不敢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了,仿佛只要这样去做,就会与新形势格格不入,就会落伍了。
但我觉得“不下河是学不会游泳的”,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没有“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是不行的,要想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功底,除了多读书,多感悟,同时还离不开教师在每一个40 分钟里精心设计的语言训练。
记得刚做教师的时候,备课非常详细,一板一眼,毫不疏忽,上课如法炮制,学生都成了做笔记的机器,随着教学日渐成熟些,我不断尝试抛开教案的左右,寻找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进行教学。
每天回家后,我都坚持认真备课。
备课时努力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
课堂上,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上出语文课的味儿来:写字训练,给够时间,指导写法,及时反馈;词语训练,结合文本,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句式训练,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揭示中心;写作训练, 创设情境,升华主题,培养能力;朗读训练, 多种角度,多种方式,彰显个性。
三、朴实无华——紧扣词语、阅读课文、培养能力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美的本质特征——朴素之美。
这是给我最大的启示:那种追求场面热闹,形式花哨的语文课终究不长久。
我所追求的是自然、朴实,不刻意雕琢的课堂,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工作十余年时间,我上的公开课数量是有限的,每天我们进行的更多都是家常课。
但对待这样的课堂,我从来都不对自己放松要求,就象每次出公开课一样,每堂课前我回家都要认真准备,课上严抓“双基”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上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只凭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扎扎实实地学生进行训练。
收获的是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家长满意度逐年增加,我的教学水平也日渐进步。
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朴实,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教风。
目前,我的语文教学风格大致就是这三点,至于以后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尚不得而知。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走向深入,我的探索步伐也不会停止。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广州市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二小学雷婷“风格”一词,在字典上的解释是:气度、作风、特点。
成尚荣先生在《风格:合唱声中独唱着的旋律》一文中这样定义教学风格: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一种本质联系,通过完美的教学过程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审美风貌。
教学风格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独特性,二是艺术性,三是稳定性。
我的教学风格是什么呢?通过反观自己的成长历程,思索自己的教学轨迹,归纳自己的语文见解,总结如下:诗的意境;美的画面;情的怀抱。
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有诗、有画、有情,孩子们浸润在诗的意境、美的画面和爱的怀抱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会优美地表达,享受优雅的人生。
、诗的意境“意境”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性范畴,也是中国古典艺术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
按照现代《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刘士林著《中国诗性文化》)。
语文教育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粹文化,无疑应当是高雅的、雅致的,应该具备诗的意境。
汉语言的一大魅力是语言造境,而这个“境”之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如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一词,所蕴涵的情味与意象之美是任何语言所无法诠释的,诠释得越清楚,美感便消失得越多。
汉语语意的模糊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学对有些语言的品味或应不求甚解,只要具备一种诗意的直觉就好,所谓的留一分朦胧留一分美。
高尔基说:“诗不是属于现实部分的事实,而是属于那比现实更高部分的事实。
”1、诗化的语言语言文字中最凝炼、最有韵味的形式就是诗歌。
我认为,语文教师用诗化的语言熏陶学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美妙的手段和方法。
希望我们的语言能成为孩子耳中的天籁。
伽达默尔说:“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是的,遵循语文课的学习规律,用我们情深意浓的精妙的语言带领孩子充分享受语文赋予我们的美好感觉,学会优美地表达和幸福地生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本事!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言善于描绘,大段铺陈,给教学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华丽之感,正是他主张诗意语文的鲜明体现;而孙双金老师的语言渐趋平实,给人一种沉郁之感,哲思之辩,也正是他主张情智语文的最好体现。
就像文学创作一样,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色。
而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的我的教学语言,也充满着自己的特色。
请欣赏我执教《桂林山水》时设计的导语:“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遍布绮丽壮观的风光。
在我们祖国的南方广西,有一个以山水的玲珑清秀、优美动人而闻名于世的风景区——桂林,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风姿独特,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桂林山水》。
” 又如,《田忌赛马》的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忌赛马》。
这是一篇很有名的历史故事,虽然讲述的是古代发生的事,但对于今天的我们,乃至我们的后代,相信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为它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 七言绝句《泊船瓜州》,短短二十八个字,却蕴含着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并不难,但要深入体会离家多年、而此时又归心似箭的作者的内心情感,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语言点拨、以情感诱导。
于是,我在学生理解诗意后提问:“作者在瓜州停船过夜,可能站在什么地方了望、吟诗呢?”当学生回答可能是站在江边了望江南时,我顺势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衬托下描述:“当年作者从北方乘船而来,一路流水,一路思乡,终于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到达瓜州,旅途的劳累,冲淡不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他独立岸边,听着潺潺的水声,迎着习习的江风,举头遥望,对岸那万家团圆的灯火,那春风吹拂下的熟悉的山峦,这一切一切,怎能不使人思绪万千呢?如诗的过渡语句,舒缓的语调,充沛的感情,为学生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深深感染了学生。
又如《曼谷的小象》这个故事,本身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美好的景和物衬托着人物美好的心灵。
备课时我非常认真地设计过渡语。
如第四自然段与第五、六自然段之间的过渡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个美好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一个美丽的泰国妇女和一头可爱的小象才编织成的。
现在,让我们继续留意故事的发展,看看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的。
”第五、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之间的过渡语又是这样设计的:“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画面很美,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另一幅画面,欣赏小象洗车的情景,看看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把车身上的污泥冲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