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
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儒家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 子等,主张文以载道 ,强调文学的社会功 能。
道家
代表人物有老子、庄 子等,主张无为而治 ,强调文学的自然之 美。
禅宗
代表人物有慧能等, 主张心性本净,强调 文学的心灵境界。
浪漫主义
代表人物有李白、杜 甫等,主张个性解放 ,强调文学的创新和 情感表达。
现实主义
沉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鲁迅的文学批评
总结词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详细描述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批评主要 集中在批判封建文化和揭露社会弊病方面。他的批评观 点尖锐、深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强调个性与创新
详细描述
宋元明清文学批评中,个性与创新备受关注,强调作家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反对因循守旧。
总结词
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详细描述
宋元明清文学批评中,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成为重要的评价 标准,强调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同时,对文学 与社会、政治、历史等关系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03
代表人物有白居易、 苏轼等,主张反映现 实,强调文学的真实 性和人民性。
02
古代文学批评
先秦文学批评
总结词
萌芽阶段,初步形成
详细描述
先秦时期,文学批评开始萌芽,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中 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如《论语》、《孟子》等 对诗歌、散文的品评和论述。
总结词
注重社会教化功能
详细描述
先秦文学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教化功能,强调 文学作品对道德、政治的积极影响。
发展历程
形成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以《文心 雕龙》、《诗品》等为代表的 系统化文学批评理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全
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
(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
(4)小说和戏曲评点。
(5)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
(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倾向。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本知识1.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
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国家统编教材《中国文学批评史》
国家统编教材《我国文学批评史》1.介绍国家统编教材《我国文学批评史》国家统编教材《我国文学批评史》是我国文学教学领域的一部重要教材。
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至现代的文学批评史,囊括了从古代经典到近现代作家的批评理论,全面地展示了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2.教材的编纂背景和意义《我国文学批评史》的编纂,是为了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求。
在当前我国文学教学中,对于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教学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编纂这样一部系统全面的教材意义重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学批评史的理解和认识。
3.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国文学批评史》囊括了从古至今的文学批评史,以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的源流、发展、进步和变革为主线,全面地展示了我国文学批评的丰富多彩和多样性。
从文学形式学、文体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文学批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4.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我国文学批评史》在文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文学批评素养,为未来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我国文学批评史》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一部分,其编纂和出版,为我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通过这样一部系统全面的教材,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学批评的传承和创新,培养更多的文学人才,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承作出贡献。
对于国家统编教材《我国文学批评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继续深入探讨:6. 教材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文学批评史》的编纂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历代文学批评家的思想与观点,对文学形式与风格的探讨,对文学作品主题与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脉络的介绍,该教材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对文学批评的思考。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一)基本概念文学批评包括理论批评和实际批评。
理论批评:文学观念、美学思想方面的建树、论争及理论体系而言。
实际批评:对具体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文学现象的品味、鉴赏与评价。
文学批评不只是文学裁判,而是审美鉴赏,是审美的再创造。
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相比,既重视理论批评,有注重实际批评,尤其重视创作的成败得失,属于创作论,属于经验型、审美鉴赏型的。
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为批评对象的一门学科。
批评标准是文学批评的核心内容。
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
孔子将门生分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子由子夏)。
这种文学指古代文献,泛指先秦哲学、史学、文学之类书面著作。
近代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称为“语言艺术”。
现代文学批评史是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二)研究对象以中国历代(先秦迄近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著作或篇章为依据,研究、探讨、总结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
(三)学科性质以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区分文艺学的三大分支:文学理论:对文学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或文学史:具体的文学作品。
评价:功绩在于三个分支的区分,缺憾在于认为文学批评仅仅是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森次巴力把文学批评分为十三种:主观的、客观的、归纳的、演绎的、科学的、判断的、历史的、比较的、道德的、印象的、鉴赏的、审美的。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狭义”“广义”之说。
狭义:只包括文学裁判,其中有“解释的批评、提要的批评、考证的批评、判断的批评”。
广义:包括文学裁判、批评理论与文学理论,其中有“批评的前提、批评的进行、批评的标准、批评的方法、批评的错误、批评的批评、批评的建设”七个部分评价“颇有见地但有琐碎之弊。
所谓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理论和思想的历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简介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指研究中国古代至近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发生、发展与演变历史的一门现代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特色。
它以中国化的宇宙观、人生观与美学观为理论基石,是对古代文艺创作、欣赏与评论的各种阐述。
中国文学批评整体上既有着显在的范畴、命题,也有着潜在的审美文化蕴涵,尤其是后者,是产生中国文学批评显在理论形态的灵魂。
从先秦的孔孟、老庄开始,就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这一理论倾向,呈现出与重视知识与逻辑范式的西方文论不同的民族文论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悠久、渊源深厚。
它最早生发于先秦诸子的文化批评形态之中,同时又以《诗经》、《楚辞》等文学创作作为来源,可谓源远流长,根基深厚。
先秦时代的文学批评的这种将人生与文艺相联系的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历代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彰显得十分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强调文品出于人品,追求人生与艺术统一的审美境界。
文学批评不是作为纯粹的思辨对象与形式玩赏,而是与忧患意识、人格精神、文化重建相联系。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文论,都充满着这种现实品格与历史意识,凝聚着这些杰出批评家的人格精神。
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还侧重对作品与作家的评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它虽然不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学科划分,但是却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重视作品与作家评论的特征。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创构,肇端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铃木虎雄的《支那诗论史》,它着重指出,中国古典形态的文学批评有赖于西方现代学术文化的整合,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学科建构是中西学术综合的产物。
1927年,中国人自己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陈钟凡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问世,它标志着中国文学批评史现代学科的草创。
嗣后,郭绍虞、罗根泽、方孝岳、刘大杰、朱东润等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相继问世,一时蔚为大观。
《中国文学批评史》讲义稿(新版1)
讲义稿1: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编号:26120260绪论一、学科历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又名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学思想史等。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中国文学批评与历史学交叉的一门学科。
•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是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与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的奠基者是: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部分高校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学者、专家(略)王运熙、顾易生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2011年版(七卷本,规模宏大,力求全面地清理各历史阶段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
三、“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除了上述提及的著作外,还有以下:1、李建中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李建中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第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2015年8月第1版2、成复旺著《新编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3、李春青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4、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5、赖力行、李清良著《中国文学批评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6、邹然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7、谢建忠著《中国文学批评史述略》,巴蜀书社2005年9月第1版8、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9、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10、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1、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2、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袁济喜著《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最重要的教科书(本科)•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
1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的学科,主要
研究中国文学的思想、结构、形式、精神、价值观以及它产生的文化
后果,涉及传统文学和新文学两个方面,以及文学文本改造。
它是展
现历史文学演变依据和评价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科学工具和学术基础,是研究文学全貌和文学思潮发展和改变的研究领域。
2 中国文学批评史发展历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古代,如先秦思想家荀子和赵乙、西汉文学家班固的文学批评论著《汉书·文苑英华》出现,他们在文
学门类和文学结构上作出了分类和解释。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重点复习汇总)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分期,按照以文学理论批 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心,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和 文学创作发展状况的原则,分为五个时期:
一、先秦——萌芽产生期; 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 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 四、明清——繁荣鼎盛期; 五、近代——中西结合期。
第一章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 ——先秦时期
嵇康等人的文学批评思想
嵇康的文艺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一文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他主要表达了“音乐的变化和美与不美, 与人在
情感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这一思想对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 等同于政治, 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 甚至要它起到占卜作用 等方面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文心雕龙的体例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兴”, 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 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
志”(《四一书章句集注》) “观”, 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 《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说:“观风俗之盛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说:“考见得失。” “群”, 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论语集解》引孔安国
儒家的“仁政”学说——“与民同乐”美学思想——“风 雅比兴”与“实录”原则。
庄子关于“虚静”、“物化”的论述, 关于“有无”、 “形神”关系的沦述, 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 都成为后代 文艺创作理论的重要依据。。
第三,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 评和艺术理论批评, 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难以截 然分开, 而且很多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艺 术思想、艺术理论批评中引申出来的。
刘勰在《序志》篇中清晰的说明了本书的创作构架。 《文心雕龙》全书由50篇论文组成,是一个自觉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1)、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
中国文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这种分析和评价 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 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重视人情、强调文以载道等思 想,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 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逐渐 从文学创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这种独立性对后 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得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系统 化。
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 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 对作品的评价和鉴赏有所涉猎, 还对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世的 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 资源。
对世界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01
提供了独特的批评视角和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还关注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批评视角和方法为 世界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丰富了世界文学批评的宝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 宝,也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丰富了世界文学 批评的宝库。
详细描述
《文心雕龙》由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全书共50篇,分为“文”和“心”两部分,系统地论述了 文学的本质、起源、功能、文体、创作、批评等方面,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品》的诗歌批评思想
总结词
《诗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部重要的诗歌批评著作,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玄学清谈的文学观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是指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讨论的活动。
它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文人的创作和评论活动上。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3世纪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兴起,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他们强调文学作品应该遵循道德标准,并通过文学批评来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
在随后的汉代,文学批评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如儒家的“八股”文体理论和《文心雕龙》的审美理论。
另一方面,的传入对中国文学批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强调内心的净化和智慧的追求,这对于文学批评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式。
唐代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思想与文学批评相结合,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
到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中国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
宋代文学批评家数不胜数,如苏东坡的文学理论和陆游的批评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的杨慎也在《讲演群书记》中提出了批评家应该具备的七种素质,成为后世文学批评师范的重要参考。
明清时期,李贽以及清代的曹雪芹和红楼梦批评学派,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现代的中国文学批评则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等学者提出了启蒙性的文学观点,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20世纪后期,文学批评逐渐多元化,涌现出各种新的学派和理论,如“独立文学批评”和“后现代文学批评”,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领域。
总结来说,中国文学批评历经漫长的发展,从古代儒家的道德标准到现代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不断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今天,中国文学批评仍然在不断进步和变革中,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学术支持。
参考文献:- 陈杨. 中国文学批评概述[J]. 创作研究, 2016(5): 66-67.- 王颖. 中国文学批评文化[J]. 文学评论, 2019(3): 41-42.。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
绪论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色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两面性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独具一格,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二、农业宗法型社会及儒道思想对文学批评的影响由于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农业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二者的和谐一致。
先秦道家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法天贵真的宇宙观和审美观正是其产物。
三、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概念、范畴的特点受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也有多义性。
它所运用的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概念,一方面能够深刻揭示文学现象的规律,包含丰富的艺术辩证法思想,令人读来具体、亲切,富有美感,但另一方面,概念、范畴意义不够明确,分析归纳逻辑不够严密。
梁启超在《国民浅训·不健全之爱国论》中曾对中、西“研究学问之法”的相异点及其结果下断语曰:“我国学者,凭瞑想,敢武断,好作囫囵之词,持无统系之说;否(不足之处)则注释前籍,咬文嚼字,不敢自出主张。
泰西学者,重试验,尊辩难,界说谨严,条理绵密;虽对于前哲伟论,恒以批评的态度出之,常思正其误而补其阙。
故我之学皆虚,而彼之学皆实;我之学历千百年不进,彼之学日新月异无已时,盖以此也。
”王国维在《论新学语之输入》中也对中西不同的思维特点及学术短长作了这样的说明:“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对世界一切有形无形之事物,无往而不用综括(Cenerafization)及分析(Specification)之二法,故言语之多,自然之理也。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先秦时期概说先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
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指出:《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期就定型了。
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
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
概说●先秦亦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滥觞期,先秦文论具有以下特点:●大都蕴含于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文史哲合一,具有浓郁的学术文化色彩;●以《三百篇》为圭臬,提出“诗言志”学说;●无理论批评专著问世,批评形式多为语录条目、片言只语,散见于经史子集著述中;●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文学批评理论与艺术批评理论结合紧密,诗、乐、舞三位一体。
说“文”●《庄子》:“越人断发文身。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屈原《桔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说“文化”●《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说“文学”●“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孔门四科,“文学”为其一:“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谓学问也。
……子赣、季路。
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文学在这里指的是学问、文教、文化修养、文献古籍等。
如杨伯峻《论语译注》:“文学——指古代文献,即孔子所传的《诗》、《书》、《易》等。
”第一章《尚书·尧典》●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作家作品也称《书经》,战国之前流传下来的关于上古历史与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中国文学批评史
1、朱自清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
2、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内容包括“文以气为主”的文气说、“文本同而求异”的文体论、“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文章论、反对“文人相亲”的作家论。
3、钟嵘《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被誉为“百代诗话之祖”。
4、刘勰的《文心雕龙》包括“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执政驭奇”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原则。
——《文心雕龙》和《诗品》是魏晋南北朝最为重要的两部文学批评著作。
5、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深入论述创作的文章,他对灵感的分析——是第一次发现中国文人有对灵感的分析,他对诗歌文体风格概括——“诗缘情而绮靡”——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
6、严羽《沧浪诗话》在宋代文论批评史中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诗学理论之作。
7、元浩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后,“以诗论诗”的典范之作。
8、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组诗开创了我国诗论绝句具有“诗化色彩”的文学批评体式。
9、白居易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生实义”。
他强调“诗教”的社会政治功能,倡导继承《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十分重视讽喻诗的创作,突出诗文创作的宗旨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享有“广大教化生”的美誉。
10、唐代的选本:殷璠《河岳英灵集》、元结《箧中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11、唐王昌龄《诗格》有“三格”:生思(内心而成)、感思(古贤者而成)、取思(自然外物而成)和“三境”:意境、情境、物境。
12、皎然《诗式》提出了缘境、取境。
13、司空图的“四外说”: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4、黄庭坚提出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15、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创立“江西诗派”之名(悟入、活法)——“一祖三宗”(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16、李清照的《词论》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是“词别一家”。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也称中国文论史,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观照和研究中国文
学的一种历史分析学科。
以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检验、比较、忆起
不同时期的文学评论,以分析文学发展为主要内容。
它从古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已有几
千年的历史。
中国先秦文学批评史,始于先秦时代,以颜渊、叔齐、苏秦为代表。
他们宣扬道德教诲,体现古代文化的精神,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国家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他们指出文学
及文人应具备仁义、智慧等道德素养,不仅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讲求必须正直,还重视文艺
本身的品位美学。
中国秦汉文学批评史,魏晋文学批评史,以及隋唐五代的文学批评史,进入了系统评
论的发展阶段。
它们把艺术理论表达的更加系统,普遍的观念及艺术理论也得到了深入的
研究。
其中,晁错的《错语》,殷鉴的《礼赞》,王勃的《乐府集註》,嵇康的《兰若词赋》,杨婉清的《歌行联珠》等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经过历史上洪泛的新的文学学派的兴起,丰富了中国文
学批评史的内涵,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如批判现实主义、新月会和唐人等新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学评论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形成了有社会意义的文学观念,把文学创作
从文艺本质的审美感受视野拓展到文化社会现象范畴,从而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发展提供了
重要支撑。
(除参考资料外,未经校对。
)
参考资料:
[1] 王金业,张又禹编《中国文学评论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4] 李思光《中国文学批评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1[判断题]《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判断题]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3[判断题]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判断题]《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5[判断题]《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6[判断题]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
“四科”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7[判断题]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8[判断题]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9[判断题]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
广义的文指的是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文当即是“人文”,指人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0[判断题]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11[判断题]《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2[判断题]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13[判断题]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4[判断题]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5[判断题]《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6[判断题]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7[判断题]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8[判断题]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著的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教材认为是“直寻”。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19[判断题]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见《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新自然。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0[判断题]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1[判断题]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怨”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2[判断题]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
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3[判断题]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4[判断题]教材指出:《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5[判断题]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含义。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6[判断题]《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7[判断题]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8[判断题]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直接体现作家的才性,也就是:才、气、学、习的特点的。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29[判断题]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0[判断题]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教材认为:“会意”是指具体构思,“遣言”是指辞藻问题,“音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
这主要都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1[判断题]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10类。
实际上最关系到文学的是诗和赋两种文体。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2[判断题]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化。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3[判断题]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性”概念,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不同的作家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4[判断题]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
八种文体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5[判断题]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我的答案: A解析:36[判断题]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佚文》篇)。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7[判断题]《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参考答案: A解析:38[判断题]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39[判断题]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0[判断题]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1[判断题]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2[判断题]《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3[判断题]《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4[判断题]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形式;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5[判断题]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干之以风力”,同时“润之以丹采”,只有二者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6[判断题]《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7[判断题]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8[判断题]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49[判断题]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50[判断题]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参考答案: A我的答案: A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