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课件1电阻10张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14.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14.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灯丝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表示。
精编优质课PPT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14.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精编优质课PPT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14.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A 电路图中用符号
表示。
当材料、横截面积、温度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当材料、长度、温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当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一定时,材料改变,电阻改变。
加热 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当材料、横截面积、温度一
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当材料、长度、温度一定时,
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 定时,温度改变,电阻改变。
精编优质课PPT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14.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实验结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还受温度影 响。
精编优质课PPT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14.1电阻(共1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 载)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课件14. 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箱内电阻R为_1_5__Ω 。
打开箱子你发现:
(1)R1与R2 串联 (2)R=R1 +R2
三、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研究方法:A、实验法
B、理论推导法
U U1 U2
I I1 I2
又U IR串,U1 I1R1,U 2 I 2 R2
IR串=I1R1 I2R2
R串=R1 R2
R1 、R2两个电阻串联可以用一个总电阻R串等效代替
U1=? U2=?
③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有什么关系?
I=0.5A
U=?
解:
① R=RI=1I+1=R02=.51A0Ω+30Ω=40Ω
U=IR=0.5A×40Ω=20V
② U1=I1R1=0.5A×10Ω=5V
R1=10Ω R2=30Ω
U1=?
U2=?
I=0.5A
U=?
U2=I2R2=0.5A×30Ω=15V
若R1 > R2, 若R1 = R2, 若R1 < R2,
则I1 < I2 则I1 = I2 则I1 > I2
六、欧姆定律使用中的同体性即同一性
例1:如图,其中甲灯电阻是15 Ω,s闭合后,电流表读数为
0.1 A,请计算得出乙灯两端的电压? 注意1:在运用I=U/R解题
A
甲
S
乙
时,公式中的U、I、R必须 是同一段导体的电压、电
③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U1 U2
=
R1 R2
把电源电压按电阻比例分配
课堂小结
欧 姆 定 律 的 应 用
一、运用欧 姆定律测量
电阻 (R=U/I)
二、伏安法测 小灯泡的电阻 (R=U/I)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

L1 O
(1)确定支点
(2)画作用线
(3)作垂直线段
(4)标出力臂
F1
F3
新课讲解
力臂的三种表示方 式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F1
F1
B
A
F2
L1
B
A F2
O
(1)找出支点的位置 (2)确定动力、阻力作用线
O L2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刀,其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只要用较小的力,就能把坚 硬的金属片剪开。
园艺师使用的剪刀有很多种,请你调查一下,园艺师使用了哪些剪 刀?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第1节 杠杆
课时1 杠杆的应用及其分类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布置作业
一、杠杆的分类 等臂杠杆:天平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是一种等臂杠杆。
1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第1节 杠杆
课时1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布置作业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拓展与延伸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
阻力的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新课讲解
(4)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杠杆时,力臂与杠杆重合;当力 的作用线不垂直于杠杆时,力臂与杠杆不重合;如果力的 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5)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受到的力,而不是杠杆对别的物体 施加的力。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18.3太阳能》课件(完美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太阳能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 3.能解决一些关于太阳能转化的物理问题。
化石能源有限, 不可再生。
人类面临能 源危机!
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氢能等。
一、神奇而神秘的太阳
1.太阳很远。 距离地球约1.5 ×108km。太阳光传播到地球约500秒左右。 2.太阳很大 直径约是地球的109倍,质量约是地球的33万倍。 3.太阳很热 表面温度约6000℃,内部温度高达1.5 ×107℃。 4.太阳蕴藏着无比巨大的能量 据估计,每几天向地球辐射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化学能的总和。
A.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c水
5.人类正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小颖想测出地球表面接收到太 阳能的总功率.
(1)天气晴朗时,小颖测得太阳能热水器1 h内平均能使质量为36 kg的水从20℃升高到30 ℃,则水 吸收了多少热量?[ C水 =4.2×103J/(kg ℃)]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太阳能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 3.能解决一些关于太阳能转化的物理问题。
化石能源有限, 不可再生。
人类面临能 源危机!
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氢能等。
一、神奇而神秘的太阳
1.太阳很远。 距离地球约1.5 ×108km。太阳光传播到地球约500秒左右。 2.太阳很大 直径约是地球的109倍,质量约是地球的33万倍。 3.太阳很热 表面温度约6000℃,内部温度高达1.5 ×107℃。 4.太阳蕴藏着无比巨大的能量 据估计,每几天向地球辐射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化学能的总和。
A.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c水
5.人类正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小颖想测出地球表面接收到太 阳能的总功率.
(1)天气晴朗时,小颖测得太阳能热水器1 h内平均能使质量为36 kg的水从20℃升高到30 ℃,则水 吸收了多少热量?[ C水 =4.2×103J/(kg ℃)]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3欧姆定律 课件 (共19张PPT)

·
·
·
O·
U/V
实验二.电压为2V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 次序
电压U=_ 2 V
电阻 电流 / Ω /安
(1) 5
(2) 10
(3) 15
结论2: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 电阻成反比关系。
二、欧姆定律
IR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U压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规律叫
1.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 个因果关系,电压是因,电流是果,因为导体两端有了电压,导 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先有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 系不能颠倒。
2.同样不能说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个性质,它的大小由导体本身来决 定,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一 、学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三、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探究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和它的电阻 和两端电压的关系
采用控制变量法。
具体方法: a、保持电_阻_不变,改变电_压_,研究电流与电 压之间的关系。 B、保持电_压_不变,改变_电阻_,研究电流与电 阻之间的关系。
2.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
流为0.25A,则这导体的电阻为__1_6___Ω;当加
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1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___1_6__ Ω,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___0_._5__A 。
3.一电灯L的电阻是40欧,和20欧的电阻R串联 后接在15伏的电源上,如右图所示,电压表的 示数为10V,求通过灯的电流大小?
• 思考:有什么方法 让电路中的灯泡变 暗些呢?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一、杠杆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二、滑轮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三、功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70页 0138页 0176页 0214页 0301页 0353页 0423页 0455页 0516页 0551页 0553页 0607页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二、滑轮 四、功率 综合实践活动 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 三、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二、变阻器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附录:常用物理量单位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四、功率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完整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 课件(共39张PPT)

• 10.某人用20牛的力将重为15牛的球推出去后, 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米后停下来.球在
• 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手对球所做的功为 ()
• A.350焦 B. 200焦 C. 150焦 D. 0焦
• 11.重30000牛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 进,汽车受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汽车行驶
• 1.5千米时,牵引力做功
运动算哪 些物理量?
• W=FS
• 已知力F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可以计算功W;
• F=W/S • 已知功W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S可以计算力F; • S=W/F • 已知功W和力F可以计算物体在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S。
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为零.(有力-无距离-不做功)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 的作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 是相互垂直的(.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
结论:有力才有可能做功,但有力不一定 做功,无力就谈不上做功。
不做功的第一种情况:
• 8.下图的几种情景中,人做了功的是 ()
• A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 • B司机推汽车纹丝不动 • C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
• 9.下列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力对其做功的是 ()
• A.从高处自由下落的雨滴 河中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轮船
B.在
• C.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 D.沿斜坡滚下的足球
►运用功的公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公式中的F与S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2、公式中F的单位必须是(N)S的单位必须是 (m),那么功的单位才是(J); 3、F、S必须具有同时性: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 课件(共31张PPT)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一猜: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A (铅笔芯)
2s
B (铅笔芯)
s
C (铅笔芯)
s
D (铁丝)
s
思考:
1、如何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是否影响电阻大小?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一猜: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A (铅笔芯)
2s
B (铅笔芯)
1.实验室用的连接导线的电阻很小,常用的1m 长的铜导线,阻值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 以忽略不计。
2.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近似情况下可看作等于 零。
3.电压表的电阻很大,近似情况下看作无限大 。
4.人体的电阻约为几十千欧至几千千欧。 5手电筒的小灯泡其灯丝电阻为几欧到几十欧
• 电阻大小还跟温度有关。
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一 、电阻
学习目标
• 1.通过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而认识导体可以导电同 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的性质,(为什么)知道电阻的概念,认识电 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 2.经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科学研究过程,通过实验探 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换算关系
如:1、常温下的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就变成了导体;2、纯 净水不导电,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
•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导电性能受温度 和光照的影响较大.具有光敏性、热敏性、压敏性。
车流的流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 路的宽度 • 路的长度 • 车辆的种类、性能
几个特殊值
1.实验室用的连接导线的电阻很小,常用的1m 长的铜导线,阻值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 以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 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 2).
0 F1 F2
0
F2
F1
总结
•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 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 相反。
课堂巩固
1.重物G分别在拉力F1、F2、 F3作用下静止不动,不计摩擦 力则( ) A F1最大 B F2最大 C F3最大 D 一样大
2.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 100 N。 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 (不计摩擦)
F
图(a)
图(b)
3.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 10 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 N。人匀速 0 50 拉绳子的力是____ N(动滑轮自重不计)
F O
B: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的2倍。
1 F= 2 G
.
l2
l
1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1 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 2 即Βιβλιοθήκη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G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省力 方向
思考题:
改变用力的方向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 省力 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 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s=nh
例题:一条绳子只能承受3×103N的的拉 力.请你设计两种滑轮组装置要求都能提 起104N的重物.请用两种完成任务(第一 种可动力向下,第二种使用尽量少的滑轮)
F2 F1
7.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物体质量为5 ㎏,若不计滑轮的重及摩擦,在A端 所用力F为_________N,要使重物被 提起2m,则绳自由端A要拉过的距离 为__________m.
8.力F拉着滑轮以0.1m/s的速度向前移动, 如果物体A的重力为20N,物体A与地面之间 的摩擦力为8N,则拉力F= N,物体 A向前移动的速度时 m/s.
9.如图所示 AO 5BO 重物 G 500 N,要使装置平衡, 需要多大的拉力?
G
功
1.功: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
(b) 4.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 ( c ) (a) 省一半力,图___最费力,图____ (d) 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a)
(b)
(c)
(d)
5.一根能承受100N拉力的绳子要提起 400N的重物,⑴要求改变力的方向? ⑵使用滑轮个数最少?
6.滑轮本身重力及摩擦力均 忽略不计,若F1:F2=2:3, 则两重物的重力之比是 ( )
实验探究1:定滑轮的特点
A:支点在轴心O处。
.
l2 0 l1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2: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 F=G
F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力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___, 方向 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 (F=G)
G
F
F
实验探究2:动滑轮的特点 A:支点在边缘O处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全册优质课课件
杠杆
想一想:以上过程的共同共同特点是什么?
F2
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 点转动的硬棒称做 杠杆
举出日常生活中其它杠杆的实例来?
判断下列实例是杠杆吗?
撬棒
跷跷板
压水井把
方法:根据杠杆定义判断
裁纸刀
铁锨铲 土
钓鱼竿
方法:根据杠杆定义判断
镊子
杠杆的几个名词(杠杆的五要素):
G 1 F= 5 (G+G/)
2:滑轮组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1 F= n f F T N
.
G
f
1 f F =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 3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120N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 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1:滑轮 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F 1 F= 2 G n=2 G 1 F= 2 G G n=2
F 1 F= 3 G
n=3
G
1)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实验结果: 2)F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的距离h与n有关, s=nh
阻力作用线
动力F1
动力臂l1
阻力臂l 2 支点O
动力作用线
阻力F2
画力臂的方法:(1找、2画、3作、4标) 1.找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作垂线段;4.标括号和符号。 例1:标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l1 l2 F2 F1
l1
总结: 1.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2.力臂之和与杠杆的长度无关.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磨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1 G n 思考题: 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1 F= 5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
G/
力F应等于多少?
F1
F2
l1
l2
l1
L1
F2
滑 轮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 轮提升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 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你是 这么 做的 吗?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叫定滑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 轴的位置是否移动, 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 轮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F
T
.
N f
因为
1 F= 2 f
A
所以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 G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T=f=120N
课堂小 结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0 F1 F2
0
F2
F1
总结
•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作 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 相反。
课堂巩固
1.重物G分别在拉力F1、F2、 F3作用下静止不动,不计摩擦 力则( ) A F1最大 B F2最大 C F3最大 D 一样大
2.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 100 N。 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 (不计摩擦)
F
图(a)
图(b)
3.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 10 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 N。人匀速 0 50 拉绳子的力是____ N(动滑轮自重不计)
F O
B: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的2倍。
1 F= 2 G
.
l2
l
1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1 2:在上述情况下,动力是阻力的 2 即Βιβλιοθήκη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G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但不能改变施力的____。 省力 方向
思考题:
改变用力的方向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 省力 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 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s=nh
例题:一条绳子只能承受3×103N的的拉 力.请你设计两种滑轮组装置要求都能提 起104N的重物.请用两种完成任务(第一 种可动力向下,第二种使用尽量少的滑轮)
F2 F1
7.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物体质量为5 ㎏,若不计滑轮的重及摩擦,在A端 所用力F为_________N,要使重物被 提起2m,则绳自由端A要拉过的距离 为__________m.
8.力F拉着滑轮以0.1m/s的速度向前移动, 如果物体A的重力为20N,物体A与地面之间 的摩擦力为8N,则拉力F= N,物体 A向前移动的速度时 m/s.
9.如图所示 AO 5BO 重物 G 500 N,要使装置平衡, 需要多大的拉力?
G
功
1.功: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
(b) 4.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 ( c ) (a) 省一半力,图___最费力,图____ (d) 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a)
(b)
(c)
(d)
5.一根能承受100N拉力的绳子要提起 400N的重物,⑴要求改变力的方向? ⑵使用滑轮个数最少?
6.滑轮本身重力及摩擦力均 忽略不计,若F1:F2=2:3, 则两重物的重力之比是 ( )
实验探究1:定滑轮的特点
A:支点在轴心O处。
.
l2 0 l1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2: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 F=G
F
3: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力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___, 方向 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__。 (F=G)
G
F
F
实验探究2:动滑轮的特点 A:支点在边缘O处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全册优质课课件
杠杆
想一想:以上过程的共同共同特点是什么?
F2
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 点转动的硬棒称做 杠杆
举出日常生活中其它杠杆的实例来?
判断下列实例是杠杆吗?
撬棒
跷跷板
压水井把
方法:根据杠杆定义判断
裁纸刀
铁锨铲 土
钓鱼竿
方法:根据杠杆定义判断
镊子
杠杆的几个名词(杠杆的五要素):
G 1 F= 5 (G+G/)
2:滑轮组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1 F= n f F T N
.
G
f
1 f F =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 3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120N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 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
能。把它们组合成滑轮组。
1:滑轮 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F 1 F= 2 G n=2 G 1 F= 2 G G n=2
F 1 F= 3 G
n=3
G
1)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实验结果: 2)F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的距离h与n有关, s=nh
阻力作用线
动力F1
动力臂l1
阻力臂l 2 支点O
动力作用线
阻力F2
画力臂的方法:(1找、2画、3作、4标) 1.找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作垂线段;4.标括号和符号。 例1:标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l1 l2 F2 F1
l1
总结: 1.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2.力臂之和与杠杆的长度无关.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磨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1 G n 思考题: 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1 F= 5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
G/
力F应等于多少?
F1
F2
l1
l2
l1
L1
F2
滑 轮
动手尝试
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 轮提升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 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模拟.
你是 这么 做的 吗?
使用时,轴固定 不动,叫定滑轮。
滑轮在使用时,根据 轴的位置是否移动, 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 轮两种。
使用时,轴和 重物一起移动, 叫动滑轮。
F
T
.
N f
因为
1 F= 2 f
A
所以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 G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T=f=120N
课堂小 结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