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教学教材
《商业银行风险与案例》课件—03操作风险管理
3.1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特点与分类
(4)核心员工流失 ✓ 核心员工具备商业银行员工不普遍具备的知识,或者主 要人员能够快速吸收商业银行的内部知识 ✓ 核心员工流是体现为对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包括缺乏 足够的后援/替代人员,相关信息缺乏共享和文档记录,缺 乏岗位轮换机制等
(5)违反用工法 ✓ 指违反就业、健康或安全方面的法律或协议,包括劳动 法、合同法等,造成个人工伤赔付或因性别/种族歧视事件 导致的损失
➢ 操作风险分类: ✓ 人员因素; ✓ 内部流程; ✓ 系统缺陷; ✓ 外部事件。
3.1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特点与分类
1.人员因素
3.1 操作险识别|操作风险特点与分类
(1)内部欺诈 ✓ 指员工故意骗取、盗用财产或违反监管规章、法律或公司政 策导致的损失。 ✓ 至少涉及内部人员一方,不包括性别/种族歧视事件。 ✓ 我国商业银行员工违法行为导致的操作风险主要集中于内部 人作案和内外勾结作案,属于多发风险。
3.1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特点与分类
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人员、内部程序、信息科 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 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 战略风险。
3.1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特点与分类
➢ 与信用风险相比,操作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 具体性;分散性;差异性; ✓ 复杂性;内生性;转化性。
3.1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特点与分类
2.流程因素 指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缺失、设计不完善、或者没有 被严格执行而造成的损失,主要有财务/会计错误、文 件/合同缺陷、产品设计缺陷、错误监控/报告、结算/ 支付错误、交易/定价错误等。
3.1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特点与分类
从典型案件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课件
10
1.山西“728金融大案”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混乱 ➢ 支票领用把关不严,造成犯罪分子或银行工作
人员冒领、代领、代办支票; ➢ 出售支票未按规定加盖领用单位账号、开户银
行名称等要素,也未在电脑系统中录入相关信 息; ➢ 未按规定及时收回、处置销户企业交回的未使 用重要空白凭证,造成已销户企业交回的作废 支票被犯罪分子继续使用。
➢ 加强印鉴卡管理:将空白印鉴卡作为重要空白 凭证管理;客户保管联应加盖业务公章;严格 管理底卡,不得随意抽出更换;销户应交回印 鉴卡并与底卡核对相符后专夹保管。
15
1.山西“728金融大案”
➢ 严格遵守大额和可疑支付报告制度。 ➢ 加强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采用技术手段对支票
领用、使用、退回作全程监控;退回作废支票 应及时销毁,未销毁前应作表外核算。 ➢ 推广电子验印、支付密码等技术。 ➢ 规范对账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账单打印、分发、 回收实行严格分离;上级行集中对账;加强宣 传和引导,提高客户对账意识,提高对账单的 回收率;对余额大、资金流量大、长期无法回 收、余额核对不符的账户应重点关注。
19
2.“106金融诈骗系列案”(高山案)
2.2 违规事实
➢ 虚假开户:开立多个没有任何开户手续的虚假 账户,用于转移资金。
➢ 上门开户:由外聘人员上门办理开户手续,然 后偷换印鉴卡。
➢ 虚假背书:乘上门服务之机,在途中利用私刻 印章背书转让,转入其他账户。金额不大,分 别进入不同账户,不易被察觉。
主要案犯 ➢ 李东哲:世纪绿洲系列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 高 山: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行长。 ➢ 刘 静:河松街支行外聘人员,高山司机。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并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它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对它的管理策略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
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我们要从引起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案例:柜员办理开户案例案例背景:2011年9月29日下午16时32分左右,客户王立贤持4500元现金来到邮储银行玉山镇支行3号窗口办理定活两便开户,该窗口个人柜员陶珂在为客户办理完开户业务后直接把单子递给了客户,没有请客户核对单证且自己也没有审核票据,在日终盘账时发现短款40500元,在经过仔细盘查后发现在为王立贤办理定活两便开户时误将4500元存为45000元。
经支行长授权后,柜员将王立贤定活账户支付,再找回客户本人将45000元的定活单子销户重新开立正确的单据。
风险成因及处理结果:在本案例中,由于是基本的开户业务,柜员放松了警惕,未严格执行业务操作流程,未坚持唱收唱付,未请客户核对票据,造成现金短款。
该事件出现后,我支行召开全体会议,对陶珂同志的疏忽大意提出了严厉批评,并再次强调了业务操作流程的重要性,要求个人柜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唱收唱付的业务制度,并在业务办理完成后要仔细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并请客户核对金额。
案例点评:定活开户是银行业务中一项最基本的业务,因为经常办理,柜员往往最此掉以轻心,但错误往往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生的。
如果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按章操作,规范流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合规建议:1、柜员要认真仔细,严格执行与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切不可疏忽大意。
2、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完业务后,应及时请客户核对金额,同时自己也要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在确保该项业务准确无误后方可请客户离开。
从典型案件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课件
从典型案件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课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操作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操作风险可能导致银行遭受重大损失,影响其声誉和稳定性。
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风险的本质和特点,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典型案件分析1、内部欺诈案件某商业银行的一名信贷员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客户资料,违规发放贷款,最终导致大量贷款无法收回。
这起案件暴露了银行内部员工道德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漏洞。
信贷员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方面是其个人道德败坏,为了谋取私利而违法违规;另一方面,银行在信贷审批流程中存在审核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欺诈行为。
2、操作失误案件在另一家商业银行,由于柜员在办理业务时输入错误的客户信息,导致客户的资金被错误地转账到其他账户。
虽然最终通过银行的努力追回了大部分资金,但这起事件仍然给客户带来了不便和损失,也损害了银行的声誉。
这起案件反映出员工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以及银行在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方面的不足。
3、外部欺诈案件某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客户的账户信息被窃取,资金被盗取。
这起案件凸显了银行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和应对外部攻击的能力不足。
银行在网络安全防护、客户身份认证等方面存在漏洞,没有及时发现和阻止黑客的攻击行为。
二、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分类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内部欺诈风险:包括员工故意欺诈、盗窃、挪用资金等行为。
2、外部欺诈风险:如第三方欺诈、盗窃、抢劫等。
3、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风险:涉及员工招聘、解雇、工作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4、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风险: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不当、产品设计缺陷、业务流程失误等。
5、实体资产损坏风险:如火灾、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银行资产损失。
6、信息科技系统风险:包括信息系统故障、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
从典型案件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课件
从典型案件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课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金融行业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操作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客户资产并确保银行自身的良好运营,商业银行必须认真防范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类别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失误、系统故障、欺诈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银行发生损失的潜在风险。
根据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内部失误风险:包括人为错误、疏忽、信息不准确以及内部系统和流程的缺陷。
2. 技术风险:由于信息技术系统故障、网络攻击或恶意软件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3. 欺诈风险:包括员工内外勾结、虚假交易、身份盗窃等导致的诈骗行为。
4. 法律风险:由于法规变化、法律纠纷、合同不履行等原因导致的法律责任和声誉风险。
二、典型案件剖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件来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1. 内部失误案例:2014年,某商业银行因员工对系统操作的疏忽,导致客户资金转账错误,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 技术风险案例:2017年,某商业银行的网络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客户的个人信息被窃取,银行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漏洞。
3. 欺诈风险案例:2019年,某商业银行的一名员工与外部的犯罪团伙合谋,通过虚假交易手段骗取了大量资金。
4. 法律风险案例:2016年,某商业银行由于内部审核不严,被发现存在违规放贷行为,并因此被相关监管机构处以罚款的惩罚。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严重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也提醒我们商业银行必须认真防范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和类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检查和审计制度,确保流程规范、信息准确,避免人为错误和疏忽。
2. 提升信息技术安全: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软件,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外部黑客攻击。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中心,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经营上产生的复杂性因素也在不持续地增多,商业银行内部的数据日渐集中,规模不断扩大,如何降低经营风险、减少损失成为整个银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操作方面存在疏忽失误的原因,我国各类重大案件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有必要及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学习国外同类行业的先进经验及技术方法,进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策。
金融发展是当代经济的焦点问题,金融安全问题直接决定了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
金融风险可能诱发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
金融风险不仅着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可以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上造成重大影响,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否构成严重威胁。
在现代的世界金融体系中,银行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银行业陷入危境,不光是会直接影响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国民经济健康成长形成严重危害。
所以,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便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氛围日益紧张、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同时金融业对银行的监督管理逐渐放松,商业银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风险治理渐渐成为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核心内容。
近些年来。
中国国内和国际银行业之间的竞争都在日益加剧,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落后于整个国际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国内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为了求得更稳定的生存与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对操作风险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监管。
本文着眼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介绍国内外相关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案例,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鉴戒。
纵观整个国际和中国国内的银行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被认为是商业银行目前正面临着的几大重要考验。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发展,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变得更为复杂。
在我国,由操作风险引发的大案触目惊心,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迅速放大、经营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出现了一系列震惊国际金融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一、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引发案件的具体原因分析案例: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经查,涉及金额2599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
一方面在业务发展的管理上,该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向钱看”的风气,造成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的员工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以违规经营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营业绩和利益。
另一方面该行对考核办法缺少辅助教育的手段,还提出了一些诸如“谁完成任务好,谁贡献大,谁多拿钱”等不甚科学的提法,没有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和合理的待遇水平来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来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以及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避免员工因追逐短期利益而不惜采取违规经营的行为。
(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该分理处从2002年初开始违规操作,代办借记卡,不签贷款协议书放贷,在此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的活动都没有发现,没有排除,清楚地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苍白无力,从一线人员的制度执行到二线管理人员对一线人员的监督,再到内控部门对各环节的再监督,这三道防线都失察和疏漏。
该行案防教育流于形式,各种检查没有落到实处,风险防范的意识没有在员工的头脑里深深扎根。
对整个监督运行机制缺乏调查分析,对各个层面的执行力也缺少评价,这就很难从根本上保证各种教育活动能落到实处,也很难发挥各种制度和监督机制的约束力。
最新商业银行风险之操作风险ppt课件
(二)加大操作风险控制力度
云岩农村合作银行从大方向来看,虽然不存 在什么严重的操作风险,但扼住操作风险的“咽 喉”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云合行在对农户贷款的力度上比较大, 特别是针对支农经营方面一直在不断创新;加之 这种贷款群体素质不高,贷款风险大小难以确定, 所以要放好这类贷款,必须有一支非常熟悉自己 的贷款对象、非常爱岗敬业、自律意识强、思想 素质好的信贷员队伍。
派工作人员上门收取客户存款,并在客户交接本上签写了 现金包数和数额。回行后,银行按照收款协议规定的方法 进行操作后,发现数额不对。第二天,银行打电话通知客 户,客户未作反应,银行按照规定向客户签发了对帐单。 一个月后,该客户以银行在双方交接薄上签发的数额向人 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该商业银行以该数额承担本息的返 还义务。在辩护过程中,该商业银行以当事人签订的协议 为依据,主张客户如对数额有异议,应在1个星期内查看 银行录像,客户如未有异议则视为同意,银行是按照协议 办事,并由查点该客户现金封包的银行员工出庭作证。该 客户则以银行经办人签收的数额和银行未对其提出异议为 由主张自己的权利。法院认为,因银行录像带已销毁,且 银行通知客户为电话通知,客户的口头承诺无法举证,故 最终判决该商业银行案客户交接本上签收的数额承担向客 户支付利息的义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的数据分析
1.从业务线来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主要集 中在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领域, 分别占到了74.65%和18.31%;同时,由于 商业银行业务单笔损失金额巨大,因此其 总的损失金额在各部门中占比高达97.6%。 相比而言尽管零售银行业务损失事件发生 频率较高,但是其总的损失金额却非常少, 在损失金额的比较中排在了最后。
2、外部突发事件
案例:“非典”的影响
商业银行内控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资料
商业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案例分析一、引言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该风险难以量化,管理难度更大,且由于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常也是非常巨大的。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协议第644段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不当或者失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人员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此后,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分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著名的巴林银行和我国国内某商业银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主要归结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而国外商业银行银行的内部欺诈较少,其外部欺诈所引起的损失强度也比国内低很多。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在于,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较高的都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主要包括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损失频率和强度都明显高于外国商业银行,其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欺诈这两者所致的银行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分别为78.88%和98.68%,而外国商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却明显偏低,分别只有45.55%和22.77%。
三、从巴林银行案例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1995年2月26日,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创建于1763年的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立即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巴林公司新加坡期货总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
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尼克.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入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能赚取大额利润。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严重影响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精选5篇]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发展,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变得更为复杂。
在我国,由操作风险引发的大案触目惊心,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迅速放大、经营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出现了一系列震惊国际金融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一、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引发案件的具体原因分析案例: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经查,涉及金额2599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
一方面在业务发展的管理上,该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向钱看”的风气,造成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的员工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以违规经营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营业绩和利益。
另一方面该行对考核办法缺少辅助教育的手段,还提出了一些诸如“谁完成任务好,谁贡献大,谁多拿钱”等不甚科学的提法,没有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和合理的待遇水平来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来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以及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避免员工因追逐短期利益而不惜采取违规经营的行为。
(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该分理处从2002年初开始违规操作,代办借记卡,不签贷款协议书放贷,在此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的活动都没有发现,没有排除,清楚地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苍白无力,从一线人员的制度执行到二线管理人员对一线人员的监督,再到内控部门对各环节的再监督,这三道防线都失察和疏漏。
该行案防教育流于形式,各种检查没有落到实处,风险防范的意识没有在员工的头脑里深深扎根。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1:引言在当今高度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其中,操作风险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声誉。
本文将通过对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探讨操作风险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案例背景该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综合性银行,在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然而,该银行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历了一系列的操作风险事件,给银行的稳定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案例。
2.1 案例一、内部欺诈该银行发现了一起内部欺诈事件,其中一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客户资料并通过虚假交易手段获取大量资金。
这起事件暴露了该银行内部的管理漏洞,导致了巨额资金损失。
2.2 案例二、系统故障该银行的核心系统在某个关键时刻发生故障,导致了ATM机无法正常运作、客户无法使用网上银行等后果。
这一系统故障引发了大量客户投诉,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
2.3 案例三、外部市场波动由于外部市场的突发事件,如政治动乱或经济危机,该银行面临了较大的外部操作风险。
市场的动荡使得该银行的投资组合遭受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影响了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成本。
3:案例分析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3.1 内部控制不足案例一暴露了该银行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员工职责划分不明确,审计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
在防范操作风险方面,该银行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明确,有效地监管和审计内部业务。
3.2 系统风险管理不到位案例二中,该银行的核心系统故障导致了重大影响。
这表明银行在系统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
定期进行系统测试和维护,并建立灾备计划,提高银行对系统风险的管理水平。
3.3 外部市场分析不准确对于案例三中的市场风险,该银行应当加强对外部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
从齐鲁银行案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PPT课件
2020/1/13
20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解决的对策
(二)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3、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应形成基于 个人负责制基础上的集体决策制。强调全面风险管理就必 须意识到,一般员工或高管人员都必须基于个人对其行为 负责的微观基础之上,风险管理框架本身,必须能够甄别 和奖励善于应对风险获得收益的高管和员工,惩罚那些过 度冒险或者厌恶风险的人,惟其如此,金融机构内的风险 文化才是良性的。
2020/1/13
21
(三)选取恰当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风险量化﹑模型化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发展趋
势.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 资本金,并提出了三种计算操作风险资本的方法:基 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对我国银行来说,标准法既克服了基本指标法的
缺陷,同时还不像高级计量法那样条件苛刻。比较适 合自身的业务情况,如业务范围、规模、业务类别等, 对风险衡量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我国当前应采用该 方法。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逐步向标 准化方向发展,为将来采用精确度更强﹑灵敏度更高 的计量方法做准备。
2020/1/13
8
风险原因:
(一)错误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
3、重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国内很多银行往往将操作 风险视同操作性风险,这是造成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重 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理念”的认识根源。在此理念的支 配下,银行往往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能赋予内部审计部门, 而非风险管理部门,从而造成很多类型的操作风险(比如 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无人管理。
主要体现在:
1.操作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 2.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
2020/1/1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一、引言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为客户提供融资、存款、理财等服务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业务性质和经营模式,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潜在的操作风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以期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水平。
二、案例背景某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扩展和不断创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挑战。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表现为该银行在推出一项新的网上银行服务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风险事件。
三、案例分析1. 风险事件描述该商业银行在推出新的网上银行服务时,没有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和风险控制措施。
用户使用此新服务后,发现账户余额错误、交易记录丢失等问题,并且被多次扣除手续费。
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的投诉和不满,导致了银行的声誉受损,并且投资者开始大量撤资。
2. 风险原因分析(1)系统安全性不足:在推出新服务之前,该商业银行没有进行充分的系统安全性评估和测试。
导致系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错误操作的风险增加。
(2)缺乏风险控制措施:在推出新服务后,该商业银行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缺乏对用户操作的监控和限制,使得风险事件的发生和蔓延无法得到及时控制。
3. 风险教训总结(1)加强系统安全性:商业银行在推出新的服务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系统安全性评估和测试,防范黑客攻击和错误操作的风险,确保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
(2)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对用户操作的监控和限制,以及风险事件的溯源和应急处理机制。
(3)提升客户体验: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处理问题和投诉,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声誉。
四、结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对上述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系统安全性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要注重客户体验和声誉的维护。
商业银行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外部环境复杂、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
加强外部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03
02
01
涉及员工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违规操作、越权行为等。
员工行为事件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文化缺失等。
原因分析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某商业银行在2019年上线了一套新的核心业务系统,但在系统上线后发现存在严重的系统缺陷,导致大量客户信息丢失、交易错误等问题。
该案例涉及的系统缺陷风险是由于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导致的,这些缺陷和漏洞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程序设计错误、系统配置不当、系统安全措施不足等。
在系统上线后,客户开始反馈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丢失、交易错误、系统运行缓慢等。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汇报人:
202X-12-22
目录
引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类型及特点典型案例一:内部欺诈风险案例分析典型案例二:外部欺诈风险案例分析
目录
典型案例三:员工行为风险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四:系统缺陷风险案例分析总结与启示
01
CHAPTER
引言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流程、系统或人员出现问题,或由于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定义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它不仅可能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银行的声誉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操作风险的重要性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特点和影响,为银行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
目的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为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为监管机构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和措施。
银行前台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PPT精品课件
4.支行柜员短款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及风险提示
一、柜员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未严格 按照会计操作规程办理业务。柜员在办理存款业务 时,未按照“先卡大数,后点细数”的流程清点现 金。付款时未按取款凭条金额配款,只是想当然地 办理业务,最终造成短款案件的发生。
二、柜员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保 持精力集中,严谨细致地办理每一笔业务,真正地 做到一笔一清,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对业务流程及 规章制度仔细学习、认真体会,提高业务素质。
3
1.违规办理客户现金交款业务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2月9号下午,客户到某支行交存现金1056152.50 元,柜员清点核对现金总数与现金缴款单小写金额 相符,记账时才发现现金缴款单大写金额错误,应 为“壹佰零伍万陆仟壹佰伍拾贰元伍角”,客户错 写成“壹佰零伍元陆仟壹佰伍拾贰元伍角整”,柜 员让客户重新填写现金缴款单,客户填写时又将小 写金额错写“1056252.50元”,但柜员未认真核对现 金缴款单的大小写金额,便进行记账,授权人员授 权时也未发现现金缴款单大小写金额不符。直到日 终结账时才发现短款100元。
银行前台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营运管理部
1
前言
近年来,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主要 风险。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监管部门先后出台 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等 案件防控工作要求,各商业银行也采取了加强规 章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来加强案件防 范。但各商业银行仍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许多违规
8
3.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造成短款案例分析
原因分析 柜员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未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办理业务。同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监 控录像音频未及时开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国际案例
案例一:巴林银行。
1995 年2 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10 天后,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 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
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 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 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案例二:日本大和银行。
1995 年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雇员井口俊英从1984 年开始在账
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行蒙受了1,100 亿日元(约合11 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二战结束时,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 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
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
由于膨胀太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我国有关操作风险的案例
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2004 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经查,涉及金额2599 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
一是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关系。
基层行一味强调任务的完成率,产生了偏重业务发展,疏忽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偏向;二是缺乏审慎经营的思想,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合法守规的关系。
没有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锁定在风险防范上,而是偏
面地追求“存款增长幅度”、“市场占有率”、“贷款增加额”等粗放型经营标上。
三是缺乏对零售贷款的管理经验,没有把握和处理好新业务品种的风险点,缺乏对新业务品种必要的操作风险评估与防范。
零售贷款作为新的业务发展品种,对其风险点分析不足,操作风险的评估不到位,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发现风险、提示风险、防范风险。
(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该分理处从2002 年初开始违规操作,代办借记卡,不签贷款协议书放贷,在此后长达 2 年的时间里,每次检查都没有发现,没有排除,清楚地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基本失去应有的效力,很难发挥各种制度和监督机制的约束力。
(三)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
一方面在业务发展的管理上,该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造成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的员工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以违规经营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营业绩和利益。
另一方面该行对考核办法缺少辅助教育的手段,没有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和合理的待遇水平来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来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以及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避免员工因追逐短期利益而不惜采取违规经营的行为。
四、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从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界定来看,操作风险包括了人员、程序、系统和外部事件四个风险因素。
降低操作风险,也就是要降低
这四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
结合上述几个案例,防范操作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针对操作风险而言的内部控制包括:银行员工的操作风险观、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和操作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银行高级管理层应了解本行的主要操作风险所在。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员因素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对我国而言,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
第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和完整、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不能只注重单一风险管理,而应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以及包括这些风险在内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
第三,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应机制。
商业银行应按照新资本协议框架的要求,从操作风险数据库、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法,建立覆盖所有业务的操作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
第四,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专业稽核审计,实行内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独立、垂直、具有监督权威的内部稽核部门,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反映监控对象的主要内容,促进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