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背景

《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背景
《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背景

歌曲背景

“欢迎各位来井冈,欢迎你们来观光,火车飞机上井冈,高速公路好宽敞,红色记忆记心上,绿色就是好风光,感谢领导感谢党,带领我们奔小康,幸福日子永远长……”井冈山龙潭景区的保洁员江满凤,唱着自编的一首新歌表达着对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党的十八大开幕式那天,江满凤感冒打点滴,但她坚持在门诊里收看开幕式。收看了开幕式后,她感到很振奋也很受鼓舞,并欢快地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欢迎各位来井冈》。江满凤说,自己非常喜欢唱歌,在紧张的保洁巡逻工作间歇,她爱用歌声来放飞心情、消除疲劳。淳朴的乡音、嘹亮的歌声、动人的旋律常常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倾听,许多游客会慕名而来,请她唱上一曲,并主动付费,但她总是满足要求,谢绝收费。就这样,传唱红歌成了江满凤的“编外工作”。经常有游客说,听了江满凤的歌,爬山都不累了。江满凤逐渐成了井冈山一道独特的风景,被人们称为“井冈百灵”。人们记着江满凤的歌声,也因为她的歌声更加了解井冈山。江满凤出生在井冈山脚下,爷爷江治华是井冈山红军队伍中的一员。作为一名红军后代,她不仅唱响了爷爷当年流传下来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请茶歌》等红歌,为了喜迎党的十八大,还自编了以井冈山的巨大变化和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为主题的歌曲。“只有唱出真情实感的歌曲才动听!”江满凤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景区的保洁工作。闲暇时候,教孩子们唱爷爷留下来的红歌,用红歌传承井冈山精神,让后辈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看到上面的词句,大概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刻回荡起熟悉的旋律。几十年来,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荡过几代人的心扉。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1933年3月,姚筱舟出生在江西铅山县石塘镇。1949年4月下旬,铅山解放。年仅16岁、正在铅山中学读书的姚筱舟与几十名同学一起,投笔从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毕业后分配到二野十七军五十一师政治部。1951年冬,又随部队高唱志愿军战歌跨过鸭绿江,停战后才归国。不久,姚筱舟转业到陕西省。他先在商洛石棉矿,后调到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当了一名采矿技术工。姚筱舟回忆说,这首诗的其他部分都写得比较“顺手”,只有第二段中“鞭子”这个词,难为了他个把钟头。他的初稿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但他反复斟酌,总觉得不够味,又找不到更恰当的词句替换。心烦意乱中,他随手翻阅一本小人书,偶然看到一个肥胖的地主拿着鞭子打几个长工。他灵机一动,觉得用“鞭子”来形容旧社会的残暴和苦难比“三座

大山”更形象化,于是他马上提笔改成“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姚筱舟写成的诗共3段,除了广已经传唱的前两段外,后面还有4句:“母亲给我一颗心,暴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诗句中把党比“母亲”,则是矿工们说的话。他用“蕉萍”为笔名,把3首小诗投寄到《陕西文艺》,很快被刊发在《诗传单》专栏内,后被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汇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中。1962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殉职。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号召下,举国掀起学雷锋高潮。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在雷锋日记中读到了雷锋摘抄的这首小诗的前两段,随即谱成曲子,并交给当时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试唱。没想到这首歌一炮打响,在全国传唱开来,几十年久唱不衰。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2769385.html, 20世纪—21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作者:刘懿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 【摘要】本文是对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点的概述。分析艺术歌曲在整个民族音乐艺术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从民族特殊性、扩大选题、诗歌源头以及作曲家丰富的写作技巧角度论证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的规律性。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音乐文化具有深厚久远的歌唱传统,这些传统决定了声乐体裁在我国专业作曲家流派中的特殊性。声乐体裁往往是中国作曲家艺术探索的中心,从古至今艺术歌曲的音乐体裁一直是探索的主要对象之一。众所周知,音乐理论紧跟实践运用;因此,研究者们对中国声乐作品发展进程的众多体裁感兴趣,也是合情合理、显而易见的。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艰难历程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考量,但是,也可以在不同题材研究的基础以及在这些题材历史继承性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考量。艺术歌曲创作最重要的意义是编写了整个民族文化历史,其中民族性占首要地位。20世纪中国的许多专业作曲家就 是以歌曲和抒情歌曲作为开端,开创了他们的事业。 贺绿汀的创作,以聂耳、冼星海、刘志、刘雪庵等人的创作为中心。对于后一代的作家来说这些音乐创作前辈们至今意义犹存。近十年的现代作品和珍贵的艺术作品创作都明显露出了周期性表现,并证明了这种周期形式的现实性和前景性。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展现20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对民族音乐创作、东西欧音乐传统风格的影响。我们将讨论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音乐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决定着汉语不同方言中的语音对旋律特征的影响程度,并把声乐作品中的作曲和戏剧创作变成具体的思维形象,以及复杂结构、题材和修辞方面的民族音乐思维元素。 20世纪同时也是中国成就西方音乐思维和作曲技术的时代。中国20世纪到21世纪初的音樂发展史中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在1920-1930年代,第一批民族作曲家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中国音乐教育奠基人为萧友梅(1884-1940),他是中国第一位专业作曲家,在国外受过音乐教育的他,也开始在自己的作曲中利用和发展西方作曲技术。

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玫瑰三愿》的演唱 分析 摘要 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于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受到西方音乐艺术的熏陶,中国民族音乐越发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对于与西方音乐艺术的融合,对歌唱艺术的中西合璧,以突出中国歌曲在内涵上的感染力,这些问题是作曲家们孜孜追求的民族音乐创作要点,黄自是这些音乐家中的一个代表。黄自先生以34个春秋的短暂一生,尤其是在回国后仅约十年的音乐活动中,其对专业音乐专业化发展奉献了一生心血,虽然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对我国音乐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功勋卓著的,至今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仍然被人们广为传唱。身为一位受人景仰的作曲家,用创作的作品证明了丰富的学识涵养与敏感的艺术直觉,这两种事物看起来有明显反差,实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能够实现艺术的聚合,验证了中西方文化是可以在求同存异中融合发展。从其创作作品类型来看具有代表性的是抒情歌曲,《玫瑰三愿》是其中一朵最眼力的奇葩,对艺术歌曲演唱具有尤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The style of Huang Zi's art songs and the analysis of "three roses" ABSTRACT Chinese art song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century in 20s, when China produced many outstanding art songs, has been to the national music style and the western China art form perfect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art of singing "Western coexist", make better performance t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hina songs, more rich appeal, thinking and creation of numerous composers, one of which is yellow. Mr. Huang Zi in the short life of 34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back only about ten years in music activities,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professional music creation, many people still sung art songs. As a composer he, by virtue of their artistic intuition and knowledge conserv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the two, seemingly great contrast, but the essence of art interlinked together with his art,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Mr. Huang Zi's lyrical songs are a part of his artistic creation. His "rose three wishes"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hinese art song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study of Huang Zi and Rose's "three wish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inging of Chinese art songs. Keywords: Huang Zi Art song "Rose three wishes"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从聂耳的生平与音乐创作两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几首聂耳的音乐作品。并从其创作的风格与特点出发,宏观阐述革命战争年代音乐以及音乐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关键词: 聂耳创作风格特点历史地位 聂耳是我国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在其短暂一生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有反映旧社会工人阶级工作、生活和斗争的,如《大路歌》、《码头工人》;有反映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广大妇女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塞外村女》、《飞花歌》;还有许多的爱国歌曲的创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 聂耳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 一、简介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紫艺(又子义),原籍是云南玉溪,于1912年生于昆明。不幸的是他在1935年7月17日游泳时淹没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终年23岁。 聂耳的成长历经着封建军阀混战、“五卅运动”等事件,在这种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环境下,使聂耳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他于1928年秋,加入了当地的共青团。在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奋斗目标的人生观——“打倒恶社会,建立新社会”(见聂耳中学作文《我的人生观》1928年于《聂耳专辑》第一辑),而逐渐走上艺术的道路。 1931年,他进入了里黎锦晖领导的“明月歌舞剧社”,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开阔了艺术视野,专业技能也能有所提高,像他的小提技巧和作曲理论等。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认识到“不论你从哪条路跑,你对于哲学的基础不稳定,终于是难得走通的”;“新的脑子的培养不是用一个模型一套便一次铸成永不腐败的。它正如一棵嫩小的植物,随时需要合理的灌溉。……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这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立足点”(见聂耳1931年8月16日的日记,载《聂耳全集》下卷) 聂耳的爱国热情在接踵而来的“九一八”事变中得到了激发,并推动了他对提高自己的觉悟的迫切要求,在1932年时,他参加了中国左翼“剧联”的剧评小组,最终离开了与自己理想相去甚远的“明月歌舞剧社”,并放弃演奏小提琴,而要做“革命音乐”,为劳苦大众作曲。 二、浅谈聂耳的音乐创作 聂耳在1933年与田汉、任光等人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成为了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并且以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创作了大量的展现中国人民生活风貌以及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近代音乐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从1933年开始,聂耳就开始用音乐去表达一个阶级的心声,也真正的投入到革命音乐的创作中,先后创作了影片《母性之光》的插曲、《开矿歌》以及《卖报歌》等。他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主要是他能够用音乐完美的表现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如《大路歌》(田汉词)、《开路先锋》(孙师毅词)、《码头工人》(百灵词)、《打长江》(田汉词)等。`这些歌曲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

莫扎特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欧州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内容涉及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室内重奏、宗教体裁等多个领域,为人类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经典。 ?莫扎特音乐的特点是对称、均衡?,?行家?一言以蔽之。可莫扎特未见得肯就范,从18岁写的歌剧《假园丁》(K。196)第一幕中桑德里娜哭诉唱段七个小节的乐句,到他最后一首器乐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第一乐章那环环相扣的交迭句法,一生创作中不对称之美屡见不鲜。无怪乎勋伯格1931年在电台的一次演讲中说,他从莫扎特那里学会了?长度不等的乐句的艺术?,这是一种?只属于莫扎特本人的、完全个人的技艺。? ?优雅、精致,有节有度?,一位热心的聆听者罕譬而喻地切入莫扎特音乐风格的内核。但请不要忘记,在莫特特生活的那个?优雅的时代?,听众经常为莫扎特乐曲中血气方刚的热情而困惑。且不举早期维也纳阶段那些发扬蹈厉的协奏曲,只需提一下,?林茨?交响曲(K。425)第一乐章那段戏剧性十足的引子,以及副部中突然奇特地在主调上响起定音鼓的冲动,曾如何使得文人雅士惴惴不安。不难理解,为什么善作精神分析的当代德国作家希尔德斯海默要将莫扎特归入热情奔放的酒神气质一类。 ?莫扎特是传统的?,音乐文学家如是说。然而莫扎特却自甘沦为叛逆。在G小调交响曲中,他用三个彼此相斥的减七和弦囊括12个音,比写下12音《浮土德》主题的李斯特早半个多世纪向20世纪投出了熠熠长矛。在小标题为?音乐玩笑?的F大调嬉游曲(K。522)中,他为了嘲笑乡村乐师的无能而巧用?错音?,不经意却创始了全音阶。这类?革命?之举,在莫扎特作品中层见迭出,令保守者不知所措,也曾使莫扎特一度难以被接受。《唐璜》在佛罗伦萨上演九次未获好评,第一幕被认为?无法表演?。出版商霍夫梅斯特随即对莫扎持说:?写得通俗一点,否则你的作品我再也不能出版、付款了。?据说莫扎特回敬道:?好吧,那我就不挣钱了,饿死见鬼去吧。?直到19世纪,心地善良但悟性有限的莫扎特研究专家乌利比歇夫,甚至还想?改善?莫扎持那部?不协和音?四重奏(K。465)中?伤害耳朵的尖锐音响?。 卡尔〃巴特依据莫扎特的书信告诉我们,莫扎持有点20世纪先锋派的作风,几乎隔绝与日常经验世界的联系。革命前夜的巴黎之行,丝毫未改变莫扎特的无动于衷。在给家人的书信中、不要说找不出革命思想与行动的蛛丝马迹,即便是对旅行过的国家的风光和建筑的印象,他也几乎从不谈及。他对古典文学、哲学也兴致索然,与歌德的联系只是那首歌曲《紫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浅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摘要 德国艺术歌曲在西方音乐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舒曼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伟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在十九世纪,他的两部声乐套曲“爱与生活”和“女性诗人的爱”被誉为德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其中《诗人之恋》是他于1840年根据德国著名诗人海涅青年时期的16首诗歌所创作的,他把这些描写爱情开始和结束的歌曲叫做《诗人之恋》。《诗人之恋》体现了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和其主要的音乐思想。基于对写作背景的分析和作品的《诗人之恋》套曲中的表征,部门总结心理描写、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套曲的艺术特色有很高的造诣。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舒曼及其音乐作品简述,第三章为《诗人之恋》的来源与创作,第四章为《诗人之恋》音乐本体分析,主要分析了创作特点和旋律、调性、和声、节奏及速度,第五章主要对舒曼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进行述评,分析了舒曼艺术歌曲的文学特征和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的研究做出总结。 【关键词】浪漫主义;舒曼;《诗人之恋》;艺术特色;演唱

Abstract German art so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stern music literature, and schuman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of the German romantic music period, in the 19th century. His two vocal chords "love and life" and "the love of female poets" are known as masterpieces of German art songs. Among them "the poet of love" is according to Germany in 1840, as a famous poet Heine 16 composed poems as a youth, he was describing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a love song is called "the poet of love". "The poet's love"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umann's art songs and its main music id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background and works of the poet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divertimento, summarizes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appeal to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divertimento has high attainment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chapter of schumann and music work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poet of love, the source and creation of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poet of love "music ontology analysis, mainly analyses the compo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lody, tonality, harmony, rhythm and speed,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characteristics of schumann art song creation, analyzed the schumann literary features of art song and schumann music features of art song, the six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give a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of the full text. Key words: Romanticism; Schuhmann; the love of the poet;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第三课_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案 第三课 课题: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学目的: 1.以《马赛曲》、《国际歌》两首外国歌曲及《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两首中国歌曲为欣赏曲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认识歌曲与他们所产生的时 代背景的联系。 2.依从不同歌曲所流露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对音乐的感受。 3.结合欣赏曲目,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本课所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 教学内容:1.赏识: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祝酒歌》、《春天的故事》。 教材分析: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一、本课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介绍 1.进行曲 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歌曲或乐曲。原来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 的时候。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 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子, 节奏明确,结构整齐。群众歌曲常用进行曲体裁,如本课出现的《义勇军进行 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 2.抒情歌曲 一种结构规整、速度中庸、节奏舒缓而多变化、旋律优美的歌曲形式。多表现 主体因客观事物所引发的感情,以甜美柔和、深情沉思、轻快跳荡或愤概悲痛 为基调,旋律气息宽广且具鲜明的歌唱性。选入本课的《祝酒歌》、《在希望的 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皆为抒情歌曲体裁。 3.颂歌 因内容、形式的差异,颂歌大体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速度缓慢,曲调宽广,具有庄严宏伟的气魄,如《黄河颂》。 第二种:采用进行曲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歌唱祖国》。 第三种: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如《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二、选听歌曲介绍 1.《义勇军进行曲》 (一)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由田汉协 作故事,夏衍写作台本的影片,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三十年代知识分子, 从象牙之塔冲出来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影片主人公、诗 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束前唱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