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阿里郎》的不同创作风格及演唱特点比较
《阿里郎》教学课件
歌曲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多种技巧,如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张弛有度、声音 的强弱对比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使歌曲更加动人,也充分展现了演唱者的技 艺和表现力。
05
《阿里郎》演唱实践
Chapter
演唱前的准备
了解歌曲背景
对《阿里郎》的创作背景、历史 沿革、文化内涵等进行了解,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
在快速吸气时,利用膈肌的上升 来快速填充肺部,为高音部分提 供充足的气息。
发声技巧
声带闭合
通过声带的闭合来控制音高和音 色,使声音更加集中、明亮。
声音位置
将声音位置放在口腔的前部,可 以增加声音的清晰度和亮度。
01 02 03 04
喉咙放松
喉咙的放松对于发声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打哈欠、喝水等方式来 放松喉咙。
歌词的情感表达
思乡之情
歌词中表达了主人公对家 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能 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 共鸣。
爱情主题
歌词中表达了主人公对爱 情的渴望和追求,能够引 导学生对爱情和家庭的思 考。
民族自豪感
歌词中表达了主人公对自 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自信心。
歌词的韵律与节奏
02
歌曲背景:讲述了朝鲜族人民在苦难中的坚强和毅力,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阿里郎》的创作历程
创作过程
由朝鲜族民间艺人创作并传承,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加工,逐 渐形成了现今的版本。
传承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成为了朝鲜族宝贵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阿里郎》的曲式与特点
曲式结构
由三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阿里郎》教学课件
阿里郎
歌曲属于哪个民族的?
与原生态版 本相比较情 绪上有什么 变化? 速度,节拍 是怎样的?
变奏与创作
2003年阿里郎演唱组发行了第 一张同名专辑《阿里郎》。扎实深厚 的演唱功底、独具特色的四部和声、 劲爆震撼的舞台表现力、国际化多元 的音乐风格与时尚造型让这张专辑获 得了好评和认可,被誉为"最具潜质 和实力的内地演唱组"。
《阿里郎》是 有悠久历史和优 美传说的民族的 名曲。这首歌曲 富有民族风格, 蕴含着朝鲜民族 的情趣和感情, 表现了民族的志 向。我国人民喜 爱《阿里郎》, 唱着这首歌抒发 自己的感情。
初中音乐课件-阿里郎(亚洲音乐之旅)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表达 了人们对爱情、离别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阿里郎的歌词和旋 律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情感一直未变 ,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歌曲。
歌曲风格与特点
阿里郎的旋律优美、婉转,具有很强 的抒情性。其旋律线起伏较大,运用 了许多装饰音和滑音,使得歌曲具有 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阿里郎的合唱或舞蹈表演,增强学 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对学生的指导建议
聆听与感受
01
鼓励学生用心聆听阿里郎的音乐,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模仿与尝试
02
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和音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
能力。
表达与分享
0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阿里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
这首歌曲在历史上曾被许多著名歌手演唱过,并被改编成多种不同的版 本。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
作。
阿里郎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它还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 了影响。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以阿里郎为题材,通过不同的表现 形式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02
亚洲音乐概述
亚洲音乐的多样性
意义
阿里郎这首歌曲不仅是一首表达爱情的歌曲,还蕴含着对家乡和民族的热爱和 自豪。它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04
阿里郎的演唱技巧与表现力
发声技巧
气息控制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 够使声音更加稳定、有力 ,为演唱提供充足的能量 。
音准与音色
保持准确的音准,以及训 练出圆润、自然的音色, 是演唱技巧的基本要求。
面部表情
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够更好地传达 歌曲的情感,增强观众的感受。
朝鲜民歌《阿里郎》简析
《阿里郎》是朝鲜民歌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被誉为朝鲜的国歌。
这首歌曲的歌词简单而朴素,歌颂了朝鲜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的歌词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歌颂阿里郎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位善良、正直、豁达、勇敢的人,代表了朝鲜人民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则是歌颂祖国的美景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朝鲜民族音乐特色。
它采用了朝鲜传统音乐的元素,如使用了朝鲜传统乐器,如箜篌、大鼓、小鼓等,强调了朝鲜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魅力。
总之,《阿里郎》这首朝鲜民歌,通过歌颂阿里郎的人物形象和祖国的美景,表达了朝鲜人民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体现了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是朝鲜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瑰宝。
互文性探讨之朝鲜族传统音乐《阿里郎》
074文学·艺术《名家名作》·专题张笑晗一、互文性理论及其发展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衍生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过渡时期。
经过索绪尔、巴赫金到克里斯蒂娃、巴特,再到热奈特、布鲁姆等人,互文性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到文学、影视等多个艺术批评领域,对于探讨不同文本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拓宽文本研究的视野与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互文性”一词是法国文艺理论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于1966年刊登于《如是》杂志上名为《词、对话、小说》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的术语,并在1969年著作《符号学:语意分析研究》中进一步明确定义:“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现的其他文本的表述。
”[1]但互文性作为文学批评话语中新出现的概念,先后经历各种定义,这些对于互文性不同理解的定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着互文性这一理论的发展,以下笔者将互文性概念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互文性概念的发展有两条脉络。
其一,作为广义的概念为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符义解析研究》中提出,20世纪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米伊尔·巴赫金在研究小说时提出通过词语来承担多重言语的思想,并认为人物表述和作者表述之间进行着动态交流的对话,文本的语言也具有他性。
这也就是说,文学作品总是和自己的历史进行着对话,文本的语言存在其他词或他人的词。
克里斯蒂娃认为,文学与文本应该明确区分,把文本看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交叉的产物。
横向是指任何文本都会与同时存在的文本发生关联,纵向则是文本在过去文本的影响下出现。
互文性真正成为一个接受理论概念是伴随着麦克·里法特尔的研究《文本的创作》与《诗的符号学》的出版,互文性的活动范围此时开始变为分析文本文学性的关键工具,也预示着狭义概念的产生。
其二,吉拉尔·热奈特于1982年出版的《隐迹稿本》一书使“互文性”概念从广义变为狭义。
《隐迹稿本》将跨文本关系分成了五种类型。
朝鲜族民谣《阿里郎》赏析
《阿里郎》 赏析
欣赏朝鲜族民歌《阿里郎》
作品简介
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背后的故事
精神启迪
《阿里郎》反映出 了不屈不挠、独立勇于 战胜困境的民族精神。
学唱《阿里郎》片段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朝鲜语歌词
罗马字注音
汉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语 大 意 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2、进一步了解、学习 《阿里郎》的其他版本。
谢谢大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li lang a li lang a la li yo a li lang go gae lo neo meo gan da
白鹤似的舞蹈
民族文化新的诠释
“民族的也是最时尚的”
艺术 特点
1 波浪状旋律 2 鸟叫声唱法 3 白鹤似舞蹈
拓展延伸
1、朝鲜族民谣《阿里郎》 内在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浅谈朝鲜民谣的旋律构成——歌曲《阿里郎》的分类以及发展
浅谈朝鲜民谣的旋律构成——歌曲《阿里郎》的分类以及发展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呦我的郎君翻山越岭路途遥远你真无情啊把我扔下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一说“阿里郎”就自然地想起我们白衣同胞-朝鲜民族,因为“阿里郎”是我们朝鲜民族代表性的民歌。
2003年,这首歌曲被外国人选定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歌曲》之一;世界上有名的交响乐团、音乐剧、电影里曾多次用高雅、美丽、幻想的手法采用了这首歌曲。
两年前的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优课活动中,曾经公开过音乐综合课《阿里郎》。
从中发现我们的中学生对这首歌曲局限于听过或者唱过,不知道具体的来龙去脉。
作为现时代的朝鲜族中学生,外国人都热爱的这首《阿里郎》只听过、唱过,怎么可以?关于这样的现象我感到很遗憾,急切地想:要加以阐述我们民族灵魂的美丽韵律《阿里郎》。
1《阿里郎》的由来说《阿里郎》你会想起什么?是不是朝鲜民族悲哀岁月的烙印?祖先们到底想反映什么样的气息?等等的疑问让你询求《阿里郎》的由来。
《阿里郎》有很多种说法,最为说服力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1有人认为《阿里郎》不是人名,而是一个地名。
古朝鲜有座山叫《阿里郎》,只是无法证实其于何处。
1.2另一种说法是新罗始祖之妻英,另名叫阿里郎,她创作了故乡的旋律,后人给这个旋律取了一个歌名,叫《阿里郎》。
1.3还有一种说法。
中国汉代初期,在朝鲜半岛上设置四个群郡县后,中国北方民族想摆脱压迫,开始了越江大迁移。
这些离乡背井的移民辗转哀号于北通路关之慈岭间,老弱妇孺多病死于途中。
在这流离之中,阿里郎曲便流传开来,抒发移民内心的苦痛翻山越岭后,便将阿里郎曲传到了朝鲜半岛的中部。
1.4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阿郎和里郎的爱情传说。
传说中的内容好似《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简称古朝鲜的《梁祝》;阿郎和里郎的传说也被后人简称为《阿里郎》。
1.5我(朝文的发音像“阿”)、道理的理(朝文发音跟“里”一样)、快乐的“郎”。
意思就是,我已懂得活着的道理,活的很开心。
阿里郎欣赏教案
《阿里郎》教学听赏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朝鲜歌曲《阿里郎》,增进对朝鲜民歌的熟悉和了解,拓展音乐审美视野。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朝鲜音乐特点及伽倻琴等朝鲜族特有乐器。
进程、方式目标:通过聆听、演唱等实践活动,感知朝鲜民歌《阿里郎》特点,领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二、教材分析:《阿里郎》是著名的歌曲,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被誉为朝鲜人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
其特点是:采用三拍子的节拍,旋律委婉悦耳,略带忧愁,结构采用分节歌形式。
多用朝鲜传统乐器伽倻琴和长鼓伴奏。
三、教学策略:哼唱、律动、体验、分析四、教学重点:了解歌曲音乐特点五、教学难点:把握附点节拍与节拍重音,体验作品情绪六、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本次微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导入部份八、教学进程:(一)、导入(微课内容)1.播放歌曲《希望》,学生生拍节拍哼唱歌曲,教师随音乐舞蹈二、师: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属于哪个民族?(生: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歌,朝鲜族)3、师:对,这首歌曲是一首盛行全国的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曲,是超级有特色的一首歌曲。
4、师:今天我给大伙儿讲一个朝鲜族的小故事,朝鲜的李朝中叶,名叫白云的小伙子和叫圣妇的姑娘参加了招架地主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俩人躲进深山里过上了与世隔间却浪漫、幸福的生活。
一天,里郎决定要为冤死的村民报仇血恨,越过山岭走向战场。
圣妇望着白云远去的背影唱起了这首《阿里郎》。
这首歌曲包括了人类永久的爱情主题,就像《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传递着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大伙儿能够感受音乐,究竟表达了那时圣妇如何的复杂的心情。
五、播放歌曲《阿里郎》初步感受。
六、师:这首歌曲在朝鲜族内家喻户晓的、是朝鲜族最有代表性的朝鲜民谣,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来自朝鲜仍是韩国,只要听到《阿里郎》的歌声就会唤起浓浓的亲情与期望,《阿里郎》以委婉的曲调和深厚的意境,传递着5000年的民族情感和内涵。
《阿里郎》
七年级音乐下册 《朝鲜音乐》
龙川县丰稔中学 黄伟英
朝鲜族音乐的特点
朝鲜族民歌的节拍形式属三拍系统。三拍子以及由三 拍子复合而成的6/8,9/8,12/8,18/8等。复拍子占极重要的 位置,这种鲜明的以三拍为基础的节奏形式与朝鲜族语言 直接相关。朝鲜族语言的单词有长音节和短音节之分,语 言重音的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 三拍子是使节奏既有长和短的区别,又使长与短的对比不 失之过分的柔和自然,符合朝鲜族语言的自然美。
《桔梗谣》
简介
桔梗花
桔梗”是朝鲜族人民喜爱吃的一种 菜《桔梗谣》是一首朝鲜族民歌, 曲流畅欢快。《桔梗谣》共有七个 句,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 、二句的重复和变化,第五乐句夹 衬词,曲调作了发展;整首民歌前 统一,又有变化。《桔梗谣》音乐 快明朗,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 劳活泼的形象。
板书设计
• 2、歌乐是以民谣作为基石发展起来的朝鲜族音乐,具有清新、柔美、婉转 轻快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长短”节奏之美,闻名中外、饮誉八方,在我国 上独树一帜。一般分乡乐、唐乐、雅乐几大类。乡乐指进入宫廷里演唱和发 民间音乐。唐乐指由中国传至朝鲜的音乐。雅乐指来自宋朝的宫廷祭祀音乐
• 3、板嗦哩一种叙事性的说唱艺术。是将音乐、文学、表演融为一体,采用 表情动作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朝鲜音乐
一、朝鲜音乐的分类(民谣、歌乐、舞乐、器乐、“板嗦哩 (说唱音乐)、唱剧等6类。) 二、朝鲜传统乐器(伽倻琴、长鼓、奚琴) 三、朝鲜舞蹈的特点(似白鹤在舞动) 四、学唱《阿里郎》 五、欣赏《桔梗谣》
边用手,右边声高左边声低,能敲击出 丰富多彩的节奏,著名的朝鲜族长鼓, 在全世界闻名,艺术水平相当高,真正 代表了能歌善舞的朝鲜民族的艺术特色。
《阿里郎》教学听赏设计
《阿里郎》教学听赏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朝鲜歌曲《阿里郎》,增进对朝鲜民歌的认识和了解,拓展音乐审美视野。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朝鲜音乐特点及伽倻琴等朝鲜族特有乐器。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等实践活动,感知朝鲜民歌《阿里郎》特点,领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二、教材分析:《阿里郎》是著名的朝鲜族歌曲,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被誉为朝鲜人的“第一国歌”、“民族的歌曲”。
其特点是:采用三拍子的节奏,旋律委婉动听,略带哀愁,结构采用分节歌形式。
多用朝鲜传统乐器伽倻琴和长鼓伴奏。
三、教学策略:哼唱、律动、体验、分析四、教学重点:了解歌曲音乐特点五、教学难点:掌握附点节奏与节拍重音,体验作品情绪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本次微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导入部分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微课内容)1.播放歌曲《希望》,学生生拍节奏哼唱歌曲,教师随音乐舞蹈2、师: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属于哪个民族?(生: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歌,朝鲜族)3、师:对,这首歌曲是一首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大长今》主题曲,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首歌曲。
4、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朝鲜族的小故事,朝鲜的李朝中叶,名叫白云的小伙子和叫圣妇的姑娘参加了反抗地主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俩人躲进深山里过上了与世隔绝却浪漫、幸福的生活。
一天,里郎决定要为冤死的村民报仇血恨,越过山岭走向战场。
圣妇望着白云远去的背影唱起了这首《阿里郎》。
这首歌曲蕴含了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就像《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传递着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大家可以感受音乐,究竟表达了当时圣妇怎样的复杂的心情。
5、播放歌曲《阿里郎》初步感受。
6、师:这首歌曲在朝鲜族内家喻户晓的、是朝鲜族最有代表性的朝鲜民谣,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来自朝鲜还是韩国,只要听到《阿里郎》的歌声就会唤起浓浓的亲情与渴望,《阿里郎》以委婉的曲调和深厚的意境,传递着5000年的民族感情和内涵。
简述中朝民歌艺术特色的区别—以《阿里郎》和《沂蒙山小调》为例
简述中朝民歌艺术特色的区别—以《阿里郎》和《沂蒙山小调》为例摘要:民歌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有其当下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本文选取中朝各具特色的两首民歌作品,通过三个部分的对比以及探究,让我们了解到虽然作品风格一样,但由于时代背景、地域特点、人文风俗的不同,形成了诸多差异,希望通过两首作品的研究,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可以在原有的基础,深入了解作品,从而用正确的合理的新颖的表演方式来演绎作品,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民歌;演唱特点;《沂蒙山小调》;《阿里郎》一、作品简介《沂蒙山小调》和《阿里郎》从风格上看都属于民歌,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即兴创作,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发展,《阿里郎》尤为突出,体现在不同的地方版本各不相同,同时也体现出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从歌词来看出两首作品内容简单、语言简明。
《沂蒙山小调》中“人人都说那个哎沂蒙山好”开门见山,歌颂美丽的沂蒙山风景。
《阿里郎》中从“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民歌,两首民歌歌词简洁,直接体现人民日常,《沂蒙山小调》借助幽静的环境,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的曲调,加以整理,歌颂了淳朴的乡土风情,鼓舞战士与敌人奋勇抗击的斗志。
《阿里郎》是著名的朝鲜民谣,记录了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朗朗上口。
然而,由于他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地域环境的不同,因此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将从创作背景、作品风格和演唱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
二、两首作品的比较(一)创作背景的比较《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当时抗战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人民因为战争而经历了许多困苦。
《阿里郎》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这首民歌在人们的不断流传以及创新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他讲述了丈夫外出工作最后怀疑妻子选择离开的故事,既有真挚的情感又有怨恨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牌,属于朝鲜族特有的文化特色。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听赏)《阿里郎》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听赏)《阿里郎》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里郎》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民歌,收录在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
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朝鲜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基本技巧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和创造,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朝鲜族文化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朝鲜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2.学会演唱《阿里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水平。
3.通过学习《阿里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朝鲜族音乐特点的把握。
2.歌曲《阿里郎》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朝鲜族的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阿里郎》,拓宽视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阿里郎》的乐谱和教学资料。
3.准备相关朝鲜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朝鲜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朝鲜族的文化特点。
同时,播放《阿里郎》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的风格。
2.呈现(10分钟)教师完整演唱《阿里郎》,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分析朝鲜族音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阿里郎》,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阿里郎》,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阿里郎简介
阿里郎简介朝鲜民歌<阿里郎>源于朝鲜的李朝中叶.在朝鲜的李朝中叶,名叫里郎的小伙子和圣妇的姑娘参加了反抗地主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俩人躲进名叫水落山的深山里过上了与世隔绝却浪漫、幸福的生活。
一天,里郎决定要为冤死的村民报仇血恨,越过山岭走向战场。
(另一版本为:一天里郎回家,看见财主和妻子在一起,于是起了疑心离家而去)圣妇望着里郎远去的背影唱起了这首《阿里郎》。
唯美的旋律,婉转的期盼之情,鲜明的民族特色,使这首歌成了朝鲜民族民谣中历史最悠久的民谣之一,也成了朝鲜民族的代表性民谣而流传至今。
在那个半岛上,有多少人吹着柳笛为漫长的相思之苦而唱着《阿里郎》!也有多少人为思念的故乡而唱着《阿里郎》。
漫长的岁月使之在朝、韩两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阿里郎》。
大体分为《本调阿里郎》、《新调阿里郎(新阿里郎)》、《珍岛阿里郎》、《密阳阿里郎》、《永川阿里郎》、《江原道阿里郎》、《旌善阿里郎》、《海洲阿里郎》、《西道阿里郎》等12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阿里郎。
《阿里郎》也被公认为世界民谣中的名曲。
今年四月,朝鲜人举办了十万人参演的名为《阿里郎》的大型文艺团体操。
六月,韩国人在世界杯的开幕式上唱起了《阿里郎》。
共同的天空,分裂的土地,合一的旋律……根据事先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此次比赛双方不打自己的国旗,不唱各自的国歌。
在去往体育场的途中,在体育场内,看到的是朝鲜半岛旗,白色的旗上画有朝鲜半岛的轮廓。
而朝鲜族民歌《阿里郎》成为比赛开始前被颂唱的歌曲。
阿里郎优美的旋律与感人的歌词使全场观众为之动容,几万人大声一起颂唱着,很是壮观。
阿里郎成了朝鲜人的另一个称呼。
有人说:南北韩统一后他们的足球队就叫阿里郎队。
要是两国统一了,国名就叫:阿里郎。
在一个民族里,一首民谣有着这么强捍的感召力,不知道还有那一首歌能与之齐名。
阿里郎(2023版ppt)
《阿里郎》音乐 分析
音乐风格
01
民族风格:融合了朝鲜族传统音乐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02
现代风格: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具有现代感
03
抒情风格: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04
节奏感强:节奏明快,富有动感,易于传唱
音乐结构
前奏:引入主题,营造氛围
0 50
40 30 20 1
主歌:叙述故事,表达情感 副歌:高潮部分,强调主题 间奏:过渡部分,连接主歌和副歌 尾声:总结全曲,结束音乐
03
02
歌词中的“阿 里郎”表达了 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和怀想
04
歌词中的“阿里 郎”表达了对和 平、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歌词特点
1
歌词结构:以四句为一段,每段歌词 独立成篇
2
歌词内容:以爱情、生活、自然为主 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歌词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易 于传唱
4
歌词情感:真挚感人,表达对爱情的 忠贞和执着
础,融合现代音乐元素
础,融合现代服饰元素
05
舞蹈道具:以朝鲜族传统道具为基 06
舞蹈风格:以朝鲜族传统舞蹈风格
础,融合现代道具元素
为基础,融合现代舞蹈风格元素
《阿里郎》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01
学生能够理解《阿里郎》的故 事背景和主题思想。
02
学生能够掌握《阿里郎》的主 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民族风格:朝鲜族传统舞 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音乐风格:欢快、活泼, 节奏感强
舞蹈动作:丰富多样,具 有较强的表现力
舞蹈服饰:色彩鲜艳ຫໍສະໝຸດ 具 有民族特色舞蹈道具:扇子、手绢等, 具有民族特色
《阿里郎组曲》演绎分析
《阿里郎组曲》演绎分析
《阿里郎组曲》,是杜甫18世纪常山绍兴天子群像史诗《阿里郎》中的一组
最具有代表性的7首歌曲,以它流传于世的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阿里郎组曲》不仅是继中国古典音乐之后出现的第一组歌曲,而且还是具有现代古典音乐意义的经典之作,为后世的古典音乐作品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成为演绎古典音乐的经典范例。
《阿里郎组曲》是张钦和张植联作撰写,共有7首歌曲组成,分别有《金花令》、《山醉僧》、《渔者令》、《登鹳雀楼》、《浮舟令》、《芳草令》、《古人不顾》,其中每一首歌曲都具有独特的旋律特点,采用不同的乐器,搭配着精巧的和弦,令人耳目一新,充满迷人的气息,使人们在音乐的海洋里漫游,身心得以解放。
《阿里郎组曲》以传统的“小宫商音式”和“五声音调式”两种形式为基本结构,在曲调上采用分节音律的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并以此结合着极具独特性的“变调”,充分体现了传统古典音乐的律动特色,使音乐旋律更加得体、质朴、流畅。
古典音乐中有典雅、振奋、朦胧、悲凉等多种情绪,在这7首歌曲里面,各自蕴含了不同的内容,而每首歌曲又都以独特的旋律来凸显出来,令人对集大成者傲然而有异样的滋味。
此外,这7首歌曲还是当时于宫廷御林健颐的舞曲,它们融合了音乐与舞蹈的
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利用音乐的高低起伏,与舞蹈的技巧搭配,将情绪完美地谱拍成舞曲,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阿里郎组曲》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演绎将阿里郎的故事娓娓地生动地讲述出来,它展示了绍兴王朝社会宫廷古典音乐的技法特色和民间传统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这7首歌曲都构成了古典音乐的完整体系,丰富了古典音乐的内容,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古典音乐,今天,我们大可在其中寻求遐想的乐趣,体会古典音乐的灵性魅力。
阿里郎
伽倻琴:又称 朝鲜筝,仿照 中国的筝制成, 既可独奏、重 奏,还可以弹 唱,音色优美 动听。
长鼓,又名杖鼓,长 鼓鼓身木制,呈圆筒 形,两端粗而中空, 中段细而实。两端鼓 腔大小不一,蒙皮也 有别。鼓身外涂红漆。 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 厚有别,可发出两种 不同音色,粗端为柔 和深沉的低音,细端 为清脆明亮的高音。
《阿里郎》是一首几段体的歌曲?
一段体:这种一段体的结构也叫分 节歌,就是几段歌词同唱一段旋律。
《阿里郎》的来源: 传说,1865年朝鲜王国为修皇宫从各地征 集农民来到汉城,农民思念家乡,纷纷唱起本 乡民歌,于是各种各样的《阿里郎》在全国流 传,成为民族的象征。因此,在日本统治的年 代里,朝鲜人民唱出《阿里郎》的歌声,表示 对故乡、对民族、对祖国的怀念。
3、歌曲的旋律大多抒情、委婉。
都节调式: 是由两个相同的小二度加大三 度的四度音列构成。
歌曲
情绪
速度
几拍子 几段体
调式
《 樱花》
《阿里郎》
歌曲
情绪
速度 稍慢
几拍子 几段体 4/4拍 一段体
调式 都节 调式 五声 调式
优美 《 樱花》 抒情 委婉 《阿里郎》 抒情
稍慢Leabharlann 3/4拍一段体东亚音乐的特点: 1、以五声音阶为主。 2、曲式结构多为一段体。
手风琴曲《阿里郎》浅析
作者: 薛茜月
作者机构: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出版物刊名: 北方音乐
页码: 39-3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手风琴 阿里郎 创作风格 曲式 演奏技巧 音乐素材
摘要:�阿里郎》是朝鲜民族脍炙人口的民谣,有朝鲜族人的地方就有《阿里郎》。
它与朝鲜民族的历史与命运连接在一起,已升华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代表朝鲜民族坚韧不屈、深沉内敛的民族性格。
由于其优美深情的旋律和精神内涵,深得作曲家青睐,被改编成多种不同版本的器乐曲,其中手风琴曲《阿里郎》则是一首将手风琴特色与朝鲜音乐节奏风格完美结合的变奏曲。
文章从创作风格、曲式分析、演奏技巧等方面浅析这首乐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首 歌 曲在 历 史 的 流 传 过 程 中 有 很 多 的 演 唱 版
本 , 随着 网络上韩 剧 的热播 , 特 别 是 近 年 来 在 年 轻 人 中掀 起 的 一 股 “ 哈韩 ” 之 风 , 使 得 这 首 代 表 朝 鲜 民 族
音 乐 特 色 的 古 老 民 谣 又 重 新 回 到 了 人 们 的 视 野 。 因 为 它 一 个 八 度 的 音 域 和 口语 化 的 歌 词 , 在 众 多 的 演 唱 版本 中还是 以通俗 唱法 较多 , 民族 唱 法 其 次 , 美 声
Vo 1 . 1 2 No . 8
Au g 201 4
.
2 0 1 4 年 8月
DOI : 】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4 . 0 8 . 0 2 0
歌 曲 阿 里 郎 》 的 不 同 创 作 风 格 及 演 唱 特 点 比 较
唱 法 因为审美 习惯 和演 唱方法 的不 同而相 对较 少 。
大小 分解 三和 弦式 的 旋 律进 行 , 这 些 既 使 得 整 首 歌 曲 的音 乐 富 于 变 化 , 同 时 也 体 现 出 了 朝 鲜 族 音 乐 的
~
些 重 要 特 点 。 B部 分 的 第 一 乐 句 出 现 了 八 度 的 音 区跨越 , 但是也 是缓 慢 的上下 行运 动 , 并 没 做 较 大 的
递进 而发 生不 同 的改 变 , 使 得 同 样 的 旋 律 反 复 听 来
也 不 显 得 单 调 。 特 别 是 B 部 分 插 入 的 Ra p节 奏 和
DJ打 碟 的 音 效 , 更 体 现 了歌 曲年 轻 化 的 音 乐 语 言 。
特 别是 在歌 曲开头 部分反 复 吟唱 的“ 阿里 郎 , 阿 里 郎 , 阿拉里 呦” 乐 句 中 , 点 明 主 题 的 唱 词 配 上 逐 步
~
唱 的通俗 唱法 版本 的《 阿里郎》 最 为世 人 熟 知 , 也 是
较为 成功 的《 阿里郎 》 翻 唱 作 品 之 一 。 歌 曲 把 原 来 简
单 的 四个 乐 句 进 行 了 三 次 有 变 化 的 再 现 , 在 这 三 次
变化 中 , 无论 是速度 、 节 奏 和 调 性 都 根 据 歌 曲 情 绪 的
、
不 同创 作风 格 的歌 曲基本 结构
( 一 ) 民 歌 风 格 的 歌 曲 基 本 结 构
歌 曲《 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郎 》 的 基 本 结 构 就 是 短 短 的 四 个 乐 句 , 在 这里 , 为 了 分 析 的 方 便 可 以 简 单 地 把 它 分 成
巡 回递 进 的 音 程 结 构 , 表 达 了歌 者 内心 的期 盼 和无
历 史最 悠久 、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一 首 民 歌 。 这 首 古 老 的
年 歌 手 电视 大 奖 赛 上 , 凭借 改 编后 的歌 曲《 阿里 郎 》
一
举 斩获通 俗 唱法 专 业 组 特别 大 奖 。 因此 , 他 们 演
歌 谣 在 几 百 年 的 流 传 过 程 中产 生 了 如 《 本 调 阿里 郎》 《 新调 阿里 郎 》 《 珍 岛 阿里 郎 》 《 密 阳阿里 郎》 等 数 十 种
第 1 2 卷
第 8期
淮 海 工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L I ma n m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c )
奈 的等待 。
A、 B两 段 。歌 曲 音 乐 具 有 典 型 的 朝 鲜 族 音 乐 三 拍
子 的节 奏 特 点 , 五 声 音 阶 的 旋 律 变 化 使 得 音 区 整 体 跨 度 不大 , 旋 律 围绕 调式 骨干音 螺 旋式上 行 移动 , 以
四度 和二度 作为 构 成旋 律 的支 柱 音 程 , 而 尽 量 避 免
变体 , 内容 上 虽 然 都 是 抒 发 对 丈 夫 的 爱 恋 之 情 , 但 曲 调上 却有很 大 差别 , 音 乐 风 格 相 当 地 方 化 。 本 文 所 研 究 的 是 流 行 于 韩 国京 畿 道 一 带 的 《 本 调 阿里 郎 》 , 这 是 目前 《 阿里 郎 》 民歌 流传 度最 广 的一个 版本 。
音 程 跳 动 。 唯 美 的 旋 律 表 达 出歌 曲 委 婉 缠 绵 的 意 境 以 及 妻 子 对 丈 夫 的 坚 贞 不 屈 和 浓 浓 的 期 盼 之 情 。这 首 歌 曲虽然 没有 复 杂 的 曲式 结 构 , 但 自然 质 朴 的 音
乐 语 言也最 能打 动人 心 。
( 二 ) 通 俗 唱 法 翻 唱 版 本 的 歌 曲 结 构
关 键词 : 《阿 里 郎 》 ; 创 作风格 ; 通 俗唱 法 ; 歌 曲风 格 ; 唱 法 融 合
中图分 类号 : J 6 o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3 3 3 X( 2 O 1 4 ) 0 8 — 0 0 6 5 - 0 3
《 阿里 郎 》 是 一 首朝 鲜 族 抒 情 民谣 , 也 是 该 民族
二、 歌 曲《 阿 里郎 》 不 同 唱 法 的 比 较
杨 燕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与音乐学 院, 江 苏 连云 港 2 2 2 0 0 6 )
摘 要 : 分 别从 音 乐 本 体 分 析 、 不 同 风 格 的 演 唱 特 点 比 较 和 音 乐 情 感 表 达 等 方 面 对 歌 曲 《阿 里 郎 》 进
行 了深 入 的 剖 析 , 具 体 阐述 了通 俗 唱 法 在 演 唱 民 族 风 格 类 型 歌 曲 中 的 适 用 性 , 进 一 步 强 调 了 通 俗 唱 法 科 学化 、 专业化 建设 的 重要 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