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如今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互联网+时代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互联网+时代为实现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互联网技术,政府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发现贫困人口的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
互联网平台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二、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不断提高,居住在农村的人们逐渐具备了在网上购物的能力和意愿。
农村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农产品可以直接销售到城市,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农村电商还可以带动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新的教育机会。
传统上,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很难满足农村地区学生的需求。
而互联网+时代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四、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地区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包括自主创业、电商创业、网络营销等。
这些新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互联网+时代为农村振兴带来了全新的治理模式。
传统上,农村地区的治理模式比较落后,面临着很多难题。
而互联网+时代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高效的治理手段,通过互联网技术,政府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信息收集、政策宣传、民意调查等各项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治理水平。
六、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上,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比较低效,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而互联网+时代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革,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互联网+”时代,扶贫怎么更精准
“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为传统行业带来无限机遇。
贫困地区应抢抓这一时代先机,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扶贫方式,推动“互联网+”与扶贫开发跨界融合,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为扶贫插上“飞翔的翅膀”,将互联网思维转化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不竭动力,不断开辟扶贫新路子、提高扶贫精准度、开创扶贫新局面,确保让“精准扶贫”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互联网+”时代,扶贫怎么更精准一、利用“互联网+”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扶贫由“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精准研判、精准管理。
“互联网+”时代,应探索大数据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实施精细管理、精确瞄准、动态监测,推动扶贫政策和扶贫资源投向更精准、扶贫管理更精准,打造“精准扶贫”大格局。
一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识别。
摸清“贫困家底”、进行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
利用大数据去完成“六个精准”工作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有效抓手,要探索创新“瞄准”机制,通过“一进二访三联”(“一进二访”指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三联”指领导联县包乡、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结对帮扶等活动,进行全面摸查,进一步把扶贫对象、贫困类型、贫困规模等“第一手资料”核实核准,识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并根据致贫原因逐一分类、识别、全面建档立卡,通过电脑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建立扶贫信息大数据库,实现扶贫工作全程信息化管理,为提出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精准扶贫夯实基础。
二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研判。
数据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支撑。
建档立卡数据库仅实现了数据录入、查询和统计等较低层次的功能,还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提炼数据中存在的大量有用信息。
要运用数据挖掘手段,深入分析研判扶贫信息,从中挖掘出隐含的、大量有用的元素,进一步发现信息背后潜在的现象和规律,归纳总结出各地贫困人口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制定可量化、看得见、能落实的帮扶措施,切实瞄准“真贫”、实施“靶向疗法”,为各级政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检验成效的提供可靠依据。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义务教育如何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能够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在贫困地区,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义务教育的免费性,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有学上,不会因为学费、书本费等问题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有助于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
加强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好的条件下学习。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义务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艺术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义务教育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家庭无需为教育支出过多的费用,这使得家庭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等方面。
而且,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孩子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为了更好地发挥义务教育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扶贫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是关键。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方式,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
“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
2017年第15期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7.15.036“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Internet+”help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李英英孙海芳刘琳李富忠摘要:“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所在。
21世纪,“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都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就互联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面临的问题,以确定扶贫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Abstract::"Internetr+"r isr ther newr developmentr ofr Internetr developmentr underr ther newr2.0,r precisionr povertyr alleviationr isr ther"thirteenr five"r duringr ther focusr ofr povertyr alleviationr work.r Ther21str century,rwithrtherdevelopmentrofrtherInternetr+,rinrallrwalksrofrliferhavershownritsruniqueradvantages.r Inrthisrpaper,rtherInternetrandrprecisionrpovertyralleviationrcombinedrwithritsrdevelopmentrstatusrandr developmentr modelr analysis,r ther Internetr+r precisionr povertyr alleviationr workr inr ther facer ofr ther problem,rtordeterminerthermainrtaskrofrpovertyralleviationrwork.关键词:互联网+;精准扶贫;发展模式Key:words:Internetr+;rprecisionrpovertyralleviation;rdevelopmentrmodel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5-0058-03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谷030801)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1]。
运用好新媒体,助力精准扶贫
运用好新媒体,助力精准扶贫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主要渠道。
政府和公益组织也意识到了新媒体的重要性,纷纷将其作为宣传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助力精准扶贫。
一、新媒体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可以帮助政府和扶贫组织更好地与扶贫对象沟通和联系。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政府可以将扶贫政策、各类扶贫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帮扶措施及时地告知到受益群众,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权益和权利,确保扶贫政策的真实、公正有效执行。
扶贫对象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反映自己的困难和需求,直接与相关部门沟通,更快地得到帮助。
二、运用新媒体进行扶贫宣传、筹款通过新媒体平台,政府和扶贫组织可以将扶贫政策、扶贫成果、扶贫项目及受益人的感言等内容向社会进行宣传,增加公众对扶贫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募捐活动,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扶贫项目信息,并募集捐款,同时可以将扶贫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善款使用情况及时向捐款人报告,增强捐款人的信心和参与的积极性。
扶贫故事是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材料。
通过扶贫故事的宣传,可以生动地展示扶贫工作的成效,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政府和扶贫组织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宣传扶贫故事,展示扶贫对象因扶贫而改变生活的事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扶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发更多的人的爱心和正能量。
五、新媒体平台在扶贫领域的案例分析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新媒体在扶贫领域的成功案例,其中有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经验值得借鉴。
浙江省丽水市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信息,及时解读扶贫政策,发布扶贫项目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扶贫工作的成效和意义。
丽水市还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扶贫项目的宣传和募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浅析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精准扶贫
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农民的收入问题都极其重视,我国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其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为目标。
尤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渗透着每位民众的生活与工作。
因此,如何以“互联网+”为背景,利用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的模式,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成为目前众多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一、“互联网+”电商模式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效根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已实现了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面覆盖[2]。
各大型电商企业也积极助力农村精准扶贫,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等国内一流电商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扶贫模式。
电商企业美团平台则认为,外卖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代表性行业,该行业发展迅猛且潜力巨大,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
虽然很多农村贫困劳动人口的学历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技能,但是外卖行业的灵活性很强,行业准入门槛较低。
通过系统的入职培训,能够很快熟练掌握并上岗,为贫困人口提供了一份长期稳定、可获得持续收入的工作岗位,对于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外卖骑手就业扶贫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25.7万人作为外卖骑手在美团平台就业,其中98.4%的实现了脱贫[3]。
显而易见,类似于此种电商企业的就业增收可以帮助贫困人口从“授人以鱼”的扶贫到“授人以渔”的脱贫变换。
通过增加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户提高收入来源。
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以此衍生出的电商平台岗位需求对推进精准扶贫助力脱贫致富效果甚佳。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地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严重的现象,20多个省(区、市)的180多位市(县)主要负责人进入“县长直播间”直播助农带货超过百场[4]。
2020年5月20日,国务院扶贫办和拼多多电商平台联合启动线上推广活动,效果也非常显著。
信息与计算科学如何支持精准扶贫
信息与计算科学如何支持精准扶贫在当今时代,信息与计算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从便捷的在线购物到高效的交通出行,从智能的医疗诊断到精准的气象预测,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在精准扶贫这一重要领域,信息与计算科学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分析支持。
通过收集和整合贫困地区的人口、经济、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数据,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深入了解贫困的根源和现状。
例如,分析贫困家庭的收入来源、支出结构,找出导致贫困的关键因素,如就业机会不足、教育水平低下、疾病负担重等。
同时,对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进行评估,为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数据收集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移动终端等,可以实现对贫困地区地理信息、农作物生长情况、基础设施等数据的快速采集。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从而合理规划扶贫项目。
比如,根据土地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人口分布和交通状况,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信息与计算科学推动了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
借助信息系统和算法模型,可以对扶贫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进行优化分配。
以扶贫资金为例,通过建立资金分配模型,综合考虑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发展需求、项目效益等因素,确保资金能够投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扶贫物资的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避免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在人力资源方面,信息与计算科学可以帮助精准匹配扶贫干部和贫困地区的需求。
通过对干部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能力特长等进行分析,结合贫困地区的发展重点和实际困难,将合适的干部选派到相应的岗位,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再者,信息与计算科学促进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互联网扶贫数字化解决贫困问题
互联网扶贫数字化解决贫困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互联网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贫困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数字化扶贫的概念、互联网扶贫的特点以及数字化解决贫困问题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扶贫的概念数字化扶贫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化支持,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数字化扶贫的核心是将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贫困地区提供精准的扶贫政策和服务,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扶贫的特点1. 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定位,实现精准扶贫。
通过互联网平台,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获取贫困地区的详细信息,了解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2. 信息共享:互联网扶贫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贫困地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扶贫经验和成功案例,从而借鉴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扶贫能力。
同时,互联网扶贫也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政策和市场动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产业扶贫:互联网扶贫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通过互联网平台,贫困地区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互联网扶贫还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新的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三、数字化解决贫困问题的实践案例1. 电商扶贫:电商扶贫是互联网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电商平台,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可以直接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渠道限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电商平台还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和销售能力。
2. 金融扶贫:互联网金融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服务。
浅谈大数据在高校精准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大数据在高校精准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高校贫困资助工作是重要的民生课题,政策性强,惠及面广,而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家将精准扶贫战略作为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如今高校的精准扶贫资助工作如何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成为当下的难题之一,文章将主要结合高校精准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大数据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精准资助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教育公平的促进提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全社会做好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
现如今,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刻不容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了。
一、高校精准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对贫困生的认定不是很清晰。
主要体现在不能清晰精准地识别家庭困难的学生,对贫困生的贫困参考审核条件较为单一,不能从综合的角度进行各方面因素的分析,基本都是依靠学生自己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判定,整个资助评审过程主观性比较强,因此一些虚假贫困和隐形贫困问题不断出现。
以上这些情况对于资助的公平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二,精准资助和帮扶不到位。
该问题主要的体现就是资助形式不够多样化,一般都是以发放贫困补助金的形式进行资助和帮扶;学生基数大,贫困学生多,帮扶资金在分配上不够完善;贫困生的差异性没有充分予以考虑,一些因病致贫、子女众多和心理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资助。
第三,资助工作的动态化管理不到位。
一些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上采取一次认定的形式,没有认真地界定暂时性贫困和长期性贫困的问题,动态化管理不到位,使得辅导员的信息管理、班级学生的日常反馈、后期的消费记录等多方面实现不了融合和统一,资助工作被孤立,处于“静止”的状态。
第四,资助的育人效果不明显。
育人是资助的主要目的,由于在前面三个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育人这个目的很难得以实现,“等、靠、要、”等现象不断出现,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偏差,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互联网扶贫行动实施方案
互联网扶贫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平台。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在一些贫困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依然突出,许多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因此,开展互联网扶贫行动,推动贫困地区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互联网扶贫行动的原则1. 精准扶贫: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扶贫工作,确保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2. 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创新的扶贫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3. 共享共赢:促进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扶贫格局,实现共同发展。
三、互联网扶贫行动的具体措施1.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网络覆盖、宽带建设等,确保贫困地区能够接入互联网。
2. 互联网应用推广:开展互联网应用培训和推广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互联网使用能力,推动互联网在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电子商务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走出大山,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 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进入贫困地区,为贫困群众提供小额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5. 互联网扶贫监测评估:建立健全互联网扶贫的监测评估体系,对互联网扶贫工作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互联网扶贫行动的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互联网扶贫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确保互联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2. 资金投入:增加对互联网扶贫的资金投入,确保互联网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3. 人才培养:加强对互联网扶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互联网扶贫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4. 合作共建: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扶贫工作的开展。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精准扶贫也成为了国家减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精准扶贫,顾名思义,就是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确定位,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更加精细化、信息化地实现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加有效、便捷的帮助和支持。
“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信息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可以精准地找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及他们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比如,在申请贷款方面,传统上需要到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交大量资料,程序繁琐,时间成本较高。
而“互联网+”精准扶贫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贫困人口的信息和需求直接输入数据库,自动进行评估和审核,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和便捷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贫困地区的电商平台,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提供销售渠道和推广。
比如,在贫困地区开发农旅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预订,不仅可以推广当地特色,吸引更多游客,还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除了电商平台,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和培训。
对于成年农民,可以提供就地培训和技能提升;对于贫困儿童,可以提供线上教育资源,让他们随时随地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互联网+”精准扶贫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鼓励各种形式的精准扶贫活动和项目开展。
社会也可以通过志愿者和爱心捐助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政府、社会和贫困地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扶贫和发展目标。
运用“互联网+” 助力农村教育精准扶贫
运用“互联网+” 助力农村教育精准扶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我国,由于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条件落后,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助力农村教育的精准扶贫,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供在线教育资源。
通过搭建农村教育网站或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可以让农村学生和教师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名师授课的录播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教案,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教育,让名师远程授课,跨越地域限制,为农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村学生进行教育评估和学习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辅导服务。
通过智能化的教育系统,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搭建农村教育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整合。
通过建立农村教育信息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到农村教育的需求和问题,为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和支持。
可以通过平台向农村学生和教师推送教育政策、优秀教育资源、培训机会等相关信息,提高农村教育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除了上述方面,互联网+还可以在农村教育管理、师资培训、家校互动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村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
通过在线培训平台,可以为农村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知识的更新,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可以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学生家庭教育的力量。
“互联网+”可以运用于农村教育,助力农村教育的精准扶贫。
通过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搭建农村教育信息平台等方式,可以改善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互联网+社会扶贫让爱心精准到户
脱贫攻坚互联网+社会扶贫 让爱心精准到户文/本刊记者 王 芳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
”互联网+社会扶贫,能为贫困户与捐赠者之间、特色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帮扶企业与贫困地区搭建起一座汇聚爱心、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这个桥梁将在哪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的中国社会扶贫网具有哪些优势,各试点市县取得了哪些可供推广的经验与模式?如何扩大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高活跃度和影响力,如何做好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做好项目运营与信息公开透明机制,打造中国社会扶贫公益品牌。
为此,《经济》记者采访了相关的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互联网社会扶贫的探索、实践和思考。
建立社会扶贫的网络平台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文件,提出要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并从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创新参与方式、完善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针措施,成为指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最高指南。
但是在实践中,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仍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扶贫的制度路径、财务模式和工作方法,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动起来,需要从政策引导、机制保障、方法创新等方面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形成合力破解“精准”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指出,政府和社会的协同,能够打破现有的碎片化的贫困治理状态,最终实现一个综合的贫困治理机制。
中国社会扶贫网等网络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为互联网+社会扶贫网络扶贫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总结。
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创建的,2016年10月16日,时任副总理汪洋同志亲自开通网站。
截至今年6月24日,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3000万,其中爱心人士1940万,贫困户1029万,涉贫扶贫干部担任管理员33万。
运用好新媒体,助力精准扶贫
运用好新媒体,助力精准扶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媒体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而新媒体则成为了人们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这个新媒体兴起的时代,如何充分运用好新媒体的力量,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精准扶贫,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旨在通过精准的政策措施和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而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它能够快速传达政策信息、个人求助信息,帮助贫困群众获取帮助和资源,助力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新媒体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宣传相关扶贫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府为贫困地区所做的工作。
通过新媒体平台,政府可以发布有关扶贫政策的信息,各级部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和信息传递,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贫困地区扶贫政策的内容和相关的一些帮扶政策。
通过更加广泛的传播,可以增加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落实扶贫政策。
新媒体可以帮助扶贫对象更好地获取政策信息和帮助资源。
贫困地区的群众信息闭塞,对于政策信息的获取和资源的利用有一定的难度。
而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使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扶贫帮扶信息,让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政府的扶贫政策和一些相关的帮扶资源。
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起扶贫帮扶的信息服务平台,方便扶贫对象进行政策咨询和帮扶资源的获取。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扶贫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贫困群众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资源中,从而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
新媒体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一些创业政策和就业政策,号召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帮助贫困地区的产品走向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1. 引言1.1 什么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通过精准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针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施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在传统扶贫模式中,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比较突出,而“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监督评估,实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的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精准对接需求和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有效整合扶贫资源,提高扶贫效率和效果。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提升贫困地区的生产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产品销售等,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是一种创新的扶贫模式,它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1.2 精准扶贫与互联网的结合意义精准扶贫与互联网的结合意义可以说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扶贫工作更为精准、高效。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更加透明、便捷,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更准确地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
通过互联网,贫困地区的资源可以更好地与外界对接,促进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的推广和销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贫困群众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态。
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扶贫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参与者和力量,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扶贫事业中。
通过互联网平台,国际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
精准扶贫与互联网的结合意义在于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成效,让扶贫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实现了更加可持续的脱贫目标。
1.3 精准扶贫的现状和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精准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战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
“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扶贫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精准扶贫的需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精准扶贫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新模式。
本文将从互联网+背景、精准扶贫的概念及特点、互联网+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及案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互联网+背景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服务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提升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将传统的通信、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
二、精准扶贫的概念及特点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全面、精确的信息调查和定位,准确识别贫困原因和贫困群体,并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精准解决贫困问题。
精准扶贫的特点包括:1.数据驱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2.精确识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详细调查和定位,准确识别贫困原因和贫困群体。
3.针对性措施:根据贫困原因和贫困群体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扶贫计划和政策,精准解决贫困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精准扶贫的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政策制定、资金管理和服务提供等环节。
1.信息采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对贫困地区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建立起贫困地区的数据库。
3.政策制定: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政策和方案,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4.资金管理: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手段,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5.服务提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供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1.腾讯“乡村振兴+”项目:腾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扶贫计划,并提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推动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
基于腾讯为村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实证研究
基于腾讯为村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实证研究“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
腾讯公司一直秉持着“科技向善”的理念,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为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结合腾讯公司在某个村庄的“互联网+”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探讨腾讯的“互联网+”通过企业帮扶、地方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等方面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可行性。
腾讯公司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实践中,遵循“科技赋能、产业扶贫、农村金融、公益助力”的原则。
该村庄的“互联网+”实践案例总体实施方案分为三方面。
首先,通过腾讯打造一个集信息发布、金融服务、公益捐赠、产品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O2O平台。
其次,通过开展“乡村小达人”“电商服务员”等专项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能,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最后,腾讯与当地政府合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让贫困人口能够依托金融服务,更好地发展家庭种植业、养殖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收入水平。
腾讯的“互联网+”实践不仅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支持,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互联网+”引入村庄之后,该村庄的经济面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贫困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该村庄的农产品销售也因此得到了增强。
今天,村庄已经不仅是生活的场所,还成为了科技的试验田、公益的筹码、文化的魅力,这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贫困地区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腾讯公司在“互联网+”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实践中遵循了“由点及面、由易及难、聚合力量、跟进长期”的原则,该方法论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方面,该方法论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问题,帮助贫困地区更好地融入现代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该方法论能有效发挥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赋能、公益助力等方式实现社会效益。
这种积极而有效的“互联网+”实践为我国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值得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借鉴。
精准扶贫信息化工作措施
精准扶贫信息化工作措施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战略,而信息化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信息库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信息库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也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
贫困人口信息库要包括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收入状况、致贫原因等多维度的数据。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要加强扶贫部门与民政、人社、农业、教育、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到贫困人口信息库中,为进一步分析贫困人口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2. 贫困人口登记: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登记机制,通过社区、村庄、乡镇等基层组织对贫困人口进行登记,确保贫困人口信息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数据采集与更新:要组织专业的调查人员对贫困人口进行数据采集,并定期对贫困人口信息库进行更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全面性。
二、加强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可以实现对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1. 建立统一的平台:政府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级政府部门、扶贫项目、企事业单位等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2.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化平台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贫困人口信息查询、扶贫政策解读、扶贫项目申请、资金监管等功能,方便贫困人口和扶贫工作人员获取所需信息。
3. 加强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要加强对平台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建立健全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防止因意外事件导致数据丢失。
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贫困人口情况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为贫困人口的分析和帮扶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发现贫困人口的规律和特征,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教育如何实现精准扶贫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俨然已成趋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
尤其在农村贫困地区,如何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014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任友群表示,农村贫困地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离不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助力。
不仅要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将教育信息化投入重心从建设转移到应用和服务上,还要注重发挥聚合效应,处理好平台和应用端的关系问题。
那么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在任友群看来,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必须采取多措并举。
一、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育精准扶贫具体实践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高铁时代的到来,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带动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再去谈发展教育也就容易多了。
首先,市委、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入互联网相关企业,制定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并且
以多种方式指导和推动智慧校园率先试点示范。
其后,在及时总结试点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抓紧部署,将智慧校园推广到所有学校。
通过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打通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和教学资源共享,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资源。
二、满足学校老师开展教研师训、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
虽然如今大部分学校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亟待提升,我们可以通过搭建移动教学系统尝试破解这一应用难题。
速课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为学校、教师提供移动教学解决方案、便捷构建教学资源的应用平台,支持教师数字化发展、课堂评价分析、学业质量分析、数据交换等。
学校把速课网引入到校园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教学连成一片,实现学校间教学的联通,让教师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教师通过速课网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学行评价,并得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为暂时无法撤并的教学点提供教学资源
推动撤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鼓励具备撤并条件的教学点尽快撤并,比如一个非常微小的教学点,只有一两名教师和五六名学生,要把教育做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尽量让学生们去中心学校去上学,这样社会化程度更好一些。
但同时,如果有的教学点确实撤并有困难或会产生更复杂的问题,就可以搭建“同步课堂”,让中心学校优秀教师通过“同步课堂”对教学点上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三、鼓励推进日常教学和管理信息化
我们鼓励高年级的学生更多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让教育和学习的行为更多地在智能终端上发生,这个时代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而且学生使用情况本身也是进一步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
手机、平板电脑可以使得学生平时的练习、作业、问答都可以在移动端上发生,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而且后台可以对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并反馈,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推进教育信息化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存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干部、校长、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为薄弱。
因此,我们还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