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合集下载

新沂马陵山名胜风景区

新沂马陵山名胜风景区

新沂马陵山名胜风景区一.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江苏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禅堂水库西北方向,规划用地251000平方米。

二.综合现状及建设条件分析区位交通条件:新沂是亚欧大陆桥东起第一座交通枢纽及“苏鲁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非常重要。

全市已经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构成四位一体的大交通网络,交通基础条件优越。

新沂拥有极其优越的交通区位,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发达,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客源提供便利的进出渠道。

如何充分利用好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是新沂市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

新沂市山水大道、龙马湖环湖大道的建成,将有助于推动本项目的长足发展。

区位经济条件:2009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390.1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51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4000美元,达到4028美元。

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率达49.1%。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该地区就进入休闲旅游消费的迅速扩展期。

该项目本地及周边徐州、连云港、淮安、临沂、枣庄等市人均GDP均已跨过3000美元黄金线,经济发展良好,旅游度假休闲消费需求高,传统温泉旅游的根基——本地市场比较理想。

区位旅游条件:2006年,徐州、淮安与连云港三地结成旅游协作体,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培育区域旅游品牌,加强区域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共同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三地旅游资源联合优势,促进三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崛起,构建江苏旅游新三角。

2009年底,宿迁市正式加入“江苏省旅游新三角”。

随着“江苏旅游新三角”区域性旅游资源集聚效应越来越强,加上“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中心”地缘优势,处于“江苏旅游新三角”中心的新沂市,迎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用地条件:项目地处温暖带,属半干燥半温润季风性气候区,具有大陆向海洋过渡性气候特点。

项目用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一溪沟,通禅堂水库。

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现状概况(打印)

妥乐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现状概况(打印)

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篇现状调查篇 . (1)第一章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规划建设的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 (1)第一节景区基本情况 (1)第二节建设条件 (4)第三章景区资源概况与评价 (6)第一节妥乐风景资源分布 (6)第二节风景名胜资源分类 (7)第三节风景名胜资源分级 (7)第四节景源突出价值评价 (10)第五节景源综合价值评价 (12)第一篇现状调查篇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景区基本情况一、景区概况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以其千余株古银杏和传统村寨闻名于世,是全世界古银杏最集中的地区,是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0年2月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SWOT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SWOT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发展战略规划SWOT分析及对策一、贵州风景名胜SWOT分析1、发展机遇(1)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贵州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首先,长期以来限制贵州风景旅游发展的道路交通问题,有望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的实施,全省生态环境将会得到不断改善,从而为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扩大风景名胜区面积,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创造了条件。

(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将占到国际旅游市场份额的 8.6% ,从而成为世界上接待量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又根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 100 亿人次。

贵州风景资源丰富,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旅游大省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必将促进全省风景名胜区的快速发展。

(贵州省旅游局预测, 2020 年全省境外游人数将达到 68 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 6200 万人次)。

(3)进入十二五以后,各省市加大了旅游产业的投入,风景名胜区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开展,使得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管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保护理念得到了沟通和提高,实际工作得到了激励和促进,样板作用和全社会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贵州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世界级价值。

相信随着贵州申报世界遗工作区域位置分析的不断深入,将给贵州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

(4)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风景名胜作为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正在为社会各界所普遍认识,保护风景资源,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2、发展优势(1)喀斯特景观的垄断性优势。

景区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景区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景区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景区的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

作为某景区的管理者,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景区的设施建设情况。

首先,我们的景区在交通设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我们修建了便捷的公路,方便游客前往景区;同时,我们也开通了公交线路,方便游客在景区内部的交通。

此外,我们还建设了停车场,为自驾游的游客提供了方便。

其次,我们在景区内部的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们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游客中心,提供了信息咨询、购物、餐饮等服务;我们还建设了多处卫生间和休息区,让游客在游览景点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和舒适的体验。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了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我们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修建了生态步道,打造了生态湿地,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景区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保护了景区的生态环境,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在景区内部建设了多处便民设施,如医疗卫生站、儿童乐园等,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还建设
了多处景点解说牌和导览设施,方便游客了解景点信息和游览线路。

总的来说,我们的景区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游
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舒适的休息、丰富的娱乐和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景区设施建设水平,为广大游客营造更
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

建设方案中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

建设方案中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

建设方案中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在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建设方案中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一、风景名胜区保护的重要性风景名胜区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

保护风景名胜区不仅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还能够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地方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保护风景名胜区对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挑战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过度开发,许多风景名胜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例如,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同时,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保护的需要要求限制开发,限制游客数量,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经济效益,需要开发旅游设施,吸引游客,增加收入。

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难题。

三、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为了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例如,加强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对违法开发的惩罚力度。

其次,要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文明游览,不破坏环境。

最后,要探索可持续的利用模式。

例如,可以开发生态旅游,推广绿色交通,发展环保产业等,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四、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案例分析以某省的一座著名风景名胜区为例,该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该风景名胜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该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力度。

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治理水源污染,限制游客数量等。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分析(及修编)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分析(及修编)
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地处东经 109°45'-104°40',北纬24°18'-
24°48'之间。
自然资源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岩溶、森 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众多
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
文化背景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规 划分析(及修编)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规划背景与目标 • 规划内容与方案 • 规划实施与效果 • 规划修编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风景名胜区概述
风景名胜区定义
风景名胜区分类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 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 中,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 文化活动的地区。
规划目标
保护自然环境
确保风景名胜区的自然 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防止过度开发和破
坏。
传承历史文化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弘扬民族文化,提
高景区的人文价值。
促进旅游发展
合理规划景区布局,提 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 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
来游览。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景区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景
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规划强调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在保护环境、传承文 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得到完善
规划推动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相关法规的完善,为景 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望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挖掘漓江风景名胜区 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质,增强游客的文 化体验。

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规划李丽摘要:风景区好的规划能让风景区得到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分区规划、游览规划和建筑规划上分析黄山风景区的规划。

分区规划将黄山风景区分为资源核心保护区、资源低强度利用区、资源高强度利用区、社区协调区共四大类;科学合理的游览规划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观赏黄山的美景;建筑规划使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分区规划游览规划建筑规划一、黄山风景区的概况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面积154平方公里,是1982年我国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990年12月,黄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的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峰林地貌主要特征的地质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以黄山画派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最为珍贵,也最能体现世界遗产地的资源价值。

黄山呈现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有名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并以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此外神奇的冬景、壮美的日出、独特的“黄山文化”,也让游客流连忘返。

[1]二、黄山风景区的分区规划1988年黄山风景区通过第一轮总体规划,包括保护区、景区、分级保护区和功能分区四大分区类型。

黄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6 个景区、5 个保护区。

6个景区分别为: 温泉景区、玉屏楼景区、北海景区、云谷寺景区、松谷庵景区和钓桥庵景区。

5 个保护区分别为浮溪、箬箸、洋湖、福固寺和乌泥关, 分布于各景区的外围。

在这里, 景区强调旅游开发的功能, 保护区强调资源保护的功能。

从空间分布看, 景区和保护区的总和构成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的用地布局结构。

从前面分区的关系可知, 黄山风景名胜区多种类型的分区共存, 相辅相成。

布局层面的分区属于空间战略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总体指导作用; 分级保护分区则属于具体实施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直接约束和指导作用; 功能分区则更接近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利用的详细规定和控制。

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

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

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摘要: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南京市的生态绿心、游览中心和城市名片,经过多年发展,已陆续编制了14个有关规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同时也在2010年后逐渐稳定,步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本文通过对规划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并提出七点建议。

关键词:钟山风景名胜区, 规划实施评估一、钟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发展,钟山风景名胜区已由城郊型景区发展成为城中型景区,是南京重要的生态核心,也是金陵文脉的重要载体。

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钟山风名胜区总体规划(1996-2010年)》开始,共编制了14个相关规划,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为景区层面的总规,第二类为片区层面的控规,第三类为景点层面的修详,详见下图。

钟山风景名胜区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2000年前为发展初期,编制的规划为《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6-2010),风景名胜区在这个阶段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风景名胜区体系,梳理核心资源,明确保护和发展的目标。

从实施情况上看,这阶段的发展任务已经完成。

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时期,编制的规划有三个景区的详规、钟山运动公园等景点的详规等,当时钟山风景名胜区内还存在大量的农村居民点和公企业单位,风貌和景区极不协调,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治环境,按风景名胜区的要求搬迁工厂居民点,打造景观环境。

从实施情况上看,也已完成。

2010年至今为品质提升时期,编制的规划主要有《玄武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玄武湖东岸、钟山运动公园等景点的详细设计,这个阶段景区风貌已经整体改善,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景区知名度与整体品质、协调与城市的关系、发挥景区的城市名片及城市客厅的功能。

但从完成情况上看并不理想,2010年后,景区面貌基本稳定,虽然不少景点都编制了详细规划,但真正实施的寥寥无几,景区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而闻名的地区。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者,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以某虚拟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 文化保护: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通过规划,可以保护历史建造、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3. 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提升旅游体验:规划应注重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包括景区交通便利性、景点布局合理性、旅游设施完善性等方面。

通过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2. 保护自然景观:规划应注重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包括山水、湖泊、森林等。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减少人为破坏,保护自然景观的原始美和生态功能。

3. 传承文化遗产: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造、文化景点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规划,可以将文化遗产融入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中,提升其文化内涵和独特性。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方法1. 调查研究:在规划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等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应包括景区布局、旅游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等内容,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3. 实施规划方案:制定规划方案后,需要有序地实施。

建设方案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

建设方案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

建设方案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视,风景名胜区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热门选择。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破坏、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发展风景名胜区,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一、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是建设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应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植被,保护水源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其次,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严禁非法猎捕和买卖野生动物。

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二、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加强对历史建筑和古迹的保护。

修缮古建筑,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丰富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内涵。

三、合理规划和开发合理规划和开发是保护和发展风景名胜区的关键。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资源,确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和规模。

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要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舒适的住宿和餐饮条件。

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此外,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推广。

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管理和监督是保护和发展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监督和评估。

定期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和文化遗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风景名胜区建设环评报告书

风景名胜区建设环评报告书

风景名胜区建设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况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独特而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令人难忘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体验。

本报告书将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完整性。

二、项目背景1. 项目位置及规模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位于某省某市,地理坐标为XX°XX'XX" N,XX°XX'XX" E。

项目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包括山岳、河流、森林等众多自然景观。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提升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为当地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保护当地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

三、环境影响评价1.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1)地质地形特征风景名胜区所处地质地形属于XX类型,地质构造稳定,无明显断层和地震活动。

(2)水体质量周边水体主要为河流和湖泊,水质良好,pH值、溶解氧含量等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3)生态系统风景名胜区内生态系统多样性丰富,存在多种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景区游客量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因此,需要做好游客流量管理,避免对当地社会秩序和基础设施造成负面影响。

(2)文化遗产保护风景名胜区周边存在多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遵守相关保护政策和措施。

四、环境保护措施1. 水环境保护(1)合理规划污水排放口,并确保排放口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2)建设污水处理站,对项目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减少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2. 生态环境保护(1)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游览区域,避免对敏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建立监测系统,定期对植物和动物群落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珍稀物种。

3. 噪声和空气污染控制(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

建设方案中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发展

建设方案中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发展

建设方案中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建设方案中,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发展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景区形象、提供游客服务等目的的一项工作。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

风景名胜区往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森林等,这些自然景观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通过规划,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风景名胜区规划可以提升景区形象。

一个好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可以使景区更加美观、整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布局景区内的道路、建筑、景点等,使其更加有序、舒适。

再次,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助于提供游客服务。

规划可以考虑游客的需求,设置合理的停车场、餐饮服务、旅游设施等,提升游客体验。

同时,规划还可以制定游客流量控制措施,避免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后,风景名胜区规划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通过规划,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带动当地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点在制定风景名胜区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区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在规划时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可以通过设立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域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要注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长期影响。

要注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保证景区的可持续经营。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保护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保护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保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关注不断增加,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管理,一些风景名胜区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文化遗产流失等问题。

因此,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必要性风景名胜区规划是指对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发展方向、空间布局、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它能够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旅游体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风景名胜区规划还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减少冲突和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规划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水、植被、动物等。

规划应该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域和游客数量等措施来实现。

2. 文化遗产保护: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可以通过修复和保护古迹、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区等方式来实现。

3. 旅游设施建设:风景名胜区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

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和布局旅游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 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还应该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

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挑战与对策风景名胜区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管理不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责任和权力,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2. 引导游客文明观光: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倡文明观光,遵守相关规定和禁令。

武汉东湖风景区规划可达性分析

武汉东湖风景区规划可达性分析

武汉东湖风景区规划可达性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武汉东湖风景区概况 (6)2.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7)2.2 景区范围与主要景点介绍 (7)2.3 旅游资源特色及价值评估 (8)三、可达性理论基础 (10)3.1 可达性的定义与评价指标 (11)3.2 影响可达性的因素分析 (12)3.3 可达性研究的常用方法 (13)四、武汉东湖风景区规划可达性分析 (14)4.1 交通网络构建 (16)4.1.1 道路系统现状分析 (17)4.1.2 新建交通设施规划 (18)4.1.3 交通网络优化策略 (19)4.2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20)4.2.1 医疗卫生设施布局 (21)4.2.2 体育健身设施布局 (22)4.2.3 娱乐休闲设施布局 (23)4.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4)4.3.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 (26)4.3.2 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 (27)五、结论与建议 (28)5.1 结论总结 (29)5.2 政策建议 (31)5.3 研究展望 (31)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深入分析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规划可达性,全面评估其作为城市公园系统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

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网络分析等方法,我们发现东湖风景区在地理位置上紧密围绕武汉市中心,凭借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完善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与城市各区域的便捷连接。

在可达性方面,东湖风景区展现出了卓越的潜力。

其内部道路系统布局合理,主次干道相互衔接,为游客提供了多种出行选择。

借助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游客可以轻松抵达景区各个角落,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我们还关注到东湖风景区与其他城市功能区的联系强度,通过分析交通线路、人口分布等数据,我们发现东湖风景区与武汉市中心的联系尤为紧密,不仅能够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娱乐,还能辐射周边多个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景区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景区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景区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景区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

目前,景
区设施建设情况如下:
首先,景区入口处的指示牌和地图已经更新完善,游客可以清
晰地了解景区的布局和各个景点的位置。

同时,我们还增加了信息
咨询台,方便游客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其次,景区内的道路和步道进行了修缮和加固,保障了游客的
安全。

在主要景点和游览线路上,我们设置了便利设施,如休息亭、座椅和公共卫生间,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游览体验。

另外,景区内的停车场和交通引导系统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
停车位和优化了交通流线,解决了游客停车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客可以更加便利地到达景区并停放车辆。

此外,为了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我们还增设了便民设施,如
充电站、Wi-Fi覆盖等,满足了游客在景区内的各种需求,提高了
景区的整体满意度。

最后,我们还对景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加强,加大了垃圾分类和清理力度,保持了景区的整洁和美观。

综上所述,景区设施建设情况良好,各项设施的完善和升级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景区设施,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的游览环境。

谢谢!。

庐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报告分析

庐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报告分析

庐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报告一、庐山风景名胜区概况一、地理区位(附区位图)庐山位于长江中游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风景名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116°08′,北纬29°26′~29°41′。

二、历史沿革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1895年《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的签订,标志着以李德立为首的西方文化正式植入,庐山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要说明的是,早在1886年李德立便在庐山开展其非法的租地活动。

此后庐山经历了避暑地阶段和“夏都”阶段,在西方外力和国民政府强力经营下,庐山近代旅游业兴起并发展,促使区域社会经济的转型,文化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同时,在北伐战争和日寇占领等外部事件影响下,旅游业受挫,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

直到1949年解放,庐山开始迈入了一个新时期,成为共和国领导人和劳动人民的避暑胜地和疗养大山。

三、社会经济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古今中外文化交融积淀深厚为主要特征,以资源保护、观光度假、避暑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为主要功能,以山岳型为主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庐山新城建设,并实现牯岭部分管理职能部门和部分居民的下迁。

继续完善威家、通远、海会、莲花、温泉等城镇建设,与九江市城镇体系及环鄱阳湖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相协调(特别注意与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的城镇建设相协调),基本形成山上、山下居民在经济、社会上的全面均衡发展。

景区建设检查情况汇报

景区建设检查情况汇报

景区建设检查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上级安排,我对本地景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就此向您做一份汇报。

在此次检查中,我主要关注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服务设施完善程度以及管理运营情况等方面。

首先,就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景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设施齐全,但在部分景点的观赏平台、栈道等设施的维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修缮和加强管理。

此外,景区内部交通组织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游客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其次,对于环境保护措施,景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得较好,有完善的生态保护
区和植被恢复计划。

但在游客管理方面,尤其是在高峰期,存在游客过多、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再者,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景区内的导览图、标识牌设
置较为清晰,游客服务中心和咨询台也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但在餐饮、住宿等方面,还有待提升,需要引入更多的优质服务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最后,就管理运营情况而言,景区的管理团队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服务意识,
但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同时,景区的营销推广工作也需要加强,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综上所述,景区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和不足之处。

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谢谢!。

浅析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浅析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浅析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摘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环境资源问题的增多,人们的环保意义越来越高,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风景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本文主要对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棋盘山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大,我国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这引起了较多的资源环境问题,使得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资源的保护。

1 棋盘山风景区概况棋盘山风景区位于沈阳市东北郊,距离沈阳市区17千米,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现代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如今,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会场――世博园,俨然成为棋盘山风景区吸引游客的胜地。

棋盘山风景区总占地面积约为142平方米千米,主要由"三山一水"构成,所谓"三山"是指辉山、棋盘山、和大洋山,所谓"一水"是指秀湖,它们构成了棋盘山风景区的骨架,再加上奇石、山洞和丰富多彩的森林植物,开成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

2 棋盘山风景区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依据依照《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棋盘山风景区以生态为基调,在绿色上谱写机遇。

棋盘山开发区确立了这样的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生态立区这一核心理念,坚持准确定位、合理规划、规范建设、科学发展的原则,高举生态保护和修复旗帜,在修复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加快修复。

规划结构上,重点规划"绿廊、银带、四园区",形成大"L"形发展骨架,实施"四轮驱动"战略。

"绿廊"即以延伸到森林公园、纵贯南北的沈棋路为中轴,沿线两侧确定控制范围,严格实施生态保护,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景观走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章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

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

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

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

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
·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

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

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江河洲岛型:太阳岛、明月岛、柳树岛3处风景区,均位于大城市近郊区,景区内开发建设有娱乐、度假等旅游服务建筑,特别是太阳岛风景区已出现“城市化”建设形态。

由以上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现状风景区以山林——湖泊(水库)资源型为主,类型不够丰富,黑龙江省内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气象、原生森林、湿地、草原等特色景观资源在风景区内尚未得到充分展现。

表1-1 黑龙江省现状风景名胜区统计表
第二节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状况
一、风景资源开发进程
黑龙江省风景旅游活动萌发于19世纪末期,随着我国东北地区交通的建设而逐渐发展
起来。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黑龙江省铁路、公路、码头也纷纷兴建,游客多时铁路部门便临时增发列车。

哈尔滨周边扎兰屯、巴林、二层甸子、一面坡、呼兰等地成为重要旅游地。

民国初年,群众性旅游兴起,黑龙江巡抚衙门曾通知各地中小学校组织“暑假游历”。

旅游活动从观赏“三风”——自然风光、建筑风貌、风土人情,发展扩充为到自然环境中避暑、钓鱼、狩猎、探胜等项目。

日伪统治的萧条时期,旅游市场受到政治和经济影响,旅游业呈现一蹶不振的局面。

其间产生“近郊四景”的称谓,包括呼兰、阿城、玉泉、第二松花江。

在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区也进行了风景旅游开发活动,开发的景区有镜泊湖、横道河子、雅鲁河等。

新中国成立后,旅游业曾一度展现复苏态势,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旅游业重新步入低潮,风景旅游地的开发建设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才又展现回暖之势。

改革开放之后,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逐步改善,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风景资源开发受到全省各地高度重视,风景旅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全省每年都有一批风景旅游区(点)投入运营,原有的景区景点也纷纷增加旅游项目,逐渐形成规模。

对镜泊湖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火山矿泉以及冰雪、森林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自然景观游览观赏、野生动物观赏、狩猎、滑雪、休疗养、度假、历史名胜观赏考察等风景旅游项目渐成体系。

至2000年,黑龙江省已经进行风景资源开发的风景旅游地达200余处,其中主要
风景旅游地100余处,见表1-2。

表1-2 黑龙江省主要风景旅游地名录
二、风景资源保护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