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一大领域,正在全面受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教育信息化的局面。
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一方面在于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在于高校教师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
当前高校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各高校都基本建立了校园网和相关信息化设施;而且高效的管理也逐步实现了信息化,不断开发出各类管理和支持系统。
因此,当前更为紧迫的是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的信息化。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更有利于加快信息的传播,扩大受教育者的规模,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
教育技术作为当前教育领域发展最迅猛、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充分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为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提供了崭新的空间。
职业教育对教育的发展和增强综合国为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与传统教育相比,职化教育更重视的是对人才专业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职业教育难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教育、时代进步及工业三者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开展职院校教师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显得极为迫切。
本项研究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和国内外有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发展阶段、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发展策略。
2.课题界定教学能力。
所谓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质上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知识组织和传授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能力。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摘要:21世纪是信息社会。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将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改革。
高职院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是教育事业的执行者、主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实施者、应用者。
教师是否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21世纪是信息社会。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必将伴随着对传统教育的改革。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是教育事业的执行者、主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实施者、应用者。
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一江苏省卫生类高职院校现代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为卫生类院校教育用户量身定做的信息化产品与方案。
多数信息化厂商专注于理工类高校的管理及教学模式,而缺乏对卫生类高职院校的熟悉与研究。
设计出的软件不符合卫生类院校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不适合学校应用。
少数能做系统集成的厂商又不能或不愿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培训,使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应用无法深入。
2.缺乏专业的IT咨询顾问和系统的师资培训。
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教师本身都不了解信息化的本质、内容、目的,那么信息化建设表面很热闹,但实际却没有内容,信息化也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益。
3.服务问题。
现阶段我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遇到的服务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厂商由于自身技术、管理水平的限制,没有能力为学校提供量身定做的整体方案,仅提供标准化理论培训,无法长期专注某个高校的实际需求,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至于设备搭建好了,却不知道怎么应用。
高职学院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高职学院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我院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高职学院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基本内容本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等级要求。
考核标准的内容涵盖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和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四个方面。
立足应用、突出专题,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依据等级标准,实行分级测评。
初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环节为主;中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测评以教师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为主。
三个等级评价标准如下:1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设备获取学科教学资源并进行管理;2.掌握学科教学资源的类型和内容:3.能够有效使用学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4.总结学科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策略与方法。
5.4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能够有效利用技术货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6.熟悉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流程、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7.总结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8.能够处理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9.5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能够有效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技术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2.熟悉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和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3.总结在移动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4.能够处理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3.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1分析各类技术资源在不同课堂导入中的类型和作用;2.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设计课堂导入环节:3.反思、总结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导入的策略与方法。
高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师范生。
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途径
高职师范生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策 略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高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 提升高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 具体实施方案 • 实施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高职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 师,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 于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
02
高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现状
高职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01
02
03
调查设计
针对高职师范生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现状进行调查, 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和访 谈提纲。
调查实施
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问 卷调查和访谈,确保调查 结果真实有效。
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析,提取关键信息,为提 升策略提供依据。
问卷调查
通过设计问卷,对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的学生进行调 查,了解他们对策略的满意度、学习效果等。
个案研究
选取部分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和研究,了解他 们在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和收获。
课堂观察
对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的课堂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在课 堂上的表现、参与度等,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我国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提升策略,以促进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目前,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中,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无法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
教师们缺乏对于信息技术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2. 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足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他们对于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了解和熟练程度不高,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3. 缺乏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中,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
很多教师对于信息素养的认识片面和模糊,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培训。
4. 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不均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资深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对较差,而一些年轻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导致院校整体的信息素养水平难以提升。
1.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应该加强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组织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引导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 建立信息素养考核机制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可以建立信息素养考核机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估。
通过考核结果,对信息素养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提升其信息素养水平。
考核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们对于信息素养的重视和提升,推动整体素养水平的提高。
高等医药卫生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高等医药卫生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摘要:信息化教学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已经逐渐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当中,医药卫生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医药卫生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利用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核心在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笔者从职业教育改革、智慧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及以赛促教五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医药卫生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改革,医药卫生职业院校,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出现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及人民健康的重要性,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医药卫生职业院校是培养医药卫生专业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基础教育巩固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在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历程中,教学质量与特色始终是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而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关键靠教师,核心是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1],在“健康中国2030”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时代背景下,医药卫生职业院校教师如何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变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能力,对实现本科职业大学建设有着重要的的现实意义。
一、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引领,革新信息化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医药卫生事业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在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尤其是医药卫生职业院校。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在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法,并介绍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深入探讨了该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提出了建议与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实践与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培养方法、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总结、展望、建议、改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作为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与提升。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深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通过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探讨和实践,为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分析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了解其在信息化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寻求适合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路径;3. 设计相关课程并实施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 研究影响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因素,为提升教师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研究第一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研究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研究摘要:以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概念为基础,分别按结构、功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挖掘,揭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固有特点。
从偏远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着眼,构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灵活性、本土性、人本性等特点。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目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信息化时代呼唤高素质信息人才,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需要高新的信息化教育。
作为高校的一部分,职业院校是传播科技知识、创造先进文化、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而生产知识、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落在职业院校教师肩上。
这就是说,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其技术研发与文化传承的基础,还是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思维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基石。
所谓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教学法相融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培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发展的核心能力。
世界各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都极其重视,社会信息化离不来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取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及其水平。
基于此,笔者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偏远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其指标展开分析。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及特点能力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语言文字表达不尽相同,但大体意思是相近的。
据《辞海》解释: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质,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它划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特殊能力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1]。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本文将研究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以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一、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新的技术不断涌现。
为了保持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时俱进,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课程、工作坊和培训班来进行,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课程资源进行自学。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如微课程制作、在线教学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等。
在培训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线下讲座、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同时,引进专业的培训机构或邀请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建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体系高校应建设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
这个体系可以包括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团队等,他们可以为教师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技术分享平台,鼓励教师分享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三、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研究与创新高校应当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研究与创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信息技术研究项目,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奖励。
同时,建立科研团队,邀请优秀的信息技术专家和学者加入,与教师合作共同进行信息技术研究。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与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和实践项目,提供实际应用背景。
四、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体系为了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校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包括考核、评估、认证等环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估可以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证书、绩效考核、学术评审等方式进行,以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研究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课题来源]吉林省教育厅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研究(2017zcz034)。
[作者简介]杨智源(1976-),男,吉林双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通讯作者]吕春香(1979-),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妇产科护理管理,E-mail:yf0929@。
因为国内外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信息技术普及程度不同,所以不能用发达国家的教学能力水平来作为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
虽然国内教育局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教学对象和教学理念与中小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也不能应用[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将会直接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常存在现代信息技术不够完善,对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师资不足,技术不高等现象,因此该次旨在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的发展,同时为教育部门设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标准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122名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共发放122份问卷,除去有问题的问卷,收回有效的问卷116份,总有效率为95.08%。
研究人员将1~3年教龄的教师定为助教,4~6年教龄的教师定为讲师,7~9年教龄的教师定为副教授,10年以上教龄教师定为教授。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检索查阅,仔细、认真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梳理,从中掌握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研究内容的现状、历程、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够取长补短建立属于自己的能力标准框架和评价内涵,使本次研究建立在一个更高、更创新的起点。
1.2.2问卷调查法该次研究针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设立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和标准,从而得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需求等有价值的资料[2]。
中职卫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中职卫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作者:石国华,赵文艳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为今后教师培训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选择临夏州某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形式的调查,使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态度方面,有83.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很重要和重要;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教师对Windows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最为熟练,而对于网页制作软件和二维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熟练度为0.0%;在对本校信息化建设满意度方面,70%左右的教师对本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满意和非常满意;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方面,63.3%的教师认为课件制作能力不强是最大的阻碍。
结论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对学校提供的软硬件设施也很满意,但需要加强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52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8)12-0118-02中职学校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其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服务型人才,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将是中职毕业生的必备技能,这也对中职学校的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56条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可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成为中职学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实中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笔者以临夏州某学校为对象进行了调研。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某学校的90名一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研究主要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问卷内容。
江苏卫生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模型
江苏卫生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及提升模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让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方便和快捷,对于职业教育领域而言,信息化技术让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这个智能化时代带给职业院校教师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校的内涵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鉴于此,通过实践调研的手段试图了解江苏卫生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从而针对问题构建提升模型,从而全面促进本校的跨越式发展。
标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模型0 引言随着教育部发布:“基于信息化全覆盖理念来促进教育各个领域的特色化发展,让互联网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全面促进教育質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全人培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重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再培训,让这些培训时间很好的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随着职业教育的崛起,当下职业教育的课堂革新和课堂外的实践都需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来一一实现,特别是一些自然科学类的学科更需要网络信息化技的协助,在这样大趋势之下,笔者认为江苏省卫生类职业院校在近几年的卫生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教师全员成长过程中有效渗透信息化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把医学教育与信息化技术巧妙结合并通过个人教育经验和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创新的能力还存在不少的短板。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地区几所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上现状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情况构建解决问题和提升卫生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模型,这是本文调研和分析研究的意图也是本文的研究价值。
1 信息化技术对于卫生职业教育的价值内涵探析信息化技术是大数据时代的必备技术,也是社会不同领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有了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就可以让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充满多种可能性,例如职业教育中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创新,还有引导学生参与卫生知识技能的实验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教育实践和学习实践都需要信息化技术,脱离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教师课堂的特色化教学和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就成为了空谈,可见信息化技术对于卫生职业教育的价值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技术是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doc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随着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职业教育,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总、、要求各级党委和府要把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动力.只有在职业教育领域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企业的需求,成为未来的主力军。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提高职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ﻭ1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概念ﻭ1.1信息技术ﻭﻭﻭ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学科领域、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信息技术教育”中狭义的“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具体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多计算机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ﻭ1。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交流、表达和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如:教师应用何种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方法提取信息,如何将信息储存,怎样管理各类信息,采用哪种方式对信息进行整合,又采用哪种方式将信息以尽可能好的方式给学生,变成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好坏关系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关系到未来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达成,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2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义ﻭ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快速的时代,信息技术已进入了教育领域,它促使教育观念发生转变。
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技术、教育观念等的更新必然带动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的更新.随着网络、计算机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将以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开设课程进行整合已势在必行。
2023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标准
2023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标准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于教育领域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个体化学习的实现。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教师的需求,教育部门需要制定并实施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二、研修目标1. 提供系统化、全面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2.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使其能娴熟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3.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4. 探索和创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体化学习。
三、研修内容1. 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a. 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b. 学习和掌握各类教学软件和在线教育资源的应用技能,包括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方面的训练;c. 学习和掌握教学管理软件,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等的使用。
2. 教学设计与创新a. 学习信息技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包括课程平台的设计、在线作业和测试的设计等;b. 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应用,包括诊断性评估和反馈、个性化学习、在线协作等方面的实践;c. 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创新,鼓励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3. 学生指导与辅导a. 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b. 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c. 学习如何评价和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和使用。
四、研修方法1. 线上学习a. 提供在线学习课程,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学习社区等;b. 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提供学习支持和指导;c. 通过在线互动和学习社区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
2. 线下培训a. 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b. 设置教师研修班,进行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操培训;c. 进行校内研修,邀请专业人员给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和培训。
2023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标准
2023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份2023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标准,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学的创新与提高。
一、研修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操作系统和网络知识、数据管理和处理知识等,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教学软件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包括教学设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育软件等,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技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各种软件工具提升教学效果。
3.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应用: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工具等,帮助教师了解现代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特点,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工具,实现教学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4.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践探索:帮助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够设计和开展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与反思:通过研修,教师应能够思考和反思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效果评价方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二、研修方式:1.集中培训班:组织专家进行集中培训,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提升应用能力。
2.远程网络学习: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师进行远程学习和交流,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提高学习的便利性和实效性。
3.实践教学研修: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研修活动,通过设计和开展实际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三、研修评估与认证:1.研修期满后,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演示等,以评估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掌握情况。
2.针对考核结果,给予不同等级的认证,对于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师给予优先晋升和激励,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和辅导,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以桂林市卫生学校为例
教学创新【摘要】本文结合部分卫生类中职学校存在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缺失、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缺失、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动力不足、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训、以赛促教、开发资源等“研、训、赛、建”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促进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卫生类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1-0141-04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媒体开发、信息化资源整合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等能力。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提出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要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
这些文件的出台,无一不表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成为中职学校实施“三教”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在全国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衡量中职学校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采用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桂林市、百色市、贺州市等4所卫生类中职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调查对象共计200人,涵盖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等多门学科的教师,为保证问卷发放及统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调查问题,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分析调查内容包含教师的性别、教龄、职称、学历等四个维度。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女性教师占比70.00%,男性教师占比30.00%;教龄在4—10年的青年教师占比最大,为60.00%;职称方面,讲师占比最大,占比65.00%;学历方面,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比85.00%。
2024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标准样本(4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标准样本为提高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东光县教育局关于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及网络办公平台运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操作与使用,具有使用教学软件的能力;了解因特网的信息服务,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交流、处理与应用信息;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掌握课件修改、制作、多媒体素材加工等技术。
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以更加优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组织保障为了保证达到培训目标,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培训的组织工作。
培训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具体完成以下工作:1、制定培训计划;2、集中组织培训、学习;3、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自学;4、组织考试并建立培训档案;四、参训人员本校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的参训人员包括: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在职教师,分为____周岁以下和____周岁以上两个年龄段。
五、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网上自学两种方式相结合。
集中培训每周不少于____小时,自学可利用河北省远程教育网、河北省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教材等进行自学,每周的自学时间不低于____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研究该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和文献资料分析法,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的基
本情况、信息化技术教学的现状和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给予调查和分析。
结果显示在不断的发展中,卫生类高职院校对于任用教师的基本信息能够严格把关,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水平有显著提高,并可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构建合理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和资源的搜集进行学习,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认知水平来探究较先进的教学方法。
此次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意识和态度、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整体设计及综合应用和创新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从而设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标签: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因为国内外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信息技术普及程度不同,所以不能用发达国家的教学能力水平来作为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
虽然国内教育局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教学对象和教学理念与中小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也不能应用[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将会直接影响职业人才的培养。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常存在现代信息技术不够完善,对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师资不足,技术不高等现象,因此该次旨在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快速的发展,同时为教育部门设立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标准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122名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共发放122份问卷,除去有问题的问卷,收回有效的问卷116份,总有效率为95.08%。
研究人员将1~3年教龄的教师定为助教,4~6年教龄的教师定为讲师,7~9年教龄的教师定为副教授,10年以上教龄教师定为教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獻检索查阅,仔细、认真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梳理,从中掌握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研究内容的现状、历程、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够取长补短建立属于自己的能力标准框架和评价内涵,使本次研究建立在一个更高、更创新的起点。
1.2.2 问卷调查法该次研究针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设立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和标准,从而得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需求等有价值的资料[2]。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现状,见表1。
3 讨论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必备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如何提高和发展教师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评价学习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及教师所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都非常重视,这不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且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内外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此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
在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其中的不足包括:教师的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较低等;而部分教师只会使用和制作简单的PPT课件,使用视频动画,而并不会使用在信息发展较快的虚拟仿真软件、网络医药课程和微视频等;部分教师甚至也不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经过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较少等。
此外虽然很多教师也在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也仍需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原因包括学校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较少,教师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意愿不足等[4]。
因此,在教育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不断更新、变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实施和技术应用的主体,其自身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5]。
所以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素质,是目前首要问题。
该次通过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研究,通过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分析和梳理,总结了国内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标准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了解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并对比国内的教学能力标准,确定理论依据,从而研究此标准能够应用和立足教学领域。
研究成果包括:①充分了解国内外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通过较权威的文献分析和解读后,发现国内的教学能力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实践性的研究,加之在一些调查中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尤其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而针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仍缺乏权威理论来进行标准的指导,因此,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实践理论结合非常重要。
②确定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师所具备的从事信息化教育的能力,其主要是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它的标准是通过信息化环境使教学能力提高,使教师教学快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和评价能力、信息化职业时间能力和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的发展能力等,因此制定相应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向燕玲,李国成.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1):89-91.
[2] 左迁,王岚琪,熊振林,等.浅谈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J].祖国,2017(19):186.
[3] 刘蓓,汪长明.高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3):86-88.
[4] 张洪春,温中梅.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与评价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60-64.
[5] 孔晶,赵建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模型及实现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3):87-95.
(收稿日期: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