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4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9】含答案考点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B.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C.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A、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介质均匀,如在空气中,在水中,光就沿直线传播,若介质不均匀光就不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该选项错误;B、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正确;C、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也可以成虚像,虚像是正立的,所以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正确;故BD正确.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规律,光只在真空和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若介质不均匀传播路线将发生弯曲.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是利用回声的。
符合题意;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光速远大于声速,不合题意;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不合题意;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是如何隔音,不合题意;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现象。
点评: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有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体健康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D.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歌唱家发出的声音也是乐音,所以A错误;乐音悦耳动听,使有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C正确;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错误。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试卷【7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试卷【7】含答案解析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试卷【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在行驶的列车上,推小货车行走的售货员,相对以下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窗外的树B.车架上的行李C.它的小货车D.坐着的乘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推小货车行走的售货员,我们说他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跟售货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做参照物.选择窗外的树、车架上的行李、坐着的乘客任意一者为参照物,售货员和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他们为参照物,乘客都是运动的.以行它的小货车为参照物,售货员和它的小货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它的小货车为参照物,售货员是静止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点评:(1)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给定参照物,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2)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物体不动2.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B.一级楼梯台阶的高度约为50cmC.冬天南京的最低气温通常在﹣15℃左右D.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0.1s【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A、5km/h≈1.39m/s,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比较符合实际,故A正确.B、一级楼梯台阶的高度约为20cm,故B错误.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铁管、水、空气共有三种介质,因为铁管太短,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只能听到一次;故答案为:A.考点: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点评:问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铁管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就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答案】D【解析】A、由题知,无法知道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故A错;B、知道拉力大小,但不知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所以不能比较拉力做功大小,故B错;C、由题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D、∵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甲=F甲=4N,f乙=F乙=6N,∴f甲<f乙,故D正确.故选D.5.“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答案】D【解析】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造成,是月亮的虚像,不是真实的月亮.故选D.6.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10s,前4s内通过32m的路程,后6s通过6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8m/s C.9.2m/s D.9m/s【答案】C【解析】v=S/t=92m/10s=9.2m/s.故选D.7.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班的小亮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C【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小明判断是小亮同学在播音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为答案。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6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6】含答案解析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事例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用红绿灯做信号灯B.透过窗户玻璃看到外面的房屋和树木C.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D.在池塘边看到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红绿灯做信号灯是用光来传递信息;透过玻璃看物体,光线通过玻璃时发生折射,日晷在阳光下用其影子来计时属于光的直线A.10:3B.3:10C.8:15D.15: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4.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月球绕着地球转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C.空气的流动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A、B、C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D选项中的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但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机械运动点评:此题重点对机械运动的概念进行考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5.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D.用手捂住耳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正确.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这是从声源处减弱.故B不正确.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D不正确.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点评:明确生活中是采用那种途径减弱噪声的,例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消声;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在耳朵处减弱--隔声.6.下列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一组是()A.力和密度B.时间和长度C.速度和路程D.力和速度【答案】D【解析】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密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选D.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B.在教室周围植树控器装置C.每个学生都戴个个防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噪声耳罩【答案】B【解析】A、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学生戴耳机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D、将窗户打开只会增大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解: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敲瓶底时火焰摇动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故选B.【点评】此次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基础题.9.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就是指物体处于静止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答案】A【解析】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以伞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不是运动的,故C错误;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应该相等,故D错误,故选A。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9】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由此推理得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考点:声音的传播2.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我们说卡车静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卡车B.联合收割机C.地面D.地面上的庄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说明卡车相对于联合收割机的位置没有变化,卡车相对于联合收割机静止,B正确。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选择自身作参照物,A错。
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5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C.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2s D.考场外此时的气温是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5dm=50c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1.39m/s,符合实际,故B正确;C、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的时间约,2s不符合实际,故C错误;D、当地考场外此时的气温约为33℃,12℃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故选B.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4.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A.身高1.68m B.质量50kg C.体温36.5℃D.步行速度10m/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m左右.此选项正确;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此选项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在36.8℃左右,上下变化幅度不大.此选项正确;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此选项错误.故选D.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5.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B.所有的热机都是用汽油作燃料C.汽车排出的尾气都是有毒气体D.热机所产生的噪声,可以被热机上的消声器完全消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热机都是靠燃烧燃料获得能量的,汽油、柴油等燃料燃烧时都会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A是正确的;B、热机中有燃烧汽油的(汽油机),有燃烧柴油的(柴油机),有燃烧液态氢的(火箭喷气发动机),所以B是错误的;C、汽车排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氮氢化合物等,其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无害的,所以C是错误的;D、消声器只是减弱噪声,而不是消除噪声,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A.考点:热机;防治噪声的途径.点评:热机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也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我们要能够从生活中找出用到的物理知识,这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式,需要掌握其方法.6.甲、乙两人并排骑自行车前进,甲看到乙是静止的,甲选取的参照物是A.甲B.地面C.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D.道路两旁的树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物体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该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6】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1mm/s,该物体可能是()A.蜗牛B.步行的人C.自行车D.汽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蜗牛的速度很慢,约等于1mm/s,人步行的速度约1m/s,自行车的速度约5m/s,汽车的速度约是72km/h=72÷3.6m/s=20m/s,所以选择D。
考点:速度2.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
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可见光 B.红外线 C.次声波 D.紫外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光的传播的条件,注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都是光波,能通过真空区域,所以接收器B能接收到的信号,故选C。
考点:声的传播,光的传播,看不见的光3.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A.1.2cm/s B.1.2m/s C.12cm/s D.12m/s【答案】B。
【解析】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即1s内他大约走二小步的距离,而这二小步的距离却大约是1.2m左右。
4.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光的反射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红外线夜视仪——光的反射D.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用来使光线延迟会聚,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C、红外线夜视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征及物体能发射红外线的特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7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7】含答案考点DA.“歼—l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l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油机相对于“歼-10”战斗机位置不变,以“歼-10”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B、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房屋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B.C、加油机相对于“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C错误.D、加油机相对于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考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点评:此题与我国高科技相结合,在解答此题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接受科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符合新课程理念,是一道较为典型的好题。
5.下列光学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太阳光下的树影B 日食现象C 在海洋馆中看到鲨鱼在游D 太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空隙,地面上有许多圆型的小光斑【答案】C【解析】在海洋馆中看到鲨鱼在游,属于折射现象,选C6.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D.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答案】D【解析】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是由于特体振动产生声音,不是液体传声,选D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A选项说法正确;“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选项说法不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选项说法正确;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选项说法正确.故应选B。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试卷【7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试卷【7】含答案解析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后练习试卷【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在行驶的列车上,推小货车行走的售货员,相对以下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窗外的树B.车架上的行李C.它的小货车D.坐着的乘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推小货车行走的售货员,我们说他是静止的,必须选择一个跟售货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做参照物.选择窗外的树、车架上的行李、坐着的乘客任意一者为参照物,售货员和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他们为参照C、冬天南京的最低气温通常在﹣10℃左右,故C 错误.D、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0.8s,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一根长约10m的钢管,管内装满水,一个人在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钢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以听到(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空气=340m/s,V水=1500m/s,V铁=5200m/s)()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较易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如果铁管太短,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如果铁管较长,可能听到三次,先后经过铁管、水和空气传来.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铁管、水、空气共有三种介质,因为铁管太短,声音在空气中、铁中、水中传播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只能听到一次;故答案为:A.考点: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回声点评:问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铁管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就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答案】D【解析】A、由题知,无法知道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故A错;B、知道拉力大小,但不知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所以不能比较拉力做功大小,故B错;C、由题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D、∵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甲=F甲=4N,f乙=F乙=6N,∴f甲<f乙,故D正确.故选D.5.“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答案】D【解析】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造成,是月亮的虚像,不是真实的月亮.故选D.6.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10s,前4s内通过32m的路程,后6s通过6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8m/s C.9.2m/s D.9m/s【答案】C【解析】v=S/t=92m/10s=9.2m/s.故选D.7.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们班的小亮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C【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小明判断是小亮同学在播音的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为答案。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5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5】含答案考点D同的特色。
人只要听说话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出自己熟悉的人,依据的是说话声的音色。
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
点评:了解所以的三个特性。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人说话的声音都有不同的特色。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答案】C【解析】A、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600°,不是30°,说法错误;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不是利用红外线,说法错误;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说法正确;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上偏折,不是向下偏折,说法错误.故选C.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答案】C【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答案选C。
7.将要吃鱼饵上钩的鱼,当有人说话时,会突然间逃掉,可能原因是A.被岸上的人说话声吓跑B.突然间看到了坐在岸边的人C.有同伴告诉它有危险D.鱼不喜欢吃鱼钩上的鱼饵【答案】A【解析】将要吃鱼饵上钩的鱼,当有人说话时,会突然间逃掉,可能原因是略被岸上的人说话声吓跑,选A8.如图所示,A是一个能上下周期性振动并在纸带上每隔相等时间打下一个点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左端与轻纸带相连,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向右匀速运动,A装置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图中①和②是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A.F1<F2,v1<v2B.F1>F2,v1>v2C.F1=F2,v1>v2D.F1=F2,v1<v2【答案】D【解析】由纸带上的点可知,相同时间内纸带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速度是一定的,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第二个纸带运动的距离长,速度大,用关系式表示为v1<v2;和纸带连接的木块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在不同的速度下,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摩擦力也就是相等的,拉力也就是相等的,用关系式表示为F1=F2,故选D。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3】含答案解析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B.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C.水中的“月亮”D.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是由于大气是不均匀的,光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本题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析的只有D选项。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2.药品检验中要利用红外线进行光谱分析.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是可见光不是电磁波B.十字路口的红灯发出的光是红外线C.一红外线的波长为10﹣4 m,则它的频率是3×1012HzD.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小于3×108m/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热效应,穿透能力强.(2)c=λf的变形应用.A、因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故A错误;B、因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故十字路口的红灯发出的光不是红外线,故B错误;C、∵c=λf,∴f===3×1012Hz,故C正确.D、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考点: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红外线的波长、速度、频率等相关认识,属于基础知识3.下列数据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36VB.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功率大约为200 W 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是5m/sD.一个初中生所受到的重力约是500 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为36V,A错误;B.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功率大约为几十W,B 错误;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是1m/s,C错误;D.一个初中生质量约50kg,所受到的重力约是500N,D正确。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传播》精选专题试卷【8】含答案考点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精选专题试卷【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变高,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使音调变低,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使音调变高,对于音调短紧细音调高。
选项B正确。
考点:音调2.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A、动物之间可以声能声音传递信息是正确的;B、控制公路噪声可以减少噪声产生、控制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符合题意.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正确.D、交响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该项不符合题意.试题分析:声波包括人能感觉到的声音、超声和次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三条:(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声音有三个要素: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材料形状决定的。
3.图甲,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图乙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A图是正确的.故选A.考点:作光的直线传播.点评: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B.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C.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A、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介质均匀,如在空气中,在水中,光就沿直线传播,若介质不均匀光就不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3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0米,羚羊奔跑速度是20米/秒,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千米/时,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羚羊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速度:54km/h=54×m/s=15m/s;速度从小到大排列为:运动员、汽车、羚羊.故选C.【答案】D【解析】月球车轮子表面积大,根据,压力相同,增大受力面积,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防止陷入月球表面。
A错。
月球匀速运动时,水平方向为拉力和摩擦力,二力平衡,竖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平衡,而摩擦力和支持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不是平衡力,B错。
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质量大惯性大,质量不会变化惯性也不会消失,C 错。
静止于月球表面,相对月球是静止的,但月球相对地球是运动的,因此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对。
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5m/sB.将一枚鸡蛋托起的力约为0.5NC.一只铅笔的长度大约为15dmD.通过日光灯的电流约为10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克,换算成重力约0.5N,故将一枚鸡蛋托起的力约为0.5N,正确;C.一只铅笔的长度大约为15cm,故C不符合实际;D.日光灯的功率一般为几十瓦,换算电流大小约0.1-0.3A左右,故通过日光灯的电流约为10A说法不符合实际。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1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1】含答案考点D【解析】试题分析:光只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才是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同的介质的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萤火虫是光源。
所以选D。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源、光速4.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抚、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隔音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它为什么能隔音?”B.“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泡沫混凝土的优点很多,但本题中是围绕其隔音的性能,所以可探究的问题应围绕声学内容的,C选项与声无关。
A选项中没有具体的探究对象,无法具体探究,B选项中的减震是在控制噪声源,不属于隔音的范畴。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进行探究实验的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在分析时,重点要看是否围绕了实验的目标要求,同时关注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考点: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5.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C.黑板上有一小块“晃亮”D.河水中映出了岸边的树的倒影【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遇到不透明的人时,就会在人的背光面形成阴影,所以选项A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项B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选项C是光的反射;选项D中“水中倒影”也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所以本题答案为A。
【考点】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及其原理。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C.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小鱼和蓝天上的白云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D.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产生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分析..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正确;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错误;C、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小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蓝天上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错误;D、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产生的漫反射,但漫反射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错误。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8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8】含答案考点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凿壁偷光B.海市蜃楼C.猴子捞月D.杯弓蛇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凿壁偷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猴子捞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不符合题意;D、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2.如下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D错;青蛙看到物体,是来自物体的光射入青蛙的眼中,而不是青蛙的眼睛发光射向物体,所以A正确。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3.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1998年中山主城区就推行了"禁鸣"措施,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也都悬挂了"禁鸣"标识,但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噪音愈演愈烈。
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4.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B.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声波枪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选C.考点:声的利用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基础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实际生活中声与信息,声与能量的应用.5.一列火车在半小时内平均速度是72km/h,其中前20min行驶25km,则后10min的平均速度是()A.24km/h B.66km/h C.72km/h D.73.5km/h【答案】B【解析】一列火车在半小时内平均速度是72km/h,行驶的路程是s=vt=72km/h×0.5h=36km;由于前20min行驶25km,所以后10min行驶的路程是11km,所以后10min的平均速度是v= s/t=11km/1/6h=66km/h.6.下列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一组是()A.力和密度B.时间和长度C.速度和路程D.力和速度【答案】D【解析】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密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选D.7. 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那么它第2s末的速度是()A.2m/s B.5m/s C.10m/s D.25m/s【答案】B【解析】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自行车的速度:v=s/ t ="50m" /10s=5m/s.8..下面关于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小;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4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4】含答案考点D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4.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通电的电灯B.燃烧的蜡烛C.萤火虫D.耀眼的玻璃幕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电灯、蜡烛、萤火虫都能够发光,所以属于光源;玻璃幕墙是反射光,所以人感觉耀眼,它不属于光源。
考点:光源的定义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源的定义5.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降低噪音污染C.缓解“热岛效应”D.减少大气污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6.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水B.船舱C.河岸上的树D.迎面驶来的船【答案】B【解析】解:(1)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选定船舱为参照物,乘客和船舱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以船舱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2)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乘客和河水、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距离都发生了变化,以河水、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选B7.市政府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B.城区禁鸣——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D.倡导“无车日”——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A、加大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环境;B、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文明过马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D、“无车日”,减少了机动车的行驶,机动车在行驶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减缓“温室效应”.故选B.8.现代化城市中,都建有高架公路,两侧都架设有一排排数米高的弧形塑料板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使高架公路美观大方B.提示驾驶员注意安全行使C.防止车辆翻下高速公路D.减少对居民的噪声危害【答案】D【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数米高的弧形塑料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故应选D。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精选专题试卷【3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精选专题试卷【3】含答案考点D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D.不同人说话的声音特点不同,我们通常能辨别出来【答案】B【解析】A、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进行传播,不符合题意;B、音叉只有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因此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可以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符合题意;C、敲击钢管时,第一次听到的是由钢管传播过去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过去的,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比在钢中传播的慢,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不符合题意;D、因为每个人发声的声带结构不同,因此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不符合题意;故选B.5.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答案】B【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以船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以地面为参照物),选B6.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图中点S是青蛙的位置,将黑点S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黑点S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所以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7.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4)声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解:A、地震是地壳的变动引起的,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地震波是一种声波,声波的传递需要介质,所以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可以将声音传到地面上搜救人员的耳朵里,搜救人员获得求救信息才能营救被困人员.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能传递信息、超声波和次声波等物理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8.如图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上,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皮锤压在此音叉上,使它停止振动,这时未被敲击的音叉也振动发声.本实验不能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两音叉产生共鸣C.空气可以传声D.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①共振在声学中亦称“共鸣”,它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比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态、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③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解:A、此实验是共振现象,不能够证明在没有介质时,声音是否能够传播;故A符合题意;BD、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这类现象称为共振,即两音叉产生共鸣;同时此现象可以证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D不符合题意;C、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共振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9.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9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9】含答案解析DA.甲、乙两车一定在向右行驶B.甲、乙两车一定在向左行驶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行驶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行驶【答案】C【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选C.5.在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 传播理论。
【答案】【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射不到地球上,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太阳.这样就形成了日食6.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禁止鸣笛”指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乙中,我们可以接收到信号塔发出的信号,是因为电磁波存在的缘故C.丙中,扬声器播放声音时,它面前的蜡烛的火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丁中,人可以听出声音是由钢琴发出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 错;信号塔发出的信号是以电磁波为载体的,故B正确;蜡烛的火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区分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音色的不同,故D正确;故应选B。
7.学习物理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理现象,以下说法符合实际的是①寿光市冬天最低气温为-30℃;②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2.1m/s;③通过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100 mA;④手托两个鸡蛋匀速向上抬高1 m约做功1 J.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④D.只有③、④【答案】D【解析】①泰安市冬季最低气温在-10℃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②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③通过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为100mA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④两个鸡蛋的重力在1N左右,手托两个鸡蛋匀速向上抬高1m约做功W=Gh=1N×1m=1J,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精选专题试卷【3】含答案考点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精选专题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生活中的轻声、高声说话是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声源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声源。
考点:声音的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2.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下列物理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回声D.超声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涉及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部分.故选B.考点:声与信息;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3.下面列举了一些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仪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投影仪投在屏幕上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4】含答案考点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同步练习试卷【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往保温瓶里灌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水着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往瓶里灌水时的声音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3.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4.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通电的电灯B.燃烧的蜡烛C.萤火虫D.耀眼的玻璃幕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能够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电灯、蜡烛、萤火虫都能够发光,所以属于光源;玻璃幕墙是反射光,所以人感觉耀眼,它不属于光源。
考点:光源的定义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源的定义5.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降低噪音污染C.缓解“热岛效应”D.减少大气污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6.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水B.船舱C.河岸上的树D.迎面驶来的船【答案】B【解析】解:(1)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选定船舱为参照物,乘客和船舱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以船舱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2)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乘客和河水、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距离都发生了变化,以河水、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选B7.市政府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B.城区禁鸣——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D.倡导“无车日”——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A、加大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环境;B、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文明过马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D、“无车日”,减少了机动车的行驶,机动车在行驶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减缓“温室效应”.故选B.8.现代化城市中,都建有高架公路,两侧都架设有一排排数米高的弧形塑料板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使高架公路美观大方B.提示驾驶员注意安全行使C.防止车辆翻下高速公路D.减少对居民的噪声危害【答案】D【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数米高的弧形塑料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故应选D。
9.以下实例中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与悬崖的距离D.利用超声波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答案】A【解析】声波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利用超声波清钟表等精细的机械用的是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 正确;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利用的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B错;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与悬崖的距离利用的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利用超声波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利用的是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故应选A。
10.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根据音色辨别蝉鸣虫吟B.街道上的噪声检测设备可以减弱噪声C.水面舰艇是通过电磁波搜寻水下目标的D.移动电话和电烙铁都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答案】A【解析】音色是反映声音品质与特色的物理量,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发声的物体,A说法正确;街道上的噪声监测设备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B说法错误;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时很容易被水吸收,传播距离很近,故在水中搜寻目标通常使用超声波,C说法错误;移动电话是用电磁波工作的,而电烙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D说法错误;答案选A。
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11.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1为对接示意图)。
对接时二者的速度相等,这时“天宫一号” 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静止运动【解析】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的速度相等,以“神舟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天宫一号”是静止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2.如图所示,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时具有,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医院里用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答案】能量紫外【解析】试题分析:(1)生活中所用的超声波加湿器,即是通过超声波振动时具有能量,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紫外线灯来灭菌.考点:声音的利用,紫外线13.一般来说,男同学讲话的___ 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比女同学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的___ 低。
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这是因为他声带振动的______不同.【答案】音调;频率;响度;振幅.【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男同学比女同学讲话比较低沉,音调比较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频率低.大声说话比小声说话声音大,响度大,是因为大声讲话的同学声带振动幅度大。
考点:声的特性,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_h。
【答案】Km/h 3【解析】试题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已知小轿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利用t=得到需要的时间.机动车行驶速度一般用km/h作单位.小轿车行驶的速度为85km/h;需要的时间为t===3h。
考点:速度、时间的计算1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答案】BC【解析】小车由静止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
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答案为BC。
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16.小明和同学合作,测量人步行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
(2)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法:用____________测路程,用________测时间,再用公式____________求平均速度。
【答案】v=s/t刻度尺停表刻度尺停表v=s/t【解析】(1)测量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故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或米尺)和停表。
(3)用刻度尺测量出路程,停表测出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出平均速度。
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17.人讲话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鼓声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依靠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答案】声带,鼓面,琴弦,空气柱【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是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产生的条件,要知道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18.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