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故能长久,为世神宝。
”这篇《钱神论》所讽刺的“唯钱是图”景象发生于下列哪一政权统治时期?( D )A. 魏国B. 西汉C. 东汉D. 西晋2.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A )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女真、羯、氐、羌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旨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B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4.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D.造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5.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6.西晋政权骤起骤灭,其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根本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阶级矛盾的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7.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C )A.石崇王恺斗富 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8.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D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 B )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女真族D.西南少数民族10.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20千米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25千米。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2.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建立,认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一、西晋的建立 ★学习聚焦: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
1.背景(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其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腐朽统治: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豪华奢侈。
【知识拓展】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渐衰落。
263年,魏灭蜀。
(3)从客观上看,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二、八王之乱★学习聚焦:了解八王之乱的概况和影响。
1.原因: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晋惠帝昏庸无能。
2.概况: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01目标任务 02预习导学3.影响(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2)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知识拓展】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指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
另外,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八王”主要仅指主要参与者。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学习聚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的建立。
历史部编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01
一、选择题1.下面是学校历史社团为研究某一主题整理的知识卡片。
据此判断,最符合该社团研究主题的是()1.经济习俗:魏晋以来,内迁各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汉族向北方民族学习高靴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舞蹈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A .北魏孝文帝改革B .北方各民族的大内迁C .江南地区的开发D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2.魏晋时期“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材料反映了西晋()A .实行暴政,民族矛盾尖锐B .民族内迁,缺少文化认同C .汉族南迁,人口大量减少D .八王之乱,社会动荡不安3.根据下表的课文子目,判断该课的课文标题应该是()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C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4.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A .西晋B .北魏C .宋D .成汉5.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借助地理学科知识绘制的方位示意图,这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民族交融B.“八王之乱”的爆发C.江南地区的开发D.游牧民族的内迁6.以下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
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图一汉武帝时期农牧分界线图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A.游牧业比农业发展得更快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发展D.中外经济交流加快7.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8.下列选项的表述,与年代尺中朝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开发江东B.②短暂统一C.③八王之乱D.④休养生息9.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一、选择题1.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西晋得以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经济的恢复B.吴、蜀弱小C.司马炎英明果断D.吴、蜀统治腐败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5.“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江南地区D.西南少数民族7.东汉以来,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A.匈奴B.羯族C.氐族D.犬戎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建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1)材料一中晋武帝采取的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探究题9.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A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历史部编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03
一、选择题1.下图为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A.秦汉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B.三国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C.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大举南下D.隋唐时期各族归附中央政权2.有研究显示,每次寒冷气候来临时,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活跃期。
如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北方民族相继南下;唐后期到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寒冷期;而明清时期正处于全球范围的小冰河时期。
由此可见()A.中国北方适合游牧民族定居B.气温变化决定人口迁移C.气候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D.古代农耕经济相对稳定3.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
材料说明了()A.各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孝文帝的改革成效显著C.民族间出现融合趋势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画面内容非常丰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
如图两幅砖画反映出()A.牛耕技术开始出现B.阶级关系变动剧烈C.北方民族完全汉化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5.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形成时空观念。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结构图,①代表着其中的一个朝代,下列四个历史现象中,出现在此朝代的一项是()A.朝代后期政风黑暗,贪赃枉法,出现八王之乱B.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往南方迁移C.朝代初期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D.都城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6.下表中信息反映了影响这些民族政权都城选址的共同因素是()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民族都城选址成汉巴賨族成都(蜀国旧都)前赵匈奴族长安(西汉旧都)后赵羯族邱城(曹魏旧都)后秦羌族长安(西汉旧都)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地理因素D.交通因素7.下列两幅地图的变迁反映了当时()A.民族交融的深化B.经济重心的转移C.政权并立的延续D.华夏正统的沦丧8.十六国时期,前赵建立者匈奴人刘渊,自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夏后氏:前秦建立者氐族人苻氏,自称其先祖为华夏族古老部落有扈氏。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习题含答案-人教部编版.doc
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________。
____________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____________。
280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知识点二八王之乱1.背景(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____________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____________诸王,既手握____________,又掌管____________,势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________,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________。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3)晋武帝的儿子__________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__________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过程:八王混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一带展开。
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________年,西晋从此________。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知识点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五族: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__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__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2.“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________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________,总称为“十六国”。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单项选择题】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单项选择题1.西晋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
其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220年;曹丕B.266年;司马懿C.280年;司马炎D.266年;司马炎2.下列有关西晋建立后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晋王朝制定了维护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B.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社会腐化C.大地主、大贵族以豪华奢侈为荣D.国舅王恺用麦糖洗锅,说明西晋王朝强盛、富有3.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①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①使当时米价贵到一万钱一石①发生在晋武帝时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A.东汉末年B.春秋战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三国时期5.假如你要调查“五胡”开始向中原陆续内迁的历史,可追溯到()A.秦朝B.西汉C.东汉、魏、晋时期D.西晋初年6.苻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一位君主,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内容包括()①推行郡县制②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④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D 项正确。
2.【答案】D【解析】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
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社会腐化。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国舅王恺用麦糖洗锅说明了大地主、大贵族以豪华奢侈为荣,不能说明西晋王朝强盛、富有。
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3.【答案】C【解析】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习目标(续表)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民族交融:指各民族思想情感和文化上兼收并蓄,民族特征不断趋同、民族界限不断模糊。
典型例题:下图为20世纪末在甘肃嘉峪关(河西走廊中部)考古发现的魏晋时期的《黄帝问道图》(壁画砖)。
该图可用于说明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A.民族文化的交融B.“大一统”思想的强化C.道教发展本土化D.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2重点问题(1)西晋的建立: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西晋为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诸王日益强大。
而统治阶层则昏庸腐朽及“唯钱是图”,最终引发“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的灭亡,西晋统治时间非常短暂。
典型例题: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至黄河流域。
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人为了躲避中原战乱则逐渐南迁至长江流域。
西晋的暴政激化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反晋,316年匈奴人灭掉西晋。
典型例题:历史上的中国,各民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民族迁徙、人口的移动是经常发生的事。
某一时期,中原汉族的举族南下和北方胡族的大量内迁使各民族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居住格局。
这一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3综合探究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在列国争雄战争的过程中,春秋时的百余国到战国中期,便只有七个大国了。
七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
齐国内有原来的东夷各族,秦国内有义渠、大荔等西戎各族。
燕国内有原来的狄族、北戎……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处于七国周围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与七国的关系既有对抗也有和平交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练习)1.西晋时,都城洛阳的汉族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少数民族的家具。
这说明()A.汉族官僚生活简朴B.“夷夏有别”观念淡化C.西北各族工艺先进D.都城洛阳商业繁荣2.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总人数多达千万。
这主要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A.措施多样B.方式灵活C.领域广泛D.规模庞大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研究》一文中写道:在西晋之前,汉族人一般每人分一个食案,跪着分别用餐。
随着胡人内迁,胡人的习俗直接影响着汉族人的饮食习惯,汉人也开始坐胡坐,睡胡床,吃胡食,影响直至今日。
这一内容可以用来直接研究()A.政权并立B.江南开发C.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南移4.西晋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朝代。
“扼腕叹息”的原因是西晋()A.结束了三国间的战争B.统一中国的时间短暂C.导致北方人口大迁移D.分封制未能得到继承5.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这充分说明()A.大地主、大贵族和农民的矛盾尖锐B.皇帝昏庸无能C.民族矛盾尖锐D.统治阶层奢侈享乐6.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八王之乱D.阪泉之战7.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A.西晋B.西汉C.秦朝D.清朝8.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A.是权臣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B.是短期统一的朝代C.制定了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9.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B.三国互相交战C.西晋八王之乱D.西晋少数民族内迁10.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总称为“十六国”A.成汉B.南凉C.南燕D.后秦1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旨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12.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的时间是()A.266年B.280年C.316年D.317年13.假如你要调查“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向中原内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A.南北朝B.东晋C.西晋D.东汉1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4.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口迁徙
2.西晋的灭亡(1)背景①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和今山西西部分别出现了成汉、汉两个割据政权,与西晋并立。②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2)时间: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3)结果: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2)概况:手握重兵的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
(3)结果:这场战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米价飞涨,人民痛苦,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
(4)影响:这场战乱历时十几年,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政治:实施推恩令,消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分)思想:尊崇儒术。(2分)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的民族迁徙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请列举西晋时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至少写出2个)(4分)
(2)作用①迁居中原的游牧民族,受中原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发展。②内迁的游牧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学习,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进步。③在当时的黄河流域形成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对我国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选择题】
【答案】积极影响: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2分)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2分,写两个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历史上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2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南方人口增多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A. 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 张骞通西域的结果C. 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3.“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 手工业发展情况B. 商业发展情况C.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D. 农业发展情况4.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造成这次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B.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C.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比较稳定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5.《九州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
”这反映了当时()A. 政治清明,生活稳定B.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C. 江南开发,重心南移D. 锐意改革,民族交融6.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 匈奴、鲜卑、羯、氐、羌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7.学习历史线索和脉络很重要,下图的空白圆圈处应该填写的是哪个朝代的名称( )A. 东汉B. 东周C. 西晋D. 前秦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9.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据上表可知()A.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解析版)
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知识梳理一、西晋的短暂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统一根本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国力强大1.初步:263年,魏灭蜀。
(刘禅:乐不思蜀)2.建立:266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魏国灭亡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统治特点:统治阶级腐朽,实行分封制5.衰落: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转折点)6.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二、八王之乱1.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西晋从此衰落;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末年)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经过民族融合,“五胡”至今仅剩羌族存在)。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各少数民族在北方相继建立政权,历史上把北方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并不都是在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推行改革,前秦迅速强大,统一了北方。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消耗国力,西晋从此衰落;③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基础测试一、单选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利于经济发展④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传入江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这样几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其中“第一次的革命”是指( )A. 商鞅变法B. 百家争鸣C. 秦统一中国D. 陈胜、吴广起义3.下列朝代中,使中国由分裂局面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隋朝⑤唐朝⑥北宋⑦元朝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⑦C. ①③④⑦D. ①③④⑥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洛阳的是()①东汉②西汉③西晋④曹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西晋最终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263年B.266年C.316年D.280年3.如果你想通过网络了解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政权,应该在网上搜索()。
A.秦朝B.西汉C.西晋D.东汉4.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5.西晋统治腐朽,对内迁的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
下列选项中,未能体现这一政策的是()。
A.收取重税B.征兵派役C.礼敬尊重D.掠卖奴婢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指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7.西晋政权骤起骤灭,其兴亡耐人寻味。
下列对西晋骤灭的根本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的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8.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宗室诸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五胡乱华D.南朝叛乱9.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不休B.统治者大力倡导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经济发达10.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二、非选择题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南迁【学习目标】知道西晋十六国的更替,初步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重点难点】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自主探究】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263年,魏灭蜀。
年,自立为帝,该国号为晋,以为都,史称。
司马炎就是。
2.西晋统一:年,西晋灭,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1.背景: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史称“”。
2.影响:从此衰落;西晋时人口纷纷南逃,形成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时间:东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概况:西北的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蒙古草原上的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鲜卑族一部分迁到,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时,山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3.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4.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统一了黄河流域。
皇帝任用为丞相改革。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2.八王之乱发生的实质是什么?3.《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结合材料分析:八王之乱给西晋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4. 导致西晋速亡的因素还有哪些?【拓展延伸】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1.想一想: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宗同族说明了什么?【学后反思】答案【自主探究】一、1.266;司马炎;洛阳;晋武帝 2.280;吴二、1.晋武帝;八王之乱 2.中原;第一次三、1.魏、晋; 2.氐族;陕西关中;匈奴族;山西;辽宁;陕西3.十六国【合作探究】1. 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
统编版历史(2024年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的各族内迁(含答案)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的各族内迁一、单选题1.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导致西晋“骤灭”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B.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C.少数民族的反抗D.十六国的建立2.西晋末年,中原动乱,我国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A.加剧了南北矛盾B.促进了江南开发C.破坏了南方环境D.阻碍了经济发展3.在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迁人陕西关中地区的是()A.氐族和羌族B.蒙古族和羯族C.鲜卑族和羌族D.匈奴族和羯族4.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初年的是()A.大泽乡起义B.八王之乱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二、判断题6.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7.266年,西晋建立,先后消灭魏、蜀、吴三国,统一了全国。
………()8.晋惠帝在位期间,手握重兵的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七国之乱”,西晋开始走向衰落。
()9.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三、填空题10.266年,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11.中国历史上,西汉、东汉与西晋、东晋都是因都城的相对位置命名。
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和西晋都城都在,而东晋以为都城.已经偏向东南方向。
12.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合称“”。
13.266年,西晋建立,晋惠帝在位时爆发的“”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四、问答题14.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将下图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五、材料分析题1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时练及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蜀、魏、吴C.蜀、吴、魏D.吴、蜀、魏2. 《晋纪•总论》载: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业,“牛马被野,余粮栖亩……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而当时的都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
当时的都城是()A.咸阳B.长安C.洛阳D.开封3.史书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如图的“晋墓壁画”展现了西晋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
二者反映了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A.皇族争权夺利,引发“八王之乱”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D.皇帝暴病而亡4.(2023广东中山期末)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这客观上()A.掀起北民南迁的高潮B.埋下地方叛乱的隐患C.加剧统治阶层的腐败D.激起少数民族的反抗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却迅速地走向败亡。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6.“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人有过规模相当大的迁徙。
西晋末年,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B.诸王势力强大C.西晋衰落D.统治者软弱无能7.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主要今陕西一带)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
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①匈奴族②氐族③羌族④汉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是()①鲜卑族①氐族①羯族①匈奴族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9.(2021湖北宜昌中考)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巩固】1.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魏灭蜀B.司马炎自立为帝C.西晋灭吴D.司马懿控制魏国大权2.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下表为不同等级的封国概况。
晋武帝这一做法()A.实现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导致了八王之乱D.推动了人口内迁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A.匈奴、犬戎、羯、氐、羌B.匈奴、山戎、羯、羌、氐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D.匈奴、鲜卑、羯、氐、羌4.西晋卖官现象流行,如果前来买官的人穿着华丽,就会被热情引见,而穿着一般的人连达官贵人的门都进不了。
这反映西晋()A.盛行享乐B.地方割据C.物价飞涨D.统治腐朽5.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清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6.下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
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
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
此印可以用来研究()A.西晋统一全国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C.西晋“八王之乱”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能力提升】1.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
”作者意在强调()A.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B.游牧民族认同中原文化C.游牧民族内迁带来灾难D.胡汉矛盾阻碍社会转型2.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
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①鲜卑族②氐族③越族④汉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反映出当时()A.北方经济发达B.民族交融加强C.丝绸之路始通D.南北政权分立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
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相互征战,经济遭到破坏,社会动荡,北方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进行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混战的局面,此后孝文帝进行改革,排除A项;唐末黄巢起义使传统的北方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排除C项;消除了民族隔阂,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选B项。
(2022·广东中考)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
苻坚这一举措()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明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前秦政权也吸收汉族儒生参政。
这中措施显然有利于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中举措不是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是有为而治,排除B项;重用汉族人,不是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学案-教用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重点背诵(1)三家归晋: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篡魏建晋,史称西晋,以洛阳为都,魏灭亡;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
至此三家归晋,三国鼎立结束。
(2)八王之乱:西晋后期发生八王之乱,严重寻弱了西晋的国力,使西晋极速衰落,316年,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大量人口逃亡南方,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
(3)北方各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主要民族为匈奴、鲜卑、羯、氐、羌,史称五胡。
(4)西晋统治:西晋统治照顾世家大族利益,实行九品中正制,给予世家大族很高的官位,允许他们大量占有土地,统治腐朽。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他们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强大,是不稳定因素。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更是昏庸无能,最终引发了八王之乱。
二、基础练习1.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西晋B.前秦C.东晋D.北魏【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故选A项;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A.魏灭蜀汉B.司马炎改国号为晋C.西晋灭吴D.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故选C 项;263年魏灭蜀汉,西晋尚未建立,排除A项;司马炎改国号为晋,西晋建立,但东南的吴国尚存,排除B项;司马懿控制了魏国,仍然是魏国权臣,不是建立西晋,也与统一无关,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前秦的强大:_______世纪后期,_______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_______,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
秦境内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合作探究】
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3.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当堂达标】
1. 右图是西晋“晋归义氐玉”金印,是西晋颁发给当时氐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
实物见证。
西晋政权是一个怎样
的政权()
A.全国统一的政权
B.在历史上
的统治维持近百年
C.北方政权
D.南方政权
2.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3.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西晋迁都
5.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的朝代③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④被农民起义所推翻⑤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⑤
C. ②③④
D.①②⑤
6.住历史基本要素对掌握的历史重点知识十分必要。
将“316年”“匈奴人”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确定的历史事件是()A.西晋建立 B.西晋结束分裂局面 C.西晋灭亡 D.东晋建立各小组要确定小组发言人、记录人组长组织好发言顺序,有序合作讨论。
回答问题尽可能序号化,语言要准确、精炼,表达要清晰,尽量脱稿。
独立完成,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266 司马炎洛阳 280 吴国
2.晋惠帝洛阳八王之乱人口迁徙
3.(1)东汉、魏、晋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2)成汉十六国(3)4 氐前秦黄河流域王猛胡汉
【合作探究】
1.(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说明了什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说明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是炎黄子孙,我们同出华夏文明,我们血脉相连,我们是一家人,即民族大交融。
2.八王之乱的发生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
一方面,从制度层面上讲,西晋大封同姓诸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拱卫王室,但是同时也埋下了诸侯实力过大,威胁中央统治的隐患;另一方面,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晋武帝时期陆续派遣诸侯王据守州郡重镇,即“移封就镇”,诸侯王手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利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势力也日益壮大,为其叛乱提供了充分条件。
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晋槽糕的社会状况和迟钝昏庸的晋惠帝,也是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
3.(1)原因: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不得不大举南迁,寻找生存之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移民潮。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却客观上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堂达标】
1.A
2.C
3.B
4.A
5.A
6.C
7.B
8.C
9.B
10.(1)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曹氏孤立而亡;被封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2)八王之乱。
长期战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