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f494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e.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对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涉及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三、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评估和采取预防措施,将生物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分类管理:根据生物材料的危险程度和风险级别,进行分类管理。
3、全程控制:对生物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安全。
4、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四、组织架构与职责1、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生物安全政策的执行。
成员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职责包括审议生物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评估重大生物安全风险等。
2、明确各部门的生物安全职责:研发部门:负责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生产部门: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规范操作流程。
质量控制部门:对生物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安全管理部门:监督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
五、人员管理1、人员资质:从事生物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2、健康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3、培训教育:新员工入职时进行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在职人员参加生物安全专题培训,了解最新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六、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实验室分级:根据实验活动的危险程度,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级别,并按照相应标准建设和管理。
2、准入制度:严格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实验室,进入人员需登记并遵守相关规定。
3、实验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4、废弃物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c9152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c.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生物实验的安全,保护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避免实验物质外泄,依法保护国家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生物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生物实验室为保护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一级至四级。
第四条从事生物实验的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且在本单位进行相应的培训。
第五条生物实验必须在相应的实验室中进行,未经批准不得在其他场所进行生物实验。
第六条同一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相应的实验防护装备,防止实验物质的外泄。
第二章生物实验用品管理第七条生物实验用品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管理,保证实验用品的质量和数量。
第八条生物实验用品必须在专门的实验室存放,不得交叉污染。
第九条实验用品的购买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确保购买的实验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购买记录。
第十条生物实验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保证安全无事故。
第三章生物实验物质管理第十一条生物实验所用的物质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后才能使用。
第十二条各类实验物质必须按照分类和等级进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实验物质的配制和使用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严禁私自调整浓度或者改变配方。
第十四条实验物质的外泄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必要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章生物安全管理第十五条生物实验必须在有机玻璃或者塑料容器中进行,避免使用易碎或者易爆的容器。
第十六条实验室内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包括洗眼器、急救箱等。
第十七条实验过程中必须戴上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防止实验物质对人体产生毒害。
第十八条实验物质的存放必须注明物质的名称、浓度、效期等,避免使用已经过期的物质。
第十九条实验室内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十条生物实验室必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章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第二十一条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实验人员必须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并按照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dcca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e.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物实验室的运营,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预防生物实验室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生物实验室内的所有实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材料的处理、试验动物的饲养、实验设备的操作等。
第三条生物实验室应当配备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第五条实验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第二章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境第六条生物实验室应当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确保实验环境卫生和安全。
第七条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当做好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确保自身安全。
第八条生物实验室应当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第九条实验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管理第十条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生物材料管理制度,对生物材料的采集、保存、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
第十一条生物材料的采集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采集过程的合法合规。
第十二条生物材料的保存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定期进行检测和更新。
第十三条生物材料的处理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和生物危害。
第十四条实验人员在进行生物材料操作时应当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管理第十五条生物实验室应当配备专门的实验动物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实验动物的饲养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七条实验动物的使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第十八条实验动物的处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第五章实验设备的管理第十九条生物实验室应当配备适当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9f613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e.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对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成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任务。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涉及生物材料、生物实验、生物制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三、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评估、预警监测等手段,提前预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管理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的程度,对不同的生物活动进行分级管理。
3、全程管控对生物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终端处置。
4、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四、组织架构与职责1、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生物安全政策、规划和监督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
2、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度的制定、培训、监督检查等。
3、相关部门职责实验部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后勤部门负责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障;安保部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等。
五、人员管理1、人员培训所有参与生物相关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2、健康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健康问题。
3、人员准入严格控制人员进入生物安全关键区域,只有经过授权和培训的人员方可进入。
六、生物材料管理1、采购建立严格的采购审批制度,确保所采购的生物材料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2、储存根据生物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和设施,进行分类存放,并定期检查。
3、使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生物材料,记录使用情况和剩余量。
4、废弃物处理对生物材料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和处置,防止造成污染和传播。
七、生物实验管理1、实验项目审批开展生物实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项目审批,评估实验风险和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2篇)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72360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9.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2篇)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2篇)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11、生物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由生物实验室教师专职管理,任课教师及其他科组教师需要使用实验室做实验或上课的,要提前一至两天通知实验室教师,并进行登记。
2、每个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都要配一个灭火器,每个楼层配有两个消防栓,实验教师掌握其使用方法,并定期检查。
3、实验教师每天下班前都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等是否关好。
4、实验教师按时上、下班,若碰上第一节课或最后一节课有时,必须提前或推迟15分钟上班或下班,保证任课教师能拿取和放回仪器、教具等。
5、实验教师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规格、性能、工作原理,熟悉材料、药品性能,负责做好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维修,药品的'使用、回收、处理工作。
6、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次实验安全教育,学生实验时,实验教师随堂辅导,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生物科老师要配合实验教师管理好学生,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8、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时进行登记,并严格遵守平台的使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21、实验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生物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
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
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
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8603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c.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实验室中,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因为实验室中的生物制品、病原体等都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就会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建设、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方面。
在实验室中,应该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疏散通道等。
还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2. 实验室生物制品管理实验室生物制品是实验室中的重要物品,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
要对生物制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要对生物制品进行标识,以便于识别和使用。
还要注意生物制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 病原体管理病原体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实验室中,应该采取严格的措施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
要对病原体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还要加强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4.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实验室废弃物也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处理废弃物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还要注意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方式,避免二次污染。
三、结论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障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6287b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0.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实验室中使用的生物材料也日益增多,其中可能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保护社会公众和生物物种的利益,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有必要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充分考虑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的性质、危害性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的分类管理根据生物材料的危险性和传染性,将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任何发现生物安全问题的情况都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 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的存储和处理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的存储要符合相应的规定,确保生物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生物材料处理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5.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接受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6.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要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确保应急事件的迅速、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风险的影响。
7. 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监测和报告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的监测要定期进行,并建立相应的监测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生物安全问题,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8.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实验室要定期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不足和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69460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9.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什么是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
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二、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1、权威性管理制度由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制定,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强制约束力,一旦形成,不得随意修改和违犯;2、完整性一个组织的管理制度,必须包含所有执行事项,不能有所遗漏,如发现或新的执行事项产生,应相应的制定管理制度,确保所有事项“有法可依”;3、排它性某种管理原则或管理方法一旦形成制度,与之相抵触的其他做法均不能实行;特定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
各种管理制度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同类事情,均需按此制度办理;4、可执行性组织所设置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可执行的,不能偏离组织本身事务,成为一纸空文;5、相对稳定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在一般时间内不能轻易变更,否则无法保证其权威性。
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现行制度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时,又需要及时修订。
6、社会属性因而,社会主义的管理制度总是为维护全体劳动者的利益而制定的。
7、公平公正性管理制度在组织力对每一个角色都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在管理制度之外。
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管理制度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一)人员管理1、科室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2、实验室除辅助工作人员外,从事实验室活动的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正规院校学或生物学教育经历,具有医师或技师等专业技术资格。
3、必须经过较系统的生物安全技术专业培训,并经实验室所在单位考核合格。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5篇)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f94c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2.png)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生物教师是学生进行各类生物实验的指导者和监护者。
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先期实验,以确认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和健康不受伤害。
(二)每次实验课,教师必须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
如果教师未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教师承担;如果学生违反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学生承担。
(三)实验过程中若需要使用刀、剪等利刃器械,教师务必嘱咐学生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告诫学生不要相互争抢或动作粗鲁,以防被利刃扎伤、划伤。
一旦出现意外,轻则速到医务室进行包扎,重则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
(四)在使用乙醚时,教师应严格控制剂量和告诫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过敏或被麻醉的事故,一旦发生意外,教师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五)在使用乙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乙醚的浓度和数量,防止高浓度乙醚的丢失。
一旦发生丢失应立即追查,避免误饮造到中毒事故。
(六)在观看各类标本时,对易碎、有毒等有碍学生身体健康的标本,教师务必反复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发生意外。
(七)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应关好总电源,嘱咐学生关好窗户,最后由教师锁好大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八)演示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及药品,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领取和归还,不能由学生代领、代还,防止中途丢失而造成事故。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2)为了确保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健康发展,维护实验室环境安全、研究人员的身体健康、设备设施的完好、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据此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绪论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生命安全和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障。
本制度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
第二章实验室基本安全要求第二条安全设施要求1. 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报警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灭火器等,并定期维护检查。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40fa2c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3.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集锦15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1.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应穿工作服,必要时需带防护眼镜。
3.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4.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以及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应在生物安全柜(ⅱ级生物安全柜为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5.应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sop操作规程。
6.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
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
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
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7.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
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
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
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9.实验室内严禁吸烟或吃喝。
10.实验室主任应制定规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
否则不得进入实验室。
11.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须进行健康状况体检,接受疫苗接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cbb0e2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e.png)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2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11、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进入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鞋,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
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非打印化验单要消毒后发放。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对剧毒化学物品,压力设备和贵重仪器责任到人。
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
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
使用电高压消毒锅时,一定要遵守操作程序,以防止爆炸。
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意防盗。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13、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以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预案进行,不得延误。
14、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应急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2一、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热爱实验与仪器管理工作,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面向教学,面向师生。
二、实验必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对所做实验必须向学生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讲清实验要领、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3篇)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e2366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0.png)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生物教师是学生进行各类生物实验的指导者和监护者。
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先期实验,以确认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和健康不受伤害。
(二)每次实验课,教师必须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
如果教师未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教师承担;如果学生违反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程序,意外事故责任由学生承担。
(三)实验过程中若需要使用刀、剪等利刃器械,教师务必嘱咐学生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告诫学生不要相互争抢或动作粗鲁,以防被利刃扎伤、划伤。
一旦出现意外,轻则速到医务室进行包扎,重则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
(四)在使用乙醚时,教师应严格控制剂量和告诫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并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防止发生过敏或被麻醉的事故,一旦发生意外,教师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五)在使用乙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乙醚的浓度和数量,防止高浓度乙醚的丢失。
一旦发生丢失应立即追查,避免误饮造到中毒事故。
(六)在观看各类标本时,对易碎、有毒等有碍学生身体健康的标本,教师务必反复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发生意外。
(七)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应关好总电源,嘱咐学生关好窗户,最后由教师锁好大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八)演示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及药品,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领取和归还,不能由学生代领、代还,防止中途丢失而造成事故。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2)1.实验室区域划分:将实验室按照不同的功能和风险级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使人们能够清楚地识别不同区域的风险程度。
2.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定期检查实验室内的设备和仪器的安全性能,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规程,确保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
3.实验室材料的管理:建立材料存放和管理的制度,确保实验室材料的安全性和正确使用。
4.实验室进出管理:对实验室的进出人员进行有效的身份验证和登记管理,保证实验室只有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实验室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使实验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dae1cd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png)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在医学领域中,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保证医学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各个医院和实验室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1. 质量控制标本采集:在临床检验中,标本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类型的标本采集方式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医院检验科建立了标本采集标准化操作规范,要求所有采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确保采集标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设备校准与维护:检验设备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此医院检验科建立了设备校准与维护制度。
所有检验设备在进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校准和验证,而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年度检定,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质量控制样本管理: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每次批量检验中都会添加质控样本进行比对,以验证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医院检验科还会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4. 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医院检验科建立了质量控制数据管理系统,对每次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和汇总。
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医院检验科建立了定期培训机制,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划分:根据实验室所处理的生物危害程度和潜在风险,医院实验室将实验室生物安全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防护要求。
2.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建设:医院实验室建立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区域,包括通风系统、消毒设施、生物安全柜等设施,确保实验室内部的生物安全。
3. 生物危险废物处理:实验室生物危险废物是一种潜在的传染源,为了减少环境和人员的感染风险,医院实验室建立了生物危险废物处理制度,对废物进行规范处理和安全处置。
一二级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二级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2f8ea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4.png)
一、总则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人员,包括工作人员、实习生、访问学者等。
三、管理制度1. 生物安全意识教育(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定期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生物安全意识。
(2)新入职人员须参加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生物安全设施设备(1)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生物安全柜、防护用品等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测、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特殊情况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
(2)进入实验室应穿着专用的实验服,不得穿便服进入。
(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4)严禁在工作区进行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等行为。
(5)用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产生气溶胶。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8)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4. 生物安全记录(1)实验室应对实验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涉及安全的活动和事件进行及时、如实的记录。
(2)记录载体形式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
5. 生物安全自查(1)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6. 生物安全事件处理(1)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处理。
四、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全套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全套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06a5b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2.png)
一、总则1. 为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生物实验、生产、储存、运输、处置等各个环节。
3.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1. 生物安全设施:实验室、生产车间、储存库等场所应按照生物安全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2. 生物安全设备:实验室、生产车间、储存库等场所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3. 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四、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操作:实验人员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熟悉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2. 生产操作:生产人员应熟悉生产工艺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3. 储存与运输:储存与运输生物材料、产品,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生物污染和事故发生。
4. 消毒与灭活:对生物材料、产品、设施、设备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与灭活处理。
五、生物安全事故处理1. 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散。
2. 及时上报事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生物安全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实验人员、生产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生物安全教育,使其了解生物安全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
3. 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提高全员生物安全意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汇编
![医院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2431d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9.png)
医院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汇编引言生物安全是指确保生物实验室或医院在处理和存储生物材料时,预防生物危害和传染疾病的管理制度。
医院作为接触大量患者和病原体的场所,必须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汇编了医院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以确保医院生物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一、生物安全制度管理1. 生物安全责任•1.1 医院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责任人员;•1.2 生物安全责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1.3 医院应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2.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2.1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计划;•2.2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生物危害物种和传播途径的分析;•2.3 根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 生物安全规划和建设•3.1 医院应制定生物安全规划和建设方案;•3.2 生物实验室和相关设施的建设、装修和维护应符合相应的标准;•3.3 生物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安全装备。
4. 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4.1 医院应定期组织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4.2 生物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实验操作规范等;•4.3 医院应建立生物安全教材和培训档案。
二、生物材料管理1. 生物材料分类•1.1 医院应对生物材料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危险程度和传染性划分等级;•1.2 不同等级的生物材料应采取不同的保管和处置措施。
2. 生物材料采集•2.1 医院应制定生物材料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2.2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并具备采集生物材料的相应技能。
3. 生物材料存储和运输•3.1 生物材料存储区域应设有相应的标识和警示,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3.2 生物材料运输应符合相应的规范,使用专用的容器和包装材料。
4. 生物材料处置•4.1 医院应建立生物材料处置制度,明确不同等级生物材料的处置方式;•4.2 处置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生物材料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9af45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f.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一」一、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工作区域始终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与试验无关物品。
二、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各种试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的性能是否正常,防护用品是否有破损,如有此类现象发生,必须维修或更换后方能开展工作。
三、工作区域如若污染,要及时做好消毒处理。
四、每天下班前关闭好门窗,检查水、电安全,妥善保管好菌种和菌株等危险物品。
五、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小组要经常对生物实验室各项工作开展检查和督导,保障安全。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二」1.目的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确保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安全。
2.适用范围实验室各项相关工作3.职责(1)检验科主任职责①负责检验科的日常管理;②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并组织培训;③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④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⑤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⑥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置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2)实验室负组长职责①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②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提交所开展项目的“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和“实验操作规程”;③负责项目相关实验按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
(3)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①熟悉所有相关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实验室安全原理和所从事实验活动潜在的危险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定期接受生物安全培训;②在科主任或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对病人的各项检测工作;③负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生物安全防护程序;(4)实验室任何人员都有权拒绝执行来自任何级别的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的指令。
4.具体要求(1)实验室设置和准入①实验室要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②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禁止工作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6篇)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57c9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4.png)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6篇)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13.1.13实验室用电安全3.1.13.1仪器用电: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年度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
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整性进行一次检查,并将结果记录在案。
各专业组委派专人与电工共同完成。
3.1.13.2高压设备:为保证高压设备的安全,应由专业电工维护。
3.1.13.3地线: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
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
在潮湿环境的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
3.1.14化学危险物品安全3.1.14.1临床化学实验室存在有许多腐蚀性、毒性、易燃和不稳定试剂,属化学危险物品。
实验室工作使用化学危险物品,应向有关机构备案,并遵守相应管理规定。
所有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都应有清晰标记。
存放地点应通风透气,保管应双人、双锁、出入登记。
3.2临床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3.2.1为了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必须经过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每半年一次,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新近人员要进行单独培训。
3.2.2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进入。
3.2.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戴工作服和手套等,要离开实验室,必须脱掉工作服和手套等,洗净双手,才能离开。
3.2.4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3.2.5移液器禁止口吸标本。
3.2.6严格遵守锐器使用管理办法,防止锐器刺伤,如受锐器刺伤,按“医学生物实验室事故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3.2.7试管离心前,观察试管有无破裂,离心管套底有无缓冲垫,以避免离心时试管破裂,造成实验室污染。
3.2.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污染物质溅出后要及时消毒,具体方法参照“实验室消毒、灭菌措施”。
3.2.9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
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具体方法参照“实验室消毒、灭菌措施”。
生物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生物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850f467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9.png)
生物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是为了加强生物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本汇编包括生物食品安全责任制度、生物食品安全采购制度、生物食品安全储存制度、生物食品安全运输制度、生物食品安全加工制度、生物食品安全销售制度、生物食品安全检验制度、生物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生物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制度、生物食品安全培训制度、生物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
一、生物食品安全责任制度1. 目的:明确生物食品安全责任,加强生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适用范围:从事生物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等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3. 内容:(1)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生物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行生物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生物食品安全工作负首要责任。
(2)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负责统一领导、协调生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企业生物食品安全工作负直接监管责任。
(3)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生物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遵守生物食品安全操作规程,对生物食品安全工作负责。
二、生物食品安全采购制度1. 目的:确保生物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防止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加工、销售环节。
2. 内容:(1)采购生物食品原料时,应当选择具有生产许可、经营许可或者合格证明的供应商。
(2)采购的生物食品原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质量要求。
(3)采购过程中应当建立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供应商等信息。
1. 目的:保证生物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防止生物食品变质、污染。
2. 内容:(1)生物食品应当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虫、防鼠、防鸟等适宜储存的环境中。
(2)生物食品应当根据其特点和储存要求,采用适当的储存方式,如冷藏、冷冻、干燥等。
(3)储存生物食品的设施和容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质量要求。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码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码](https://img.taocdn.com/s3/m/c80ae6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0.png)
一、总则1.1 为了保障生物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从事生物实验、生物技术研发、生物产品生产、生物废弃物处理等活动的所有人员。
1.3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生物安全责任2.1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物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2 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3 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物安全。
2.4 生物安全相关设备、设施、材料的生产、使用、维修、废弃等环节的责任人,应确保其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三、生物安全管理组织3.1 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3.2 设立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生物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
3.3 生物实验室设立生物安全小组,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四、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4.1 对生物实验、生物技术研发、生物产品生产、生物废弃物处理等活动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4.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4.3 对高风险生物活动,实行严格审批制度。
五、生物安全教育与培训5.1 对新入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生物安全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5.2 定期对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
5.3 对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培训。
六、生物安全操作规程6.1 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6.2 生物实验室操作应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6.3 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
6.4 生物实验室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生物安全应急处理7.1 建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肿研所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3.1肿研所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肿研所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4.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4.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4.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实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科研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4.6.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4.6.2患发热性疾病;4.6.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6.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4.6.5妊娠;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8外单位来肿研所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部备案。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为确保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合理归放,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一、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
二、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
三、按照感染性材料保存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四、感染性材料不得随意对外使用;确需使用者须经科主任审批。
五、感染性材料的请购与销毁须经科主任审批;销毁时必须经过彻底灭菌处理。
六、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
七、实验完毕的感染性材料,必须先经灭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
员工健康医疗监护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
2、范围适用于肿研所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肿研所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4、制度要求4.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4.1.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1.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4.1.3肿研所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
4.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4.2.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2肿研所应制定年度免疫接种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肿研所组织实施。
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3肿研所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4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2.5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
4.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4.3.1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肿研所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肿研所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
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肿研所批准其上岗。
4.3.2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肿研所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
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肿研所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肿研所批准其上岗。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肿研所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肿研所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每季度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工作,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为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
5、培训应该由取得北京地区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
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
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
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1、目的: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保存有关记录; 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4、步骤: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4.1.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