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

合集下载

长征红军在汉中

长征红军在汉中

长征红军在汉中作者:王晓建来源:《延安文学》 2020年第3期王晓建来到与红军长征密切相关的汉中,感到很有感触。

为什么说汉中与红军长征密切相关呢?因为汉中既是红四方面军1932年开创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地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的地区之一;又是红25军1935年开创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地域,是红25军继续长征的出发地区;并且还是1936年红二方面军发动的成徽两康战役的战场之一。

一、红25军由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是1934年11月从大别山区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开始长征的。

经桐柏山区、伏牛山区进入陕西南部,1935年在商洛、安康和汉中的部分地区——洛南、蓝田、商县、山阳、柞水、洵阳(今旬阳)、宁陕、佛坪、洋县,湖北西部的郧县、郧西,河南西部的卢氏、淅川等县,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汉中洋县石塔寺一战,红25军歼灭国民党陕军警备第二旅大部,击伤旅长张飞生。

1933年,刘志丹等率领西北地区的第一支正规红军——红26军第二团(红二团),从耀县照金根据地南下,在终南山区被陕军警备第一旅唐嗣桐部、警备第二旅张飞生部联手击溃。

红25军入陕之际,唐嗣桐、张飞生等扬言:共匪红26军南来被我们剿灭,红25军西来照样会被我们剿灭。

但大话言犹在耳,警备第二旅和警备第一旅却先后败在红25军手下,张飞生身负重伤,警备第一旅旅长唐嗣桐更作了红25军的俘虏。

唐嗣桐被俘后一再提出想见一见击败他的徐海东,徐海东闻言走到唐嗣桐的面前,掏出一张国民党军印发的传单幽了一默:“徐海东,你唐旅长怕是见不到了,你们的传单上说,徐海东早就被你们剿灭了。

”红25军曾在汉中攻克留坝、佛坪、洋县县城。

至今,洋县著名的旅游区华阳古镇还保存着红25军军部旧址。

几年前,笔者有幸陪同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惠大姐,参观华阳古镇的红25军军部旧址。

在军部旧址的老屋里,摆放着一个示意石塔寺战斗战场的沙盘,上面两军作战的场面做得很逼真。

四川的红色故事简短

四川的红色故事简短

四川的红色故事简短1935年的正月里,大家都还正在过新年。

而川陕革命根据地从这一年一开始就有些紧张,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四面围剿,蒋介石调了更多的军队来攻击红军。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和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渡过嘉陵江,以图和中央红军会师。

红军一走,川、陕军阀的部队和地主豪绅、地方民团等反革命势力便卷土重来。

他们杀气腾腾,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来到根据地,开始疯狂的反攻倒算,四处查红清乡,搜捕、屠杀红军和苏维埃干部、家属。

根据地的上空刹那间“黑云压城城欲摧”,在到处都是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家住碑坝福成的红江县财政科长袁玉武连夜回到了他的家乡芭蕉坪村。

袁玉武时年43岁。

他在1933年就担任了川陕省坝溪区程家坝乡芭蕉坪村的苏维埃主席。

由于革命意志坚定,工作有热情,组织能力强,干起事来不折不扣,坚持原则,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兼任了当地工农纸厂的经理。

为根据地的革命和经济建设孜孜不倦的工作着。

之后上级又让他担任了红江县苏维埃政府财政科长,再之后又兼任赤北县财政科长。

一人身兼数职,凭着对党的一颗赤胆忠心,他不顾身体多病,废寝忘食的为川陕苏维埃政府的财经事宜不遗余力。

现在红军走了,县苏维埃政府组织也已撤走。

袁玉武由于身体有病,无法跟上队伍。

再加上很多善后工作需要他去做。

根据自己的要求,上级就把他留了下来。

在经过紧张的撤退和坚壁清野之后,敌人很快就来到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平溪坝。

袁玉武作为最后一批撤出人员,带着“红江县”印和“川陕省红江县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两枚印章及一些文件、苏区钱币等,一路跋山涉水回到自己的家乡。

这时的福成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红军一走,一些地主、土匪等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四处散布反革命谣言,老百姓也惶惶不安。

富有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袁玉武,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

乌云终会过去,最后胜利一定会到来。

他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把村子里可靠的群众联络到一起。

红四方面军创建红色城口

红四方面军创建红色城口

红四方面军创建红色城口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09期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向城口纵深挺进过程中,根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在大竹河着手筹建城口县苏维埃政府,并由红296团营副教导员陆朝轩具体负责,基本搭建起县级苏维埃的机构框架,使之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6月初,解放城口的红三十三军及红四军、九军一部抽调一批干部,着手筹建中共城口县委。

9月2日,中共城口县委正式成立。

9月15日,城口县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26名委员组成城口县苏维埃政府,陆朝轩被推选为政府主席。

随着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全县共建立了大竹、庙坝、冉家坝等6个区苏维埃,黄溪、坪坝、高头坝等24个乡苏维埃和80多个村苏维埃,形成了完整的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并成立了游击队、赤卫队和童子团等群众武装组织。

此后,城口苏区得到快速发展,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拓展和巩固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打响城口保卫战红四方面军攻占城口,震撼了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势力。

为牵制和防止红军东下与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师,1934年6月,刘湘调集21军所部共20余团的兵力进攻城口。

由此,拉开了红军与当地人民、游击队、赤卫军共同保卫城口苏维埃政权的战斗序幕。

6月16日,红军保卫城口苏区的枪声在分水垭打响。

敌21军汪杰部和23军范华聪部由正面向红军进攻,另以两个营向红军阵地侧击。

红三十三军297团凭险阻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后,18日主动放弃分水垭、箭杆梁等阵地,撤至甑子坪坚守。

敌军直扑甑子坪,红99师师长兼297团团长王波采用“正面诱敌,两侧伏击”的战术,在甑子坪歼敌400余人。

6月中旬以后,敌军佟毅等部进至城口附近的三排山、旗杆山一线。

驻县城的红九军73团一部经高家庄、覃家河向旗杆山阻击,驻县城的红三十三军295团一部与297团一部密切配合,经罗江向三排山、旗杆山发起反攻,击溃敌军。

嗣后,红297团移驻黄泥坡、寇家湾、分水垭,与前来进犯之敌展开激战,并在余代生指挥的东路游击队和城口苏区赤卫军的配合下,击溃敌军,随后主动撤至甑子坪、岔溪河一线坚守。

“牵动全局”的嘉陵江战役

“牵动全局”的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位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在北至陕西南部、南至涪江的广大区域内发起嘉陵江战役。

此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在成都平原西侧开辟出新的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成功实现了向西的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

1934年9月,历时10个月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反对国民党六路围攻的胜利,但川陕根据地的元气受到了严重损伤,红军自身损失了2万余人。

国民党改变策略,采取堡垒主义方针,集结约200个团、近30万的兵力将川陕根据地团团包围,红军发展面临困境。

1935年1月22日,中革军委给红四方面军发来电报,要求集中全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

根据中央指示,红四方面军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作战方针,以主力一部出击陕南,调动沿围圈的薄弱环节,实行战略转移。

2月初,红四方面军12个团向陕南集结,3日,红10师主力及红12师兵分两路攻克陕南门户宁羌、阳平关。

随后红4军、9军、30军各一部,分三路继续向宁羌、阳平关东北方挺进,伺机占领陕西南部重要城市沔县、褒城、南郑。

红军于8日对沔县发起攻击。

由于国民党军突然向沔县增援,红军进攻受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个团快速渡江夺取飞虎山等制高点,建军、9军、4师和91师个团兵分三路,采取迂回包抄方式,很快击溃防守剑门关南部汉阳铺的国民团,肃清了剑门关关口外围敌人。

敌军被迫退守主峰,凭借地形和火力的优势负隅顽抗,红军几次攻击都被打退,伤亡严重。

负责指挥剑门关之战的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根据战场形势,作出决定:以炮兵作为掩护,派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有“夜274团第2营。

该营指战员在有限炮火支援下向剑门关主峰发起冲击,至2日黄昏,红军全歼敌3个团,占领了剑门关。

负责防守剑门关的敌第28军宪兵司令刁文俊率部逃跑。

孤立顽敌,围城打援。

剑门关失守后,国民党遂即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以期把红军消灭于嘉陵江和涪江之间的平原地区。

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的建立及影响

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的建立及影响

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的建立及影响紫阳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紫阳苏区的创建历程。

首先萌芽于川东游击队的早期影响;其次,地方不良军阀恶行催生了紫阳苏区建立;最后由红四方面军领导建立。

紫阳苏区为安康建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武装,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原突围革命根据地都有重要的影响。

标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紫阳苏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广大紫阳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争取自由、不怕牺牲而共同创建的,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一纵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将士对苏区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紫阳苏区,始于1933年5月,止于1938年2月,历时4年10个月。

辖紫阳县麻柳、青荆、毛坝、联合、瓦庙、绕溪、白鹤、高滩、高桥、红椿、东木、燎原、焕古、芭蕉、洞河、茁河、深磨、双桥、六河、洞水、斑桃、界岭、汉城、双安、金川、莆坪、城关等乡镇的中心地带及边界地区,共计27个乡镇,478村,总面积1940平方公里,31万人口。

[1]一、紫阳苏区的萌芽于川东游击队的早期影响1929年春,共产党人王维舟、李家俊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影响下,于四川东北领导发动万源固军坝农民武装起义,成立了四川省第一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红军队伍——四川工农红军第一纵队,简称川东游击军(后改编为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

[2]该军在川陕边境创建了城口、宣汉、万源等三县1500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达1年零4个月之久,陕西紫阳与四川万源、城口有80公里的共同边界,政治、经济相通,文化习俗相连。

因此,川东游击军的革命武装活动,从一开始就对紫阳产生了直接的巨大的影响。

其时发生改编军阀侯子俊未遂事件。

在1930年2月下旬,城口军阀混战中“垮杆旅长”侯子俊假意接受川东游击军的改编,实际上却离川入陕,并在陕沿途抢劫,派夫派款,一路恶迹。

且背信弃约,先是加入陈定安团匪,接着又投奔王光宗的西北军。

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近年来,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史成为党史军史研究的又一个话题,其中有些问题,应该用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比如“密电码问题”“西路军问题”等。

就以红四方面军1932年西征为题,也是一个值得重新重视的问题。

1932年红四方面军的西征应该看作长征的组成部分。

作为当年参加过这次西征,并亲历红四方面军整个长征全过程的老战士,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多年来,无论是党史军史还是教科书,都将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开始长征的出发地和时间作了明确的界定。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上、中旬,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红二、六军团(后称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永顺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28日,从四川苍溪、阆中等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

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这四支队伍的长征,虽然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发,但有着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在敌军反复围剿的严重形势下,为了生存被迫撤离根据地的转移;开始都不知道自己队伍要到达的明确的目的地;出发后的行进大方向都是西行;最后都到达了陕甘宁地区并重新建立新的根据地。

这四支队伍的长征,开始并不叫长征,都称为战略转移,后来又称为西征,此后才称长征。

什么是长征?从长征的定义来看,我认为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从各自的根据地向陕甘宁地区实行战略转移。

也就是说,长征出发地是指各红军部队自己原来所建立的初始根据地,长征开始的时间也就是从撤离初始根据地的时间开始算起。

另外,各红军部队的撤离,都是在敌军围困万千重,不断围剿,在危及生存的严重形势下被迫撤离初始根据地,开始的战略转移。

在这里,暂时不说其他三支红军队伍的长征,根据上面的定义,现在专来谈谈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起始。

黄麻起义后,大别山地区掀起了红色革命风暴,红四方面军诞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并在鄂豫皖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这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初始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序列

红四方面军序列

红四方面军序列红四方面军沿革红四方面军是由鄂豫院的红四军扩编而成的;红四军又是由红一军同红十五军合编而成的(一)红四方面军在鄂豫院七里坪成立时的序列:红四方面军:(1931.11.7成立,1932年秋组建红九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红四军:(无军部,归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第10师师长:倪志亮/陈奇.王宏坤政委:甘元景/甘济时.周纯全参谋长:吴展政治部主任:梅光荣第28团团长:曾庆息/汪烈山/潘和瑜政委:戴克敏/吴先楚/王宏志第29团团长:何海洋/曾庆息政委:李景文/郑如意/曾传六第30团团长:王宏坤/王振亚/汪烈山政委:董德洪/詹才芳第11师师长:王树声/倪志亮政委:甘济时.李先念参谋长:傅凯南政治部主任:舒竟舒第31团团长:赵次吾/邹俊亭/李德堂政委:贺德斋第32团团长:林维权政委:梅光荣/张广才/鲍英/甘近池第33团团长:吴云山政委:李先念/徐学万第12师师长:陈赓政委:刘杞参谋长:郭炳政治部主任:第34团团长:郑志芳/许世友政委:袁克服/贺德斋/韩继祖第35团团长:高绍先/王学礼政委:梅宏华第36团团长:徐海东/余天云政委:徐远祥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第73师师长:刘英政委:吴焕先第75师师长:廖荣坤红九军:(1932年秋组建,无军部,归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第27师师长:徐海东政委:王建南第79团团长:张四季政委:杜本莲第80团团长:熊海清政委:曾照瑞第81团团长:程启波政委:詹大列(二)转至川陕革命根据地初期序列:红四方面军:(1932.10撤离鄂豫皖,32.12到达川陕,原27师留鄂豫院)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曾中生*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傅钟第十师师长:王宏坤/旷继勋/曹光南D 政委:周纯全J 参谋长:吴展* 政治部主任:傅钟第28团团长:潘和瑜/汪乃贵政委:林泉友第29团团长:曹光南政委:曾传六第30团团长:汪烈山/方庆焱/詹才芳J 政委:詹才芳第十一师师长:倪志亮J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副师长:邹洪盛参谋长:黄正平政治部主任:周光坦第31团团长:李德堂/陈再道/李德堂政委:叶成焕第32团团长:林维权/孙玉清政委:张成台/徐长勋第33团团长:吴云山/陈再道政委:程世才第十二师师长:旷继勋/何畏政委:甘元景/詹才芳副师长:何畏政治部主任:王新亭/韩继祖D徐立清第34团团长:许世友政委:韩继祖/熊国其第35团团长:王学礼政委:梅宏华第36团团长:余天云/钟芳荣政委:徐远祥/陈海松第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参谋长:杨白* 政治部主任:赵箴吾*第217团政委:闻盛世*第218团政委:陈少卿* 独立师师长:任玮璋* 政委:刘杞*参谋长:张逸民* 政治部主任:李戴溥*(三)川陕革命根据地旺苍县木门扩编后的序列: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参谋长:曾中生红四方面军:(1933.6,旺苍县木门扩编,原10、11、12、73师扩编为四个军,33.11.2增建三十三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兼)副主任:傅钟曾传六参谋处主任:舒玉章经理部主任:郑义斋总医院院长:苏井观彭杨学校长:倪志亮(兼)红四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副军长:刘世模政治部主任:徐立清/洪学智第10师师长:汪乃贵政委:甘良友第11师师长:陈再道政委:叶成焕第12师师长:张才千政委:徐长勋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参谋长:王学礼第25师师长:许世友政委:陈海松第27师师长:王学礼政委:梅华樊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政治部主任:张成台/李天焕参谋长:文建武第88师师长:汪烈山政委:王建安第89师师长:柴洪儒政委:杜义德第90师师长:邹洪盛政委:程世才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副军长:孙玉清? 政治部主任:黄超/张成台参谋长:李特第91师师长:朱德崇政委:林安英第92师师长:陈友寿政委:杨朝礼第93师师长:叶道之政委:王德安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政治部主任:向志余(由川东游击军在宣汉改编成立)第97师师长:蒋琼麟*第98师师长:冉南轩*第99师师长:王波(四)放弃川陕开始长征时序列:红四方面军:(1935.5)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周纯全红四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参谋长:王学礼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红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政委:程世才? 参谋长:龚炳章红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委:张广才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政委:张琴秋第1团团长:张琴秋第2团团长:刘伯新政委:曾广澜(五)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部队序列,一、四方面军互相交换了一批干部红四方面军:(1935.6,懋功会师后)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主任:傅钟曾传六红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第10师师长:王友钩政委:叶道之第11师师长:周世元政委:陈锡联第12师师长:张贤约政委:胡奇才红九军:军长:何畏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谢富治第25师师长:韩东山政委:盛修铎第27师师长:陈家柱政委:李德明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第88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第89师师长:周烈坤政委:曾广泰第90师师长:汪乃贵政委:何重之红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政委:周纯全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第91师师长:余家寿政委:桂干生第93师师长:柴洪儒政委:叶成焕红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委:张广才参谋长:李荣第98师师长:吴世安政委:吴成忠第99师师长:王波政委:王德安(六)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各部队的变动中国工农红军(1935.8.5沙窝会议后,红一方面军红一、三、五、九军团分别改称第一、三、五、三十二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总政治主任:陈昌浩副主任:杨尚昆周纯全左路军:(由“红军总部”直接指挥)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曾日三参谋长:曹里怀保卫局局长:欧阳毅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谢富治红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 政委:詹才芳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朱良才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朱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红三十三军军长:罗南辉政委:张广才参谋长:李伯选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部”指挥)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李特王宏坤总政治主任:李富春红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红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红四军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红军学校校长:倪志亮政委:何畏教育长:李特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七)张国焘南下失败北返,红二、四方面军会师时各部队的变动红四方面军:(1936.夏整编,第三十三军番号撤销并入第五军,第三十二军划归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主任:傅钟曾传六供给部部长:倪志亮骑兵师师长:许世友红四军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参谋长:张才千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第10师师长:余家寿政委:叶道之第11师师长:周世元政委:陈锡联第12师师长:张贤约政委:胡奇才独立师师长:徐应忠政委:高厚友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 保卫局局长:梁旷生第13师师长:李连祥政委:朱金畅第15师师长:郭锡山政委:谢良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第25师师长:王海清政委:盛修铎第26师师长:刘理运政委:杨朝礼第27师师长:陈家柱政委:李德明参谋长:姜振汉教导师师长:张道容政委:易汉文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第88师师长:熊厚发政委:郑维山参谋长:熊德成政治部主任:徐太先第89师师长:周烈坤政委:张文德参谋长:刘雄武政治部主任:裴寿月红三十一军军长:肖克政委:周纯全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第91师师长:徐深吉政委:桂干生第93师师长:柴洪儒政委:叶成焕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李干辉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政委:何畏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张际春高级指挥科科长:张宗逊(兼)上级指挥科科长:周子昆教导员:李培南上级政治科科长:彭绍辉教导员:李井泉中级干部队队长:皮定均教导员:黄志勇教育科科长:郭天民抗日救国军总指挥:王维舟第一路司令:李中芳第二路司令:李彩云第三路司令:柴中孔第六路司令:马良俊(八)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各部队的变动红四方面军西路军:(1936.11.2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常委: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委员: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西路军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供给部部长:郑义斋.保卫局局长:曾传六卫生部部长:苏井观地方部部长:吴永康.敌工部部长:黄火青青年部部长:姜启化.作战局局长:郭天民通讯局局长:宋侃夫侦察局局长:杜义德组织部部长:张琴秋宣传部部长:刘瑞龙教导团团长:干焱林政委:朱良才回民队司令:马良骏(叛) 马有明. 参谋长:许明山(叛)骑兵师师长:董俊彦. 政委:秦道贤. 参谋长:刘彩云. 政治部主任:李庆雍.少先团团长:叶代贵政委:刘建伦. 参谋长:余信会. 政治处主任:贺传吉妇女团团长:王泉嫒政委:吴富莲. 参谋长:彭玉茹政治处主任:华双全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 毕占云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保卫局局长:梁旷生.特务团团长:徐志贞.骑兵团团长:吕仁礼.第37团团长:李连祥. 政委:陈道贵. 参谋长:饶子健政治处主任:钟立彬.第39团团长:吴代朝. 政委:朱金畅. 参谋长:孟益光政治处主任:周畅昌.第40团团长:郭锡山P 政委:谢良参谋长:刘培基. 政治处主任:孙殿林第43团团长:万汉江. 政委:何志余. 参谋长:年鸿才.第45团团长:叶崇本. 政委:张力雄.政治处主任:罗福祥.红九军:军长:孙玉清. 王树声(后,代,兼)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 李聚奎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副主任:徐太先供给部部长:吴先恩.保卫局局长:陈宜贵特务团团长:杨业华. 政委:李三金.骑兵团团长:黄高宏.第25师师长:王海清. 政委:杨朝礼.第73团团长:张达善. 政委:朱金昌.第74团团长:孙汉言.第75团团长:陈立义. 政委:张荣福. 参谋长:吕杰.第27师师长:刘理运. 政委:易汉文. 参谋长:姜振海. 政治部主任:李德明.第79团团长:胡宗万政委:雷震第80团团长:李兴隆政委:贺健第81团团长:肖永继. 政委:李友庆.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熊厚发.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供给部部长:明华杨保卫局局长:李树芳骑兵连连长:郑乃平第88师师长:熊厚发. 政委:郑维山参谋长:熊德臣政治部主任:张卿云.第263团团长:熊发庆. 政委:钟行忠.政治处主任:汪乃荣.第264团团长:周明松. 副团:黄建中.第265团团长:邹丰明. 政委:黄英祥.政治处主任:徐其坤.第89师师长:邵烈坤. 政委:张文德. 参谋长:刘雄武. 政治部主任:陈智才.。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0年八月,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红军主力。

后来曾改称为中央红军。

一九三0年五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

据此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辖三个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为第三军),第十二军,随后,赣西南的地方红军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二军,也归属红一军团建制。

同时,红五军团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辖两个军:第五军和第八军。

随后,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编成第十六军,也归属红三军团建制。

八月二十三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支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三万余人。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撤销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及其领导机关,所属各部队直接归中革军委指挥。

此后,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

一九三二年二月,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强令中央红军攻打赣州,不仅久攻不克,反遭重大伤亡。

三月,中革军委重编第一、三、五军团。

一军团,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治委员;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

六月,党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及其指挥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红一方面军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第五军团。

八月八日,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十月,正当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紧急时刻,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由于朱德、周恩来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继续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

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沿革

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沿革

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沿革(一)四川革命老区的形成。

四川革命老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四川境内先后创建了10个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

1.川东游击革命根据地。

1929年4月,王维舟、李家俊、唐伯壮等在万源县领导一千余农民自卫军发动固军坝起义,建立“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

主要分布于万源、宣汉县境内。

2.蓬溪革命根据地。

1929年6月,旷继勋、罗世文等发动遂宁、蓬溪起义,建立了“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并首建蓬溪县苏维埃政权。

主要分布于蓬溪县和大英县境。

3.虎城、南岳、大树游击革命根据地。

1930年夏,王维舟、覃文、李光华等建创的在达县及毗邻的梁平境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4.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2年底,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移到川陕边后,在达州、巴中、南充、广元等地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人。

5.古蔺、叙永游击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进行有名的四渡赤水之战时,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开创的游击区;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人。

6.宜宾革命老区。

1922年,在挥代英的直接影响下,宜宾的张霁帆、余泽鸿、徐经邦、刘元、郑佑之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由团转党。

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宜宾、南溪、珙县、高县、长宁、江安、兴文7县也建立了党组织,建起了革命根据地。

7.广元、绵阳革命根据地。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后,在嘉陵江以西、涪江上游,今广元、绵阳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8.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4月底,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在四川西北部松潘、理县、小金及相邻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9.川康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在雅安市境内及相邻县境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毛泽东同志对川陕苏区的评价“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区域。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许世友等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和川陕的党组织及勤劳勇敢的川陕苏区人民,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党史、军史和新民主主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辟新区1932年6月,蒋介石置民族存亡于不顾,调集50多万兵力,对红军发动了第4次“围剿”。

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经鄂豫边境,战胜敌人围、追、堵、截,12月初到达陕南,随即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18日胜利进入川北。

月余时间就解放了通江、巴中、南江三座县城及大部土地。

12月29日在通江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把通江东北、巴水上游(大通江河)划为赤北县,通江县改为赤江县,通江北部及小通江河流域和南江东部划为红江县,巴南二地划为巴中县(设在清江渡)、南江县,巴中县城为直辖特别市。

五县一市的苏维埃政府和县委于1933年2月初相继成立。

1933年2月7日,红军在通江召开五县一市党团员代表大会,到会60余人,代表地方党员200余人,成立了川陕省委,书记袁克服,组织部长余洪远,宣传部长刘瑞龙(当时未到职),妇女部长姚一善,秘书长吴永康。

在川陕省委领导下,同月中旬,在通江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0名,选举熊国炳为主席,正式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红四方面军驻地及领导人

红四方面军驻地及领导人

红军机关驻地及领导人1、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城龙潭街23号。

入川后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最高军事机关,主席张国熹、副主席陈昌浩、徐向前,参谋长曾中生。

2、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于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城龙潭街21号,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

3、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军区政治部)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城龙潭街85号,张琴秋任主任。

4、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于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庙二湾王爷庙,由郑义齐任总经理部部长。

5、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于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庙二湾鸡鸣山李家大院。

由积德任医院主任,遭述成任政治委员,同时开办了一所红色卫生学校,由苏井观任校长。

6、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红四方面红军大学于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城南郊灵溪寺,由倪惠亮任校长,传钟任政委,吴展任教育长。

7、红四方面军兵工厂红四方面军兵工厂,于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黄洋烂槽沟,由楚风梧任厂长,何杨洲任总技师。

1934年底楚风梧病逝后,由甘元景继任厂长。

8、红四方面军被服厂红四方面被服厂,于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城和庙二湾两地,由林月琴任厂长,王泽兰任政委。

9、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部红四方面军军部,1933年6月至1935年4月驻旺苍城财神庙,由王树声兼军长,张广才任政委,李任参谋长,黄超任政治部主任。

10、少共国际先锋师于1935年1月在旺苍城瘟祖庙组建,由叶德贵任师长,高厚良任政委。

11、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于1934年2月初在旺苍城王庙街戏楼成立,分驻城内文昌街和城郊长滩坝等地,由张琴秋任师长,曾广澜任政委。

陕西为川陕根据地建设打下了基础

陕西为川陕根据地建设打下了基础

陕南苏区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作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主力突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在今四川巴中、达州、南充、广元和陕西汉中五市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赤色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

与四川接壤的镇巴、宁强、西乡、勉县、南郑五县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简称陕南苏区。

陕南苏区始于1932年12月底,止于1935年4月,历时二年四个月,陕南苏区的地下党组织和人民在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为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打败四川军阀的“围剿”,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了可贵的革命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一支坚强的人民武装力量,是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2年5月,蒋介石为了解除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后顾之忧,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攻。

从8月上旬到10月中旬为止,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红四方面军苦战两月,在敌人优势兵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虽歼敌万余人,终未能扭转战局,鉴于严峻的形势,红四方面军不得不离开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开始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方面军主力沿鄂陕边境艰苦奋战,冲破敌人层层围追堵截,于11月初到达鄂皖陕边界邓县之南化塘,拟在鄂豫陕边界创建新的根据地。

不几天,敌人追兵又至,三面进逼,在此立足的计划又告落空。

方面军总部遂决定经鄂陕边之漫川关入汉中,建立陕南根据地。

土桥战斗后,红四方面军向西北转移,经鄂北、豫西到达陕南,接着北出秦岭,于11月27日,进入关中平原,到达西安以南和西南数十里的王曲镇、子午镇地区。

12月2日进抵周至以南之马召镇附近,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盲目的逃跑主义政策极为不满,加之前进道路为敌所阻,遂改向汉中前进。

红四方面军主力再次翻越秦岭,11日渡过汉水到达城固、西乡地区,并准备创建新的苏区。

一、陕南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前的落脚点1、陕南成为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前的落脚点,红四方面军能够坚持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和党的六大制定的中国革命十大政纲是分不开的。

红军

红军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结果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

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

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

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

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

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

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

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

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它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和米仓山脉,山势陡峭,深谷延绵,林深草茂,纵横两千余里,交通极为不便。

在这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川陕根据地军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苏会议上讲话时称川陕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奉命向西战略转移,12月经陕南到达川北。

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抵达通江县河口场,建立了川陕边界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赤北乡苏维埃政府。

此后,在川陕两省党组织和王维舟等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32年12月下旬,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赤江(通江)、红江(涪阳)、南江、清江(巴中)县和巴中特别市等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

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召开,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并按照《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的原则,起草和通过了《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空山坝大捷中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派遣的四川军阀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攻占了长赤、广元、仪阆、苍溪、江口、万源等7个县,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根据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1933年6,中共川陕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和红四方面军军事工作会议(即木门会议)先后召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根据地反围攻胜利后的新形势,做出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川陕省党的任务”、“红军与地方武装”和“组织问题”等决议。

决定扩编军队,加强政治、军事和后勤工作。

三支红军长征从汉中出发或经过汉中

三支红军长征从汉中出发或经过汉中

文军事春秋● 李明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开始长途战略转移——长征。

面对强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牺牲,历经两年时间,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成功的伟大转折。

汉中,是一方红色热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支红军长征队伍中,先后有3支红军队伍从汉中出发或经过汉中,汉中人民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四方面军在陕南战役后从汉中出发长征193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发出电示:“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湘部,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进攻,以配合中央红军由泸洲上游渡江。

”红四方面军当时正在进行广(元)、昭(化)战役,战役胜利后,在四川旺苍坝召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紧急军事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电示精神,决定发动陕南战役,以迷惑和调动嘉陵江沿岸的胡宗南部队,策应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也为在四川苍溪、阆中一线西渡嘉陵江创造战机,并接应已经进入商县一带的红二十五军,粉碎蒋介石的“川陕会剿”阴谋。

为了打好陕南战役,红四方面军派红三十军、四军、九军、三十一军和三十三军各一部共15个团3万多人,由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领,从四川广元市的旺苍坝等地,兵分东中西三路向陕南的宁强、勉县、南郑进军。

东路经宁强县的铁锁关直接向勉县、南郑前进;中路经棋盘关向宁强县城、大安、新铺湾、勉县、南郑进攻;西路经广坪、阳平关向大安、勉县、褒城、南郑进攻。

从1935年2月3日开始,红四方面军在一星期之内连续攻克宁强、阳平关和勉县等陕南重镇,取得了新铺湾攻坚战的胜利,然后围攻褒城,直逼南郑城下,并围攻南郑城。

从川陕地区红色歌谣中解读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深情

从川陕地区红色歌谣中解读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深情

2023年第1期- 63 -1932年,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移到了陕南和川北地区,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县城成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通过1933年扩红,根据地迅速扩大,而且红军人数由2万余人发展到8万余人,成为当时仅次于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

在川陕苏区,广大劳苦大众跟随红军,一手抓枪杆保卫红色政权,一手抓经济生产建设,打土豪、分田地。

青壮年参军参战,儿童参加童子团,站岗、放哨、送信,妇女做干粮、编草鞋。

全民动员,川陕苏区红遍天。

红色石刻宣传标语和红色歌谣就在此时诞生了。

本文以流传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为主题,研究解读红军与根据地人民建立的鱼水之情。

文中所述米仓山地区红色歌谣是指狭义的川陕苏区,陕西汉中南郑区流传的歌谣。

一、川陕苏区红色歌谣诞生的基础(一)战乱纷扰、人民生活疾苦、背负苛捐杂税的历史背景川陕苏区广义上是指米仓山和大巴山之间的包括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大巴山和米仓山首尾相连,陕西汉中的南郑、勉县、城固、西乡、镇巴沿大巴山的西端向东至广元、旺苍、南江、通江、巴中、万源、宣汉、城口,这些地区隐藏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掩映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之下。

在川陕地区的广袤土地上,广大贫苦农民为了繁衍生息,不断辛勤劳作。

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田颂尧、邓锡侯、刘存厚、杨森各据一方,立法律、委官吏,称王称霸。

更是为争夺地盘展开混战,掠夺土地,抓壮丁,征收几十种苛捐杂税,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由于大部分土地都在地主手里,农民只能靠租种土地、做长工、打短工维持生计,不少农民缺少耕牛与农具,只好刀耕火种。

微薄的一点庄稼还要遭遇自然灾害、野兽侵害。

“高高山上莫搞头,又出老虎又长猴。

要想夫妻同床睡,除非苞谷收上楼。

”这首民谣真实地道出了山区农民苦难的生活。

许多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一遇战乱、土匪,饿死、逃荒者不计其数,而青壮年只能去卖苦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战果:
• 1、仪南战役,缴获了10万斤食盐织厂、造 币厂等大批机器物资.
• 3、开拓大片新区 。营山、达县、万源等 纳入,23个县(市),总面积4.2万余平方公 里。
•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 区域
• 军队人数:5个师8万余人(川东游击队 编为红33军)
• 四、第四次反围剿:
• 张国焘“不停顿的进攻”路线
• 新集战斗和土桥铺战斗——被迫撤出鄂豫 皖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 小河口会议——同张国焘进行斗争
• 钟家沟会议——决定进川陕建立根据地
• 徐向前带领部队渡过汉水,进驻上元观地 区(摆脱被动局面)(15000人)
红安
红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 麓。是 黄麻起义的策源地, 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 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中心。在这块土 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 两任国家主席.是全国将军人 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 “中国第一将军县 ”
福田河合编为红四军 (12500人)
• 2),1931年4月张国焘到来鄂豫皖: • “改造各地党的组织和红军 ” (沈泽民、陈昌浩、曾中生、邝继勋等8人)
张国焘(江西萍乡人、北大教师、一大、 二大委员、组织部长)
• 二、第二次反围剿:
• 1、军队20000人:
• 2、列宁号——1931年,鄂豫皖军委在新 集专门设立了航空局,龙文光任局长,这 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局。
桌木雕成立第二中央
• 百丈战役-----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
• 3)、张浩(林育英)的挽救 • 4)、与红二方面军甘孜会师: • 1936年7月2日,在甘孜同红二方面军胜利



七里坪在红安县城北25公里、大别山南 麓。七里坪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红安县七里坪镇著名的“红军 街”———长胜街,这里曾是 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
工位
农于
红红
军安
第七
四里
方坪
面镇
军长
指胜
挥街
部的
原 址
中 国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 革命烈士纪念碑
第二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
第一节:红军入川 • 1、鄂陕革命根据地计划失败 • 2、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有利条件: • 1)、四川军阀正在混战,川北敌人兵力极
• 搬家式撤离----(1935年4月8日撤离南江)
• 嘉陵江战斗----剑门关战斗---千佛山战役--土门战斗
• 1935年6月12日 ,两军先头部队达维 会师
• 第二阶段:小金会师到与红二方面军会 师
• 1)、两河口会议:
• 2)、张国焘南下建立“伪中央” • (红一方面军(右路军)继续北上) •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揭出反党旗帜,于
• (党)1933年2月7日,川陕省委成立,袁克服 任书记
• (政)1933年2月中旬,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成立。首府在通江,熊国炳任省长
• (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
• 标志着川陕革命根据地形成
• 2、反三路围攻----(田颂尧) • 时间:4个月 • 战术:“收紧阵地” • 战役:空山坝大捷
红四方面军与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
第一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
• 第一节: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1、黄麻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鄂豫边) (李先念、许世友参加革命)
• (31师师长吴光浩阵亡,徐向前接替) 2、商南起义———红32师 (豫东南) 3、六霍起义———红33师(皖西)
• 第二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3)张国焘继续肃反: • 旷继勋秘密处死 • 逮捕曾中生 • 监禁了罗世文,廖承志
• 第四节:反“六路围攻”(刘湘) • 时间:10个月 • 战术:“收紧阵地”
• 战役:夜袭马鞍山、分水岭反击战、万源 保卫战、东线和西线反攻
• 战果:总计击毙、伤敌官兵6万余人,击落 敌机一架
• 1、毛浴镇党政工作会议 • 1934年11月1日,在通江毛浴,“智勇坚
• (党)1930年3月,箭厂河党代表会,成立 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
• (军)1930年3月,将红31、32、33三个 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 (政)1930年6月下旬,陈店王湾第一次工 农兵代表大会,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 立。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方面军的诞生地。
第三节:鄂豫皖的“四次反围剿” • 一 第一次反围剿:双桥镇大捷 • “新集”成为鄂豫皖的首府。 1)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麻城
• 战果:总计毙伤敌官兵两万余人,新建立 了江口(平昌)、长赤、恩阳、苍溪、万 源等七个县,根据地面积扩大一倍。
• 3 、妇女独立团
• 木门军事会议 • 1933年6月底,旺苍木门召开军事会议,将
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红4,红9,红3 0,红31军) 4万余人.
• 第三节、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 • 时间:2个半月 • 战术:主动出击
为空虚;(天时 ) • 2)、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回旋地区更为
广阔。(地利)
• 3)、劳苦大众的拥护和中国共产党在川东 地区有长期的工作基础。(人和)
• 3、入川经过:
• 钟家沟——天池寺——核桃树(陕西西 乡)——两河口(通江)1932年12 月18——苦草坝、泥溪场
• 1932 年12月25日,解放通江。 • 1933年1月中旬,解放江口(平昌) • 1933年1月23日,解放巴中。 • 1933年2月1日,解放南江。 • 第二节: 反田颂尧“三路围攻” • 1、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
• 1931年9月,张国焘、陈昌浩 “白雀园” 大肃反 (2500余名被害)
• 3,红四方面军成立:
• 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于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30000人)。
• 三、第三次反围剿(四大战役)
• 黄安战役——红四方面军开始组建无线电 通讯部门。
• 商黄、苏家埠、潢光战役 (45000多人 ,鄂 豫皖最高峰 )
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 十六字训词。
• 2、清江军事会议: • 11月中旬,制定了“川陕甘计划”
• 第三章 长征时期
• 第一节 背景 • 1、国民党组织“川陕会剿” • 2、遵义会议后,红四方面军决定策应中
央红军.
• 第二节 长征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离开川陕苏区到与中央红军小金 会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