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事事关心》原文阅读 鄂教版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事事关心》课件(42张PPT)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 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同志(笔 名马南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表的一 系列杂文的汇集。《燕山夜话》涉及当 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表 达了作者的独立思考,针对性很强,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针对当时青年 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读书”与 “关心政治”的关系,阐明了自己的看 法和主张。
这种方法,往往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事物的对比性,也就是说 这种对比,必须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例如:
李力同学是个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上 街买东西,碰上一个人大声地喊“抓小偷”。好 多人见小偷跑过来,都躲到了一边,他却一个箭 步冲上去,抱住小偷,扭打起来……
4.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 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 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 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 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 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有实际意义,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据:
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 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 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
例如:
我们应当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讲卫生, 浑身哪里都是脏的,别人见了你就会捂着鼻子, 躲得远远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讲 卫生会传染很多疾病,严重地危害我们的健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事事关心课件1鄂教版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1.第7节,肯定他们为政治斗争而读书、讲学的进 步性。 ( 体会文中转折复句的运用)。
2.第8节,指出他们在政治观点及思想根源方面 的局限性。
这一段(8)评述如分为二层,如何切开?
第一层:(从开头到......时政。)指出东林党人区别正邪、议论 时政的政治标准。
第二层:(从他们的思想到文末)指出宋儒理学是东林党人的 思想根源。
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邓云 特。1961年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 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 名。
本文选自《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 的邓拓同志(笔名马南邨)在上世纪六十年 代发表的一系列杂文的汇集。《燕山夜话》 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 表达了作者的独立思考,针对性很强,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针对当时青年普遍关 注的热点问题——“努力读书”与“关心政 治”的关系,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可分为三层(首句是第一层;2 --7是第二层;末句是第 三层)
3.本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同样”前后的句子能调换位置吗? 5.末句中的“这一点”指代的是何内容?
3.论证方法:讲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4.见书。 5.这一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
2016秋鄂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事事关心》word教案
9事事关心教学目标:1.学习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学习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3.领会本课作者论述的“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
教学重点:同上教学难点:涉及有关东林党和事迹。
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其结构。
2.掌握文体、论点及作者。
3.学习从材料中引出论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导语: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读书人要不要关心国家大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议论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事事关心》。
(板书课题、作者及体裁)。
二.简介作者及《燕山夜话》。
三.具体分析课文。
(一).1.投影出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后齐读并提问:这副对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引用、对偶(双关、排比、顶真)(能答出前两种即可,“双关”在下面的分析中有所提示,在此不必强求;后两种修辞不说也罢,如能说出,更好。
)2.学生自行讲讲这副对联的含义。
3.看看作者的看法。
(4--6节)。
(二).听朗读录音并思考如下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出中心论点的?( 可结合文后“思考练习”二)--中心论点: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
(第6节)追问:能不能把“一面,一面”改成“不但,而且”,为什么?--不能,因为前者表并列关系,表示二者并重;后者表递进关系,更强调“要关心政治”。
--作者是这样一步步引出中心论点的(文章的思路):(先)引用对联--介绍出处--交代动机--解释含义--(后)引出中心论点。
(三).简要回顾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提问: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它的?--学生回答(可能有多种答案:如10--11节,9--11节等等)。
2.教师带领学生围绕所答,看正确答案。
<1>.第9节: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紧扣中心,直接论证中心论点。
重点名校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事事关心》教案1
第9课事事关心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功名利禄:功业和名位,钱财和爵禄。
功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傅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不可思议:佛教指思想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现指不可想象,难以理解。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
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
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
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以马南邨为笔名。
如作者在第一集前的“两点说明”中所讲的:“办此专栏,将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满足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要求。
”在为合集写的“自序”中他又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习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
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
文痞姚文元《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
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第9课《事事关心》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9课《事事关心》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课堂追踪一、字词积存1.错误勘察。
圈出错误的注音和错不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加以改正。
(1) 杨龟山是程灏、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之学的正宗嫡(dí)传。
(2) 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zuàn)写的一副对联。
2. 千锤百炼,讲明以下词语。
宋儒理学正宗嫡传衣钵遗风二、课堂感悟3.〝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怀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明白得。
4.〝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
〞〝总算〞一词能不能删掉,什么缘故?5文章开头引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
〞它与本文涉及的论题,阐述的观点有什么关系?三、提升演练因此,以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当时只明白用〝君子〞和〝小人〞去区不政治上的正邪两派。
顾宪成讲:〝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
〞在顾宪成死后,高攀龙接着主持东林讲席,也是连续以〝君子〞与〝小人〞去品评当时的人物,议论万历、天启年间的时政。
他们的思想,从全然上讲,并没有超出宋儒理学,专门是程、朱学讲的范畴,这也是能够明白得的。
因为顾宪成讲学的东林书院,本来是宋儒杨龟山创立的书院。
杨龟山是程颢、程颐两兄弟的门徒,是〝二程之学〞的正宗嫡传。
朱熹等人那么是杨龟山的弟子。
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晰的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讲的。
这讲明他确实是继承杨龟山衣钵的。
人们假如想从他的身上找到反封建的因素,那可能是不可能的。
我们决不需要复原所谓东林遗风,就让他永久成为古老的历史遗迹吧。
我们只要明白得努力读书和关怀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的道理就够了。
片面强调读书,而不关怀政治,或者片面强调政治,而不关怀读书,差不多上极端错误的。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
卾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事事关心》课件23张
第三部分(11) 再提观点,阐述观点。
检查学习情况:
1、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先引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进行评析, 得出古人“一面致力于读书,一面关心政治”的结论,然 后分析东林党人“关心政治”的内涵,再从正面阐述“读 书”和“关心政治”不可偏废,最后提出观点并发出号召。
2、东林党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5、结合课文谈谈本文在论证上的特点。
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文章有其独到之处,既没有一味 肯定他们的进步作用,也没有全盘否定。作者先肯定东林 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 步多了”,然后由追溯了东林党人思想和学说的渊源,指 出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
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作者也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 既指出“不读书而只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 又指出“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也是无用的书呆 子”,最后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 关心政治”。
3、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 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 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五、了证方法:
①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比 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 证等。 ③ 3、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有几种: 并列式——横式
⑤因果论证法
因果论证法即通过分析,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 果关系,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因果法有三种情况:一 是由因导果,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二是由果溯因,即用结果作论据证明原因;三是由一种结 果推导出另一种结果。因果关系能够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必 然性,因此也具有极佳的说服效果。这种方法常用于科学 性较强的议论文中。
3、第十段讲道理,讲了四种人,哪四种人? 这样讲的目的是什么? ①空头政治家:不读书而空谈政治 ②真正的政治家:既努力读书,又关心政治 ③书呆子: 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 ④学者: 既努力读书,又关心政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事事关心课件2鄂教版
1、掌握下列生字: 撰zhuàn写 颇pō 天籁lài 功名利禄lù 颢hào 嫡dí亲 衣钵bō 不可思议yì
2、积累下列词语: ①天籁齐鸣 ②功名利禄 ③衣钵 ④不可思议 ⑤正宗嫡传 ⑥恢复 ⑦撰写 ⑧抱负 ⑨限制 ⑩透彻
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邓云特。1912年 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 爱文学艺术。1961年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 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
论点、论据、论证
②常用的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③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有几种:
并列式——横式 层进式——纵式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3、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统帅。
4、感知内容: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 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 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 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 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快读教材第83页《谈谈议论文的阅读》思考:
①议论文的三要素:
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 材料。
例如:
小强特别爱吃零食。他口袋里总装着糖、瓜子、 巧克力豆之类的东西,上学的路上吃,课间玩的时 候吃,有时上着课他都偷偷地往嘴里塞。
2.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法又称引证法,此种方法属于演绎法,是引用一 般原理、规律、原则作论据来推出个别具体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的思想基础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管作为 论据的是抽象的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而言是间接的实践,但 却是前人亲身实践的结果。使用此种论证方法因为作为论据的 是众所周知或一般公认的原理、规律、原则、名人名言,所以 具有极其强烈的权威性。
事事关心PPT1 鄂教版
议论文的结构
并列式——横式 层进式——纵式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疏理课文结构
二、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文结构
第1部分(1—6) 引出并分析对联,提出观点
第2部分(7—10)评述东林党人,阐述了 “努 力读书”与“关心政治”二者 不可偏废的道理。 第3部分(11) 提出观点并发出号召。
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1、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阐明观点的? 引出对联 阐释对联
评述东林党人 论述作者观点 提出中心论点
2、文章认为东林党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分析评述东林 党人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进步性: 一面致力读书,一面关心政治, 强于那些只知道读死书和追求功 名利禄的人。 局限性: 东林党人仍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 立场上,而且他们只知道用“君子” 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 没有反封建的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事事关心教案鄂教版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事事关心》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事事关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事事关心》问题。
-通过板书,将课堂互动环节的内容以提纲或问题的形式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⑥总结与作业布置: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板书,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作业要求以清晰的方式呈现,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将积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表扬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事事关心教案鄂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事事关心》。本课是鄂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结构布局以及修辞手法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九年级语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在阅读《事事关心》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句子以及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本课文中涉及的时事政治、社会现象等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事事关心》原文阅读 鄂教版
《事事关心》原文阅读事事关心□作者:邓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
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多年,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的时候,还可以寻见这副对联的遗迹。
为什么忽然想起这副对联呢?因为有几位朋友在谈话中,认为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为读书而读书,都是读死书的。
为了证明这种认识不合事实,才提起了这副对联。
而且,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颇有介绍的必要。
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
这十一个字很生动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
这十一个字充分地表明了当时的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
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和全世界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
所以,他们把天下事与国事并提,可见这是指的世界大事,而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把上下联贯患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
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而言。
因此,这副对联的意义实在是相当深长的。
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
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得多了。
当然,以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当时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
顾宪成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
”在顾宪成死后,高攀龙接着主持东林讲席,也是继续以“君子”与“小人”去品评当时的人物,议论万历、天启年间的时政。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事事关心》学案(无答案) 鄂教版
第9课事事关心学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功名利禄:功业和名位,钱财和爵禄。
功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傅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不可思议:佛教指思想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现指不可想象,难以理解。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
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
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
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以马南邨为笔名。
如作者在第一集前的“两点说明”中所讲的:“办此专栏,将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满足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要求。
”在为合集写的“自序”中他又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习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
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
文痞姚文元《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
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推荐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事事关心课件1鄂教版
三.研读第10节,思考如下问题: 1.就第10节而言,中心句为哪句? 2.这一节,议论的结构是怎样的?可分为 几层?
--1.首句为中心句。 2.总--分--总的结构; 可分为三层(首句是第一层;2 --7是第二层;末 句是第三层)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19
3.本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同样”前后的句子能调换位置吗? 5.末句中的“这一点”指代的是何内容?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9
(二).听朗读录音并思考如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 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 方 面要紧密结合。(第6节)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10
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
能不能把“一面,一面”改成“不但,而
示二 者并重;后者表 递进关系,更强调“要关 心政治
精选
⑤正宗嫡传 ⑧抱负
最新中小学课件
⑨限制
3、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邓云 特。 1961年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 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 名。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5
本文选自《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 的邓拓同志(笔名马南邨)在上世纪六十年 代发表的一系列杂文的汇集。《燕山夜话》 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 表达了作者的独立思考,针对性很强,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点。本文针对当时青年普遍关 注的热点问题——“努力读书”与“关心政 治”的关系,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精选 最新中小学课件 21
五.总结全文:
2.写作特点: <1>.从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 <2>.正反对比,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2018秋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事事关心》教案
__九 __年级 __ 语文 __学科讲课教师 __________主备人刘海娣课题:事事关怀讲课时间:1、知识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认识其构造。
学2. 掌握文体、论点及作者。
2、能力目标习目3、感情目标3. 学习从资猜中引出论点、正反对照论证的方法。
标要点( 1)学习从资猜中引出论点、正反对照论证的方法。
(2)领悟本课作者论述的“既要努力念书,又要关怀政治”的道理。
难点波及相关东林党和事迹。
教课方法朗诵课型新讲课教课课时 : 一课时资料本源:教学过程(集备)个性设计一.导语:先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念书人要不要关怀国家大事呢?今日我们学习谈论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事事关怀》。
(板书课题、作者及体裁)。
二. 简介作者及《燕山夜话》。
三. 详细剖析课文。
( 一).1. 投影出一副春联“风声、雨声、念书声,声声动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
”齐读并发问:这副春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引用、对偶 ( 双关、排比、顶真 )( 能答出前两种即可,“双关”在下边的剖析中有所提示,在此不用强求;后两种修辞不说也罢,如能说出,更好。
)2.学生自行讲讲这副春联的含义。
3.看看作者的见解。
(4--6 节) 。
( 二). 听朗诵录音并思虑以下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出中心论点的? ( 可联合文后“思虑练习”二 )--中心论点:一面要致力念书,一面要关怀政治,双方面重要密联合。
(第 6 节)追问:能不可以把“一面,一面”改成“不只,并且” ,为何?--不可以,由于前者表并列关系,表示两者并重;后者表递进关系,更重申“要关怀政治” 。
--作者是这样一步步引出中心论点的(文章的思路):( 先) 引用春联--介绍出处--交代动机--解说含义-- ( 后 ) 引出中心论点。
( 三). 简要回首谈论文的三因素:论点、论据、论证1.发问:环绕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来论证它的?--学生回答(可能有多种答案:如 10--11 节, 9--11 节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事关心》原文阅读
事事关心
□作者:邓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
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多年,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的时候,还可以寻见这副对联的遗迹。
为什么忽然想起这副对联呢?因为有几位朋友在谈话中,认为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为读书而读书,都是读死书的。
为了证明这种认识不合事实,才提起了这副对联。
而且,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颇有介绍的必要。
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
这十一个字很生动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
这十一个字充分地表明了当时的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
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和全世界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
所以,他们把天下事与国事并提,可见这是指的世界大事,而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把上下联贯患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
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而言。
因此,这副对联的意义实在是相当深长的。
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上去,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当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
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得多了。
当然,以顾宪成和高攀龙等人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当时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
顾宪成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不配称君子。
”在顾宪成死后,高攀龙接着主持东林讲席,也是继续以“君子”与“小人”去品评当时的人物,议论万历、天启年间的时政。
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说,并
没有超出宋儒理学,特别是程、朱学说的范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顾宪成讲学的东林书院,本来是宋儒杨龟山创立的书院。
杨龟山是程源、程颐两兄弟
的门徒,是“二程之学”的正宗嫡传。
朱熹等人则是杨龟山的弟子。
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很清楚地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也就是继承杨龟山的衣钵的。
人们如果要想从他的身上,打到反封建的革命因素,那恐怕是不可能的。
我们决不需要恢复所谓东林遗风,就让它永远成为古老的历史陈迹去吧。
我们只要懂得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这两方面紧密结合的道理就够了。
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真正的政治家没有不努力读书的。
完全不读书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议的。
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
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决不能不关心政治。
完全不懂政治的学者,无论如何他的学问是不完全的。
就这一点说来,所谓“事事关心”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一切知识都要努力学习的意思在内。
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愈来愈明白的道理。
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宣扬这种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