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育改革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育改革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育改革我常常想啊,教育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

在过去的岁月里,教育这条船有它自己的航行轨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它需要新的航向,这时候,科学发展观就如同那明亮的灯塔,开始引领教育改革的浪潮。

记得我小时候,教育就像是一个模子,大家都按照差不多的模式被塑造着。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在下面拼命地记笔记,就像一群小鸭子,等着被投喂知识。

考试成绩呢,几乎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那时候的教育,就像是一条单行道,大家只知道往一个方向走,很少去想这条路是不是真的适合每一个人。

可是,时代变啦!就像我们从黑白电视时代一下子迈进了彩色高清的智能电视时代一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五花八门。

这时候如果教育还守着老一套,那可怎么行呢?科学发展观站了出来,它告诉我们,教育得全面发展,得可持续发展。

就拿我邻居家的小孩来说吧。

这孩子特别有艺术天赋,画画画得可好了,就像小梵高似的。

可是以前的教育环境下,他在学校里大部分时间都得花在那些他不擅长的科目上,为了提高成绩愁眉苦脸的。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的教育改革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看语数外这些主科成绩。

现在这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绘画,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学校就像一个大花园,各种花朵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在课堂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老师总是主导一切,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现在呢,老师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海洋。

比如说在一节物理课上,老师不再是干巴巴地讲公式定理,而是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室。

学生们分成小组,自己动手做实验,去探究那些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这就好比是把钓鱼竿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钓知识的“大鱼”,而不是老师直接把鱼扔给他们。

教育的评价体系也不再是那把冷冰冰的“成绩尺子”。

现在呀,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品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等都被纳入了考量范围。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论文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论文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论文摘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论文促进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部署,高校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状并不容乐观。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高校成人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协调发展,强调规范管理,确保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重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一、高校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现状1.高校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广大公民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

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而言,已进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

1998年到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招生数从108万增长到447万,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已经达到2300万,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

教育部部长周济宣布,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

我国现已建立了—个基本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2.5亿。

但是我国的大众化教育发展目前还只处于初级阶段,区域之间发展非常不平衡,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利用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服务社会是高校办学的三大功能之一,满足社会各个层面的求学需要是服务社会的直接体现,为大众化教育服务是绝大多数高校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求个人要终身学习,社会要为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创造环境。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教育体系这个大的社会发展前提下,普通高校除了办好全日制普通教育外,还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把为社会提供终身学习服务作为高校办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而成人教育既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传统的办学层次,有继续办下去并办好的基础和条件,无须另起炉灶。

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本质上就要求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学生服务,有四个方面含义:一是生活服务。

从学生生活、安全、健康着手,为学生提供饮食、医疗、安全、救助等多方面的服务。

学生管理应更多地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以生为先,把学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办学生之所盼,解学生之所怨,真正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

二是教学服务。

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搞好教学服务,必须树立两个“零距离”思想,即: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现在校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

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

三是成长服务。

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浓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办大学应有良好的氛围,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人的情感、道德、意志会受到润物无声般的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使学生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就业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

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200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不断增强高职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篇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和理论依据。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农村教育是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

我们要坚持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方向,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推动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倡协调发展的理念。

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和统筹利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资源的协调配置和整体效益,要求统筹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坚决克服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

我们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农村教育的发展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注重教育成果的衡量。

我们要推进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加强农村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同时,农村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应更加科学、合理,注重能力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使教育真正发挥出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同样对于农村教育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积极探索农村教育的创新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教育,加强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水平。

总之,科学发展观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和理论依据。

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及它如何引领发展范式的变革。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强调在发展中要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全面协调: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范式的变革科学发展观引领了发展范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注重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实践中的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该地区还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此外,该地区还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分析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在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下新的理性思考。

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观,没有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教育的协调发展就谈不上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没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也不可能保证教育在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我国总体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因此,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脉络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观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众所周知,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这一变化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发展观的演进既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或发展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自1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以工业化进程作为现代文明重要特点的“工业文明观”以来,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追求GDP的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强调通过经济增长和现代化,消除传统二元经济和社会不公,发展几乎就是被看作一种经济现象。

这一发展观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但是对大多数人民来说,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却没有什么改善,甚至在就业、平等和实际收入等方面还有所恶化。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一书,在西方世界陶醉于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时,清醒地提出了五个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工业化的资金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正确实施改革,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推进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方针。

因此,在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同时,始终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方向,调整布局、整合资源,走集中办学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正确选择。

去年,云南省教育厅提出:农村小学逐步向村完小集中,初中逐步向乡级集中,高中逐步向县城集中的教育改革发展方针,符合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必将推动云南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云南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集中办学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

当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每个行政村都有几个校点,很多校点都是一师一校,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异地搬迁工程的实施,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务工在外就读等原因,学生普遍偏少,部分学校只有七、八个学生,师资力量也很差,学校破旧,危房率高,没有图书、仪器、体育场地和其他设备设施,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十分短缺,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显得更加奇缺,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分散办学又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必将走集中办学之路,才能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全国集中办学的成功经验很多,值得借鉴。

如玉溪市易门县就是以村为单位集中办学的,黑龙江省鸡西市每乡只办一所小学,办学效益都很高。

我们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县情、乡情、村情,合理调整布局,逐步整合教育资源,集中有限的财力每个行政村办好一所寄宿制小学,每乡(镇)办好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高中根据县情和教育发展需要合理布局。

科学发展观征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科学发展观征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科学发展观征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确立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对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一种科学态度和方法论。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引领教育工作全局,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具有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的青年一代,推动绿色教育的深入开展。

其次,教育工作必须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方针,这对于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体制改革是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育制度。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科学发展观提倡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要加强对学科教学的创新,鼓励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探索。

此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3. 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求我们要关注教育公平,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

同时,注重发展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不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并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关于科学发展观论文 (3000字)

关于科学发展观论文 (3000字)

关于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本文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具体分为以下五点: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大学生责任和使命2.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3.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人民的创造和实践理论相结合4. 科学发展观是一盏指路灯的前提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5. 在科学发展观的趋势下,我们应该做什么?以下为五点的具体阐述: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大学生责任和使命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谈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

谈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

谈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首先,在全国上下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我觉得很有必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绩的同时,当前我国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科学发展的引领人,更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动各项建设工作。

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民生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此为指导,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学习和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要把握好几个基本问题:一、教育事业的主导方面,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领域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教育和经济密切相关,但教育事业绝不是经济基础范畴的一项重要内涵,其主导方面,是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遵循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进一步确定教育的上层建筑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选择性地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指导意义、基本的方法、判断的依据等,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不要全部照抄照搬,一些侧重于经济发展的论断,就要学习把握,更多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上层建筑建设理论学习好、实践好。

二、理清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既包括了经济的发展,也包含了社会的进步。

(一)在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方面,有两点:一是教育事业发展依赖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总体来说,教育是一项花钱的事业,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没有可靠的教育投入,要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就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是教育发展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教育对于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经济,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持续。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文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文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当前江苏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指出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同时强调要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教育工作的水平。

本文是作者在20XX年度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江苏教育工作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教育行政能力20XX年是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一年。

20XX年江苏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为“两个率先”服务。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做好20XX年的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一个统领”,做到“五个坚持”。

把握“一个统领”: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把发展是硬道理和遵循规律用科学的态度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在新的一年里,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分析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着力破解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在协调发展中加快发展,坚决避免大起大落;要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在更高的水平上统筹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既要明确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促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优先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主体战略,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二是坚持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论文

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论文

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论文党中央的十六大精神至今以来,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从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开始发展全局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针对那种不惜牺牲环境、资源,片面追求GDP的片面发展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次党的十七大又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它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局性的、极其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对我们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样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教育,同样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

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确立并贯彻科学育人观。

所谓科学育人观,就是在党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我们的学生当作一个个完整的“人”来对待,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培养、高尚的精神的塑造和科学价值观的确立,促进他们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综观我国的基础教育,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这对矛盾。

这对矛盾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

应试教育就是在片面的发展观、育人观指导下形成的僵化的教育模式。

它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造成学生知识狭窄,高分低能;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导致学生的严重分化,造成人为的教育不平等;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师生间亲情被淡化;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教育和教育投资的浪费。

由此可见,同经济发展中不惜牺牲环境和资源、片面追求GDP一样,应试教育是以牺牲人的健康、潜能、创新能力和终身幸福为代价来换取升学率。

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我国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影响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也终将成为国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的关键制约因素。

现在,无论各级政府还是社会舆论,甚至教育界内部,对应试教育的声讨已是不绝于耳。

科学发展观教育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育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育论文浅析以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理念,把教育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进行各方面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同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由此凸显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②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继承和发展,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坚持怎样的发展、发展为了谁等重大问题。

回顾我国教育改革3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实验,取得不少宝贵经验。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3篇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3篇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2)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2)精选3篇(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开始提出的发展理念,它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发展观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农村教育一直是相对滞后的领域,往往存在着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而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全面发展,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农村教育发展中,我们要突破“一个突出、一个薄弱”的现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进步。

其次,科学发展观突出人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农村教育往往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农村教育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村教育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长远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为中心,注重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教育发展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教育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总结起来,科学发展观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为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2)精选3篇(二)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指导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它对于推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农村教育是农民子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面临着诸多发展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念的深化和拓展,更是对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如何引领我国发展范式的变革,以及其深远意义。

二、传统发展观念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念,往往忽视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逐渐凸显,使传统发展观念面临严峻挑战。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针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局限性,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之间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注重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发展范式的变革科学发展观引领了我国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首先,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其次,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我们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五、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应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在社会进步方面,我们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六、结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引领了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它强调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论文以上的一些关于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必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化和发展。

作为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也将会在不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和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进步。

教育先行。

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就“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育有如下定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我们可以进一步的问:促进人的什么样的发展,怎样促进人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育?长期以来,在旧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刻度,那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

围绕这一指标,教育的功能被弱化,单一化,简单化。

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下培养的接班人,是不能够达到知识经济时代下激烈竞争的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的;是不能够达到自身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怎样才能有效打破这一教育短视?那就是要在根本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学校教育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立足点。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

学校教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应体现在以下方面: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体,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生活的主体。

要让学生学会对自我的管理,包括对时间的管理和对行为结果的管理。

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才能内化知识,增长能力,才能在学校生活中获得自尊、自信的积极情感体验,才能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教育与科学发展观思考论文

教育与科学发展观思考论文

教育与科学发展观思考论文内容摘要:当今时代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较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尤其是高校舞蹈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是达到这个目的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培养兴趣协调感觉持续发展舞蹈是以人们的内在生命力去表现人体的动作、节奏、韵律的一种综合艺术,它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作为传达人的真情实感的物质载体,离不开人类的生命,关注着生命的存在,并体现着生命存在的感受。

舞蹈不仅具有自娱自乐、直抒胸臆、交流情感、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而且还能够了解社会、教化育人,丰富思维、活跃想象,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普通高校中,也纷纷增加了舞蹈专业的设置,把舞蹈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这充分说明了舞蹈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一、培养兴趣是舞蹈教育的重要动力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注意引人入胜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这些精辟的论述都说明,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

培养大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他们的潜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改革家魏书先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

”如果在舞蹈教学当中,使用正确新颖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舞蹈课的内容发生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的负担,效果必然会降低。

因此,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舞蹈艺术人才。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加速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咱们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从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以为,教育系统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均衡公平、全面协调和持续、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通过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统筹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等不同办学主体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增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全社会和全部公民都能充分享受教育发展的功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材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教育的指导意义,我初步理解,感到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材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造就大量专门人材和拔尖创新人材,是农村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

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由人所推动,又是为了人的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增进人的发展无疑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增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将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路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路来。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材强国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万计的专门人材和一大量拔尖创新人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从咱们省来看,当前,要加速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之一,是要加速农村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人,就是要加速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大量创新人材和大量高素质劳动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党的**大提出,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要求咱们的农村教育要适应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咱们教育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使之表现人本化、人性化的要求,增进每一名学生素质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本质上就要求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学生服务,有四个方面含义:一是生活服务。

从学生生活、安全、健康着手,为学生提供饮食、医疗、安全、救助等多方面的服务。

学生管理应更多地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以生为先,把学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办学生之所盼,解学生之所怨,真正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

二是教学服务。

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搞好教学服务,必须树立两个“零距离”思想,即: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现在校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

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

三是成长服务。

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浓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办大学应有良好的氛围,在美的环境熏陶下,人的情感、道德、意志会受到润物无声般的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使学生对校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就业
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

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
xx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不断增强高职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

办学思想的转变,即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方向。

高职教育的定位有四层含义:一是人才定位,即高职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是高职教育人才怎么培养。

三是找准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定位。

四是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找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即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专业倾斜。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均推出了许多突出重点的举措,如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具有先进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

对于学校来讲,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建设一批实训基地,精心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亮点。

办学模式的转变,即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

首先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

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
测,积极与用人单位配合。

其次,要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

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配备什么师资,这样才能有效集成资源,办出优势。

办学机制的转变,即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高职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学分制和模块式教学,加快建立“学分银行”的试点;优化整个教学过程,降低文化课的比例,提升专业实践课的比重,按“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高职教育推进产学研合作有四层含义:一是充分利用社会的物质资源;二是充分发挥社会智力资源的作用;三是实施“双证书”教育,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四是拓展学校的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

通过打通产学研合作的途径,可以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①开展市场调研。

主要是专业建设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

②成立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

学校聘请大集团、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参与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咨询和研究,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巩
固。

咨询委员会的运作,可以赢得企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形成良性运作的“产·供·销”经营网络。

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行业、企业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学者和专家组成,为学校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产学研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决策咨询。

④成立科学研究所。

学校以系部为单位成立若干研究所,重点进行应用技术项目的开发,加强校企之间深度合作。

⑤聘请企业人事主管为客座教授,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⑥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每个专业都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

产学研合作符合WTO的基本精神,即“双向介入、紧密结合、互利互惠”的原则,能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不仅能使高职教育培训出的学生很快胜任企业专业化的特定需求,而且能不断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培训的重点,从而提高高职教育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总之,高职教育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一定能够办出特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浒.高等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xx,(2).
[2]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
等教育,xx,(3):13-14.
[3]郭健.国际职业教育的新观念与新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xx,(20).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